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红酒会活动流程

2017-11-11 5页 doc 34KB 37阅读

用户头像

is_731942

暂无简介

举报
红酒会活动流程 唇形科 Labiatae (Lamiaceae) 一般植物形态  草本,多含挥发油而有香气  茎四棱、叶对生  唇形花冠,轮伞花序(轮状聚伞花序)  四小坚果 益母草 茎四棱 唇形花冠 叶对生 轮伞花序 主要化学成分 本科植物主要特征性活性成分为二萜类:  鼠尾草属: 丹参酮(tanshinone)、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 异丹参酮(isotashinone)等,具抗菌消炎、降血压 及活血化瘀、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 O O O CH3 CH3...
红酒会活动流程
唇形科 Labiatae (Lamiaceae) 一般植物形态  草本,多含挥发油而有香气  茎四棱、叶对生  唇形花冠,轮伞花序(轮状聚伞花序)  四小坚果 益母草 茎四棱 唇形花冠 叶对生 轮伞花序 主要化学成分 本科植物主要特征性活性成分为二萜类:  鼠尾草属: 丹参酮(tanshinone)、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 异丹参酮(isotashinone)等,具抗菌消炎、降血压 及活血化瘀、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 O O O CH3 CH3 丹参酮Ⅰ (tanshinone Ⅰ) O O O CH3 H3C CH3 丹参酮ⅡA (tanshinone ⅡA)  香茶菜属: 冬凌草素(oridonin)、延命草素(enmein) 具 有抗菌消炎和抗癌作用。 冬凌草素 (oridonin)  本科大多数植物含有挥发油,其中:薄荷油、 荆芥油、广藿香油和紫苏油等有抗菌、消炎及 抗病毒作用。 OH ?? O l-薄荷醇 l- 薄荷酮  生物碱类: 益母草碱(leonurine) 水苏碱(stachydrine) N COO CH3H3C + _ CH3O HO CH3O COO-(CH2)4-NH-C NH NH2 N COO CH3H3C + _ CH3O HO CH3O COO-(CH2)4-NH-C NH NH2 重要药用属及植物  鼠尾草属 Salvia 丹参 S. miltiorrhiza Bunge  黄芩属 Scutellaria 黄芩 S. baicalensis Georgi  益母草属 Leonurus 益母草 L. japonicus Houtt.  薄荷属 Mentha 薄荷 M. haplocalyx Briq. 留兰香 M. spicata L. 丹参 黄芩 益母草 活血调经 利尿消肿 薄荷 丹参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 南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丹参生桐柏川谷(今河南 桐柏县),及泰山(今山东泰安市),五月采根曝干”,又 谓:“此桐柏在义阳,是淮水发源之山,非江东临海之桐柏 也,今近道处处有之,茎方有毛,紫花,时人呼为逐马”。  宋·苏颂《图经本草》:“今陕西河东州郡及随州皆有之, 二月生苗,高一尺许,茎方有棱,青色,叶相对如薄荷而有 毛,三月至九月开花成穗,红紫色,似苏花,根赤色,大者 如指,长尺余,一苗数根。” 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处处山中有之,一枝五叶,叶 似野苏而尖,青色皱皮,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细子,其根 皮丹而肉紫。” 一、来源  唇形科植物 丹参(赭根鼠尾草)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干燥根和根茎  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柔毛及腺毛  根圆柱形,红色  茎四棱形,上部有分枝  叶对生,羽状复叶  轮伞花序;花冠蓝紫色,2唇形 二、采制  春、秋二季采挖,以秋季采挖质量较好。栽培品 于种植第二、三年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须 根,将根摊开曝晒,晒至五、六成干时,集中堆 积发热,使内部变为紫黑色,再晒干。 三、产地  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湖南及 华东地区。四川、陕西等地有大量栽培。 四、性状  根茎极短不易区别,顶 端有时带残留茎基。根 数条,长圆柱形,略弯 曲,并有分枝,长10~ 30㎝,直径0.3~1.5㎝。  