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方方小说悲剧意蕴初论

2017-10-21 34页 doc 64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014457

暂无简介

举报
方方小说悲剧意蕴初论方方小说悲剧意蕴初论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文题目: (中文) 方方小说悲剧意蕴初论 (英文) The Study on Tragic Meaning of Fang Fang’s Novels 作 者: (中文名) 刘亚力 (英文名) Liu Yali所在院系所:人文学院 专业名称: 中国现当代文学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武宝瑞 副教授 论文主题词:人格悲剧 不和谐 深度 学习期限: 01 年 9 月至 04 年 7 月 论文提交时间: 2004 年 5 月 引 言 在当...
方方小说悲剧意蕴初论
方方小说悲剧意蕴初论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题目: (中文) 方方小说悲剧意蕴初论 (英文) The Study on Tragic Meaning of Fang Fang’s Novels 作 者: (中文名) 刘亚力 (英文名) Liu Yali所在院系所:人文学院 专业名称: 中国现当代文学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武宝瑞 副教授 论文主题词:人格悲剧 不和谐 深度 学习期限: 01 年 9 月至 04 年 7 月 论文提交时间: 2004 年 5 月 引 言 在当代作家中方方站在精英知识分子立场上,描写知识分子、下层平民、世 俗爱情有自己较为独特的视角。她独特的思维方式、叙事风格、行文结构、 思想 内蕴,使她的一些作品呈现出一种激扬悲怆、慷慨淋漓的特质,但由于个人经 历、 思想深度、价值观念等种种原因,她的小说在激情之余带有一种知识分子的矫情、 偏颇和疲弱,影响她作品的深刻性和穿透力,她的小说走向了相对固化套路,这 使她的一些作品逐渐走向单一乏味,悲剧意味显得淡薄而缺乏震撼力。本文通过 分析作品的悲剧意蕴来探讨方方创作的得与失。 第一章 知识分子命运与作家情怀 一、有意回避知识分子人格悲剧 方方的小说把知识者家族放在三个时代来展示他们的尴尬命运,完成她对知 识分子悲剧命运的抒写。她笔下的三代知识分子:祖辈、父辈、同辈三代具有象 征意义的知识分子无不与时代不合流,或者惨烈地死或者活得凄怆悲凉。方方对 祖辈的知识分子理想人格进行了描绘,但对父辈和她同辈的知识分子的人格悲剧 却做了有意的回避。 在《祖父在父亲心中》中,祖父生于清末 1888 年,当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他京师大学堂毕业后先去任教,然后又去中学,有的大学让 他去教书,他都回绝了,别人力劝他去应聘,祖父怫然作色说:“无有中学生焉 1 有大学生?唯天下人都读了中学,国家方能昌盛。此乃教育救国之实。” 祖父不 在乎地位和金钱去教中学,提倡教育救国,可见对国家的赤诚之心。他满腹经纶, 还懂好几门外国语,然而日本兵侵入祖父所在的村子打破了他教育救国的美梦。 日本侵略者侵入祖父所在的村子时,面对日本兵,祖父毫无惧色,他扬手一 2 指,开言即到:“侵华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 说得日本兵哈哈大笑。这等于对 1 《1990年中篇小说选? 祖父在父亲心中》第一辑 271页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2 2 《1990年中篇小说选? 祖父在父亲心中》第一辑 294页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21一群狼说你们不应该吃人,但方方认为祖父此举树立了儒家理想人格的丰碑。祖 父怒斥日本人侵华是非正义的战争,是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写照,践履了 3 “仁者必有勇” 、舍生取义的儒家崇高理念。方方把自己的祖父雕刻成一 尊塑 像,让我们读者敬仰,感动、怀念。 然后面对狂笑的日本兵,祖父继续说:“这都是老弱妇孺,你们不能对他们 4 施行强暴。” 后来日本人企图利用他作傀儡,他索笔疾书: “匹夫不能为国拒敌, 5 有死而已。” 在我师 16师向敌反攻时,祖父怒指日本兵说: “此中国人民之枪声 6 也,须臾汝等将作大陆之鬼矣。” 然后日本兵大怒,以刺刀刺之,胸腹全穿,头 颅尽碎,死状惨不忍睹。祖父可以说是中国刑天型的知识分子,向这个世界宣战, 不管对手力量多么强大,对敌人誓死力争,永不妥协。他一腔正气、满腹才华, 但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祖父只能是惨烈地死。这是时代的悲剧,那个时 代没有国权是没有人权的。祖父的壮举是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写照。 父亲这一代知识分子矮化了。在文革时期,他委琐、他躲避、他怯弱,他为 了防止揪斗时被揪头发,把头发剃得短短的,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被斗的姿势,惶 惶然等着揪斗。为了示自己的忠诚,主动交代自己写过赞美罗斯福的文字, 结 果没人再相信他的忠诚。他刻苦学习,夙兴夜寐,怀有报国之志,结果生命中最 富创造力的年华被一次次政治运动消蚀了。方方把知识分子乖戾的命运归于背谬 的时代,她没有去追究知识分子对这个荒唐的时代到底负不负责任,那个荒唐的 时代知识分子扮演了什么角色有意味的是父亲之死,他是在电影院看电影时看到日本兵在残杀中国人,刺 刀、鲜血、铁骑和东洋语,恐惧感从心底漫向他的全身。