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内蒙古概况

内蒙古概况

2017-09-18 45页 doc 89K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7433

暂无简介

举报
内蒙古概况内蒙古概况 【建制沿革】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 召开,会议决定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纪念日,民族区域自治在全国第一个得以实现,时辖呼伦贝尔、纳文慕仁、兴安、锡林郭勒、察哈尔盟,计32个旗、1个县、3个县级市,面积54万平方公里。自治政府驻王爷庙。1949年1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自治政府迁址张家口。1949年9月19日,以国民党高级将领、绥远省代省长董其武为首的19人率部举行起义,其后,成立绥远省人民政府。1954年3月5日,内蒙古人民政府、绥远省人...
内蒙古概况
内蒙古概况 【建制沿革】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 召开,会议决定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纪念日,民族区域自治在全国第一个得以实现,时辖呼伦贝尔、纳文慕仁、兴安、锡林郭勒、察哈尔盟,计32个旗、1个县、3个县级市,面积54万平方公里。自治政府驻王爷庙。1949年1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自治政府迁址张家口。1949年9月19日,以国民党高级将领、绥远省代省长董其武为首的19人率部举行起义,其后,成立绥远省人民政府。1954年3月5日,内蒙古人民政府、绥远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绥远军政委员会、绥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在归绥市(呼和浩特市)联合召开扩大会议,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命令,从3月6日起,绥远省建制和省人民政府同时撤销,原绥远省辖区并入内蒙古自治区,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呼和浩特市。1955年7月30日,将热河省敖汉、翁牛特、喀拉沁旗和赤峰、宁城、乌丹县划归自治区昭乌达盟。1956年4月3日,将甘肃省巴彦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和额济纳蒙古族自治旗划归内蒙古,增设巴彦淖尔盟,以原自治州和自治旗的行政区域为盟的行政区域。1969年7月5日,将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分别划归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将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分别划归宁夏和甘肃,1979年5月30日又重新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现设呼和浩特、包头、乌海、赤峰、通辽、鄂尔多斯、呼伦贝尔、乌兰察布、巴彦淖尔9个市;兴安、阿拉善、锡林郭勒3个盟;另外有满洲里、二连浩特2个单列市;52个旗(其中包括鄂伦春、鄂温克、莫力达瓦达斡尔,个少数民族自治旗),17个县,11个盟(市)辖县级市,21个区。 呼和浩特市下辖: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赛罕区、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武川县 、清水河县,共4个区、1个旗、4个县; 包头市下辖:东河区、昆都仑区、青山区、石拐区、白云矿区、九原区、土默特右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固阳县,共6个区、2个旗、1个县; 呼伦贝尔市下辖:海拉尔区、满洲里市、扎兰屯市、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共1个计划单列市、4个县级市、1个区、7个旗; 兴安盟下辖:乌兰浩特市、阿尔山市、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扎赉特旗、突泉县,共2个县级市、3个旗、1个县; 通辽市下辖:科尔沁区、霍林郭勒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开鲁县,共1个县级市、1个区、5个旗、1个县; 赤峰市下辖:红山区、元宝山区、松山区、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县、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宁城县、敖汉旗,共3个区、7个旗、2个县; 锡林郭勒盟下辖:二连浩特市、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太仆寺旗、镶黄旗、 正镶白旗、正蓝旗、多伦县,共1个计划单列市、1个县级市、9个旗、1个县; 乌兰察布市下辖:集宁区、丰镇市、卓资县、化德县、商都县、兴和县、凉城县、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 四子王旗,共1个县级市、1个区、4个旗、5个县; 鄂尔多斯市下辖:东胜区、达拉特旗、准格尔旗、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 杭锦旗、乌审旗、伊金霍洛旗,共1个区、7个旗; 巴彦淖尔市下辖:临河区、五原县、磴口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杭锦后旗,共1个区、4个旗、2个县; 乌海市下辖:海勃湾区、海南区、乌达区,共3个区; 阿拉善盟下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共3个旗。 地 理 【地理位置】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经纬度东起东经126?04′,西至东经97?12′,横跨经度28?52′,东西直线距离2 400多公里;南起北纬37?24′,北至北纬53?23′,纵占纬度15?59′,直线距离1 700公里;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3,,是中国第三大省区。东、南、西依次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8省区毗邻,跨越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国境线长4 200公里。 全区地势较高,平均海拔高度1000米左右,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在世界自然区划中,属于著名的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东南部及其周沿地带,统称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在内部结构上又有明显差异,其中高原约占总面积的53.4,,山地占20.9,,丘陵占16.4,,平原与滩川地占8.5,,河流、湖泊、水库等水面面积占0.8,。 【地质地貌】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以北42?为界,可分为两个I级大地构造单元。42?线以北为天山--内蒙古--兴安地槽区,以南为华北地台区。中、新生代时受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影响,内蒙古东部地区形成北北东向的构造火山岩带,即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内蒙古存在着两个全国著名的?级成矿带,就在这两大工级构造单元接触部轴和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上。前者为华北地台北缘金、铜多金属?级成矿带,后者为大兴安岭?级铜多金属成矿带。 内蒙古自治区的地貌以蒙古高原为主体,具有复杂多样的形态。除东南部外,基本是高原,占总土地面积的50,左右,由呼伦贝尔高平原、锡林郭勒高平原、巴彦淖尔--阿拉善及鄂尔多斯等高平原组成,平均海拔1 000米左右,海拔最高点贺兰山主峰3556米。高原四周分布着大兴安岭、阴山(狼山、色尔腾山、大青山、灰腾梁)、贺兰山等山脉,构成内蒙古高原地貌的脊梁。内蒙古高原西端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毛乌素等沙漠,总面积 15万平方公里。在大兴安岭的东麓、阴山脚下和黄河岸边,有嫩江西岸平原、西辽河平原 、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及黄河南岸平原。这里地势平坦、 土质肥沃、光照充足、水源丰富,是内蒙古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产区。在山地向高平原、平原的交接地带,分布着黄土丘陵和石质丘陵,其间杂有低山、谷地和盆地分布,水土流失较严重。全区高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53.4,,山地占 20.9,,丘陵占16.4,,河流、湖泊、水库等水面面积占0.8,。 【气候】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袤,所处纬度较高,高原面积大,距离海洋较远,边沿有山脉阻隔,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匀,风大,寒暑变化剧烈的特点。大兴安岭北段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巴彦浩特--海勃湾--巴彦高勒以西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总的特点是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而炎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霜冻往往早来,冬季漫长严寒 ,多寒潮天气。全年太阳辐射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增,降水量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年平均气温为 0?,8?,气温年差平均在34?,36?,日差平均为12?,16?。年总降水量50,450毫米,东北降水多,向西部递减。东部的鄂伦春自治旗降水量达486毫米,西部的阿拉善高原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额济纳 旗为37毫米。蒸发量大部分地区都高于l200毫米,大兴安岭山地年蒸发量少于1 200毫米,巴彦淖尔高原地区达3200 毫米以上。内蒙古日照充足 ,光能资源非常丰富, 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都大于2700小时,阿拉善高原的西部地区达 3400小时以上。全年大风日数平均在10,40天,70,发生在春季。其中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高原达 50天以上;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一般在l0天以下。沙暴日数大部分地区为 5-20天,阿拉善西部和鄂尔多斯高原地区达20天以上,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呼鲁赤古特大风日,年均108天。 【水文】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共有大小河流千余条,祖国的第二大河--黄河,由宁夏石咀山附近进入内蒙古,由南向北,围绕鄂尔多斯高原,形成一个马蹄形。其中流域面积在1 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7条;流域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的有258条。有近千个大小湖泊。全区地表水资源为406.60亿立方米,除黄河过境水外,境内自产水源为371亿立方米,占全国总水量的1.67,。地下水资源为139.35亿立方米,占全国地下水资源的2.9,。扣除重复水量,全区水资源总量为545.95亿立方米。年人均占有水量2 370立方米,耕地每公顷平均占有水量l万立方米,平均产水模数为4.4l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内蒙古水资源在地区、时程的分布上很不均匀,且与人口和耕地分布不相适应。东部地区黑龙江流域土地面积占全区的27,,耕地面积占全区的20,,人口占全区的18,,而水资源总量占全区的65,,人均占有水量8 420立方米,为全区均值的3.6倍。中西部地区的西辽河、海滦河、黄河 3个流域总面积占全区的26,,耕地占全区的30,,人口占全区的66,,但水资源仅占全区25,,其中除黄河沿岸可利用部分过境水外,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紧缺。 地表水 内蒙古自治区平均地表年径流量约291亿立方米,占河川径流总量的78,;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0亿立方米,占河川径流总量的22,。由于河川径流受大气降水及下垫面因素的影响,年径流量地区分布不均,水资源也不平衡,局部地区水量富而有余,而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同时,河川径流年内分布不均,年际间变化比较大。年降水集中在6,8月,汛期径流量占全区径流量的60,80% 。历年间径流量大小不匀,相差很大。年径流量最大与最小的比值,东部林区各河流为4,12;中部各河流为6,22;西部地区各河流高达26以上。此外,从区外流入自治区境内的河川径流量有330.6亿立方米,其中黄河入境的平均年径流量315亿立方米,额济纳河8.4 亿立方米。 地下水 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平均资源量为254亿立方米。山丘区地下水平均年资源量为113亿立方米,占全区地下水资源量44,。其中河川径流量为80亿立方米,占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的7l,。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年资源量为172亿立方米,扣除与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的重复计算后,占全区地下水资源量的56,。自治区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受大气降水、下垫面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平原多、山丘区少和内陆河流域更少的特点。自治区平原区扣除与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间的重复计算后的地下水资源模数,一般在5.9,6.