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2017-12-29 5页 doc 18KB 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7556

暂无简介

举报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摘要】 目的 评价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20例经过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纵隔神经源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及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根据病理学分3型:?外周神经肿瘤13例;?交感神经及神经节肿瘤5例;?副交感神经节组织的肿瘤2例。根据病灶强化特征分为5型:?环形强化型;?均匀强化型;?不均匀强化型;?无强化型;?分隔样强化型。结论 熟悉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对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是最常见的纵隔肿瘤...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摘要】 目的 评价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现。 对20例经过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纵隔神经源性肿瘤进行回顾性,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及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根据病理学分3型:?外周神经肿瘤13例;?交感神经及神经节肿瘤5例;?副交感神经节组织的肿瘤2例。根据病灶强化特征分为5型:?环形强化型;?均匀强化型;?不均匀强化型;?无强化型;?分隔样强化型。结论 熟悉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对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是最常见的纵隔肿瘤之一,好发生于后纵隔[1]。 1 资料与方法 搜集1996年3月至2005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神经源肿瘤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6~68岁,中位年龄45岁。 采用Siemens Somatom HQ2、GE Lightspeed 16螺旋CT扫描仪以及GE Signa 1(0T超导型磁共振机,CT扫描条件为120~150 KV,180 mA,层厚5 mm,扫描范围自胸腔入口至肋隔角,所有病例均做CT平扫加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由肘部静脉注入碘海醇300 mg/ml,80~100 ml,速度2(5 ml/s。 MRI采用TOSO线圈,所有病例均分别进行自旋回波横轴位和冠状位T1WI扫描及快速自旋回波T2WI扫描。T1WI:TR/TE 300~500/8~10 ms,T2WI:TR/TE 3500~4000/96 ms。矩阵256×256,层厚5 mm,间隔2 mm。所有病例除平扫外均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扫描结果由2位有经验的高年资医师进行综合分析。 2 结果 2(1 病变部位及CT、MRI表现 肿瘤位于后纵隔脊柱旁15例,中纵隔5例,直径<5(0 cm 11例,>5(0 cm 9例。肿块有包膜,大多数形态呈圆形,脊柱旁肿块沿长轴生长,不跨越中线,6例见肿块沿椎间孔入椎管,压迫脊髓,椎间孔扩大骨质受压破坏。肿瘤对邻近脏器、血管以推压为主。 20例中16例CT平扫为等或等低混杂密度,4例为低密度。20例MRI检查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14例作增强检查,11例有中度至明显不均匀强化。3例边缘环状强化。所有肿块分实性、囊实性两大类,小的直径<3(0 cm往往是实性,大的直径>5(0 cm中央区往往有坏死、囊变。 2(2 病理与CT、MRI对照 本组中神经鞘瘤17例病理表现为圆形或结节状有完整包膜的灰白色或灰黄色略透明肿块,切面可见漩涡状结构,有时有出血和囊变。相应CT表现为等低密度,密度不均,增强扫描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I 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神经纤维瘤3例表现为边界明显、无包膜、质硬,切面灰白略透明,可见旋涡状排列紧密的纤维,极少发生囊变、坏死。相应CT表现为等密度,密度均匀,强化幅度低,MRI 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3 讨论 3(1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病理学特征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是最常见的纵隔肿瘤之一,好发生于后纵隔区。大多数起源于肋间神经近脊椎段或行走于椎旁交感神经链,因而多位于胸椎两侧的椎旁沟内。发生于迷走神经和隔神经者位置相对靠前。从病理学角度可分为三大类:?外周神经肿瘤;? 交感神经及神经节肿瘤;?副交感神经节组织的肿瘤。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多为良性肿瘤,年幼的神经母细胞肿瘤为恶性,也有为数不多的恶性神经源肉瘤。 3(2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表现 成人中最常见为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以20~30岁年龄组最多见。