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 粗糙,有不规则纵沟或 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 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 状剥落。  质硬而脆,断面疏松纤 维性,有裂隙或略平整, 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 色或紫褐色,导管束黄 白色,呈放射状排列。  气微,味微苦涩。 五、显微特征 根横切面  木栓层为数层细胞,大多含橙色或淡紫棕色物, 有的可见落皮层  韧皮部宽广,筛管群明显  形成层环列  木质部射线宽,导管束作2-3歧状径向排列,导管 近中心少,向外渐多,常与薄壁组织相间排列形 成层状;木纤维发达,与导管常伴存  少数根的皮层与韧皮部可见石细胞散在 木栓层 形成层 皮层 韧皮部 导管 厚壁细胞 木质部 落皮层 根横切面简图 红棕色粉末  石细胞多单个散在,有的胞腔内含棕色物  网纹与具缘纹孔导管  韧皮纤维梭形,孔沟明显,有的可见层纹与纹孔  木纤维多成束,纤维长梭形,末端长尖,纹孔斜缝状,孔 沟较稀疏  木栓细胞黄棕色,表面观类方形或多角形,壁稍厚,弯曲 或平直,含红棕色色素块(水合氯醛透化,色素则溶解) 导管 石细胞 木栓细胞 韧皮纤维 木纤维 六、化学成分  二萜醌类成分(脂溶性成分): O O O CH3 CH3 O O O CH3 H3C CH3 O O O CH3 H3C O O O CH3 H3C CH3 丹参酮Ⅰ 丹参酮ⅡA 异丹参酮Ⅰ 异丹参酮II  酚酸类物质(水溶性成分): 原儿茶醛、原儿茶酸、丹参酚、 丹参酸甲、乙、 丙、丹参酚酸 丹参酚 丹酚酸B  其它有机酸类物质: 熊果酸(ursolic acid) 异阿魏酸(isoferulic acid) 丹参素 七、理化鉴定  取本品粉末5g,加水50ml,煮沸20min,放冷过滤, 滤液置水浴上挥干,残留物加乙醇3~5ml溶解, 过滤,滤液点于滤纸条上,干后置紫外灯下观察, 显亮蓝灰色荧光。 (二萜醌类成分) 八、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  2010版药典规定,本品中丹参酮IIA的含量不得 低于0.20%;含丹酚酸B含量不得低于3.0%。 O O O CH3 H3C CH3 丹参酮IIA 脂溶性 水溶性 丹酚酸B A~E为来自不同产地的丹参药 材样品,其中样品D为野生品 丹参酮IIA含量 丹酚酸B含量 不同产地的丹参药材中丹酚 酸B 与丹参酮IIA 的含量存在差 异,以野生药材中的含量略高。 除野生样品D 外,丹酚酸B 在皮层中的含量高,在木质部 中的含量比皮层低,但基本可 在一个数量级上进行比较;丹 参酮IIA 则主要分布在皮层中, 木质部中含量甚微,几乎不含。 丹酚酸B和丹参酮IIA在芦头中的 含量均较低,在须根中的含量均较 高。 两个成份在丹参根的纵向分布规 律大体上呈现上端含量高、下端含 量低的趋势。 D 样品中丹参酮IIA的变化趋势与 其他样品不同,表现出从上端到下 端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下端根中丹 参酮IIA的含量比须根中的含量还 高。 丹参酮IIA含量 丹酚酸B含量  横向分布 脂溶性的丹参酮IIA 分布于丹参药材的皮层 中,木质部中没有分布或分布甚微;水溶性的丹酚酸B 在皮层和木质部中均有分布,皮层略高木质部。  纵向分布 两个成份均以须根的含量高,芦头含量低, 根的上端略高于下端。  从其分布情况可以推出,脂溶性的丹参酮IIA与水溶性的丹酚 酸B 均为丹参地上部分合成的,向下运输到根部,满足丹参 生长发育的需要。(根的上端略高于下端)  脂溶性的丹参酮IIA 只能通过韧皮部纵向运输,不能横向运 输到木质部中去。(丹参酮IIA 分布于丹参药材的皮层中, 木质部中没有分布或分布甚微)  水溶性的丹酚酸B 同样是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同时也能横 向运输到木质部。(丹酚酸B在皮层和木质部中含量近似,略 有差异)  丹参的滴丸、片、注射液等多种剂型在实际应用中 多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其活性物质 为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和水溶性的丹酚酸类(包括丹 参素、原儿茶醛)等成分。 指纹图谱用于丹参注射液质量控制 丹 参 素 原 儿 茶 醛 丹参药材 丹参注射液中间品 丹参注射液 丹参药材、中间体与注射液的 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具有一定的 相关性。 由于注射液在制备过程中受高 温煎煮,一些成分发生变化, 与药材成分有明显差异。而中 间品与注射液的成分基本一致。 用于复方丹参滴丸(丹参、三七、冰片)质量控制的指纹 图谱可以鉴定10 种丹参的水溶性成分和20种三七皂苷类成 分,基本揭示了复方丹参滴丸化学物质基础。 能够准确反映复方丹参滴丸的整体质量状况,有效监控及 优化制药工艺参数,确保中药多组分的质量稳定性。 