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

2017-09-18 14页 doc 33KB 308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5190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中医适宜技术操作 耳 穴 埋 豆 一、目的 1、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之气,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2、消炎、解毒、泻火、补气、止痛、改善微循环、降血脂、抗抑郁、戒烟、戒毒、减肥。 3、增强免疫力、改善视力、祛斑、改善 睡眠。 二、操作程序 1、物品准备 治疗盘、耳穴探测仪、75%酒精、棉签(棉球)、镊子、耳贴、弯盘、治疗牌 2、患者可取坐位或侧卧位。 4、评估患者体质、耳廓局部皮肤、临床表现、药物过敏史及心理状况。 5、核对医嘱,沟通、解释目的、告知注意事项,暴露耳廓。 6、75%的酒精棉签擦拭耳廓皮肤。 ...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 耳 穴 埋 豆 一、目的 1、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之气,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2、消炎、解毒、泻火、补气、止痛、改善微循环、降血脂、抗抑郁、戒烟、戒毒、减肥。 3、增强免疫力、改善视力、祛斑、改善 睡眠。 二、操作程序 1、物品准备 治疗盘、耳穴探测仪、75%酒精、棉签(棉球)、镊子、耳贴、弯盘、治疗牌 2、患者可取坐位或侧卧位。 4、评估患者体质、耳廓局部皮肤、临床表现、药物过敏史及心理状况。 5、核对医嘱,沟通、解释目的、告知注意事项,暴露耳廓。 6、75%的酒精棉签擦拭耳廓皮肤。 7、操作者左手拇、食指拉耳廓后上方,右手持探棒。 8、核对穴位后,用75%酒精棉签消毒穴位处,并消毒操作者手指。 9、操作者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镊子夹耳穴贴,对准穴位贴下按紧。 10、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反复按压,进行压迫刺激,每次1~2分钟,每日按2~3次,以 加强疗效,夏季留置1~3天,冬季留置7~10天。 11、操作完毕,清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按压时力度适宜,以局部产生酸麻胀痛或有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为宜,不可用 力搓动压丸,以免引起皮肤破溃,造成感染。 2、耳穴压丸按压不当或者留置过久,或因胶布过敏,可引起皮肤感染, 3、耳穴留埋期间,保持耳廓干燥,避免淋浴。如潮湿则及时更换,以免影响效果。如果 耳穴贴处有发痒等不适,应取下耳穴贴。 3、取贴时应先湿润耳穴贴,再取下,以减轻疼痛不适。 4、有以下情况者不宜埋豆:耳廓有炎症、耳廓有外伤、耳廓畸形、习惯性流产的孕妇 耳穴埋豆的操作图 着装规范、举止端庄、洗素质要求 手、戴口罩 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 评估 过敏史、耳廓局部皮肤情况,体 制及心理状况 75%酒精、耳贴、镊子、耳穴探物品准备 测仪棉球、弯盘、治疗牌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告知、患者准备 体位 自上而下在选区内寻找敏感点, 探穴取穴 即为耳穴 持镊子取耳贴,对准穴位粘贴按埋豆 压 感觉局部热胀麻痛或有感觉循经 观察 络放射传导为得气 整理病床、取舒适卧位、整 整理 理用物 记录医嘱执行情况及病情,签名 记录 药 法 涂 一、目的 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 、操作程序 二 1、物品准备 治疗盘、弯盘、药物、生理盐水、棉签、镊子、棉球、纱布、胶布、绷带、手套、治疗巾 (胶中单)换药碗、治疗牌等。 2、患者取合理体位 3、评估患者体质、涂药部位皮肤、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心理状况 4、核对医嘱,沟通、解释目的、告知注意事项,暴露涂药部位。 5、根据涂药的部位,取合适的体位,暴露涂药的部位,垫胶中单,注意保暖,必要时用 屏风遮挡。 6、清洁皮肤,将配制好的药物用棉签均匀的涂于患处。面积较大时,可用镊子夹棉球蘸 药物涂擦,蘸药干湿度适宜,涂药厚薄均匀。 7、必要时用纱布覆盖,胶布或绷带固定。 8、涂药完毕,协助患者着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9、清理用物,做好记录。 、护理及注意事项 三 1、涂药前需要清洁患处皮肤 2、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的功效而定。 3、混悬液应先摇匀后再涂药;水剂、酊剂用后需将瓶盖盖紧,防止药性挥发;霜剂应用 手掌或手指反复涂擦,使之渗入肌肤。 5、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堵塞。 6、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婴幼儿忌用。 7、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立即停止用药,并 将要去擦拭或清洗干净,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8、涂药后身体局部皮肤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 9、涂药后局部皮肤有痒痛红肿等不适,应立即告诉医护人员。 10、外用药禁忌入口,涂药后忌抓挠,勤洗手。 涂药法的操作流程图 着装规范、举止端庄、洗手、素质要求 戴口罩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 史涂药部位皮肤情况,体质及心理评估 状况等 治疗盘、弯盘、镊子、棉签、盐 水、棉球、纱布(绷带)、配制物品准备 好的中药换药碗、胶布、干棉球、 治疗巾(胶中单)等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合 适体位、暴露部位、保暖,患者准备 垫胶中单 药物涂于患处皮肤,要求干湿度 药涂 及厚薄适宜 必要时用无菌纱布覆盖, 包扎 胶布或绷带固定 包扎 整理床单、协助患者衣着,舒适整理 卧位 清理用物 遵医嘱记录实施涂药治记录 疗后的客‘观情况,签名 拔 罐 法 一、目的、适应症 1、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 2、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3、用于疮伤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二、拔罐的方法:火罐法、水罐法、抽气罐法 三、操作程序 1、物品准备 ,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等。 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 、血管钳、95 2、评估患者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患者体质、实施拔罐处皮肤情况、心理状况。 3、患者准备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取合理体位,松开衣着,暴露拔火罐部位,保暖。 四、拔罐法的应用 1、留罐:又称坐罐,即拔罐后留置10-15分钟,罐大、吸拔力强的应减少留罐时间。单罐、多罐均可应用。 2、走罐:又称推罐,一般用于肌肉丰厚的部位,须选口径较大的玻璃罐,先在罐口或所拔部位的皮肤上,涂一些凡士林等润滑油脂,再将罐拔住。然后用右手握住罐子,上下反复推移,至所拔皮肤潮红充血甚或瘀血时为止。 