祖父的死父亲是知道的, 这时眼前晃动的枪刺和鲜血却将父亲心底最深处的东西一点一滴地挖掘出来。他 摇晃着站起来走向楼梯口,双腿一软,滚下楼梯,就这样父亲轻轻一笑,走向天 国,把心里的缠绵给了祖父,而将生活的重担给了母亲。父亲为什么会死呢?是 恐惧和痛苦,长期的政治高压,目睹那么多批判和游斗,父亲的刚毅和果敢已经 被一点一点吞噬掉了,他变得苍白、委琐、懦弱。如果说祖父已死精神仍在的话, 那么父亲在文革中虽然肉体存在,但精神人格已经被磨蚀掉了,他再也经不 起残 3 转引《论语辨惑》萧民元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4 《1990中篇小说选》第一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2 294页 5 《1990中篇小说选》第一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2 299页 6 同上2酷杀戮,日本人只需在电影里举起刺刀也足以以使作为观众的他肉体毁灭!精神 人格委缩至此,真是无法言说的苦痛和悲哀! 方方没有对文革时期知识分子的人格悲剧作深入地解剖,在《祖父在父亲心 中》有这样几句话: “我想或许父亲在祖父的位置上时也一定会如祖父一样向日本 人扬手一指。而祖父在父亲的位置上也难说不会如父亲般写出一摞一摞的交代材 7 料。”方方以一种宽容的态度来对待那个特殊时代所造成的知识分子人格的变异。 《乌泥湖年谱》中丁子恒在批判右派的运动中不发言被指责为温情主义,在 没的情况下,他揭发了李琛明,结果使对李琛明的批判当即升级。这样的出 卖,方方以同情的笔调写了丁子恒的百般无奈和万般愧疚,丁子恒在批判会后的 第三天遇到李琛明, “他欲上前作个解释。虽然主动同李琛明说话,在丁子恒来说, 也是风险,„„然而,李琛明对走到面前的丁子恒却未予理睬,他把头微微一扭, 不屑地看他一眼,扬长而去。这道目光充满蔑视和厌恶,有如一把犀利尖刀,直 插丁子恒的心灵,将他的自尊切割得鲜血淋漓,令丁子恒永生难忘。„„丁子恒 8 知道,这道目光将永远同他的噩梦纠缠在一起了。” 但在后来的叙事中写到因为 要开一个关于江河治理工程方面的工作会议时,丁子恒对工作的热情将李琛明带 给他的阴影隐没了下去。这时丁子恒倍觉神清气爽,而李琛明则不得不忍受一次 又一次的批判。 丁子恒和妻子雯颖的对话可见当时知识分子的心境。 丁子恒说: “这是个教训,我以后必须慎之又慎,每句话每个行动,都得三思而后行。否 则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孩子们的一生和你的一生就会坏在我手上。雯颖说: “是呀,你千千 万万小心,叫你干什么就干什么,就算是有意见,也千万一句别提。心里若有气,回家找我 发都可以。想想咱们四个孩子,就是天大的气,你也不能生。”丁子恒说:“你和我,加上四 9 个孩子的命运,就是有天大的意见,我也不敢提了,就是有天大的气,我也不敢生了。” 从此父亲们象一只受惊恐的兔子,机警而乖张地躲避了一切可能发生的灾难, 委琐如妇人、平庸如市民。茨威格这样说过: “对于健忘的人类而言,最人道的要 求依然必是恢复他们的记忆„„因为在每一时代,暴力总会改换面貌重行出现, 则坚持精神事业的人们,也必得不断改变与之斗争的方式。他们绝不可借口敌对 7 《祖父在父亲心中》选自《1990 中篇小说选》第一辑 298页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8 《乌泥湖年谱》 方方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年 9月版 81页 9 《乌泥湖年谱》方方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201页3势力过于强大,转而 寻求避难。因需要讲出的话绝不嫌讲得太多,宣示真理也不 10 会徒劳无益。” .然而方方对知识分子对同情和理解,使她无法达到作为知识分子 解剖人性理应达到的深度。 “文革”是具有闹剧意味的悲剧,知识分子在这场闹剧 中变得是那样的自私、冷酷。现在人们看文革荒唐滑稽的一场场表演,是否会思 索是中国人一贯的奴性使然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呢。方方对此有意回避,并且为知 识分子辩护道: “不过,当时的知识分子能反抗吗?反抗就要被杀,而且还要株连 亲人。你说是被杀伟大,还是含辛茹苦、忍辱负重伟大?你很难判断。苏武牧羊 是一种屈辱,李陵投降也是一种屈辱。知识分子无法左右自己时,只能是选择屈 11 辱,因为这样可以换得周围得人能好好地生活。” 方方把知识分子的软弱和委琐 看作是生命的韧性给予理解和美化,。 方方同辈知识分子是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经济窘迫的尴尬中无处遁逃。 《无处遁逃》中严航,这位有足够科研能力的青年知识分子陷入经济贫困物质生 存困厄的现实困境后,想通过出国读博士换取衣锦还乡,结果因为在美国没有可 靠经济担保人而被美国大使馆拒之门外。 《定数》中讲了大学教师肖济东受不了经 济拮据的尴尬,去做出租车司机受尽交警的欺侮和敲诈,他“开始怀念那些数字 和公式,怀念苦于思考和反复推理的日子。怀念计算机哒哒哒哒敲击键盘的声音, 12 怀念教室里的静谧,怀念学生,怀念在讲台上叱咤风云的感觉„„” 于是返回 工作岗位。 《行云流水》中大学教师高人云治学严谨,然而,书店书价暴涨,他不 知所措;他去理发结帐时一时凑不齐八元的理发费,被服务员嘲笑地无地自容。福柯把知识分子分成两种,一种是“人文知识分子”,他代表社会的良心、 责任、正义感;一种是“专业知识分子” ,他所拥有只有纯粹的专业技能。方方笔 下的知识分子是不能代表社会的良心、责任和正义感了,他们是那样的委琐,苦 楚和尴尬。但方方有意把这种知识分子的这种人格悲剧归于时代的悖论,她 在《行 云流水》中写高人云的心情:“他想他是不是和这个时代生活的哪个齿轮错了位, 以至无论他用怎样平静的心情来对待生活而生活却总是不留情面地打破这种平 静。他为之努力的心安的境界,如一面清晰的大镜子,终于在每天每天的石子敲 13 击下,破碎了。