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宋词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2017-09-05 10页 doc 22K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431304

暂无简介

举报
宋词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_()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时熙宁八年(1075年)正月二十日,苏 轼刚到密州任知州。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与十九岁 的苏轼成婚。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 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 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 加。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悒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 于是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 王弗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四川眉山故里柳沟山,又...
宋词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_()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时熙宁八年(1075年)正月二十日,苏 轼刚到密州任知州。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与十九岁 的苏轼成婚。王弗聪明沉静,知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 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 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 加。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悒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 于是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 王弗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四川眉山故里柳沟山,又名老翁山,距苏洵夫妇墓西北八步。苏轼兄弟曾在父母墓旁遍植松树,“老翁山下玉渊回, 手植青松三万栽”。虽十年过去,他对王弗依旧一往情深,哀思深挚。 词的上片写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起句写十年里,双方 生死隔绝,即使不特意思量,往昔的深情仍难以忘怀。“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对亡妻的哀思,对仕途波折的愁苦,相距千里,无处诉说,道出了内心深处的悲 怆之情。十年来,颠沛流离,历经忧患,自己已是“尘满面,鬓如霜”。想象着 即使相逢,妻子也认不出自己了。明明是作者对亡妻思念深切,偏偏说自己变化 太大,妻子已认不出自己,把现实中对妻子的怀念和个人遭遇的哀伤交融,既写 出了千里孤坟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人世的辛酸。 下片以“夜来幽梦忽还乡”句过渡,写梦境相逢的情景。作者选取妻子生前 闺房生活的细节来描写。凸现妻子临窗而坐,对镜梳妆的场境,现了昔日夫妻 和睦幸福的生活,也反衬出如今“无处话凄凉”的悲伤。蓦然相逢,“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酸甜苦辣霎时涌上心头,相互在这默默无言中倾诉十年的痛苦。 梦中醒来,作者仍抑制不住内心的哀痛。清冷的明月,短短的山冈,幽幽的松林, 相象着那里就是妻子思念自己而痛断柔肠的地方。作者巧妙地推己及人,以想象 妻子在那凄清冷落的地方想念自己,衬托出自己对亡妻永不能忘的深挚感情。 这首词可谓是明白如话,名月华丽的辞藻,吐露的全是真情。就是这样 一首洗尽铅华、如出天籁的小词,九百多年来.拨动了多少文人骚客的心弦,又 使多少读者泫然涕下!究其原因,就是此词以深挚的真情取胜。对亡妻的深切怀 念的真情是此词的诗魂。 夫妻之情可谓人生的至性至情,丧妻之痛可谓噬心镂骨之痛。此词的成功在 于诗人在短短的一首小词中,沉痛地表现了这种至性至情、噬心镂骨的生命体验。 那么诗人是如何来表现这种至真至深的情呢?虽然此词用了明白如话的语 言、白描的叙述方式,这是为表现真情所必需;但是却摈弃了线性平面的抒情方 式,而采取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抒情方式,表现为抒情方式的丰富性。 1 首五句为第一个层次,十年生死,幽明相隔,思妻之情,难以排遣,“不思 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 果却是“自难忘”, 王弗去世整十年,在这个十年中,作者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不思量”是为“自难忘”做铺垫。这一叙述的跌宕,更显出思妻之情的 深沉。 由于苏轼妻子的坟墓在四川彭山县,距密州数千里,所以诗人无法去妻子坟 前倾诉凄凉。如果说“十年生死”是时间的隔绝,那么“千里孤坟”则是空间的 阻断。时空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 六七八三句抒情角度为之一转,由抒情主体转为抒情客体。诗人设想,纵然 妻子生还重逢,一定不会认出自己了。十年来诗人宦海沉浮,屡受打击,官一贬 再贬,奔波劳碌,使自己满面尘土,加上对亡妻的日日夜夜的思念的痛苦的折磨, 使他两鬓如霜。这抒情角度的转变,是通过抒情对象即妻子眼中的抒情主体的形 象带有情感色彩的特征来实现的。这不仅使思妻之情更深一层,而且还饱含着诗 人“岁不我与”的自伤和感喟。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妻是思妻的 必然,也正合题旨。 有了上阕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阕的“夜有所梦”了。下阕五句愈是生 动细致地描绘梦境情状,就愈是使人酸鼻。梦妻是思妻之情的更深的延伸。诗人 在梦里看到自己美丽的妻子在小轩窗里,精心梳妆打扮,这个梦境是王弗在世时 候给诗人留下的美好回忆。此时此刻,夫妻应该要好好痛叙衷肠,一解十年来的 相思之苦。但是这毕竟的梦境,只见她没有言语,只有深情相顾,泪流千行!这 种欲说无语的无奈增加了痛苦和遗憾! 最后三句又一次交换了抒情角度,抒情主体与抒情客体角色互换。诗人推想 妻子的亡灵在年年的明月之夜,在遍植松树的坟地上,该是何等伤心断肠!梦妻 是思请情感的凝聚的焦点。梦境中情景交融,“明月夜,短松冈”营造了悲凉肠 断的环境氛围。诗人用层层推进的手法,使思念妻子之情不断深化。 2 “十年生死两茫茫。”平心而论,十年不短,也不算太长。对作者来说长不长? 为什么?(如果是活着分手,即使山遥水阔,世事茫茫,总有重新晤面的希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而今是隔着生死的界线,死者对人间世是茫然无 知了,而活的对逝者呢,不也是同样的吗?生离死别) “茫茫”看不清楚?为何看不清? (黄泉生路,人各一方,无从知晓。