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题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题

2017-10-06 50页 doc 153KB 2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5397

暂无简介

举报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题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题 第一篇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发育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或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面部发育畸形主要发生在胚胎的第几周 ( ) A.6-7周; B.4-8周; C.4-7周; D.3-8周。 E.以上都不是。 2.面部发育开始于第几周: ( ) A. 第2周; B.第3周; C.第4周; D. 第5周; E.第5周 3.在胚胎的那一周神经嵴细胞发生了广泛的迁移 ( ) A. 第2周; B.第3周; C.第4周; D. 第5周; E.第5周 .上颌突...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题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题 第一篇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发育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或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面部发育畸形主要发生在胚胎的第几周 ( ) A.6-7周; B.4-8周; C.4-7周; D.3-8周。 E.以上都不是。 2.面部发育开始于第几周: ( ) A. 第2周; B.第3周; C.第4周; D. 第5周; E.第5周 3.在胚胎的那一周神经嵴细胞发生了广泛的迁移 ( ) A. 第2周; B.第3周; C.第4周; D. 第5周; E.第5周 .上颌突来自 ( ) 4 A.额鼻突; B.中鼻突; C.侧鼻突; D.下颌突。 E.前脑 5.舌体主要来自 ( ) A.侧舌隆突; B.奇结节; C.鳃下隆起; D.联合突; E.以上都有。 6.胚胎期是指受孕后的第几周 ( ) A.6-7周; B.4-8周; C.4-7周; D.3-8周。 E.5-8周 7.上唇裂是由于下列那两个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 ( ) A.两侧球状突; B.球状突和上颌突; 两侧下颌突; D.上颌突与下颌突。 C. E.前腭突与上颌突。 8.神经嵴细胞的迁移和分化受下列那种信号分子和基因的调控, ( ) A.维甲酸; B.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C.内皮素; D.HOX基因; E.以上全有。 9.球状突可形成 ( ) A.颧骨; B.上唇; C. 面颊; D.人中; E.鼻翼 10.舌的发育始于第几周: ( ) A.第2周; B.第3周; C.第4周; D.第5周; E. 第6周。 11(面部的发育来自: ( ) A.第一鳃弓和额鼻突衍化出的面突 B.第二鳃弓和额鼻突衍化出的面突 C.第三鳃弓和额鼻突衍化出的面突 D.第四鳃弓和额鼻突衍化出的面突 E.第五鳃弓和额鼻突衍化出的面突 12(形成附有上颌切牙的上颌骨的面突是: ( ) A.球状突; B.侧鼻突; C.上颌突; D.中鼻突; E.下颌突。 13. 在口腔颌面部的发育中,侧腭突出现于: ( ) A.第3周 B.第4周 C.第5周 D.第6周 E.第8周。 14. 神经嵴细胞分化成的组织和细胞不包括: ( ) A.面神经的膝状节; B.甲状腺的降钙素细胞 C.牙釉质; D.牙本质 E.牙骨质 15.两侧侧腭突融合处上皮—间充质转化和下列那种基因或信号分子有关:( ) A. Hoxa1; B. Hoxa2; C.TGFβ3; D.EGF E.以上全是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至5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鼻突可形成 ( ) A. 前颌骨; B.人中; C.上颌切牙; D.鼻骨。 2.上颌突形成 ( ) A. 上颌骨; B.上颌磨牙; C.上颌尖牙; D.鼻骨。 3.奇结节的结局有 ( ) A.形成舌尖; B. 退化消失; C.形成舌根; D.形成舌盲孔前舌体的一小部分。 与腭裂发生有关的因素有 ( ) 4. A.感染; B.射线; C.药物与激素; D.营养。 5.唇裂可伴有下列哪些最常见的畸形, ( ) 面裂; B.切牙和尖牙之间的颌裂; C.腭裂; D.下唇裂。 A. 三、B1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某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第1,5题共用备选答案。) A.胚胎第3周 B.胚胎第3周末 C.胚胎第4周 D.胚胎第4周末 E.胚胎第5周 1.额鼻突末端形成两个浅凹,即嗅板(鼻板)和鼻凹(嗅窝) ( ) 2.额鼻突出现,两侧下颌突联合。 ( ) 3.中鼻突末端出现两个球状突: ( ) 4.两侧上颌突出现+下颌突+额鼻突——口凹: ( ) 5.出现拉克特囊(Rathke pouch)并分化成垂体前叶细胞。 ( ) (第6,10题共用备选答案。) A.上唇 B.人中 C.口角、面颊部 D.下唇、下颌软组织、下颌骨和下颌牙 E.上颌软组织、上颌骨、上颌尖牙和磨牙 6.球状突+球状突 ( ) 7.球状突+同侧上颌突 ( ) 8.下颌突在中线联合 ( ) 9.上颌突+下颌突 ( ) 10.上颌突在中线联合 ( ) (第11-14题共用备选答案) A.横面裂 B.斜面裂 C.单侧唇裂 D.上唇正中裂 E.下唇唇裂 11.上颌突与侧鼻突未联合 ( ) 12.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 ( ) 13.两侧下颌突未联合 ( ) 14.一侧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 ( ) (15-16题共用备选答案) A.第一对鳃弓 B.第一、二、三对鳃弓 C.第二、三、四对鳃弓 第三、四、五对鳃弓 D. 第四、五、六对鳃弓 E. 15.舌体是哪对鳃弓形成的 ( ) 16.舌根是哪对鳃弓形成的 ( ) -21题共用备选答案) (17 A.胚胎第4周,下颌突两侧上方区域的间充质细胞增生活跃,长出两个分支 状突起称 B.在额鼻突、上颌突和下颌突的中央,形成一个凹陷称 C.在胚胎第3周末,在口咽膜前方口凹顶端正中出现的一个囊样内陷称 D.鼻板由于细胞的增生,边缘隆起使鼻板中央凹陷称 E.第二鳃弓快速生长覆盖第二、三、四鳃沟,使其与外界隔离,形成了一个 暂时由外胚层覆盖的腔称 17.颈窦 ( ) 18.上颌突 ( ) 19.拉特克囊 ( ) 20.口凹 ( ) 21.鼻凹 ( ) (22-26题共用备选答案) A.衍化成中耳和咽鼓管的是 B.衍化成腭扁桃体的是 C.衍化成胸腺、下对甲状旁腺的是 D.衍化成上对甲状旁腺的是 E.衍化成滤泡旁细胞的是 22.第?咽囊 ( ) 23.第?咽囊 ( ) 24.第?咽囊 ( ) 25.第V咽囊 ( ) 26.第?咽囊 ( ) (27-30题共用备选答案) A.维甲酸综合征 B.DiGeorge综合征 C.半侧面部过小畸形 D.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 27.与染色体22q11.2的缺失有关的是 ( ) 28.与神经原节细胞死亡被神经嵴细胞吞噬有关的是 ( ) 29.与怀孕期间服用了过量的维甲酸有关的是 ( ) 30.与酒精中毒有关的是 ( ) 四、填空题 1.鳃弓的形成来自于 的增殖,相邻的鳃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者为 ;在咽侧者称 。 2.在胚胎的第3周,发育中的前脑生长迅速,其下端出现了一个突起称为 ,由于迁移的神经嵴细胞的增生,在该突起的下端出现了 ,也叫 。 3.头面部的大部分结缔组织都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细胞,所以这些结缔组织又称 。 ,囊中细胞增生分化形成 。 4.Rathke pouch又称 5.面部发育由 , , 、 、 和 等10个单个或者成对的突起发育而来。 转化为 ,6.神经嵴细胞迁移开始的标志: 迁移的细胞还有 的高表达。 7.中鼻突的两个球状突向下生长并在中线处联合,形成 ,上颌突自两侧向中线方向生长与球状突融合形成 。 8.上颌突和下颌突由后向前联合,形成 ,其联合的终点即 。 9.唇裂多见于 ,是 和 未联合或者部分联合所致。 10.腭裂是口腔较常见的畸形,为 和 及 未融合或者部分融合的结果,约80%的腭裂患者伴有 。 五、解释概念题 1(外胚间叶; 2(鳃弓; 3(咽囊; 4(口凹; 5(口咽膜; 6(融合; 7(联合; 8(原发腭; 9(奇结节; 10.Rathke pouch 六、问答(思考)题 1(面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 2(腭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 3(舌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 4(额鼻突通常出现的发育障碍,可导致形成哪些颌面部畸形,请举例。 5(第1鳃弓的发育你认为参与形成了口腔颌面部的哪些结构,请归纳列举。 6(舌盲孔的位置及其形成, 第二章 牙的发育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或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具有形成牙釉质功能的组织是: ( ) A.蕾状期成釉器; B.帽状期成釉器; C.牙乳头; D.牙囊; E.A+B。 2.牙体硬组织形成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 A.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 B.牙本质、牙釉质、牙骨质; C.牙骨质、牙本质、牙釉质; D.牙本质、牙骨质、牙釉质; E.牙釉质、牙骨质、牙本质。 3.牙尖的数目是由什么决定的: ( ) A.牙乳头; B.成釉器; C. 生长中心; D.牙乳头和成釉器的相互诱导; E.牙板。 4.关于成釉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高尔基复合体体积增大; B.粗面内质网数量明显增加; C.线粒体集中在细胞的近中端; D.细胞核靠近基底膜; E.细胞与中间层细胞以桥粒连接。 牙根发育开始于下列哪个时期: ( ) 5. A.钟状期; B.颈环形成后; C.上皮根鞘形成前; D.釉质完全形成之后; E.牙本质形成之前。 下列哪种结构可对内釉上皮细胞有营养和缓冲作用: ( ) 6. A.中间层细胞; B.星网层细胞; C.外釉上皮细胞; D.釉丛; E.釉龛。 7.下面那一项不是牙板的结局: ( ) A.Serre上皮剩余; B.马牙子; C. 牙源性上皮性囊肿; D.牙源性上皮性肿瘤; E. Malassez上皮剩余。 8.关于牙本质形成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成牙本质细胞合成?型胶原分泌到牙乳头的基质中; B.最先分泌的胶原纤维比较粗大,与基底膜垂直; C.大的纤维与基质共同形成最早的牙本质基质即前期牙本质; D.牙本质的矿化形态主要是球形矿化; E.在牙冠发育和牙齿萌出期间,牙本质每天沉积4μm。 9.下列哪一部分形成牙槽骨: ( ) A.牙板; B.牙乳头; C.牙蕾; D.牙囊; E.成釉器。 10.成釉细胞由下列哪种细胞分化形成: ( ) A.外釉上皮层细胞; B.星网状层细胞; C.内釉上皮层细胞; D.中间层细胞。 11.牙萌出前期的主要变化是: ( ) A.牙胚在牙槽骨中移动; B.牙根的发育; C.牙冠体积增大; D.牙周膜的发育与改建。 12. 牙板的发生始于: ( ) A.胚胎第3周; B.胚胎第4周; C.胚胎第5周; D.胚胎第6周; E.胚胎第7周。 13.关于牙齿发育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 A.牙胚由牙板及邻近的外胚间充质发育而来; B.帽状期成釉器细胞分化为 3 层; C.多根牙的形成是由上皮隔的发育所决定的; D.最早形成的牙体组织为釉基质; E.牙胚是在成釉器的帽状期形成的。 14.牙体硬组织的形成始于: ( ) A.帽状晚期; B.帽状早期; C.钟状晚期; D.钟状早期; E.牙板形成期。 15.可进一步分化形成成牙本质细胞的结构是: ( ) A.成釉器; B.牙囊; C.牙板; D.牙乳头; E.前庭板。 16.成釉细胞的胞浆形成端的锥形突起称: ( ) A.赫特威 (Hertwig) 突; B.托姆斯 (Tomes) 突; C.球状突; D.外釉突; E.上皮隔。 7.新分泌的釉质基质所含的矿物盐仅占矿化总量的: ( ) 1 A.15%-20%; B.30%; C.35%-45%; D.45%-50%; E.55%-60%。 8.牙乳头可分化形成: ( ) 1 A.成釉细胞; B.成骨细胞; C.成纤维细胞; D.穿通纤维; E.成牙骨质细胞。 19.下面那一种结构可能是调节细胞分化和牙形态发生的信号中心:( ) A.釉龛; B. 釉索; C.中间层; D.星网状层; E. 釉结。 20.下面那一项不是星网状层的特征: ( ) A.位于内外釉上皮之间; B.能持续合成氨基葡萄糖; C.细胞间充满富有蛋白的粘液样液体,营养和缓冲内釉上皮; D.该层细胞具有高的碱性磷酸酶活性; E.以上都不是。 二、B1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某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第1,5题共用备选答案。) A.无釉柱釉质 B.釉板 C.釉索 D.釉龛 E.釉结 1.钟状期牙胚中央,内釉上皮局部的增厚为: ( ) 2.垂直于牙面的薄层结构,在磨片中呈裂隙状结构为: ( ) 3.釉牙本质界最先形成的釉质,看不到釉柱结构为: ( ) 4.钟状期牙胚釉结向外釉上皮走行的一条细胞条索,似乎将成釉器一分为二的为: ( ) 5.钟状期牙胚片状的牙板向内凹陷形成的充满结缔组织的腔隙为: ( ) (第6,10题共用备选答案。) A.外釉上皮 B.内釉上皮 C.颈环 D.成釉细胞 E.中间层 6.内釉上皮和外釉上皮相连处,在上皮根鞘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 ) 7.在内釉上皮和星网状层之间,该层细胞具有高的碱性磷酸酶活性: ( ) 8.单层上皮细胞整齐排列在成釉器凹面的基底膜上,与牙乳头相邻: ( ) 9.