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精品】2011初三年语文总复习经验交流 依标据本,重视双基,提高能力87

2017-11-13 50页 doc 179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31654

暂无简介

举报
【精品】2011初三年语文总复习经验交流 依标据本,重视双基,提高能力87【精品】2011初三年语文总复习经验交流 依标据本,重视双基,提高能力87 2011初三年语文总复习经验交流 依标据本,重视双基,提高能力 ——初三年语文教学思路与总复习策略 南安实验中学 陈春红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知识容量大,考察范围广,而且主要考察学生课内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课外知识的迁移能力,难怪有的学生认为:“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学的不考,考的不学”。我们南安的考生多,家长、学生心目中的理想高中不多,所以一到初三毕业班,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特别重视学业成绩。本人连续七届奋战在初三毕业班的战场上,深深...
【精品】2011初三年语文总复习经验交流   依标据本,重视双基,提高能力87
【精品】2011初三年语文总复习经验交流 依标据本,重视双基,提高能力87 2011初三年语文总复习经验交流 依标据本,重视双基,提高能力 ——初三年语文教学思路与总复习策略 南安实验中学 陈春红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知识容量大,考察范围广,而且主要考察学生课内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课外知识的迁移能力,难怪有的学生认为:“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学的不考,考的不学”。我们南安的考生多,家长、学生心目中的理想高中不多,所以一到初三毕业班,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特别重视学业成绩。本人连续七届奋战在初三毕业班的战场上,深深感受到语文成绩已经成为左右考生命运的神杖。因此,如何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成为大家思考的焦点问题。下面是我校语文备课组近年来教学思路与总复习策略,在此和各位老师交流,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讨语文学习的新途径。 一、依据《课标》,紧扣文本,狠抓双基。 《语文课程》是我们最根本的依据,要紧紧依靠它教学。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我们备课组从起始年段开始,就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篇课文,从不自作主张随便增删。即使到了初三年,有的学校用一学期就教完了两个学期的功课,我们也从不赶功课,还是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课,为学生的长期发展着想,杜绝“为考而教”的功利思想和做法。每届总复习的时间,我们基本都要安排到三月底才开始。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掌握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系统地复习好语文知识,使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以及灵活地运用。这是我校总复习要达到的目标。 总复习的原则一是以《课标》为标准,立足教材,立足课内,延伸课外,结合实际,面向全体,分层达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复习方法和,力求达到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复习中,要精选有代表性的习题和模拟试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及试题的特点,在复习时要遵循三项原则:吃透考纲——准确把握命题方向;立足课本——熟练掌握知识内核;触类旁通——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延伸运用;三是强化基础,突出 重点。针对课内重要的知识点和重要篇目,教师进行适当的梳理,思路清晰,以达到良好的效果。阅读理解与作文是复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四是递进复习,讲练同步。中考复习分四个阶段:分册复习;专题复习;模拟综合;答疑调整;五是团结协作,集思广益,共同提高。以下是我校具体的复习思路与策略: (一)回归文本、系统归纳、狠抓基础。 我校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市区,学生素质较好,领悟能力较强,但孩子学习习惯差、好玩,有惰性和依赖的心理,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因此,要使这样的学生能力迅速提高,就必须从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入手,不能让这些学生有投机取巧的心理。复习时,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讲求一个“实”字。九年级刚学过不久,我们将重点放在七、八年级。我们采用每单元抓一篇有代表性的课文重点复习,其它的引导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备课组老师分工整理每册的练习卷,经验丰富的老师每册出一分综合试卷,常常前有复习,后有考试,随时检查落实,做到“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没过关就必须再补救,不留死角。尤其在文言文复习上,我们采取了高标准,严要求的措施,使大部分学生在中考中书写、背诵默写以及文言文阅读等部分不丢分。通过梳理整个初中阶段文本知识,使六本语文书的知识系统化,使以前零散杂乱的知识有条不紊,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二)专题复习、精讲精练、提升能力。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课标》为依托,以《指南》为导向,结合备课组整理的复习提纲,保证有章可循,从课文中选出文体特征鲜明的课文作为复习的范文,将知识点细化,让学生学会运用,重在指导学生形成阅读思维并具有正确的解题思路。复习要点: 1、基础知识及运用。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有的老师错误地认为:只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好,忽视了双基,导致学生语文基本功不够扎实,语言基本功有被忽视和削弱的倾向,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没有落到实处。这个模块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口语交际、句子、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诗文默写、文学常识等,内容复杂繁多。拼音、识字的复习以教材为主,重点复习每课课下注释及课后的字词积累。口语交际要求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会倾听、理解、应对,注意场合和对象,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和文明。词语、句子 的理解应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名著阅读范围根据我市规定的六部名著,要求学生在起始年段先认真阅读原著,掌握作品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以及与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等。综合性学习结合课本上的实践活动延伸到课外,注意活动的主题、活动的及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活动的研究性。古诗文的默写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在复习时要求学生背诵默写教材中的诗词、古文中要求背诵的文章,重点放在名句上,包括写景句、主旨句、情感句等。我们把《课标》要求掌握的古诗文全部整理出来,开始复习时,就分给学生人手一册,让他们在点滴的时间里背诵,然后,我们常常利用早读、课前五分钟等时间里,检查学生掌握古诗文的情况。古诗文默写中的错别字扣分现象严重,因此,在复习时,我们要求学生多写多练,强化记忆,写错的字准备纠错本,及时纠正,力求不写错别字,保证古诗文默写中考不丢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语法知识。前一阶段我们不够重视语法知识教学,以至于学生到高中后,有些语法知识难以衔接。近两年中考试卷开始出现语法知识,引起各位语文教师的重视。根据教材附录中出现的语法知识,七上“常用标点符号用法”;七下“词和词类”;八上“短语”;八下“句子”;九上“修辞”;九下“应用文示例”,我们把这些教学内容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在单元考试、期中、期末考试中学生掌握运用语法知识的情况。我认为语法知识如果不落实到平时,等总复习时才以专题的形式出现,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掌握的效果不佳。 2、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的考查,基本源自课内,按《课标》要求加上两个版本共有的篇目加以落实。平时的教学要紧扣课本,夯实基础,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思想感情、艺术手法等,拎出要点,总结规律,逐篇过关,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文言知识,并形成运用能力。复习这部分时,备课组集体备课,把六本语文书所有的文言文进行分类: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篇如《陋室铭》《爱莲说》《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桃花园记》等;学习篇如《论语》《孙权劝学》《伤仲永》《送东阳马生序》等;战争篇如《曹刿论战》《公输》等;劝谏篇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等;山水游记篇如《三峡》《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等;人物篇如《包拯》《强项令》《细柳营》等;寓言篇如《秋水》《愚公移山》《庄子二则》等,然后老师分工整理练习、试卷,要求出得全面,注重基础,特别注意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字词,强化训练,解决好学以致用的问题,力争中考文言文得高分。 4、现代文阅读。这部分包括记叙文、议、说明文。记叙文类要能分清是哪一类的记叙文,如:写人为主、写事为主、写景为主、状物为主或借物抒情的记叙文;散文、小说、游记等,答题时才能有的放矢。记叙文类的阅读,准确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情感思路非常重要。无论是理解重点词在句中的含义、理解议论、抒情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标题的含义、记叙的顺序、人物的描写手法等,都涉及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正确掌握选文的主旨十分重要。 记叙文的知识点繁多,我们在《指南》的基础上,整理出提纲分发给学生。如记叙六要素、线索、顺序、人称、详略、表达方式,记叙文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面描写、铺垫、照应、衬托(烘托、反衬)、渲染、讽刺、设置悬念、想象和联想等。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夸张等八种。有关修辞手法的考题常出现在阅读语段中,同时考修辞的作用。小说的阅读,主要从三要素入手:人物形象(借助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目的是表现中心、或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事件意义等)、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及场景、景物等,它的作用主要有: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等;社会环境:包括时代背景、社会习俗等,作用是起到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阅读说明性的文章,能掌握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分清说明的方式(平实说明、生动说明),抓住说明对象及特征,指出说明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辨别说明方法(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画图表等),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阅读议论性的文章,能找出论点、论据(道理、事例)、论证。分析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以及它的作用,识别立论和驳论两种论证方式,了解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方式(引论—本论—结论),分清议论文的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逻辑性强、高度概括。 5、 作文训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作文水平贵在平时的磨练。如何让学生经历这一艰辛的过程?我们采取功夫做在平时的措施。首先,按课文编排每单元有两节作文指导课,按单元作文训练的要求,进行指导训练。其次,落实名著、名篇的阅读。按《课标》规定的名著阅读篇目,有计划、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分阶段指导他们完成名著阅读的读后感。再者,将口语训练与作文结合起来。口语训练有利于启迪思维,开发心智,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口语训练,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构思立意的能力。最后,指导写作,学以致用。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可以作为学生模仿的范文。比如:教完《山中避雨》,让学生模仿记一件事;教完《回忆我的母亲》,让学生写一个人;学完《春》,让学生学会描写景物;学完《背影》,让学生模仿写有关亲情类的记叙文;学完《白杨礼赞》,让学生模仿运用象征写法写托物言志的作文等。我们不放过让学生作文的机会,每次各级单位举办各种各样的作文竞赛,我们就布置整个年段的学生参加,从中择优送选参加比赛,用这些方法来激起学生作文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作文总复习中我们特别注重以下几点: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深入了解生活,养成良好的观察事物、观察生活的习惯,为作文提供丰富的源泉,从而提高写作能力。二是指导学生认真掌握作文命题方式,明确作文评分标准,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改正作文中的不足之处。三是帮助学生熟悉、掌握各类作文题型的特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调动相关的知识积累与能力素养,从而找到相应的解题思路。记叙文是初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文体,也是中考作文试题出现频率最高的文体,应放在首位。四是要授之以法,加强学生考前作文的强化训练。针对中考作文的这一特定的时限和篇幅要求,作文复习要力求多搞一些模拟写作训练,这样学生临场时才能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地写出优秀的作文。临近中考备课组常常统一命题,限时完成作文后精选范文,各班老师精心修改、点评,然后全年段选出优秀范文印刷分发给每位学生,布置学生认真阅读,对比自己的习作,从中找到差距。整个总复习阶段,我们坚持这种做法,学生作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三)综合训练、补缺补漏、巩固提高。 中考前半个月,我们开始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培养综合能力。吃透《课标》及考试说明,收集筛选中考信息,精选模拟试题。这个阶段,各位老师从四面八方收集到很多的综合试卷,我们不随便印给学生,总是通过备课组再三推敲,才做出决定,否则会给学生造成压力,增加负担,打乱他们的复习计划。 精练精讲,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各部分重要知识点再次梳理。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注意资料分类,使之合理、有序、学生查阅便捷;通过模拟考试,反馈复习情况,及时调整复习方向和方式方法;教师要准确把握题目的量和度,认真批阅,精心讲评,注重学习方法和答题技巧。 (四)自主学习、答题技巧指导及考前学生心理辅导。 考前一星期,老师不再上课,但得到教室辅导。我们通过广播系统,请经验丰富的老师对学生进行答题技巧指导及考前心理辅导。告诉学生中考试卷上出现新的平时没做过的题型,别害怕,我们没做过,别人也没做过,细心审题,沉着应对。请同学们记住一句话:我易人易我不大意,我难人难我不畏难…… 通过做好考前学生心理辅导,缓解他们紧张的情绪,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找到自信,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考场,考出最佳成绩。对有困惑的学生,我们耐心地进行单独辅导,帮助调整心态,让他们积极乐观地迎接考试。 二、统一认识,高屋建瓴,发挥团队作战的精神。 我校连续几年中考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名列南安市前矛。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发挥团队作战的精神,充分挖掘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取长补短。常言道:“众人拾柴火焰高”。每周两节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是我校雷打不动的常规。每学期每位教师要上一节研讨课。上课前先在集体备课时间说课,讨论出最佳的预案,形成共识。研讨课后要评课,谈反思。学期初要分解任务,整本教材的练习、单元试卷、期中、期末的练习分摊到每位老师身上,提前做好准备。保证每单元一份练习一份试卷,并确保提纲、试卷的质量。精讲精练,不搞题海战役。统一安排考试时间,逢考必改,考后集体评卷,反馈学生的考试成绩。统一进度,齐抓共进是我校良好的风气。平时我们是这样做的,到中考总复习时,我们就更加注意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了。 以老带新,帮扶结对。备课组中只要有新老师或经验较不足的老师,教务处功课安排错开,让这些老师先听后上。08届毕业班庄柔老师是一名新教师,第 一次带毕业班,她非常虚心,几乎每节课都先听后上,平时虚心向经验丰富的的老师请教。经过她不懈的努力,中考成绩和其他经验丰富的教师距离拉近了,该老师在这一届毕业班中很快地成长起来。 三、培优拔尖,提高能力,做好初高中衔接的策略。 针对2010届我校中考的实际情况:总体成绩大面积丰收,尖子生没考出好成绩。在总结上一届毕业班成绩的同时,我们又开始绸缪下一届毕业班的工作了。立足校情:我校生员多,素质参差不齐,家长的期望值高,领导关注,学校所处的位置特殊,不能编重点班。根据这些情况,在分析上一届毕业班成绩的基础上,2011届提出并实施“培优拔尖”策略。我们选出年段前50多名优秀学生,集中到条件优越的多媒体教室里进行晚自修,利用晚自修时间,请三大科经验丰富的老师上课,每周每科各上一个晚自习时间。语文科上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块:一是提高初中语文学习的能力;二是做好初高中的衔接。语文科上课内容是由整个备课组讨论决定的,主要是加强阅读、注重语法、提高作文水平等。其中阅读指导以人教版中精典的篇目为主,按不同文体,指导学生阅读欣赏、结合适当练习;语法教学主要在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加深训练,做好初高中衔接;作文指导,主要是练好各种文体的作文。按照记叙文类(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议论文(读后感)、说明文等各种文体依次指导,练习写作,辅以适当的提纲。为了更好方便与培优班学生的交流,我在网上开通了个人博客,有关学习材料利用博客及时传送给学生,这样,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通过网络这个平台,更加快捷有效。如学生作文,每次写完作文,教师批改后择优选取几篇,让学生打字发到我的邮箱里,我再浏览点评发到博客上,让学生阅读,达到优秀资源的共享。培优班的学生遇到问题,经常通过博客评论展开师生、生生互动。开学到现在两个多月了,利用网络提高学习效率让我尝到了甜头,学生也感到很有兴趣。他们原来上网一般都是玩游戏或其它娱乐,家长非常担忧,这次学生上网却是进行网络交流与学习,家长举双手赞成,反应特别好。学校希望通过这个举措,让优秀学生能够吃得饱、吃得好,明年中考我校优秀学生的成绩能有所提高,扭转前两届好学生成绩不突出的不足。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让我想起了怀朗老师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课文要仔 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平时我们强调学生的朗读习惯、阅读习惯、积累习惯、规范语言表达的习惯、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的习惯。如果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不怕学生的语文成绩不能提高。 以上我主要从三个方面:一是依据《课标》,紧扣文本,狠抓双基;二是统一认识,高屋建瓴,发挥团队作战的精神;三是培优拔尖,提高能力,做好初高中衔接,介绍我校初三年语文教学思路与总复习策略。弹指间,2011年中考的销烟又起,惠普创始人戴维.帕卡德说:“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备考从细节抓起。语文教学任重道远,让我们所有语文老师携起手来,多研讨多探究,发挥集体的智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初三年段语文教学方法浅谈 东海中学语文备课组 每年带初三的时候,似乎就是经历一次生命的轮回和洗礼,预知的东西与不可预测的事物交织在一起,让人的心情时刻都在变化不定当中。当最后的结果呈现于眼前,先前的种种浮现脑海,便会有一次春蚕化茧,茧破化蝶的顿悟与成长。2010年中考我们东海中学语文成绩有所突破与市区两级教研员的下校指导分不开;与我们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分不开,在此,我们将初三语文教学和中考复习中的一些想法及做法和大家一起分享,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初三教学内容多,时间短,强度大,而且我们学校学生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较多,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这些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不小的压力,如何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效果呢,语文学习需要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怎样提高初中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我们的理解就是“三多”:多阅读、多积累、多练笔。一个优秀的初中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语文素质,我们的理解就是“三好”:练一手好字、写一笔好文章、背一些名家名作就足够了。但是目前从我们学校学生方面看存在着许多问题: 1、语文积累贫乏,语文视野狭窄,语文基本知识零碎或一知半解。 2、思想肤浅,思维单一,缺少灵活性和深刻性。 3、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较差。 4、语文习惯较差,读书缺乏耐心,做题不够细心,书写不够规范。 5、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够高涨,认为凭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即可应对考试等等。 那么,面对以上诸多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于是,我们备课组认真分析近几年我市中考语文命题的思路以“重视积累,突出读写,强调运用,鼓励创新”为特点,从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来看,主要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通过分析,我们全体教师统一认识:初三阶段,要提高语文学科学习的效率 ,就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 , 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恰当的教学及复习策略,真正做到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加强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着眼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今天我主要从实际的操作环节上,讲三个问题。 