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汉字与中国古代马文化

汉字与中国古代马文化

2017-10-10 5页 doc 18KB 1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5949

暂无简介

举报
汉字与中国古代马文化汉字与中国古代马文化 摘要:被称为活化石的汉字,作为象形文字,虽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变迁却又源远流长。马这种史前即为人类驯化的动物在中华文明中形成了灿烂的文化,因此也在汉字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通过有关马的汉字、成语俗语、以及由马而演化而来的典故,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中国古代辉煌的马文化。 关键词:马文化、汉字、战争、相马 马,这种史前即为人类驯化的动物,千百年来,以其迅捷的速度,坚韧的性格和带有灵性的忠诚受到了人类的青睐。近代以前,在运输、交通和战争中,马都是绝对的主角。在几千年人与马的历史中,马已不仅仅是一种工具...
汉字与中国古代马文化
汉字与中国古代马文化 摘要:被称为活化石的汉字,作为象形文字,虽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变迁却又源远流长。马这种史前即为人类驯化的动物在中华文明中形成了灿烂的文化,因此也在汉字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通过有关马的汉字、成语俗语、以及由马而演化而来的典故,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中国古代辉煌的马文化。 关键词:马文化、汉字、战争、相马 马,这种史前即为人类驯化的动物,千百年来,以其迅捷的速度,坚韧的性格和带有灵性的忠诚受到了人类的青睐。近代以前,在运输、交通和战争中,马都是绝对的主角。在几千年人与马的历史中,马已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更被赋予了一种情感,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一起融入了人类文明的血液。而在华夏大地,这块最早沐浴人类文明曦光的东方明珠,马更是显示了自己非凡的价值。无论是在《诗经》中日落黄昏、芳草萋萋的乡间小道上,还是在《左传》中金戈齐鸣、血染残红的古战场上,都少不了马的身影,或温顺依人,或桀骜不驯。 中华文化的魅力之一在于传承。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间断过的文明,我们可以轻易地在浩如云烟的历史中徜徉而不会迷失。当其他文明的残存者只能绞尽脑汁地从考古发掘或揣摩壁画及古代艰涩的文字中探索过去时,我们却可以依据笔下仍在使用的汉字了解古代文明的辉煌。被称为活化石的汉字,作为象形文字,虽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变迁却又源远流长。马文化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的一环,因此也在汉字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马”部共收录115字,远多于其它家畜类的部首。同为六牲之一,马却俯视群“雄”。 一、 有骃有騢 在早期金文字形中,马具马眼、马鬃、马尾之形。这也是象形文字的一般特点,以类似现今简笔画的形式勾勒出事物的主要特点来表示事物。繁体字的馬源于小篆马,经隶化而成馬。在古代,由于马强壮有力,容易驯化,又兼奔跑速度快而有耐力,常作搬运物品、骑乘、拉车和战争之用。由于马用途广泛,马与人的关系也非一般牲畜可比。马多作为劳力用,不像牛羊大量作为肉食,因此马与人也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这可以通过与马有关的文字略窥管豹。 首先,马的个数就演化出不同的汉字。两匹马称为“骈”,三匹马称为“骖”,四匹称为“驷”。这几个字都是组合字,其意义后来也有变化。比如,“骖”指驾车时在两边的马,在两旁的称为骖马,在中间驾车辕的称服马。《诗经?大叔于田》中有“两服上襄,两骖雁行”之句。骖又有“骖乘”一词,又为“参乘”,指陪乘的人,居于车右,负责警卫和排解道路障碍,因此此人需要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一般由武士充任,再到后来转变成官职,如《史记?项羽本纪》中有:“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其次,对于不同年龄的马,也有相对的汉字表示。《说文》中介绍,两岁为驹,三岁为駣,八岁为马八 ,同时也有对应的汉字表示不同大小的马。 以上是关于马的数量、年龄、大小等的汉字。而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莫过于关于马的颜色的描述了。对此《诗经》中详细的记载。《诗经?鲁颂?駉》: 駉駉牡马,在垧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臧~ 駉駉牡马,在垧之野,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骍有骐,以车伾伾。思无期,思马斯才~ 駉駉牡马,在垧之野,薄言駉者,有驒有骆,有骝有雒,以车绎绎。