复方丹参滴丸指纹图谱 九、药理作用 作 用 实 例 有效成分 ①心血管作用 丹参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降低 心肌的兴奋性,对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 作用;并具有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形成和 使血黏度下降等作用。 丹参酮类、丹参 酚酸类 ②抗血栓作用 丹参水提取液体外试验有抑制凝血、激活 纤溶酶原、促进纤维蛋白裂解的作用。丹 参素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作用。 也有抗凝血作用。 丹参素、丹参酮、 原儿茶醛、丹参 酚酸、迷迭香酸 ③抗炎作用 丹参酮对组胺引起的大鼠皮肤血管通透性 增加,以及明胶腹腔注射刺激白细胞的游 走有抑制作用;对大鼠蛋清所致关节肿及 甲醛性腹膜炎也有抑制作用。 丹参酮 ④抗肿瘤作用 丹参具有抗肿瘤和促肿瘤转移的作用。 丹参素、丹参酮 十、功效  性微寒,味苦  能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养心安神  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经痛、产后瘀滞腹痛、神经 衰弱、心烦不眠、冠心病心绞痛、肝脾肿大、痈 肿丹毒等症  用量9~15g 小结  来源  主要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  有效成分类型及特点(知道水溶性和脂溶 性两个分类及对应的代表性化合物)  主要药理作用及功效 黄芩 Scutellariae Radix 一、来源  唇形科植物贝加尔黄芩(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干燥根 多年生草本 主根粗大,圆锥形,老 根中心常腐朽、中空 茎丛生,四棱形 叶对生 总状花序,花冠紫色 二、采制  春、秋季采挖,以春季采挖为好。除去地上部分 及须根、泥土,晒至半干后撞去栓皮,再晒干。  商品将新根色鲜黄、内部充实者称“子芩”(又 称“条芩”或“枝芩”);老根内部暗棕色、中 心枯朽者称“枯芩”。以子芩质佳、枯芩次之。 子芩 枯芩 三、产地  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湖南及 华东地区。四川等省大量栽培。  黄芩软化切制饮片,不宜冷浸,而以蒸(不超过 1h)或沸水煮(10min)后切制为好,这样才不影 响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 (杀酶保苷) 四、性状  根呈圆锥形,扭曲。  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 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 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 纵皱纹或不规则网纹, 下部有顺纹和细皱。  质硬而脆,易折断, 断面黄色,中心红 棕色;老根中心枯 朽状或中空,呈暗 棕色或棕黑色。  气微,味苦。 五、显微特征 根横切面  木栓层为数层至20余层扁平细胞组成,其中散在石细胞, 木栓组织外缘多破裂。  皮层狭窄,散在纤维及石细胞。  韧皮部较宽广,有多数纤维与石细胞,石细胞多分布于外 侧,纤维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多分布于内侧。  形成层环明显。  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周围有木纤维束;木射 线较宽。  老根中央有1至多个同心状的木栓组织环。薄壁细胞中含 淀粉粒。 木栓层 木栓细胞环 韧皮部 形成层 皮层 木质部 黄色粉末  韧皮纤维微黄色,梭形,两端尖或圆钝,壁木化,孔沟明显。  石细胞淡黄色,类方形、类圆形、椭圆形、纺锤形或不规则状 ,壁厚。  纺锤形木薄壁细胞伴导管旁,壁稍厚,中部有横隔。  韧皮薄壁细胞纺锤形或长圆形,壁常呈连珠状增厚。  网纹导管与具缘纹导管多见。  此外还有木栓细胞、木纤维及细小淀粉粒。 石细胞 木栓细胞 薄壁细胞 (含淀粉粒) 韧皮纤维 纺锤形木薄壁细胞 韧皮薄壁细胞 六、化学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为主 黄芩苷(9%)、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等 OO HO OOH O COOH HO OH HO 黄芩苷 OHO HO OOH OH 黄芩素 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采用HPLC方法, 本品含黄芩苷不得少于9.0%。黄芩片含黄芩苷不 得少于8.0%;酒黄芩含黄芩苷不得少于8.0%。 