细胞呈高柱状,高40um,直径4,5um,与中间层细胞以桥粒相连:( ) 10.成釉器周边的一单层立方状细胞,借牙板与口腔上皮相连: ( ) (第11,13题共用备选答案。) A.在成釉器内、外釉上皮之间的星形细胞 钟状期末牙板断裂后残留的上皮岛 B. C.釉质发育完成后,其表面由成釉器各层细胞相互结合形成的鳞状上皮 D.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在釉质表面分泌的无结构有机物薄膜 E.上皮根鞘断裂后遗留在牙周膜中的上皮岛 11.缩余釉上皮 ( ) 12.马拉瑟上皮剩余 (Malassez epithelialrest) ( ) 13.牙板上皮剩余 ( ) (第14,18题共用备选答案。) A.成釉器 B.牙蕾 C.牙囊 D.牙板剩余 E.牙乳头 14.形成牙本质 ( ) 15.形成釉质 ( ) 16.形成牙骨质 ( ) 17.形成牙周膜 ( ) 18.形成牙髓 ( ) (第19,23题共用备选答案。) A.成釉器周边是一单层立方状细胞,胞浆少,含有游离核糖体、少量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和少量散在的微丝,称为 B.细胞为星形,有长的突起,细胞之间以桥粒相互连接成网状,称为 C.由2,3层扁平细胞组成,细胞核卵圆形或扁平状,具有高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釉质形成有关,称为 D.由单层细胞构成,整齐排列在成釉器凹面的基底膜上,与牙乳头相邻,以半桥粒将细胞固定在基底板上,主要细胞器位于细胞核远端,称为 E.在牙胚中央,内釉上皮局部增厚,且往往与釉索相连续,称为 19.釉结 ( ) 20.中间层 ( ) 21.星网状层 ( ) 22.外釉上皮 ( ) 23.内釉上皮 ( ) (第24,27题共用备选答案。) A.蕾状期成釉器 B.帽状期成釉器 C.牙乳头 D.牙囊 E.颈环 24.在牙板最末端20个定点上,上皮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圆形或卵圆形的上皮芽,形状如花蕾,称为 ( ) 25.上皮芽向外胚间充质中生长,长入上皮的基底部向内凹陷,形状似帽,覆盖在球形的外胚间充质细胞凝聚区上,称为 ( ) 26.包绕成釉器和牙乳头边缘的外胚间充质细胞,密集成结缔组织层,称为 ( ) 在钟状期,外釉上皮和内釉上皮相连处称 ( ) 27. 三、判断题(认为对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认为错的打“×) 1.牙及其支持组织都是由外胚间叶细胞发育而来的。 ( ) 牙乳头起源于外胚间叶,形成牙髓和牙本质。 ( ) 2. 3.牙囊起源于外胚间叶,形成牙龈、牙周膜和固有牙槽骨。 ( ) 4.帽状期成釉器和钟状期成釉器细胞分化都为3层。 ( ) 5.釉结、釉龛和釉索是每个牙胚必须存在的或同时出现的。 ( ) 6.牙的形状主要是由牙乳头决定的。 ( ) 7.成牙本质细胞是在内釉上皮的诱导下由牙乳头外层细胞分化而来的。( ) 8.牙釉质和牙本质是同时形成的。 ( ) 9.牙本质的矿化主要是球形矿化;釉质的矿化是由成釉细胞调控的。 ( ) 10.牙胚萌出前的移动是由两种方式完成的:一是牙胚的整体移动,二是牙胚 一部分固定,一部分继续生长,使牙胚中心发生改变。 ( ) 11.在出生前牙本质每天沉积4um,出生后沉积每天沉积减少到0.5um。( ) 四、填空题 1.原发性上皮带向深层生长,并分叉成两个,向唇颊方向生长的称 , 位于舌腭侧的称为 。 2.牙胚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 、 和 。 3.所有的乳牙牙胚在胚胎的第 发生,而所有的恒牙胚在胚胎的 形成。 4.帽状期成釉器分化为三层细胞: 、 和 。 5.在帽状期和钟状期牙胚中可出现一些短暂的结构,即 、 和 。 6.将切牙的成釉器与磨牙的牙乳头重新组合,结果形成 ;反之,将 切牙的牙乳头与磨牙的成釉器重新组合,结果形成 。 7.牙釉质和牙本质形成过程有严格的规律性和节拍性,交叉进行。成牙本质细 胞先形成一层牙本质并向 后退,紧接着成釉细胞先形成一层牙 釉质并向 后退。 8.前牙的生长中心在 和 的基底膜上;后牙的生长中心 位于 处。 9.在牙冠发育和牙齿萌出期间,牙本质每天沉积约 ,当牙萌出后,牙 本质的沉积每天减少到 。 10.牙根形成时,牙根的长度、弯曲度、厚度和牙根的数量,都是由 和邻近的 所决定的。 五、解释概念题 1.原发性上皮带 2.牙板 3.上皮隔 4.上皮根鞘 5.颈环 6.釉结 .缩余釉上皮 7 8.引导管 9.Serre上皮剩余 10.托姆斯突(Tomes‘ processes) 六、问答(思考)题 1.以乳中切牙为例,试述牙齿发育的全过程。 2.牙胚包括哪几部分,各形成哪种牙体组织, 3.何谓成釉器中间层,有哪些功能, 4.牙板有何结局及临床意义, 5.成牙本质细胞能分泌那些非胶原蛋白,有何作用, 6.赫特威氏上皮根鞘在牙根的形成中有何重要意义, 7.牙胚发育异常可导致哪些牙齿形态和数目的异常, 七、论述题 1.试述钟状期成釉器的组织学特征。 2.试述牙硬组织基质形成及矿化特点。 第三章 牙体组织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或五个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釉质中无机物约占总重量的: ( ) A.70,; B.50,; C.96,,97,; D.86,; E.75,。 2. 下列哪项不是釉原蛋白的特征: ( ) A.釉原蛋白基因定位于性染色体上; 0B.在中性PH值和37环境中较易于形成纳米球超分子结构; C.该结构可影响釉质晶体的成核、生长方向和速度调控; D.在釉质发育的有机基质分泌期中的量可达80%,在成熟釉质中基本消失; E.釉原蛋白基因的异常可导致性连锁型釉质发育不全。 3.牙本质在近髓侧和近表面单位面积内小管数目之比为: ( ) A.2:1; B.1:4; C.4:1; D.1:2; E.1:1。 4.Weil层又称: ( ) A.多细胞层; B.无细胞层; C.髓核; D.成牙本质细胞层; E.成纤维细胞层。 5.不属于牙髓细胞范畴的是: ( ) A.成牙本质细胞; B.成纤维细胞; C.组织细胞; D.成牙骨质细胞; E.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6.釉质呈淡黄色的原因是: ( ) A.釉质钙化不良; B.釉质本身的颜色; C.釉质缺损,露出牙本质的颜色; D.釉质钙化程度高,不能透过牙本质颜色; E.釉质钙化程度高,透过的牙本质颜色。 7.牙髓中的纤维不包括: ( ) A.I型胶原纤维; ?型胶原纤维; B. C.弹力纤维; D.嗜银纤维; 耐酸水解性纤。 E. 8.釉板可成为龋病致病菌侵入的途径的原因是: ( ) A.是一种裂隙; B.钙化过度; C.未钙化; D.晶体密度很低; E.含有较多的有机物。 9.釉质中的有机物和水占其总重量的: ( ) A.1,; B.2,; C.3,,4,; D.5,; E.6,,10,。 10.釉柱的直径平均为: ( ) A.4,6μm; B.2,3μm; C.7,9μm; D.0.5,1μm; E.10,12μm。 11.关于牙骨质,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 A.组织结构与密质骨相似; B.牙骨质细胞有许多细长的胞浆突起; C.细胞性牙骨质和无细胞牙骨质可交替排列; D.细胞性牙骨质常位于近牙颈部; E.牙骨质呈板层状。 12.釉丛的高度为: ( ) A.釉质的全厚; B.釉质厚度的1,4,1,3; C.釉梭高度的1,2; D.釉板高度的1,4; E.施雷格板高度的1,5; 13.托姆斯颗粒层位于: ( ) A.釉牙本质界内侧; B.牙本质小管周围; C.牙本质钙质小球之间; D.根部牙本质透明层的内侧; E.冠部牙本质透明层的内侧。 14.牙本质中无机盐的含量约占总重量的: ( ) A.50, B.80, C.70, D.90, E.96, 15.关于牙体组织,哪项是错误的, ( ) A.由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组成; B.釉质构成牙的主体; C.牙中央有一空腔,称髓腔; D.牙体组织有三种界面; E.来源于外胚层和外胚间叶组织。 16.牙釉质的基本结构是: ( ) A.绞釉; B. 釉基质; C. 釉柱; D.釉丛; E.釉板. 17.无釉柱釉质出现于: ( ) A.近托姆斯突处; B.釉质表层 30μm; 近釉质生长线处; C. D.釉质最内层和表层 30μm ; E.釉质钙化程度较低处。 18.釉梭多见于: ( ) A.乳牙和第一恒磨牙; B.牙尖部及切缘部位; C.乳牙的牙尖部; D.新生线的周围; E.釉质牙本质界。 19. 釉牙本质界弧形的凹面: ( ) A.与釉质生长线平行; B.朝向牙本质; C.朝向釉质; D.与施雷格板平行; E.与釉板长轴平行。 20.电镜下, 釉质晶体: ( ) A.在釉柱黯处互相平行排列; B.在釉柱头部互相平行排列; C.在釉柱尾部互相平行排列; D.在釉柱颈部互相平行排列; E.以上都不正确。 21.釉质的洛氏硬度值为: ( ) A.100KNH; B.200KNH; C.340KNH; D.400KNH; E.500KNH。 22.有关牙本质小管的结构 , 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 A.在牙尖部及根尖部小管较直; B.直径约为 3-4μm; C.小管近牙髓一端较粗; D.牙根部牙本质小管的分支数目比冠部者少; E.在牙颈部弯曲呈“~”形。 23.牙本质间质的胶原纤维主要为: ( ) A.I 型胶原; B.ll 型胶原; C.I 型和 II 型胶原; D.III 型胶原; E.IV 型胶原 24.髓周牙本质是指: ( ) A.成牙本质细胞突周围的牙本质; B.罩牙本质; C.根部牙本质的透明层; D.罩牙本质和透明层以内的牙本质; E.管间牙本质。 25.牙本质生长线又称: ( ) A.埃布纳 (von Ebner) 线; 芮氏线 (striae of Retzius); B. C.欧文线 (Owen line); D.新生线; E.斜行线。 .牙髓的细胞间质主要是: ( ) 26 A.胶原纤维; B.弹力纤维; C.嗜银纤维; D.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 E.胶原纤维和嗜银纤维。 27.在牙本质形成的早期, 在牙髓边缘聚集成粗大的纤维束称: ( ) A.穿通纤维; B.沙比纤维 (Sharpey fiber); C.科尔夫纤维 (Korff fiber); D.Oxytalan 纤维。 E.主纤维。 28.关于牙髓的神经, 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 A.牙髓内神经很丰富; B.牙髓神经有定位能力; C.靠近多细胞层的神经纤维形成网状 ,称为神经壁层; D.神经轴突止于成牙本质细胞突起之间或牙本质小管内; E.在受到外界刺激后, 牙髓神经常反应为痛觉。 29.关于牙骨质, 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 A.组织学结构与密质骨相似; B.牙骨质细胞有许多细长的胞浆突起; C.无细胞牙骨质一般紧贴中间牙骨质表面; D.细胞牙骨质常位于牙颈部; E.牙骨质内的纤维主要是成牙骨质细胞和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产生的胶原纤 维。 30.牙釉质和牙骨质在牙颈部相连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约30%牙骨质少许覆盖在釉质上; B.约70%釉质和牙骨质端端相连; C.约10%釉质和牙骨质并不相连; D.全部为釉质和牙骨质端端相连; E.约30%釉质少许覆盖在牙骨质上。 31.牙骨质含有机物和水: ( ) A.约40% - 45%; B.约50% - 55%; C.约60% - 65%; D.约70% - 75%; E.约80% - 85%。 32.牙髓内的神经能区别的感觉是: ( ) A.冷觉; B.热觉; C.压力觉; D.痛觉; E.化学刺激。 33. “绞釉”是指: ( ) A.在牙颈部釉柱排列成水平状; B.釉柱向窝沟底集中; C.釉柱自釉牙本质界到牙表面排列成直线; D.釉柱近表面1/3弯曲,内2/3较直; 釉柱在切缘及牙尖处绞绕弯曲。 E. 34.在牙本质中钙化程度最高者为: ( ) A.管周牙本质; B.管间牙本质; 前期牙本质; D.球间牙本质; E.生长线。 C. 35.釉质中有机物存在于: ( ) A.釉质生长线; B.釉板; C.釉梭; D.釉丛; E.以上都是。 36.釉质和牙本质相交的釉牙本质界是: ( ) A.一条直线分隔釉质和牙本质 B.一条曲线,形状不规则 C.一条弧线,凹面向牙本质 D.若干短弧线凹面向牙本质 E.若干短弧线凹面向釉质 37.牙本质的增龄变化为: ( ) A.透明牙本质形成 B.修复性牙本质形成 C.形成继发性牙本质 D.牙本质死区出现 E.球间牙本质增多 38. 牙本质过敏与下列哪种釉质牙骨质交界形式有关: ( ) A.少许牙釉质在牙本质; B.釉质牙骨质端端相接; C.少许釉质在牙骨质上; D.釉质、牙骨质不相接; E.少许牙骨质在釉质上。 39.牙骨质与骨组织的不同之处在于: ( ) A.层板状排列; B.有陷窝; C. 无血管和神经; D.陷窝中有生活的细胞; E.能新生。 40.关于修复性牙本质的称法,下面那项是错误的, ( ) A.继发性牙本质; B.反应性牙本质; C.第三期牙本质; D.不规则牙本质; E.刺激性牙本质。 41.关于球间牙本质,下列那个说法是错误的, ( ) A.主要见于牙冠部近釉质牙本质界处,沿着牙的生长线分布; B.牙本质钙质小球之间遗留的未钙化间质; C.大小形态不规则,边缘呈凹行,像许多球体相接的空隙; D.氟牙症和维生素D缺乏时球间牙本质明显增多; E.乳牙和第一恒磨牙多见。 42.关于托姆斯颗粒层,下列那个说法是错误的, ( ) A.位于冠部罩牙本质的内侧; B.旧称童氏粒层; C.为一层颗粒状的未矿化区; D.成牙本质细胞突起末端膨大或末端扭曲所致; E.矿化不全所致。 43.关于继发性牙本质,下列那个说法是错误的, ( ) A.牙发育至根尖孔形成后,在一生中仍继续不断形成的牙本质; B.埋伏牙无继发性牙本质的形成; C.是一种增龄性改变; D.形成于牙本质的整个髓腔表面,但各个部位其分布并不均匀;E.其形成速度较慢。 ) 44.下面那个不是牙本质的反应性变化, (A.修复性牙本质; B.透明牙本质; C.死区; D.继发性牙本质; E.刺激性牙本质。 45.关于死区,下列那个说法是错误的, ( ) A.是因磨损、酸蚀或龋等较重的刺激所致; B.死区的近髓端常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 C.此区的敏感度减低; D.死区的周缘常有透明牙本质围绕; E.也能出现于正常牙本质的干燥磨片中。 46.牙髓中不包含下列那中细胞, ( ) A.成纤维细胞; B.成牙本质细胞; C.郎格汉斯细胞; D.组织细胞和未分化的间质细胞; E.树突状细胞 47.在下列釉质磷灰石晶体的微量元素中,那一种不具有耐龋潜能,( ) A.氟; B.碳酸盐和铁; C.硼和钡; D.锂和镁; E.钼和锶 48.关于牙釉质,下列那种说法是错误的, ( ) A.是全身唯一无细胞性的组织; B.是一种由上皮细胞分泌继而矿化的组织; C.其基质由蛋白和胶原纤维构成; D.对咀嚼压力和摩擦力具有高度耐受性; E.人体中最硬的组织。 49.下列哪项是牙本质的反应性改变: ( ) A.