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

2017-09-15 5页 doc 17KB 162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4871

暂无简介

举报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因素。本课题试图打破当前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主要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现状状态,构建师范学院与中小学的协作互动机制,确保师范院校培养出符合信息时代需要的高质量专业教师。 “院校协作共同体”是指在实践教学中,建立以师范生与中小学教师为主体的合作团体,整合高等院校和中小学各自资源优势,共同提高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提升未来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为提升我...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因素。本课题试图打破当前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主要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现状状态,构建师范学院与中的协作互动机制,确保师范院校培养出符合信息时代需要的高质量专业教师。 “院校协作共同体”是指在实践教学中,建立以师范生与中小学教师为主体的合作团体,整合高等院校和中小学各自资源优势,共同提高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提升未来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为提升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2004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下面简称标准),明确规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各项指标。2005年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2006年开启认证考试,目前已建立一套规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和认证体系。 然而《标准》忽略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区别,对如何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缺乏统一规范,目前主要依靠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来完成,相关研究也主要围绕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有从项目管理或从知识管理角度分析;有借鉴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或根据QAIT模型,提出师范生培训体系;有强调以教学设计为主线,注重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评价的实践性等。这些研究基本以课程为单位,在远离中小学教育现场的封闭状态下进行,加上缺乏统一标准、目标定位不明确、评价标准不规范等因素,影响了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 2002年美国明确要求从教育类学校或系科毕业的新教师,应该具有将技术有效整合到教学中的能力。英国强调新教师应能自信地使用ICT于学科教学。法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也都提出国家标准。可见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制定各自国家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建立专门培训机构,开展针对职前教师的特定项目研究,如PT3项目、TechCo项目、THREAD项目等,鼓励和扶持职前教师进行技术教育的创新实践,研究利用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明,师范院校必须与中小学校合作,建立良性的互动合作机制,才能有效培养职前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然而,我国师范生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上相互隔离、相关研究各成体系,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依赖于校内《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课程性质和评价标准由各高校自行确定,加上远离基础教育现场,对中小学的各种新变化、新需求缺乏切身感受,使得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普遍偏低,难以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 2.选题意义 针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方式存在的缺陷,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加强师范学院与中小学校合作,建立以师范生和中小学教师为主体的合作团体,发挥院校各自优势,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促进师范生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确保培养出符合信息时代需要的高质量专业教师。 3.研究价值 通过本课题研究与实践,构建“院校协作共同体”,建立师范生与中小学教师良好的互动关系,促进双方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和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将有利于加快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通过研究与实践为相关职能部门制定规范化的师范生教育技术培养机制提供参考。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探索基于“院校协作共同体”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力求达到“职前职后贯通,合作共赢,共同提高”。 (2)建立“院校协作共同体”平台,为师范生职后的终身教育提供更好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2.研究内容 (1)与《标准》接轨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与学习模块的规范化研究 参照《标准》和考试大纲,定位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目标,重构与《标准》接轨的知识结构体系,落实学习内容与《标准》要求的对应关系。 (2)构建基于“院校协作共同体”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构筑师范学院和中小学协作共同体,在实践中完善合作机制和互动策略,使“培养模式”合理化。 (3)开发“院校协作共同体”互动平台研究 设计开发交流平台,促使学院教师、师范生和中小学教师自由结成研究“团体”,使合作活动持续开展。 (4)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评价研究 参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认证考试形式,研究规范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评估机制。 3. 主要观点 (1)以《标准》为依据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有利于改变当前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无标准的混乱状态。 (2)加强师范学院与中小学合作,有利于师范生了解信息社会时代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尽快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3)参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认证考试形式,有利于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评价的规范化。 4. 拟创新点 构建“院校协作共同体”,寻求与中小学的合作互动,改变当前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远离教育现场的封闭状态,实现“职前职后贯通,合作共赢,共同提高”,促进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可持续性发展,满足信息时代对教师的高质量要求。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参照《标准》和考试大纲,定位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目标,重构与标准接轨内容结构体系。在实践教学方面,发挥双方的优势力量,构建“院校协作共同体”,师范学院作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运用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的主要场所;中小学作为提供“亲历学校教育的实践”的场地和提供与中小学教师合作交流的场所。形成课程目标与《标准》要求接轨、校内训练与校外实践结合、职前与在职合作的互动机制,共同促进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行动研究和评价研究进行研究。 3. 技术路线 分析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与标准的差距,制定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目标与学习内容结构;选取韩山师范学院的中小学教育实习基地,构建“院校协作共同体”,形成以师范生和中小学教师为主的合作团体,建立良性的合作机制,实现实习生与在职教师的共同提高;设计开发“院校协作共同体”交流平台,促使学院教师、师范生和农村中小学教师之间自由结成研究伙伴或松散的“团体”,使合作活动得以持续开展,不因教育实习结束而中断,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4.实施步骤 (1)2011.8-2011.12:文献分析 收集相关文献,把握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动态,为课题研究提供框架和方法论。 (2)2012.1-2012.4:现状调研 调查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需求评估,分析《标准》和不同等级的考试大纲,为制定适合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训练目标与知识体系提供依据。 (3)2012.4-2012.6:制定标准 参照《标准》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考试大纲,制定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目标与知识体系。 (4)2012.4-2012.9:训练环境建设 完善校内教育技术训练环境,建立稳定实习基地,为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训练提供保障。 (5)2012.9-2014.1:实践阶段 观察“院校协作共同体”实践效果并不断改进,逐步形成师范生教育技术培养创新模式。 (6)2014.3-2014.8:总结提升 对实践结果分析提炼,撰写,提出基于“院校协作共同体”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
/
本文档为【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