第一:初三语文教学要回归课本 有许多学校在初三年基本放弃了课本的教学,有以考代练的现象,我们觉得这是建空中楼阁的做法,可能会得到事倍功半的结果。我们学校主要以《课标》和《考试说明》为教学的依据。因为《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应该达到的能力与目标,它是开展语文教学的纲要性文件,更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我市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不仅为我们明确指出了考试的内容和要求,还为我们指出了考试的形式以及试卷的结构、题型、难度甚至还有分值的分配等,建议大家在上新课之前,认真地读一读它,真正吃透领悟其要义,才能在教学中贯彻,使学生真正形成语文能力。 以教材和中考试卷为教学的主要资源。以往的初三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即匆匆结束新课,然后大量寻找课外材料进行阅读训练,甚至进行题海战,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且不说你找来的文章是否经典,是否有训练的意义,就是寻找文章本身也是一件不轻松的事情,学生往往对你选的文章还不怎么喜欢,甚至厌倦这样的训练,而教材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经典美文,内涵比较丰富,有很高训练的价值,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利用教材,充分挖掘其中的资源,为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服务。 我们在使用教材时,本着要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作为前提的原则。阅读教学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对文本的仔细阅读和细心揣摩。我们觉得导致学生对文本兴趣的丧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教师的功利 思想造成的。其次,要充分发挥历年来我市中考试卷的资源优势,好好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同时也让学生熟悉中考试卷的模式,以便他们从中得到启发或寻找到解题的规律和方法。 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考试能力为目标。初三语文教学既要完成常规的语文教学的任务,更担负着培养学生考试能力的重任,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要少一点“闲庭信步”式的串讲分析,多一点“急风暴雨”式的强化训练,以训练能力为宗旨,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考试能力在短期内有一个较大的提升或飞跃。比如,在教学记叙类文体时,重点指导和训练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感受文章情感的能力,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意义和作用的能力,把握文章主题和线索的能力等。在教学说明类文章中:训练学生快速浏览提取信息的能力,领会作品科学精神的能力,运用文章中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推敲词语准确表达的能力等,特别引导学生学会推敲一些虚词在说明中的重要作用,等等。在教学议论类文章过程中:重点训练学生归纳论点的能力,辨别和概括论据的能力,区分观点与材料之间关系的能力,对作品发表自己看法的能力等。例如:一篇议论文,可以训练学生读完后拟一个题目,要求题目就是论点;还可以中间补写一个论据;或者让学生围绕论点和论据,写一段话来加以论证,从多个角度进行训练。 以教师的指导点拨作为教学的保证。除了一些重点学校的学生,他们具有高品质的阅读能力外,我想多数学生还需要教师的点拨,需要训练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从事阅读实践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反复地尝试各种方法;确立正确的阅读观,砥砺阅读意志,陶冶阅读情操,并形成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提高能力。比如:(1)在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勾划、摘录、揣摩推断词义和句义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在训练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过程中,学会从“整体——部分——整体”的指导入手。(3)在训练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体会作家作品的妙处;指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攻克“文字关”、“再现情境关”和“深层理解关”,习惯成自然,养成自觉的“再现情境”的习惯。 阅读教学重精读,抓略读,促泛读。初三学年的教材两册共有十二个单元,所选篇目都有很强的文学性,教学时要注意文学欣赏的感悟性、审美性和创造性等特点。通过两册教材的学习,使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得到进一步发展。 重精读,就是要把重点课文讲好。教材就是例子,要精讲精练,要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由个性到共性。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重点难点,找好教材的切入点,创设好教学情景,引发学生读书、思考和训练。例如:散文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文中人物、事件、景物的描写,品味精妙的语言,学会仿写。小说教学,重点是欣赏小说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引导学生抓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深入探讨和研究课文是如何运用这些描写手法的,从中展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关键在于写作中要学会借鉴运用。 抓略读,就是选用好一本课外配套读本,要求学生每天至少看一篇精美的短文。如果按照初中六册教材的阅读总量来计算,初中学生平均每天才阅读几百字,每天才写五十个字,这个训练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导致学生语言干瘪,写作水平难以提高。要学生做好读书笔记,笔记内容为:(1)生字生词或好词佳句。(2)文章主要内容概括。(3)评点赏析(4)质疑问难。 促泛读,就是要求学生每天都能抽出十分钟时间读书看报,至少浏览一篇短文,把自己感兴趣或有价值的材料进行摘抄或剪贴,以备中考时写作用。 第二:认真抓好写作训练。 初三教学时,我们对作文的训练有时不够重视,原因是有的老师认为作文教学很难在短时间内有突破,后来我们统一思想,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初三作文训练也应该形成序列,有重点、有目的地提升,切不能重阅读、重基础知识,而疏忽了占有“半壁江山”的写作。 按照《课标》要求,训练学生能够在40分钟内完成写作任务,文章要求有深刻的立意,巧妙的构思,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注意遣词造句,正确书写汉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保持卷面整洁等。 学生作文,不论其水平高低,只要不是抄袭,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创作。初三阶段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速度意识,强化对表达方式的训练,培养学生对生活环境、周围事物的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要求学生做好素材笔记,就学校、家庭、社会以及自身新近发生的事件,新近产生的感悟,及时记录下来,以便到 考场上有比较充分的选材余地,同时也使自己的作文具有真情实感。 考场作文是以理解为前提的,所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尤为重要。善于理解分析作文试题中的提示及要求 ( 有的还有材料 ) 的内容 , 并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但是无论怎么出题,在最后阅卷过程中,对文章立意的解读与判定,是学生作文是否得高分的关键。 那么,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怎样让所有的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记,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呢,首先,教师在命题时,要坚持贴近而不迎合,引导而不拔高,注重文题的思想性、人文性和时代感。我们可以让学生把近期的作文收集整理,深入分析自己在审题方面得与失的,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或挑选一些好的习作和考场作文 ,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把握题意 、怎样开拓思路 ,怎样精选材料 ,怎样构思谋篇的 ,在语言运用上又有哪些特色;了解优秀作文都怎样做到想象奇特 ,构思巧妙,材料新鲜,细节鲜活 ,情感独特的。要求学生经常浏览报刊杂志 , 搜集新鲜的写作素材,使考场作文具有鲜活的时代气息。 《考试说明(语文科)》是中考命题的直接依据,指导性强,具体可操作,要认真学习《考试说明》中所列考项,明确目标,逐项对照,务求落实,使复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不浪费时间精力。近两年中考,语文的试卷结构及考查内容都相对固定,比较有规律可循,今年虽然作了一些调整,但变化不是很大。可以按照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积累与作文等板块进行知识梳理,并逐项进行专题训练,在复习训练过程中要特别善于发现自己的薄弱点。对于薄弱点要有意识地进行强化训练,针对性要强,目的要明确,要切实有效。 总的指导思想是:宏观上要活,微观上要实。宏观上要活,是指要以新课标对语文的要求,以及市教研室制定的考纲来统率和指导初三语文教学,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宗旨,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着眼点。微观上要实,明确每个阶段的复习重点,基础知识,字词积累与古诗文默写;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教学;最后进行综合试卷的模拟。 第三:在落实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复习教学的力度。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学习语文需要日常的积累,有了厚实的积累才能激活思维,能触类旁通。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首先是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其次才是理解和运用。 近年来,随着中考命题的不断改革,记诵名句名篇等文化材料对于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作用。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会理解、能运用、善归纳、懂迁移”。课内外名篇佳句全不放过,因为“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也是一个最文明的办法”。 ?领悟含义。对背诵的诗文,要领悟其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要真正弄懂。 ?圈点强记。对诗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注意重点把握。 ?规范书写。卷面清洁 ,字迹清楚 ,笔画清晰;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 方略:为了提高识记效果 , 采取如下措施:定期检查,强化落实。让学生自记、自测、自查,也可让他们互查,每天要小考,只有通过考试才能发现问题,才能让学生深刻地记忆。 二、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 1、明确阅读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可尝试将阅读的程序步骤概括为:整体感知?梳理文脉?筛选信息?代入问题?确定范围?前后推敲?磨练语言?得出答案。2、提供一定量的阅读材料,进行必要的训练。值得大家注意的是阅读材料要精选,试题要有思维含量,不要追求做得多,每做一题要让学生展开讨论,总结做题思路和方法。 3、阅读文章做到五个“准确”。即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准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准确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和思路,准确领会文章的写法和特点。在阅读文章时,总览提供的文字材料,根据作者的思路,从整体上把握段落的主要内容,识别段落的中心,找出关键句。?提取法:提取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句作为概括性文字。 ?组合法:对于文中没有中心句的文段,要组合文中关键性语句、或关键性词语进行概括。 ?概括法:完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对于记叙文,可从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中议论、抒情句、文中过渡句、文章的背景等角度入手;对于说明文,可从标题、中心句入手;对于议论文,可从标题、开头结尾、论证过程入手。 4、强化四点意识:强化整体意识;强化文体意识;强化迁移意识;强化规范意 识。 现代文阅读是学生最薄弱的部分。我们曾分析过往届的学生得分情况,发现此部分的得分率是相当低的。原因有三:一者,学生读不懂文章内容,快速阅读的能力偏差;二者,普遍惧怕记叙类的文章,一看到这类文章,他们就往往慌了手脚,失去自信心;三者,读懂了大概,但语言表达能力偏差。 从每年的中考试题反馈来看,主要是三种文体——文学作品、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把现代文阅读分为三大板块来复习。通过对近几年各地中考题研究发现:中考现代文阅读体裁多样,题材丰富,意蕴深刻,强调整体感悟,主要是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因而我们在复习时必须让学生对每一类型都要涉及。精心选取阅读材料,主要选取意蕴深刻、对学生有情感教育作用的、能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有引导作用的文章;精心设计问题,着重设计一些具有层次性、能考查学生对整篇文章融合贯通的理解试题;答题时,鼓励学生拓展思路,多角度有创意的表达;指导学生解答阅读题时,总结有关知识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最后我想提一点的是:大家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短时间内提高语文水平是很难的,与初一、初二的努力分不开。我要说,初一准备,初二发展,初三腾飞~ 初三语文教学几点体会 安溪县第八中学 张晓鹏 我来自安溪县一所农村中学——安溪八中,在这里讲经验很感惶恐。虽然我校连续好几年中考语文成绩都居县农村中学前列,2010届我校语文成绩优秀率与及格率仅次于县城两所中学,位居全县第三,但这个成绩和在座的许多学校比起来并不是很高。还好有个堂皇的借口,我校是山区农村校,生源素质低。还有,我本人从1999年到现在,12个年头有9个年头担任初三年语文教学工作,作为一个老兵,就斗胆占用大家的时间谈几点我们备课组的做法和教学体会。 第一点,当头棒喝开好局。 初三学生经过初一初二两个学年的浸泡,学习新鲜感淡漠了,老油条,不认真了,有人觉得语文可以平时松懈,考试前才搞突击就可以应付的,也有人觉得语文不管花多少工夫也难以立竿见影。所以,期初要开好局,初三的学生不能宠,要严厉,程咬金上阵最厉害的是三斧头,新官上任讲究的是三把火,开头几节课不要忙着赶进度,要别开生面,让学生有所触动。 去年我们备课组是从抓学生习惯来开局的。有针对性地落实了以下几个学习习惯:一是查字典,用一节课专门落实查字典预习,要求按字典的内容来回答而不是抄参考书,结合字典来解读文本。二是做笔记,展开讨论规范做笔记行为。三是限定时间阅读,我们不给学生原文,原文用幻灯片投影,要求学生只阅读一遍,尽量在脑中或本子上留下(或记下)重点信息,通过限定阅读时间,来提高阅读速度,不让学生磨洋工。四是培养写作列提纲的习惯,作文多说少写,学生要先写提纲后说,先会说然后才能写。常做10分钟作文,就是列好提纲马上交。老师用最快的时间浏览学生的提纲,然后归类,用投影仪展示讲解,评出最实用提纲。 禅宗临济派的禅师接见初入门学禅的人,常常在学徒不留意时用棒击打或大声喝斥,使他顿悟禅法,这就是有名的“当头棒喝”开悟法。我们抓学习习惯来开局也是要取得“当头棒喝”的效果。 第二点,张弛有节谋进度。 这一点谈进度。去年好像时间特别紧,遇到各种放假,单是台风就有好几次,所以教学进度要紧凑。我们的做法是课标要求的文言文及诗词放松课时,慢工出细活。而现代文教学就缩紧课时,提前把考纲中的文体阅读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逐一突破,真正把课文当例子,当做写作范文、文体范文来教学,学例为的是得法,这样就节省了课时。 总复习时候,保证有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两轮,一细一专,一张一弛。第一轮具体扎实,第二轮重在补缺补漏。第一轮细,为时一个月,按课本为横线以市纲为纵线,把复习内容切分为四个板块,因为我们备课组有4人,每人负责设计一个板块的练习,复习完训练巩固。第二轮专,为时也是一个月,是有针对性、适应性训练,在这期间,四处找些模拟卷有所选择地训练,在训练中发现问题归类提高。 第三点,互动交流促提高。 这一点主要谈作文。在内容和形式上,我们更强调内容的丰富,在“写什么”和“怎样写”上我们更强调写什么的积累。学生喜欢与语文老师坐下来谈作文,那么这一届的学生语文成绩一定不错,这是我的经验。所以我的作文教学理念就是制造各种机会,促进互动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尽量培养写作能手,以点带面,形成“交流——兴趣——借鉴——内化——提高”链。 我是学校文学社的主要负责人,我们备课组除了各自课内外耕耘外,还经常借助文学社和年段小报的平台实现互动交流。我们每个班级都有作文星探,这些同学每周有一个中午要把他们选中的或同学投稿的作文编辑成年段小报。我们文学社编委自发组织过几次“春萌茶会”,请学生当“客人”侃各种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大复习前后,我们师生还组稿了几期年段专刊,有“感恩心声”、“青春之歌”、“家乡之旅”等。 有了这些活动,老师就有意识地进行一些炒作,进行造“星”运动,来推进促进学生生活积累与表达的水平提高。我印象较深的是有一个同学写了一篇留守儿童的心态的作文,很有真情实感,我和她聊家常,帮她找角度写一组真实体会的留守儿童的文章,文章发表出来后。我给学生大力推荐这组文章,并美其名曰“留守文学”,从中谈选材谈结构。今年中考作文题目是《我和别人一样吗,》,一批受“留守文学”影响颇深的学生反映写得很顺手。类似的炒作还不少,我们推出年段抒情之星,擅长情景交融的;文史之星,擅长写名人写历史典故的;“蒙太奇”之星,擅长写片断组合结构作文的……其代表作大多经过老师的修改发表在学校《春萌》报或初三年段小报上,这些“星”中考语文大多在130分以上。我班有个中等生叫朱君玲,中考考出137的高分,她考后告诉我,真的是得作文得天下,她是用“蒙太奇”之星刘淑钦常用的作文套路来写的,感觉不错。 第四点,提炼窍门求“通透”。 这一点主要是思考我们怎样跳出题山题海。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对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在学习中,知识总是越来越庞杂,而规律总是越来越浓缩。练习是越练越多,但学生是越练越烦还是越练越顺手呢,那主要看有没有从量变到质变,因为“教”和“学”是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当这些规律被一句道 破的时候,就有一种如醍醐灌顶般的“通透”的感觉,这就是在学生埋头苦练时候要我们在一旁要思考而帮助他们的。 多数语基题型都可以总结出解题窍门或实用步骤的,我们不要繁琐也尽量减少重复。 文本阅读也有不少审题、答题时的“窍门”。认真阅读这几年的泉州中考语文卷,对学生审题的要求很具体,可以说许多题目的得分主要决定于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决定于学生的语言感受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教会学生读懂题目是考“写什么”还是考“怎样写”,然后针对性的回答。赏析题,就要先析后赏,即先写出词句意思,然后品赏具体语境中的情味。表达题,要先找到表达的点,然后选择具体的内容。 这种通透要多从实践中总结提炼,比如在监考中我曾经记录过几种不同类型的学生的时间处理,影响学生作文水平发挥的现象:有的是仓促审题,局促行文;有的是下笔千言,写完不断修改。经过数据分析,我强调学生写作文前要保证审题和列提纲的时间。而一到动笔就要求又快又好地书写,而且不可改动,这点很重要,因为有舍才有得,如果还有时间不如去检查和修改语基和阅读部分。因为涂抹的卷面被扫入电脑是很难看的,不但要学会袖手构思于前,还要学会流水般行文于后,这就是作文得高分的窍门。 第五点,寻找拐点大运作。 最后一点谈毕业班管理。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普遍语文底子较薄,所以语文要出成绩。学校管理层面的重视和运作是起到很大作用的。我校管理层在初中2010届语文学科教学中找到几个“拐点”并采取大力措施是我们今年语文取得优秀成绩的一大重要外因。 在初三的上学期,学校领导关注的是学生各科成绩的平衡问题,平时考我们语文科试卷难易度往往把握不好,所以造成了不少学生特别是尖子生语文拖总分后脚的感觉,为此,在下学期,学校领导在每个班级列出各个学生薄弱学科名单,由学生自愿组成临时班级,老师每星期利用一至两节活动课进行针对性辅导提高,这一拐,让不少平时语文上不了A的人在中考上了A。语文辅优级班45人,中考语文全部得A,最高分136分。下学期,我们结束新课后,学校出面联系兄弟校举行了两次联考联改,第一次是与我们生源素质一样的学校联考联改,发现 我校语文科是有优势的,语基较为扎实,所以备课组定出下阶段着重阅读的提高。第二次是与城关金火中学联考联改,发现了阅读与写作都有很大的不足。那次我们学校进行了行政和语文教研组大动员,几位高中部较有经验的老师来参与读初三年的语文卷,一起探讨提高的窍门。在复习阶段,学校还组织初三全体老师到其他县一些特色学校参观交流。这些做法都让我们找到一些新的提高思路,在中考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 以上是我在去年初三语文教学后的一些体会,概括起来就是:期初对学生要严,进度要紧凑,师生要多交流,多提练解题规律,在关键处学校要助前线教师一臂之力。没有新意,只求实在。谢谢大家。 伏笔与突破 ——初中语文教学思路及总复习策略 泉州实验中学 郑泉忠 初中三个学段是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初三年的语文教学是深深植根于之前两个学段的教学的,埋好伏笔 ,厚积薄发,可以大大减轻初三语文总复习的负担,更能集中精力突破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下面分两个侧面谈谈我校在这方面的一些教学实践。 一、初一初二埋伏笔 1、 重视语法教学 因为现在中考不直接考语法知识,很多老师在教学中有意无意地淡化语法知识的教授。其实语法是整座语文知识大厦的根基,语法知识的匮乏,语文学习就难谈得上深入透彻。病句、连贯题的解题方法和语法有着直接的联系;阅读理解题中,语法知识扎实的同学总能相对快速、准确地提取文句信息;文言文的学习中,如果缺乏一定的语法基础,就无法理解特殊句式的特点;语法在准确审题中、在严密答题中也有着广泛的用途。基于此,我校在初一刚开学不久就专门腾出一周的时间教授汉语语法的三级单位:词类、短语和句子的成分,并通过专题考试对这方面的知识予以强化巩固,为学生打下较为坚实的语法基础,为初中语文学习扫除第一个障碍。 2、 分阶段考查名著知识 在指导学生广泛学习名著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中考要求的六部名著,把名著测试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的单元考中。初一年考查《西游记》和《鲁宾逊漂流记》,初二年考查《水浒传》和《格列佛游记》,初三年考查《骆驼祥子》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考试之前让学生知道要考查哪部名著,甚至明确到要考查该部名著的人物形象或故事情节,不怕学生得分,目的要学生考前充分复习,切实掌握知识要点。 3、 积累与运用题型的处理 积累与运用题型在中考卷中占30分,其中5到8分题目是出卷老师的试验田,年年求新求变,这就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语基题型,熟悉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方法。我们要求单元考的出题老师在这部分的出题中题型尽量不重复,培养学生适应各种语基题型的能力。 4、 突出单元考的地位 我校实行单元考制度,把单元考置于除上课以外的最重要的地位。因为我们觉得,单元考查是本单元最大的作业,也是学生最认真完成,教师最认真批改的作业,要求教师也要付出最大的努力来讲评,不是就题讲题,而是要尽量拓展延伸,举一反三,让学生对同类题型的知识要有切实的掌握。 5、 完整训练各种作文样式 除着重训练三大文体外,在进入初三年之前,对读后感、仿写、扩写、改写、续写以及各种应用文体都有定量的训练,让学生熟悉各种作文样式的写法,做到一专多能。 以上的五个方面如能做得充分扎实,第4点可减轻第一轮总复习的压力,第1、2、3、5点可减轻第二轮总复习的压力。初一初二的伏笔做得好,初三年就可轻装上阵,以更开放轻松的心态迎接总复习的到来。 二、初三突破重难点 初中语文考查内容的重点很明确,就是考试大纲和指南所要求的内容;而难点则集中在阅读和写作上。