原发性牙本质; B.继发性牙本质; C.前期牙本质; D.死区; E.髓周牙本质。 50. 完全没有再生能力的组织是: ( ) A.牙釉质; B.牙本质; C.牙骨质; D.牙槽骨; E.牙髓。 二、B1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某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1-3题共用备选答案。) A.2,2.5mm B.4,6μm μm C.4 D.3,5mm E.7μm 釉柱直径: ( ) 1. 2.牙釉质最厚处(牙尖部): ( ) 3.釉柱横纹间距: ( ) (4-7题共用备选答案) A.在成牙本质细胞和矿化牙本质之间是一层未钙化的牙本质 B.牙本质钙质小球之间遗留的未钙化间质 C.在冠部靠近釉质和根部靠近牙骨质最先形成的牙本质 D.牙齿发育完成后形成的牙本质 E.釉质表面因磨损、酸蚀、龋病等而遭受破坏时,部分成牙本质细胞继续形 成的牙本质 4.继发性牙本质是: ( ) 5.前期牙本质是: ( ) 6.修复性牙本质是: ( ) 7.球间牙本质是: ( ) (8-11题共用备选答案。) A.牙釉质 B.牙本质 C.牙骨质 D.牙槽骨 E.牙髓 8.完全没有再生能力的组织是: ( ) 9.正常情况下只有再生没有吸收的组织是: ( ) 10.所含无机盐占重量70,的组织是: ( ) 11.能够不断改建和重塑的组织是: ( ) (12-14题共用备选答案) A.成纤维细胞 B.成牙本质细胞 C.组织细胞 D.未分化的间质细胞 E.巨噬细胞 12.在牙髓中分布不均匀,细胞呈星形,胞浆突相互连接,核深染,胞浆淡染。 ( ) 13.比成纤维细胞小,形态相似,受到刺激时可以分化成结缔组织中任何一种类型细胞。 ( ) 14.位于牙髓周围与前期牙本质相连处,排列整齐成一层,细胞呈柱状,核卵 圆,细胞顶端有一个长突起。 ( ) (15-19题共用备选答案) A.原发性牙本质 B.继发性牙本质 C.前期牙本质 D.修复性牙本质 透明牙本质 E. 15.根尖孔形成后,在一生中不断形成的牙本质。 ( ) 16.成牙本质细胞和矿化牙本质之间的一层尚未矿化的牙本质。 ( ) 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发生变性,矿化封闭小管在磨片上呈透明状。( ) 17. 18.受刺激后的成牙本质细胞分泌基质矿化形成的牙本质。 ( ) 19.牙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牙本质,是牙本质的主体。 ( ) (20-24题共用备选答案) A.观察牙本质磨片,围绕在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周围的间质与其余部分不同,呈环形的透明带,称为 B.位于管周牙本质之间,其内胶原纤维较多,矿化较管周牙本质低的组织称为 C.在牙本质钙化不良时,钙质小球之间遗留一些未被钙化的间质,此未被钙化的区域称为 D.在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构成了牙本质主体的牙本质称为 E.牙齿发育至根尖孔形成后,在一生中仍然继续不断地形成的牙本质称为 20.原发性牙本质 ( ) 21.球间牙本质 ( ) 22.继发性牙本质 ( ) 23.管间牙本质. ( ) 24.管周牙本质. ( ) (25-29题共用备选答案) A.起自釉质牙本质界,贯穿牙釉质全层而达牙的表面的柱状结构称 B.低倍镜下可见自釉质牙本质界向外,沿釉质形成方向环形排列,包绕牙尖的线称 C.垂直于牙面,有的停止于牙釉质内,有的达釉质牙本质界的一薄层板状结构称 D.起自釉质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散开,呈草丛状的结构称 E.位于釉质牙本质界交界处,在牙尖部及切缘较多见的纺锤状结构称 25.釉质生长线. ( ) 26.釉板. ( ) 27.釉柱. ( ) 28.釉丛. ( ) 29.釉梭. ( ) 三、判断题:(认为对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认为错的打“×”并改正) 1.釉质和牙本质之间是由许多小弧形线相连而成。 ( ) 2.釉板是一薄层板状结构,起自釉质牙本质界,垂直于牙面,在磨片中观呈裂 隙状结构。 ( ) 3.牙髓内的神经在受到外界刺激后,反应常常为疼痛。 ( ) 4.牙釉质中,按重量计,无机物占总重量的96-97%,有机物和水占3-4%;按 体积计,无机物占总体积的86%,有机物占2%,水占12%。 ( ) 5.修复性牙本质是指牙发育至根尖孔形成后,在一生中仍继续不断形成的牙本 ( ) 质。 6.釉质和牙本质相交是一条直线。 ( ) 7.无釉柱釉质的形成与Tomes突的尚未形成或突然退缩有关。 ( ) 8.釉柱的方向可增强釉质的抗剪切强度,咀嚼时不易被劈裂。 ( ) 9.牙根部牙本质小管的数目比牙冠部者少。 ( ) 10.在牙本质全层均可见管周牙本质。 ( ) 11.球间牙本质主要见于切缘和牙尖部,氟牙症和维生素D缺乏时球间牙本质 明显增多。 ( ) 12.在乳牙和第一恒磨牙,其牙本质也因部分形成于出生前,部分形成于出生 ) 后,两者之间有一条明显的生长线,即新生线。 (13.前期牙本质一般为10,12μm,在发育完成的牙和正在发育的牙有着相同的 ( ) 厚度。 14.修复性牙本质中牙本质小管的数目明显少于正常牙本质,同时小管明显弯 曲,有些区域仅含少数小管或者不含小管。 ( ) 15.牙本质对外界的机械、温度和化学等的刺激的反应所产生的唯一感觉就是 痛觉,而且这类痛觉定位准确。 ( ) 16.成牙本质细胞位于牙髓周围,呈柱状紧接前期牙本质排列,由3,5层细胞 组成。 ( ) 17.牙髓中的主要细胞是成牙本质细胞。 ( ) 18.牙髓神经有定位能力,故牙髓炎患者能够准确指出痛牙的部位。 ( ) 19.牙骨质的组成和骨组织类似,硬度较骨组织和牙本质为低。 ( ) 20.牙骨质细胞周围有许多细长的胞浆突起,突起多数向着牙髓,借以向牙髓 吸取营养。 ( ) 四、填空题 1.光镜下釉柱的横剖面呈 ,纵剖面可见 。 2.电镜下釉柱呈阶段收缩,横剖面呈 ,有一个近乎圆形、较大 的头部和一个较细长的尾部,头部朝向 ,尾部朝 。 3.从三维角度来看,釉质牙本质界是由许多紧挨着的圆弧形小凹所构成,小凹 突向 ,而凹面 。 4.牙本质小管近髓端较粗直径为 ,越向表面越细,近表面处为 1,且排列稀疏。牙本质在近髓侧和近表面,单位面积内小管数目之比约为 。 5.釉丛起自 ,呈草丛状,其高度约为釉质高度的 。 6.牙釉质为覆盖于牙冠表面的一层硬组织。其厚度在切缘为 ,磨牙牙尖处 ,而向牙颈部逐渐变薄,呈 。 7.牙本质主要由 、 、 组成。 组织学上,牙髓可分为4层即 、 、 、 8. 。 9.釉质为人体中最硬的组织,其硬度值为洛氏硬度值 。 10.牙本质生长线又称 ,生长线有节律性的间隔即每天沉积的厚度约为 。如果发育期间受到障碍则形成加重了的生长线,称为 。 11. von Ebner line是指 生长线;lines of Retzius是指 生长线。 12(釉质中的有机物不足1%,其中蛋白主要来自成釉细胞,主要有 、 和 。 13.釉柱横纹的形成与成釉细胞每天的周期性形成釉质有关,代表 。 14.牙本质的硬度比釉质 ,比 稍高,平均为 KHN。 15.通过比较脱钙和不脱钙的牙本质小管直径,可知管周牙本质的厚度在近髓端约为 ,而在近釉质端则为 。 16.牙本质小管的内壁衬有一层薄的有机膜,称为 ,它含有较高的 ,可调节和阻止牙本质小管矿化。 整个牙髓中,成牙本质细胞的形状并不完全一致,在年轻恒牙的冠部为 17. ,在牙根部逐渐变为 ,接近根尖部为 。 牙髓中的成纤维细胞又称 ,为牙髓中的主要细胞。 18. 19.牙髓间质内的纤维成分主要是 和 ,而 仅存在于较大的血管壁上。 20.牙骨质细胞在间质中占据的空隙称为 ,突起占据的空隙称为 。 五、解释概念题 1.绞釉(gnarled enamel) 2.釉梭(enamel spindle) 3.釉丛(enamel tufts) 4.釉板(enamel lamella) 5.无釉柱釉质(rodless enamel) 6.釉质生长线(incremental lines) 7.新生线(neonatal line) 8.釉小皮(enamel cuticle) 9.釉面横纹(perikymate) 10.成牙本质细胞突周间隙(periodontoblastic space) 11.限制板(lamina limitans) 12.管周牙本质(peritubular dentin) 13.管间牙本质(intertubular dentin) 14.球间牙本质(interglobular dentin) 15.牙本质生长线(incremental line) 16.欧文线(Owen line) 17.托姆斯颗粒层(Tomes granular layer) 18.前期牙本质(predentin) 19.修复性牙本质(reparative dentin) 20.继发性牙本质(Secondary Dentin) 21.罩牙本质(mantle Dentin) 22.(牙本质)透明层(hyaline layer) 23.透明牙本质(transparent Dentin) 24.死区(dead tract) 25.施雷格线(Schreger line) 六、问答(思考)题 1.釉柱的形态、走行方向及其意义。 .釉质的超微结构特点。 2 3.釉质中有机物含量较多的区域有哪些,各有何形态特点, 4.釉质中蛋白的种类及意义。 5.牙髓神经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6.牙骨质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 7.牙本质中有机成分的种类和功能。 8.试简述牙本质小管的形态。 第四章 牙周组织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或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牙周膜中最多、功能最重要的细胞是: ( ) A.成纤维细胞; B.成牙骨质细胞; C.成骨细胞; D.破骨细胞; E.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2.在牙周膜中,哪一种细胞能增殖成颌骨囊肿或牙源性肿瘤: ( ) A.成纤维细胞; B.间质细胞; C.成骨细胞; D.Malassez上皮剩余; E.成牙骨质细胞。 3.关于牙槽骨增龄性变化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随年龄增长,牙槽嵴高度减少; B.随年龄增长,骨密度逐渐降低; C.随年龄增长,骨吸收活动大于骨的形成; D.随年龄增长,成骨能力明显降低; E.但随年龄增长,骨髓仍为红骨髓。 4.龈沟深度的正常值为: ( ) A.0.5-2mm; B.0.5-3mm; C.1mm; D.3.5mm; E.以上都不是; 5.将牙齿悬吊在牙槽窝内,使牙齿承受的咀嚼压力转变为牵引力,均匀分散到 牙槽骨上的牙周纤维称为: ( ) A.牙槽嵴组; B.水平组; C.斜行组; D.根尖组; E.根间组。 6.牙龈中牙龈纤维最多的一组是: ( ) A.龈牙组; B.牙槽龈组; C.环行组; D.牙骨膜组; E.越隔组。 7.龈沟液的特征包括: ( ) A.其成分与血清相似; B.具有清除异物,增进上皮与牙贴附的作用; C.是微生物的培养基; D.利于牙石和菌斑的形成; E.以上全是。 8.固有牙槽骨又称: ( ) A.网状板; B.束状板; C.硬骨板; 基板; E.松质骨板。 D. 9.关于牙龈上皮,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 A.牙龈由上皮、固有层和粘膜下层组成 附着龈位于游离龈的根方 B. C.覆盖于龈沟壁的上皮称为龈沟上皮 D.龈沟上皮有上皮钉突 E.龈谷表面覆盖的是无角化鳞状上皮 10.关于牙周膜 , 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 ) A.牙周膜的纤维主要由胶原纤维和 Oxytalan 纤维组成; B.牙周膜内无上皮结构; C.牙周膜内成纤维细胞最多; D.牙周膜内同时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E.牙周膜内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在牙周膜的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11.Oxytalan 纤维: ( ) A.是一种耐碱纤维; B.在颈部牙周膜中分布浓密; C.与牙体长轴垂直排列; D.不附着于血管壁; E.类似于胶原纤维。 12.牙周膜神经: ( ) A.来自牙槽骨内神经和根尖区神经; B.不伴随血管分布; C.无定位觉; D.神经末梢均附着于牙骨质; E.对压力刺激迟钝。 13.牙槽骨吸收处的Howship陷窝内的细胞是: ( ) A.成纤维细胞; B.成牙骨质细胞; C.成骨细胞; D.破骨细胞; E.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14. 牙周膜最薄处位于: ( ) A.牙根颈1,3; B.牙根中l,3; C.牙根尖1,3; D.根尖处; E.以上均错。 15. 牙骨质小体存在于 ( ) A.牙周膜中; B.牙骨质中; C.牙槽骨中; D.牙本质中; E.牙釉质中。 16.当牙受垂直的咀嚼压力时,下面纤维中哪一组处于紧张状态: ( ) 游离龈纤维; A. B.牙槽嵴纤维; C.越隔纤维; 牙槽横纤维; D. E.牙槽斜纤维; 17.结合上皮与牙面连接的方式是: ( ) A.桥粒连接; B.半桥粒连接; C.紧密连接; D.缝隙连接; E.镶嵌连接。 18.下述各点,哪项不是固有牙槽骨的特征: ( ) A.位于牙槽窝内壁; B.在X线片上显示围绕牙根的黑色透射线; C.多孔的骨板; D.属于密质骨; E.由平行骨板与牙周膜穿通纤维构成。 19.下述哪项不是结合上皮的特征 ( ) A.上皮无角化; B.细胞间的桥粒较少; C.正常状态下上皮钉突多而细长; D.在龈沟底部约15~30层细胞; E.在根尖方向约含约3~4层细胞。 20.关于牙周膜的增龄性变化,下列那中说法是正确的, ( ) A.随着年龄的增加,牙周膜中胶原纤维增多,细胞成分减少; B.随着年龄的增加,牙周膜的厚度变薄; C.随着年龄的增加,牙周膜基质中硫酸软骨素减少; D.牙周膜的增龄性变化可能是由于咀嚼功能降低而引起的; E.以上说法都正确。 二、B1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某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1-5题共用备选答案) A.自牙颈部牙骨质向牙冠方向散开,止于游离龈和附着龈固有层的牙龈纤维称 B.自牙槽嵴向牙冠方向展开,穿过固有层止于游离龈和附着龈固有层的牙龈纤维称 C.位于牙颈周围的游离龈中,呈环形排列的牙龈纤维称 D.自牙颈部的牙骨质,越过牙槽突外侧皮质骨骨膜,进入牙槽突、前庭肌和口底的牙龈纤维称 E.只存在于牙邻面,起于结合上皮根方的牙骨质,呈水平方向越过牙槽嵴,止于邻牙相同部位的牙龈纤维称 1.环行组 ( ) .龈牙组 ( ) 2 3.牙骨膜组 ( ) 4.牙槽龈组 ( ) 5.越隔组 ( ) 6-10题共用备选答案) ( A.起于牙槽嵴顶,呈放射状向牙冠方向走行,止于釉质牙骨质界下方的牙骨质 B.呈水平方向分布,与牙列的牙合平面大致平行,一端埋于牙骨质,另一端埋于牙槽骨中 C.