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为山丘区地下水平均水资源模数的2.2,2.7倍。内陆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模数为1.1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因而地下水资源十分贫乏,只是在内陆闭合盆地的平原或沟谷洼地,地下水才比较富集。全区按自然条件和水系的不同,分为:大兴安岭西麓黑龙江水系地区;呼伦贝尔高平原内陆水系地区;大兴安岭东麓山地丘陵嫩江水系地区;西辽河平原辽河水系地区;阴山北麓内蒙古高平原内陆水系地区;阴山山地、海河、滦河水系地区;阴山南麓河套平原黄河水系地区;鄂尔多斯高平原水系地区;西部荒漠内陆水系地区。 【土壤】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土壤种类较多,其性质和生产性能也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特点是土壤形成过程中钙积化强烈,有机质积累较多。根据土壤形成过 程和土壤属性,分为9个土纲,22个土类。在9个土纲中,以钙层土分布最少。内蒙古土壤在分布上东西之间变化明显,土壤带基本呈东北--西南向排列,最东为黑土壤地带,向西依次为暗棕壤地带、黑钙土地带、栗钙土地带、棕壤土地带、黑垆土地带、灰钙土地带、风沙土地带和灰棕漠土地带。其中黑土壤的自然肥力最高,结构和水分条件良好,易于耕作,适宜发展农业;黑钙土自然肥力次之,适宜发展农林牧业。 【植被】内蒙古境内植被由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等不同植物种类组成。植物种类较丰富,已搜集到的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共计2 351种,分属于133科,720属。其中引进栽培的有184种,野生植物有2 167种(种子植物2 106种,蕨类植物61种)。植物种类分布不均衡,山区植物最丰富。东部大兴安岭拥有丰富的森林植物及草甸、沼泽与水生植物。中部阴山山脉及西部贺兰山兼有森林、草原植物和草甸、沼泽植物。高平原和平原地区以草原与荒漠旱生型植物为主,含有少数的草甸植物与盐生植物。内蒙古境内草原植被由东北的松辽平原,经大兴安岭南部山地和内蒙古高原到阴山山脉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组成一个连续的整体,其中:草原植被包括世界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等。荒漠植被主要分布于伊克昭盟西部、巴彦淖尔盟西部和阿拉善盟。主要由小半灌木盐柴类和矮灌木类组成,共有种子植物1 000多种。植物种类虽不丰富,但地方特有种的优势作用十分明显。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总面积为118.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709.1万公顷,森林面积2080万公顷,草原总面积8 666.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3.3,;淡水总面积85.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7,;沙漠总面积 15万平方公里。从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状况看,林牧用地是全区的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两者占土地总面积的85,以上。内蒙古自治区可利用耕地709.1万公顷,人均占有0.36公顷,是全国人均耕地的4倍。 【资源矿产】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发现新矿物最多的省区。自1958年以来,中国获得国际上承认的新矿物有50余种,其中10种发现于内蒙古,包括钡铁钛石、包头矿、黄河矿、索伦石、汞铅矿、兴安石、大青山矿、锡林郭勒矿、二连石、白云鄂博矿。包头白云鄂博矿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山。到1997年已探明的稀土氧化物储量占世界稀土总量的76% 。该矿山含矿物172种 ,是世界上含矿物种类最多的矿山。至2006年,已发现各类矿种135种,探明储量的有83种,储量居全国第一的矿种有5种,居全国前三位矿种约有28种,居全国前十位的矿种有67种。稀土储量居世界之首,煤炭储量7 016亿吨,居全国第一位,天然气地质储量7 903亿立方米。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天然气田是迄今我国发现的为数不多的陆上特大型气田之一。可利用风能总功率1.01亿千瓦,居全国首位。 内蒙古是世界最大的“露天煤矿”之乡。中国五大露天煤矿内蒙古有四个,分别为伊敏、霍林河、元宝山和准格尔露天煤矿。霍林河煤矿是我国建成最早的现代化露天煤矿。准格尔煤田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露天开采煤田。东胜煤田与陕西神府煤田合称东胜—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中最大的一个。锡林浩特市北郊的胜利煤田,是全国最大的、煤层最厚的褐煤田。煤层一般厚度200米以上,最厚处400米。含有11个煤层 ,13个煤组 。煤田长45公里 ,宽15公里,面积675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159.32亿吨,保有储量159.31亿吨。阿拉善盟二道岭煤矿的太西煤,属低灰 、低硫 、低磷的优质无烟煤,平均灰分3.96%,挥发分6.83%, 含硫0.2%—0.32%。发热量7645—7711大卡/千克,全国最高。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查干里门诺尔碱矿,是亚洲天然碱储量最大的碱矿。查干诺尔天然碱化工总厂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碱开采及深加工联合企业。锡林郭勒盟锡矿储量居全国第一,保有储量4.67万吨以上,主要分布在东乌珠穆沁旗、太仆寺旗、镶黄旗的五个矿区。锡林郭勒盟锗储量全国第一。储量1600万吨,占全国已探明总储量的30%。内蒙古萤石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查干敖包萤石矿属于特大型萤石矿床,原矿氟化钙平均品位达到熔剂富矿的工业要求。石墨的远景储量约为3亿—5亿吨 ,居全国首位。在西起阿拉善右旗,东至乌兰察布市兴和县长1000公里的地带,成矿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其中兴和县石墨矿的产品,鳞片大,柔韧性好,是我国三大石墨生产基地之一。通辽市是我国最大的铸造砂和玻璃生产用砂基地,天然硅砂储量约为550亿吨。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宝山玛瑙矿储量2775吨,居全国第一。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埋藏着世界罕见的超大型芒硝矿。 通辽市奈曼旗平顶山的中华麦饭石在国内品质最佳。它含有59种元素,其中18种是人体营养所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日本著名矿物学家、医学博士高仑熙称其为“世界稀有的药石,是质量最佳的纯真货”。兴安盟阿尔山泉群由48眼泉组成,有温泉、热水泉和冷泉。是从深达2800—3500米的火山岩断裂带深循环上升的矿泉水,系氡锂锶偏硅酸热矿水。泉中的氡元素含量为每升11—60埃曼,居全国各温泉之首。风能储量 2.7 亿千瓦小时 ,占全国总储量的1/5,居全国首位;全区年平均风速3.7米/秒,大部地区年平均有效风能功率密度为150—200瓦/平方米。准格尔煤田(薛家湾区)的煤系硬质高岭土,从储量、品位到开采条件都堪称世界之最。吉兰泰盐场是中国最大的机械化湖盐场、湖盐区,最大的碘盐加工基地和最大的天然胡萝卜素生产基地。 【草场资源】内蒙古天然草场面积辽阔, 是国内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草原总面积达8666.7万公顷,占全国草原总面积21.7,,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达6 818.0万公顷,约占内蒙古总土地面积的60,。内蒙古现有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和乌拉特6个著名大草原,生长有1 000多种饲用植物,饲用价值高、适口性强的有100多种,尤其是羊草、羊茅、冰草、无芝雀麦、披碱草、野燕麦、黄花苜蓿、山野豌豆、野车轴草等禾本和豆科牧草非常适于饲养牲畜。从类型上看,内蒙古东北部的草甸草原土质肥沃, 降水充沛,牧草种类繁多,具有优质高产的特点,适宜于饲养大畜,特别是养牛;内蒙古中部和南部的干旱草原降水较为充足,牧草种类、密度和产量虽不如草甸草原,但牧草富有营养,适口性强,适于饲养马、牛、羊等各种牲畜,特别宜于放羊;阴山北部和鄂尔多斯高原西部的荒漠草原,气候干燥,牧草种类贫乏,产草量低,但牧草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是小畜的优良放牧场地;内蒙古最西部的荒漠牧草稀疏且产量低,但气候温和,牧草具有带刺、含盐、灰分高的特点,很适宜发展骆驼。美的草原孕育出丰富的畜种,内蒙古著名的三河牛、三河马、草原红牛、乌珠穆沁肥尾羊、敖汉细毛羊、鄂尔多斯细毛羊、阿尔巴斯白山羊等优良畜种,在区内外闻名遐迩,毛皮肉等畜产品在国内外也占有重要地位。据1985年内蒙古草原勘测设计院对全区载畜量普自治区适宜载畜量为5 475.05万个绵羊单位,实际为5 576.85万个绵羊单位,超载量为101.8万个绵羊单位。由于近年来草场退化,草原的适宜载畜量有所下降。按1970年不变价格计算,自治区畜牧业总产值1980年为8.09亿元,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34.2%。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当年牧业总产值为5.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2.l%;1995年,牧业总产值为76.03亿元,占当年农业总产值比重的36.5,。1995年较1990年增长0.4倍,年均递增7.5%。 【水资源】自治区地表水有黄河、西辽河、嫩江、额尔古纳河4个外流水系,流域面积为52.2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673亿立方米。内流水系有乌拉盖河、塔布河2个水系,流域面积22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9.6亿立方米。全区地下水分布比较广泛,主要类型有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据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勘测设计院估算,自治区草原地下水补给量为97.6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27.5亿立方米,东部多于西部,山地丘陵多于高原。自治区的天然降水量在100,450毫米之间,由东向西递减,其中额济纳旗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降雨量多集中在7,9月份,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0,70,。 【森林资源】内蒙古自治区是国家重要的森林基地之一。全区森林总面积约2080万公顷,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11%,居全国第1位。森林覆盖率达17.57%,高于全国13.4%的水平。森林总蓄积量12.9亿立方米,居全国第四位。树木种类繁多,全区乔灌树种达350多种,既有寿命长、材质坚硬的优良用材林树种,又有耐旱耐风沙运作防护林的树种,还有经济树种和列入国家保护的珍贵树种。内蒙古森林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大兴安岭北部山地, 原始森林就占全区林地面积的50%, 林木蓄积量占全区林地活立木蓄积量的75%以上, 被誉为"祖国的绿色宝库"。这里盛产的兴安落叶松、白桦、黑桦、色木等,均为著名的优质木材。 在罕山、阴山、贺兰山等山地也生长着成片的天然次生林。罕山地区的云杉、油松、柞木、山杨林,大青山、乌拉山、蛮汉山的山杨、白桦林,贺兰山的云杉、松树林以及大青沟阔叶林等,都是具有较高经济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珍贵树种。人工林是内蒙古森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仅在条件较好的平原区开展造林,而且深入河区、水土流失区及牧区进行造林。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等林种都得到较快发展。据1988年森林资源清查统计,全区人工林保存面积达237万公顷,比解放前人工林面积增长52倍。特别是1978年开始进行的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和“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使自治区平原农区50,左右的农田实现林网化,牧区有35,的草库伦得到林木保护。2008年末全区森林面积2050.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7.57%。 【野生植物资源】内蒙古搜集到的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2 351种,其中野生植物2 167种,引种栽培的有184种。这些植物分属于33科,720属,被列为第一批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植物有24种。野生植物以山区植物最为丰富。有丰富的森林和草原植物,还有草甸、沼泽与水生植物。草原共有维管束植物l 668种,隶属于121科、504属,有饲用价值的900余种,优良牧草200余种。内蒙古的野生植物按经济用途可分为十几类。纤维植物有樟子松、落叶松、甜杨、荨麻、大叶草、芦苇、蒲、沙柳、红柳等70多种,是造纸、编织、制绳、人造纤维的重要原料。中草药有人参、天麻、麻黄、肉苁蓉、柴胡、甘草、黄芪、枸杞、黄苓、赤芍、杏仁等500多种。榛子、山杏、唐松草、金莲花、松籽、文冠果等几十种植物的种子是榨油的好原料。越桔、笃斯、悬钩子、山丁子、红豆、山樱桃等果实是酿造的重要原料。沙棘、野山楂、山荆子、秋子梨、蔷薇果、草莓等野果含维生素较丰富。几十种食用植物中尤以猴头、口蘑、发菜最负盛名。百合类、石蒜类等50多种植物在印染和淀粉工业中有重要用途。柠条、沙蒿、酸刺、马蔺、碱地肤等在固沙、治碱和环境保护中有独特用途。 【野生动物资源】全区有兽类24科114种, 占全国兽类450种的25.3,。兽类中有产业狩猎价值的50余种,珍贵稀有动物10余种。鸟类5l科365种, 占全国鸟类1 186种的3l,。被列入国家一、二、三类保护的兽类和鸟类共49种。兽类有驼鹿、马鹿、驯鹿、野驴、野马、野骆驼、梅花鹿、兔狲、貂熊、猞猁、麝、雪豹、盘羊、黄羊、青羊、狍子、獐子、黑熊、雪兔、虎、野猪、赤狐、水獭、北山羊、岩羊等;鸟 类 有丹顶鹤、白鹤、白鹳、黑鹳、大天鹅、金雕、玉带海 雕、大鸨、中华秋沙鸭、红嘴松鸡、兰马鸡、榛鸡、鸳鸯等。