进入总复习之后,我校初三语文备课组将对这两方面进行针对性的突破。 1、 阅读理解 (1)夯实文体知识 明晰各种文体的相关知识是阅读解题的基础,若是文体知识混淆不清,必然导致答题角度的偏差,答题内容的张冠李戴。我们一般通过填空题的形式对这部分的知识加以考查巩固,尽量减少学生在阅读审题中发生的错误。 (2)典型题例的训练 每种文体的阅读解题都有相应的典型题例,如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议论文中论证结构和论证过程,说明文中例析说明语言的特点等。选择典范的文体,设置典型的题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是突破阅读难点的第二步。每种文体可归纳出的典型题例大约有十种,通过训练,学生遇到相似的题型,就会产生经验性的反应,快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3)加强阅读指导 可选择文体特征鲜明的千字文,教师和学生一起从头读来,指导学生如何捕捉文中的关键信息,如何注意段落之间的转承关系,如何掌握文中的写作思路,如何确定文段的中心意思等阅读要素。只要选材得当,每种文体经过三到五篇范文的指导阅读,就能很有成效地促使学生阅读经验的形成,建立在准确理解文意基础上的解题就可尽量减少失误。 2、写作 进入初三,很多学生的写作水平处于“瓶颈”状态,老师往往也消极应对,写一篇讲一篇,茫然无序。其实越接近中考,写作越大有可为。我们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学生作文应考的工作。 (1)尊重学生的写作风格和写作习惯,重改良轻再造。 总复习期间,有的老师喜欢拿着大量的范文,要求学生这个的风格写,按照那个的特点写。殊不知一个人的写作风格和写作习惯一旦形成,就如性格一样是很难改变的,彻底再造学生的文风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事实证明几乎也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因此尊重学生的写作风格和写作习惯,往他擅长的那方面去引导,重改良轻再造,才是正确的做法。 (2)积累几种擅长表现的题材 每个学生总有几种他擅长表现的题材,可能因为他写作水平不高而表现得不是很好。但既然是他最有心得的题材,就隐伏着一些成为好作文的要素,比如容 易写得内容真实,情感真挚,容易写得语言流畅,一气呵成。有的学生善于写老街小巷这类怀旧的题材,有的学生善于写 体育题材的作文,不一而足。题材本身没有高下之分,教师不能凭自己的喜恶妄下评断,关键是要引导怎么剪材和构思。 (3)寻常题材的再构思 这点是承接以上内容来讲的,学生处理他擅长表现的寻常题材得不了高分,一定是某方面出了问题了。或者是条理不清,或者是轻重不分,或者是描写不力,或者是亮点不足,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再构思,再修改,学生才会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修改好一篇文章比写十篇同等水平的文章更重要。因为前者是超越旧作达到新的水准,后者只是在重复自己的水平罢了。 (4)深度阅读,专题积累。 对于学优生,可多指导他们进行深度阅读,专题积累。即选择几个有意味的名人(一般是艺术家)来研究,一般是从人物简介、人物生平、历史评价和诗文名句四个方面来积累,制成规范的摘抄卡片,然后结合积累的内容写一篇相应的文章把积累的素材熟记于心。这类文章深刻老辣,视野独特,富有历史文化内涵,表现出远超同龄人的成熟和开阔。(积累范例略) 立足学情定计划 行之有效作训练 ——2010届初三语文总复习经验总结 惠安县螺城中学 施琼如 我们螺城中学,是位于惠安城关的一所老初中校。学校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学校声誉和办学成效卓然于惠安四五十所初中校,2010年中考再创佳绩,尤其是语文学科,在看到中考成绩后,所有人都长长舒了一口气:参考人数744人,语文A级375人,优生率达到50.4%,其中128分的人数有164人,占22.04%,平均分117.32,其中有四个班级平均分上120以上,这让我们学校再次以傲人的成绩鹤立于本县各初中校。与同备课组的老师在一起回首曾经的努力和实践,颇有感触,那就是:要立足于学情制定阶段计划,要有目的有成效地指导学生训练,才能夯实基础,提高能力。换句话说,着眼于过程,才有美好的成果。今天, 我谨代表我们2010届语文备课组,把我们的一些做法和策略向各位老师介绍一下,谈不上经验,但是我们实实在在的探索和实践。 我们做的第一步是:制定行之有效的复习计划。 我们认真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深入研究近几年来的泉州中考语文试题的 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我们的总复习是从初三年上学期开始展开的了。开学初,我们就根据初二下学期期末成绩组成三个“优生辅导班”,每班大致45人,主抓语数英,语文每周进行一大节辅导。辅导内容是我们根据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的结构、题型及所考查的知识点设立十五个专题,安排大致三十课时进行地毯式的辅导训练。练习要求精编精练,题型设计参考中考,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并要求有一定前瞻性,注重做好解答思路及技巧的辅导。帮助他们夯实基础,构架起初中语文的知识结构体系,知足知不足。上半学年三周考一次,下半学年两周考一次,采用我们自行编拟的中考模拟试卷,内容适当结合平时教学,避免完全脱节,并进行封闭的流水批改,分发成绩单。“优生辅导班”是实行对流的,半学期一次。专题还分发给除参加优生辅导的每班另外十五名同学。这辅优工作是我们取得50%的A率的保证。 另一方面则是抓好复习教学常规。2010届上半学期时间较充裕,所以我们在上学期完成所有课程教学任务。下学期第一周就开始进行总复习。分成三轮。第一轮复习课本,第二轮专题强化,第三轮模拟训练。在第一轮里,我们每册大致安排九课时,这样在第十周完成六本书的复习(五月上旬)。今年与去年略有不同,因为本学年中考比以往提前,而且本学期只有20周,新课最快也要上到下学期第四周,因此我们要求对九年级的这两本书的新课教学一定要抓实抓透,不赶进度,落实每一课的知识点,课课过关,单元过关,第一轮复习时这两本书就以练习代复习,第一轮复习结束时间的安排刚好与2010届将近一致,第二轮的时间是从五月上旬到六月上旬,大约一个月。我们设立十个重要专题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第三轮仅十天,将收集整理各县质检卷并整合编拟几份模拟卷进行考前训练。 计划的实施,靠的是扎扎实实的实践训练。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轮:立足课本,重视积累。 关于语言积累的复习, 对于字词的音、形、义的识记和理解。先引导学生整理每册书中的重点字词,主要是指课下注释和课后“字词积累”中的字词,重点放在学生易写错读错的字词和同音字、多音字、形似字上。 课本是积累知识、训练能力的根基和依据,与中考试题相对照,就会发现中考试题取材课外,题在课外,但答案在课内。因此要注意梳理课文,整合知识,适当拓展。经过研讨,对课内现代文篇目进行大胆取舍,我们选取名家名篇和典范精美的现代文作为课内现代文第一轮复习的内容。兼顾文体特征复习课内现代文,使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总结分析文章的规律性方法及考点,辅以人教版或课外同类文章的解读,学以致用。 课内文言文部分,严格按照新课标规定的和补充的篇目分册逐课复习。交给学生文言文复习的方法,让学生明确,每一篇文言文可分解成文学常识,重点字词的音义,重点句子的翻译,思想内容、写法特色,延伸拓展六大板块。课堂讲解,课后整理复习笔记。向学生明确复习内容,复习方法,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所准备。对于背诵默写的篇目,成立背诵小组,表格记录,逐人过关。我们每 “课内现代文阅读训练”,一份“语册自行编拟三分练习,一份“文言文练习”,一份 言积累与运用和课外阅读训练”。两册考一次。以检验复习效果。 第二轮:专题突破,讲究实效。 专题复习是最重要的阶段,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可以使以前散见于课文中的知识系统化,使同学们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来俯视语文知识体系,消除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迷茫。按照泉州中考语文试卷的结构,我们分积累和运用(应用文、语法知识、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等)、古诗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和作文六大板块复习,进行考点应试训练,力求达到逐一突破,讲究复习实效。 我们始终认为,语言积累运用和文言文阅读是决定语文成绩高低的关键,对学生能否取得A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这两大块的反复复习训练,我们始终把它放在首位,积累和运用主要考查:病句、默写名篇名句、语法、应用文、口语交际、信息概括、名著阅读、综合实践活动等。 关于语言运用的复习,主要通过专题训练来落实。如病句的复习,引导学生注意敏感考点。比如:看到“是否”“通过…使”“防止”“避免”;看到关联词等等,看到敏感点就要想到相应的错误。 如新闻概括题,一般题型有拟写新闻标题、一句话概括新闻、补写新闻导语等,在文字组织方面往往附加“限字表达”要求。我们训练时采取以下方法:要素概括法。新闻属于记叙类文体,找出新闻中时间、地点、人事等要素,有助于整体把握新闻内容,概括出所需答案,力求精而准。 名著训练, 主要依据课标要求必读的六部名著,整体把握,主要人物、情节归类,精选语段练习,整理成一套完整的材料。 对于古诗文默写,主要是加强三种句子的理解、背诵:体现古诗文主旨或表明作者志向的句子,到今天仍有生命力、经常运用的句子,颇有文采的佳句。再通过检测、反馈不断矫正容易写错和混淆的字词。 其他专题的复习,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收集材料,每一个专题都要将基本的题、典型的题、灵活的题做好梳理和归纳,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做题的规律。 三大文体阅读大部分取自语文版和人教版的经典文章,复习时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1.分文体对学生进行复习训练,让学生有文体意识,注意答题时什么样的文体用什么样的语言,避免出现低级错误。先进行各类文体的单项复习和训练,再进行综合复习和训练。单项复习和训练,就是对各类文体阅读能力的基本点进行一个一个地复习和训练。先将这些基本的、基础的能力点复习透、训练到,然后再综合复习和训练各种文体的文章阅读。从应考的意义上说,基本点复习、训练到位了,学生就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各类文体的文章的阅读了。这种分步骤的复习、训练方法,能提高学生化解难点的能力,进而阅读能力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2.训练前先让学生明确各类文体的知识和常见考点,记叙类文章的常见考点有词语含义;句子含义或作用;揣摩心理;概括事件;表现手法;表达的情感;辨识刻画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概括或评价人物形象;概括情节或补充情节链;题目的含义和作用;插叙或倒叙的作用;赏析优美精辟的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谈阅读收获或感受等。议论文的考点有提炼概括中心论点;论据的判定及作用分析;补充论据;论证思路的分析;论证方法的判定及作用分析;准确严密的语言 风格;理解关键词语、句子含义及作用;开头的作用;议论文中记叙的作用;拓展迁移等。说明文的考点有明确说明对象或说明的中心;概括事物主要特征;说明方法的判定及作用分析;结构层次的梳理,说明顺序的辨析;语言的准确性;拓展联想等。 3.教给学生回答各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有些问题可以总结归纳出通用的模式。如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是交代背景;衬托人物;渲染气氛;暗示中心;列数据的说明方法的作用是准确的说明事物的特点等。对这些常见题型的答题模式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效果会更好。 写作的复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从初一开始便让学生作摘抄、写佳作赏析,挑选好文章或满分作文研究,看看别人是怎样做到题目新颖,想象奇特,构思巧妙,用词精美,细节鲜活,情感独特的。写日记,这是为中考作铺垫。在复习期间写精三篇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特别是对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选材进行了重点训练。精心编印学生的优秀习作。首先,我校每年下半学期出版一期优秀习作选刊《荷风》,还请县文化名人写序,学生习作每期近200篇。其次,每学期期中考后也都出版一期《学生优秀习作选》,无偿分发给学生,供学生学习。《荷风》以前也是无偿分发,现在则作为活动的奖品。学生作文入选面广,荣誉感强,写作的兴趣也就浓厚了。 以上就是我校2010届的一些具体做法,我们的工作之所以能够顺利开展,这完全得益于我们有一个团结协作,充满激情的备课组,在组长许实民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继承09届的集体备课制度,中心发言人制度,材料和练习的编拟定人定时保量。特别是中考前一个月,我们七个成员几乎天天开碰头会,大家畅所欲言,有问题,有看法,总能及时交流解决,对待工作,总是毫无怨言的接受,全力以赴的付出。2011届我们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本届生源素质不比前两届,但我们明白:只要吸收经验,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的智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继承、优化上一届的复习资料,扎扎实实做好每一步,就能实现目标。于是,我们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教研活动,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求教,详细制定从备课到复习的计划、并踏踏实实地落实,甚至连时间的分配都整体配合。我们同样期待2011届能谱写新的篇章。 希望在座的同行为我们的实践评估点评,指导我们能在2011届的语文教学与复习中做得更好更有效。 2009届中考语文经验分析与总结 泉州九中 庄碧兰 2009届参加中考的学生有540个左右,其中250人左右上A,上A率在45%,不及格的人数是60人左右,及格率大约在90%左右,这个成绩其实和有些兄弟学校比起来并不是什么骄人的成绩,但如果大家了解了这届生源的薄落情况,我想大家也会和我们有同感要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容易。这是九中近几年来生源较差的一届,举个例子来说吧,在初一上学期时的丰泽区全区统考中只有2人进入前100名,一人60几名,一人90几名。现在我谨代表2009届初三语文备课组把我们的些许感悟记录下来,在此和各位同仁共享。 一、领导重视、科学管理,下好初三中考教学工作全局一盘棋。 有人会说,你这是套话、空话、假话、拍马屁的话。但我想对这位朋友说,在我们国家,办一件事情,领导有没有重视,是口头上重视还是付诸行动全力支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能把这层关系理顺对教学工作大有裨益。三年教学实践下来,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学校领导对初三年段的教学工作不仅给予了全力支持,在管理方法上也体现了科学、求真、务实的一面。这么说,主要基于以下三点做法; 1、前期工作 (任职教师的配备、教学教辅材料的选定、后勤支持等方面) 初三的教学工作室学校的重头戏。校长、书记以及各位主任等学校各级领导极为重视,在任职教师的配备、教学教辅材料的选定、后勤支持等方面,对我们初三教学、中考备考等方面提供了很大帮助。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上一届毕业班的部分老师继续留任,极大地增强了初三年度的师资厚度和教学力量。 2、中期跟进(调整教学对策、加强跟踪反馈,突出落实监管) 每次月考结束,学校相关科室就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分析教学情况。根据本届学生的现状,制定相应的教学对策,实施培优补差的方法,以提高优生、缩小中、差之间的差距。 以教务处为例,在贯穿初三整整一学年的过程中,要求每一位老师都要学习考试说明,及研究至少三份各地的中考试卷,要求老师没人出一份中考模拟卷,并加强相关业务指导,突出落实监管,做到张弛有度。 政教处的领导则经常与教师、学生、家长座谈,及时学生、家长备考中的不良问题,并予以纠正,统一大家的认识,以稳定的情绪迎接中考。 所有这些,给予了全体初三师生极大的鼓舞和支持,使教师们对夺取中考的全面胜利充满了信心和斗志。 3、后期分析总结 这一阶段的工作可能很多学校也都意识到要做,但执行得不够坚决。我们学校的领导则一直强调,必须这一环节的工作做足、坐实。实际上,通过回顾分析,查漏补缺,可以发现我们前期工作的不足,在找出应对措施,对今后教学质量实现质的提高有百益而无一害。 那么,都要分析总结什么内容呢,我想起码应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A:全年整体教学计划安排是否合理,重点是否突出,有没有起到应有效果,如果没有,又该怎样进行调整呢, B:在重点教学阶段和重点篇目的讲授上,有无创新,效果如何,学生对此有何反馈,并根据反馈意见,找出问题产生的症结所在。 C:各学科教师之间的沟通协作是否顺畅,有,成功的经验有哪几条,如果没有,卡壳的原因要找出来。 二、注重团队合作,努力形成良性竞争、齐抓共管,人人争先的教学工作氛围。 1、不同学科老师之间的团结协作。“众人拾柴火焰高”,讲的就是团队协作精神的无穷力量。在进行毕业班教学工作的时候,一个人同时处在不同的团队中:有同时任教一个班的教师团队,有任教同年级同一科目的教师团队,还有同是管理毕业班的班主任团队。我校要求教师:不管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团队中,都要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变以往“同行是冤家”的传统竞争观为“同行即合作伙伴”的现代竞争观,摒弃喜欢“单打独斗”的工作作风。有了这样的认识和要求,教师们在进行教学工作的时候,就会放开思想包袱,不怕别人超过自己;就会把自己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最新的教学信息拿来与他人共用;就会形成一股合力。 2、备课组之间的共享互补。 我个人认为,一个真正起作用的备课组,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A实用性:针对每个问题或课堂设计等集体备课,各抒己见,经过讨论、修改,整合出最佳教学案,解决教学流程设计、重点难点突破、例题习题精选等实际问题。 B.共享性:真诚合作,人人参与,实现智慧和资源的共享。 C.互补性: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集成员智慧于一体,把集体智慧化为个人教学行为,在过程中促使大家共同提高。。 D.创造性:在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在教学工作中体现个人创新和特色风格。 第一轮:以册为单位进行复习,到四月底到五月初结束。 具体的做法:所有的字词、相关的作家作品、现代文中的讲读课的知识点、文言虚词、实词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的含义和用法等等,都梳理出来印发给学生。 落实的措施:学生回家落实,复习这个单元的时候拿课前十分钟小册前一个单元的知识,每册一单元。每册统考一次,内容主要以课内为主。 其中需要背诵的古文、古诗、现代文都已经先打印出来,让学生背诵、小测、补考过关。 这样拉网式的复习,就是为了能够抓落实。有言道“宁可错杀三千,绝不漏网一人”说的也不过是这样的境界。 第二轮以板块复习,结合指南来进行,时间:五月底到六月初。 第三轮主要是中考模拟卷和各地的质检卷 使参与者吃透复习内容,明了复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商讨解决办法,及时调整复习进度,把握正确方向,避免走弯路,少做无用功。 三、初三语文教学必须在“大语文”的概念下,对初中语文知识进行全面梳理。 我个人认为初中语文教学,大致可划分为阅读、作文、名著、练字几个方面。但是,如果想把这些工作都放在总复习里才来做,其结果很可能是“临阵 磨枪,不快也不光”。所以一进入初三就应该制定好这几部分的复习计划。这就是“大语文”的概念下的复习即对初中语文知识的全面梳理。 而另一个复习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初三下的总复习,即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再巩固、再提高。其中关于初三下的总复习思路其他老师谈了很多,在这里我主要谈一谈我们在一进入初三以后针对阅读、作文、名著、练字等方面所做的工作。 复习的原则就是:复习就是“早计划,抓落实” 只有早做计划复习才能做到系统、全面。只有抓落实了,复习就能到位的。 二.先说一下阅读, 我把阅读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小小说、说明文、议论文几个板块,然后再按顺序来练习。 具体的做法是: (1)重训练,(我个人认为一切的理论、技巧都最终的落实到训练上,)每周视情况练1至2篇,交上来后老师批改、登记分数后讲评,每次登记的分数要适当做总结,以便随时发现学生的结果是进步或是退步。每种文体训练3周。 (2)理知识,在练习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文体将相应的知识点做比较系统的归纳,以利于学生架构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比如:有关记叙文的六要素,线索有以事物线,感情变化为线索,我的见闻为线索等。修辞、表达方式的类型与作用,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的类型及其作用,在归纳的基础上告诉学生这些理论能够应用的题型,比如:记叙的六要素它体现出来的题型就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内容。 (3)教方法,教给学生解答阅读的方法。比如:?我一般会要求学生一定要先耐着性子把文章读完,然后要求学生把重点放在审题上,(这就是审题的能力)一定要知道题目问什么,要能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你的答题思路才会清晰,这样才不会下笔千言而离题万里(我觉得学生阅读题做错,并不是不会答的问题,学生阅读题很少有放空白的现象,而是答的不是题目中所要问的)?接下来根据题干回原文找相关的语句或段落,(这就是筛选信息的能力),?这个步 骤要是能完成,学生只要能够引用短文中的词或句来回答,答案就八九不离十(这就是概括的能力)。?剩下来的这个答案是不是规范,完整,那就是学生表达能力高低的问题(这就是表达的能力)。这里我会很明确地告诉学生阅读水平一般的学生一定要争取达到第三个步骤,要是实在不行就用原文的语句来回答,这样也能的些分,而优秀的学生不仅要完全把握短文还要求能用准确、完整、简洁的语言在表达上争取不被扣分。 三.作文的重要性大家都是明白的,但现实却是在忙忙碌碌的初三生活中却看不见作文的身影。理由是:?作文收效慢,很难立竿见影。?初三复习的时间紧,没时间写?老师批改的任务重。 第一阶段:多以小练笔的形式来训练。主要抓住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来训练。 首先训练的是环境描写,先教给学生描写的方法,(比如在描写一个事物时先写在什么地方有一个什么事物,这个事物是什么样子。刻画这个事物样子可先刻画他的形态、颜色再发挥一下想象,运用上修辞,这样事物的样子就刻画出来了,接下来可通过嗅觉些一下它的香味,最后改变一下环境,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可以写“太阳出来了”“一阵微风吹来”这样就把景写活了),这样学生就知道这么描写。后给学生题目去训练,老师批改后,将写得好的张贴出来。 例文: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初三(上)有一篇文章是《差半车麦秸》这篇文章中有一个教学重点即是要求学生掌握细节描写。我就借着这篇文章对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的训练,具体的做法是:要学生摘抄三个细节描写的片段在课堂上交流老师做点评,然后明确细节描写的概念和作用。而后给题目让学生训练如刻画动作的题目“起跑”“投篮” 或刻画人物的题目“乞丐”(学生就能写到乞丐的指甲,裂开线的衣服等等)“着急的样子”(十指交叉紧扣,不停地来回走动等等) 最后借着校运会这一契机,(校运会是学生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特别有感悟)要求学生主要运用这两种描写手法进行一次集中的练笔。效果显著。 第二阶段:收集一些2008年中考的作文题,以周记的形式让学生练习,每周一篇。 批改时,先松后紧:刚开始的时候在打分的时候尽量打高些,文章只要结构完整,有内容,能点题,语言通顺、略有文采,这样的作文都给他50分以上,有许多学生从来都不曾想过自己的作文能在50分以上,评语也多从优点出发,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但这样的顺水人情并不能长期做,差不多训练了1个月后,就可以慢慢的将标准收拢,评语多指出其的不足。分数也就要给得客观些, 接下来就要经历反复修改的阶段: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要求学生反复修改一篇文章,根据我评语中指出的不足要求学生修改后再交上来。要求学生修改的重点也是循序渐进、有所侧重的:首先是明确文体,凡是一律文体不明确、四不像的改。 接着重点修改内容,在学生能把一个故事讲清楚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根据之前所练的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来充实内容使内容生动,细致。 其次重点改主题,除了要求学生能在篇末点题外,还要求学生能运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来使主题深化。 最后是修改结构,要求学生能理解并运用“起、承、转、合”来架构一篇文章。我是这样认为的:一篇文章只要有一个相对严谨的结构,内容空洞些,主题不够突出,他好歹是一篇文章。而如果一篇文章结构松散,即使有不错的语言,有主题、有内容你也觉得那不是完整的文章。所以一个好的结构是让一篇文章腾飞的关键。 第三阶段:(主要是这一学期在做)专题训练 我将作文分为“生活类”“意志类”“美德类”“情感类”等等两周一篇,批改后讲评,并将好的文章印发给学生,以形成积累。