破碎得他高人云没有痛惜,只有难言的苦楚和忧伤。” 方方以同 10 学而思 陈璧生的《回到常识》////0>. 11 《世俗化时代的人文操守》选自《在绝望中涅磐?方方论》李俊国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298页 12 《定数》方方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 78页 13 转引《在绝望中涅磐》 李俊国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104页4情的笔调写知识分子的忧伤和尴尬,我们看到的除了知识分子的迂腐和理想主义 以外,没有其他内容。方方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悲剧是有意回避的。 二、 知识分子情结与写作局限 方方对建国后知识分子的人格解剖浅尝辄止,知识分子为了自保,造成人格 的扭曲和变异,这是有着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的,指鹿为马似乎是中国另一种绵 延不绝的传统,奴性意识深藏于千百年来中国人传统文化的积淀中,中国的知识 分子需要反省和解剖。李泽厚曾经指出,中国文化是一种乐感文化,它缺乏西方 文化那种深刻的悲剧精神。在充满乐感的中国文化中,一方面对世界的秩序和自 身的命运从来没有彻底的理性怀疑,总是习惯于接受现实,顺从天命;另一方面, 则讲究“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屈伸之道,庄子更是视遁世为一劳永逸的求乐 良途。这使得中国士大夫往往不去追求那种韧性的求索或绝望的抗争,而将知命 乐天、顺时应势作为自己的人生哲学。方方对知识分子的这种知命乐天给予理解 和同情。纵观现当代文学写知识分子比较成功的作家,方方的笔力显得疲弱和浅 薄,知识者处于绝望虚无生存境况中而滋生的人性病态与扭曲,虚伪、乃至荒诞 悖谬的人性病变,在方方作品中是看不到的。她笔下的知识分子无论做出怎样的 错事甚至可以说是坏事,方方总是给予无限的同情和理解,或者设计无限个无奈 的理由给予开脱,方方自己构建了知识分子的神圣小庙,自己陶醉其中浑然不觉。 为什么方方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悲剧不作深刻解剖呢。方方说: “其实知识分子, 五四以来还是很独立的,特别是精英分子,面对专制也好,暴力也好,都是敢于 拍案而起的。但是多年来,各种政治运动的磨砺,独立人格一点一点地被蚕食了。 为什么 1966年知识分子一夜之间就崩溃了。这与此前地一点点的蚕食改造有关。” 14 王尧认为: “长期的思想改造,许多知识分子只敢用报章体来讲话,只用社论来 15 表达观点,这样作为一个思想者就不能思想了。” 方方认为“这个还可以遗传。 现在年轻人你没教他什么,可是他就是知道什么样的场合说什么样的话。比我们 更年轻的人,在官场,在正式场合,说的话比我们假得多,比受政治运动影响多 14 《“有爱无爱都铭心刻骨”》载《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第 4期 28页 15 《“有爱无爱都铭心刻骨”》载《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第 4期 28页5少年的人更左更肉麻,可是另外的场合又说另一头的话,我觉得这也是一种遗传。” 16 方方意识到了五四精神传统的断裂,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悲剧有体悟并且深刻意 识到这种人格悲剧遗传下来的后果,但她为什么在作品中不渗透这一思想呢。 李俊国在《绝望中涅磐》中对此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只对知识者作命运的焦 灼,有意避开对知识者人性的解剖,在一定程度上,妨碍或损耗了方方知识者家 族写作应该也能够抵达的人性深度。„„解剖知识者就是解剖自己的爷爷、父亲。 而他们正是方方得以获得现世精神支撑的精神资源的依托者,也是方方一直仰视 17 着的且以制之自傲于世的‘精神家谱’。” ,方方对知识者的写作深度不够,与她 本人作为知识分子的那种强烈的身份认同感和优越感有很大关系,这种居高 临下 的优越感和她具有的一种作为知识分子的道德说教和启蒙的身份意识,使她对自 己同类的缺点视而不见,而将解剖的利刃挥向下层市民并且显得游刃有余。 作家以自己知识分子的代言者如果头脑中有过多的身份优越感,她写同类的 作品深度就很值得怀疑,她会惺惺相惜地理解他们,不自觉地拔高他们。 “当我 写知识分子的生活时,感觉很冲动,有一种情感力量在里面。因此我更喜欢《祖 父在父亲心中》和《乌泥湖年谱》这些小说,那些人物是我的亲人,我身边的人, 所以写起来用的是心和血。其中很微妙的情感在这种创作状态下会比较敏锐地展 18 示出来。” 这微妙的感情使得方方笔下的知识分子人格解剖缺乏让人心灵悸动的 震撼力。方方用“心和血”投入写作往往是将个人情感和偏颇更多地渗透于作品, 使作品感情充沛但缺乏深刻而冷峻的穿透力。 方方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在写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她有意地给作品涂抹上温馨 的亮色,《定数》中方方安排身陷绝症将要驾鹤西去的大学教师大钱对肖济东关 于论文的托付是对肖坦荡磊落人格的肯定和赞许,这为知识分子人格操守在现实 世界的践履抹上了一层亮色。对知识分子如此厚爱的方方怎么会让他们在市场经 济中就此沉沦呢。 方方以自己为知识分子的代言人,她那种强烈的身份认同感和优越感使她无 法把解剖的利刃挥向知识分子,她对知识分子人格的轻微指责就象护士给患者擦 伤口一样触及皮毛。 16 同上 17 《在绝望中涅磐?