3、闪罐:此法是将罐拔住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上取下,取下拔上,直至皮肤潮红为度。 4、针罐:此法是将针刺与拔罐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即先针刺待得气后留针,再以针为中心点将火罐拔上,留置10-15分钟,然后起罐起针。 五、护理及注意事项 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5、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烫伤;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6、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7、如有以下症状者禁止拔罐: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拔罐法护理技术操作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拔火罐部位的皮评估 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 洗手、戴口罩 护士准备 治疗盘、火罐、血管钳、95,物品准备 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等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取合理体位,松开患者准备 衣着,暴露拔火罐部位,保暖 再次核对;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 定检查罐口有无缺损裂缝。一手持火罐,另一 部手持止血钳夹95,酒精棉球点燃,深入罐内 位中下端,绕1,2周后迅速抽出,迅速将罐口拔罐 位扣在选定部位(穴位)上不动,待吸牢后撒 33手,适时留罐 位随时检查罐口吸附情况,局部皮肤紫红色为 观察 穴 度,其疗效最佳。疼痛、过紧,应及时起罐 一手夹持罐体,另一手拇指按压罐口皮 起罐 肤,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顺利起罐 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整理 位,清理用物。洗手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实施拔罐后的客观情记录 况,并签名 穴位按摩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穴位按摩部位的皮评估 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 洗手、戴口罩 护士准备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取合理体位, 患者准备 松开衣着,暴露穴位按摩部位,保暖 遵医嘱确定腧穴部位及推拿方法 定位 对确定的手法运用正确,操作时压力、频手法 率摆动幅度均匀,动作灵活,时间符合要 求 随时询问患者对手法治疗的反应,观察 及时调整手法 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整理 单位,清理用物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实施穴位按摩后记录 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穴位按摩法 一、目的、适应症 1、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2、通过穴位按摩、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二、操作程序 1、物品准备:治疗巾。 2、评估患者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患者体质、按摩部位皮肤情况、心理状况。 3、患者准备: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取合理体位,松开衣着,暴露穴位按摩部位,保暖。 三、穴位按摩的手法 临床中按摩的手法很多,常用于穴位按摩的手法有:推法、一指禅推法、揉法、摩法、按法、掐法。 1、推法 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摩擦。用指称指推法;用掌称掌推法;用肘称肘推法。操作时指、掌、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缓慢而均匀,以能使肌肤深层透热而不擦伤皮肤为度。此法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能提高肌肉的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并有舒筋活络作用。 2、一指禅推法 用拇指指腹或指端着力于推拿部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操作时要求达到患者有透热感。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健脾和胃、祛瘀消积的功能。 3、揉法 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腕关节或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操作时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速度每分钟120,160次。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倒滞、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4、摩法 用手掌掌面或手指指腹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此法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弯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此法刺激轻柔,常用于胸腹、胁肋部位。具有理气和中、消食导滞、调节肠胃蠕动等作用。 5、按法 用拇指端、指腹、单掌或双掌(双掌重叠)按压体表,并稍留片刻。 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适用于腰背及腹部。具有放松肌肉、活血止痛的作用。 6、掐法 用拇指指甲重刺穴位。掐法是强刺激手法之一。操作时要逐渐用力,达深透为止,不要 掐破皮肤。掐后轻揉皮肤,以缓解不适。多用于急救和止痛,常掐合谷、人中、足三里等穴。 具有疏通血脉、宣通经络的作用。 四、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2、各种出血性疾患、女性经期、孕妇腹部和腰骶部以及皮肤破损处、瘢痕处禁用此法。 3、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按摩时局部出现酸胀的感觉 刮 痧 法 一、目的 1、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2、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适应症 本法临床应用范围较广。过去主要用于痧症,现已扩展用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疾病。如痧症、中暑、伤暑、湿温初起、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呕吐、腹痛、疳积、伤食、头痛、头昏、小腿痉挛、汗出不畅、风湿痹痛等。 三、操作程序 1、物品准备 治疗盘、刮具(牛角刮板、瓷匙等),治疗碗内盛少量清水。