如果碰到这类题目,对中下水平的学生来说就能提供一点帮助。 四.名著这10分直接关系到语基得分的高低。学生在初一、初二时虽有海读,但在考试时遇到概括故事情节的题目时仍抓不住重点,所以老师仍是有必要引导学生做好复习。 首先是初步摸底的阶段,(这样的海选是相当有必要的,老师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将复习落实到位,况且我们学校到初三时都有重新编班一定要了解学生名著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利用假期阅读相关的名著,并告知学生开学后老师会有针对性的出一份测试卷进行检测,这样可以监督学生更好的去阅读名著,开学后进行检测,如果检测达不到要求的就需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做读书笔记,以强化落实。(这样也能够减少老师的负担,只剩下一部分学生也有利于落实) 其次,强化、落实阶段。要求这些学生在初三(上)的期中考结束前安排看完《水浒传》如果不能看完至少要求看完有关林冲、鲁智深、武松、宋江这些《水浒传》中最精彩的章节。我们知道《水浒传》中最精彩的就是前70回。在这70回当中,武松占了10回,宋江占了10回,林冲、鲁智深占了10回,以晁盖、阮氏三雄为主的《智取生辰纲》占了10回。这实际上也是在告诉我们,上面这些章节就是我们要学习的重点。下半学期看完《骆驼祥子》《鲁宾逊漂流记》,寒假期间看完《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完成一个礼拜两次的读书笔记,这样也并不能将名著真正地落实到实处,每周仍需拿一个课前十分钟就学生每周所做的读书笔记进行检测。另外那些开学初检测过关的学生也得时不时抽查一下,如有发现不会的则须与那些同学一起做摘抄。 接着,整理归纳阶段。每周根据学生做的读书笔记给以归纳一个情节或知识点。(学生即使有看、有摘抄,但毕竟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述能力有限与答题的要求仍差距很远)在平时的练习卷中如有出现相关的题目则要求学生能规范作答,这样可以对学生平时归纳的知识加以巩固。 最后,在总复习阶段对所有的名著做补充、整理。 五.大家在复习阶段可千万别忘了练字这一环节。 这几年中考作文改卷,最有心得的就是教语文最重要的就是教学生练字。再者初三一般作业多,有很多的学生为了赶作业,书写也是日渐下降。所以在初三这样紧张的时期,强化学生规范写作也是相当有必要的。 一开始是全班练,每天一张,一段时间以后,结合平时的书写情况确定需要练字的这部分学生的名单,要求每天练一张,形式是买一本楷书的字帖来临摹,写上日期,逢一、三、五交。这样其中一些书写功底较好,只是态度不认真的学生就会有很明显的进步。这些有进步的学生结合他们平时的书写情况就可以赦免他们。临摹了差不多一个月后,要求学生拿米字格的练字本对照着字帖模仿着来写,(临摹这种方式好比拿着拐杖走路,最终仍需得独立行走)。两天一张但要求保证20分钟以上的时间,交上来后写得好的字我就打钩,写得不好的字就圈出来,以形成对比,如果可以还可写些评语。态度不认真的以一罚二。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有一部分学生的书写真的有很明显的进步。有进步的学生让他们停止练字,这样很好地鼓励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千万别忘了那些不用练字的学生,如果有出现书写潦草的就让他们加入到这个练字大军中来,这样就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在平时就养成认认真真写字的好习惯。 这个时候真的让我想起了怀朗老师的一句话“如果初一、初二辛苦了,初三就轻松。如果初一、初二轻松了,初三就辛苦了”,但无论如何希望能够“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吧。 也希望能够给老师们在从新回到初一时带来些思考。 初三语文总复习思路与策略 泉州师院附属鹏峰中学 谢丽琼 我校语文组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在过去的一年里,大家风雨同舟,戮力同心,为中考的胜利而拼搏。学生每一点进步,都凝结着老师们辛勤的汗水。在2009年的中考中我校各科都取得可喜的成绩,语文科全年级的A率46%、及格率91.5%,平均分112.6分,这些成绩都分别远超过南安的平均水平,位居南安前列。以下先谈谈我们学校在每年总复习阶段始终遵循的原则: 一、复习思路: (一)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集体备课是“集体智慧的操练场”。 中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强调的正是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我校中考语文取得好成绩是集体努力的成果,我们没有忽视集体的力量。在校长室的直接关心和组织下,备课组每周二在规定的地点共同备课两课时,这种有组织、有固定任务的活动提高了效率,促进 了教学工作。一年来,初三备课组成员做到了集体备课、集体批改作业和试卷,合作整理出各专题的复习资料,供整个年级的学生使用。正因为依靠集体的力量,避免了复习走弯路,做无用功,老师在繁忙的复习中能保持较旺盛的精力,有较充裕的时间研究近年来中考考点、热点、难点、重点,以及出题的方向、方式、解题方法、技巧等,经过集体备课活动,力争做到复习省时、高效,达到全面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 (二)关注复习细节管理,提高复习课的实效性 复习课是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概括性地整理和加深,形成新的认识结构,它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复习阶段.因此复习课的设计应以唤起记忆、巩固消化为中心,以打牢基础、强化能力为目的,以精讲巧练、讲练结合为原则,老师既不搞“一言堂”、又不“散放鸭子”,在引导上下功夫,这样课堂效率就得到了充分提高。首先,要求老师必须把复习的某一单元或某一类型的知识进行反复研究,抓住关键,理出规律,必须精心设计思考题,运用自如地驾驭教材,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发挥启迪和引导作用。其次,让学生读书,即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在老师指导下读书。边读边思考,把书读懂,唤起记忆,把知识反复咀嚼,带着的问题解决了,知识梳理、唤起记忆的这个初步目的就达到了。读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读的方法进行具体指导,提出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四管齐下:眼到、心到、口到、手到,真正读书。最后,采取多种形式的检查和矫正。学生练习后,不能一做了之,老师一定要采取简便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信息反馈,及时查缺补漏,或同位批改,或全班批改,或组长批改,或老师评讲、兄弟班同学交换改,或老师抽样改等,收取改后的试卷,迅速了解情况,对练习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必须及时“回炉补火”,进行个别辅导,或发挥学习优秀者——“小助手”的作用来解决。 (三)以学生为本,精心选择,减轻学生负担 教学犹如一艘航行在海上的航船,了解学生犹如掌握海况资料,资料越详尽,航船就越有可能少遇“风浪”“暗礁”。 复习课担负着查缺补漏、系统整理及巩固发展的重任。以往的复习课,通常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题海战术。课堂由教师操纵,学生缺乏自主复习的机会,缺乏复习的动机和兴趣,复习的效率不高.。因此,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完成好初三语文的复习,便成了中考成功与否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 要依赖于兴趣。”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复习课上,我们常常讲得头头是道,口干舌燥,而学生则是若有所思,索然无味。整个复习期间我们要力求做到劳逸结合,学会减压。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科目的之一是使学生阅读的时候自求了解,了解不会了才给学生帮助一下,困惑得解,事半功倍。”老师应帮助学生制定精密复习计划,让学生在老师制定的复习计划下,有自己的个人计划,包括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也包括复习的方法和巩固的手段,并采取措施督促学生落实。老师还要帮助学生选择复习资料。没有经过精心选择的复习资料,不但不能提高复习效率,反而会降低效率,甚至是出现负增长。我们在资料选择上,要有针对性,严格筛选,决不能滥用,应该在众多语文复习资料中,为学生选择一种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基础,能有条理地编写出语文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知识等内容的复习资料。教师在练习安排与处理上,要抓好基础训练、专题训练、模拟训练,突出训练方式的科学选择,即要科学安排分层训练、循环训练、规范(性)训练以及限时训练,从而达到有效训练的目的。其中,巩固性的作业训练尤其要注意减轻学生负担,以提高教师工作效率为前提。具体的衡量标准是:作业的布置要以“学生能做得了,教师能改得完”为基本衡量尺度,严禁教师布置惩罚性作业,或为了挤占学科复习时间布置没有针对性的作业。 (四)调整心态,关注学生的情商 在中考复习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因此,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指导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使学生学习得法,增强自信。 在成功学中有一则《推销皮鞋的故事》:在推销员中,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两个欧洲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由于炎热,非洲人向来都是打赤脚。第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立刻失望起来:“这些人都打赤脚,怎么会要我的鞋呢,”于是放弃努力,失败沮丧而回;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惊喜万分:“这些人都没有皮鞋穿,这皮鞋市场大得很呢。”于是想方设法,引导非洲人购买皮鞋,最后发大财而回获得了成功。由此可见“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心态。成功人士与失败人士的差别在于成功人士有积极的心态,而失败人士则习惯于用消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因此教师做好心理疏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是有效复习的保证。应让学生能够学会积极的自 我暗示,让他们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进行自我放松,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喜欢上学习的过程,从中收获快乐。 二、今年初三语文复习策略: 初三阶段的学生就好像是登山客,感觉山峰近在咫尺。这时你的心中一定充满了必胜的信念,也许你已经开始幻想峰顶旖旎的风光,也许你还在留恋沿路的风景,也许你还在回味旅途的酸甜苦辣……这时候,我们更应该整理行囊,向着梦想的天空迈出坚实的步伐。新的学年又开始了,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在复习中遵循这四点复习原则,并依据我省2010年中考考试大纲,结合我校情况给同学们拟定如下的备考计划及复习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0年省中考考纲命题原则与考试范围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更加提倡开放性题型。但在试卷难度值部分,首次提出中考各科合格率要达80%,而不再像往年那样细分容易题、中等题、难度题的分值比例各占多少。这对处于城乡结合的我校来说有很大的压力。城乡结合部学生由于其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如,从学生角度来看,家长高期望值与理想高中录取率低、学生自身条件产生矛盾碰撞,引发的种种负面情绪,部分思想不成熟学生学习有情绪,易受大环境影响,静不下心来踏实学习。我们学校没办法像其他学校采取讨巧方法,分流一部分学困生,来求得百分率的提高。因此面对新的挑战,我们今年的教学着力点由面向一部分优生转为面向全体学生,由关注优秀率转为优秀率与及格率齐重视。现实无法改变,但又不得不去改变。因此相关的教学重点为: (一)整个复习过程分四轮: 第一轮整册复习(3月上旬——4月上旬):以考纲中确定的基本篇目为复习重点,按《复习指南》和《中考语文进阶复习用书》中“基础知识梳理与强调——学生练习巩固——教师例题分析与重点讲解”三个步骤进行。通过这一轮复习,指导学生总体把握初中阶段语文的基本知识与复习要点,重点是古诗文的复习。 第二轮 专题分类复习(4月上旬——5月中旬):根据《考试说明》和中考命题规律,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文言文、写作训练与创新运用六大块 进行答题方法与技巧等方面的强化训练。重点进行现代文和作文的训练指导,辅之以基础知识的检测。 第三轮 总结检测 查漏补缺(5月下旬——6月上旬):全面总结复习情况,检查复习效果,模拟测试。通过这一轮的复习,使学生积累考试经验,并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四轮 中考冲刺阶段的自由复习阶段(考前一星期约5课时) 复习要点:?学生自主学习,查漏补缺,教师侧重指导考试方法与技巧的辅导,并进行古诗文的默写巩固。。 ?做好考前学生心理辅导,缓解紧张情绪,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找到自信,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考场,考出最佳成绩。 (二)三“补”措施 中考考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创新运用与表达能力,同时也要考学生的心理状态、生活阅历与认识、答题技巧及其思维能力,三“补”就是针对这些非智力方面的考查而用的。三补之一补是补“血”——充实生活素材:有人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就是语文的血液。语文考试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考学生对生活的理解。所以在复习中指导学生勤于进行语文素材的积累、课外知识的补充、现实生活中热点、焦点事件的思考、学生个人思想火花的记录,可以拓展学生的思想空间,为知识的运用与写作做准备。二补是 补“锌”(新)——提供中考信息:教师注意搜集并呈现给学生新的出题方向、题型设计、学习资料、方法技巧等可用考试信息,让学生把握考试动态和方向。三补是补“钙”——提高应考能力:包括应考心理准备、临场发挥能力的培养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养成等。三“补”可以通过个别辅导、谈心、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 总之,“厚积而薄发”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 中考复习最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指导复习的教师,应给学生一种乐观、镇定、自信的精神面貌。要扎扎实实地复习,一步一步地前进,合理而充分地利用时间,使学生轻松、自信地去摘取中考胜利的丰硕果实。 上面是我们的一些具体思路和措施,望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以便使我们改正缺点,少走弯路。 交流材料 加强备课组协作 提高复习有效性 晋江市金山中学 黄国荣 我校是福建省首批普通初级中学达标学校、示范学校、省第八届届文明学校。位于晋江市安海与东石两镇之间的赤金山南麓,安东公路穿前而入,风景秀丽,人文丰富,素有“金山飞彩风,玉海起蛟龙”的美誉。作为一所农村学校,三年前生源素质居于全镇中下游水平,不少优质的学生资源在初一招生时流失到民办学校和其它城镇公立学校,受高中考试制度影响,不少优秀的外地生初三时转回老家读书。2009年我校语文初三备课组各位老师精诚合作,集思广益,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取得较好成绩。2009届中考语文年段平均分116.5分,语文133人A,A率46.5%。 我个人认为,中考语文成绩的取得,首先得益于备课方式的革新,这有效地保证我校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备课方式主要是调动了备课组教师的积极性,大家在总目标之下做到资源共享,形成合力。应该说初三语文总复习正是这 ”的有效实践。从教师的专业成长看,还能促使各个不同层次、不同专种“大备课 业水准的教师在同一个平台上交流,不同的思路和方法碰撞,开拓视野,互学共进,促进了所有教师的进步。从初三的现实要求看,这种网状式的复习模式更关注的是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可以有效地分解了困难的复习目标,又关注了每一个施教者。 其次得益于学校领导的指导支持。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初三工作,从人力、物力上都予以倾斜,黄培开校长作为初三年段挂钩行政,每周保证听一节初三年语文复习课,积极参与初三备课组的专题教研和质量分析,同时有针对性地选准时机召开家长会,宣传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让家长更有效地督促孩子学习,从而营造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 我想最重要的是语文组老师的团结协作、拼搏与付出。现在让我用几个关键词勾勒出老师们工作的剪影: 关键词:磨合定型。为了上好复习课,我们备课组每个人都开了一节复习研讨公开课,一人讲课,所有教研组老师都参与听课评课,对每一节研究课,大家积极讨论,畅所欲言,总结得失,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这种“磨课”使得教学资 源反复的被打磨重组,个人和集体的教学思维有效冲撞,从而达到最佳的模式选择,看似费时费力,无形中却增长了教学能力。反复地磨合,我们逐步形成符合本校初三学生实际的有效的复习课课型,也为后面的深入复习,打开了局面。 关键词:合作落实。我校09届毕业班的语文教学主要由四位教师组成,其中两位新教师,刚刚担任初三年教学。对于一个备课组而言,我们深知团结协作,取长补短,齐头并进才是提高整体水平的保证。秉承这一信念,在教学中,我们四位老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备课到复习计划的制定、落实,以及时间的分配、各类知识点的专人命题都按照整体配合来完成,我想这也是我们成功的原因所在吧~ 总复习阶段,由于目标明确,老师们有时间有精力研究考试大纲,中考题型,潜心总结出题规律和答题要点,保证了备课的质量,集体备课时再将材料汇总到一起加以筛选,优中选优。由于动手早,准备充分,复习阶段的每节课,学生都会及时得到有针对性的训练,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每一次月考后,我们都会尽早将学生卷面中出现的问题集中讨论,找出具有广泛性的问题,作为下阶段主攻的方向。就这样,学生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被一块块搬掉了。 关键词:抓中促上。为保证“A”率的最大化,对语文成绩110—120之间的学生则是关注的焦点,备课组主要采用以学生在试卷中的答题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四位老师进行分工,确实抓好辅导工作。 “抓中促上”的最重要一点细节,是要以心换心,找到和同学情感沟通的平台,我们做到了三点: 1、帮这类学生分析原因,真正想办法,出主意。 2、情感上多鼓励、提升其达到A的自信心。 3、让学生转变心态,积极补缺补漏,扎实基础。 语文中考复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不应只是对以前学过内容进行简单重复与回顾,而应该是对六本书语文知识进行联系和拓展,综合和提炼。在这个阶段,通过复习,学生在语文的各个方面都要有新的发展,比如学生语文系统知识的形成,阅读欣赏水平的提升,情感语言积累的进一步丰富,良好语感的进一步形成。 在初三语文教学和中考复习中,我们仍然要把规范作为一个重点来抓。去年,我们备课组就是这样做,照样要求学生每周练字,主要是以默写必背古诗文 内容的方式进行;照样开展课前演讲,主要是有计划安排复述初中必须掌握的名著的相关精彩的故事情节和说说阅读心得;照样写日记,主要是各类片断的集中练习。从课堂到课外,从作业本到试卷,从笔头到口头,都要求表达和书写规范,达不到要求的,不惜宝贵的课堂时间,用以训练。这些规范做好了,在考场上就是一笔无形的资产,在关键处往往可以发挥作用。 在中考复习中,除了规范,也要关注学生的后续发展。我想中考总复习不能不顾学生身心发展,一味搞题海战术,进行高耗低效的复习策略。根据几年的经验,我认为不少学校订的初三单元或综合练习卷未必完全按照考纲来设计,一些题型不典型,或者偏难,或者东拼西凑,多做无益,不如进行筛选,精练精讲,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在练习方面,这主要得益于学校语文组长期以来以毕业班语文一线教师为主体,根据大纲和中考要求自行设计的各类知识点,内容涉及语基、阅读和作文专项训练。因此我觉得不能把语文复习看成纯粹的复习,而应把它看成高频高效学习的阶段。所有教学活动都应贯彻新课标要求,以新课标为理念。这样似乎忽略了中考,其实不然,现在语文中考它所要考的主要还是学生的能力,中考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为了使学生以后学习能更有潜力,我们应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为他们的高中学习作一些铺垫。现在,我谈谈我校语文中考复习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供大家一起探讨与交流。 一、中考语文复习的基本策略 1、立足课本——熟练掌握知识内核; 2、吃透考纲——准确把握命题方向; 3、触类旁通——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延伸运用。 二、中考语文复习三大步骤 语文中考复习,我们的总体思路是点线面结合,进行三轮复习,力求复习的有效性。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轮复习:全面疏通,重在夯实基础。第一轮,控制在6周内,首先是诗文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但要篇篇背诵,还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接着重点复习课标要求的文言文(包含一些自读篇目,如《送东阳马生序》),课堂上主要由老师总结讲解,课后要求学生进行背诵、默写;掌握重要词语,如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字等;理解文意,对重要句子进行翻译;把握作品的内容中心、表现手法等。并且通过一些自编的基础练习来进行巩固。 对于现代文重点篇目,则采取阅读训练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然后教师进行例题分析与重点讲解。通过这一轮复习,指导学生总体把握初中阶段语文的基本知识与复习要点。帮助学生回顾熟悉先前所学知识。至于课本中推荐的名著阅读部分,主要利用课前五分钟请学生概括讲述故事情节,让学生重温名著。总之,第一轮复习,要依纲扣本,夯实一些容易得分的知识点。 第二轮复习:多线齐下,重在提升能力。第二轮,应在泉州市普查前完成。要将初中三年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进行罗列归类,形成脉络分明的几条线,多线齐下,进行专题分类复习:针对考试试题内容,按基础知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四大块,进行体裁知识、语段阅读、答题方法与技巧等方面的整体复习训练,构建起学生语文知识系统。 第三轮复习:重点出击,重在拔优提高 。第三轮,正处于中考冲刺的复习阶段,重点是对学生进行模拟考试,这一轮的复习,要让学生积累考试经验,并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侧重点拨指导,并进行知识归类、考试方法与技巧的辅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查缺补漏。这一轮不必像前两轮求全求细,而是重点出击,适当向优秀生倾斜,重在拔优提高。1、解读并研究各县市普查卷,让学生多做,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和提升;2、根据以前练习反馈,精编一些提高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三、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方法 (一)积累运用部分 。积累运用是语文的基础,这一块的复习以字词的音形义、古诗文背默、课外名言名句积累、语法、修辞、修改病句、探究、口语交际、名著阅读为重点进行小专题复习。要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归类,而且要及时印发配套练习或积累识记材料,让学生巩固。 为了提高古诗文背默识记效果,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归类整理,分块切割,化整为零。即将要求背诵的诗文或按朝代,或按内容,或按体裁分割成若干块,然后规定学生几天完成一大块,这样化整为零保证了识记的计划性。二是 定期检查,强化落实。让学生自评、自测、自查,也可让学生互查,教师抽查。三是每天10分钟的小卷测试,不断巩固。 (二)文言文阅读。近两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大多选择故事型的文段,内容比较浅显。课内文言文考试范围是课标要求的篇目。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像去年我们加强了对初中游记类古文的复习力度,因为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典型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现代文阅读。近两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涵盖了三种文体,主要取材于人教版和语文版,有两篇文章分别来自其中,一篇选自课外。