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为了贫困山区的孩子们

2017-09-25 6页 doc 18KB 52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9945

暂无简介

举报
为了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为了贫困山区的孩子们 为了贫困山区的孩子们 --记五寨县鑫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经理徐海明扶贫助学的先进事迹 作者;荣志2007年8月16日下午,两位衣着朴素的农民,各领着自己十四五岁的儿子,"扑腾"一声齐刷刷地跪倒在一位慈眉善目的中年人面前,久久不愿站起来,两位农民声泪俱下地说:"要不是经理您的大恩大德,我们的儿子决不会有今天的出息,早就成了放羊娃了~" 这位被称为经理的中年人,叫徐海明,是五寨县鑫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经理。2001年秋,他创办了一所面向农民子女的中小学复合式寄宿制学校。八年来,学校在负债运营的情况下,累计...
为了贫困山区的孩子们
为了贫困山区的孩子们 为了贫困山区的孩子们 --记五寨县鑫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经理徐海明扶贫助学的先进事迹 作者;荣志2007年8月16日下午,两位衣着朴素的农民,各领着自己十四五岁的儿子,"扑腾"一声齐刷刷地跪倒在一位慈眉善目的中年人面前,久久不愿站起来,两位农民声泪俱下地说:"要不是经理您的大恩大德,我们的儿子决不会有今天的出息,早就成了放羊娃了~" 这位被称为经理的中年人,叫徐海明,是五寨县鑫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经理。2001年秋,他创办了一所面向农民子女的中小学复合式寄宿制学校。八年来,学校在负债运营的情况下,累计投入1 000多万元,资助农村贫困学生3 000多人次。本文开头提到的两位学生张志恒、侯海军,他们本已失学,在2001年学校开始启动的时候,被特招入校,享受全免费待遇一直到初中毕业。2007年8月,他们不负重望,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广东国华纪念中学,他们父子四人用下跪这种最古老的方式表达着最真挚的感恩之情。 "我就是学生的家长"59岁的徐海明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文革"打破了他的读书梦,回乡后,他一边当泥瓦匠,一边自学,考上了工程师,成了当时全县仅有的几位能看懂建筑图纸的工程技术人员。1974年,他组织家乡人成立了一支包工队,很快在当地站稳了脚跟;1979年,他又率先成立了现在的建筑公司。2001年正当他踌躇满志,筹划把企业再做强做大时,家乡教育的落后现状,家乡孩子们的失学困境,促使他改变了事业发展的方向。 五寨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县。这里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地区,土地贫瘠,十年九旱,资源缺乏,教育事业严重滞后,直到新世纪前夕,广大农村仍然在黑屋子、土台子上办学。上学难、住宿难、上学贵仍然是严重的社会问。有过辍学经历、对贫困有深刻记忆的徐海明感同身受,他的心被教育的现状深深地刺痛了,创办一所平民学校改变家乡孩子们的命运成为他长时间思考的问题。 2000年春天,矢志改变五寨教育落后面貌的县委、政府领导,提出了"用社会的钱,办教育的事"的新理念,并决定在县城新村一带创办一所规模大、规格高的现代化学校。徐海明闻讯后,主动找到县委、政府领导,畅谈了自己酝酿已久的建一所平民学校的,他以资金实力、人格魅力和多年的办学情结打动了所有的领导,从而毫无悬念地拿到了没人愿意干的建校工程项目。他苦口婆心说服几个本家兄弟入了股,削减了公司的大部分工程项目,四处奔走贷款300多万元,筹到的总共700万元全部砸进了被称为"无底洞"的建校工程当中。在他的亲历亲为下,只用了一年时间,一座占地30亩,建筑面积15 000平方米的现代学校拔地而起,群众说:"咱五寨从来没有过这么洋气、这么牛气的学校"。 2001年秋天,五寨实验学校开始招生了。为了把办学初衷变成现实,徐海明与校领导商定出台了四条收费办法:学校周边三个村子的学生按国家规定以平价收费,本县失学学生、特困学生免收学杂费,从县外学校转回来的本县学生减半收费,外县及本县的特困生另外补助生活费。本县及晋西北的农村困难群众看到徐海明说到做到,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学校。不到半个月时间,共招了18个班1 102名学生,其中小学11个班701名学生,初中7个班391名学生,住宿生725名。这1 102名学生中有失学辍学生150多名,特困生98名,家在边远乡镇并处于失学边缘的400多名,从县外学校返回的200多名。从此,五寨及周边地区农村群众上学难、住宿难、上学贵的问题成为了历史。农民群众都说徐海明办了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善事。 2002年秋季是实验学校运营一周年,财务报表上显示:学校贷款一分钱未还,仅补助学生伙食费就花了50多万元。有人提议提高收费,徐海明听到后动情地说,学生来了学校,我就是他们的家长,要让他们感觉到跟在自己家里一样,亏空多少公司补多少,不能让孩子们受委屈~ "办一所实打实的平民学校" 经过八年的艰苦打拼,徐海明创办的实验学校红火起来了,每年都能超完成招生任务,已发展成为晋西北第一大校:占地73亩,建筑面积3 5000平米,总投资3 000多万元,主要建筑有10栋大楼,有教学班69个,在校生近4 000人。有人说,徐海明就是有商业眼光,有这么多学生还能不大把大把 赚钱?学校内部的人都知道:不但建校时的贷款分文未还,每年还要支付十几万元的利息,而公司每年还得补贴学校100多万元。徐海明说:"我办学确实不是为了赚钱,事实上也赚不到钱,学校收费这么低,物价又年年涨,还有那么多 免费就读的孩子。