蒙古野驴和野骆驼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兽类,驯鹿是内蒙古特有的动物,百灵鸟是自治区区鸟。此外,鼠类是内蒙古草原上占优势的居住者。全区有啮齿动物54种,约占全国种数的35%,多属害兽。 【畜牧业资源】内蒙古天然草场辽阔而宽广,总面积位居全国五大草原之首,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草原总面积达8666.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达6800万公顷,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1/4。内蒙古现有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和乌拉特6个著名大草原,生长有1000多种饲用植物,饲用价值高、适口性强的有100多种,尤其是羊草、羊茅、冰草、披碱草、野燕麦等禾本和豆科牧草非常适于饲养牲畜。从类型上看,内蒙古东北部的草甸草原土质肥沃,降水充裕,牧草种类 繁多,具有优质高产的特点,适宜于饲养大畜,特别是养牛;中部和南部的干旱草原降水较为充足,牧草种类、密度和产量虽不如草甸草原,但牧草富有营养,适于饲养马、牛、羊等各种牲畜,特别宜于养羊;阴山北部和鄂尔多斯高原西部的荒漠草原,气候干燥,牧草种类贫乏,产草量低,但牧草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是小畜的优良放牧场地;西部的荒漠草场很适合发展骆驼。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草原红牛、乌珠穆沁肥尾羊、敖汉细毛羊、鄂尔多斯细毛羊、阿尔巴斯绒山羊等优良畜种在区内外闻名遐迩。 【旅游资源】内蒙古草原、古迹、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六大奇观"构成独特的旅游胜景。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富饶美丽。大兴安岭的莽林风光,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蒙古族歌舞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灿烂明珠,赛马、摔咬、射箭被视为蒙古族的"男儿三艺",蜚声中外。传统的那达慕常常把中外游客带进浓烈的兴趣之中。名胜古迹如呼和浩特市的五塔寺、大召、昭君墓、席力图召、乌素图召、白塔,包头市的五当召、美岱召,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园,阿拉善左旗的延福寺,赤峰市的辽上京、辽中京、大明塔,鄂伦春自治旗的嘎仙洞等,星罗棋布。 【气候影响评价】 气候概况 2008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气候特征是年平均气温正常到偏高1,2?;年总降水量全区大部地区接近常年。春季出现沙尘暴、扬沙及霜冻,夏季出现高温、干旱及暴雨、雷电、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给农牧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 2008年度自治区相继出现对农业生产影响较重的气候灾害,初春黄河内蒙古段发生一场40年不遇的特大严重溃堤灾害,春夏中西部地区发生虫、鼠害,春末中西部大部地区遭受严重霜冻灾害,使农作物及蔬菜损失较重。初夏强对流天气引发的暴雨、洪涝、冰雹灾害较往年偏多和偏重,盛夏出现了阶段性伏旱,秋季中东部局部地区出现冰雹、干旱,对农作物后期生长带来不利影响。总之,中西部及东部偏南地区农区总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农业为偏丰年景。 气候对畜牧业生产影响 2008年度气候条件对畜牧业生产影响利弊均有,中部偏北及西部牧区春夏秋连旱,牧草长势、牲畜膘情较差,中部偏南及东北部地区牧草长势好、牲畜膘情优良。总之,畜牧业属丰收年景。 气候对其它行业的影响 1.气候与人体健康 2008年春季全区气温偏高,春末中西部及偏南局部地区出现大风、强沙尘天气,空气混浊,对气管炎、肺炎、哮喘、上呼吸道感染和粉尘过敏性鼻炎有一定影响,夏季受高温期长、阶段伏旱、局地灾害频发影响,患中暑和胃肠疾病、紫外线过敏的人明显增多,秋季温高气爽,气候宜人,对人体健康影响有利占主导地位,发病率降低。秋末西部与北部地区降水偏少,空气干 燥,患咽炎、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的人相对较多。 2.气候对水资源的影响 2008年冬季、春季西部大部地区、东北部及东部偏南部分地区温高雨少,风沙天气少、气候干燥、旱情持续发展,呼伦贝尔市春季全市大部分地区已达中旱、重旱,甚至局部地区已达到特旱。一些河流、湖泊、筒井水位明显下降,部分自然水泡已经干枯,人畜饮水形势严峻,大部分牧区地下水位明显下降,春季和夏初中东部地区降水相对偏多,对水库蓄水、地下水资源补充较为有利,但鄂尔多斯市大部地区降水持续偏少,对补充地下水资源十分不利,地下水位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夏末呼伦贝尔市南部、兴安盟西部、赤峰市中部、锡林郭勒盟西部以及阿拉善盟西部地下水位下降,其中赤峰市的翁牛特旗下降幅度最大为90厘米。 3(气候对交通的影响 前冬中东部大部地区降雪量较大,对交通、公路运输带来不利影响,隆冬中西部地区降雪多、量大,其中沿山路段积雪较深,主要道路被积雪覆盖,交通受阻;春季风沙天气少,对交通未造成重大灾害;盛夏中西部与东部偏南部分地区出现范围最广、强对流和强降雨天气,雨势迅猛,致使沙石路基、防洪堤坝、公路、道路交通严重损失;进入深秋东北部和锡林郭勒盟部分地区出现降雪天气,部分地区出现积雪,对道路交通、运输非常不利。 人口 民族 【人口】 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出生人口23.63万人,人口出生率9.81‰;死亡人口13.34万人,人口死亡率5.54‰;人口自然增长率4.27‰,比上年下降0.21个千分点。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413.73万人,比上年增加8.6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33.68万人,在少数民族人口中有蒙古族人口436.47万人。城镇人口1248.26万人,比上年增长3.5%,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51.7%;乡村人口1165.47万人,比上年下降2.8%,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48.3%。男性人口1240.18万人,女性人口1173.55万人。在总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6.6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为7.3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据计划生育统计报表显示,全区符合政策生育率、综合避孕率继续保持在90%和 87%以上。全区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7.84,略高于正常值。 【民族】内蒙古自治区目前居住着49个民族。其中,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有汉族、蒙古族;人口在10万以上的有回族和满族;人口在1万以上的有朝鲜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人口在1千人以上的有壮族、锡伯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人口在1千人以下的有藏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布依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簇、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傈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枯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仫佬族、羌族、撒拉族、毛难族、仡佬族、普米族、塔塔尔族、京族、怒族、乌孜别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赫哲族。 经济社会发展 【主要数据指标】 人民生活 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31元,比上年增加2053元,增长16.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6%。其中,人均财产性收入324.67元, 人均转移性收入3030.7元,分别增长6.8%和29.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827.04元,增长16.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8%,比上年上升2.4个百分点。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656元,比上年增加703元,增长1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806.48元,增长12.5%;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3218.01元,增长15.5%;人均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631.69元,增长40.3%。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18元,增长11.1%。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比上年上升1.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每百户主要耐用品拥有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2008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31元,同比增长16.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6%,与上年同比增幅19.5%相比,涨幅回落了2.9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在第9位。在城镇居民收入四类构成中,工资性收入占71.3%,是收入构成的主体,转移性收入占21%,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所占比例较少。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827.04元,同比增长16.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8%,比上年上升2.4个百分点。 农牧民纯收入 2008年全区农牧民纯收入4656元,同比增长1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涨幅将比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18元,同比增长11.1%。全区农牧民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收入水平4761元相比,低105元,差距比上年的187元有所缩小,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在第14位。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比上年上升1.7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CPI) 2008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5.7%,比全国平均涨幅低了0.2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涨幅,价格总水平涨幅逐月回落,与西藏、云南并列全国的第18位,居中下游水平。其中:八个商品和服务大类消费价格呈现六升两降格局,其中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达到14.7%,居于首位,依然是带动本论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工业品价格(PPI) 2008年全区工业品出厂价格与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继续保持高位运行的态势,与上年同期相比,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2.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7%。8月份工业品价格涨幅达到了本轮涨价的峰值18.4%,创下了历史新高。 农林牧渔业产值 2008年全区农林牧渔业产值实现1525.74亿元,同比增长7.6%。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06.98亿元,同比增长7.5%。 粮食总产量 2008年全区粮食总产量2130.23万吨,同比增长17.6%,创下历史最好水平。其中,油料产量117.54万吨,增长48%;甜菜产量170.04万吨,增长43.4%。 牲畜总头数 2008年牧业年度全区牲畜总头数10677.2万头(只),比上年同期下降1.6%。其中:牛存栏838.9万头,同比增长2.3%,羊存栏8442.9万只,同比下降3.8%,猪存栏1170.5万口,同比增长12.5%。牲畜总增率达到57.3%,牲畜繁殖成活率达到97.4%,能繁殖母畜比重提高为52.2%,牲畜良种及改良种比重达93.3%。 农畜产品价格 2008年全区农林牧渔业生产价格同比增长10.99%,构成农林牧渔业生产价格的农业产品价格、林业产品价格、牧业(畜产品)价格和渔业产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林业产品价格的增长幅度比较大,达到了16.63%。 肉类总产量 2008年肉类总产量219.37万吨,比上年增长6.3%;牛奶产量912.2万吨,增长0.3%;山羊绒产量6890吨,增长3%;禽蛋产量45.5万吨,增长9.1%;水产品产量9.82万吨,增长4.9%。 【经济结构调整】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2.5:51.8:35.7调整为11.7:55.0:33.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32214元,比上年增长16.7%,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4638美元。 