现代文阅读着重考查学生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这是中考中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学生往往因为阅读及答题方法的偏差而失分,许多老师和学生在复习中往往感觉把握不大。分析近几年中考题,我认为可以遵循“整体阅读,了解内容;找准语句,领会主题;仔细审题,筛选信息;组织语言,落笔答题”这样一个阅读步骤。同时要培养学生“抓住主题,在原文中找答案”的答题观念。 现代文阅读理解的复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文体复习。不同文体的特点是很鲜明的,关键是讲清讲透它们的特点。比如说明文主要考查说明对象、方法、顺序、语言等,议论文要求能区分观点和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第二部分复习主要对不同文体的同一题型进行针对性讲解、练习,侧重于指导解题技巧。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能力:(1)整体感知,能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概括段落大意,形成自己的独特的阅读体会及阅读情感。这种题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者“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等问题。做此类题,首先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然 后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看标题,二看开头、结尾,三找议论、抒情的语句。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记于心。(2)能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含义。同学们往往认为这一类题目最难回答。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我们可这样作答: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然后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3)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并能提出自己的看法;(4)能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评价,对文章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有自己的体验。凡述种种题型,都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做阅读切忌盲目。 中考考纲中明确指出,现代文阅读考查学生的筛选整合能力,要求学生善于运用自己的语言表情达意,所以复习中还要强调并训练学生用简明、顺畅、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表述。有很多学生在做阅读训练题时,整体把握很好,也能准确的按照题目的要求答题,但是由于在表述中缺乏规范性而导致失分较多,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1)不能用完整的句子特别是陈述句回答问题,句义表述不完整。(2)语言表达不流畅,病句现象较严重。(3)意思只是自己明白,但表述不具体,简而不明。(4)答题抓不住重点,不能准确领会题目的要求,答非所问。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一是强调要用完整的陈述句答题。二是阅读课上进行精妙语段赏析的训练,训练学生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充分的有针对性的赏析,能表达出自己的见解。三是进行病句修改的专题练习,修正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的一般性错误。通过这一方面的专题训练,使学生把握了阅读分析题的答题规则,规范了学生的答题过程及语言表达,使学生做到了辞达而义顺,言简而义明,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写作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作文部分。作文是学生语文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也是学生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的全面反映。中考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中考作文不设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总的精神是中考作文试题开放度要加大,给考生以更多的选材、立意、选择文体自由发挥的空间。我们在总复习中,我觉得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问题:?写作不设审题障 碍,不等于写作时不用审题;?淡化文体要求,不等于不要文体;?自由发挥不等于可以随心所欲,随意编造。一切的创新,都根植于深厚的基本功。必强加强写作基本功的训练,通过练笔或单项训练,训练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 进入初三以来,我们主要以记叙文和读后感写作训练为主。告诉学生写好记叙文,一是写好一件事、记好一个人,要写出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二是突出描写,用描写充实内容。三是要适当的抒情议论。在作文复习中,我们采取“三线并行”的方式:一是知识专题辅导——就拟题、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结构布局等方面,一周一个专题,通过经典例文对学生进行辅导,选择优秀题目让学生练习,做到一周一次作文,可以是完篇,也可以是片断。学生写完后,及时粗略批改,但注重讲评,每次印发或张贴学生优秀习作,不断发现学生闪光点,及时肯定,不断鼓励,增强其写作兴趣和信心。二是储备素材——提倡拿来主义和创新运用,每周印发或张贴一篇经典例文,要求学生阅读积累,或指导学生做阅读笔记,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这样的方式,既为学生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一些作文技法化为己用。三是对各类题型进行集中训练。首先印发作文指导材料,就中考作文的经典题型进行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指导与训练。其次是确定几个写作范围,如学习、亲情、友情、成长、自然等让学生写。因为中考作文命题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所以有了平时的积累,临考时就不会慌张,而且可以触类旁通。再来要及时捕捉中考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比如去年复习材料作文时,我们提供多种素材,重心放在引导学生如何把握材料,如何拟题。有了平时的准备,学生考试自然会比较有把握。在写作训练中,我们主要是先求合格,合格作文的标准有四:?符合文体特点;?内容符合题意,要充实;?结构要完整;?语言要通顺。再求"写好",主要抓立意深、构思巧、选材新、语言好。这4点能突破其中一点,就有望达到一类卷的标准。 总之,在初三复习中,前期全面撒网,横向梳理课本,纵向梳理考点。后期突出重点,回炉补火,稳步推进,最后一周放手复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的复习。重视积累,突出读写,着眼运用,鼓励创新,培养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适应中考的要求。我想切实加强备课组之间的团结协作,提高中考复习的有效性是真正提高农村中学语文中考成绩的有力保证。 团结奋进 共创佳绩 -------2010年市学科会议交流材料 惠安县螺城中学 许实民 尊敬的怀朗老师、秋玲老师、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姓许,名实民,来自惠安螺城中学。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在这里与各位同仁进行交流。我今天讲的没有空中楼阁,也不是一时作秀,而是一位初中语文教师的一些实在的做法和真实的感言。如有不妥,还请包涵。 我们螺城中学座落在古朴秀丽、文化底蕴丰厚的科山脚下,这里历来盛传着许多读书人的佳话。2009年中考我校再传捷报,多项指标名列全县公办学校第一。其中语文成绩更是再上新台阶,令人欢欣鼓舞。报考人数626人,平均120(3分,上A率达60(7,,优秀率(128分以上)更是高达30(2,,及格率达96(96,。现在念到这些数据的时候,我依然倍感自豪,但回想一路走来的道路又是感慨良多。 我认为,我们取得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浓厚的教研氛围 几年前,我们往往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冷漠,感慨于学生与语文的距离越来越远,语文不被重视。形成了一方面是学生对语文没兴趣,另一方面是老师干着急于语文上A率不高,屡受校领导点名而束手无策的尴尬局面。我们想了很多很多。2004年,我开始担任备课组组长,当时恰巧也是新课改理念推广之时,得于有机会参加市学科会议和县校际活动,亲身受到怀郎老师、秋玲老师的指导,和众多优秀老师的启发,受益很多。 我认为造成这种不利局面的原因,表象是学生不爱学语文,对语文不重视,以致冷漠,其实根源并不在于学生,而是学校的教研氛围不够浓厚,教师不作为,教学单一,思路狭隘,没能充分发挥主导性,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所致。 因此我当时认为有必要浓厚教研氛围,丰富课内课外的语文活动,提高学生对语文的敏感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语文才能被重视。后来我们配合学校的一些要求,结合本学科特点出台了很多的措施。在这里做个简要介绍。 1、集中备课制度。至少两周一次,时间地点固定,把出勤纳入学校考勤,中心发言人要有发言要点的书面材料,并分发给每位老师,这样备课就更充分、更深入、更有效。 2、练习、试卷实名制。除学校订的练习,我们备课组每单元再出一份,每位老师轮流,先备课组讨论,再定稿,实行实名制,这样能更好地保证质量,做到精编精练,避免随便应付。学校每学期每教研组还评选出两份优秀的试卷。 3、多开公开课。每年青年教师全员参加“五好评比”活动,开公开课,尽量使用多媒体,其他老师要参与听课,并考勤。骨干老师一年一次。所有公开课备课组都要先集体备课,最后还要评课。出现不少精彩的案例,在开课、听课、评课中也大大地锻炼和提高了老师的教学能力。 4、走出去,请进来,多学习。只要有片区公开课,我都会动员组员参加,并且创造机会争取让每个老师都能有发言谈感受的机会,多向他人学习。我们也经常迎来结对子的兄弟校的老师前来听课,悉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大家应该还记得,我校07年曾争取到了市语文综合实践观摩课比赛的承办机会,我校陈蓉蓉老师获得一等奖。“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借鉴、丰富、提高、创新,与时俱进。 5、丰富第二课堂。每学期应有三个第二课堂活动,丰富校园语文活动氛围,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语文活动,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6、出版优秀习作。首先,我校每年下半学期出版一期优秀习作选刊《荷风》,还请县文化名人写序,学生习作每期近200篇。其次,每学期期中考后也都出版一期《学生优秀习作选》,无偿分发给学生,供学生学习。《荷风》以前也是无偿分发,现在则作为活动的奖品。学生作文入选面广,荣誉感强,写作的兴趣也就浓厚了。 措施很多,点子不少,时间关系,就不再多说。但是只要肯作为,这里的空间是无穷大的。目的也就只有一个,提高学生对语文的敏感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进入初三,我们 备课组提出“决战语文”的口号,得到校领导、家长和学生的认同,引起各方对语文的重视。现在,我校语文的教研氛围比过去浓厚了,老师教学能力普遍提高了,形式更多样化了,学生及家长也重视了,成绩当然就要提高。 二、行之有效的复习计划 如何提高初三语文总复习的有效性,这一直也是我们思考的问题。经过这几年的摸爬滚打,我们总结出一套自认为有一定效果的做法。我称之为“因材施教,两线并行”。 其实,我们的总复习可以说早在初三年上学期就已经展开了。开学初,我们就根据初二下学期期末成绩组成三个“优生辅导班”,每班大致50人,每周进行一大节辅导。辅导内容是我们根据近年中考语文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设立十五个专题,安排大致三十课时进行地毯式的辅导训练。专题要求精编精练,不搞形式,追求实效。题型设计参考中考,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和能力的培养,并要求有一定前瞻性。以此帮助他们夯实基础,构架起初中语文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知足知不足。上半学年三周考一次,下半学年两周考一次,采用我们自行编拟的中考模拟试卷,内容适当结合平时教学,避免完全脱节,并进行封闭的流水批改,分发成绩单。“优生辅导班”是实行对流的,半学期一次。专题还分发给除参加优生辅导的每班另外十五名同学。这是针对优生的一条线。正因为优生抓得早,抓得实,才能出现135分以上46人,188人128分以上的效果。 另一条则是“教学常规线”。今年与去年略有不同,因为本学期时间较短,十八周就中考了。所以我们在上学期完成所有课程教学任务。这样本学期得以在第一周就开始进行总复习。我们计划用三轮。第一轮复习课本,第二轮专题强化,第三轮模拟训练。在第一轮里,我们每册大致安排九课时(不包括第七八节和周日),这样在第十一周完成。我们每册自行编拟三分练习,一份“文言文练习”,一份“课内现代文阅读训练”,一份“语言积累与运用和课外阅读训练”。两册考一次。第二轮的时间是从十二周到县质检(六月中旬)前,大约一个月。我们将设立八个重要专题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第三轮仅半个月,将收集整理各县质检卷并自行编拟两份模拟卷进行训练。我们的练习试卷是定人、定时、定量的。 三、团结上进的协作精神 想要抓好一届,能不能出成绩,靠个人是做不到的。它需要众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首先,学校领导充分重视。我们陈校长本人就是初三语文备课组的下组行政。他经常主动联系我们,参加我们的集体备课,尤其是重大考试的质量分析。对于我们的要求尽力满足。他会为我们每人配备一套人教版教材,他会为我们四处收集信息和练习,他还会组织我们到兄弟校听课交流。他的重视、关心感染着我们备课组的每位成员。 我们备课组成员有六人。我最年长。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积极上进的团队。我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组长,教好自己的两个教学班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团结大家,全面提升整个年段的语文成绩。“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才是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会组织他们制定周详的工作计划,我会组织他们深入地分析教材,我还会组织他们研究近年的中考试卷并展望中考的走势,我会与他们探讨如何编写材料,我还会与他们交流我的教学经验、有益的做法,实现资源共享。 我们的工作计划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之所以有完整的一套专题和练习,都是团结协作的结晶,人多力量大,这是小的学校和私立学校不大容易做到的。所以我们很是珍惜,我们每个人也都深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其实,这才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我们的团队齐心协力,斗志昂扬。我们不仅会在工作上通力合作,我们还会在假日里相约游玩放松身心,我们会在期中期末聚餐娱乐,我们还会在餐桌上齐声高喊“加油”为大家鼓劲,我们甚至有独特的“语文版”的庆祝成功的击掌方式。在我们的团队当中,我们都是快乐的,我们因充实而快乐,我们因成长而快乐,我们因收获成功而快乐。 团结上进的我们对2010届同样充满期待。 团结协作,集思广益,共创佳绩 ——2009届中考语文总结暨2010届备考策略 安溪县恒兴中学 廖文忠 2009届中考语文总结 09届中考工作已经结束,我校中考语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A率64.6%,及格率98%,平均分121.1分,各项指标均在全县之首。这些成绩的取得与领导的重视和正确的管理,教师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及备课组的团结协作等都是分不开的。下面我代表我校上届初三语文备课组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一、领导重视、管理科学是成功的保证 我校是民办学校,所以初三工作更显重要,中考成绩必然影响到当年的招生,学校李校长和王书记等学校领导极为重视和关心。校长、书记都亲自参与指导每次的初三工作会议、每一次考试后的质量分析会,经常参加我们的备课活动,而且经常下班听课及时给予老师指导,有时回到班级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等。这样使学生和老师的情绪稳定,顺利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为中考作了充分的准备。 其次,因为我校招收的生源大部分来自乡下,语文的底子薄,存在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低的问题。根据我校学生落后面广的劣势,学校制定了相应的策略:每班每周安排七节语文课以及一节阅读课(每节40分钟,一天八节课);晚自修安排一节语文课,并要求语文老师跟班指导,可以说责任到人;实施培优补差,并由专人负责,以缩小优、中、差之间的差距,更好发挥优势,弥补劣势。 所以,我认为我们09届语文能取得较满意的成绩首先得益于学校科学有效的管理,以及初三整个团队的稳定、积极、向上的氛围。 二、集思广益、团结协作是成功的关键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09届我校初三七位语文教师立足岗位,团结协作,求真求实,相互借鉴,扬长避短,营造出了良好的工作氛围。我们从备课到复习资料的准备、复习计划的制定、落实,以及时间的分配都按照整体配合,大军团作战来完成。大家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已成为我们的工作目标。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我想这也是我们取得一定成绩的原因吧~ 科学备考,狠抓落实,我们主要抓好集体备课,向有效教学要目标。2008年秋季至2009年3月,我校分三批共70来人前往江苏洋思中学学习取经,回 来后结合我校实际开始尝试“先学后导,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这对备课组的通力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研究中考要求和动向,依据《考纲》和《课程标准》安排教学时间和内容,确定教法。课堂上精讲多练,先学后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说,我们备课组采取资源共享,经验共享,集思广益,做到三个统一,使备考工作稳步落实。 1、统一思想步调,明确根本任务 在备考工作上,我们备课组成员达成共识:系统把握,化整为零,循序渐进;重视能力,方法护航,一步到位。九年级是关键的一年,大到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的拟定,小到每周教学内容、每天师生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师工作的分工等,都已形成制度。 九年级第一学期,我们从大处着眼,明确备考的根本任务:授完九上九下必授课,以考点三大板块“基础”、“阅读”与“写作”为经,以必授课文为纬,引导学生在学好新文体议论文的基础上熟悉中考考点,掌握答题规范,并结合学段目标开展语文竞赛活动。8月中旬,我们就第一周上课的内容进行分工,开学第一天备课活动时,就对这些内容进行探讨;每课均有自己命题的课堂练习,每两周出一份周末练习(课外阅读训练),主要以议论文和记叙文为主;这学期我们举行两次竞赛(名著阅读竞赛与作文竞赛)和一次演讲比赛(全校性)等。我们备课组成员分工合作,把计划与进度细化为每周统一教学内容,既统一教和学的内容,又严格控制作业量,实现与其它学科的和平共处,携手共进。当然,在具体操作上,我们允许求大同存小异,灵活变通,因班制宜。 九年级第二学期,备考的根本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归纳知识,迁移能力,进一步掌握答题规范。我们更深入地研究考纲、把握考点、捕捉信息、统筹工作,系统整理知识,精心编印资料,采取“三轮复习,三管齐下,多线并行”的做法。 所谓“三轮复习”,即第一轮全面复习,以本为本;第二轮突出重点,做好专题训练,重在方法指导;第三轮综合测试,查漏补缺。 所谓“三管齐下”,指的是基础、阅读、写作穿插进行。 所谓“多线并行”,指课堂、作业、晚自修、备课组统一的小测与辅导等各成序列,各有侧重。 2、统一备课要求,发挥集体智慧 集体备课,我们做到“三定”“四备”“五统一”。“三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五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课件资料,统一测验讲评。对于每周备课中心发言人的职责,我们在九年级备课组工作细则里作了明确的要求: 1、负责统筹一周工作,提前一周印发该周教学内容,并主持该周备课组活动。 2、讲清课时的安排、环节的设计、资料的使用与作业的布置等。 3、研究中考方向,讲清该周训练专项常见的考点与题型。 4、补充课堂必备资料、重要的课堂细节、技巧的具体点拨等。 5、提供练习答案,更正错漏。 6、组织讨论下周内容,让下周负责人明确工作任务。 每次大小考后,我们备课组都开展研讨活动,及时了解各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调动集体的力量:(1)开设讲座,共享资源,共享智慧;(2)活动时侧重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和教学心得的交流;(3)相互听课,取长补短;(4)有针对性地编印指导资料。 3、统一方法指导,强调答题规范 九年级第一学期,我们以课文为例子,在新课的教学中落实方法点拨与规范训练。如学习议论文单元,我们都以课文为例梳理出议论文的相关知识,课后有相应的议论文阅读训练,学生阅读在前,教师指导在后。每种文体的写作,我们采用“定向——练写——讲评——改写”的模式,学生个性创作在前,教师理性点拨在后。作文主要训练好记叙文,重在要求学生能写好一件事,两个细节;然后把好的习作发表在校刊《进取》上,《进取》文学社再把它推荐到正式刊物上发表,2009年学生习作发表在正式刊物上一共232篇,这些对同学来讲无异是种激励;我们知道自己的学生底子薄,语言表达能力不好,所以在学完《故乡》、《我的叔叔于勒》等小说后,主要做好描写训练(片段式),然后讲评再进行第二次写作。 第二学期,我们调动学校内外一切优质资源,邀请富有中考备考经验或近年来参加中考评卷的老师给学生开设中考语文答题规范系列讲座,08年我们有幸请到到怀朗老师给我们做教法、学法专题讲座。 2010届中考语文复习策略 2009届,尽管我们取得一定成绩。但面对2010届,我们还深感任重道远。所以,我们备课组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针对泉州市语文中考的特点,拟定备考计划及详细的复习策略。 一、制定计划 (一)认真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强化目标意识。 《泉州语文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直接依据,为了不走弯路,提高复习的效率,我们初三教师将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了《考试说明》中所有内容,让学生明确目标,逐项对照,务求落实,使复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制定周密的复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的行为来自周密的计划。学生要在老师制定的复习计划下,有自己的个人计划,包括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也包括复习的方法和巩固的手段。 1、全面复习(期初——4月中旬):以本为本。着重于从课本入手,依纲扣本,在字、词、句、篇中夯实基础,特别是古诗文的背诵默写与阅读赏析,辅之以作文规范写作;重点是古诗文的复习,顺带解决《名著阅读》。 2、专题复习(4月下旬——5月中旬):根据《考试说明》和中考命题规律,根据考试篇目,将知识结构分门分类地进行整理并强化训练。重点进行现代文和作文的训练指导,辅之以基础知识的检测。 3、总结检测,查漏补缺(5月下旬——6月中旬):全面总结复习情况,检查复习效果,模拟测试。重点进行考前作文指导,辅之以基础知识的检测。6月下旬回归课本。 二、具体策略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和“作文”三大板块。现仅就试卷的三大板块简单说说我们一些粗浅的做法。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部分一般由字词、语法、古诗词及名言名句的默写、名著阅读和语言的实际运用题组成。我们重点复习默写、名著阅读和语言的实际运用题,因为这些所占比重相当大。 背诵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不难,而默写就不一样了,错别字很多,所以在复习古诗词及名言名句时,我们强化以下四个环节 :?领悟含义。对背诵的诗文,要领悟其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要真正弄懂。?圈点强记。对诗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边诵边写。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写出上下句或句中的关键字,以防“口是手非”。?规范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名著阅读的复习和指导,从作品、人物、情节着手,特别是故事情节(这两年中考都考到故事情节),我们进行归纳整理,有针对性地训练。 