纤维方向向根尖倾斜45?,埋于牙槽骨的一端近牙颈部,附着于牙骨质一端的近根尖部 D.起于根尖区牙骨质,呈放射状止于根尖周围的牙槽骨 E.起自根分叉处的牙根间骨隔顶,止于根分叉区的牙骨质 6.水平组 ( ) 7.根间组 ( ) 8.根尖组 ( ) 9.斜行组 ( ) 10.牙槽嵴组 ( ) (11-15题共用备选答案) A.上、下颌骨包围和支持牙根的部分称为 B.容纳牙根的窝称为 C.牙槽窝在冠方的游离端称为 D.两牙之间的牙槽突部分称为 E.衬于牙槽窝内壁,包绕牙根与牙周膜相邻的称为 11.牙槽突 ( ) 12.牙槽窝 ( ) 13.牙槽中隔 ( ) 14.牙槽嵴 ( ) 15.固有牙槽骨 ( ) 三、判断题(认为对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认为错的打“×”并改正) 1.牙周膜厚度0.15-0.38mm,由细胞、基质和纤维组成,其中大量的胶原纤维将牙固定在牙槽窝内,并能抵抗和调节牙所承受的咀嚼压力,具有悬韧带的作用,又称牙周韧带。 ( ) 2.龈沟液的成分与血清相似,不仅具有抗菌和增强牙龈免疫的能力,同时又是微生物的培养基。 ( ) 3.牙骨膜组是横跨牙槽中隔、连接相邻两牙的纤维,仅存在于牙邻面,保持两牙之间的位置。 ( ) 4.龈沟上皮是无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能抵抗机械力的刺激。 ( ) 5.结合上皮是一未成熟的分化低的上皮,属于简单上皮。 ( ) 6.Oxytalan纤维是一种不成熟的、耐碱纤维。 ( ) 7.随着年龄的增长,牙周膜中胶原纤维增多,牙周膜厚度增厚。 ( ) 8.固有牙槽骨又称筛状板、硬骨板、束骨。 ( ) 固有牙槽骨因其很薄,无骨小梁结构,在X线片表现为围绕牙周膜外侧的一9. 条白色阻射线,称其为硬骨板。 ( ) 10.牙槽骨是高度可塑性组织,即受压力侧的牙槽骨发生新生,而牵引侧的牙槽骨发生吸收。 ( ) 四、填空题 1.龈沟的深度正常值为 ,平均为 ,龈沟深度超过3mm时,通常被认为是病理性的,称为 。 2.牙龈可分为 、 和 三部分。 3.从组织学结构上,牙龈上皮又分为 、 和 三种功能部分。 4.牙龈结合上皮与牙面之间以 形式紧密附着。 5.牙周膜的纤维主要由 和 组成,其中 数量最多。 6.牙周膜中数量最多、力量最强的一组纤维是 。 7.当牙槽骨发生吸收时,在骨吸收处出现蚕食状凹陷称 。 位于该凹陷内。 8.牙周膜的纤维中, 具有固定牙根尖的作用; 具有防止牙根向冠方移动的作用。 9.固有牙槽骨是一层多孔的骨板,又称 ;因其很薄,无骨小梁结构,在X线片表现为围绕牙周膜外侧的一条白色阻射线,称其为 。组织学上又称为 。 10.牙周膜的功能有 、 、 和 。 五、解释概念题 1.点彩; 2.游离龈; 3.游离龈沟 4.牙间乳头 5.龈谷 6.主纤维; 7.Malassez上皮剩余; 8.束骨; 9.(牙槽骨)穿通纤维; 10.间隙纤维; 11.牙骨质小体; 12.固有牙槽骨; 13.结合上皮。 六、问答(思考)题 1.牙龈主纤维有哪几组,名称、走行及功能如何, 2.牙周膜主纤维有哪几组,名称、走行及功能如何, 3.何谓结合上皮,结合上皮的形态特点及其与牙结合的方式如何,临床意义如何, 4.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 5.牙周膜中的细胞种类及其功能 .龈谷的所在部位及其病理意义。 6 第五章 口腔粘膜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或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哪种粘膜属于咀嚼粘膜: ( ) A.硬腭; B.唇; C.颊粘膜; D.口底粘膜; E.舌背粘膜。 2.朗格汉斯细胞胞浆中的Birbeck颗粒特点不包括: ( ) A.杆状; B.有界膜; C.有规律间隔的横纹; D.一端膨大呈网球拍状 E.强嗜酸性 3.出现胶样小体的组织不包括: ( ) A.粒层; B.基底层; C.粘膜固有层 D.棘层; E.B+C+D 4.口腔粘膜增龄变化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上皮萎缩变薄; B.小涎腺发生萎缩 C.丝状乳头数量增加; D.叶状乳头增生; E.粘膜感觉功能下降。 5.唇红部组织的特征是: ( ) A.上皮无角化; B.固有层结缔组织乳头狭长,含有毛细血管袢; C.含有丰富的粘液腺; D.偶尔会有皮脂腺; E.含有明显的粒细胞层。 6.在各种口腔粘膜中哪种粘膜下层不明显: ( ) A.颊粘膜; B.唇粘膜; C.舌腹粘膜; D.口底粘膜; E.软腭粘膜; 7.关于口腔粘膜,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 A.咀嚼粘膜的上皮较厚,可角化; B.唇红部上皮无角化; C.颊粘膜可发生异位增生的皮脂腺; D.舌腹粘膜属于特殊粘膜; E.唇的粘膜下层较厚,内含混合性腺体。 8.角化不良是指: ( ) A.角化层过度增厚; B.棘层或基底层内出现角化; C.角化层中有固缩的细胞核; D.有角质栓形成; E.正常无角化的上皮出现角化。 9.在口腔粘膜上皮细胞中,一种细胞体积大,多边形,胞浆伸出许多小的突起,突起之间为桥粒连接,这种细胞是: ( ) A.角化层细胞; B.扁平细胞; 粒层细胞; D.棘层细胞; C. E.基底层细胞 10.下面那一项不是黑色素细胞的特征, ( ) 位于口腔粘膜上皮的基底层; A. B.在胚胎第11周由神经嵴细胞迁移而来并在此分裂繁殖; C.胞质内含黑色素颗粒,并可经细胞突起排出; D.对银染色、多巴染色、S-100蛋白染色呈阳性反应; E.胞质对H-E染色呈阳性反应。 11.生发层是指那一层, ( ) A.基底层; B.棘层; C.粒层; D.基底层和棘层; E.棘层和粒层。 12.下列那种是咀嚼粘膜的特点, ( ) A.上皮有角化,上皮钉突长。 B.棘层细胞间桥明显。 C.固有层致密、乳头多、长,与上皮钉突指状镶嵌,形成良好的机械附着。 D.大部分无粘膜下层,与深部组织附着牢固,不易移动。 E.以上全是。 13.下列那种不是被覆粘膜的特点, ( ) A.上皮与结缔组织交界比较平坦。 B.固有层疏松、乳头少、短,含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 C.上皮无角化、厚、上皮钉突短。 D.大部分无粘膜下层,与深部组织附着牢固,不易移动。 E.富有弹性,有一定的活动度。承受张力,不承受咀嚼压力。 二、B1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某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1-4题共用备选答案) A. 细胞层数最多,体积大,多边形,胞浆伸出许多小的突起,突起之间为桥粒连接。 B.由2-3层细胞组成,细胞扁平而宽。正角化时,此层明显;不全角化时,此层不明显;无角化时,此层缺乏。 C.是一层立方或矮柱状细胞。胞核圆形,染色深,有分裂增殖的能力。 D.由数层排列紧密的细胞构成。细胞大而扁平,胞核及细胞器消失,胞浆内充满角质蛋白,H-E染色为淡红色均质状。 1.基底层 ( ) 2.棘层 ( ) 3.颗粒细胞 ( ) 4.角化层 ( ) (5-9题共用备选答案) A.厚约45nm,紧邻上皮基底细胞,电子密度小的板状结构称 B.厚约50nm,为颗粒状或细丝状物质,电子密度较高的板状结构称 C.紧邻固有层,电子密度较低,由相对纤细的半环形纤维构成的板状结构称 D.透明板和密板均来自上皮基底细胞合称 E.在上皮和固有层之间,厚约1,4μm,PAS染色阳性的膜状结构称 .密板 ( ) 5 6.基板 ( ) 7.透明板 ( ) .网板 ( ) 8 9.基底膜 ( ) (10-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位于上皮深层,可能来自神经嵴或上皮细胞,可能起触觉受体的作用 B.位于上皮深层,为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的细胞,有分裂繁殖能力 C.位于上皮深层,来自于神经嵴细胞,胞浆有细长的突起` D.位于上皮深层,细胞呈树枝状,是一种抗原呈递细胞 E.位于粒层的深部,呈多边形, 由增生的基底细胞发育而来 10.郎格汉斯细胞 (Langerhans cell ) ( ) 11.梅克尔细胞 (Merkel cell) ( ) 12.黑色素细胞 (melanocyte) ( ) (13-15题共用备选答案) A.牙龈粘膜 B.舌腹粘膜 C.舌背粘膜 13.属被覆粘膜 ( ) 14.属咀嚼粘膜 ( ) 15.属特殊粘膜 ( ) (16-19题共用备选答案) A.数目最多,舌尖部较多,体积较小,略呈锥体状 B.体积最大,约 10 个左右,沿界沟的前方排列成一行 C.位于舌侧缘的后部,在人类仅有 5-8 条平行的皱襞 D.呈卵圆形,为味觉感受器 E.数目较少,色较红,呈草状,顶端圆形 16.轮廓乳头 ( ) 17.叶状乳头 ( ) 18.丝状乳头 ( ) 19.菌状乳头 ( ) (20-22题共用备选答案) A.舌苔剥脱使舌背呈地图样时称 B.多个菌状乳头增生、肿胀、充血时称 C.菌状乳头、丝状乳头均萎缩,致使舌乳头消失呈光滑的片状时称 20.光滑舌或镜面舌 21.地图舌 22.草莓舌 三、判断题(认为对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认为错的打“×”并改正) 1.口腔粘膜和皮肤的区别是口腔粘膜无皮肤附属器,上皮中无透明层。( ) 2.郎格汉斯细胞,主要位于棘层,来自于神经嵴细胞。 ( ) 3.黑色素细胞位于口腔粘膜上皮的基底层,来自于造血组织。 ( ) 4.桥粒对维持上皮的完整性有很重要的作用。 ( ) 5.上皮和固有层的交界面是一条直线。 ( ) 6.在正角化及不全角化的上皮中都有明显的颗粒层。 ( ) 7.生发层是指棘层和粒层。 ( ) 8.在细胞从基底向表面移动的过程中,中间丝角蛋白是主要的细胞骨架蛋白,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很重要。 ( ) 9.硬腭和软腭粘膜的主要区别是,硬腭粘膜有角化,软腭粘膜无角化。( ) 10.舌背粘膜属于咀嚼粘膜。 ( ) 四、填空题 1.口腔粘膜基底层细胞和邻近的棘层细胞有增殖能力,因此称为 。 2.口腔粘膜棘细胞间的桥粒钙依赖性粘附蛋白,有 和 两种,它们是一组 ,在粘膜上皮细胞间的粘附上起重要作用。 3.角化包膜是上皮屏障的主要构成成分,构成此包膜的蛋白有 、 和 等。 4.非角化上皮由 、 、 和 构成。 5.生发层的细胞由两种细胞构成,即 和 。 6.口腔粘膜的固有层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其中伸入上皮部分的乳头称 为 ,其余部分称为 。 7.咀嚼粘膜包括 和 ,在咀嚼时承担压力和摩擦力。 8.味蕾是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于 的侧壁上皮,其它如 、 、 等上皮内亦可见味蕾分布。 9.光镜下,构成味蕾的细胞有两种,即 和 。 10. 味蕾的功能是感受味觉,舌体的菌状乳头主要感受 ;叶状乳头处的味蕾感受 ;轮廓乳头、软腭及会厌的味蕾主要感受 。 五、解释概念题 1.正角化 2.不全角化 3.角化包膜 4.基底膜 5.福代斯斑 6.颊白线 六、问答(思考)题 1.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的种类及部位分布、排列特点。 2.口腔粘膜的功能如何, 3口腔粘膜与皮肤在组织学结构上有何区别, 4.试述咀嚼粘膜和被覆粘膜的不同点。 5.口腔粘膜上皮的结构蛋白与口腔粘膜病的关系(举例说明)。 6口腔粘膜基底膜结构特点。 第六章 涎腺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或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胞浆内可见大量酶原颗粒的细胞是: ( ) A.分泌管上皮细胞; B.闰管上皮细胞; C.肌上皮细胞; D.浆液性腺泡细胞; E.粘液性腺泡细胞。 2.分泌管细胞的结构特点: ( ) A.含有大量酶原颗粒; B(含有大量粘原颗粒; C(有垂直于基底面的纵纹; 为复层或假复层柱状上皮; D. E.复层鳞状上皮。 可能发挥干细胞作用的是: ( ) 3. A(肌上皮细胞; B(闰管上皮细胞; C(分泌管上皮细胞; D(浆液性腺泡细胞; E(粘液性腺泡细胞。 4.不符合腮腺组织学结构特点的是: ( ) A.闰管长; B.分泌管多; C.属纯浆液腺; D.新生儿可见少量粘液细胞; E.常见到半月板结构。 5. 唾液内可抑制微生物生长,预防口腔内感染的蛋白质包括: ( ) A.过氧化酶; B.乳肝褐素; C.溶菌酶; D.免疫球蛋白; E.以上全是。 6.腺腔延伸到细胞之间形成: ( ) A.细胞间小管; B.分泌管; C.排泄管; D.闰管; E.总排泄管。 7不属混合性腺体范畴的是: ( ) A.舌下腺; B.唇腺; C.颊腺; D.腭腺; E.磨牙后腺。 8.腺泡中被称为篮细胞的是: ( ) A.浆液细胞; B.粘液细胞; C.闰管细胞; D.肌上皮细胞; E.储备细胞。 9.哪种结构又称为纹管: ( ) A.闰管; B.分泌管; C.排泄管; D.肌上皮细胞; E.以上都不是。 10.通过刺激哪一项能使唾液分泌量多而稀薄: ( ) A.交感神经; B.副交感神经; C.雌激素分泌; D.糖皮质激素分泌; E.肽类激素分泌。 关于分泌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 ) 11. A.管壁由单层柱状细胞组成; B.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可形成许多垂直的皱褶; 可吸钠排钾; C. D.胞浆强嗜酸型; E.上皮中含有许多储备细胞。 12.腮腺组织内淋巴结髓质中出现导管和腺泡样结构的占 ( ) A.5,,10,; B.5,,15,; C.10,,15,; D.15,; E.20,。 13.属纯粘液腺的小涎腺是: ( ) A.唇腺; B.颊腺; C.味腺; D.磨牙后腺; E.腭腺; 14.关于腮腺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由浆液腺泡组成; B.由粘液腺泡组成; C.由混合腺泡组成; D.闰管短,分支少; E.以上都不是。 15.肌上皮细胞: ( ) A.包绕分泌管表面; B.位于基底膜下方; C.主要具有分泌功能; D.可能为上皮来源; E.以上都不是。 16. 唾液腺的排泄管: ( ) A.与闰管相延续; B.又称纹管; C.穿行于小叶间结缔组织中; D.管壁由单层柱状上皮所组成; E.为最细小的终末分支部分。 17.细胞能主动吸收Na+,排出K+,转运水,改变唾液渗透压者为:( ) A.闰管; B.纹管; C.排泄管; D.浆液性腺泡; E.粘液性腺泡。 18.下列腺体中可能具有内分泌功能的是: ( ) A.舌下腺; B.腭腺; C.腮腺; D.颊腺; E.舌腺。 19.下列那一种腺体分泌唾液的量最多, ( ) A.舌下腺; B.下颌下腺; C.腮腺; D.颊腺; E.舌腺。 20.闰管细胞可发挥干细胞的作用,能分化为下列细胞,那一种除外,( ) A.浆液细胞; B.粘液细胞; C.肌上皮细胞; D.基底样细胞; E.纹管细胞。 二、B1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某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第1,5题共用备选答案。) A.