方方论》 李俊国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110页 18 叶立文、方方《为自己的内心写作》载《小说评论》2002年第 1期 40页6三、慧眼透视:无我的悲剧方方是敏感睿智的,她写知识分子为了自保而人格扭曲写得虽然不深刻, 但她写知识分子的另一种人格的变异可谓深入骨髓。 《一唱三叹》中?妈的悲剧可以说是某种经典,被当时的“集体主义”异化 到骨子里的悲剧,悲得更加凄怆,失去了为人母的对孩子起码的爱和关怀。她爱 惜自己的自尊和虚荣甚至甚于爱惜自己的生命。她“坚忍着自己,与孤独和 思念 为伴。„„鼓励自己的丈夫或者儿女去闯天下,立下一份大业,哪怕他们吃尽辛 苦也如她们一样地将孤独和思念作为生活里的盐,也不让他们回头。她们永远做 着牺牲,只为了在某个将来的日子里听着荣誉的足音循她而来,听着掌声和颂歌 19 为她而起,当然或许也还为些别的什么。” 是什么将一位母亲的爱变得如此工 具化,而非人性化了呢?方方把原因归结给了时代。 ?? 妈毕业于师范学校,温文尔雅,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但是 妈先后放飞了 五个儿女,她不让大儿子昆生考大学而是送到农场去扎根,结果昆生妻子忍受不 了孤独和落寞,带着女儿离开了昆生。大女儿南生本来在自己居住的城市有了可 心的男友,可?? 妈还是将女儿送到新疆支边,结果大女儿在新疆突然失踪, 妈 只两三个月便从悲痛中走了出来,她在会上平静地说:“孩子失踪了,是死是活 不晓得,但活着的人还是好好活,该干什么干什么,我还是要说好女儿志在四 方。” 20 二儿子蜀生大学毕业后报名去青海,三儿子研究生毕业去了大西南一隅的热带 植物研究所。小女儿宜生嫁给了郊区工厂的工人师傅。她教导女儿:“你是知识 21 分子家庭出生的人,„„要向工人师傅好好学习,改正自己的不良风气。” 五个 儿女使?妈风光了一阵子。而?妈本人也是一位纯粹的奉献主义者,她在六十岁 左右的时候“在居委会义务地帮帮忙,却也忙得不闲。东家扯架,西家调解,替 楼上双职工取粮票订煤,帮对面人家临时照看小孩,寒暑假中且天天泡在少年之 家,为放假的孩子借书还书。 ?妈就像一个世界上最忙的人,很少落在自己的屋。” 21《一唱三叹》载《方方读本》方方著 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2 4页 22《一唱三叹》载《方方读本》方方著 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2 13页 23《一唱三叹》载《方方读本》方方著 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2 14页722 ?? 哪来的信念使 妈这样与众不同?作品发出了诘问。然而 妈在年老之际经济 拮据,受病痛的折磨,孩子们都不在身边,她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妈的悲剧 蕴含着什么呢,她为祖国培养了五个孩子,没有一个属于她自己。这仅仅是时代 的意志吗??妈的行为完全没有了自己,这在当时被看作高尚、先进,其实是一 种愚忠,是一种以“集体主义”为本的愚忠,将个人淹没在集体里,伟大无私的 母爱被工具化、没有了人情味,这是中国独有的悲剧,是中国人自己不把自己当 成人的悲剧。悲剧的原因如果归于当时的时代是浅薄而短见的,?妈的悲剧和民 族文化有关。 中国具有数千年的封建主义专制传统,束缚人的思想,压抑人的个性,贬低人 的价值,比欧洲历史上的封建帝国更为严重.中国的人伦规范强调“忠”和“孝”, ? 把人的社会性存在与道德观念看作为人的根本, 妈在“忠”和“孝”不能两全 时,让自己的孩子去“忠”.却是忽略了自己和孩子的自然性存在。?妈认定一个 23 真理:“妈妈养儿子本来就不只是为自己养的,自然是为这个国家养的。” 早在 1921年周作人就在《胜业》中谈到: “大家都做着人,却几乎都不知道自己是人; 或者自以为是‘万物之灵’的人,却忘记了自己仍是一个生物.在这样的社会里, 决不会发生真的自己的解放运动的,我相信必须个人对自己有了一种了解,才能 24 立定主意去追求正当的人的生活.” ?妈人为地断送了自己和子女的真实的幸 福生活。五四时期发现了“人”,在?妈这里发生了断裂,她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有 个人情感的人,是生物人.知识分子无我的悲剧在?妈这里上演,我们除了为?妈 的遭遇叹息同情以外,在这悲剧中还体会到什么呢,知识分子在五四时期扛起的 大旗,在“文革”又被我们知识分子踏在了脚下,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哀,更是民族 的悲哀。 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画廊里?妈的形象是独特的,在中国总是一些英雄主义、 集体主义的东西把作为正常人基本的生活要求给遮蔽了。无疑,方方在对知识分 子在这一人格层面的解剖是深刻而发人深省的,《一唱三叹》是她写知识分 子写 得比较成功的一篇。 24《一唱三叹》载《方方读本》方方著 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2 14页 23 转引《在绝望中涅磐?方方论》李俊国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1 166页 24 《胜业》周作人著 转引《“赛先生”与五四新文学》 刘为民著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7 40页8第二章 命运魔掌下的世俗底层与方方的悲剧观 一、 不和谐的悲剧:人性残缺的惨烈展示 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境界是天人合一,这使它成为一种和谐的文化,或者用鲁 25 迅的话叫“不撄人心之治” 。正如舒芜所分析的:“所谓撄人心,就是震撼人 的心灵,打破内心的和谐,打破内心与外界的和谐,这是大不利于暴君的统治和 顺民的苟安的,于是成为中国之治的大禁,而这种不撄之治之所以能在中国建立 起来,正因为中国民族文化是自我调节型的,它总是能通过矛盾的弱化而不是矛 26 盾的强化来维持存在,实现发展。” 