【财政】 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实现生产总值77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6.98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4271.03亿元,增长20.5%;第三产业增加值2583.79亿元,增长15.5%。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4%,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5596.45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增幅比上年回落2.2个百分点。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89.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出口总额35.79亿美元,增长21.6%;进口总额53.54亿美元,增长11.6%。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3.33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7%。 2008年,全区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107.31亿元,比上年增加271.8亿元,增长32.5%。在地方财政总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650.64亿元,增长32.1%;上划中央税收456.7亿元,增长33.1%。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277.6亿元,增长51.8%。全区地方财政支出1455.5亿元,比上年增加373.2亿元,增长34.5%。政府性基金支出253.1亿元,增长37.7%。根据财政部汇总的全国财政收支报表反映,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一般预算收入总量居全国第17位、西部第2位;增幅居全国第4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6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支出总量居全国第16位,西部第3位,增幅居全国第6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6个百分点。 国税收入征管 全区国税收入累计完成550.73亿元,同比增收134.28亿元,增长32.2%,完成总局计划的111.6%。其中:国内增值税入库414.17亿元,同比增收97.94亿元,增长30.9%;国内消费税入库22.32亿元,同比增收4.98亿元,增长28.7%;企业所得税入库81.78亿元,同比增收25.42亿元,增长45.1%;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入库4.03亿元,同比减收2.43亿元,减少37.6%;车辆购置税入库28.43亿元,同比增收8.37亿元,增长41.7%。另外,海关代征111.19亿元,同比增收17.22亿元,增长18.3%;出口退税24.39亿元,同比增退6.16亿元,增长33.8%。 地税收入征管 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地税系统各项收入累计入库61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6.29亿元,增长33.94%。其中,税收总收入累计入库421.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7.84亿元,增长34.38%,完成年度计划的107.48%。社会保险费累计入库184.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2.76亿元,增长30.26%,完成年度计划的118.42%。水利建设基金入库8.79亿元,工会经费入库1.06亿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入库1.1亿元,文化事业建设费入库0.27亿元。 2008年,全区地税稽查系统共检查纳税人329户,查补税收收入26 751万元,累计入库25 829万元,总体入库率达97%。查处涉税金额超过百万元的大要案件32起,查补收入达2.3亿元,占查补总额的85%。 【农牧业】2008年全区农牧业增加值达906.98亿元,同比增长7.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4 656元左右,同比增长1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在全国各省市区农牧民收入的排序上升至第14位,上升了1位,连续五年在西部省市区第一。 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686.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43.4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25.4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62.7万公顷。粮食总产达2 131.3万吨,比上年增产381.3万吨,连续五年实现双增;亩产达540.8斤。油料、蔬菜产量分别达117.54万吨、1 360.84万吨;新增设施蔬菜面积18.5万亩,设施蔬菜总 面积达73.4万亩。 全区畜牧业产值达699.63亿元,同比增长6.59%。畜牧业占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5.8%;农区畜牧业占全区畜牧业的比重达到70%。牧业年度全区牲畜养殖总量达10 677.22万头只,连续4年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良种及改良种牲畜总头数8 913.53万头(只),比重为94.3%。全年肉类、奶类、禽蛋总产量分别达219.37万吨、943.92万吨、445.1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25%、2.1% 、8.28%。内蒙古畜牧业正从传统畜牧业向生态效益型畜牧业转变,正在成为国家绿色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以及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位居全国五大牧区之首,已具备了年产200万吨肉、45万吨禽蛋、900万吨鲜奶、11万吨毛绒和年稳定总增5 000万头只牲畜、存栏规模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的综合生产能力。牛奶、羊肉、细羊毛、山羊绒等特色畜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 【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草原禁牧休牧和轮牧规模不断扩大,全区禁牧休牧草原面积达4 820万公顷,其中禁牧面积达1 853.3万公顷,休牧面积达2 966.6万公顷;轮牧面积达552.4万公顷,禁牧休牧规模是历年来最大的一次。草原鼠虫害防治成效显著。完成草原鼠害防治面积2 383万亩,防治效果在90%以上,其中应急灭鼠1 406万亩;草原“无鼠害示范区”建设项目持续巩固面积977万亩。完成草原虫害防治面积3 016.3万亩,其中,草原蝗虫防治面积2 092.5万亩,草地暝等虫害防治面积923.8万亩。全区草原建设总体规模达7 457.98万亩。其中,人工种草1 086.55万亩,饲料作物种植面积1 564.66万亩,饲用灌木384.42万亩,草地改良952.05万亩,飞播牧草99万亩,草地围栏3 371.3万亩。青贮总量达308.78亿公斤,打贮草115.16亿公斤。 【农牧业机械化】 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加。全区农机总动力达2 779.44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96.28万台,较上年分别增长25.8%和35.8%。机耕地面积523.33万公顷,增长0.9%。 农机装备结构加速优化 全区大中型拖拉机达45.19万台,同比增长164.7%;配套农机具达144.6万台,同比增长36.7%,动力配套1:1.5。 农机作业水平进一步提升 全区完成机耕7 849.9万亩,机播7 371万亩,机收3 085.3万亩,耕播收机械化作业水平分别达到80.7%、72.3%、27.3%,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2.26%,同比增长2.16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7.26个百分点。 农机经营效益稳步增长 全区农机总值达223亿元,较上年增长58.7%。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88.24亿元,纯收入达30.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2%和39.5%。 保护性耕作推广面积进一步扩大 全区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的旗县达58个,完成作业面积1 049万亩,比上年增加161万亩,实现节约生产成本1.5亿元,增产粮食1.83亿公斤,走在全国前列。 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008年全区共建设农机化示范园区71个,新增各种农机具4 400台,建农机大院75处,示范区实施面积341万亩,辐射带动面积2 000万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4%,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31.7个百分点,发挥示范园区引领现代农牧业发展的作用。 农牧机服务组织稳步发展 全区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已达714个,其中的农机专业合作社82个,这些服务组织积极参加跨区作业,解决了无机户机械化生产和有机户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农牧业产业化】全区农牧业产业化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加工企业达到2 121家,实现销售收入1 853 亿元,同比增长22.14%;完成增加值565.3亿元,同比增长17.27%;实现利润总额141.1亿元,同比增长19.28%;上交税金63.3 亿元,同 比增长18.77%;出口创汇9.8亿美元,同比增长22%;收购农畜产品资金657.1亿元,同比增长26.9%。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 839亿元,完成增加值561.2亿元,实现利润140亿元,实际上交税金62.9亿元,收购农畜产品资金646.6亿元,均占到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企业的98%以上,对农畜产品加工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十分明显。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加工企业达320家,共实现销售收入1 431.6亿元。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29家,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达109家,它们的销售收入占到全区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加工企业的40%以上。年内全区企业新创中国驰名商标1件,使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被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达到23个。小肥羊、小尾羊和蒙牛、蒙羊、蒙祥、蒙鹅等一批“蒙”字号打头企业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已经成为全区农畜产品加工业的排头兵和产业发展的新名片。 【主导产业发展】六大主导产业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 产业规模继续扩大,产业效益稳步提高 乳产业、绒产业、肉羊产业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和优势产业地位,产业化经营的架构基本形成。玉米、番茄、马铃薯等产业正在成为我区的强势产业,特色、饲料等新兴产业增长速度快,发展势头猛,正在成为发展的新亮点。全区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乳品加工企业达109家,实现销售收入469.7亿元,完成增加值132.7亿元,实现利润23.2亿元。乳产业销售收入占六大主导产业的25.35%。三聚氰氨事件使乳产业遭受重创,发展速度明显回落。肉类加工企业达481家,实现销售收入371.5亿元,完成增加值109.5亿元,实现利润34.3亿元。肉产业销售收入占六大主导产业的20.05%。绒毛(皮革)加工企业达286家,实现销售收入284.1亿元,完成增加值97.1元,实现利润23.7亿元。绒产业销售收入占六大产业的15.33%。粮食加工企业达434家,实现销售收入280.8亿元,完成增加值90.9亿元,实现利润27.2亿元。粮食产业销售收入占六大产业的15.15%。2008年粮食大丰收,由于原料充足,粮食加工业发展迅猛,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2.67%。油料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1.1亿元,完成增加值26.1亿元,实现利润4.1亿元。特色加工企业达368家,实现销售收入191.8亿元,同比增长35.33%。完成增加值57.5亿元,实现利润19.1亿元。特色产业销售收入占六大产业的10.35%。马铃薯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完成增加值6.5亿元。蔬菜、瓜果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6亿元,同比增长86.36%。完成增加值16.5亿元,实现利润2.7亿元。呼市、包头、赤峰等地都加大了蔬菜产业扶持力度,大幅增加蔬菜种植面积,促进了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饲草、饲料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4亿元,完成增加值28.5亿元,实现利润5.4亿元。 产业集群发展步伐加快,产业层次稳步提升 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依托龙头企业的带动,各地培育、形成一批优势产业带和加工集群,产业集聚和拉动效应日益凸显。