纯浆液性腺 B.纯粘液性腺 C.混合性腺 D.以浆液性腺泡为主的混合性腺 E.以粘液性腺泡为主的混合性腺 1.舌下腺属于 ( ) 2.腭腺属于 ( ) .颌下腺属于 ( ) 3 4.腮腺属于 ( ) 5.唇腺属于 ( ) (第6,9题共用备选答案。) A.浆液细胞 B.粘液细胞 C.闰管细胞 D.储备细胞 E.肌上皮细胞 6.细胞体小,形扁平,发出4,8支分支状突起,该突起呈放射状包绕在腺泡表面 ( ) 7.细胞呈锥体形,含粘原颗粒,光镜下胞浆透明呈网状结构,电镜下细胞内高尔基复合体较明显,分泌液酶成分少,含大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 ) 8.细胞呈锥体形,基底部较宽,紧附于基底膜上,顶端向腔内,核为圆形,含酶原颗粒 ( ) 9.矮立方形细胞,胞浆染色浅,细胞能发挥干细胞作用 ( ) (第10,14题共用备选答案。) A.腮腺 B.颌下腺 C.舌下腺 D.唇腺 E.腭腺 10.纯浆液性腺泡的大唾液腺 ( ) 11.小唾液腺,混合腺以粘液性腺泡为主 ( ) 12.大唾液腺,混合性腺,以浆液性腺泡为主 ( ) 13.小唾液腺,纯粘液腺 ( ) 14.大唾液腺,混合腺,以粘液性腺泡为主 ( ) 三、判断题(认为对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认为错的打“×”) 1.胞吐过程中,分泌颗粒的膜与细胞膜融合,继而融合部打开,颗粒内容物排除,同时细胞膜破裂。 ( ) 2.浆液细胞相邻细胞间由细胞膜折叠形成许多指状突起,互相凹凸镶嵌,增大了细胞的接触面。 ( ) 3.混合性腺泡由粘液细胞和浆液细胞组成,浆液细胞组成腺泡的大部分,紧接闰管;粘液细胞呈新月状覆盖于腺泡的盲端表面,又名半月板。 ( ) 4.肌上皮细胞又称“篮细胞”,位于腺泡、闰管的腺上皮与基底膜之间。( ) 5.闰管长短不一,若粘液细胞多,则闰管较长;反之,粘液细胞少,则闰管较短。 ( ) 6.闰管细胞可发挥干细胞的作用,能分化为腺泡细胞、肌上皮细胞以及纹管细胞。 ( ) ) 7.通常每个腺泡只有一个肌上皮细胞。 ( 8.成人腮腺全部由浆液性腺泡组成,故属纯浆液腺。 ( ) 9.唾液分泌型IgA主要是由腮腺分泌的。 ( ) ( ) 10.腮腺素是由腮腺中的浆液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内分泌素。 四、填空题 1.涎腺的导管系统由 、 和 三部分组成。 2.根据腺泡的形态、结构和分泌物性质的不同,分为 、 、 。 3.光镜下浆液性腺泡呈 ,浆液细胞呈 ,胞浆嗜碱性,含PAS阳性的分泌颗粒,称 。 4.粘液性腺泡呈 ,粘液细胞呈 ,胞浆内含有丰富的 。 5.分泌管又叫 ,其主要特征是 。 6.在粘液聚集、慢性炎症、或有结石的情况下,排泄管上皮可化生为 、 或 。 7.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证实肌上皮细胞内含 和 ,提示肌上皮细胞具有收缩功能,能协助腺泡或者导管排出分泌物。 8.唾液中有四种蛋白质可抑制微生物生长而预防口腔内感染,这四种蛋白质分别是 、 、 和 。 9.轮廓乳头环沟下方的味腺是 ,亦称 腺。 10.当腺泡分泌物流经分泌管时,上皮细胞能主动 , , , 。 五、解释概念题 1.篮细胞 2.晶样体 六、问答(思考)题 1.比较三种大涎腺组织学结构的差别。 2.比较浆液细胞与粘液细胞形态学和功能特性的差别。 3.比较闰管细胞与纹管细胞形态和功能特性的差别。 4.试述涎腺上皮细胞再生的组织学表现。 5.涎腺腺泡根据其形态、结构和分泌物的不同,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征, 第二篇 参考答案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发育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D; 5. A; 6.D; 7.B; 8.E; 9.D; 10.C; 11.A; 12.D; 13.D 14.C; 15.E。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C; 3.BD; 4.ABCD; 5.BC。 三、B1型题 1.D; 2.A; 3.E; 4.C; 5.B; ; 7.A; 8.D; 9.C; 10.E; 6.B 11.B; 12.A; 13.E; 14.C; 15.A; 16.C; 17.E; 18.A; 19.C; 20.B; .D; 22.B; 23.D; 24.C; 25.E; 21 26.A; 27.B; 28.D; 29.A; 30.B。 四、填空题 1.神经嵴细胞,鳃沟,咽囊。 2.额鼻突,下颌突,第1鳃弓。 3.外胚间叶组织或外间充质。 4.拉特克囊,垂体前叶细胞。 5.额鼻突,下颌突,上颌突、中鼻突、侧鼻突、球状突。 6.N-钙粘蛋白结合部位,H-钙粘蛋白结合部位,L1粘附分子。 7.人中,上唇。 8.面颊部,口角(口裂的终点)。 9.上唇,球状突,上颌突。 10. 一侧侧腭突,对侧侧腭突,鼻中隔,唇裂。 五、解释概念题 1(外胚间叶:头面部的的大部分结缔组织都来自于神经嵴细胞,由于它们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细胞,所以这些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叶组织或外间充质。 2(鳃弓: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叶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鳃弓。 3(咽囊:相邻的鳃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者称鳃沟,与之相对应的鳃弓的内侧是原始咽部,其表面衬覆的内胚层上皮向侧方增生呈囊样,形成与鳃沟相对应的浅沟,称咽囊。 4(口凹:在额鼻突、上颌突和下颌突的中央形成的凹陷,称为口凹或原口,即原始口腔。 5(口咽膜:口凹的深部与前肠相接,二者之间有一薄膜即口咽膜相隔,此膜 来自于胚胎早期的索前板,由内外两胚层构成。在胚胎第4周,口咽膜破裂,口腔与前肠相通。 6(融合:面部发育过程中,面部突起和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表面的外胚层相互接触、破裂、退化、消失,此谓面突的融合。 7(联合:面部突起之间的沟会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此过程称为面突联合。 8(原发腭:嗅窝下方,球状突在与对侧球状突及上颌突联合过程中,不断向口腔侧增生,形成的突起称前腭突,也叫原发腭。前腭突将形成前颌骨和上颌切牙。 9(奇结节:胚胎第4周时,在下颌突的原始口腔侧,内部的间充质不断增生,形成3个膨隆的突起。其中两侧两个对称的隆起体积较大,称侧舌隆突,在侧舌隆突稍下方中线处为一个小突起,称奇结节。奇结节以后被侧舌隆突所覆盖,仅 形成盲孔前舌体的一小部分,或退化消失,不形成任何结构。 10.Rathke pouch:即拉特克囊。是胚胎第3周末口咽膜前方口凹顶端正中出现的囊样内陷。此囊不断加深,囊中的外胚层细胞增生并向间脑腹侧面移动分化成垂体前叶细胞。拉特克囊与原口上皮间有上皮性柄相连,囊的起点由于原口的发育,最后位于鼻中隔后缘。此后上皮性柄和拉特克囊退化消失。 六、问答(思考)题 1(面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 答:面部常见发育畸形主要发生在胚胎第6-7周的面突联合期,常见的有唇裂和面裂。 (1)唇裂的形成背景: ?上唇裂:是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发生在唇的侧方,单双侧均可发生,单侧者较多,常伴有切牙和尖牙尖的颌裂。 ?上唇正中裂:两侧球状突中央部分未联合或部分联合。 下唇裂:两侧下颌突在中线处未联合。 ? (2)面裂的形成背景: ?横面裂: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裂隙可自口角至耳屏前,较轻微者可为大口畸形;如联合过多则形成小口畸形。 ?斜面裂:上颌突与侧鼻突未联合,裂隙自上唇沿着鼻翼基部至眼睑下缘。 ?侧鼻裂:侧鼻突与中鼻突之间发育不全,在鼻部形成纵行裂隙。 2(腭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 答:腭部常见发育畸形有颌裂和腭裂。 (1)颌裂的形成背景: ?上颌裂:前腭突与上颌突未能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常伴有唇裂或腭裂; ?下颌裂:两侧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的结果。 (2)腭裂的形成背景:一侧侧腭突和对侧侧腭突及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的结果,单、双侧均可发生。约80%的腭裂患者伴有单侧或双侧唇裂。腭裂也常伴有颌裂。与腭裂有关的因素有感染、射线、药物、激素、营养等。 (3)在腭突的融合缝隙中,有时有上皮残留,可发生发育性囊肿,如鼻腭囊肿、正中囊肿。 3(舌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 答:舌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分叉舌或舌裂、正中菱形舌及异位甲状腺、异位甲状腺组织、甲状舌管囊肿。 形成背景: (1)分叉舌或舌裂:侧舌隆突未联合或联合不全。 (2)正中菱形舌:舌盲孔前方有时可见小块菱形或椭圆形红色区,此区的舌乳头有不同程度的萎缩,称为正中菱形舌。以前认为是奇结节未消失形成的残留。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正中菱形舌与局限性慢性真菌感染,特别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有关。 (3)异位甲状腺、异位甲状腺组织、甲状舌管囊肿:胚胎第4周,结节和联合突之间中线处的表面内胚层上皮沿中线向深部增生,形成管状上皮条索,称甲状舌管,其盲端向下延伸。在胚胎第7周时甲状舌管增生至颈部甲状软骨处,迅速发育成甲状腺。甲状腺形成后,甲状舌管变成实性上皮细胞条索并逐渐解体退化,与舌表面失去联系。 ?异位甲状腺:甲状腺早期发生过程中,在甲状腺始基形成的甲状舌管至甲状软骨的下降过程中如发生停滞,形成异位甲状腺。 ?异位甲状腺组织:在甲状腺始基形成的甲状舌管至甲状软骨的下降过程中只有部分甲状腺始基滞留,形成异位甲状腺组织。 ?甲状舌管囊肿:甲状舌管未退化,其残留部分可形成甲状舌管囊肿。 4(额鼻突通常出现的发育障碍,可导致形成哪些颌面部畸形,请举例。 答:额鼻突通常出现的发育障碍,可导致形成唇裂、面裂、腭裂、颌裂等颌面部畸形。 (1)唇裂: ?上唇裂:由于球状突(来自额鼻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者部分联合所致; ?上唇正中裂:两侧球状突(来自额鼻突)未联合或者部分联合所致; (2)面裂: ?斜面裂:上颌突与侧鼻突(来自额鼻突)未联合所致; ?侧鼻裂:侧鼻突与中鼻突之间发育不全,在鼻部形成纵行裂隙; (3)腭裂:一侧侧腭突和对侧侧腭突(来自额鼻突)未融合或部分融合的结果; (4)颌裂:为上颌裂,是前腭突(来自额鼻突)与上颌突未联合或者部分联合所致。 5(第1鳃弓的发育你认为参与形成了口腔颌面部的哪些结构,请归纳列举。 答:(1)第1鳃弓所分化的上颌突形成了上唇、上颌后牙牙龈、部分面颊、上颌骨、颧骨、腭骨、上颌磨牙及尖牙;(2)第一对鳃弓所分化的下颌突形成了下唇、下颌切牙、面颊下部、下颌骨及下颌牙;(3)上颌突所分化的侧腭突形成了上腭的中后份、软腭及悬雍垂。(2)第一对鳃弓联合第二和第三鳃弓形成的侧舌隆突两侧联合形成舌体,形成的奇结节形成舌盲孔前舌体的一小部分。 6(舌盲孔的位置及其形成, 答:舌盲孔的位置:位于舌背表面、界沟前端。 形成:胚胎第4周,结节和联合突之间中线处的表面内胚层上皮沿中线向深部增生,形成管状上皮条索,称甲状舌管,其盲端向下延伸。在胚胎第7周时甲状舌管增生至颈部甲状软骨处,迅速发育成甲状腺。甲状腺形成后,甲状舌管变成实性上皮细胞条索并逐渐解体退化,与舌表面失去联系,仅在其发生处的舌背表面界沟的前端留下一浅凹,即舌盲孔。 第二章 牙的发育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 A; 4. D; 5. C; 6. B; 7.E; 8.C; 9.D; 10.C; 11.A; 12.E; 13.D; 14.C; 15.D; 16.B; 17.B; 18.C; 19.E; 20.D。 二、B1型题 1.E; 2.B; 3.A; 4.C; 5.D; 6.C; 7.E; 8.B; 9.D; 10.A; 11.C; 12.E; 13.B; 14.E; 15.A; 16.C; 17.C; 18.E; 19.E; 20.C; 21.B; 22.A; 23.D; 24.A; 25.B; 26.D; 27.E 三、判断题(认为对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认为错的打“×) 1.×。改正:牙及其支持组织是由口腔上皮(或者外胚层)外胚间叶细胞发而 来的。 2.?。 3.×。改正:牙囊起源于外胚间叶,形成牙骨质、牙周膜和固有牙槽骨。 成釉器细胞分化为3层,钟状期成釉器细胞分化为4层。 4.×。改正:帽状期 5.×。改正:釉结、釉龛和釉索不是每个牙胚必须存在的或同时出现的。 6.?。 ?。 7. 8.×。改正:牙釉质和牙本质形成过程有严格的规律性和节拍性,交叉进行。 9.?。 10.?。 11.×。改正:在牙冠发育和牙萌出期间,牙本质每天沉积4um,当牙萌出以 后,牙本质的沉积每天减少到0.5um。 四、填空题 1.前庭板,牙板。 2.成釉器,牙乳头,牙囊。 3.10周,第4个月。 4.外釉上皮层,内釉上皮层,星网状层。 5.釉结,釉索,釉龛。 6.磨牙,切牙。 7.牙髓中央,外周。 8.切缘,舌侧隆突,牙尖。 9.4um,0.5um。 10.上皮隔,外胚间叶细胞。 五、解释概念题 1.原发性上皮带:胚胎的第5周,在未来的牙槽突区,深层的外胚间叶组织诱导上皮增生,开始仅在上下颌弓的特定点上,上皮局部增生,很快增厚的上皮互相连接,依照颌骨的外形形成一马蹄形上皮带,称为原发性上皮带. 2.牙板:在胚胎的第7周,原发性上皮带继续向深层生长,并分裂为两个:向颊(唇)方向生长的上皮板称前庭板,位于舌(腭)侧的上皮板称为牙板。 3.上皮隔:上皮根鞘持续生长,离开牙冠向牙髓方向呈约45?角弯曲,形成 一盘状结构。弯曲的这一部分上皮称上皮隔。上皮隔围成一个向牙髓开放的孔,是未来的根尖孔。 4.上皮根鞘:牙根开始发生时,内釉和外釉上皮细胞在颈环处增生,向未来的根尖孔方向生长,而星网状层和中间层细胞并不出现在上述增生的上皮中。这些增生的上皮成双层,称为上皮根鞘。 5.颈环:内釉上皮与外釉上皮相连处称颈环,在上皮根鞘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6.釉结:为帽状期和钟状期在牙胚中出现的一种短暂结构。是在牙胚中央,内釉上皮局部的增厚,釉结在牙形态发生中有重要作用,可能是调节细胞分化和牙形态发生的信号中心。 7.