但是在方方写下层的小说中,人物的遭遇 是由于内心的不和谐,内心与外界的不和谐,矛盾激化导致,方方曾经说:“我 的创作思路是关注一群人的命运,关注人性本身,写人。” “生活是很残酷的,不 是你想怎样它就怎样,有时甚至可以说是有一点定数和宿命的。人们在现实面前 无可奈何,但在内心深处又不愿意低头”。 “对于这种不和谐,有的作家采用抚慰 的方式,比如小女人散文。但我不同,我要把这种不和谐挑破了给你看,让你看 到生活本身的残酷,看到在与生活搏斗时人性的扭曲与变异。人在本质上是带伤 27 的,这种伤口不可愈合。” 在方方的作品中往往是有死亡的场景,情节也是大 起大落的,矛盾激化无法调和,这或许是方方比较异类的地方。我们看方方小说 中的《风景》、《落日》,它惨烈地展现了人性的残缺,让我们看到现实与内心极 大地不和谐。 《风景》中的七哥在方方冷峻的笔调下突现出极有个性的残缺灵魂。七哥在 无爱的家庭中长大,父亲认为他是野种子,不爱护他;姐姐大香小香常常欺负冤 枉他,七哥在潮湿的床底下度过了一天又一天,他辛辛苦苦地拣了好多菜却 没有 吃的份,他童年唯一的一点家庭温馨是二哥在他伤口化脓溃烂时揽着他爱护他, 后来他用自己的小被子挽成胳膊状,枕在上面幻想是二哥在揽着他。七哥童年在 25 转引《周作人概观》舒芜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年第一版 102页 26 《周作人概观》舒芜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年第一版 102页 27 《世事浮沉中的知识者与女性:弱者如何选择》张志忠 王永贵载《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第 5期 128 页9爱的极度缺乏中度过,这对他长大成人后异化为权力动物有很大的关系。七哥小 时候最让他动真情的是他捡菜时遇到的小女孩够够,这个能说会道善良可爱的小 姑娘使七哥对她有了浓浓的依恋和朦胧的爱情。这个小女孩死后,七哥对人再也 没有了真情和爱意。在大学里他从那个苏北佬那里学会了虚伪。为了得到权势他 断然与自己温文秀雅的女朋友分手,和比他大七八岁的没有生育能力他不爱的但 有背景女子结婚,然后青云直上、权力在握,活得风光体面,这就是他所追求的。可 以说,在七哥的人生世界没有爱情,没有亲情、友情,只有虚伪和权势。童年时代对 爱的渴望和在家庭中爱的极度匮乏这极大的不和谐造成七哥人性的残缺,一个没 体验过爱的人怎么会爱别人呢,难怪七哥说:“当你把这个世界的一切连同这个 世界本身看得一钱不值时,你才会觉得自己活出点滋味来,你才能天马行空地在 28 这个世界走个来回。” 他已经没有了爱心和温情,异化为权力动物。 七哥是权力至上,而二哥是爱情至上,为了他的女朋友,本来他不该下乡但女 友杨朗下了乡他也就跟着下了,当杨朗说不爱他时他一夜也不活。爱情没有了,他 可以舍弃工作、事业、亲人、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说二哥的人性也是不健全的。 他生活在肮脏、龌龊、粗俗、卑贱的下层,杨朗一家文明、高雅、和谐、相亲相 爱的家庭气氛强烈地吸引了他,他爱上杨朗,想建立一个象杨朗家那样融洽美好 的家庭,他把自己对于生活和家庭的美好愿望全部寄托在杨朗身上,然而,杨 朗 背叛了他,他心目中的天使成了女妖,理想世界轰然倒塌,理想与现实的巨大不 和谐使他内心无法承受,只好选择了死。 方方笔下的人物是非常极端化的,活得纯粹,死得决绝。情节的发展往往是矛 盾突现并急剧上升,而且人物是无法调适自己的。七哥和二哥的悲剧可以说是人 性悲剧,因为他们的生存方式和死亡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结果,而他们的人性的残 缺与环境又有很大的关系。方方写下层的悲剧不是停留在生存环境的恶劣,引起 人怜悯的悲剧而是向人性内部挺进,这是方方的深刻之处。方方的内心和现实的不和谐,内心的不和谐在《落日》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落日》中的丁老太太年轻守寡,含辛茹苦把儿子丁如虎、丁如龙抚养成人, 对孙子成成、孙女秀秀更是疼爱有加,按照常理,丁老太应该享儿女福了,然而, 由于住房的窄小,引发了一系列的家庭矛盾。丁老太在儿女眼里是那样的多余, 28 《风景》 转引《在绝望中涅磐》 李俊国 湖北教育出版社 244页10她想服毒自杀,而孩子们希望服毒的丁老太快点死去,这是多么残酷的想法。儿 子丁如虎四十二岁,想再婚,但是丁老太特别反对,她反对儿子再婚是担心后 妈 29 虐待孙子孙女, “如果你想让那个妖精进我丁家大门,那只是做场秋梦。” 。丁 如虎实在难熬独居的滋味,母亲的存在成了他的生存障碍,实际上狭小的住房也 不允许他娶妻。因为没有房间孙子成成夫妻和奶奶同住一个房间,这种情况小夫 妻的种种隐秘活动都在奶奶的眼皮底下,这时丁老太的存在对孙子成成人性的舒 张构成了极大的压抑,他在潜意识里也希望奶奶死去。方方揭示在人正常的需求 遭到无情压抑时内心的极端地不和谐,亲情演化为仇恨,尽管丁老太为这个家庭 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在丁家简陋狭隘困厄的生存条件下,粗糙尴尬的生存环境, 人与人之间构成生存障碍,正常人性需求与狭小的生存环境的极大矛盾,使得人 性变得极端的残酷和无情。这种悲的况味,让人咀嚼人性的撕咬,体验人性深处 的残酷和压抑,有很强的震撼力。 方方有意无意地打破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境界,写“人性不可愈合的伤口”写 得深刻而有意味。她的这种不和谐,与西方写人精神、人性的贵族化悲剧有很大 30 的相似性。曹文轩说: “悲剧是悲剧的悲剧,而不是现实的悲剧。” 方方作品的 震撼力在于写下层的痛苦不是停留在物质痛苦的层面,而是关注人的精神层面的 人性内蕴。 二、命运的探索和多义理解 方方在作品中把命运看作是一偶然,感叹人世的命运这东西委实太玄妙太变 化莫测了,她让我们感到了生命的无常,或者说是人生的无法控制。 