乳产业形成呼市、包头、呼伦贝尔三大功能较为完善的生产加工基地,呼市乳品加工企业达13家,拥有4个中国驰名商标,鲜奶设备加工能力达600多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35.1亿元,完成增加值121.9亿元。共带动全市12万户近50万农民和10万相关从业人员。玉米产业形成分别以通辽和呼市为中心的两大玉米深加工基地。区内中东部地区成为羊肉、禽肉优势产区。年加工能力超100万只的肉羊加工企业近20家。巴彦淖尔市成为继新疆之后中国又一重要的番茄生产加工基地,年番茄加工量占全区蔬菜加工总量的80%以上。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精深加工水平稳步提升 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主导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畜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稳步提升。全区农畜产品加工率达到63%。 【工业】 2008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798.6亿元,同比增长23.1%,产量居 全国第17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40个,实现工业增加值3450.25亿元,同比增长24.5%,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1.6个百分点,增速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实现利税总额1039.53亿元,同比增长36.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03.88亿元,同比增长43.3%。1-11月份,实现利润614.68亿元,同比增长40.7%,增速居全国第一。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881.76亿元,同比增长29.8%。 工业产品产量 自治区统计的28种重点产品中,产量增长的有17种。其中,原煤产量47269.66万吨,同比增长30.2%,产量居全国第2位;洗煤产量2815.89万吨,同比增长16.4%;天然原油174.94万吨,同比增长4.5%;发电量2136.00亿千瓦时,增长11.5%,发电量居全国第4位;白酒24.29万吨,增长15.8%;啤酒98.28万吨,增长17.1%;卷烟44.5万大箱,增长3.5%;化肥(折纯)89.05万吨,增长6.8%,产量居全国第18位;水泥3424.1万吨,增长23.4%,产量居全国第17位;平板玻璃1458.32万重量箱,增长4.9%;生铁1256.55万吨,增长0.1%;粗钢1211.03万吨,增长18.6%,产量居全国第14位;成品钢材1047.30万吨,增长16.2%,产量居全国第17位;十种有色金属166.90万吨,增长25.8%(其中:电解铝127.26万吨,增长23%),产量居全国第5位;彩色电视机866.75万部,增长4.4%,产量居全国第2位;载货汽车2.52万辆,增长58.9%;铝材1.47万吨,增长29.3%。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2008年计划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763亿元,同比增长24.47%。截止2008年底,全区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882亿元,同比增长29.82%,高于年度计划增速5.35个百分点。7个盟市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工业投资任务,依次为呼伦贝尔市(136.37%)、乌海市(123.1%)、鄂尔多斯市(118.8%)、阿拉善盟(113.12%)、兴安盟(108.43%)、巴彦淖尔市(106.85%)、包头市(104.95%)。优势特色产业投资完成情况良好,能源工业完成投资1470亿元,同比增长31.81%;冶金工业完成投资398.82亿元,增长30.38%(其中有色金属工业完成投资216.31亿元,增长46.86%);化学工业完成投资401.33亿元,增长37%;机械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168.43亿元,增长63%。 工业重点项目建设 140个自治区工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20.91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的38.9%。70个新开工项目已开工58个,开工率为82.86%,好于上年水平。其中乌海市、乌兰察布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新建项目全部开工。自治区工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居全区前三位的依次为鄂尔多斯市(281.06亿元)、包头市(175.05亿元)、锡林郭勒盟(163.22亿元)。有8个盟市超额完成重点项目投资计划,依次为包头市(129.97%)、巴彦淖尔市(127.12%)、赤峰市(113.73%)、乌兰察布市(106.91%)、呼伦贝尔市(102.76%)、阿拉善盟(102.05%)、鄂尔多斯市(100.88%)、锡林郭勒盟(100.13%)。 节能降耗 通过采取强化节能目标责任制、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管理、提高电石(PVC生产自身配套的电石除外)和铁合金用电价格、对高耗能行业实行差别电价和超限额加价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加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力度等措施,节能效果逐渐显现。2008年,单位GDP能耗下降6.34%,“十一五”以来首次完成年度节能任务。 煤电油运情况 2008年,重点解决运力不足、成品油供应紧张等突出问题,有效地缓解了煤电油运的紧张局面,为工业平稳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08年生产原煤4.73亿吨,同比增长30.2%;销售4.7亿吨,同比增长30.0%;(其中销往区外2.47亿吨,占52.6%)。 截止2008年底,自治区发电总装机容量4881万千瓦,在全国各省市位居第5位。其中火电装机容量4568万千瓦,居全国第3位;风电装机容量321万千瓦,居全国第一位。 2008年,发电量2136亿千瓦时,居全国第4位。其中火电发电量2007亿千瓦时,居全国第4位;风电发电量37亿千瓦时,居全国第1位。全区全社会用电量1275亿千瓦时,居全国第5位;外送电量8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4%,跨省区送电位居全国第一。其中,送华北电网615.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84%;送东北电网229.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77%。 2008年销售成品油558.35万吨,同比增长9.68%。其中,销售汽油133.08万吨,同比增长16.56%;销售柴油425.26万吨,同比增长7.63%。 2008年,全区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4.7亿吨,同比增长17.6%。其中,煤炭运输完成3.9亿吨,增长24.9%。呼和浩特铁路局(含集通公司)完成货物发送量1.4亿吨,增长24.8%;沈阳铁路局内蒙古境内完成货物发送量0.8亿吨,增长46.1%;哈尔滨铁路局内蒙古境内完成货物发送量0.5亿吨,增长0.7%。 煤炭工业 资源储量 至2008年末全区探明煤炭储量7 016亿吨,跃居全国首位;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投入煤炭勘查资金近80亿元,新增探明资源量3 254.89亿吨,其中达到详查程度126亿吨、达普查程度716.85亿吨、达到预查程度的有2 538.04亿吨。 经济运行 2008年全区原煤产量完成47 269万吨,同比增加11 831万吨,同比增长了33.4,,其中:原国有重点煤矿原煤产量完成21 480万吨,同比增加3 761万吨,同比增长21.2,;地方煤矿原煤产量完成25 789万吨,同比增加8 070万吨,同比增长45.5,。自治区确定的30户重点煤矿原煤产量30 300万吨,同比增加3 800万吨,同比增长14.3%。2008年全区煤炭产量排全国第二名。 2008年,全区商品煤销售4.72亿吨,其中调出区外2.46亿吨,占总销量的52.12,;自治区内消费2.26亿吨,占总销量的47.88,;铁路运量完成2.28亿吨,公路运量完成1 800万吨。 2008年全区煤炭工业总产值1 200亿元,利润300亿元,税收145亿元;2008年全区煤炭价格平均255元,比上年增长50%;供需基本平衡。 电力工业 2008年发电量为2114.66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1.5%。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自治区所属的国有独资特大型电网企业,负责赤峰、通辽之外自治区10个盟市103万平方公里供电营业区的电网建设、经营、管理和农电工作,同时受自治区政府委托,管理自治区电力设计、科研、施工等国有企业。至2008年底,公司资产总额393.52亿元,所属单位29个,长期职工22 297人。管理运营500千伏变电站13座,变电容量1 275万千伏安,输电线路2 886.7千米;220千伏变电站93座,变电容量2 128.5万千伏安,输电线路9 910千米。拥有两条500千伏网对网东送华北电力通道,输送能力430万千瓦。当前,内蒙古电网统调发电装机容量3 025.5万千瓦,最高发电负荷1 732.3万千瓦,最高供电负荷1 474.2万千瓦,东送京津唐电力负荷最高达到402万千瓦,跻身全国大型省级电网前列。 2008年,公司售电量完成984.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11%,其中东送华北电量201.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71%。线损率完成4.97%,同比下降0.68 个百分点。全口径销售收入、产值完成352.16亿元,同比增长17.27%。实现利税16.51亿元。公司售电量增幅位居国网系统第6位,比上年前移两位,售电量增幅名列第3位。 电网建设 2008年,公司对所有电网项目进行投资效益分析,科学论证电网规划,建立项目建设终身责任制原则,制定项目建设后评估制度,坚持用有限的资金保障重要项目的建设需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内蒙古电网建设。针对负荷大幅下滑、在建部分用电项目停建缓建的形势,及时调减投资7.7亿元。修订完善《2009-2011年城网建设与改造实施》、《内蒙古电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努力协调用户出资或垫资,加快电网建设力度,形成投资风险共担,有效降低公司的投资风险。全力保证资金到位,加快大包、包惠电气化铁路等自治区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2008年5月,全力以赴实现东送华北第二通道按期投产,蒙西电网向京津唐电网送电能力在原来210万千瓦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430万千瓦,大大增强内蒙古电网与华北电网联络的安全可靠性及潮流分布的合理性,较好地解决了电源上网和优质负荷及时供电,提高了电网输送能力。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69亿元,其中电网项目38.63亿元。累计投产500千伏输变电工程7项,新增变电站3座;投产220千伏输变电工程30项,新增变电站6座;投产110千伏及以下工程35项,为建设坚强可靠的内蒙古电网做出不懈努力。 农电事业 紧紧围绕农电“四新”战略,积极推进农电资产管理公司规范化运营、集约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农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强化农电企业内部管理,积极开展农电三项制度改革,加强对农电企业的审计工作,对趸售电力公司预算执行及成本控制进行专项检查和审计,进一步补充完善农电资产公司#管理办法#。加大对旗县农电局安全事故隐瞒不报的责任追究处罚力度,全面强化农电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全面启动农网完善工程,加强新农村新牧区电气化建设,完成8个自治区新农村电气化县、12个电气化乡镇、80个电气化村的建设任务。继续实施“户户通电”工程,解决了2.5万户农牧民和9个边防连队的通电问题,履行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钢铁工业 2008年生铁产量为1256.55万吨,粗钢产量为1211.03万吨,钢材产量为1047.34万吨,铁合金产量为303.7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0.1%、18.6%、16.2%、-0.2%。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稀土生产、科研基地,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企业。 1954年建厂,1998年改制为公司制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河西工业区,中心厂区占地面积36平方公里。包钢拥有“包钢股份”和“包钢稀土”两个上市公司。2008年,包钢经济总量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包钢白云鄂博矿是举世瞩目的铁、稀土等多元素共生矿,是西北地区储量最大的铁矿,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铌储量居世界第二位,包头也因白云鄂博矿而被誉为“世界稀土之都”。具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冷轧和热轧薄板及宽厚板、无缝钢管、重轨及大型材、线棒生产线,是国家主要钢轨生产基地之一,品种规格最齐全的无缝钢管生产基地之一,西北地区最大的薄板生产基地。稀土氧化物总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钕铁硼、负极粉、抛光粉等功能材料产能占全国市场份额20%以上,稀土金属镨钕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0%。拥有国家的权威 稀土科研机构—包钢稀土研究院、“瑞科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工程中心”,曾为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阿尔法磁谱仪、中国“神舟”飞船运载火箭和“嫦娥一号”运载火箭提供重要磁性材料。CSP和高速钢轨领域的两项技术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德国西马克公司亚洲第一家、世界第二家CSP技术培训基地,是意大利Pomini公司在中国唯一的磨床培训中心,薄板的生产、管理和无缝管生产技术等实现对国外输出。