OO OOH O COOH HO OH HO OCH3 O OOH OCH3 HO 汉黄芩苷 汉黄芩素 七、理化鉴定 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15min,滤 过,取滤液1ml,加醋酸铅试液2~3滴,生成桔黄 色沉淀;另取滤液1ml,加镁粉少许及盐酸3~4滴, 显红色。 (黄酮类化合物)  取本品稀醇提取液加三氯化铁试剂,溶液显灰绿 色,渐变呈紫棕色。 (汉黄芩素反应) 八、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  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采用HPLC分析方法,本 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黄芩苷不得少于9.0﹪。 黄芩苷 黄芩中的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与根的新老程度及不 同的炮制方法有关。  子芩中含的黄芩苷、汉黄芩苷比枯芩高;  蒸黄芩(清水蒸1h)、煮黄芩(沸水煮10~60min) 和生黄芩中的总黄酮含量最高,烫黄芩(沸水煮 6h)次之,冷浸黄芩(冷水浸12h)最低。  实验表明,黄芩根在水中浸3h,有62.5%~93.5% 的黄芩苷水解成苷元。  黄芩经沸水煮或蒸制,可使药材软化,便于切片,又可将黄 芩自身所含的酶灭活,起到杀酶保苷的作用,防止有效成分 的流失。  如果黄芩在加工过程中遇到冷水,黄芩酶活性增大,在一定 的温度、湿度下可使有效成分黄芩苷和汉黄芩苷水解,从而 产生葡萄糖醛酸和二种苷元(黄芩苷元和汉黄芩素),其中 黄芩苷元本身不稳定,易被氧化而变绿。因此在黄芩饮片中 经常可以发现夹杂有变绿的黄芩存在。  黄芩以黄色为佳,变绿的质差。在加工炮制过程中应避免或 减少黄芩的浸润时间,以保存其有效成分。 九、药理作用 作 用 实 例 有效成分 ①抗菌、抗病毒 作用 黄芩对多种球菌、杆菌、流感病 毒、乙型肝炎病毒、皮肤真菌有 抑制作用;体外试验有抑制阿米 巴原虫生长和杀灭钩端螺旋体的 作用。 黄芩苷、黄芩素、 汉黄芩苷、汉黄 芩素 ②抗变态反应、 抗炎作用 抗变态反应、抗炎作用以苷元的 作用最强;抗组织胺与抗乙酰胆 碱的作用,以生黄芩作用较强。 黄芩素、汉黄芩 素、黄芩苷 ③改善脂肪代谢 黄酮类成分能改善脂肪代谢,抑 制甘油三酯及脂类过氧化作用。 黄芩素、汉黄芩 素、黄芩新素Ⅱ、 黄芩苷 ④降压及扩张血 管作用 黄芩及黄芩苷有降压、轻度扩张 血管、镇静作用。 黄芩苷 十、功效  性寒,味苦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 用于治疗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 痢、黄胆、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 肿疮毒、胎动不安等症  用量3~9g 小结  来源  采收加工方法特点(杀酶保苷)  主要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  有效成分类型及特点  特征性成分的理化鉴定方法  主要药理作用及功效 红花 Carthami Flos 一、来源  菊科植物红花(亭可托红花) Carthamus tinctorius L. 干燥管状花 草本,茎直立,上部多 分枝 叶互生,边缘羽状齿裂, 上部叶较小,成苞片状围 绕花序 头状花序顶生,排成伞 房状;总苞片数层 全部为管状花,初开时 黄色,后转为橙红色 二、产地  主产于新疆、河南、四川、云南等省区,均大量 栽培。 三、采制  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采摘,阴干或晒干。 四、性状  本品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长约1.5cm,黄红色或 红色。  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裂片狭线形;雄蕊5枚, 花药聚合成筒状,黄白色;柱头长圆柱形,露出 于花药筒外,顶端微分叉。  质轻,柔润。  气微香,味微苦。  用水泡后,水变金黄色,花不褪色。 五、显微特征 橙黄色粉末  分泌细胞呈长管状,常位于导管旁,含黄色至红棕色分 泌物  花粉粒类圆形、椭圆形或橄榄形,具3个萌发孔,外壁 有齿状突起  柱头及花柱上部表皮细胞分化成圆锥形单细胞毛  草酸钙方晶存在于薄壁细胞中  花冠裂片顶端表皮细胞外壁突起呈短柔毛状 花柱碎片 花粉粒 管状分泌细胞 花冠表皮细胞 草酸钙方晶 六、化学成分  黄酮类:红花中的黄色素和红色素类成分是由黄 酮类化合物组成,其中主要含有以查尔酮为苷元 的黄酮碳苷。 