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2、评估患者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患者体质、刮痧部位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3、患者准备: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合理体位,松开衣着,暴露刮痧部位,保暖。 四、护理及注意事项 1、保持空气新鲜,注意保暖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2、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数日后方可消失;刮痧部位的皮肤有疼痛、灼热的感觉。 3、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医师,配合处理。 4、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食品。 5、使用过的刮痧用具,应消毒后备用。 6、如体形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等禁用此法。 操作流程 熏 洗 法 一、目的、适应症 1、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2、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 3、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结膜红肿、痒痛、糜 烂等症状 4、促进肛肠疾患的伤口愈合 5、治疗妇女会阴瘙痒等症状 二、操作程序 1、物品准备 治疗盘、药液、熏洗盆(根据熏洗部位的不同,也可备坐浴椅、有孔木盖浴盆或治疗碗等)盛放药液容器、水温计,必要时准备屏风及换药用品等。 2、评估患者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患者体质、熏洗部位皮肤情况、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情况、心理状况。 3、患者准备: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关闭门窗、取合适体位、暴露熏洗部位,保暖。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冬季注意保暖,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 2、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温度适宜,以防烫伤。 (温度要求,熏:药液需沸腾;洗:50-70?) 3、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 4、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更换消毒敷料。 5、所用物品需消毒,用具一人一份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6、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 操作流程 灸法—艾条灸 一、目的 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症的临床症状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驱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二、操作程序 1、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 2、评估患者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患者体质、艾条施灸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3、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4、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5、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6、遵医嘱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7、施灸过程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内,防止灼伤皮肤。 8、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9、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 10、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三、注意事项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2、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3、使用艾条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艾条灸---回旋灸 又称熨热灸。即将点燃的艾条一端接近施灸部位,距皮肤1寸左右,平行往复回旋施灸。一般灸20,30分钟。特点,温度呈渐凉渐温互相转化,除对局部病痛的气血阻滞有消散作用外,还能对经络气血的运行起到促进作用,故对灸点远端的病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艾条灸---雀啄灸 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穴位,似鸟雀啄米状,一上一下地进行艾灸。多随呼吸的节奏进行雀啄。一般可灸15分钟左右。特点:温度突凉突温,对唤起腧穴和经络的功能有较强的作用,因此适用于灸治远端的病痛和内脏疾病。 湿敷法 一、目 的: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二、适应症: 1、急性肠梗阻:葛根皂角汤部湿热敷腹部 。 2、胁痛 :麻菜汤湿热敷痛处 。 3、癫狂 :礞石癫狂汤热敷神阙、气海、关元、心俞等穴。 4、失眠 :刺五加安神汤热敷前额及太阳穴。 5、不育症 :生精汤热敷丹田、命门、肾俞等。 6、坐骨神经痛 :干姜乌头汤热敷患部。 7、失语 :玉蝴蝶汤湿敷神阙穴、肺俞穴等。 8、痈 :一味消肿汤湿敷患部。 9、湿疹 :马齿苋水湿敷患部。 10、麦粒肿:食盐水湿敷患处 。 三 、操作程序 1、物品准备: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 2、评估患者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患者体质、湿敷部位皮肤情况、心理状况 3、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4、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5、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透,挤去多余药液后敷于患处。 6、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 7、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 8、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四、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 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
本文档为【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