生产的热轧薄板、无缝钢管等产品通过国际权威机构认证,钢轨和无缝钢管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无缝钢管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免检产品”,“白云鄂博”牌稀土系列产品享誉国内外。产品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在13个省市设有包钢的销售分公司或售后服务网点,在日本、美国等国家设有销售分支机构。在行业内首家实现高炉全干法除尘,率先建设全国示范生态工业园区,被列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之一,在我国2007年首次评比的“中国能源绿色企业50佳”中,包钢位列第一。 2008年,包钢铁、钢、商品坯材的产量分别为953.61万吨、983.90万吨和924.0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6.14%、11.32%和11.77%。其中,铁道用钢材97.96万吨,同比增长46.60%;大型型钢33.30万吨,同比降低25.90,;特厚及厚钢板产量75.24万吨;中板35.19万吨,同比增长91.85,;中厚宽钢带132.25万吨,同比增长7.48,;热轧薄宽钢带2.07万吨,同比增长458.51,;无缝钢管72.18万吨,同比降低14.76,。工业总产值448.02亿元,同比增长43.33%;工业增加值186.38亿元,同比增长43.33,。 资产总值706.68亿元,同比增长22.49,;流动资产333.44亿元,同比增长28.93,;固定资产净额187.57亿元,同比增长3.58,;流动比率0.92。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32.64亿元,同比增长31.70,;管理费用16.63亿元,同比增长5.15,;财务费用8.61亿元,同比增长126.20,;应缴税金34.21亿元,同比增长23.48,;全年实现利润14.96 亿元,同比降低45.35,。出口钢材100.68万吨,达到商品坯材总量的10.90%;集团创汇8.619亿美元,同比增长50.93%。进出口总额达到13.49亿美元,同比增长29.88%。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连铸比达到98.17,,比上年增长0.89个百分点;高炉入炉焦比424.53千克/吨,比上年增长11.27千克/吨;高炉利用系数2.115吨/立方米?日,比上年增长0.08吨/立方米?日;综合成材率94.10,,比上年降低0.76个百分点;转炉钢铁料消耗为1091.24千克/吨,比上年增长1.33千克/吨;吨钢综合能耗降到737千克标煤,比上年降低32千克标煤;钢铁比完成 0.97,同比降低0.05;吨钢综合能耗新水首次低于7立方米,达到6.95立方米,同比降低0.5立方米。 2008年,包钢完成投资58.75亿元,其中基建投资5.45亿元,技改投资50.34亿元,民建及其他投资2.96亿元。全年在建单项基建技改工程91项,其中当年开工新建项目70项,上年结转项目21项,建成投产项目65项,当年开工当年交工项目43项。以提高自有精矿资源为目标,开工建设了白云西矿1 500万吨采矿、白云西矿300万吨选矿、白云西矿矿浆输送及输水管线系列工程取得重大进展,为2009年完成西矿采矿、选矿、矿浆输送一体化,最终实现选矿战略转移奠定坚实基础。以改善产品结构、提高附加值和效益为目标,宽厚板工程全面投产,并实现达产;10月13日,RH炉建成投产,为宽厚板轧机生产品种钢创造了条件。新高线以全国同类项目最短时间实现投达产目标。轨梁型钢加工线3月2日生产出了第一支H型钢,结束了包钢不产H型钢的历史。薄板F7轧机投产,轧机的整体功能得到进一步优化,有效提高了薄规格产品的质量、数量。建成Φ120毫米无缝管生产线,扩大了公司无缝管产品系列。完成棒材大盘卷项目并批量生产。完成无缝Φ400毫米环形加热炉改造,为提高无缝管产能、质量奠 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一批重点项目加紧推进。4 100毫米宽厚板热处理工程进入厂房封闭阶段,该工程建成后,将提高公司造船钢板、结构钢板、锅炉钢板、容器钢板、工程机械钢板、模具钢板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重轨冷床等扩能改造项目有序推进。以节能减排和平衡能源为目标,建成了CCPP循环经济项目,将促进公司最大限度利用富余煤气,增加自发电量,改善大气环境,提高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引进天然气工程完成接点,将有效提高公司拳头产品质量;建成了15万立方米转炉煤气柜,有效提高了回收能力;建成利用烧结余热的解冻库,拓展了余热利用领域;建成废钢直付二炼钢改造项目,为降低铁钢比和吨钢综合能耗创造条件。 稀土产业 坚持立足资源、资本优势,积极推动产业整合重组。年内通过增资扩股,实现对包头和发稀土的绝对控股,与甘肃稀土集团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北方稀土产业的控制态势更加明显。涉足南方稀土冶炼、分离行业,与南方稀土企业首次实现“限产保价”联动,进一步夯实行业龙头地位。立足形成包头地区稀土原料稳定、优惠供应的“蓄水池”,组建内蒙古包钢稀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统一出口渠道,统一行业声音。立足产研优势,消除技术壁垒、打破技术瓶颈、推进技术创新,牵头成立稀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立足以项目支撑发展,完成冶炼厂和稀选厂配套扩能改造,启动了金属钕扩建、稀土精矿储备库、3万吨钕铁硼及核磁共振项目,加快做强功能材料步伐,增强了核心竞争力。全年生产稀土冶炼分离产品折氧化物5.4万吨,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2.25亿元、利润1.69亿元。 【环境保护】 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全部成立了独立的环保局,列入政府组成部门。102个旗县(区)有99个旗县(区)成立独立环保局。14个乡镇设立了环境保护工作站。 2008年末,全区确定的自然保护区196个,比上年增加4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3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6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386.33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87.52万公顷。全区拥有生态示范区25个。年末全区环境保护系统拥有职工5205人,比上年末增长17.5%;年末全区拥有各级环境监测站97个,环境监测人员1362人。全区监测的15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10个,达到三级标准的5个。 污染减排的两项指标 经环保部核查认定,自治区2008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43.11万吨,较2007年的145.58万吨净减2.47万吨,下降1.70%,较2005年的145.6万吨下降1.71%,完成“十一五”任务的44.5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8.01万吨,较2007年的28.77万吨净减0.76万吨,下降2.65%,较2005年的29.7万吨下降5.69%,完成“十一五”任务的84.5%。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的32.8%和111.11%,其中包头、赤峰、乌海、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巴彦淖尔和阿拉善盟7个盟市实现了“双降”,呼伦贝尔市实现“一平一降”,其余4个盟市“一升一降”。 全区城市空气质量 2008年全区主要城市二级以上良好天数平均达322天,比上年增加10天,特别是一级良好天数平均增加30天。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和呼和浩特市二级以上良好天数分别达348天、348天和341天。城市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连续6年下降,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有明显改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平均浓度同比继续下降。各城市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均达国家二级标准;80%的城市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达国家二级标准,达标城市提 高6.7个百分点;77.3%的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达国家二级标准,达标城市提高10.6个百分点。空气质量良好城市的比例较上年同期上升2.5个百分点。 重点流域水质 全区重点监测的40条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64.2%,比2007年提高5.9个百分点。特别是黄河水系内蒙古段污染明显改善,干流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松花江流域内蒙古段的11条支流水质为优、良的有10条。自治区国控河流、湖泊水质达标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劣?类断面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8个百分点,水质好于全国平均水平。重点流域实施了休养生息政策。 主要城市饮用水水质 依法取缔一级饮用水源地内的所有排污口和二级饮用水源地内的直接排污口。全区12个上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的城市中,排除天然本底偏高所导致的水质超标情况外,各城市饮用水质100%达标。 通过减排腾出环境容量,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全区经济增长。全区三年共削减二氧化硫63.13万吨;削减化学需氧量5.21万吨,为新上项目腾出环境容量。2008年环保部批复自治区重大建设项目33个,总投资1 472.37亿元,项目环评审批总数在全国排第三,西部省区第一;自治区环保局审批重大建设项目338个,总投资为1 665.3亿元。 2008年自治区争取到国家环保投入共20 665万元,其中减排专项能力建设资金4 654万元,中央环保专项污染治理资金6 226万元,边境地区监测能力建设资金1 416万元,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资金2 170万元,松花江地区监测能力建设资金2 606万元。2008年全区共征缴排污费5.02亿元,其中自治区本级完成2.02亿元。安排排污费专项资金19 657万元,其中安排环保能力建设项目87个,投入资金7 907万元,主要用于各盟市、旗县监测、监察仪器设备购置;安排污染治理项目63个,投入资金11 750万元,主要用于企业污染源的治理。 【林业】 森林培育 2008年全区共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71.86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7.73万公顷,飞播造林5.74万公顷,封山(沙)育林28.39万公顷;四旁植树4 514.8万株,补植30万公顷。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持续深入,共1 000余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7 596.8万株。保质保量完成了自治区政府确定的66.7万公顷建设任务。 森林草原防火 2008年,全区森林草原防火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东北地区比往年提前1个多月进入了春防关键期。针对不利因素,自治区林业厅及早部署,提前向重点林区派驻了前指和督查员,并先后派出40多个检查组,深入一线检查、指导防火工作。发生火情后,使71%的火情被消灭在萌芽状态,25%的火情未酿成大灾。至12月底,全区共发生森林火灾138起,其中火警80起,一般火灾54起,重大火灾4起;受害森林面积2 439公顷,受害率0.11‰。共发生草原火灾12起,其中火警10起,一般火灾2起,受害草原面积751公顷,受害率0.009‰。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防治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监测预警、检疫御灾能力得到提高,防治水平不断增强,防灾减灾工作成效明显。全区共发生各类林业有害生物灾害102万公顷,成灾面积7.4万公顷,成灾率4.7‰,低于国家下达10‰的指标;共完成防治面积48.7万公顷,其中无公害防治面积41.7万亩,无公害防 治率86%,高于国家下达75%的指标。 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与管理 在湿地保护与管理方面,实施三项中央投资项目,总投资2 367万元;开展“世界湿地日”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在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方面,实施六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总投资2 800万元;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国家批复;新报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处,已经通过国家林业局初评。积极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实施5项国家级监测站项目,总投资278万元。 林业法制工作 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起草内蒙古自治区《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和《义务植树条例》。围绕资源林政管理、森林公安、野生动物保护、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林木种苗质量检验和市场监管等,开展全区林业行政执法大检查。制定《全区林业系统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林工作要点》,加大对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行政许可法和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全区共落实重点公益林补偿面积515.4万公顷,中央财政补偿资金38 658万元,补偿范围涉及10个盟市64个旗(县、市、区);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财政共启动地方公益林补偿面积66.5万公顷,投入资金3 000万元。 