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家庭教养方式

2017-09-18 8页 doc 22KB 1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014457

暂无简介

举报
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鲍姆令德提出了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即要求和反应性。要求指的是父母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准,并坚持要求孩子去达到这些标准。反应性,指的是对孩子接受和蔼的程度及对孩子需求的敏感程度。根据这两个维度,可以把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四种。 一般而言,权威型是对孩子最有利的一种教养方式。这种类型的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但这是建立在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上。他们会给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设立适当的目标,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当的限制。与此同时,他们会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并认真听取孩子的想法。这种...
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鲍姆令德提出了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即要求和反应性。要求指的是父母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建立适当的,并坚持要求孩子去达到这些标准。反应性,指的是对孩子接受和蔼的程度及对孩子需求的敏感程度。根据这两个维度,可以把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四种。 一般而言,权威型是对孩子最有利的一种教养方式。这种类型的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但这是建立在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上。他们会给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设立适当的目标,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当的限制。与此同时,他们会现出对孩子的爱,并认真听取孩子的想法。这种教养方式的特点虽然严格但是民主。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自信和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且会比较乐观、积极。 专制型的特点则是严格但不民主。专制型的父母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虽然有时父母为孩子设立的目标和标准很高,甚至不近情理,但是孩子不可以反抗。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和孩子是不平等的。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会比较多的表现出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和行为,他们在学校中却有较好的表现。 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则表现出很多的爱与期待,但是很少对孩子提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控制。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容易表现得很不成熟且自我控制能力差。一旦他们的要求不能被满足,往往会表现出哭闹等行为。对于父母,他们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往往缺乏恒心和毅力。 忽视型的父母对孩子不很关心,他们不会对孩子提出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控制,同时也不会对其表现出爱和期待。对于孩子,他们一般只是提供食宿和衣物等物质,而不会在精神上提供支持。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出现适应障碍,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较差。 这四种类型虽然是极端的类型,但在现实中,有些家庭的教养方式属于中间型。并且,随着孩子的成长和父母本身的观念的变化,家庭教养方式也可能会发生改变。整体而言,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应该对其多给予爱和关怀,并且父母应在这时更多的控制孩子行为。当孩子长大一些的时候,父母应及时听取孩子的想法,对于孩子自己的事情,要多和孩子商量,共同制定合适的解决。 真正的教养应该是几种兼而得之,教育孩子要让孩子懂得约束与权力,懂得最根本的正义与非正义,这些也需要孩子在成熟之中逐渐获得,也就形成了正确的引导过程,关于如何引导,这就要求家长必须具备足够的素质,如正确的观念,正确的公正行为以及相对较复杂的辩别事非的能力. 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是最为有效但最费时费力的一种教养类型。家庭成员间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对子女既有约束,又有鼓励。这种民主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自尊、自信、自律性强,具有创造性,社交能力强,具有成就动机等良好社会适应性的个性特征。总之,父母的教养方式、教养态度直接影响到家庭关系。良好的教养态度可以使儿童、青少年向着积极主动地、友好安定的方向发展;而错误的教养态度会导致他们向着攻击性、反抗性等消极的方向发展。 父母对子女提出了合理的要求,对其行为做出了适当的限制,设立恰当的目标。同时,他们表现出对子女成长的关注和爱,会耐心地倾听子女的观点,并鼓励子女参与家庭决策。