语言的运用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表述能力和概括能力,如概括信息、问题探究等。因此我们复习将进行分类指导与训练,通过练习教授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答题,“授之以渔”。 (二)阅读理解 1.文言文阅读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卷来看,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主要侧重于文言实词、虚词、句子翻译的考察,因此我们有意识地加强训练,举一反三。解答阅读理解型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2.现代文阅读部分 关键是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巧。 近几年的现代文阅读试题,已越来越重视对文章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重在考查学生对整篇文章融会贯通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重在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整理、理解、分析、综合的能力。因此我们在现代文阅读复习时注重在整体阅读的技巧和答题技巧、答题规范上下工夫。 (1)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题型的答题思路。 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很多同学往往是遇见题目不知所措,有的“胸中有丘壑”,就是不知如何下笔。如果学生掌握了一些题型的答题思路,就能够迅速进入答题状态,从而节省时间,提高考试的时间效率,从而提高考试的成绩。如: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基本方法是:结合上下文(语言环境),一看在结构上有何作用(承上启下,承上,启下),二看在内容上有何作用(总结,点题,伏笔,照应等等)。 (2)要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答题习惯。 在阅读题目的设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考查。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原文忠实于作者的主张。同时这也是我们检验解答效果的唯一标准。在阅读复习中,指导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什么”“为什么写”这两个问题。比如,整体感知类的题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者“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等问题。做此类题目, 答题时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看标题,二看开头、结尾,三找议论、抒情的语句。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记于心。 (三)作文 首先,我们将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印发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对照自己的作文情况,找出差距和需要注意、改进的地方,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实战演习,限定时间(一般在50分钟以内),从作文的基本思路做起,审题、立意、谋篇、布局、成文,严格程序,严格时间,认真写作,在具体写作中看自己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第三,还要注意积累信息、素材,加强基本功诸如书写、卷面、标点符号等方面的训练,力争扩大信息量,充实写作内容,争取使自己在考场上作文时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这学期,我们已经印发08、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和一些较好的作文素材给同学们。 总之,只要扎实基础,加强训练,授之以渔,定能取得成功。因为我们始终相信: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 以上是我校初三语文老师对复习的一点体会,和大家交流、沟通。有不对的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众人拾柴火焰高 梅花香自苦寒来 ——双阳中学2009届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2009年的中考已经过去了,回顾毕业班语文教学的工作历程,有拼搏,有付出,有感悟,也有收获,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过去的一年,我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以育人为本,坚持“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统一思想,理清思路,通过年段全体语文老师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一切工作狠抓落实,中考语文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及格率达89.51和平均分比率74.09都超过市平均水平。综合评估在区里的排名较去年进步了3个名次。其中有一个普通班的平均分达到120分,及格率达到96.67,优秀率达到64.29。我校初中学生入学时普遍起点低、基础差、学困生面广。之所以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是因为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学校领导的正确决策、科学管理是取得成绩的前提 1、成立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存线、发展线”,毕业班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非常重视毕业班的管理工作。学期初即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等为副组长,各处室的中层干部、年段长和五位班主任为成员的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毕业班各项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是做好语文教学工作及其他毕业班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2、制定竞争奖励方案 为了激励初三年段教师教育教学热情,结合国务院颁布的绩效工资评定,根据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奖励原则,制定了初三年段整体作战的考核方案,只要学科评估在区前三名就有奖,还设有进步奖,保持奖,奖金的发放严格与工作量和个人业绩挂钩。这样的考核让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巨大提高,从而教育教学效率得到了保证。 3、坚持开好“三会” 首先是初三学年初,组织毕业班教师开好动员部署会,会上让2008届初三教师介绍教学经验,交接复习资料,分析本届毕业生情况,合理制定中考目标,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和复习策略,使老师们既有动力,也有压力;既明确目标,也坚定信心。第二是定期召开毕业班工作会议,定期组织老师召开质量分析会,认真总结前阶段的工作,对全年段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查漏补缺,共话对策,共谋发展。第三是定期召开初三学生家长座谈会,沟通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使家长了解学校的有关制度,协助教师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不断改进家庭教育艺术。齐抓共管,培优转困,拓智育才。 4、坚持和完善毕业班的月考和模拟考试制度 中考中学生能发挥出最佳水平,关键是抓好平时的复习和中考复习时的答题训练,坚持和完善月考制度,学校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除教育局统一的模拟考试之外,我校每月又进行一次模拟考试和专题训练,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试能力。 5、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学生在考试时,受复习心理或者上一次考试的影响,有的松懈乐观,有的情绪低落,影响水平的正常发挥。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成绩不好,对成绩不关注,导致提前交卷,随意填涂,甚至主观题交白卷。针对这些情况,学校分别召开不同层次学生的考前辅导会,肯定成绩、分析不足,从心理上加大辅导力度,排除紧张情绪,树立信心发挥最大潜能。同时在中考前召开考前动员会,调节考试心理,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以正确、自信、轻松的态度去参加中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备课组全体教师团结协作、群策群力是取得成绩的保证 1、毕业班管理体现“人本思想” 团结毕业班语文备课组全体教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集体效应作用能促使毕业班工作达到预期目标。我校通过组织年段活动,增强教师间的团结协作。年段管理体现“人本主义”思想,每项工作的提出,尽可能征询各有关学科教师的意见,平时注意广泛了解和采纳年段老师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正确要求,年段与班级、班与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各项工作注意协调配合,促进全年段教师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步调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相关心,互相支持。 2、毕业班教师发挥集体作战优势 初三各种类型的教师、学生会议特别多,但大家都一心扑在毕业班工作上。初三的复习备考工作至关重要,备课组教师们没有新、老之分,老教师热心帮教,年轻教师虚心请教,共同探讨复习备考的方法和策略。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教师面对繁重的毕业班工作,克服了家庭、小孩问题等大大小小的困难,把毕业班各项工作做得有条不紊。正是这些教师,发扬着务实的精神,吃苦在前,奉献在前,精诚合作,才为成绩的取得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备课组教师虚心接受上级教研部门的指导 为了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我们毕业班语文备课组的老师除了经常沟通交流,互通有无,群策群力之外,还不放弃一切学习的机会,主动同兄弟学校交流,向兄弟学校学习,例如老师们积极参加十一中两位教师的复习观摩课。积极参加区教研室和市教科所组织的各类语文教学研讨会,多次得到区教研室赖老师和市教科所陈老师的亲临指导。通过这些活动,大家深深感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化彼之长为己之长,融会贯通,这对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很有启发和帮助。值得一提的是,中考前夕,教科所的陈老师深入我校调研,对我校毕业班语文复习工作做有效指导,使我们更加明确复习的方向与方法。还有我区的教研员赖老师,为提高我区语文教学成绩,多次组织召开毕业班语文教学研讨会,传达考试精神,解读考试说明,组织编写复习材料等。 (三)科学的备考、合理的复习是取得成绩的关键 1、确立教学管理目标 初三学年初,我校语文备课组从实际出发,制订出初三教学管理工作的总目标,即中考综合评估保证目标为区第一名,并层层分解,落实到教师和学生个人身上,形成一个“学校语文备课组教学总体奋斗目标——学期教学工作目标——班集体教学工作目标——个人教学工作目标”的目标体系,总目标与分目标形成目标锁链,环环相套,融为一体。 2、更新复习迎考的观念 初三语文总复习阶段,传统的观念只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忽视或轻视它的人文性,往往会造成学生老师功夫花的不少,能力却不见提高.因此我们认为无论在常规教学,还是在总复习阶段,同样要抓住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既服从规则, 又超脱其上,找到总复习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结合应试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提高应试技巧,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系。 3、制定合理复习计划 为了使毕业班语文复习工作做得更好些,初三新学年一开始,备课组就开会分析了本届学生的情况,制定了备课组的整体规划、每个阶段的具体要求和做法。我们毕业班与复习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着重于从课本入手,依据课标,紧扣考纲,以课本为基础,在字、词、句、篇中夯实基础。第二阶段主要是集中火力,专项突破。用讲、练结合的方法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扎扎实实地全面训练一次以上,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第三阶段以综合测试,强化提高为主,做好备考工作,一方面将模拟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在巩固强化基础知识上,适当提高难度。讲好专题,训练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学会抓规律,抓系统,抓方法。 4、加强目标分层辅导 由于我校初三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为了提高语文学科的及格率和优秀率,让更多的学生考出好成绩,我校采取了这样的措施:第一、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我们除了课堂教学外,还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课外辅导材料,引导他们自学,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让他们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第二、对成绩较差的学生,通过晚自修活动,我们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勤纠正的训练方法,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鼓励他们战胜学习上的困难,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 三、存在问题 09年中考我校语文教学学校虽然取得了一定可喜的成绩,但也不能不看到这届中考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归结如下: 1、学生的书写质量有待提升。 2、学生思想工作做的还不够。很多学生厌学情绪没能及时解决,导致学困生面较广。 3、学生写作能力如何上一个更高的台阶,亟待思考。 2009年的中考工作已经结束,不管成功抑或是失败,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成功了不会骄傲,失败了更不会气馁,静下心来总结经验和教训,有理由相信,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只要语文组全体教师齐心协力,精诚合作,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定能创造更为骄人的中考成绩。 2012年2月15日泉州市初中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会议讲座文稿 初中现代文教学与复习思考 泉州市丰泽区教师进修学校 陈白茹 今天我要讲的内容由三部分组成:从中考评卷想到的教学问题——现代文复习必须研究的几个方面——复习课有效性问题。 【一】“活”命题反映出“死”教学 ——从中考评卷想到的 常在毕业班教学或者关心中考的老师可能会有所感觉,近几年现代文阅读光关注知识点似乎不灵了。考场上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一看到考题立马傻眼了——说明文怎么不问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这些我们老师一再强调,练习反复做过的知识点;议论文怎么找不到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这些字眼;记叙文本来就比较灵活,如今更是没有了套路,不真正读懂你完全答不到点子上。 我参加2011年的泉州市中考语文阅卷,负责的是说明文部分,考本为《神奇的地声》。阅卷异常的艰难,超乎往常。要寻找考生答题的得分点,阅卷老师好比在云山雾海中探寻珍宝,由此导致评卷的三评率极高。题目分值15分,平均得分8.34分,不到及格线,是全卷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细究其中根由,我以为:看似题目的“活”导致考生答题的“乱”、“差”,实则反映的是平日教学的“死”。原题如下: 10.什么是地声,地声有哪些神奇之处,,6分,标题 筛选并概括 11.作者所要说明的事理是什么,明白这个事理对地震的预防有何意义,,5分,事理 感悟理解~加以提炼作答 12.试分析文中引史料和引谚语对说明事理的不同作用。,4分,怎么写 综合解答 所谓题目的“活”,是说2011年的说明文阅读不同于往年对文体知识的考查。本题组三大问题的设计,注重考生文本的阅读和感知,紧紧围绕着“写什么”、“怎么写”设题。前两题考查的是“写什么”。第10题问“什么是地声,地声有哪些神奇之处,”直击标题抓住了文本的关键,需要考生通读全文后方可理解并找到关键所在,属信息筛选并概括;第11题“作者所要说明的事理是什么,明白这个事理对地震的预防有何重大意义,”较之上题思维层次进一步加深,考生需对全文感悟理解,加以提炼作答;第12题“试分析文中引史料和引谚语对说明事理的不同作用”,则从“怎么写”上考查考生,需要考生扣紧文本,并结合说明文文体特点,综合解答。 所谓答题的“乱”、“差”,说的是考生没有认真细读文本,或者读不懂文本,或不会概括,或不会审题,虽然答案就在文本中,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未能筛选到关键信息,未能准确提炼信息,答得五花八门,丢三落四,莫名其妙。比如对第10题“什么是地声,”的回答,很多考生要么抄第一段第一句“地震到来之前,或早或晚地总会有一些异常现象发生”,要么抄第一段最后一句“是大自然在给人类带来灾难前向人们发出的最后警告信号”,都没能答到点子上,没能回答清楚“什么是地声”,估计是没有真正读懂,只会死记套路,以为说明对象一定从第一段去找,要么是第一句,要么在第一段的末了出现。能找得出“地震前,由于地壳中岩体的脆弱部位首先发生断裂或滑擦引起的声现象”这一句的,有相当多的考生要么漏掉重要的限制语“地震前”,(注意:不是地震时发出的声音)要么丢掉必要的中心词“声现象”。另一种现象是不懂得整合信息,只会琐琐碎碎地照抄文中句子或词语,如对“神奇之处”的筛选,虽然答得相对较好,但还是有些考生不会概括,照抄文中的“像雷声、狂风怒吼声、炮声及汽车声、飞机声”、“撕布声、大树折断声、铅球在地板上滚动声、击鼓声”,而不会将它们概括为“地声的响声多种多样”。对于第11题的第一问“作者所要说明的事理是什么,”的回答,更是乱象丛生,考生对什么是“事理”不甚明了,虽然语文版的说明文以事理说明文居多,但却只有少数考生能够围绕“为什么”“如何”“怎样”作答,写出地声产生的原因及预测、预报意义,大部分考生只限于事物说明文的 认识上,答“是地震孕育过程中的一种物理现象,是一种地震先兆现象”,(擦边球),或“地震到来之前,或早或晚地总会有一些异常现象发生”,(根本不搭界)。第12题的答题错误空前严重,题目为“试分析文中引史料和引谚语对说明事理的不同作用”,绝大多数考生却答非所问,回答“引史料准确说明地震来临前有地声,引谚语说明利用地声,采取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没有说明“引用的作用”,绝大部分考生回答的是“引史料和引谚语”说明了“什么内容”而不是分析“对说明事理的不同作用”。错答的原因,一是把两个概念搞混了,而这两个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包括部分评卷的老师也辨别不出来。二是审题错误,也许是思维定势。(如第2题,组词错答成注音)。另有不少学生则完全脱离了文本,泛泛而谈,如“引史料,使文章令人信服,增强了文章说服力;引谚语,使文章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明显是套答案。(参考答案是:引用《魏书?灵征志》和《三河县志》所记载的史实,证实地震前确有地声这一现象;引用谚语使对利用地声预报地震的说明更加具体形象、通俗易懂。)少部分学生文体辨不清,错将文本当作议论文作答,把“史料”当作事实论据,“谚语”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还有误解题意,以为是评价好坏,所以褒一个贬一个的。有不看“不同”二字而合起来说的,等等,不一而足。 所谓平日教学的“死”,指的是“ 一些长期采用解剖式阅读教学的教师,读文章看到的就是一个个知识点和命题点,这样的读就是高度技术化的阅读,对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是非常可怕的。”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在《谈谈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中如是说。当前,依然有一部分语文教师的课文教学给人的感觉是功利性强一些,上课时脑子里只有知识点、考点,一接触课文,马上直奔知识点、考点而去。教说明文,脑子里只有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再加上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经过教师的肢解,一篇好端端的说明文,学生学完之后,也就只剩下这几个干巴巴的知识点或者说考点了。学生无须细读文本,也不必读懂文本,只要找得到这些知识点,这篇课文就算OK了。到了考场上,学生也只认得这些字眼,一旦命题者变换命题思路,不按“常规”出牌,没有“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这些字眼,平日没有训练过,考生立马傻眼了,没有了套路,只能靠自己“满纸涂鸦”,于是就出现了千奇百怪的答案。 考场上甚至还出现了这种情况:有的学生不看文本,直接带着问题找答案。 先看题,然后在文中寻找与题目有关的语句,就此或判断或选择或摘抄。看一道题目在文中找一次答案,再看一道题再到文中找一次答案,按图索骥,效果可想而知。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建立在对文本全面把握的基础上的,文本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是阅读的出发点。如此割裂文本、机械操作的方法碰巧遇上“呆”题“傻”题(所谓的送分题)或许可以侥幸过关,但如果遇到的是需要融会贯通,需要整合、概括的题目,那是必栽无疑的。 正是为了扭转这种割裂文本、机械操作的教学现状,近两年来,泉州市的中考现代文阅读逐渐避免对文体知识点的直接考查,更灵活地遵循《语文课程标准》 —9年级的阅读考察要求,“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中对7 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综合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2011年的说明文阅读考查题目更为灵活,再加上文本是事理说明文,比事物说明文来得复杂,机械操作顿时失了灵,由此傻了考生,也累了阅卷教师。 对于任何一种文体的文章,我们都要搞清楚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和为什么写,这是阅读的一般规律。不同文体有不同特点,这是特殊规律。解答说明文阅读题要合理地安排阅读步骤,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是前提。 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拿到试卷,不要急于看问题。整体感知说明文,就是从整体入手,大处着眼,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和主要内容,包括重要信息、行文特点、主旨等,对文章能有一个基本的总体认识,有能力的考生会同时把握文章结构。读标题,明确文章大致为哪一类型的说明文。(如《苏州园林》、《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读全文时,一定要逐段读懂,标出体现段落的重点信息的词、句。据此: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文章要说明的主要内容;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理清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文的结构层次,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最后把握说明文的中心。 第二步,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要认真揣摩题目,把握题干中的重点信息,要注意提干中修饰、限制性的词语,明确括号中的要求,(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题目在题干中就明确了在哪一段中寻找答案),理解题目意思和考点所在,避免盲目性,以便迅速找准解题突破口,有针对性地进行局部探究。 第三步,回读文章,精心作答。在第一遍通读全文时,我们对各段所说明的主要内容就有了印象。这样,带着问题再回读文本时,就能很快找出答题的范围 和对应句,寻找解题的思路或答案。