花落人亡两不知) “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 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难忘”。。“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 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说不思量,即是思量。 因为这种思念,不一定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 意识的思念,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所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叙述的 跌宕,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 作者说自己“尘”,而其时不过40岁,如何理解?(仅仅是胡子多了些,不 洗脸,又是什么让他早生华发呢?) 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被 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放外任,左迁,流徙,历尽 苍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为伊消得人憔悴”不仅是大地 上的灰尘,也是岁月的风尘、情感的风尘,“鬓如霜”是艰难苦恨烦霜鬓,是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夫妻相见,自有万端感慨;万语千言,从何说起呢?语言又是那么的笨拙和 苍白啊。还是让他们流泪吧,就让那又惊又喜又忧又痛的泪水痛痛快快地流淌吧。 真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那就让他们“执手相看泪眼,竟无 语凝噎”吧。泪眼凝望,自会读出对方的关切、爱抚。 下阕五句愈是生动细致地描绘梦境情状,就愈是使人酸鼻。因为这一切只是 梦啊,了无痕迹的春梦啊。如果真能够执手相看泪眼,也是好的啊。就这样执手 到永远,站成两尊塑像。然而,只是梦啊。 板书:梦 梦醒了,展现在作者脑海中的又是什么呢? “明月夜,短松冈”营造了悲凉肠断的环境氛围。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上阕 的“千里孤坟”处。短松岗,即指王弗的墓地。诗人推想妻子的亡灵在年年的明 月之夜,在遍植松树的坟地上,该是何等伤心断肠! 二、 首句“十年生死两茫茫”是从夫妻十年生死相隔、音容渺茫写起。十年来, 阴阳两隔的夫妻,互相遥念,却各无消息。“两茫茫”表面看是写自己也写故去的妻子,实际上是写自己无边的惆怅和空虚的情怀。作为首句,为全文奠定下了伤 悼的感情基调。作者无日无夜不在想念自己的妻子,即便是“不思量”,亡妻的形 象却时时地在脑际闪现,难怪词人说“自难忘”。由此可见夫妻感情之深挚。如果说这是写生死分割时间之久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两句“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则是写分处两地,相距之遥了。当时的苏轼在密州(山东诸城),亡妻则葬在四 3 川故乡,故曰“千里”,妻子孑然一身埋于坟茔,所以说“孤”。遥远又孤单,满腔的凄苦无法向亲人诉说。夫妻无法共话,不仅是因为千里相隔,更主要的是生死 别离,无法超越。这是何等的无奈?!接下来笔锋一转,“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意思是:即使生死可以沟通,夫妻得以重见,又能如何呢?作 者用假设的语言逼进一步:纵使相逢,大概妻子也不认得我了。在这妻子离开的 十年里,苏轼与变法派的政见不合,被当权派排挤出京,先是任杭州通判,再移 知密州。仕途的失意与生活的颠沛流离使他过早地容颜衰老,“尘满面,鬓如霜。” 是作者对自己外貌的简括而有特征的勾勒。其中又暗含了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感。 词的上片写梦前,抒发了对妻子绵绵不绝的相思之苦。感情真挚,催人泪下!下 片则是写自己的梦中所见和所感。 下片首句“夜来幽梦忽还乡”中,一个“忽”字,点出了梦境的恍惚迷离之情状。 “小轩窗,正梳妆。”是说:梦中看到妻子还像往常一样在窗前对镜梳妆打扮。这 是虚中带实的写作手法,再现了夫妻青年时期的生活情景。阔别已久的夫妻,一 旦相见,定然有着千言万语要相互倾诉。然而思绪如麻,又从何说起呢?“相顾 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一有泪无声的细节描写,符合生活的真实情况,同时又取 得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最后三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则是抒写梦醒后的感慨。作者想象着千里 之外的故乡,在荒郊野外,那长满小松林的山冈上,孤寂的妻子一定在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地因思念丈夫而伤悲!这里作者表面是写妻子因怀念丈夫而悲伤欲绝、 柔肠寸断,实际上则是表现了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悼念之情。作者将真挚而深沉的 怀念之情,附注于梦中的景物,更让读者潸然泪下。 作者用虚实结合、叙述白描的写作手法来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对妻子的 悼念之中又有对自己身世的无限感慨,故而将夫妻之情表达的深沉而执着,感人 至深。 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是记叙,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小轩窗, 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夫妻 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无 言”,包括了千言万语,表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痛,别后种种从何说起?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把现实的感受溶入梦中,使这个梦令人感到无限凄凉。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作者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 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该是柔肠寸断了吧?推己至人,作者设想 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这番痴情苦心 实可感天动地。 用词写悼亡,苏轼是中国词坛的首创。 唐五代及北宋描写妇女的词篇,多数境界狭窄,词语尘下。苏轼此词境界开阔, 感情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用词来悼亡,是苏轼首创。在扩大词 的题材,在丰富词的表现力方面,本篇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岳的《悼亡诗》,元稹的《遣悲怀》以及南宋吴文英的《莺啼 序》前后辉映,相互媲美. 4 5
/
本文档为【宋词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