【水利】 全年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32.36亿元,其中争取国家投资14.21亿元,地方配套资金18.15亿元,多层次的水利投资对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关键性的拉动作用,水利对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8年,黄河开河期遭遇了40年来最为严重的冰凌灾害,自治区水利厅通过提前分凌、主动破冰、严防死守、应急滞洪等主动防凌综合措施,应对了历史罕见的春季开河期冰凌灾害。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奎素段黄河大堤发生两处溃堤的情况下,迅速采取措施,组织撤离群众,安全转移群众1万余人,未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在汛期,全区大部分地区降雨相对偏多,局部地区发生强度较大的降雨过程,部分中小河流发生大洪水。由于措施得力,抢护及时,有效应对超标准洪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金融 证券 保险】 2008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6341.0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87.12亿元,增长2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752.6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87.82亿元,增长28.4%;储蓄存款余额3211.6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69.74亿元,增长26.4%。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4527.8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78.70亿元,增长23.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776.2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08.06亿元,增长20.2%;中长期贷款余额2589.7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34.27亿元,增长25.3%;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56.8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2.98亿元,增长37.6%。全区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8905.61亿元,现金支出19152.98亿元,均比上年增长6.7%;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247.37亿元,比上年增长4.6%。 2008年末,全区证券公司开户数已达47.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7.93万户,增长20.2%;受股市震荡调整等因素影响,证券交易额为2528亿元,比上年下降33.3%。 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41.35亿元,比上年增长44.6%,比上年提高8.7个百分点。其中,财产险实现保费收入53.59亿元,增长43.5%;人身险实现保费收入87.75亿元,增长45.3%。全年保险业赔款与给付支出43.52亿元,增长35.1%。其中,财产险赔款26.52亿元,增长37.3%;人身险赔付17亿元,增长31.8%。 【固定资产投资】 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596.45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增幅比上年回落2.2个百分点。其中,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16.04亿元,增长27.4%。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单位投资2115.29亿元,增长22.3%;集体单位投资64.32亿元,增长34.2%;个体投资100.7亿元,增长13.9%;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3316.14亿元,增长30.6%。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4791.31亿元,增长22.9%;中央项目完成投资805.14亿元,增长58.7%。 2008年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51.5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投资2916.9亿元,增长30.1%;其中,工业投资2881.76亿元,增长29.8%;第三产业投资2428.05亿元,增长20.7%。从城乡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448.91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36.08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经济适用房投资69.16亿元,增长1倍;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47.54亿元,增长25.2%;其中,非农户投资67.13亿元,增长55.6%。从主要行业投资看,农林牧渔业投资251.50亿元,增长6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753.7亿元,增长12.3%;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投资543.68亿元,增长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413.75亿元,增长20%。 【交通 邮电】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132227.72万吨,比上年增长28.5%。其中,铁路37464.64万吨,增长26.5%;公路94762万吨,增长29.3%;民航1.08万吨,下降39.7%。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558.6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0.6%。其中,铁路1901.67亿吨公里,增长16.7%;公路656.9亿吨公里,增长33.5%;民航0.1亿吨公里,与上年持平。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44847.08万人,增长15.6%。其中,铁路3898.44万人,增长11.7 %;公路40773万人,增长16.4%;民航175.64万人,下降30.5%。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431.9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4.5%。其中,铁路154.77亿人公里,增长14.9%;公路260.16亿人公里,增长18.5%;民航17.02亿人公里,下降25.6%。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169.99万辆,比上年增长15.2%。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62.52万辆,增长30.8%。 全年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61.4亿元。全区新增公路8 678公里,公路总里程达147 288公里,其中高速、一级、二级公路达1 879、2 888、11 582公里。新开工建设了阿荣旗—博克图—牙克石、乌兰浩特—石头井子、巴彦浩特—银川高速公路和白音花—霍林河一级公路等重点项目。呼和浩特绕城高速公路、临河过境高速公路等项目建成通车。新增141个苏木乡镇通油路、1473个嘎查村通公路。全区苏木乡镇通油路率达92.6%、嘎查村通公路率达75.4%,分别较上年提高11.6、12.2个百分点。对7个列入国家规划的公路运输枢纽进行预评审,全年开工建设旗县级以上客运站8个,建成苏木乡镇客运站92个。初步修订、编制完成自治区干线路网、省道路网等规划。 2008年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000年不变价)455.88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44亿元,增长21.6%;邮政业务总量11.88亿元,增长10.3%。年末(本地电话)局用交换机总容量729万门,下降3.1%。年末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462万户,下降12%。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88万户,下降5.6%;乡村电话用户74万户,下降35.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344万户,增长28.4%。年末全区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80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34万户。全区电话普及率(包括固定和移动电话)达到75.41部/百人,增长14.5%。年末全区互联网络用户136万户,下降3.5%。 【旅游】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68.85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54.93万人次,增长3.7%;旅游外汇收入5.77亿美元,增长5.9%。国内旅游人数3198.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429.5亿元,增长22.4%。 【科学教育】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237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36项,应用技术成果199项,软科学成果2项。全年专利申请2221项,授权专利1328项,分别比上年增长10.2%和1.1%;年内签订各类技术1068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9.4亿元。其中向区外输出技术成交金额1.8亿元。 2008年末全区共有普通高等学校39所,比上年增加3所;全年招收学生10.71万人,比上年增长8.1%;年末在校学生31.6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1.5%,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9.81万人,在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有蒙古族8.63万人,分别增长14.5%和23.4%;全年毕业学生7.36万人,增长10.1%。年末全区有研究生培养单位9个,全年招收研究生3784人,比上年增长7%;年末在校研究生10722人,比上年末增长8.4%,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研究生3831人,在少数民族在校研究生中有蒙古族研究生3382人,分别增长14.1%和11.6%。年末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00所,比上年增加24所;招收学生10.63万人,比上年下降6.8%;年末在校学生26.9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6%,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4.79万人,增长1.6%;全年毕业学生7.49万人,增长20.6%。年末有普通高中324所,全年招收学生18.16万人,比上年下降2.3%;年末在校学生54.11万人,比上年末下降3.6%,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4.59万人,少数民族学生中有蒙古族学生12.48万人;全年毕业学生18.76万人,增长10.3%。年末有普通初中990所,全年招收学生27.25万人,比上年增长8.4%;年末在校学生87.54万人,比上年末下降7%,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1.13万人,少数民族学生中有蒙古族学生18.37万人;全年毕业学生31.13万人,比上年下降3.4%。全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9.85%,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年末有小学3605所,全年招收学生25.02万人,比上年下降3.8%;年末在校学生155.27万人,比上年末下降2%;年末毕业学生27.21万人,比上年增长8.2%。全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73%,基本与上年持平。全区幼儿园在园幼儿30.69万人,比上年增长5.7%。 【文化艺术】 2008年末全区有艺术事业机构148个,从业人员5767人,分别比上年增长0.7%和2.2%;艺术表演团体109个,其中乌兰牧骑68个。年末全区有电影事业机构912个,从业人员3679人;全年生产故事片3部,制作蒙语译制片32部。年末拥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810个。拥有文化馆102座,公共图书馆113座,博物馆37座,档案馆140座,已开放各类档案160万卷。年末全区拥有广播电台13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57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4.05%,比上年提高 1.07个百分点;拥有电视台14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92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2.72%,比上年提高1.28个百分点;年末全区有线电视用户282.91万户,比上年增长8.6%。自治区和盟市两级全年出版报纸34976万份,其中蒙文版1547万份;出版各类期刊1426万册,其中蒙文版134万册;出版图书7140.47万册,其中蒙文版934万册。 