答题时要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筛选信息,进行周密的分析、综合、鉴别、联想和想像,得出结论。要特别留意文章的交代和暗示,答案在文中的,自然容易;有的则需要用自己的语言精心概括,加以提炼。 其实不光是说明文,其他文体也一样。再看2011年中考的记叙文考题,考本为《故乡滋味》。 13(揣摩品味语言。,6分, ?“故乡滋味”中“滋味”的含义是什么,,2分,文意把握、词句理解 ?请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划线句中“酸楚”所包含的情感。,4分,文意把握、词句理解 14(文章重点叙写“我”回故乡后的哪几件事,,8分,要点概括 15(根据文意~简要描述“我”眼中的“母亲”和我所见的故乡。,4分,文意把握 “母亲”: 故乡: 16(说说你所感受到的作者对故乡的深情。,4分,文意把握、作品感受 17(文题为“故乡滋味”~而内容以写“母亲”为主~作者是如何将“母亲”与故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3分,怎么写、内容探究 题目很灵活,围绕着“写什么”、“怎么写”设题。着重于文本的整体把握,着眼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的能力考查。题目有一定的深度,没有所谓的“送分题”,都必须在细读文本、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筛选信息,理解分析,概括表达。 学生答题的“活”来自于教师平时教学的“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整体把握、读透文本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教给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学生有了阅读能力,再具备了一定的应试技巧,还怕什么样的题目不能对付,考本多如牛毛,考场题目千变万化,以不变应万变,这才是最根本、最省力的应试之道。 不光是现代文,诗歌教学也应如此。上学期曾听过一堂课《渔家傲》(范仲淹)。老师讲读这首诗用时不到10分钟,然后就在黑板上板书10道题目,再逐 题讲解,这种轻解读重练习的做法,很让我惊奇,老师怎么敢这样上课,于是,我发现原来学生人手一册《八年级教材全解》。每个学生就拿着那本教参上课,不用课本。课后跟这位老师交流的时候我问教参是统一买的吗,老师回答说是要求学生都要买。原来有了这本教参老师就不用再讲了,我不客气地指出:书上写得明明白白不等于学生都掌握得清清楚楚,如果是这样的话,要我们老师干嘛,教参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时用,上课时不要让学生放上课桌,更不能以此代替课本。 【二】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教师必须研究的几个方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充分表明了阅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现代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考查的重点内容。新课改以来,各地的中考语文命题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现代文阅读考查变化最大,其中渗透了不少新课改的思想,突出能力的检测,而考生答题情况又往往不容乐观。因此,中考现代文复习成了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分析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的失误,研究近三年来我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的趋势,采取合理可行的复习方法,尤为必要。 一、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主要失误 (一)审题不认真,或不会审题,答非所问。 为了使答案尽可能单一,中考命题时往往要在题干上设置修饰限定语句,这样也有助于指引考生明确答题的方向,但有些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常常“跟着感觉走”,草草看看阅读题的题干,就开始作答。如“文段中哪个句子能体现设计师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苏州园林》2009年中考题)这道题明确要求从文段中找出句子作答,却偏偏有一些学生不按要求作答,随意地写个人的理解。 (二)没有通读文本,或读不懂文本,胡乱作答。 考生在答题的时候,粗枝大叶,看见语段中有题干要求的部分答案,就立马作答,孰不知,有部分考查归纳能力的题目,答案往往需要有一定的概括性,必须要关照全段或者相邻的几段甚至全篇才可以做出完整的答案。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答题方式是考生在做阅读题是常常犯的一个错误。如“‘圈子决定你的未来’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李愚的《圈子决定你的未来》2009年中考题) 答这道题之前,学生首先必须要能判断得出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其次,根据“圈子决定你的未来”这个句子的所在位置是标题进行判断,此标题是一个表肯定的句子,本身就是中心论点。显然,考“圈子决定你的未来”这句话的含义,命题者的意图就是要考查学生对文本中心论点的把握、理解情况。但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读懂文章,不知“圈子”之所指,不理解中心论点,除第?段外,本文几乎所有的句子都被学生当做“含义”来理解。而用自己语言概括的也是五花八门,如“一些人或事对我们产生的影响”,“环境会对你的未来造成大的影响”,“好朋友会决定你的未来”,这些都没有理解到位。 (三)没有掌握从原文中寻找答案的应试技巧,或不会概括,只会照搬原文。 阅读题考的是文本阅读能力,答案要尽可能在文本中寻找。不少考生不懂这种基本要求,关键是考生忽视了命题者的本意,要么忽视了对原文的把握,主观臆断,或随意作答;要么只重视局部分析,而忽视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断章取义,或概括不全。如“根据文意理解:毛豆是一个爱撒谎的孩子吗,为什么,”(刘心武的《蚂蚁唱歌》2009年中考题)本题有一部分考生的失误就是没有扣住题干中“根据文意理解”这六个字,脱离文意,主观臆断,凭生活经验“想当然”,答“因为那种撒谎,会使自己的人生更充实更快乐”。再如“毛豆这孩子具有哪些特点,”这道题,概括毛豆的“特点”时,关键是要善于从文本中去发现、捕捉,并且用准、用好形容词。这道题主要存在三类问题:?概括不完整。?用词不准确,随意堆砌词语,如“活泼、开朗、顽皮、淘气”。?不懂归纳性概括,抄一些沾边的原句,有的还自相矛盾,如“疯野,像个野孩子。可爱,爱说谎”。做题时要牢牢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原文忠实于作者的主张。 (四)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很不规范,内容脱离实际脱离原文。 开放性试题是近年来语文考试中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它是指“在答案的回答方向上具有多元化特点,甚至无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能从试题本身的角度出发,对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作出言之有据、言之有物的分析,均视为正确的一种无严格界定方向的题目”。但开放性试题的设问,命题者不会是随心所欲地胡乱发问;考生思维的多向性,也绝不是考生思想的信马由缰;而答案的多元化,也不是考生信口雌黄任意涂鸦。也就是说,开放性试题的开放,不是无目的、无条件的开 放,而是开放与限制两种因素的矛盾统一。这种试题,都具有一定的情景性与规定性,因此,弄清楚开放性试题中的话题材料包含有哪些限制性因素,这是考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极为重要的第一步。如“毛豆‘快乐’‘幸福’吗,请谈谈你的理解。”(刘心武的《蚂蚁唱歌》2009年中考题)学生对毛豆是否“快乐”“幸福”,可以各抒己见,但必须紧扣文意,不能天马行空,肆意发挥。如果回答“童年就应该快乐”,那就没有立足文本了。 二、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趋势、题型变化 (一)阅读材料大多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我市从去年开始是三选二,减少了阅读量,但考本全选自课外。 (二)考查重点由侧重文体知识转向文章整体理解、体悟的检测,有淡化文体的趋势。以往阅读题多为围绕文体知识解读语段,如记叙文考查记叙的六要素及线索、顺序„„;说明文考查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议论文考查论点、论证方法、论证结构„„。现在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对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能力,注重从“词语理解、整体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观点、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获得信息的能力,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间接考查的是学生的文体知识运用能力,强化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加大了考查难度。 (三)试题更趋新颖灵活,富有开放性。从选材上看,在讲求与学生阅读水平相适应的前提下,更着力追求体现思想内涵和文化品位,注重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注意贴近现实生活,体现时代要求,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教育功能。或引导学生关注生命与环境;或剖析生命的价值,颂扬向上不屈、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或歌颂无私的爱,揭示生活的哲理,等等。如2011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神奇的地声》,选文很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自2008年“5?12汶川地震”,至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各大板块进入了地震活跃期,而泉州湾是地质泰斗李四光预言可能发生的地震带,因此韩长代、田锟的这篇科普说明文《神奇的地声》,选入中考阅读题,既考查了学生的说明文阅读能力,更有广泛的影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四)考查方式由主客观题并存向纯主观题转变,加大了开放性试题考查力度。每小题分值增多,提高了答题要求。 三、现代文阅读复习及解题方法 一般中考语文复习都安排三轮:第一轮是课文复习;第二轮是专题复习;第三轮是综合训练及补缺补漏。由于复习时间紧迫,这三轮复习应采取怎样的策略,这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我们下校听课调研,发现三轮复习存在着不一样的问题:第一轮的课文复习不够扎实(大多蜻蜓点水,不像文言文因为必考课内,所以都复习得很扎实。可以考虑把知识点以表格式进行梳理),第二轮的专题复习方法不够讲究(千篇一律,无论难易,平均用力)、第三轮的复习针对性不够强(指针对学生的补缺补漏,重综合性训练)。 现代文阅读材料由课内外结合改变为阅读材料选全自课外。有些老师对此产生不解,课文不考了,上课没有用了。其实,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考试“淡化课文”就是要教学生学好“例子”,用好“例子”,以课本为宗,指导阅读的方法与技巧。课堂要求知识与能力并重,阅读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应贯穿始终。举一反三,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注重课文这个“例子”的学习与运用,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课文是基础、是根本,中考阅读题虽然题型千变万化,选材天马行空,但所考查的知识点都是语文课上的,只要我们牢牢地把握住了语文课本这个“宗”,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一)《课标》导引,《说明》指路。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及今年的《考试说明》,找出现代文阅读考查要求及考查层次,选编体现这些考查要求的阅读材料,有针对性地复习。 (二)文体先行,牢记特点。尤其要突出文体特点,将平时所学的各种文体知识进行归类,从全局上掌握各种文体的基础知识,然后将课本中的课文归类到所属的文体之下进行复习。 由于中考阅读试题几种文体同时出现,最后阶段的复习应同时训练对几种文体的阅读能力。要提醒考生,在应试中首先要明确所阅读材料的文体,然后回忆相关的文体知识,不要完全凭语感。虽然现在中考淡化文体,但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阅读规律,如写人写事的记叙文要抓住人物形象和情节,说明文要抓住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议论文要注意论点和论据。我们前面说过不唯文体知识,不是不要文体知识,而是要借助文体知识真正读懂文本。 (三)整体感知,筛选信息。解读一篇现代文必须有个整体感知的过程,如记叙文的“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等内容考查,没有整体感受,是难以做好的。在答题前至少要通读两遍文章。如前面所说,第一遍快速浏览全文,迅速捕捉信息。这一次最好不带题目,在自由状态下获得基本信息,读懂文章。重点把握文章写什么,怎么写,表达一种什么意思,做到心中有数。最好能抓住关键语句(如中心句),这是解好题的前提。第二遍再依题读文答题。找出题目在文中涉及的段落内容,细加揣摩,对有关信息进行提炼、整合,概括要点。概括要点主要有三种形式:?摘引文中原句;?选取文中的重要词语组成符合要求的答案;?根据要求自行组织语言概括。 (四)依据规律,明确要领。?考题总是顺着文本的内容来设计的,有规律可循,如“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这是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抒情、议论性文字或关键句往往表达主旨,抓住它就容易作答了。?解题时还要结合文章内容(上下文),尤其要结合语境反复体味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就一些知识点来说,其作用也是有规律的,如记叙这一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作用不同;同是写景,有的对自然景物的喜爱,有的借物言志说理,等等。?还要明确一些答题规范,知道一道题从哪些方面来解。如要求说明拟人手法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可从“描述对象”和“表达效果”两方面阐述;再如理解小说的主题,一般来说,可从主人公的性格、地位及社会背景,主人公和次要人物的关系,次要人物的言行等方面入手去理解。 (五)准确表述,条理清晰。这是答题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即把自己消化吸收的结果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一定要先构思后落笔,用准确、具体、完整、通畅的句子进行表述。开放性题目的答案,就要把它当作小文章来写,如“谈一点看法”,答题就要观点明确,说理充分,逻辑严密。 【三】有效复习课堂必须心中有学生 一名教学娴熟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但不等于每节课都运用同样的模式;任何一种理论或观点都有它的适用范围,作为教学模式来说,也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必须综合教材、学生、媒体等各方面的因素,灵活巧妙地组织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 枯燥无味的复习课往往令老师头痛,令学生厌烦。究其原因,一是复习内容简单重复,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复习形式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少教师认为上复习课的目的只是为了巩固知识,强化记忆,因此忽视了对复习课的深入研究,导致复习效率低下,复习效果差。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只备教材,不备学生,结果导致课堂教学内容可能不符合学生实际需要,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课堂效率的降低。所以,教师备课时除了备教材、备教法之外,千万不要忘了备学生。 从课堂教学实践层面来看,复习课我们更应关注学生实际“学到了什么”,这才是落到实处的教学内容。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影响学生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这句话强调了在课前准备时了解学生的重要性,而这一点恰恰是教师平时最容易忽略的。 下校调研时发现,很多教师的中考复习课教学模式千篇一律,无论语基或现代文或文言文直至作文复习课,基本由教师一统天下,穿插学生的课堂演练,基本步骤如下:知识点梳理(结合考点)——例题讲析——当堂演练——教师评点。这样的模式作为第一轮复习课,如果是基于本节课所复习的知识点内容比较难,学生平时掌握得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是无可厚非。但如果每节复习课都这样上,那就有问题了,让人的感觉是你这个教师偷懒,备课时丝毫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和学情。一是每节课都这样上,学生断然没有新鲜感,天天这样的模式能不让人厌倦吗,学生先没有了胃口就谈不上复习实效了;二是这样的上法,没有针对性,假如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已经掌握得很好,你还这样按部就班地上,岂不是浪费了宝贵的复习课堂时间,更严重的是有些教师的第二轮甚至第三轮复习课还是这个模式,没有体现出教师对现阶段学生在本专题复习中所存在问题的掌握情况,所以上起来没有针对性,感觉不像是复习课,而是一般的指导课,即使放在平时上也没有丝毫的不妥。 那么,复习课怎样去备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什么还没有弄清楚,什么是最容易错的,他们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怎么解决„„然后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巩固学生已掌握的,解决学生的难点,避免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比如知识点比较简单的,可以先让 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其中包含(1)明确复习内容,让学生课前整理相关知识。(2)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3)课上先由学生讲,对已有知识甚至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整合,讲得不够到位的地方教师再来补充,使之成为完整的知识网络。教学思想是: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整理交流,使学生头脑中所拥有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理出知识的序列,明确训练的重点,既掌握有关知识,又学会怎样进行复习,提高自学能力。这样既可发挥学生的复习主动性,让学生课前做足功课,总结梳理所学过的知识点,比较全由教师讲,这样做的效果要好得多。而且课中有针对性,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缺漏,重点讲解,突破难点,课后再布置相应的练习加以巩固。如果知识点比较难,学生平时掌握得不是很好的,教师就可以先讲,而且要讲得透彻,然后让学生做相应的练习,再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偶尔也可以变换一下复习方法,比如尝试根据所归纳的知识点,由老师设计一份检测练习题,并拟好答案。在练习中学生(包括学生互相帮助)普遍能够解决的问题,老师不再一一拿到课堂上“过关”,课堂上只解决那些学生真正解决不了的问题,个别人个别处理。学生答题失分比较严重的问题,可以展示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答案,然后与正确答案进行对比评价。 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超然物外,放任自流。因为教学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过程,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还要尽主导之责,在学生思路发生偏差时要及时拨乱反正,在学生表达谬误时应迅速指出并予以纠正。 有效的课堂一定是讲求高质量的教与学的过程。一堂高质量的复习课必须具有有效的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过程,有效的练习。从细节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都离不开“有效”两个字。 一、有效的教学目标 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语文复习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具备两个特点: 1(明确性:一节课要复习哪些内容,要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得到哪些方面的能力训练等这些问题在课堂教学前一定要明确。(老师备课时要心中有数) 2(针对性:设定复习教学目标时,一定要针对《语文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要求,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针对学生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难易适中,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跳一跳摘桃子) 二、有效的教学过程 有效的教学过程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在一些教学环节乃至细节的安排上都必须把有效性落到实处。 1(知识归纳准确:有关知识点的概括必须全面准确(不丢三落四)、条理清楚(不重复交叉),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要求,切合教材和学生实际。 2(材料选择典型:不管是复习材料的选择或者练习的设计,都必须合理、典型,紧扣复习目标,针对学生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自编练习。 3(问题设计精彩: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具有思维价值,如果可能也要体现问题的梯度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复习内容的理解和探究能力。还必须努力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重视课堂上的生成资源,让它成为课堂的精彩。教师的巧妙启迪、引导,将成为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的关键。 4(方法运用多元:语文复习教学必须读思结合,练思结合。以唤起记忆、巩固消化为中心,以打牢基础、强化能力为目的,以精讲巧练、讲练结合为原则。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5(课堂注重总结:每节复习课都要进行小结,既总结本节课的复习内容,也为学生总结一些与这堂课内容相关的复习方法,加强学生的印象。 三、有效的练习 练习是提高复习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在练习的布置和讲评上要注意下面三个方面的要求: 1(精选练习:让学生做练习,追求的是质量,而非数量。围绕复习目标,选取典型试题,控制好练习数量,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答题的余地,保证学生做题的质量。 2(及时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对练习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必须及时“回炉补火”,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及时的巩固,增强课堂实效性。 3(细致讲评:不能只是追求答案,可以让学生共同参与辨错、纠错的过程,注意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力求从源头上解决错答的问题。注重方法的传授,使学生真正能够得其法,今后才能举一反三。在此过程中,要密切注意与问题相关的学生,随机进行个别辅导。 总之,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由许多教学细节组成的,而这些教学细节决定着教学的实效。关注教学的各个细节,从细节上找出规律、特点,不断地总结、反思,就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作文评价与写作指导 ——2012届泉州市初中语文教学研讨会专题指导讲座 惠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张秋玲 近几年来,许多老师对作文的关注,多止于最终分数高低的比较;对写作的指导,也多用心于如何就中考评分细则谋求高分的方法上。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悖于写作教学的规律。与其他板块的质量分析一样,作文,也应该由结果分析过程,在过程中寻找对策。