黄色素:查尔酮母核碳苷 红花黄色素A、B、C(水溶性色素) O O OH HO glc OH O O HO HO CH2OH O OH H N O HO glc O HO OH OH O O OH HO glc OH O OH HO HO CH2OH O OHO HO glc OH H N OHHO HOH2C OH safflor yellow A hydroxysafflor yellow A cartormin tinctormine O O OH HO glc OH O O HO HO CH2OH O OH H N O HO glc O HO OH OH O O OH HO glc OH O OH HO HO CH2OH O OHO HO glc OH H N OHHO HOH2C OH safflor yellow A hydroxysafflor yellow A cartormin tinctormine 羟基红花黄色素A红花黄色素A 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含羟基红花黄色素A不得少于1.0%。 红色素:由黄色素类成分氧化而产生 O OO O HO OHO OH HO glcglcHO OHHO carthamin 红色苷 二氢黄酮母核类化合物 O OH OH HO OH O 红花素 黄酮醇类化合物 山奈素 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含山奈素不得少于0.050%。 其它化合物 多糖类、脂肪酸类及含氮成分等。 七、理化鉴定  取本品1g, 加稀乙醇10ml,浸渍。倾取浸出液,于浸出液 内悬挂一滤纸条,5min后把滤纸条放入水中,随即取出, 滤纸条上部显淡黄色,下部显淡红色。 (红花黄色素极性大于红色素,所以滤纸上部显黄色) 八、药理作用 作 用 实 例 有效成分 ①对心血管作用 红花黄色素可抗心肌缺血,改善心肌能 量代谢,缓解心肌缺氧损伤。 水提取液能使麻醉犬冠脉流量显著或中 等程度增加,对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 保护作用。小剂量可以轻度兴奋心脏、 大剂量则有抑制作用。 红花黄色素 ②对平滑肌的作用 对子宫有兴奋作用,使子宫产生紧张性 及节律性收缩,对已孕子宫更为明显。 红花总黄酮 ③抗凝血、血栓作用 可显著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 能显著提高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活性, 使局部血栓溶解,从而起到治疗心血管 疾病的作用。 红花黄色素 ④镇痛、镇静作用 有较强而持久的镇痛、镇静作用。 红花黄色素 九、功效  性温,味辛  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 用于经闭、痛经、癥瘕痞块、跌打损伤、疮疡肿痛。对冠 心病、血管闭塞性疾病、传染性肝炎有一定的疗效,单用 或与其他活血化瘀药配伍使用  用量3~9g  孕妇慎用 附: 白平子  为红花的果实,主含脂肪油,常称为“红花子油”。  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可达15%,尚含人体必需的脂肪酸 以及磷脂、维生素、甾醇等成分。  具有降低人体血胆固醇和血脂、软化和扩张血管、增加血液 循环、抗衰老及调节内分泌等作用,有良好的食用价值与辅 助治疗作用。 附:西红花(藏红花)Croci Stigma 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 干燥柱头及部分花柱  含胡萝卜素类化合物约2% R1OOC COOR α-西红花酸 R=R1=H 西红花苷-1 R=R1=龙胆二糖基 西红花苷-2 R=龙胆二糖基, R1=D-葡萄糖基 西红花苷-3 R=龙胆二糖基, R1=H 西红花苷-4 R=D-葡萄糖基, R1=CH3  能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 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 照HPLC法测定,含西红 花苷-1和西红花苷-2的总 量不得少于10.0% 。 本品为进口药材,价格昂贵,市售商品中存在伪品。  掺杂——如以其他植物的花丝、花冠狭条或纸浆条片 等染色后伪充,可于显微镜下检识;淀粉等掺伪,可 用碘试液检识;若有矿物油或植物油掺杂,则在纸上 留有油渍;若有甘油、硝酸铵等水溶性物质掺杂,则 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增高;掺杂不挥发性盐类,则灰分 含量增高。  染色——若掺有合成染料或其它色素,则水溶液常呈 橙黄色或红色,而不是黄色。 小结  红花和西红花的来源和药用部位  性状特征(用以区别两种红花的不同药用 部位)和显微特征  主要化学成分  主要药理作用和功效 自学内容安排  黄连(1班);山楂(2班);当归、柴胡(3班);薄荷 、龙胆 (4班)  试讲日期:2012年12月10日  每人讲10min,提问及点评5min  奖励办法:凡试讲同学均获得起评分2分,如果 课件制作或讲演的较为优秀,则可在起评分的 基础上再获得加分1~3分,此分数将加在最后的 期末考试成绩里,最高不多于5分。  抓住重点
/
本文档为【红酒会活动流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