但不管困难多大,我就是要办一所实打实的平民学校~" 为了形成扶贫助学的长效机制,徐海明又拍板出台了扶贫助学制度,对贫困生实行百分百资助,根据贫困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1 000元,800元,600元,400元,助学金每学期发放一次。为了减轻所有来校就读学生的经济负担,学校一直按物价部门核定标准的80%收取学费,而且一直保持不变。截止目前,实验学校共发放助学金330多万元,使3 000多名贫困生得到了资助,这些贫困生由此摆脱了辍学失学的困境,圆了读书之梦,成才之梦。 受广东碧桂圆集团公司创办纯慈善、全免费的国华纪念高级中学的启发,徐海明经过反复考虑,决定在继续落实好各项扶贫助学制度的基础上,从2006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在初中部初一年级创办一个纯慈善、全免费的希望班,面向忻州市十四个县(区)招收60多名家庭贫困、成绩优秀的学生。学校承担这些学生在校三年学习期间的学杂费、书本费、伙食费及往返车费,提供所有生活用品,对三年后考上省市重点高中的学生,学校还将提供三年的学费。以上费用每年预计需要50万元。消息传出以后,有人赞叹:"老徐大手笔,扶贫助学事业越搞越大了~"有人怀疑:"谁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面对质疑,徐海明选择了沉默,他要继续用行动来证明自己。 为了把好事办好,徐海明与市、县扶贫办公室、县关工委取得联系,并达成共识,以忻州市扶贫办的名义下发了《关于推荐上报我市特困生参加五寨实验学校"希望班"免费教育的通知》的文件,又于5月13日承办了忻州市扶贫助学座谈会,与会的省、市、县扶贫部门领导40多人,通过实地考察,对实验学校优良的硬件设施,整齐的师资队伍,突出的教学教育成绩,特别对建校以来一直致力于对五寨县内外农村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扶贫助学培养,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一致表示全力支持实验学校办好纯慈善、全免费的希望班,为在更大范围内扶贫助学开辟一条新路。 2006年8月20日,首届希望班录取的68名来自全市各地的学生来到了实验学校,他们中有5位失去父(母)的孩子,有12位本已辍学的孩子。他们在洒满温暖阳光的校园里开始了希望之旅。 每当有学生及家长向徐海明表示感谢时,他总是说:"我有能力帮助你们,对我也是一种教育,一种鞭策。""好事一定要做到底"有人说:"老徐现在是腰缠万贯,名利双收,高枕无忧了。"可人们哪里知道,创办学校的八年,是他最辛苦的八年,最受煎熬的八年,也是压力最大的八年。 徐海明建校办学的过程如唐僧西天取经,过了一关又一关。不说、施工,不说资金、建材,也不说聘师、招生,单说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就差点把他累的爬下。他说,过去老百姓盖房子是"粮吃尽,钱花尽,气受尽",我又增加了"人求尽,款贷尽"--人家不再贷给了。学校自今仍有800多万贷款无法偿还,而公司的效益因资金缺乏却大不如前,股东们自从办学校以来没有拿到一分钱红利,也都怨气冲天。他三弟的儿子考上民办大学,因拿不出高额学费,又把通知书退了回去,为此三弟多次吵着要退股。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各种摊派与日俱增,让他有口难言,不堪承受,因而招致了许多非议。社会上一些人经常来学校借故生事,他曾两次被毒打。就连家里人也经常埋怨他"自己找罪受,好心没好报"。他却说:"我不是为图报答做事,认准的事我一定要做到底。" 徐海明从来没有停止自己的奋斗和追求。2006年春,为了解决农村贫困初中生升学难、就业难的问题,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徐海明又贷款400多万元,新建教学楼、宿舍楼各一座,在实验学校的基础上创办了鑫海职业高中学校。职高现有学生721人,教师39人,规模居晋西北之首。同时,在各级扶贫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雨露计划培训基地",开展了农民工培训,现已实现农民工转移200多人。今年又投资100多万元,新建实训楼一座,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实用人才。近两年,他又投资60多万元,开通了校园网,硬化了操场,添置了一批文体器材。 徐海明从来没有停止自己对农村贫困学生的关爱。每个学期他都要抽出10多天时间深入各地进行家访。在神池县义井村聂双生、聂双喜双胞胎弟兄的家里,当看到其父亲卧病在床,母亲在街头卖豆芽时,他当场拿出2 000元交给 了家长,并答应给兄弟俩每月增加伙食补助300元。去年,在一次家访时,他听到有从四川地震灾区回来的几个孩子无处念书,就专程跑了一整天,找到了这三个孩子,把他们接到学校免费就读至今。去年,他组织全校师生为地震灾区捐款30 000多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八年来,徐海明创办的实验学校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造福,先后培养出小学毕业生31个班1 791人,初中毕业生50个班3 150人;投资1 000多万元资助农村贫困生3 000多人次。这骄人的成绩赢得了百姓的爱戴,社会的肯定,上级的褒奖,省市县领导多次来校视察,对徐海明负债办学、扶贫助学的义举给予高度评价。学校先后被评为"忻州市十大民校","省市绿色学校","五寨县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徐海明本人先后被评为"山西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忻州市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五寨县模范教育工作者"。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做为农民的后代,徐海明没有忘本;作为农民企业家,徐海明懂得回报;作为平民教育家,徐海明播洒爱心;因为唯有爱,这个世界才如此绚丽。
/
本文档为【为了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