在这 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青少年,他们能表现出更强的自信,较好的自控能力。与其他类型的家庭相比,民主型家庭的青少年是成熟的、独立的,具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成就倾向。 家庭更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 不良的养育方式已成为影响健康状况的显著负面因素[2] 。国内外研究表明, 人的应付方式受到父母教养态度的影响, 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是子女不良心理问题的危险因素[3- 4] , 父母过多的干涉和保护、拒绝、否认、惩罚和严厉并不利于子女良好的应付方式的形成, 反而导致了子女不成熟的应付方式的形成。而社会的多元化、多样化, 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 生活环境的影响, 使大学生的心理困扰更加突出。 鲍德温采用家庭拜访和观察家庭互动的基本频率的方法, 重点研究了父母的宽容民主对儿童社会 化的作用。他发现, 采取宽容民主教养方式的父母, 一般受教育程度较高, 儿童在这样的家庭中易形成爱 憎分明的社会行为, 如亲社会的攻击行为和领导行为, 儿童的求知欲高、好奇心强并极具创造性。同时研 究还发现, 限制而不宽容家庭中的儿童表现出了与此完全相反的特点。 继鲍德温之后, 美国著名的女心理学家鲍姆林特(D. B aum rind ) 也采用观察研究的方法, 重点研究 了处于不同家庭环境中的限制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她认为, 父母对儿童的限制应分为“严格合理的限 制”和“惩罚性的限制”两种, 由此提出了影响较大的三种父母教养方式, 即权威型、宽容型和专制型。?。 按照她的解释, 权威型的父母认为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应该有权威, 但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 解、尊重, 来自他们与孩子的经常交流及对子女的帮助; 宽容型父母很少向孩子提出要求, 他们给孩子最 大的行动自由, 把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放在首位, 甚至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宽容型父母和子女的沟 通与交流比较好, 在子女需要帮助时, 他们也愿意提供帮助; 而专制型父母则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 孩子的自由是有限的, 父母希望子女按照他们为其的发展蓝图去成长, 希望对孩子的所有行为都加以保护监督; 他们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 是一种“管”与“被管”的关系, 因此, 两代人之间的沟通 是不好的, 虽然家长的心是好的, 但往往却不能向孩子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根据鲍姆林特对学前儿童 的研究表明: 权威型家庭中的儿童具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成就倾向; 宽容型家庭中的儿童缺乏独立 性; 专制型家庭中的儿童缺乏社会责任感。 此后, 霍夫曼(H of fm an) ?等人还专门研究了惩罚这一普遍性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他 们把惩罚分为强制和“爱的收回”两种。强制是指父母对儿童的体罚、冷漠地拒绝、剥夺以及威胁等。他们 的研究表明, 强制方式会阻碍儿童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化, 同时也会降低儿童良知的发展。之所以会产 生这样的结果, 是因为强制会引发孩子的敌意, 同时又提供了一个表达敌意的方式, 即父母的惩罚方式 无意中向儿童提供了如何打人的模式。 1995 年北师大的林磊研究了“幼儿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及其行为特点”, 他的研究方法避免了以往 心理学所使用的根据单一维度得分来划分的做法, 考虑了父母教育行为的各个方面, 从而避免了划分上 的绝对性, 这是以往的研究所不及的。林磊从溺爱性、专制性、放任性、期望性、不一致性、拒绝性和民主 性七个维度对父母的教育方式进行评价、定型, 用快速聚类法(Q u ick - C luster) 归纳出五种教育方式: 极 端型、严厉型、溺爱型、成就压力型、积极型。积极型的父母具有较高的民主意识, 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立 性, 经常采用说理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严厉型的父母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 父母与子女缺乏情感交 流, 与积极型母亲一样也很少迁就和过分保护孩子; 溺爱型的父母则对孩子高度接纳、偏于迁就, 很少有 惩罚行为; 成就压力型父母对孩子有过高的成就期望, 自身行为缺乏一致性; 极端型的父母在七个维度 上都有着明显的不良倾向, 具有多重矛盾行为。他的研究表明, 积极型的方式有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 而 其它类型则存在各自不同的缺陷。积极型的教育方式约占40à , 其它 四种类型约占60à , 说明还有相当 数量的家长在教育方式上存在着一些不良倾向, 会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此 外, 林磊在研究中着重探讨了外部因素对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 指出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水平、特定时 期的社会特征和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儿童的年龄、性别等特征会影响到父母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 是父母各种教 养行为的特征概括, 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目前, 国内学者对教养方式的用词并不严格, 有的学者使用“抚养方式[1 ]”、“养育方式[2 ]”, 有的学者用“教育方式[3 ] [4 ]”, 甚至使用同一种研究工具的研究者之间也出现分歧 国外有关家庭教育心理研究的成果已有不少。