缩余釉上皮: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和星网状层与外釉上皮细胞结合,形成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称为缩余釉上皮(reduced dental epithelium)。当牙萌出到口腔中,缩余釉上皮在牙颈部形成牙龈的结合上皮。 8.引导管:牙胚向合面方向萌出时,包绕牙胚的牙囊组织通过结缔组织条索与口腔粘膜固有层相连,这一结构称为引导索。在干燥的幼儿颅骨上乳牙的舌侧可见含有结缔组织条索的孔,称为引导管。当恒牙萌出时,骨吸收使引导管很快增宽,成为牙萌出的骨通道。 9.Serres上皮剩余:到钟状期末牙板被间充质侵入而断裂,并逐渐退化和消失,有些残留的牙板上皮,以上皮岛或上皮团的形式存在于颌骨或牙龈中,由于这些上皮细胞团类似于腺体,又称为Serres腺或Serres上皮剩余。 .托姆斯突(Tomes‘ processes):当釉质中最内一层无釉柱釉质形成后,10 成釉细胞开始离开牙本质表面,在靠近釉牙本质界的一端,形成短的圆锥状突起,称为托姆斯突(Tomes‘ processes)。其与细胞体之间有中棒和连接复合体,内 含初级分泌颗粒和小泡。 六、问答(思考)题 1.以乳中切牙为例,试述牙齿发育的全过程。 答:(1)原发性上皮板及牙板的发生;(2)成釉器的发育过程包括蕾状期、帽状期、钟状期及其形态特点;(3)牙体组织形成。包括冠部牙本质、釉质的形成;牙根的形成,包括上皮隔、上皮根鞘的发生,牙骨质的发生;(4)牙的萌出。包括萌出的组织学变化、结合上皮的形成等. 2.牙胚包括哪几部分,各形成哪种牙体组织, 答:牙胚包括3部分:成釉器、牙乳头、牙囊。 成釉器形成牙釉质,牙乳头形成牙本质和牙髓,牙囊形成牙骨质、牙周膜和固有牙槽骨。 3.何谓成釉器的中间层,有哪些功能, 答:钟状期成釉器的内釉上皮与星网状层之间有2,3层扁平细胞,细胞核卵圆或扁平状,称为中间层。在钟状期早期,细胞核居中,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和其它细胞器数量不多。到晚期,细胞间隙增大充满微绒毛,上述细胞器增多,酸性粘多糖及糖原沉积。 功能:该层细胞具有高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釉质的形成有关。 4.牙板有何结局及临床意义, 答:在帽状期时牙板与成釉器还有广泛的联系;到钟状期末牙板被间充质侵入而断裂,并逐渐退化和消失,成釉器与口腔上皮失去联系;有时有些残留的牙板上皮,以上皮岛或上皮团的形式存在于颌骨或牙龈中,由于这些上皮细胞团类 似于腺体,又称为Serres‘腺或Serres’上皮剩余。婴儿出生后不久,偶见牙龈上出现针头大小的白色突起,即为上皮珠,俗称马牙子,可自行脱落;在某些情况下,残留的牙板上皮,可成为牙源性上皮性肿瘤或囊肿的起源。 5.成牙本质细胞能分泌那些非胶原蛋白,有何作用, 答:成牙本质细胞能分泌的非胶原蛋白有:牙本质磷蛋白(DPP)、牙本质涎蛋白(DSP)、牙本质磷涎蛋白(DSPP)、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骨涎蛋白(BSP)、骨桥蛋白(OPN)、骨钙素(OCN)、一些生长因子和金属蛋白酶等。 作用: ?DPP、 DSP、 DSPP属于牙本质特异性蛋白。 ?DMP1、BSP 、OPN 、OCN为矿化组织特异性蛋白,它们在诱导细胞分化及促进牙本质矿化起重要作用。DMP1在生理情况下,有结合钙离子的功能,使牙本质基质中的羟基磷灰石成核,晶体扩大和融合进而促使牙本质矿化。 6.赫特威氏上皮根鞘在牙根的形成中有何重要意义, 答:上皮根鞘对牙根的正常发育是很重要的。?如果上皮根鞘不连续或者在根分叉处上皮隔的舌侧突起融合不全,则不能诱导分化出成牙本质细胞,而引起该处牙本质缺损,牙髓和牙周膜直接连通,形成侧支根管。?如果上皮根鞘在规定的时间没有发生断裂,仍然附着在根部牙本质表面,则牙囊的间充质细胞不能与该处牙本质接触,也就不能分化出成牙骨质细胞形成牙骨质,这样在牙根表面特别是牙颈部压本质暴露,引起牙本质过敏。 7.牙胚发育异常可导致哪些牙齿形态和数目的异常, 答:牙形态的异常常由牙胚的形态因各种原因发生的改变所致,如临床常见的畸形中央尖、牙内陷、牙根弯曲;牙的数目异常可能主要涉及各种原因造成的牙蕾形成的数目的异常所致。 七、论述题 1.钟状期成釉器的组织学特征: 答:此期细胞分化为4层,即外釉上皮层、内釉上皮层、星网状层和中间层。 (1)外釉上皮层:是成釉器的周边的一层单层立方状细胞,借牙板与口腔上皮相连。此层细胞胞浆少,含有游离核糖体和少量粗面内质网以及线粒体和少量散在的微丝,细胞间有连接复合体。在钟状期晚期釉质开始形成时,平整排列的上皮形成许多褶,邻近牙囊牙囊周围间充质细胞进入褶之间,内含毛细血管,为成釉器旺盛的代谢活动提供丰富的营养。 (2)内釉上皮层:是整齐排列在成釉器凹面基底膜上的单层上皮细胞,与牙乳头相邻。以半桥粒将细胞固定在基板上。从牙颈部到牙尖,细胞分化程度各异。内釉细胞开始是矮柱状或立方状,胞核大而居中。随着成釉器的发育,内釉细胞开始分化为成釉细胞,其成高柱状,高达40μm,直径4-5μm,与中间层细胞以桥粒相连。 内釉上皮与外釉上皮相连处称颈环,在颈环处柱状的内釉上皮细胞向立方状外釉上皮细胞移行。在近内釉上皮细胞侧有无细胞区,内有少量胶原原纤维,最终在该处形成牙本质。 (3)星网状层:是位于内、外釉上皮之间的星形细胞,有长的突起,细胞间以桥粒相互连接成网状,并以桥粒与外釉细胞和中间层细胞相连接。其细胞器数量稀少,但能持续合成氨基葡萄糖,使细胞间隙增大,细胞间富含蛋白的粘液样液体,对内釉上皮有营养和缓冲作用。当釉质形成时,该层细胞萎缩。 (4)中间层:是位于内釉上皮和星网状层之间的2-3层扁平细胞,胞核卵圆或扁平状。该层细胞具有高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釉质的形成有关。 (5)在帽状期和钟状期牙胚中可出现一些短暂的结构,即釉结、釉索和釉龛。它们不是每个牙胚必须存在的或同时出现的。 2.牙硬组织基质形成及矿化特点。 答:(1)釉质的形成及矿化特点:釉质的基质由成釉细胞分泌,主要的有机成分未釉原蛋白和非釉原蛋白;釉基质很快矿化。小的磷灰石晶体,其直径和长度迅速增加。新形成的釉质中,磷灰石晶体短,细小如针形,而且稀少。在成熟的釉质中,晶体的体积增大,呈板条状,数量增多。釉质的矿化方式是,一方面矿物质沉积到基质中,同时水和蛋白质从釉质中被吸收,如此反复交替,使釉质最后达到96%的矿化程度。在釉质形成到应有的厚度,釉质进一步矿化。 (2)牙本质的形成及矿化特点:牙本质基质由成牙本质细胞形成,主要为胶原纤维和非胶原蛋白;牙本质的矿化由成牙本质细胞控制,其中罩牙本质由成牙本质细胞分泌基质小泡到大的胶原纤维之间。在细胞外小泡中磷灰石以单个晶体形式存在,以后晶体长大,小泡破裂,泡内晶体成簇地分散在突起的周围和牙本质基质中。晶体继续长大并互相融合,最后形成矿化的牙本质。而髓周牙本质基质的胶原纤维比较少,互相交织并与小管垂直。成牙本质细胞不再产生基质小泡,牙本质基质是以形成各种的晶核进行矿化。牙本质的矿化形态主要是球形矿化,磷灰石晶体不断生长,形成钙质小球,钙质小球进一步长大融合形成单个的钙化团。 (3)牙骨质的形成及矿化特点:?牙骨质基质由成牙骨质细胞形成,主要为有机基质和胶原纤维。新形成的牙骨质是无细胞的,覆盖在牙根冠方2/3处。继发性牙骨质基质中埋有成牙骨质细胞。胶原纤维除来自牙周膜纤维还有部分来自成牙骨质细胞。两种纤维交织成网。?无细胞牙骨质基质矿化方式与牙本质相似,磷灰石晶体通过基质小泡扩散使胶原纤维矿化。继发性牙骨质矿化差,表面有一层未矿化的类牙骨质。 第三章 牙体组织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D; 3. C; 4. B; 5. D; 6. E; 7. E; 8. E; 9. C; 10. A; 11. D; 12. B; 13. D 14. C; 15. B; 16. C; 17. D; 18. B; 19. C; 20. B; 21. C; 22. D; 23. A; 24. D; 25. A; 26. E; 27. C; 28. B; 29. D; 30. C; 31. B; 32. D; 33. E; 34. A; 35. E; 36. E; 37. C; 38. D; 39. C; 40. A; 41. E; 42. A; 43. B; 44. D; 45. E; 46. C; 47. B; 48. C; 49. D; 50. A。 二、B1型题 1. B; 2. A; 3. C; 4. D; 5. A; 6. E; 7. B; 8. A; 9. C; 10. B; 11.D; 12. A; 13. D 14. B; 15. B; 16.C; 17. E; 18. D; 19. A; 20. D; 21.C; 22. E; 23. B; 24. A; 25. B; 26.C; 27. A; 28. D; 29 E。 三、判断题(认为对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认为错的打“×) 1.?。 2.?。 3.?。 4.?。 5.×。改正:继发性牙本质始指牙发育至根尖孔形成后,在一生中仍继续不断形成的牙本质。 6.×。改正:釉质和牙本质相交不是一条直线,而是由许多小弧形线相连而成。 7.?。 8.×。改正:绞釉的排列方式可增强釉质的抗剪切强度,咀嚼时不易被劈裂。 9.×。改正:牙根部牙本质小管的数目比牙冠部者多。 10.×。改正:在球间牙本质和近釉牙本质界处的牙本质中无管周牙本质。 11.×。改正:球间牙本质主要见于牙冠部近釉质牙本质界处,氟牙症和维生素D缺乏时球间牙本质明显增多。 12.?。 13.×。改正:前期牙本质一般为10,12um,发育完成的牙比正在发育的牙薄。 ?。 14. 15.×。改正:牙本质对外界的机械、温度和化学等的刺激的反应所产生的唯一感觉就是痛觉,而且这类痛觉常常难以有明确的定位。 16.×。改正:成牙本质细胞位于牙髓周围,呈柱状紧接前期牙本质排列成一层。 17.×。改正:牙髓中的主要细胞是成纤维细胞。 18.×。改正:牙髓神经没有定位能力,故牙髓炎患者往往不能准确的指出痛牙的部位。 19.?。 20.×。改正:牙骨质细胞周围有许多细长的胞浆突起,突起多数向着牙根表面,借以向牙周膜吸取营养。 四、填空题 1.鱼鳞状,有规律间隔的横纹。 2.球拍样,咬合面方向,牙颈方向。 3.牙本质,与成釉细胞的托姆斯突的形态相吻合。 4.3-4μm,1μm, 4:1。 5.釉牙本质界、1/4-1/3。 6.2mm、2.5mm、刀刃状。 7.牙本质小管、成牙本质细胞突起 、细胞间质。 8.成牙本质细胞层、无细胞层、多细胞层、髓核。 9.340KHN。 10.埃布纳线,4,8μm,欧文线(Owen line)。 11.牙本质,釉质。 12.釉原蛋白、非釉原蛋,蛋白酶。 13.每天釉质形成的速度。 14.低,骨组织(或牙骨质),68 。 15.400nm, 750nm 。 16.限制板,糖胺聚糖。 17.较高的柱状细胞,立方形细胞,扁平状细胞。 18.牙髓细胞。 19.胶原纤维,噬银纤维,弹性纤维。 20.陷窝,小管。 五、解释概念题 1.绞釉(gnarled enamel):釉柱自釉牙本质界至牙表面的行程并不完全呈直线,近表面1/3较直为直釉,深面2/3弯曲,在牙切缘及牙尖处绞绕弯曲更明显,称为绞釉。可以增强釉质对咬合力的抵抗。 2.釉梭(enamel spindle):指釉质发生早起形成的起始于釉牙本质界伸向釉质的纺锤状结构,是穿过基底膜伸向前成釉细胞之间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在釉质形成时留在釉质内形成的,在牙尖及切缘部位较多见。在干燥的牙磨片中,釉梭的有机物分解代之以空气,在透射光下,此空隙呈黑色。 3.釉丛(enamel tufts):起自釉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方向散开,呈草丛状, -1/3。 釉丛是一部分矿化较差而相对蛋白含量较高其高度约为釉质厚度的1/4 的釉柱。这些釉柱在不同的平面及不同的方向重叠投射,形成丛状影像。其是釉质中薄弱区,也可能与釉质和牙本质之间的粘着有关。 4.釉板(enamel lamella):是垂直于牙面可贯穿整个釉质厚度的薄层板状结构。在磨片中呈裂隙状结构。其可能是因釉质矿化过程中形成的压力阻碍水分和釉质基质流动抑制成釉细胞对它们的清除并使它们残留形成的。引其内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可能成为龋致病菌侵入的途径。 5.无釉柱釉质(rodless enamel):在近釉牙本质界最先形成的釉质和多数乳牙及恒牙表层约30μm厚的釉质均看不到釉柱结构,高分辨率电镜下可见晶体相互平行排列。内层无釉柱釉质可能是由于成釉细胞在最初分泌釉质时,托姆斯突尚未形成所致;外层则可能是由于成釉细胞分泌活动停止以及托姆斯突退缩所致。 6.釉质生长线(incremental lines)又称芮氏线(lines of Retzius),是釉质周期性生长速度改变所形成的间歇线,是研究釉质发育状况的标志,其宽度和间距因发育状况变化而不等,约代表5-10天釉质沉积的厚度。低倍镜下观察釉质横断磨片时,此线为深褐色呈同心环状排列;在纵向磨片中,生长线自釉质牙本质界向外,沿着釉质形成的方向,在牙尖部呈环行排列包绕牙尖,近牙颈处渐呈斜形线。扫描电镜观察,该处晶体排列不规则,孔隙增多,有机物增加。 7.新生线(neonatal line): 在乳牙和第一横磨牙的磨片上常可见釉质(牙本质)上有一条加重了的生长线这是由于乳牙和第一横磨牙的釉质(牙本质)一部分形成于胎儿期,一部分形成与婴儿出生以后,当婴儿出生时,由于环境和营养的变化,该部位的釉质(牙本质)发育一度受到干扰,特称其为新生线。 8.釉小皮(enamel cuticle):指覆盖在新萌出牙表面的一层有机薄膜,一经咀嚼易被磨去,但在牙颈部可残留。其结构与上皮下的基板相似,可能是成釉细胞在形成釉质后分泌的基板物质,细胞通过半桥粒与釉小皮连接。 9.釉面横纹(perikymate)也叫牙面平行线,是指釉质表面呈平行排列 并与牙长轴垂直的浅凹线纹,间隔30-100μm,在牙颈部明显,呈叠瓦状,这是牙节 律性发育的现象,也是釉质生长线达到牙表面的部位,即釉质生长线横过牙表面的部分。 10.成牙本质细胞突周间隙(periodontoblastic space): 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和牙本质小管之间有一小的空隙,称之为成牙本质细胞突周间隙。间隙内含有组织液和少量有机物,为牙本质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11.限制板(lamina limitans):牙本质小管的内壁衬有一层薄的有机膜,称为限制板。它含有较高的氨基己糖多糖,可阻止和调节牙本质小管矿化。 管周牙本质(peritubular dentin):镜下观察牙本质的横剖磨片时,可清12. 楚地见到围绕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的间质与其余部分不同,呈环形的透明带,称为管周牙本质,它构成牙本质小管的壁。管周牙本质矿化程度高,含胶原纤维极少。其厚度在近髓端约400nm,而在近釉质端则约为750 nm。 13.管间牙本质(intertubular dentin):位于管周牙本质之间。其内胶原纤维较多,基本上为I型胶原,围绕小管成网状交织排列,并与小管垂直,其矿化程度较管周牙本质低。 14.球间牙本质(interglobular dentin):牙本质主要是球形钙化,由很多钙质小球融合而成。在牙本质钙化不良时,钙质小球之间遗留一些未被钙化的间质,称为球间牙本质,其中仍有牙本质小管通过,但没有管周牙本质结构。球间牙本质主要见于牙冠部近牙釉质牙本质界处,沿着牙的生长线分布,大小形态不规则,其边缘呈凹形,很像许多相接球体之间的空隙。