《何处家园》 中秋月如果不是朋友风儿偏偏要去乡下买苞米也许不会有后来的凄惨人生。一系 列的偶然使秋月由城里到乡下,后来开起了妓院,与查老板私通,失去了爱情、 失去了家庭,失去了所有的“家园”感。小说中多次突出“风筝”的意象:“秋 月在突然间又看到一只小小的风筝从一栋草屋上飞扬而过,她的目光不禁朦胧起 来。她想自从那一天,那是哪一天呢?她看到了那只风筝,她的命运就如这只风 29 《落日》方方著 群众出版社 2004 61页 30 《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作家出版社 2003 68页1131 筝一样只有沉浮之空间而没有归宿之地。” 在秋月临死的时候,方方又写到: “很巧的是,这天有一只风筝落在她的房顶上。秋月婆婆呆望了一下那只风筝, 仿佛想起什么似的,就跟急着要把风筝弄下来玩的小女孩说了一句:我该走了。 32 然后夜里,她就死了。 ”方方在作品中一再透出对命运神秘感的无奈,感到了 命运的无常,或者说是人生的无法自控,又无力参透的内容。 方方在这篇作品里渲染了命运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在偶然性因素造成悲剧, 一个典型的逼良为娼的故事,情节的设置较为老套,作品中有意地把秋月的好友 风儿和风筝谐音,安排故事也是在风儿的举动影响秋月的命运,使故事的悲剧意 蕴单薄。在《闲聊宦子榻》中方方把偶然性的命运沉入家族历史和水乡人性,悲 剧意味厚重起来。 《闲聊宦子榻》中在宦子榻,云仙姑娘和胡幺伢本是天生的一对,胡幺伢一 心想娶云仙,但他听云仙姑娘唱歌时未听到“有个大姐想十郎”就一气之下走了, 因为云仙的情歌是“想个大郎当军长,想个二郎开银行,想个三郎绸缎铺,想个 33 四郎开槽房” 胡幺伢年轻气盛,觉得云仙姑娘嫌贫爱富,还没有听到后边的歌 词就走了,也就错过了与云仙姑娘的一世姻缘。方方的作品再一次显示出偶然性 因素对人生的作用。然而,偏巧云仙姑娘嫁到秦家以后,丈夫不生育,后来云仙姑娘 和胡幺伢在芦苇从野合,于是秦家有了“后代”。然而,情欲的轮回,云仙姑娘的孙 女喜鹊竟然爱上了胡幺爹爹的孙子天壮,爱情的烈火跨越了伦理的藩篱,真是命运 的捉弄。喜鹊和天壮又有何错呢,他们长辈酿下的苦果由他们来承担,命运的力 量让人感到渺小无助。 在《一波三折》中方方小说的偶然性造成的命运悲剧意蕴超越了其他小说, 方方变得深刻而清醒,作品里对现实的无序和荒诞充满了嘲弄和否定。 作品讲的是一位国民党少将,黄埔军校毕业的国民党军官在装卸站做了装卸 工,不久他的儿子卢小波接替了他的职位。卢小波身材矮小,干活儿很吃力, 这 时一位叫金苟的同事为了报答卢小波二哥的恩情老帮助他。然而在一次团支书大 维想飞车却被甩出来,于是装卸站的金苟等地痞与公汽司机发生冲突,把人打得 奄奄一息,当追查打人凶手时,被打的司机是卢小波的情敌,他竟然指认卢小波 31 《何处是家园》转引《在绝望中涅磐》李俊国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1 172页 32 同上 33 《闲聊宦子榻》 转引《在绝望中涅磐》 李俊国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112是打人凶手。而装卸站的领导怕金苟等人一再犯科进了拘留所可能判刑,影响单 位的声誉,让卢小波去顶替。因为他一向循规蹈矩,拘留几天就放了,他们向卢 小波承诺不记档案,只要大家不说不会影响卢小波的前途,而且团支书为了自己 的政治生命也劝说卢小波去顶替金苟做打人凶手,善良的卢小波终于答应了。这 一念之差改变了卢小波的一生。 他戴上镣铐的一刹那很快就后悔了,后来他被陪绑去游街示众,他的老父亲 看到他气得一病不起,他的女朋友的母亲看到他大骂不已,卢小波的名誉人格在 这次游街中丧失殆尽,领导并没有按他们的承诺做事,卢小波为了朋友、领导的 情面而牺牲了自己,却得不到任何回报。 卢小波和领导理论: “这世上还有没有公道,金苟打人,我顶他坐牢,结果他倒成了青 工尖子,选拔去开车。我呢” 书记说:“小卢呀小卢,不是我说你,你这么吵也没有用,关 键是上面不同意你上。” 站长说:“是呀,上面要挑一个后进变先进的典型,拨来拨去,还 只有金苟合适。过去他每隔半年都要犯点事,来我们站现已一年多了,没惹麻烦,所以只好 推了他。” 卢小波说:“上次打司机,不是他惹的麻烦?” 书记说:“在档案里是看不到的呀。 上面认定他合适,我们也没办法。” 卢小波说:“上面为什么就不同意我?” 站长说:“这不 明摆着,你不是刚刚从拘留所出来吗?” 卢小波说:“上面怎么知道我去了拘留所?不是说 不记档案,不是说当一样特殊的任务去完成吗?”站长叹口气说:“所以你不了解情况的变化 罗。我们是打算不记档案的,可党支部开会一研究,觉得不记是违背党的原则的,所以还是 34 记了。而上面,只看档案,不听解释。” 卢小波没有任何的办法,他百思不得其解,无法再相信别人,用堕落来向这 个不公的世界发泄。卢小波变成了真的流氓地痞。就这一次偶然改变了卢小波的 一生,毁了一个善良的青年。作品中的“我”曾想帮助卢小波,“可他后来见到 我也一口的油腔滑调。有一次甚至尖叫着把烟灰弹到我的脸上,当时许多人大笑 35 不止,令我愤怒异常。” 一个好端端的青年就这样毁了。卢小波的堕落让人极 端地痛心和无助。后来时来运转,他父亲当年的副手??一位有钱的台商,选卢 小波做资产代理人。卢小波由装卸工人成为阶下囚是偶然,由阶下囚成为富商经 理也是偶然。这偶然反映了极左时代的专制和人性的虚伪。 方方毕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她有意安排迫害卢小波的那部分人一个个都没 34 《一波三折》载《黑洞 》方方文集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 369页 35 《一波三折》方方著 载《黑洞》方方文集1995 江苏文艺出版社 374页13有好下场。作品写到卢小波得到他父亲副手的资助后,扬眉吐气要报复当年的仇 人时,却发现他们都没有报复的价值了。