儿童中最常见为神经母细胞瘤和神经节细胞瘤,通常发生在10岁以内,特别是1岁以内的婴儿。大多数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主要为肿瘤压迫邻近器官组织所致:胸背疼,气管受压出现咳嗽、呼吸困难、阻塞性肺炎,压迫肋间神经或臂丛神经可致相应的疼痛、麻木,压迫脊髓可出现截瘫,食管受压可致吞咽困难,压迫上腔静脉可致上腔静脉综合征。 3(3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影像学表现 胸部CT扫描所见,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CT所见相似,在轴位CT扫描层面上,肿瘤表现为一侧的脊椎旁沟区内的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当肿瘤呈扁丘状则肿块中部层面的肿物影像较大,而其上下方层面肿块逐渐变小。良性肿瘤边缘光滑锐利,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多数为软组织密度,有时肿瘤含有较多的脂肪时,密度低于周围肌肉,偶见肿瘤内点状钙化灶。多数密度均匀一致,呈中度均匀一致性强化,邻近骨骼可因肿瘤压迫有骨萎缩,甚至形成边缘光滑的压迹与骨质缺损。恶性肿瘤往往体积较大,多数密度不均匀且不均匀强化,多数轮廓不规则,与周围结构之间的脂肪间隙消失,侵及邻近结构,破坏附近骨质。良、恶性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均可累及椎骨内,此时可见椎间孔扩大、椎骨破坏或压迫形成压迹[2]。 胸部MRI表现: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多为后纵隔脊柱旁肿块,边界清晰,SE序列上多呈中长T1、T2信号,在T1加权像信号与脊髓相似,T2加权像信号明显高于脊髓,信号强度多数均匀一致。横轴面图像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部分呈哑铃状深入椎管内,相应部分的椎间孔增宽。邻近的椎体被侵蚀。冠状面可见瘤体呈哑铃状,位于椎管内外。瘤体可压迫脊髓。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神经母细胞瘤T2加权为中到高信号,嗜铬细胞瘤T2加权信号十分高。神经节母细胞瘤T2加权像也呈高信号,但其信号一般低于神经节细胞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在T1加权像为低到中等信号,T2加权像成中到高信号[3]。 3(4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3(4(1 食管病变 食管癌向腔外生长,除见软组织肿块外,食管壁呈环状增厚,其上方管腔扩大,周围有肿大的淋巴结,食管钡餐显示食管粘膜破坏,鉴别不难。食管平滑肌瘤和纵隔神经源性肿瘤鉴别较困难,食管钡餐均显示一食管外压迹,粘膜不中断。 3(4(2 血管性病变 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尤其是主动脉夹层病变上下范围较长,增强时CT值明显增高,借此可与肿瘤鉴别。 3(4(3 脊柱病变 感染性脊柱炎、脊柱原发或转移肿瘤,都有其各自不同的椎骨破坏及相应的软组织改变。而神经源性肿瘤则以后纵隔及椎旁肿块为主,良性者椎骨呈受压改变,脊椎病变者以骨质改变为主,软组织改变较轻,而恶性神经源性肿瘤则相反[4]。 3(4(4 肺内病变 神经源性肿瘤较大时,与肺癌、肺肉瘤鉴别有困难。周围肺组织是受压改变,边缘光滑,无分叶、毛刺,肺门无肿大的淋巴结,肺肉瘤边缘清,往往有分叶,但无毛刺,密度可均匀,亦可有中心坏死,肺内病变中心点在肺内,纵隔病变中心点在纵隔内。 3(4(5 纵隔孤立性淋巴结 淋巴瘤和远处的淋巴结,平扫CT值偏低,增强扫描示病变边缘环行强化,结合临床化验和原发病史,不难鉴别[5]。 总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在CT、MRI上有特征性表现。能在术前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及与周边血管、肺组织的关系,对临床决定最佳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有很大帮助,有利于 提高肿瘤的切除率。 参 考 文 献 ,1, Strollo DC,Rosado-de-Christenson ML,Jett JR,et al.Primary mediastinal tumors:Part II.Tumors of the middle and posterior mediastinum.Chest,1997,112:1344-1357. ,2, Cohen LM,Schwartz AM,Rockoff SD.Benign schwannomas:pathologic basis for CT inhomogeneities.AJR Am J Roentgenol,1986,147:141-143. ,3, Sakai F,Sone S,Kiyono K,et al.Intrathoracic neurogenic tumors:MR-pathologic correlation.AJR Am J Roentgenol,1992,159:279-283. ,4, Burk DL Jr,Brunberg JA,Kanal E,et al.Spinal and paraspinal neurofibromatosis.Radiology,1987,62:797-801. ,5, Hopper KD,Diehl LF,Cole BA,et al.The significance of necrotic mediastinal lymph nodes on CT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Hodgkin disease.AJR Am J Roentgenol,1990,155:267-70.
/
本文档为【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