西 方心理学家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时, 采取了不同的研究取向。最早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 童社会化影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 Symonds) 。 他提出了亲子关系中的两个基本维度, 一是接受——— 拒绝, 二是支配———服从。Crusec 等人概括指出, 对 父母影响进行的心理学研究可以分为四种: 在精神分 析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侧重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的研 究; 将学习理论的原则融合于精神分析理论, 侧重奖 赏与惩罚的影响的研究; 在社会学习理论指导下, 侧 重父母的行为榜样作用的研究; 在习性学理论指导下, 侧重亲子互动的生态性的研究。这是一种从父母教养 行为的维度入手, 探讨某一行为维度或行为维度下具 体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起, 一些研究者开始从类型学 的思路出发, 将父母教养方式类型化、模式化。其中 最具代表性的当数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鲍姆林特 ( Baumrind) 的研究, 她从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 儿童交往的清晰度以及父母的教养四个方面来评定父 母的教养行为, 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宽容 型和专制型三种。与专制型、宽容型家庭相比, 权威 型家庭的孩子是成熟的、独立的, 具有更多的社会责 任感和成就倾向。鲍姆林特的研究揭示, 儿童的个性 形成并非由父母的某个行为维度决定, 而要受到父母 整个行为模式的影响, 可以根据不同父母的教养类型 而对类型作不同区分。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 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出现了 新的进展, 学者们开始探求教养方式背后的影响因素, 将教养方式的研究从表层推进了一个更深的层面。推 动研究进展的更直接的动力来自于人类发展生态模型 的提出。社会生态学家Bronfenbenner 在家庭环境的研 究中曾把家庭外部环境区分为两个层面: 中间系统和外部系统, 中间系统是指家庭成员所参与的两个或多 个系统之间的关系, 如家庭与学校或工作岗位之间的 关系; 外部环境是指那些家庭不直接参与但却影响决 定着家庭生活的一些条件的系统或环境, 如社会的政 治与经济特点、自然与物理环境等。Bronfenbenner 指 出, 不管是中间系统还是外部系统都对家庭中亲子间 的互动有影响。这促使学者们走出教养方式对儿童社 会化发展的单向研究的圈子, 尝试将父母的特征和儿 童特征都纳入教养方式体系, 并将教养方式放入更大 的背景中加以考查。 在这段时期内, 国外学者既从社会文化背景、社 会阶层、社会经济地位及父母体验到的压力和社会支 持等家庭系统以外更广阔的层面出发, 又从家庭系统 内部的一些因素, 从儿童特征入手, 较全面地探讨了 家庭教养方式和教养行为的影响因素。如: Belsky 等 人( 2000) 对美国和韩国3 岁儿童的父母教养行为及 儿童抑制性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儿童对父母教养 行为的影响要大于父母教养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母亲 比父亲更容易受到儿童抑制性行为的影响。 二、国内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的发展 我国许多学者从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将发展心 理学领域的一些新流派、新理论运用到父母教养方式 的研究中,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 采取各种方 法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呈现出不 少新的特点。概括起来, 有如下几个方面: ( 一) 父母教养方式研究所涉及的对象更加宽泛 在年龄段的选择上, 从2000 年以来, 研究对象逐 渐覆盖了小学儿童、初中生、高中生以及大学生、研 究生, 填补了我国某些年龄阶段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研 究上的空白。如禹玉兰研究扩招时期研究生心理压力 影响因素时发现: 溺爱型和专制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培 养出来的学生现在的心理压力显著高于民主型的家庭 教养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 在研究人群特征的选择上, 也突破了以往单从正 常儿童家庭着手, 而将研究的人群扩展到了外来民工 子弟、抽动障碍、问题行为学生、反社会人格障碍、 青少年犯罪、单亲家庭等不同的人群探讨家庭教育方 式的作用。研究者还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及不同类 型的学校的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以及城市农村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行了比较, 发现农村温饱型地区父母的教养 呈现出重男轻女的观念, 并且农村父母最为看重的是 子女的顺从性, 其次是学业成就和社会适应。 长期以来, 学者们所研究的方向多为父母的教养 方式或母亲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 然而对父亲、 兄弟姐妹以及其他家庭成员与儿童的关系的研究是少 之又少。如今, 随着家庭越来越被视为一个整体、一 个系统, 母亲与儿童、父亲与儿童、父亲与母亲间存 在复杂的、交互的亲子互动。父亲教养方式对儿童的 影响, 父亲及家庭其他成员的支持对母亲教养行为的 影响渐渐地提到研究日程上 ( 一) 娇生惯养, 导致孩子任性骄横。 ( 二) 过分保护, 导致孩子缺乏锻炼。 ( 三) 期望值太高, 教育方法不当。 ( 四) 家长教育的不一致
/
本文档为【家庭教养方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