站长业已作古,他患的是鼻癌,而书记 则瘫倒在床,每日被儿媳妇喝来斥去,眼巴巴地讨一口饭水度日,比死还令人觉 得凄惨。他是骑自行车摔跤而中风的。金苟也被毙了。坏人终究得到报应,而好 人却是被毁了。 方方在作品里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愤懑否定和疑惑。她在作品中写到:“我只 想说一个人由好变坏往往身不由己,是社会和环境所迫,然后还想问,面临着同 样的社会和环境是不是每个人都会由好变坏?如果不是(显然不是),那么又是 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分野?是不是人自己?人的本性在人的命运中究竟占了几分 主导地位?一个人的堕落,是外界的一只手和自己的一只手同时拽下去的,是不 是只有他们联手才会有力量将人战得一败涂地?当然,我那小说没这样直白地去 36 说,但其疑惑却是尽在其中。” 方方对命运悲剧的理解,把偶然性、突发性、 风云莫测和人的本性、社会环境结合起来。 方方曾经在创作谈《只言片语》中借童志刚的文章表述自己的悲剧观: “我的 同学童志刚在他的评论文章《‘泛悲剧’意识与第三种声音》中说:‘其实,悲剧 的确不总是社会的,政治和时代的 ?就像伤痕文学等作品所惯常表现的那样,特 别是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悲剧更多的是个人自我选择的结果,而这种选择的依 据从根本上说是人性的内部,决定于人物的既定性格?它是人物生活经历、文化 遗传、观念意识和时代烙印的综合产物?人物也许能够摆脱某些外来阻碍,却由 于强烈的自我遮蔽而难以超越自身。’他的这番话从某种程度上很能代表我的一些 37 想法。” 按这几句话的所表达的观点来理解,人的言行是受生活经历、文化遗传、 观念意识和时代烙印的综合因素影响制约的,而人是难以超越自身的这就是命运, 方方笔下的命运悲剧有深刻的,有肤浅的,这显示出方方写命运悲剧的探索痕迹 和对命运的多义理解。三、人性的伤口愈合 受“人性不可愈合的伤口”写作观的指引,方方笔下的故事情节大多矛盾冲 36 《一波三折》方方 著 载《黑洞》方方文集 1995年 12月 江苏文艺出版社 375页 37 方方 《只言片语》载《小说月报》1991年第 6期 115页14突激烈,现实与人物内心的斗争没有任何缓冲的余地,于是悲剧发生了,产生震 撼力,这寄寓了方方的悲凉感、现世的荒原感。但她这种思维方式应该说是带有 西方悲剧表现特征。同样是写下层,池莉和刘恒的小说给人以温馨和亮色。同样 是写窄小的住房、生存条件的恶劣对人生存的恶劣影响,刘恒的《贫民张大民的 幸福生活》就没有《落日》中人性的撕咬,张大民和他二弟的新房就只隔一层板, 这种尴尬是非常难以忍受的,但张大民的一张贫嘴不仅化解了矛盾,还把苦涩的 生活化解得如糖似蜜,让人觉得我很穷但是我很幸福,我们不得不佩服我们老百 姓的生存智慧和生活韧性。其实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好多这种达观的人,用美好健 全的人性、善良忍耐的精神去化解生活的重压、艰辛和无奈。张大民弟兄也多, 但没有一个七哥似的人物,睡在床下,受尽自己家人虐待和欺负,成了不会笑的 人后又蜕化为权力动物。方方的思维方式是展示人物遭际一种宿命般的残酷,人 物性格行为极端化,将生活的本色滤去,在矛盾冲突中让人物凸现人性的残忍和 与同类的势不两立。 方方的这种对下层生活的认知方式应该说是与她本人的经历有关,她没有和 下层在一起生活多久,只有过四年装卸工的生活,出身书香门第,大学毕业后生 活一帆风顺,她写下层艺术想象的成分很多,生活体验较少,所以她笔下的人物 是缺乏生活实感,没有生活底色,人物遭际也是极端的戏剧化,冲突难以有缓冲 的余地,让人紧张。比如二哥失去了爱情一夜也不打算活,结果是要么险象环生, 出现死亡的场景,要么正常人性遭践踏。 方 方说:“我的小说虽然很真实,但靠的仍然是想象。小说不仅仅写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同样 要写有可能发生的事情。《风景》中写的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也许这个故 事在别处已经发 生过,但我并不知道,因为我没有生活在那个环境中,我只看到他们生活的表象,但对他们 生活中的一些根本的东西并不熟悉,那么我就根据他们的言谈行为生活的奋斗方式以至吃饭 穿衣等等去推测他们生活背后的东西。我的这种想象也许太真实了,才被看成是写实的,实 际上它仍然是虚构的,凭借想象去虚构现实,有可能让别人看到虚构的一面,但也有可能产 38 生无比真实的现实,以至将这种现实当作生活中的现实,其实这也可以说是另一种真实。” 也许正因为和下层有距离,她的解剖才具有深度,悲剧意蕴才更有震撼力。 方方写下层总是展示现实与内心的不和谐,内心无法调适造成的不和谐,环 38 叶立文、方方《为自己的内心写作》载《小说评论》2002年第 1期 38页15境不能满足人的追求与人对自己理想的执着追求产生的极大张力,造成人物结局 很惨,或者死亡,或者人性极度扭曲、残缺。但在《闭上眼睛就是天黑》这篇小 说中方方为自己的写作突围,她改变了叙事套路。似乎不写人性的伤口了,那种 人性的残缺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表现:随波逐流,听天由命,闭上眼睛就是天黑。 男主人公武胜松在能干的母亲的安排下,由小县城来到大城市,并开起了出租车, 他无忧无虑,对生活要求不多,老天也很眷顾,在该谈恋爱的年龄就自然而然地 谈起了恋爱,妻子冯玉敏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他也很满足。这时候百合出现,他 抵抗不住百合的诱惑,成了百合的情人,后来被妻子冯玉敏发现和他离了婚。武 胜松和百合出走,但百合很快有了别的男人,这时候,武胜松很气愤,他很想把 他们给杀了,但他又一想,百合年轻漂亮他下不了手,那个通奸者人高马大,他 一下子杀不死怎么办呢,他们俩岂不是联合起来把他杀掉,这样想着觉得真正处 于危险境地的不是百合和通奸者,而是他。一不做二不休,武胜松拿走所有的钱 然后回家,给冯玉敏打了个电话遭到冯的一阵臭骂,并且知道她已经有了别的男 人。