因为从表象说,中考作文评价的是时机时限写作的结果评价,实质上,中考作文评价的是初中阶段作文训练过程的综合评价。正如课标写作评价所说的,写作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要“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 课标写作要求和评价的解读和实践 事实上,老师们在用心指导中考作文时,更多的是以“智者”或“投机”者的心态研究着中考作文的命题、要求,很少能耐下心来了解和研究课标对7-9年级写作要求和写作评价。基于此,我们先把中考作文评价要点和课标要求和课标评价作个系统的梳理。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只有胸有成竹,才能从容淡定。 一、课标关于写作的要求和评价建议 评价要点 课标要求 课标评价 真情实感 感情真挚,独特感受,真切体验 真情实感 文从字顺 合理安排,条理清楚,文从字顺。 良好习惯,自改互改 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不仅要文体特点 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 努力做到有理有据。写日常应用文。 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 捕捉特征,创意表达,恰当方式。运用 表达方式 鼓励创意的表达 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独立完成,懂得“搜集素材、构思立意、评价“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与方独立完成 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法”。 二、福建省九地市中考作文评价标准比照 当我们比照福建省九地市的中考作文评价时,就可以发现,各地市都努力在实践着课标的写 作评价。虽然各地评价的方式有所差异,各地中考作文题目年年变动,但评价的指向却保持基本 一致。我们先了解一下2011年中考九地市作文题目,再来分析各地对写作评价标准的落实。 附表,2011九地市中考作文题汇总 省份 地区(市) 形式 作文题目 福州 一 走一步,再走一步(提示语,命题作文) 题 泉州 依据四个“标点符号”写作 式 莆田 我错了吗 南平 欣赏自己 福 建 厦门 ?远山的呼唤 ? 让我回味无穷 省 漳州 ? 在飞扬 ?材料作文,题目自拟 二 宁德 选 ? 和我的对话 ?校园里的记忆 一 三明 ?我的收藏 ?如果我有 龙岩 ?听,多美 ?改变 了解了各地市的作文题后,我们可以看到,各地命题都是力求让考生说真话,讲真事, 道实感。换一句话,都是意在引导考生行文“有我”。各地市评价有集中的指向,也有针对 实际情况的特别强调。 九地市写作评价大致分为基本项(切题、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完整, 语言表达)、 附加项(书写美观,卷面整洁,错别字扣分)和加分项(立意,构思,语言)。 不过,在某些项目的实施上,有些不同的说法,归纳起来大致为以下几种情况: 1.立意和情感 泉州:真情实感;厦门:情感健康;龙岩:思想感情健康;漳州:感情真挚。 2.表达与语言 泉州:通顺,字迹清楚;厦门:语句通顺,简明、连贯、得体;龙岩:有文采,有个性; 漳州:流畅生动形象。 3.文体特点 泉州:文体规范;厦门:符合文体;漳州:格式正确。 4.不分项 三明:评判分“优、良、中、差、极差”五个类别 莆田:先判定“好、中、差”,再根据语言文字的表达水平区分“上、中、下”等级 纵横比较这些评价后,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只有多立足于学生角度,才是更为合理、科学的写作评价。下面,我就2011年泉州市中考一类作文评价的操作细则为例,谈谈主观预测、实际评价与课标评价是如何达到一致的。 1.语文学习经历中,懂得了标点的表达作用——用标点含义导出具体事件,如用错、纠错到懂得标点正确使用,结尾感悟标点意蕴。 2.标点拟人化,用童话故事形式写作——编拟场景,通过标点的个性对话道出标点的蕴义或哲理性理解。 3.以标点的喻义立意,表达对对人生、亲情、友情等等的理解和感悟 ——文体规范,联想、想象所感悟到的意思,与标点本身的表达作用有相似点或切合点,且能感悟升华。或借标点意蕴生动叙事,或借某个标点阐述一个鲜明中心论点的。 ——借助标点符号体的变化,作思辨性的阐述分析,感悟出内在的哲理。思路清晰,阐述清晰的 说到这里,我想籍此机会,跟老师们交流一下台湾2011年基测作文情况。 台湾初中升高中的考试,称为“基本学力测验”,简称“基测”,每年举办两次(2012年起,更改为每年一次)。2011年两次基测均为命题作文,无字数限制,除了不许写成诗歌外,对文体也无其他过多限制。在评分上,一共分为7级,分别从零级升到六级,六级为最高分,是最优秀的作文。 基测评分标准中,对六级作文的特征描述如下: 立意取材:能依据题目及主旨选取适切材料,并能进一步阐述说明,以凸显文章的主旨。 结构组织:文章结构完整,脉胳分明,内容前后连贯。 遣词造句:能精确使用语词,并有效运用各种句型使文句流畅。 错别字、格式与标点符号:几乎没有错别字,以及格式、标点符号运用上的错误。 所以说,万变不离其宗。当立足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时,评价自然也会归于一致。不同的是,有的更为具体,更为明确。如,台湾的基测作文评价一句“能进一步阐述说明”,就很明确地关注到叙述和思考的过程性变化。 写作追求:写纯粹、干净、诚实的文章 根据以上分析和近年中考作文的种种弊端,我想,中考作文要有明确的写作追求,那就是:写纯粹、干净、诚实的文章。 (导入:民国小学生作文《中秋的晚上》和《雅事》) 这些孩子(当然,他们其实是我们的父辈),简单明了地告诉我们他们身边发生的事情,表达着真切的情感,阐述他们认知且思考的道理,这样的作文从布局谋篇或厚实润饰上有着许多不足,但其真情实感却是无庸置疑的。而这一点,恰是作文评价最为关注的。 一、纯 粹 “纯粹”的书面解释为“纯净,不含杂质”,好像用在写作有点不恰当。可面对“四不象”的作文,面对冗长、累赘的开头,面对夸夸其谈的文章,我想还是用“纯粹”更适合。 ?以明朗、规范的文体~叙事议论~撑起主题或观点。 2011年中考,绝大多数的考场作文都文体明朗、规范。“四不像”的文章明显减少,#实验报告#、数学解题式的行文不再见到,唯一出现的一篇另类文章是QQ聊天式的行文。 如议论文《人生需要标点符号》一文,题大、文顺、意明。为什么能这样,就是以规范、圆合的议论文结构支撑,达到清晰、明确阐述观点。文章摘录如下: ,首段,一篇目文章~若没有了标点~就会变成一堆堆七零八落的文字~不成体统~难以让他看懂。人生也一样~若没有了标点符号~就没有一点色彩~只能成为在一旁跑龙套的路人甲。所以一个人的一生~必定会有标点符号。 逗号~就是停歇。,事例论述:美国知名科技大亨乔布斯三起三落, 问号~就是起疑。,事例论述:哥白尼年轻时就对“地心说”起疑, 句号~就是总结。,道理论述:阐释“善始善终”的理解, ,结尾,人生正如文章。文章正是因有了标点符号才显得跌宕起伏。人的一生也是这样~没有经历波澜~就索然无味,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正是有了这些标点符号~每个人才有了各自的特点~才能展现出最好的、与众不同的自己~人生才会有价值。正是有了这些标点符号~每个人才能够进驻到圣洁的生命殿堂。有了停歇~有了起疑~有了总结工作~人生便 不会不辉煌。 ?立意健康,反映成长的体验和感悟的过程。 有这样说法,各地每年的中考作文题,变化的是题目,不变的是命题的意图。任何一个命题都是要导引学生在生命过程中真实的成长,追求人生态度的积极塑造;引领学生直面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在繁芜多彩的生活中,去探寻生活的真、善、美。语文教学、语文教育都是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作底盘,作文命题则一以贯之地以此支承,所以,每一年变化的题目只不过是命题思想的一次新的传动罢了。 台湾2011年两次的基测题作文题就反映这一意图就颇有代表性。 2011年第一次基测作文题目:我在成长中逐渐明白的一件事。 ----这个题目包含着多个写作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成长中”和“逐渐明白”这两个要素,它明确地规定了写作内容的时空范围和写“体验”、写“感悟”的要求。中学生的成长经历并不长,但学会用心体验,用心感悟却是生命成熟所心不可少的,这个题目很有意义。 2011年第二次基测作文题目:当我和别人意见不同的时候 ----这个题目一定要提出己见,他人之意,或寻求共识,或剖析异点,是一个不思考不分析才能成文的文题。 还有,2011年福州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也是要求学生详述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 而主观性较强的命题,学生就比较容易在价值和情感方面反映出模糊或缺失,一不小心就会出现“强词夺理”的现象,导致失分。比如,莆田市在分析2011年中考作文时,就指出,写《我错了吗》一题,有相当数量的考生是非观模糊,价值观缺失。比如写打架斗殴,是因为别先挑衅的,所以我没错。再如写去偷别人家东西,是因为“我家穷,偷东西是为这个家好”,这更是强词狡辩。 ?训练拟题,明确题目意义,指导理解“题”和“文”的关联性 1.例析:《坚持是一串泡泡》------题不明则意不顺。 《,我用无数的省略号来思念你》和《啊》等一些莫名的题目。 以《坚持是一串泡泡》为例,写爷爷带我爬山的经过,为了切题,首尾这样写: ,首段,句号像是鱼吐的泡泡~由无到有~由小到大~并不是所有句号都那么容易画好的~有的句号只有坚持不懈地画出~才有可能塞满。 ,末段,是啊~只有坚持~才会成功~因为坚持~我们才能够善始善终~才能够为我们的人生写上完美的句号:才能够让这个句号~越吐越大~走得更远: 大家知道,标题是作者和读者的第一个接触点,是了解文章的第一个视角,题拟不好,文就展不开。这从上面两个例子就可以看到。而那些对文章有全盘构思的人,题目自然会注 意到文意联系起来,让读者借第一个窗口产生观景的欲望和热情。 2.例析:2011年中考有新意的题目------拟题新意多,让人眼前一亮。 如,《感叹号有多难》、《符号不是浮云,给力的符号》、《那个感叹那道伤》、《把问号拉直》、《盘旋于心的问号》、《不问不精彩》、《梦想没有句号》、《曲终人不散》,《今天是明天的逗号》等等,都反映出考生对题意的到位理解,这些题目写就的多是好文章。 二、干 净 ?入题要巧更要净~结尾要明不要套。 据南平市对2011年中考作文“欣赏自己”的分析,有的考生大篇幅地写“何为欣赏”,或“欣赏的意义”,或只写“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最后才结论式地说出“欣赏自己”,这样的铺陈早已脱离了题意。有的考生记叙上课时神游万里表现自己有奇思妙想,描写得具体细致,是对题意的曲解,一样不切题。 问题是这种开篇不着题意的话一大堆,成了一种现象。我们归纳一下考场作文首尾常见的弊病:1.漫长而拖沓的铺陈;2.固定而陈旧的总述;3.不切主题的大幅叙述,结尾“塞”入题意;4.投机式在开头和结尾处作所谓的点题。针对这几种情况,我们的建议是:1.认认真真地审题立意;2.以推进式思维展开立意。 ?正确理解“构思”的含义,做到自然、顺手,不造作。 什么是构思,是做文意时运用心思来如何有效剪裁材料、合理组合材料以有效表现主题的能力。可有的学生往往把它误认为文意的表现形式,于是,出现了实验报告、解方程式之类的文章,经过几年的引导,这种现象在2011年不再重现,唯一出现提是QQ聊天式文章。 而现在流行的另两种形式是“题记”和“小标题”形式的两类文意。只是刻意造作,常常让人感到别扭,又不能言尽其意。 说一句实话,600字左右的文意,还要用小标题构思,是给自己增加难度,而不是降低难度。可有的学生可能是觉得这种形式能出新,不管写什么文意,都喜欢拟小标题,要么三个,要么四个。如果用平均字数来算,小标题下就只剩下200字左右,这小标题下的内容就是高度浓缩片断或精妙之见,如果不是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能写出好文意吗,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便出现乱拟小标题,标题与内容脱节,等等。让人读得莫名其妙。 至于题记,目前都成了学生自我创造经典语言的地方,只是这类的“经典”大多不能让人恭维。一定要让学生明白,题记的语言一般是比较优美的,或有哲理的,比较精炼,不宜太长。要求意蕴丰厚,情味绵长。它对文意往往有着提携或诠释的意义。不是所有的文意都可以用题记。好的题记可以给文意增色,吸引读者,差的题记会造成累赘,让人反感。 基于此,建议在构思指导方面,要重点着力在入题角度、材料取舍、详略编排等方面多下功夫,而不是刻意追求形式的出其不意。 ?引导明确描写的细腻和琐碎的区别~描写技法的指导要细致~描写体现特征。 通过具体、细致的描写增加文意的生动性,受到老师们的普遍重视。可渐渐地,一些学 生把细腻、琐碎的描写当作充实内容的一个途径,不择内容地作细碎描写,反倒淹没了中心事件张显主题的意义。同时,细碎的描写在字数上失去限制,往往等到快满格了,才突然意识到,于是,匆匆结尾,造成另一种文病——繁杂而不简明。 实际上,内容的充实是依文体而定的。记叙文要“内容具体”,固然要有具体可感的景、事、人的描述,同时也要注意剪裁取舍;议论文要“有理有据”,要有赖于平时的语言积累和资料搜集,也要在考场上依据立意需要作快速的筛选加工。如果只是为具体而描写,为充实而去堆砌,这样的文章就会啰嗦、繁复,立意不明。 所以,对教材课文中的经典描写一定要带领学生细加揣摩、赏析,对各种描写方法的运用要能借鉴名家的成功笔法。或一系列动词的准确,或修饰语的生动,或特征性的强调,这样,才能让人感到描写的功力,表达的作用。 ?语言体现文风,不刻意润饰,不强套经典名句名例。 2011年中考,一些文章内容与题意完全不合,语言却相当优美。其中,李白、李清照、苏轼等古代名家的诗文语句罗列于字里行间,形成一组难以言说的矛盾感受:优美却空洞~ 作文中新颖鲜活的素材,别具匠心的构思,深刻高远的立意,都要以语言为载体。认真遣词造句,善于调动语言积累,运用准确、生动、顺畅的语言,表达内容与情感所需是表现考生语文素养和语言功底最好的参照,也是评分最终定夺就高或就低的依据。 语言究竟是润饰好还是平实好呢,其实,“浓妆淡抹总相宜”。最关键的是语言和思想得相匹配。一如着装,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得体、贴切是前提,至于是具体朴实还是简洁明了,是生动形象还是典雅优美,那就得依文章的表达需要和考生的行文风格了。当然,好文章的魅力在语言,必要的语言技巧还是得在考场发挥出来。 如“立片言以居要”,可在开篇或段首一语破表明观点,以示条理;在平铺直叙时,适时地插入一段深情婉约的叙述,直婉交错,语言错落有致,文采飞扬;在议论文里巧用名言警句,可获得思辨美,在记叙文中引用美言佳句,可增添诗意;其他如长短句活用,修辞手法运用这里就不再赘述。 三、诚 实 这里所说的“诚实 ”,包括写作的情感、态度。近年,套题作文呈愈演愈烈的趋势。这 里我想再次引用读《语文教学与研究》看到这样一则材料: 2009处初~担任了11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评委的著名作家叶兆言毫不掩饰他的失望情绪~公开对记者表示~第十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让人失望~不仅套题现象比比皆是~且写作的功利化现象也更加严重。叶老师甚至说不出参赛的“80后”与“90后”的区别~因为前者有的问题~后者都有~而前者的创新~在后者身上却已经显得老套。“套题”问题尤为突出……一些文章很多年前叶老师看过~这次又来了~只不过当年眼前一亮~现在则是反感。 我们泉州地区也不例外。2011年,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套题作文。有背文全套,如《零点出生的女孩》是京版第12册教材中第五单元的最后一课,有个考生甚至连“几年后,我事业成功,也走上了婚姻的殿堂”这样的语句也一句不漏,让人啼笑皆非。有乱套一通,而有的考生则是莫名其妙的乱套了,如《真不容易》开篇写道:“做一个好学生不容易,做一个乖孩子不容易,做一个好主人也不容易。”中间叙述养小狗的经历,最后总结“养条小狗,做个好主人不易容,但父母养我们也更不易容啊~”好在这类文章,占数不多,但比起只写一个题目和干脆放空白卷的考生,还算态度可以。有套用老题材如《母亲的感叹》表达对母爱的歌颂。先是“题记”一段抒发“母爱”的赞颂话语,中心内容则用三个小标题构思,分别是“母亲的艰辛”、“母亲的爱”、“母亲的无私”,最后表明母爱是一个个的感叹号。套用的痕迹了然于字面,是典型的套题作文。 ?“有意思”要远远大于“有意义”。 引导从少年的视角和环境出发,才能将真情实感流露于笔端,才能“我手写我心”,真正做到真趣和蒙懂,体验和感悟并举。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充实的涵义,应是阅历得广,明白得多,有发现的能力,有推断的方法,情性丰厚,兴趣饶富,内外合一,即知即行,等等。”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考场作文应是过往生活记忆的真实记录。 ?考场上要善于从平时的搜集中作积极的筛选,依据文体确定“实”与“虚”的区别。 记叙类的文章,一些概念可以是泛化的理解。比如,乔叶的散文《生命常常是如此之美》就通过三个片断的描写,道出美是“那位妇人的笑容,如深秋的土地,自然而淳厚 ”,美是“他年轻的声音,好似铜钟与翠竹齐鸣的回响”,车夫耐心的等候,温暖我的心。美在“雨珠落在他的头发上,如凝结成团的点点月光”。可议论文就不行。议论类文章要厘清概念,作明确的分析。比如,《非诚勿扰2》有一情节是获奖选手答主持人提问:你认为美指什么,选手答:美是包容。男主角看着画面恨恨地嘟囔:那是美德~ 中考考生具备“作家心态”进行写作的人应该属“凤毛麟角”之类,所以,如果不是源于生活的真实素材,总会让考生“空”、“虚”,叙述难以充实,说明难以准确,议论难以鲜明。 叶圣陶先生谈论学生作文时写过这样的一段文字:“既然要写自己的东西,就会连带地要求所写的必须是美好的:假期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人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有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语文教学教与考处理的思考与体会 泉州实验中学 吴秀清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语出《南史?陈暄传》,原句是“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这里的“兵”即军队。意为军队可以很长时间不参与打仗,但训练军队则应该常抓不懈,不可有一日的怠慢。此句用语凝练,道出了养兵与用兵,千日与一时的辩证关系。 养兵用兵如是,语文的教与考的关系亦如是。试想,如果平时语文教学不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夯实功底,加强养兵,如何应对千变万化的考场世界呢,用兵又怎谈得上呢,设若教学过于功利,学生的成绩也许提高,但人文涵养也许会有所削弱。因而平时语文教学注重养兵,考时方可得心应手地用兵。因为,教为手段,考是检验,是各种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体现,是目的。 那么,平时语文教学如何养兵,“兵”的内涵是什么呢,我们不妨走进《语文大纲》,兴许能找到明确的答案。 我国的《大纲》一般在前言进行定性:63年《大纲》提出语文的工具性,提出语文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指出语文课具有很强的思想性。86年大纲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人文的一方有所彰显。而现在的试用修订版则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语文人文性的定义。从大纲的不断完善,告诉我们,语文是门工具和人文相结合的学科。并把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生的语文习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放在重要位置。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大纲多方位的诠释养兵的 内涵。故注重培养语文素养就是养兵之关键。只有这样,方能在各种考试中,特别是在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何养兵呢,训练一支有作战能力的精兵呢,本人谈谈具体的几点体会与思考: 语文教学贵在有意识激发学生兴趣。 一、 亚里士多德:“古往今来,人们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莱辛说:“好奇的目光可以看到比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葡萄牙格言也云:“爱好即获得知识的第一步。”先贤哲人皆告诉我们:兴趣是获得知识之本。 面对初一新生(已接受较长时间的语文学习,有的甚至对语文产生抵触心态)如何激发兴趣,引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呢,我采用多种方法激趣,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好奇,进而热爱语文。 (一)、丰富多彩的课前三分钟 记得上第一堂课时,我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字:小、处、不、便、随、可。然后让他们根据这六个字进行多种组合(不可多字、少字,可加标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话刚抛出,学生觉得新奇,课堂学习兴趣被点燃,激趣的效果达到。紧接着我讲了一个故事,题目是《那狗、那豹、那虎》,故事的内容是东北动物园把狗、豹、虎放在一起圈养。请问:如若扔一块肉下去,你猜,哪种动物先抢到,为何,假设扔一只活鸡下去,试问哪种动物最先抢到,理由,倘若豹或虎生下后代,无力豢养时,狗妈妈会承担起这个任务吗,?狗、虎、豹同在一起豢养,能和谐相处吗,问题扔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言,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浓烈。紧接着,我道出结果,点明这个故事是从电视上看到的,进而告诉他们: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远不是简单的划分段落、概括段意、中心思想这么枯燥。听完以后,同学们乐了,学习的热情高涨了。除此以外,我还让他们在课前三分钟对店名或标语或广告进行评析,让他们明白多姿多彩的生活,是学习语文的源泉。徜徉语文大世界,在源头活水中游弋。 (二)、别开生面的新课导入 爱因斯坦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上新课时,我采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入手激趣。如《忆读书》这篇文章中,我援引名人读书的趣事入手,进行新课课前讲解;《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我从马克?吐温这名字的含义到起;《山中避雨》则从李叔同(承天寺的对联,李叔同墨宝)谈起„„总之,多种方法的导入,吸引学生注意,达到激趣效果,同学们学习语文热情高涨了,人文涵养被点燃,开始懂得学会里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练兵、养兵的目的也达到了。这样为以后中考关键时刻的用兵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石。 二、语文教学贵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语文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把能力训练分为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他明确地界定了能力训练是读写、听说。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我做法如下: (一)、听:聆听,是人们交流的关键。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我让学生每天中午或晚上至少聆听三十分钟。聆听的内容覆盖:新闻、焦点访谈、与法同行、财经热线、午夜书简等等。为了检验效果,让每位同学轮流在上新课 三分钟前与全班同学分享。通过这一活动,同学们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听的能力培养了,说的能力也得到很好训练。 (二)、说:会听会说是交际的必要手段。为了训练学生说的能力,我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初一年时我让同学们课前三分钟推荐美文(要求说说推荐理由,介绍书中主要内容、读书体会)。通过这一训练,既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可训练说的能力,同时读的能力也得以提高:初二上学期时,我采用焦点访谈形式(两个成组搭配),围绕几个专题训练他们的听说能力。初三则介绍名著、鉴赏诗歌„„由于注重听说能力培养,同学们围绕主题说话能力有了显著提高,文化积淀也有明显提升。 (三)三)、读写结合:充分调动课本范文、名家名篇、伙伴佳作的示范读写功能。 阅读能力的培养,有赖于长期的积累。为了扩大同学们的阅读面,提高同学阅读能力,从初一年开始,我采用多轨并行的阅读方法,具体如下: 1、课堂内,充分发挥课本的导读示范功效。 如七上第一、二单元分别是写人和叙事的文章。刚上初一,学生对写人叙事的文章的阅读还很模糊,为了让初一学生对写人、叙事文章的阅读有个轮廓性的了解,我对《山中避雨》、《忆读书》、《风筝》等文进行了示范性的阅读指导,分别从:解题(题目的含义、题目的作用)、内容、结构、写法技巧、记叙方法、人称手法、语言特点进行了全方位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对一件事、两件事、多件事写作有了一个全面的认知,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水平,促进了作文的写作,真正起到了课本的导读示范功效。 2、系统名家名篇的阅读,增强文学素养,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 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从初一开始,我推出了名家专题阅读:冰心专题、朱自清专题、郁达夫专题、台湾作家罗兰专题、余秋雨专题、龙应台专题、舒婷专题等阅读。一方面为他们写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另一方面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面,阅读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3、伙伴文章的阅读。 同龄的文章往往容易学。因而,注重名家名篇阅读的同时,我每周围绕一个主题,挑选学生的佳作进行阅读。从内容、结构、语言进行指导。由于知道得法,学生读写能力进步很快。 可见,“兵可千日不用”,切“不可一日不备”,养精方可蓄锐。由于积淀的丰厚,故学生在中考平台大展身手,成绩斐然。且文化内涵也丰厚了。如若教学过于注重功利,也许效果就一般。
/
本文档为【【精品】2011初三年语文总复习经验交流 依标据本,重视双基,提高能力87】,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