思无斁,思马斯作~ 駉駉牡马,在垧之野,薄言駉者,有骃有騢,有驔有鱼,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 以上四段中竟然出现了16中不同品色的马,据《毛传》:“骊马白胯曰驈,黄白曰皇,纯黑曰骊,黄骍曰黄,苍白杂毛曰骓,黄白杂毛曰駓,赤黄曰骍,苍祺曰骐,黄骊驎曰驒,白马黑鬣曰骆,赤身黑鬣曰骝,黑身白鬣曰雒,阴白杂毛曰骃,彤白杂毛曰騢,豪骭曰驔,二目白曰鱼。”以上可以看出对马的颜色的描写不仅限于白马黑马等大致状况,其细微甚至令人感到繁琐。倘若不是与马朝夕相处和对马的深厚感情,古人也不会创造出如此复杂细致的字了。同时还有对于马的状态的描写,如《诗经?小雅?四牡》中有“四牡騑騑,啴啴骆马”、“驾彼四骆,载骤骎骎”,其中“騑騑”、“ 啴啴”、“ 骎骎”都是描写马的形容词。 关于马的文字也延伸到与马相关的范围。比如“驭”,现为驾驭、控制之意。其甲骨文中左边为马,右边为一右手,原义是牵马或控制马的意思,后来引申为控制。而最早用于马的“鞭”、“策”也有类似的演变。又如“驸”,原义是驾副车的马,几经周转,最后皇帝的女婿竟被称为了“驸马”。《说文》中:“驾,马在轭中,从马,加声”,驾的本义是把马套在马身上使之拉动,后引申为驾车、驾驶,又可作量词,指马一天走的路程。《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二、金戈铁马 在冷兵器时代,马的作用莫过于用于战事了。不但用于粮草运输,更用于沙场驰骋、冲锋陷阵。《说文》:“马,怒也,武也。”可见许慎即把马解释为勇武的动物。不管造字者原意如何,但马对于战争的作用可见一斑。马与牛羊豕犬鸡合称“六牲”。牛羊豕作为祭祀之用,牛羊豕全备称为“太牢”,只有羊豕称“少牢”。但为什么不用马作为祭祀用呢,原因可能就是马对于国家战事进而对国家政权至关重要,如果用马祭祀称为风气就会削弱国家的军事实力。 古代战争中,陆战靠马,水战凭舟。从历史来看,陆战较多,水战多用于局部战争。因此拥有战马的质量和数量就决定了一国军事实力的强弱。春秋战国时期,多用“乘”表示军队规模,一乘为一车四马,“千乘之国”即可称霸一方,而“万乘之国”更是首屈一指的大国了。即使是到了近代,骑兵仍是一个重要的兵种,特别是交通不便的地方,战马依旧在战争中延续着最后的辉煌。 马的质量对于战争的成败尤为关键。游牧民族自幼习马,不但骑射技术高超,马的品质也较好,汉代的汗血宝马就来自大宛国。作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曾经叱咤风云,凭借铁骑占领了大半个世界。据说,蒙古骑兵每人两匹马,交替乘骑,以至于奔走数日不歇。因此,蒙古帝国的构建与战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拥有一匹良马对于一个战将也至关重要。关羽凭借赤兔马斩颜良、文丑便多半归功于赤兔马疾如迅雷的速度。但是当英雄末路穷途时,一匹宝马也将与英雄一起成为历史的悲剧的一刻。因此,当垓下四面楚歌之际,项羽只得高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当后人为霸王之悲壮感染,为虞姬之壮烈叹息之际,谁人可记得随霸王出生入死、东征西战、立下赫赫战功最后却“不逝”的名骓呢, 三、驷不及舌 《论语?颜渊》中有: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驷”意为四匹马拉的快车,“驷不及舌”意思是说出的话就难以收回,告诫我们出言慎重。成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即源于此。通过这个典故可知,马文化已不仅局限马及其从事的相关活动了。此时,马已经被赋予了更广泛的,后来很多便演变成了今天的成语俗语了。 成语“马首是瞻”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这里指看主帅的马头来确定行动的方向和进退,现比喻为服从某一个人的指挥或乐于追随某一个人。“驹”本义为来两岁的小马,后引申为少壮的骏马。后有成语“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快,犹如一匹快马闪过一个缝隙的瞬间。虽然很是夸张,但当一个人独自深思,回首往事,不禁感叹时光流逝,可不就是恍如昨日吗, 马的用途广泛也催生了一种新的职业——相马。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名将得到一匹中意的宝马固然可庆,而一匹千里马得遇明主更是难能可贵。多少良驹终老槽头而不得一施抱负,于是韩愈才有这样的感慨。自古怀才不遇者多以千里马自居,希望得逢伯乐。因此现在人才被比作千里马,而伯乐则是慧眼识珠者。初入职场者当然期望自己的伯乐早点出现,而有经验者更是频繁跳“槽”,继续寻找能令自己施展本领的沙场。 四、 邈若山河 蒸汽机的发明终于将马车甩在了历史的尘埃中,而现代信息化作战方式也终于将曾经辉煌了几千年的战马凝固成了仅供参观的兵马俑。唯有回顾历史,尚可追忆那幽幽古道上傲立西风中的瘦马和那纵横疆场嘶鸣悲哀的烈马。如今,只有在尚未开发的草原和马术比赛中依稀略见其昔日的风采。但历史终究远去,邈若山河。 历史的轨迹不可更改,但是文化依旧需要传承。如今,我们不但可以通过成史书等了解过去,我们甚至可以透过笔下优雅的汉字,翻越层层历史,去回顾那曾经的美好的有关马的传说。 【参考文献】 1. 向熹.诗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刘利.左传.北京:中华书局,2007. 3.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4.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车马文化.中国教师,2009,(5). 5. 赵静. 《说文》“马”部字与古代马文化.青年文学家,2010(20). 6. 丁一.《诗经》里的马文化.兰台世界,2010,(9).
/
本文档为【汉字与中国古代马文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