这时他想死,割腕他害怕,用煤气嫌呛得慌,他犹犹豫豫地不知如何死,后 来打开煤气,在自己腕子上来了一刀,结果被救活。出院后,他懒洋洋地躺在自 己家里,想:自己家里多好呀,一个人一辈子哪找这么好的地方呢?人生如果就 这么在家里躺着,其实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哩。人反正得活,怎么活都只能活一 生。所以,根本无所谓活得好坏,只要不让自己太累就行。这就是武胜松的人生 观,和《风景》中二哥、七哥不一样,七哥不惜牺牲自己的爱情幸福,要拥有权 力,二哥宁愿不要自己的工作、亲人也要爱情,和以往写下层的人性残缺相比, 方方的确改变了叙事套路,武胜松从来没有执着认真地追求过什么,对事业、对 工作、对爱情,只是到哪说哪,武胜松的现实和理想没有任何张力,我们看不到 他的人性的伤口,这是个在母亲的安排下,懦弱无能、一生都愿生活在母亲庇护 下的襁褓男人,骨子里没有自己,没有独立做事的魄力,这篇作品似乎在谴责人 的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意蕴很是平庸,方方的写作突围并没有为她的创作带来 生机。武胜松乏味得象白开水的男人在读者心中印象也不深刻。她在这篇小说里 颠覆了自己的写作观,我们在武胜松的性格遭遇中看不到人性不可愈合的伤口。 但她的写作突围只是给读者一点新鲜感,并没有为她的创作带来可喜的转型。 16第三章 虚无错位的爱情与写作尴尬 一、爱情?死亡模式下意蕴不同的悲剧 方方的爱情小说大多有死亡的场景, 《船的沉没》中吴早晨死于病魔, 《奔跑 的火光》中英芝被判死刑,《桃花灿烂》中粞死于肝癌,《在我的开始就是结束》 中黄苏子死于嫖客手下, 《水随天去》水下杀死了情敌,自己也死去。 《有爱无爱 都铭心刻骨》中的杨景国死于车祸,《暗示》中的叶桑跳水自杀。同样是爱情死 亡模式,意蕴是不同的,在《船的沉没》、 《水随天去》小说是写纯粹爱情,悲剧 意蕴单薄,《桃花灿烂》、《奔跑的火光》中方方的笔触已经是写带有时代、传统 色彩的悲剧,而《在我的开始就是结束》悲剧意蕴已经深入到人性的深处。这种 爱情?死亡模式方方在这篇小说中运用到了极致,悲剧意味达到了她爱情小说的 高潮。 在《船的沉没》中,聪颖的姑娘徐楚爱上中学时的物理老师吴早晨,尽管徐 楚考上了大学,但她对自己的爱情坚贞而执着。吴早晨拒绝了她的爱,与离过婚 的一女子结婚,后来吴早晨因心脏病死亡。这个爱情故事是超世俗的,在一些人 看来,徐楚姑娘对大自己几岁又有心脏病的物理老师不会爱多久的,卑琐的吴早 晨非常现实,和自己条件相当但自己不爱的女人结了婚。我们不禁为痴爱十多年 的徐楚悲哀,在这个庸俗的世界你是不能演绎惊世骇俗的纯粹爱情,尽管爱得很 真,很纯,很深。这部小说中可以看出方方对情爱神圣的尊重。《水随天去》也 是一个纯情故事,天真善良纯朴的农村少年水下爱上大自己很多的表姨天美,他 帮助天美收购废品,天美的丈夫有外遇,总虐待她,水下目睹这些情景非常气愤, 但是天美贪恋丈夫的财产不愿离婚。在一次天美丈夫又大骂天美时,水下忍无可 忍杀死了这个粗暴的男人,而自己因触犯法律而走向死亡。水下用自己年轻的生 命演绎了惊心动魄的纯粹爱情。而天美在多年以后只是怅然地回味起这段感情而 已,纯粹的情爱遭遇世俗现实的人生总是不能爆发出眩目的火花,哪怕是以生命 和青春的代价也无法换取。作品表现出方方对纯粹爱情悲剧的无奈和惋惜,这些 故事的悲剧意味较为单薄,没有厚重感。 《奔跑的火光》英芝的悲剧是男权社会造成的的悲剧。英芝是一位对生活有 17着美好想法的农村女孩,她高中毕业以后入了农村的唱歌队唱歌,她美丽风骚, 歌唱得不错,也挣了不少钱。然而这个野性泼辣的女孩因一时的轻率与一位叫贵 清的男青年在一起怀孕了,她只好嫁给他。英芝的率性公婆不满,在作风引起了 生子之后,公婆接过孩子,让英芝下地干活,英芝说:“新社会了,男女都一样。 39 男人玩,女人也要玩。女人干活,男人更要干活。” 婆婆说: “等你儿子娶了媳 妇,媳妇给你生了孙子,你就可以不用下地干活了。做女人的就得这样。我这辈 40 子就是这样过来的。你是女人,你要像个女人样子。” 夫权的压制使得英芝日 子过得很不舒服。后来她又加入了唱堂会,唱歌挣钱,然而,丈夫总是用她挣的 钱还打麻将的债,英芝因此争吵。。有一回英芝的公公婆婆就替贵清把族长找来, 请族里的大辈人主持公道。族里的老人听完贵清讲,又听英芝讲。最后一致认为, 男人不管有没有赚钱,都是一家之主,女人赚回来的钱,应该一分不少地上交给 男人。贵清一听完几个老人的话,便冲着英芝叫:“你听听,你听听老人讲的! 这辈子都没听说过女人把持家里的钱财。男人当家,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 41 传统。” 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英芝很是不服气,但势单力薄,没有办法。在贵 清整夜在外边玩,几个狗朋狐友轮奸了一位女孩他受到牵连被抓起来时,公公竟 然大骂英芝,:“贵清放了个老婆在屋里,还要出去搞女人。那还不是怪你!你要 把他伺候好了,让他是个饱男人,他哪有劲在外面瞎混?我贵清要是在外面搞出 42 个脏病回来,你得负一百个责任。” 英芝为此事哭了一夜,当贵清回来受公婆 挑拨,英芝又惨遭毒打。在英芝想不和公婆一起住,想攒钱盖房子时,贵清偷她 唱歌挣的钱还了债。后来英芝出走,贵清烧了她的娘家,还扬言杀她的全家,英 芝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烧死了丈夫,后来自己走向了死亡。 方方把这个爱情婚姻故事放在了农村,英芝的悲剧在于她活得真实率性,不 符合农村夫权的道德行为规范,为丈夫公婆所不容。毕竟祥林嫂的时代已经过去, 英芝不会在公婆的训教下低眉顺眼,她要反抗。然而她的反抗却是遭到贵清家种 种破坏,她不能去南方打工,她不能离婚,痞性十足的丈夫断送了她,专横保守 的公婆断送了她,她的生活暗无天日。 英芝的悲剧与她年轻不知事,轻易嫁人
/
本文档为【方方小说悲剧意蕴初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