全年共出版图书3 346种,增长14.4%,其中新出图书1 463种,增长5l.6%,图书再版率达33.7%,出版音像制品56种,出版业总产值超过60亿元。 【体育 卫生】 年内全区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竞赛中获奖牌1448枚。其中,国外获奖牌14枚。张小平获得北京奥运会拳击比赛冠军,实现了我区在奥运会历史上奖牌零的突破。国内获奖牌1434枚,破自治区记录3项。 北京奥运会 残奥会火炬接力传递活动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活动于2008年7月8日至10日在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和赤峰市举行,传递路线全长24公里,其中呼和浩特市6.2公里,鄂尔多斯市约7.2公里,包头市约4.3公里,赤峰市约6.2公里;参加传递活动的火炬手624名、护跑手160名。北京残奥会火炬接力传递活动于8月30日在呼和浩特市进行,路线全长5.5公里,有70名火炬手参加了传递活动。全区约150多万群众观看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火炬传递活动。在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和谐之旅”的大主题下,根据每个城市的鲜明特色,确定各自的传递主题,分别是呼和浩特“和谐之旅”、鄂尔多斯“绿色之旅”、包头“文明之旅”、赤峰“文化之旅”。传递过程达到“安全第一”与“热烈隆重”的和谐统一,实现了“安全顺畅、热烈有序、文明和谐”的预期目标。7月11日,北京奥组委给储波书记和巴特尔代主席发来感谢电,对自治区火炬传递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北京奥运会 全区有4名教练员、13名运动员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北京奥运会柔道、拳击、田径、曲棍球4个大项9个小项的角逐,参赛运动员人数超过历史上参加奥运会运动员人数的总和,在全国有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34个省、市、自治区和体协中居于第13位,位列全国5个少数民族地区之首;参赛项目数是历史上全区参赛奥运会项目数的总和。最终,张小平夺得男子拳击轻重量级(81公斤级)金牌,实现了中国拳击中大级别的历史性突破和自治区参加奥运会奖牌、金牌零的突破;王浩获得男子20公里竞走第四名,取得中国该项目奥运会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也是本届奥运会亚洲田径男子运动员中的最好成绩;张莹莹获得女子10 000米第16名,是亚洲的最好成绩。本届奥运会上,自治区在全国获得奥运会奖牌的26个单位中居于第19位。 2008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7966个,比上年增加113个。其中,医院479个,农村牧区卫生院1325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40个,妇幼卫生机构114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54个。年末全区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7.4万张,比上年增长0.2%。其中,医院拥有病床5.26万张,乡镇卫生院拥有病床1.31万张,妇幼卫生机构拥有病床0.24万张。年末全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62万人。其中,医院拥有5.84万人,乡镇卫生院拥有1.72万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拥有0.57万人,妇幼卫生机构拥有0.47万人;执业医师、助理医师4.9万人,注册护士3.12万人,均比上年有所增加。农村牧区卫生事业不断加强,拥有农村牧区村级卫生室1.56万个,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67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8%和1.9%。年内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旗县达到95个,覆盖农村牧区人口1434.4 万 人,其中,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牧民1180万人,比上年增长6.5%。 全力支援四川地震灾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先后共组派整建制抗震救灾医疗卫生工作队5批,动用救护车39台,有293人到灾区工作。共救治伤员和患者6 668人次,累计开展心理干预2 276人次,环境消杀面积340万平方米。圆满完成了医疗救援、救治和防疫任务,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卫生部的表彰。 有效应对婴幼儿奶粉事件 提出了“重心下沉、关口前移、免费筛查、全力救治,日报信息”的工作要求,确定60家定点收治医院,组建85支医疗队、1 242支筛查队开展工作。同时,迅速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开通“12320”咨询电话,每日收集、整理、汇总、分析救治信息,适时提出干预措施,组派检查组督导各地的工作。全区共排查嘎查村23 125个、城市街道社区3 220个,排查、筛查婴幼儿分别为395 899人和139 535人。 【社会保障】 2008年末全区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2.52万张,比上年增长2.1%,收养1.92万人,增长2.5%;年末全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5109个,比上年增加74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492个,比上年增加51个。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5.07亿元,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6.5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2%和49.6%;接受社会捐赠41802万元。 2008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89.47万人,比上年增长5%;参加失业保险职工225.5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7.7万人;全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102.94万人,比上年增长6.6%;养老金社会发放率达到100%;全年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3.7万人,比上年增长6%;全年有265.06万职工和108.64万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分别比上年增长6.6%和4.6%。全年共有198.85万人得到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救济,比上年增加28万人。 【内蒙古之最】 1、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五大牧区之首。羊毛总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山羊绒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驼绒产量占全国的二分之一,均居全国第一位。 2、内蒙古阿拉善白山羊所产羊绒,以其细度、光度、白度三项指标成为世界最好的山羊绒。以伊克昭盟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为原料加工的KVSS无毛绒,是国际公认的“中国一号无毛绒”,被誉为“软黄金”。 3、内蒙古阿拉善盟是我国拥有骆驼最多的地区,素有“驼乡”之称。该处有世界罕见的白骆驼。锡林郭勒盟所产苏尼特双峰驼,是我国三大双峰驼中体型最大,产绒、产肉量最高的优良骆驼品种。 4、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是我国牧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5、内蒙古有我国最大的森林。面积1406.6万公顷,人均森林面积9.15亩。到1997年底人均造林面积居全国第一。 6、内蒙古大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原始森林区,乌玛、奇乾、永安山三个未开发原始林区总面积94.6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92.4万公顷。 7、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沙地云杉林,是世界上同类树种中面积最大的一片纯天然林,是我国沙地云杉母树林基地。 8、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红花尔基林场是我国最大的樟子松采种基地。红花尔基樟子松林,是世界稀有、亚洲最大、我国唯一集中成片的天然樟子松母树林带。长250公里,宽20公里,总面积30万公顷。 9、内蒙古兴安落叶松林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天然林,也是我国寒温带唯一的 天然林。 10、内蒙古赤峰市太平乡的带、片、网结合农田防护林体系,是我国唯一抵御11级暴风,保护林网内农田达98%的农田防护林体系。该防护林有主副林带401条,全长360公里,构成375个网眼,保护农田6.6万亩 。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考察后评价,这是“林相最整齐、林木长势最好 、布局最合理 、规模最宏伟”的防护林。 11、内蒙古阿拉善盟的梭梭树,是世界上种籽发芽最快的荒漠树种。寄生在梭梭树气根上的珍稀植物肉苁蓉,号称“沙漠人参”,产量、质量均居全国第一。 12、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的四合木,是我国特有的残遗单种属植物。 13、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大兴安岭北麓原始森林里的驼鹿,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鹿种。成年雄驼鹿身高1米以上,身长约2米 ,体重500公斤以上 ,号称 “森林巨人”。 14、内蒙古是我国发现新矿物最多的省区。自1958年以来,中国获得国际上承认的新矿物有50余种,其中10种发现于内蒙古,包括钡铁钛石、包头矿、黄河矿、索伦石、汞铅矿、兴安石、大青山矿、锡林郭勒矿、二连石、白云鄂博矿。 15、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矿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山。到1997年已探明的稀土氧化物储量占世界稀土总量的76% 。该矿山含矿物172种 ,是世界上含矿物种类最多的矿山。 16、内蒙古是世界最大的 “ 露天煤矿”之乡。中国五大露天煤矿内蒙古有四个,分别为伊敏、霍林河、元宝山和准格尔露天煤矿。霍林河煤矿是我国建成最早的现代化露天煤矿。准格尔煤田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露天开采煤田。 17、内蒙古东胜煤田与陕西神府煤田合称东胜—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中最大的一个。 18、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北郊的胜利煤田,是全国最大的、煤层最厚的褐煤田。煤层一般厚度200米以上,最厚处400米。含有11个煤层 ,13个煤组 。煤田长45公里 ,宽15公里,面积675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 159.32 亿吨,保有储量159.31亿吨。 19、内蒙古阿拉善盟二道岭煤矿的太西煤,属低灰 、低硫 、低磷的优质无烟煤,平均灰分3.96%,挥发分6.83%,含硫0.2%—0.32%。发热量7645—7711大卡/千克,全国最高。 20、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查干里门诺尔碱矿,是亚洲天然碱储量最大的碱矿。查干诺尔天然碱化工总厂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碱开采及深加工联合企业。 21、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矿储量居全国第一,保有储量4.67万吨以上,主要分布在东乌珠穆沁旗、太仆寺旗、镶黄旗的五个矿区。 22、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锗储量全国第一。储量1600万吨,占全国已探明总储量的30%。 23、内蒙古萤石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查干敖包萤石矿属于特大型萤石矿床,原矿氟化钙平均品位达到熔剂富矿的工业要求。 24、内蒙古石墨的远景储量约为3亿—5亿吨 ,居全国首位。在西起阿拉善右旗,东至乌兰察布盟兴和县长1000公里的地带,成矿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其中兴和县石墨矿的产品,鳞片大,柔韧性好,是我国三大石墨生产基地之一。 25、内蒙古哲里木盟是我国最大的铸造砂和玻璃生产用砂基地,天然硅砂储量约为550亿吨。 26、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宝山玛瑙矿储量2775吨, 居全国第一。 27、内蒙古伊克昭盟达拉特旗埋藏着世界罕见的超大型芒硝矿。 28、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平顶山的中华麦饭石在国内品质最佳。它含有59种元素,其中18种是人体营养所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日本著名矿物学家、医学博士高仑熙称其为“世界稀有的药石,是质量最佳的纯真货”。 29、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泉群由48眼泉组成,有温泉、热水泉和冷泉。是从深达2800—3500米的火山岩断裂带深循环上升的矿泉水,系氡锂锶偏硅酸热矿水。泉中的氡元素含量为每升11—60埃曼,居全国各温泉之首。 30、内蒙古自治区风能储量 2.7 亿千瓦小时 ,占全国总储量的1/5,居全国首位;全区年平均风速3.7米/秒,大部地区年平均有效风能功率密度为150—200瓦/平方米。 31、内蒙古准格尔煤田(薛家湾区)的煤系硬质高岭土,从储量、品位到开采条件都堪称世界之最。 32、内蒙古吉兰泰盐场是我国最大的机械化湖盐场、湖盐区,最大的碘盐加工基地和最大的天然胡萝卜素生产基地。
/
本文档为【内蒙古概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