氟牙症和维生素D缺乏时球间牙本质明显增多。 15.牙本质生长线(incremental line):又叫埃布纳线(von Ebner line),是一些与牙本质小管垂直的间歇线纹,与釉质生长线成因相似,它表示牙本质的发育和形成速率是周期性变化的。 16.欧文线(Owen line):生长线有节律性的间隔为每天牙本质沉积的的厚度,约4-8μm。如果发育期间受到障碍,则形成加重的生长线,称为欧文线。 17. 托姆斯颗粒层(Tomes granular layer):在牙纵磨片中可见接近牙骨质根部牙本质透明层的内侧有一层颗粒状的未矿化区,称托姆斯颗粒层。可能由于成牙本质细胞突起末端膨大或末端扭曲所致;亦可能是矿化不全所致。 18. 前期牙本质(predentin):成牙本质细胞和矿化牙本质之间总是有一层尚未矿化的牙本质存在,称为前期牙本质。前期牙本质一般为10,12μm厚。在发育完成的牙较之正在发育的牙其牙本质形成为慢,所以前者的前期牙本质较后者为薄。前期牙本质与矿化牙本质的界限较清楚,呈不规则形,可见钙化小球。 19. 修复性牙本质(reparative dentin):也称为第三期牙本质或反应性牙本质。当牙釉质表面因磨损、酸蚀、龋等而遭受破坏时,使其深部牙本质暴露,成牙本质细胞受到程度不等的刺激,并部分发生变性。牙髓深层的未分化细胞可移向该处取代变性细胞而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并与尚有功能的成牙本质细胞一起共同分泌牙本质基质,继而矿化,称修复性牙本质。 20(继发性牙本质(Secondary Dentin):牙根发育完成,牙齿和对牙合牙建立了咬合关系之后形成的牙本质为继发性牙本质。有报道指出埋伏牙也有继发性牙本质形成。继发性牙本质在本质上是一种牙本质的增龄性改变,其形成的速度较慢,小管不规则。其与原发性牙本质之间常有一明显的分界线,在髓腔特别是髓室内侧分布不均匀。 21.罩牙本质(mantle Dentin):最先形成的紧靠牙釉质和牙骨质的一层原发性牙本质,其基质胶原纤维主要为来自于未完全分化的成牙本质细胞分泌的科尔夫(Korff)纤维,胶原纤维的排列与小管平行。在冠部者称罩牙本质。 22.(牙本质)透明层(hyaline layer):最先形成的紧靠牙釉质和牙骨质的一层原发性牙本质,其基质胶原纤维主要为来自于未完全分化的成牙本质细胞分泌的科尔夫(Korff)纤维,胶原纤维的排列与小管平行。在冠部者称罩牙本质,在根部者称透明层,厚约5,10μm。 23. 透明牙本质(transparent Dentin):又称硬化性牙本质,当牙本质在受到磨损和较缓慢发展的龋刺激后,除了形成上述修复性牙本质外,还可引起牙本质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发生变性,变性后有矿物盐沉着而矿化封闭小管,这样可阻止外界的刺激传入牙髓,同时,其管周的胶原纤维也可发生变性。由于其小管和周围间质的折光率没有明显差异,故在磨片上呈透明状而称之为透明牙本质。 24.死区(dead tract):因磨损、酸蚀或龋等较重的刺激,使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逐渐变性、分解、小管内充满空气。在透射光显微镜下观察时,这部分牙本质呈黑色,称为死区。此区的敏感度减低,常见于狭窄的髓角。死区的周缘常有透明牙本质围绕,其近髓端则可见修复性牙本质。 施雷格线(Schreger line):用落射光或偏振光观察牙纵向磨片时,可见25. 宽度不等的明暗相间带,分布在釉质厚度的内4/5处,改变入射光的角度可使明暗带发生变化。这是由于规则性的釉柱排列方向改变而产生的折光现象。暗区代表釉柱的横断区,亮区代表釉柱的纵断区。 六、问答(思考)题 1(釉柱的形态、走行方向及其意义。 答:形态:釉柱为细长的柱状结构,光镜下釉柱的横剖面成鱼鳞状。 走行方向:起自牙釉质牙本质界,贯穿牙釉质全层而达牙的表面。走行方向反映了成釉细胞形成牙釉质时向后退缩的路线。此路线不是径直的,因此釉柱彼此横跨缠绕,其长度大于相应部位牙釉质的厚度。在窝沟处,釉柱由牙釉质牙本质界向窝沟底部集中,呈放射状;而在近牙颈部,釉柱排列几乎呈水平状。 意义:?釉质龋的发生可沿釉柱的排列方向进展,所以平滑面龋和窝沟龋的形态也不同; ?釉柱的走行方向还与牙体治疗的窝洞预备有关。 2(釉质的超微结构特点。 答:电镜下釉柱横断面呈球拍样,有一个近乎圆形,较大的头部和一个较细长的尾部。相邻釉柱均以头尾相嵌形式排列。釉柱由有一定排列方向(即择优取向)的扁六棱柱形晶体所组成。牙釉质中的晶体是全身各种矿化组织晶体中最大的,宽约40,90nm,厚约20,30nm,而长度较难确定。晶体在釉柱的头部互相平行排列。它们的长轴(C轴)平行于釉柱的长轴,而从颈部向尾部移行时,晶体长轴的取向逐渐与长轴成一角度,至尾部时与釉柱长轴呈65,70?的倾斜。在一个釉柱尾部与相邻釉柱头部的两组晶体相交处呈现参差不齐的增宽了的间隙,称为釉柱间隙,这类间隙构成了釉柱头部清晰的弧形边界,即所谓的釉柱鞘。 3(釉质中有机物含量较多的区域有哪些,各有何形态特点, 答:釉质中有机物含量较多的区域有:釉牙本质界、釉板、釉丛、釉梭、生长线。 各区域形态特点: (1)釉牙本质界外形呈贝壳状而不是一条直线。此种连接增大了牙釉质和牙本质的接触面,有利于两种组织更牢固地结合。 (2)釉板是垂直于牙面的薄层板状结构。可以贯穿整个牙釉质的厚度,在磨片中观察呈裂隙状结构。牙釉质脱矿后经扫描电镜观察呈薄片状。 (3)釉丛起自牙釉质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方向散开,呈草丛状,与釉柱间质和柱鞘关系密切,其高度约为牙釉质厚度的1/4,1/3。 (4)釉梭是起始于釉牙本质交界伸向牙釉质的纺锤状结构。是成牙本质细胞的突起穿过基底膜,伸向前成釉细胞之间,牙釉质形成时此末端膨大的突起即留在牙釉质内所致。在磨片中,牙尖及切缘部位较多见。在干燥的牙磨片中,釉梭的有机物分解代之以空气,在透射光下,此空隙呈黑色。 (5)生长线又名芮氏线(lines of Retzius),低倍镜下观察牙釉质横断磨片时,此线呈深褐色同心环状排列,类似树的年轮。在纵向磨片中,生长线自牙釉质牙本质界向外,沿着牙釉质形成的方向,在牙尖部呈环形排列包绕牙尖,近牙颈处渐呈斜行线。 4(釉质中蛋白的种类及意义。 答:釉质中蛋白的种类:主要有釉原蛋白、非釉原蛋白和蛋白酶三大类。 意义: ?釉原蛋白在牙釉质晶体的成核及晶体的生长方向和速度调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非釉原蛋白可能有较广泛的促进晶体成核和影响晶体生长形态的作用; ?蛋白酶类主要在成釉细胞的分泌期降解牙釉质蛋白,在牙釉质成熟期分解晶体之间的釉原蛋白等基质蛋白,有利于成釉细胞对它们的再吸收,为牙釉质晶体的进一步生长提供空间。 5(牙髓神经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答:牙髓神经分布特点:牙髓内的神经很丰富,感觉神经和节后交感神经分别来自三叉神经和颈上神经节,伴同血管自根尖孔进入牙髓,并逐渐分成很多更细的分支。有的神经纤维在根髓内即发出分支,有些在在冠髓及髓角处,甚至在牙本质小管内才发出分支。在髓室内神经纤维分散成放射状,近多细胞层处形成神经壁层。自此层神经轴突通过多细胞层、无细胞层和成牙本质细胞层,止于牙髓牙本质交界处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之间或牙本质小管内。神经末梢呈圆或椭圆形膨大,与成牙本质细胞紧密相接。 临床意义: ?牙髓内的有髓神经传导痛觉;无髓神经系交感神经,可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 ?多数冠髓和冠髓内的神经末梢与血管分布相关,可调节牙髓血流。 ?成牙本质细胞区的神经末梢与毛细血管关系密切,调节成牙本质细胞对伤害的反应或成牙本质细胞的代谢。 ?牙髓神经中的CGRP和P物质可引起痛觉过敏和启动创伤愈合。 6牙骨质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 答:生物学特点: ?在生理状态下,牙骨质只有新生而无吸收现象。在正压力作用下,牙骨质有较强的抗吸收能力。 ?不断新生 功能: ?当牙的切缘和咬合面受到磨损时,可通过根尖部继发性牙骨质的形成而得到一定的补偿。 ?当牙根表面有小范围的病理性吸收或牙骨质折裂时,可由于继发性牙骨质的沉积而得到修复。 ?在牙髓和根尖周病治疗后,牙骨质能新生并覆盖根尖孔,重建牙体与牙周的连接关系。 7.试简述牙本质小管的形态。 答:牙本质小管自牙髓表面向釉牙本质界呈放射状排列,在牙尖部及根尖部小管较直,在牙颈部则弯曲呈“~”形,近牙髓端凸弯向着根尖方向,小管近髓端较粗,越向表面越细,且排列稀疏。因此牙本质在近髓侧和近表面每单位面积小管数目之比为4:1。牙本质小管自牙髓伸向表面,沿途分出许多侧支,并与邻近小管的侧支互相吻合。 8.牙本质中有机成分的种类和功能。 答:牙本质中有机成分的种类和功能: (1)胶原:牙本质最主要的有机成分,占91%-92%,以?型为主,有少量的?型,牙髓和牙本质形成早期可以见到?型。其功能为可能在牙本质矿化开始时起作用,提供牙本质结构支架、强度和弹性。 2)磷蛋白:主要是非胶原蛋白,分泌在矿化前沿,前期牙本质中无。功( 能为在牙本质矿化中起重要作用。 (3)蛋白多糖:包括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硫酸角质素、核心蛋白聚糖和双糖链蛋白聚糖。其功能为有些可抑制矿化;有些与钙非特异性结合,可能控制矿化或者胶原纤维合成。 (4)含γ羧基谷氨酸蛋白:可结合钙,可能通过控制局部钙水平其始或控制矿化过程。 (5)酸性糖蛋白:包括骨桥蛋白、65KD/95KD糖蛋白。骨桥蛋白在成牙本质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之间起连接作用。 (6)生长因子:包括TGF-β、FGF、BM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其功能为在损伤和病理过程中控制新分化成牙本质细胞增生和分化,刺激修复。 (7)其它:牙本质中有非常少的脂类和血清源性蛋白,磷脂可能通过形成钙-磷脂复合体参与矿化。 第四章 牙周组织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E; 4.B; 5.C; 6.A; 7.E; 8.C; 9.A; 10.B; 11.B; 12.A; 13.D; 14.B; 15.A; 16.E; 17.B; 18.B; 19.C; 20.E。 二、B1型题: 1.C; 2.A; 3.D; 4.B; 5.E; 6.B; 7.E; 8.D; 9.C; 10.A; 11.A; 12.B; 13.D; 14.C; 15.E。 三、判断题(认为对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认为错的打“×) 1. ?。 2. ?。 3. ×。改正:越隔组横跨牙槽中隔,连接相邻两牙的纤维,仅存在于牙邻面,保持两牙之间的位置。 4. ×。改正:龈沟上皮是无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不能抵抗机械力的刺激,易破裂。 5. ?。 6. ×。改正:Oxytalan纤维是一种不成熟的、耐酸纤维。 7. ×。改正:随着年龄的增长,牙周膜中胶原纤维增多,牙周膜厚度变薄。 8. ?。 9. ?。 10.×。改正:牙槽骨是高度可塑性组织,即受压力侧的牙槽骨发生吸收,而牵引侧的牙槽骨质新生。 四、填空题 1.0.5,3mm,1.8mm,病理性的牙周袋。 2.游离龈,附着龈,牙龈乳头。 3.牙龈上皮,龈沟上皮,结合上皮。 4.半桥粒。 5.胶原纤维,不成熟的弹力纤维,胶原纤维。 6.斜行组。 7.Howship陷窝,破骨细胞。 8.根尖组,根间组。 9.筛状板,硬骨板,束骨。 10.支持功能,感觉功能,营养功能,形成功能。 五、解释概念题 1.点彩:附着龈色粉红,质坚韧,表面呈桔皮状,有许多点状凹陷称点彩。点彩可增强牙龈对机械摩擦力的抵抗,但在炎症水肿时,表面点彩可消失而变为光亮。 2.游离龈:指牙龈边缘不与牙面附着但围绕牙颈的部分,其牙冠方为牙龈边缘根尖方为游离龈沟,内侧为釉质表面,外侧为口腔。它游离可动,呈连续的半月形弯曲,色泽比附着龈稍红。 3.游离龈沟:附着龈与游离龈相接处有一浅的凹陷称为游离龈沟。 4.牙间乳头:又称龈乳头,是牙龈呈锥体状充填于邻近两牙间隙的部分。 5.龈谷:后牙颊侧和舌(腭)侧龈乳头顶端位置较高,在牙邻面接触点下相互连接处低平凹下像山谷,称龈谷。由于该处不易清洁,易形成菌斑和牙石。 6.主纤维:牙周膜中的胶原由成纤维细胞合成,在细胞外聚合成纤维,汇积成粗大的纤维束,并有一定的排列方向,称主纤维。根据其部位、功能、排列方向的不同分为牙槽嵴组、水平组、斜行组、根尖组、根间组。 7.Malassez上皮剩余:在牙周膜中,邻近牙根表面的纤维间隙中可见到小的上皮条索或上皮团,与牙根表面平行排列,也称Malassez上皮剩余。这是牙根发育期上皮根鞘残留下的上皮细胞。平时上皮剩余呈静止状态,在受到炎症刺激时,上皮增殖成为颌骨囊肿和牙源性肿瘤的来源。 8.束骨:即固有牙槽骨,因其中有大量的外源性胶原纤维埋入,故在组织学中称为束骨。其衬于牙槽窝内壁,包绕牙根与牙周膜相邻,在牙槽嵴处与外骨板相连。组织学上束骨由平行排列的骨板构成,与牙槽窝壁平行。 9.(牙槽骨)穿通纤维:指邻近牙周膜侧的固有牙槽骨中包埋的牙周膜纤维,它的走行方向与骨板垂直或有一定角度,其比牙骨质中的穿通纤维粗。 10.间隙纤维:主纤维之间疏松的纤维组织称间隙纤维。有血管、神经穿过。 11.牙骨质小体:在牙周膜中圆形的钙化小体,称为牙骨质小体。单个或多个存在,游离或附着在牙骨质表面。可能是变性的上细胞发生钙化而形成的。 12.固有牙槽骨:指衬于牙槽窝内壁,包绕牙根与牙周膜相邻,在牙槽嵴处与外骨板相连的牙槽骨。因其是一层多孔的骨板又称为筛状板;因其在X线片表现为围绕牙周膜外侧的白色阻射线而称为硬骨板;因有大量外源性胶原纤维埋入其中故在组织学上成为束骨。 13.结合上皮:是牙龈上皮附着在牙表面的一条带状上皮,从龈沟底开始,向根尖方向附着在釉质或牙骨质表面。其是无角化的鳞状上皮,无上皮钉突,但受到刺激,上皮钉突增生。 六、问答(思考)题 1.牙龈主纤维有哪几组,名称、走行及功能如何, 答:(1)龈牙组(游离龈纤维):自牙颈部牙骨质,向牙冠方向散开,止于游离龈和附着龈的固有层。功能:牵引牙龈使其与牙紧密结合。 (2)牙槽龈组(龈牙槽组): 自牙槽嵴向牙冠方向散开,止于游离龈和附着龈的固有层中。 (3)环行组:位于牙颈周围的游离龈中,呈环形排列。功能:常与邻近的其他纤维束缠绕在一起,有助于游离龈附在牙上。 (4)牙骨膜组:自牙颈部的牙骨质,进入牙槽突、前庭肌和口底。 (5)越隔组:横跨牙槽中隔,连接相邻两牙的纤维,仅存在于牙邻面,起于结合上皮根方的牙骨质,呈水平方向越过牙槽嵴,止于邻近牙相同的部位。功能:保持牙弓上相邻两牙的接触,阻止其分离。 2.牙周膜主纤维有哪几组,名称、走行及功能如何, 答(1)牙槽嵴组:起于牙槽嵴顶,呈放射状向牙冠方向走行,止于釉质牙骨质界下方的牙骨质。主要分布在唇(颊)、舌(颚)侧,在邻面无此纤维。功能:将牙向牙槽窝内牵引,对抗侧方力,保持牙直立; (2)水平组:在牙槽嵴纤维的根方,呈水平方向分布,与牙弓的颌平面大致平行,一端埋入牙骨质,另一端埋入牙槽骨中。功能:是维持牙直立的主要力量,并与牙槽嵴纤维共同对抗侧方力,防止牙侧方移动; (3)斜行组:除牙颈部和根尖区外,都是斜行纤维分布的区域。纤维方向向根方倾斜约45?,埋入牙槽骨的一端近牙颈部,附着牙骨质的一端近根尖部。功能:?将牙悬吊在牙槽窝中,把牙承受的咀嚼压力转变为牵引力,均匀地分散到牙槽骨上;?在水平切面上,斜纤维的排列呈交织状,而不是直的放射状,这可限制牙的转动。 (4)根尖组:起于根尖区牙骨质,呈放射状止于根尖周围的牙槽骨。功能:固定根尖,保护进出根尖孔的神经和血管; (5)根间组:只存在于多根牙,起自根分叉处的牙根间骨隔顶,止于根分叉区牙骨质。功能:防止牙根向冠方移动。 3(何谓结合上皮,结合上皮的形态特点及与牙结合的方式如何,临床意义如何, 答:结合上皮是牙龈上皮附着在牙齿表面的一条带状上皮,从龈沟底开始,向根尖方向附着在釉质或牙骨质的表面。 形态特点:为无角化的鳞状上皮,在龈沟底部约15-30层细胞。向根尖方向逐渐变薄,约3-4层。细胞呈扁平状,其长轴与牙面长轴平行,在结缔组织的连接处其为立方状,类似基底细胞。无上皮钉突。如受刺激,上皮钉突增生伸入结缔组织中。电镜下张力细丝、桥粒较少; 结合方式:结合上皮形成许多半桥粒,使细胞与牙面紧密附着。 与牙的 临床意义: (1)随年龄增长,结合上皮的位置会发生改变,年轻时附着在釉质上,随着年龄增长向根方移动; (2)是牙周组织中结构上薄弱之处,任何手术都不应损伤结合上皮,以免上皮与牙的附着结构被破坏; (3)增殖能力较强,外科手术切除牙龈后,新的上皮附着能很快形成。 4(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 答:生物学特性:具有受压力被吸收,受牵引力会增生的特性;一般情况下,牙槽骨的吸收与新生保持动态平衡。 临床意义:(1)临床上利用上述特性可使错牙合畸形的牙得到矫正治疗。如加一定强度压力于牙上,一定时间之后,受压侧骨吸收,牙的位置随之移动,而受牵引侧骨质增生,来补偿牙移去后所留下的位置。 2)有的牙在失去对合牙时,常发生显著的咬合移动,使该牙比邻牙伸长,( 所以当牙缺失时,为了防止无对牙合牙伸长或邻牙倾斜,缺失的牙应及时修补。5(牙周膜中的细胞种类及其功能。 答:(1)成纤维细胞:形成、更新牙周膜纤维;(2)成牙骨质细胞:形成牙骨质;(3)成骨细胞:形成牙槽骨;(4)破骨细胞(破牙骨质细胞):吸收牙槽骨(或牙骨质);(5)上皮剩余:正常时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刺激时增殖,可成为颌骨囊肿和牙源性肿瘤的来源;(6)未分化间充质细胞:是牙周膜中新生细胞的来源。 6(龈谷的所在部位及其病理意义。 答:龈谷位于后牙颊侧和舌(腭)侧龈乳头顶端位置高,在牙邻面接触点下相互连接处低平凹下,像山谷故称龈谷。在前磨牙区龈谷底形如楔形,在后牙区变为低平。 病理意义: (1)由于该处不易清洁,易形成菌斑和牙石。 (2)龈谷易受到炎症刺激,牙间区牙龈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部位 。 (3)在老年和疾病情况下,牙间乳头退缩而将牙间隙显露出来,可引起食物嵌塞,导致牙周炎的发生。 第五章 口腔粘膜 一、单项选择题: 1.A; 2.E; 3.A; 4.C; 5.B; 6.C; 7.B; 8.B; 9.D; 10.E; 11.D; 12.E; 13.D; 二、B1型题: 1.C; 2.A; 3.B; 4.D; 5.B; 6.D; 7.A; 8.C; 9.E; 10.D; 11.A; 12.C; 13.B; 14.A; 15.C; 16.B; 17.C; 18.A; 19.E; 20.C; 21.A; 22.B; 三、判断题(认为对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认为错的打“×”并改正) 1. ?。 2. ×。改正:郎格汉斯细胞,主要位于棘层,来自于造血组织。 3. ×。改正:黑色素细胞位于口腔粘膜上皮的基底层,来自于神经嵴细胞。 4. ?。 5. ×。改正:上皮和固有层的交界面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固有结缔组织形成许多乳头状突起,上皮深面形成许多上皮嵴,二者紧密镶嵌在一起。 6. ×。改正:上皮的表面为正角化时,颗粒层明显,不全角化时,颗粒层不明显。 7. ×。改正:生发层是指基底层和棘层。 8. ?。 9. ?。 10. ×。改正:舌背粘膜在功能上属于咀嚼粘膜,但又具有一定的延伸度,属于被覆粘膜的特点。 四、填空题 生发层。 1. 2. 桥粒芯蛋白,桥粒胶蛋白,跨膜蛋白。 3. 兜甲蛋白,小富脯蛋白,总苞蛋白。 4. 基底层,棘层,中间层,表层。 5. 基底细胞;邻近的棘层细胞。 6. 乳头层,网状层。 7. 牙龈,硬腭粘膜。 8. 轮廓乳头,菌状乳头,软腭,会厌。 9. 亮细胞,暗细胞。 10. 甜、咸味,酸味,苦味。 五、解释概念题 1.正角化:粘膜上皮的最表层细胞扁平,体积大,细胞器及细胞核消失,胞质内充满角蛋白,H-E染色为均质嗜酸性物,细胞间桥消失,这种角化称为正角化。如在硬腭。 2.不全角化:如果在角化的上皮细胞中含有浓缩的未消失的核,则成为不全角化。如在牙龈。 3.角化包膜:在上皮角化层中由交联的蛋白质和脂类形成,厚约15nm,代替消失的细胞膜,是上皮屏障的主要构成成分,具有高度的抗溶解性,较强的柔韧性,能很好地保护深层的上皮细胞。构成此包膜的蛋白质主要有兜甲蛋白、小富脯蛋白、总苞蛋白等。 4.基底膜:光镜下可见上皮和固有层之间有一膜状结构,称基底膜,厚度为1,4um,PAS染色阳性。由透明板、密板和网板三部分组成。 5.福代斯斑:颊粘膜有时可出现成簇的粟粒状淡黄色小颗粒,为异位的皮脂腺,称福代斯斑。 6.颊白线:在口角后方的颊粘膜咬合线区,有时出现轻微角化,称颊白线。 六、问答(思考)题 1.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的种类及部位分布、排列特点。 答:(1)口腔粘膜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构成的细胞种类有:角质细胞和非角质细胞;(2)角质细胞形成上皮的主要结构,有角化的口腔上皮由4层细胞组成,由内而外分别为基底层、棘细胞层、颗粒层和角化层;非角化的口腔上皮由基底层、棘细胞层、中间层和表层构成。(3)非角质细胞有黑色素细胞,来源于神经嵴细胞,分布在上皮的基底层,胞质内含有黑色素颗粒;郎格汉斯细胞来自造血组织,分布在棘细胞层和基底层,与粘膜的免疫功能有关;梅克尔细胞来自于神经嵴或上皮细胞,分布在上皮的基底层,是一种压力或触觉感受器。 2(口腔粘膜的功能。 答:(1)具有保护功能:可抵抗机械刺激:如压力、切力、牵拉力、摩擦力等。限制微生物和毒性物质的侵入。(2)具有感觉功能:对疼痛、触动、温度作出反应,还有味觉功能。(3)在某些方面感觉功能还具有保护性,口腔粘膜的感受器能启动吞咽、恶心和流涎等反射。(4)口腔粘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某些药物的渗透性吸收有关。 3(口腔粘膜与皮肤在组织学结构上有何区别, 答:(1)皮肤表层称表皮、深部称真皮和皮下组织,而口腔粘膜相应地称上皮、固有层和粘膜下层;(2)皮肤有皮肤附件,口腔粘膜有相应的小涎腺;(3)口腔粘膜上皮无皮肤表皮中的透明层。 (试述咀嚼粘膜和被覆粘膜的不同点。 4 答:(1)咀嚼粘膜上皮有角化,上皮钉突长。正角化时有明显的粒层,不全角化时粒层不明显,未角化时无粒层。棘层细胞间桥明显。固有层致密、乳头多、长,与上皮钉突指状镶嵌,形成良好的机械附着。胶原纤维粗大,排列紧密。大部分区域无粘膜下层,固有层与深部的骨或肌肉直接紧密相连形成粘骨膜;或借粘膜下层与骨膜相连。与深部组织附着牢固,不易移动。在咀嚼时承受压力。 (2)被覆粘膜表面平滑、粉红色。上皮无角化、厚、上皮钉突短。固有层疏松、乳头少、短,含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上皮与结缔组织交界比较平坦。有疏松的粘膜下层。富有弹性,有一定的活动度。承受张力,不承受咀嚼压力。 5(口腔粘膜上皮的结构蛋白与口腔粘膜病的关系(举例说明)。 答:口腔粘膜上皮中的结构蛋白有(1)桥粒蛋白。构成桥粒的蛋白有两组,一组是桥粒钙依赖性粘附蛋白,它们是一组跨膜蛋白,在上皮细胞间的粘附上起重要作用,主要有有桥粒芯蛋白和桥粒胶蛋白;另一组是位于细胞膜内侧的构成附着斑的蛋白,属于连接蛋白,主要有桥粒斑珠蛋白和桥粒斑蛋白。桥粒芯蛋白3的改变可导致天疱疮的发生。(2)细胞角蛋白。在细胞从基底层向表面移动的过程中,细胞内不断的合成了中间丝角蛋白,即细胞角蛋白,该蛋白是主要的细胞骨架蛋白,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很重要。细胞角蛋白4和13的基因突变可导致白色海绵状斑痣的发生, 6(口腔粘膜基底膜结构特点。 答:口腔上皮和固有层交界面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固有结缔组织形成许多乳头状突起,上皮深面形成许多上皮嵴,二者紧密镶嵌在一起。(1)光镜下:上皮与固有层之间为一膜状结构,称基底膜。厚1-4μm,PAS染色阳性。(2)电镜下:可见上皮基底细胞结缔组织之间的交界由特殊的结构即半桥粒和基膜以及深部的部分纤维构成。基底膜由透明板、密板、网板三部分组成。透明板厚度为45nm,为电子密度小的板状结构;密板厚度约50nm,为颗粒状或细丝状物质,电子密度较高;网板较厚,电子密度较密板低,由相对纤细的半环形纤维构成,此纤维 称锚纤维或者?型胶原。 第六章 涎腺 一、单项选择题: ; 2.C; 3.B; 4.E; 5.E; 1.D 6.A; 7.D; 8.D; 9.B; 10.B; 11.E; 12.A; 13.E; 14.A; 15.D; 16.C; 17.B; 18.C; 19.B; 20.D。 二、多项选择题 1.E; 2.B; 3.D; 4.A; 5.E; 6.E; 7.B; 8.A; 9.C; 10.A; 11.D; 12.B; 13.E; 14.C。 三、判断题(认为对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认为错的打“×) 1. ×。改正: 胞吐过程中,分泌颗粒的膜与细胞膜融合,继而融合部打开,颗粒内容物排除,但胞膜并不损伤。 2. ?。 3. ×。改正:混合性腺泡由粘液细胞和浆液细胞组成,粘液细胞组成腺泡的大部分,紧接闰管;浆液细胞呈新月状覆盖于腺泡的盲端表面,又名半月板。 4. ?。 5. ×。改正:闰管长短不一,若粘液细胞多,则闰管较短;反之,粘液细胞少,则闰管较长。 6. ?。 7. ×。改正:通常每个腺泡有一个肌上皮细胞,也可以有二三个。 8. ?。 9. ×。改正:唇腺是唾液分泌型IgA的主要来源,其浓度比腮腺高4倍。 10.×。改正:腮腺素是由腮腺分泌管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内分泌素。 四、填空题 1.闰管,分泌管,排泄管。 2.浆液性腺泡,粘液性腺泡,混合性腺泡。 3.球状,锥体形,酶原颗粒。 4.管状,三角形或锥体形,粘原颗粒。 5.纹管,细胞的基底部有垂直于基底面的纵纹。 6.纤毛柱状上皮,复层鳞状上皮,粘液细胞。 7.肌动蛋白,肌球蛋白。 8.过氧化酶(或者乳过氧化物酶)、溶菌酶、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 9.纯浆液腺,Von Ebner腺。 10.主动吸收钠,排出钾,并运转水,改变唾液的量和渗透压。 五、解释概念题 1.篮细胞:即肌上皮细胞,位于腺泡和小导管的腺上皮与基膜之间。光镜下,肌上皮细胞体小,形态扁平,发出4,8支分支状突起,该突起呈放射状包绕着腺泡表面,形似篮子,故又称篮细胞。其胞核较大呈扁圆形,几乎占据整个细胞。其有收缩功能,可协助腺泡或导管排除分泌物。 2.晶样体:在腮腺导管中出现针状、指状或板状结构,嗜伊红着色,可能是导管上皮细胞的产物。可引起周围组织的炎症或形成结石中心的核。 六、问答(思考)题 比较三种大涎腺组织学结构的差别。 1. 答:(1)各涎腺组织所构成的细胞类型不完全相同。除新生儿腮腺中可见少量粘液细胞外,腮腺全部由浆液性腺泡组成。而颌下腺是以浆液性腺泡为主,并有少数粘液性腺泡和混合性腺泡。舌下腺是一种粘液性腺泡占主要部分的混合腺。(2)在腮腺可见典型的皮脂腺结构或含脂肪之导管上皮细胞团,亦见有少数含粘液的杯状细胞和晶样体结构,而颌下腺和舌下腺较少。(3)腮腺闰管长,有分支。而颌下腺闰管比腮腺短,分泌管则较腮腺者长分泌管多,舌下腺闰管和分泌管发育不良。(4)正常腮腺组织内,尤其近表面部分经常出现小的淋巴结,部分出现导管和腺泡样结构。在颌下腺导管周围常伴有弥散淋巴组织。 比较浆液细胞与粘液细胞形态学和功能特性的差别。 2. 答:根据光镜下浆液细胞主要含酶原颗粒,粘液细胞主要含粘原颗粒;电镜下浆液细胞主要含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复合体,粘液细胞主要含高尔基复合体等亚细胞结构,说明浆液细胞主要分泌酶等蛋白质,粘液细胞主要分泌含碳水化合物的粘液等功能。 项目 浆液细胞 粘液细胞 形状 锥体形 三角形或锥体形 细胞核 核圆,位于细胞基底部1/3处 核扁平,位于细胞底部 细胞器 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显著 高尔基复合体较多 分泌颗粒 酶原颗粒 粘原颗粒 3.比较闰管细胞与纹管细胞形态和功能特性的差别。 答:(1)光镜下闰管管壁上皮细胞为单层立方上皮、胞核位于中央,胞浆少、染色淡;纹管管壁为单层柱状上皮,核圆形,位于中央或近基底部。胞浆丰富,呈强嗜碱性,基底部有垂直于基底面的纵纹(线粒体、胞膜皱折)。(2)电镜下闰管具有浆液性细胞特征,其管径<腺泡管径,外有肌上皮细胞;纹管内质网、核糖体、溶酶体、高尔基复合体、微绒毛、连接复合体、桥粒等。(3)闰管细胞可能分化发挥干细胞作用分化为腺泡细胞、肌上皮细胞或纹管细胞;纹管细胞具有主动吸收钠,排出钾,并转运水和电解质、改变唾液的量和渗透压、参与唾液代谢并为代谢提供能量等功能。 项目 闰管细胞 纹管细胞 形状 矮柱状或立方形 单层柱状 胞浆 较少,染色淡 丰富,强嗜伊红 细胞核 位于细胞中央 位于细胞中央或近基底部 基底纵纹 无 有 基底部胞浆内有少量粗面垂直于基底面的皱褶中夹有纵行排列细胞器 内质网;顶部胞浆内有高尔的线粒体 基复合体 发挥干细胞作用可分化为主动吸收钠,排出钾,并转运水,改变功能 腺泡细胞、肌上皮细胞或纹唾液的量和渗透压 管细胞 4.试述涎腺上皮细胞再生的组织学表现。 答:涎腺实质细胞具有一定程度的再生能力,涎腺部分切除数周后再生明显。一般情况下,再生过程中的组织按照胚胎发生模式进行,表现为由未分化细胞构成的实性上皮蕾、分枝状上皮条索以及最终形成的排泄单位。再生中的涎腺组织有时呈非典型性表现,增殖的未分化实性上皮蕾类似于基底细胞腺瘤或其他未分化细胞构成的肿瘤,但是再生的组织保存有正常涎腺腺小叶的结构。导管阻塞引起的萎缩后再生由残存涎腺导管干细胞完成,所形成的结构与大鼠颌下腺正常胚胎发育期间具有高度增殖活性的终末小管、腺泡前体细胞和腺泡细胞相类似。 5.涎腺腺泡根据其形态、结构和分泌物的不同,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征, 答:根据腺泡的形态、结构和分泌物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浆液性腺泡、粘液性腺泡、混合性腺泡三种类型。浆液性腺泡呈球形,由浆液细胞组成;粘液性腺泡呈管状,由粘液细胞组成;混合性腺泡由粘液细胞和浆液细胞组成。各自特征如下表: 项目 浆液性 粘液性 混合性 少量浆液细胞呈新月状覆盖 形态 球状 管状 于腺泡(大部分由粘液细胞构 成)盲端表面 全部由浆液由浆液细胞和粘液细胞共同结构 全部由粘液细胞组成 细胞组成 组成 稀薄,含唾液分泌粘稠,含蛋白质和碳混合性,浆液细胞的分泌物由淀粉酶和少物 水化合物形成的粘液 细胞间小管通入腺泡腔内 量粘液
/
本文档为【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