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概论]赣州街巷商业文明

2018-04-03 12页 doc 28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9973

暂无简介

举报
[概论]赣州街巷商业文明[概论]赣州街巷商业文明 赣南师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学院 学 生 毕 业 论 文 (设计)开 题 报 告 论文题目:试论明清时期赣州街巷商业文化 专业 历史学 学生姓名 黄华飞 指导教师 蔡慧 长期以来国内有关商业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山陕、江浙等商业区域 和北京、上海、广州、汉口等商业城市。作为赣、闽、粤三省重要的商贸 集散地,赣州是客家名城,自唐以来商贸日趋繁荣,但此类专题性研究却 显得相当薄弱,应该说目前还尚在起步之中。从司马迁《货殖列传》到历本代《食货志》,都很少有赣州商业活动的相关记载,而以这些“正史”为题主要依...
[概论]赣州街巷商业文明
[概论]赣州街巷商业文明 赣南师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学院 学 生 毕 业 论 文 ()开 报 告 论文题目:试论明清时期赣州街巷商业文化 专业 历史学 学生姓名 黄华飞 指导教师 蔡慧 长期以来国内有关商业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山陕、江浙等商业区域 和北京、上海、广州、汉口等商业城市。作为赣、闽、粤三省重要的商贸 集散地,赣州是客家名城,自唐以来商贸日趋繁荣,但此类专题性研究却 显得相当薄弱,应该说目前还尚在起步之中。从司马迁《货殖列传》到历本代《食货志》,都很少有赣州商业活动的相关记载,而以这些“正史”为题主要依据所编写的各种经济史著,有关赣州商业相关记载的则更加语焉不目详。有关赣州的商业文化记述大多散落在明朝以后的府志和县志,如《赣 州府志》、《南安府志》和《赣县县志》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赣州经济研 的快速发展,区域影响逐步提高,对赣州城市商业文化的研究也渐趋被人究关注,如梁艳的《从古地名看宋城赣州的商业文化》,以古地名为视野,通的过探讨古地名与商埠、码头、驿道等的关系来透视出宋城赣州浓郁的商业现文化氛围。罗薇的硕士论文《古代赣州城市发展史研究》,从赣州在各个 时期的城市建设、城市结构与功能分区、城市的地位和城市的经济文化特状 色这几个方面来理清赣州古代城市发展的主体脉络。 赣州是我国东南地区的商贸重镇。早在唐朝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学 开辟“梅岭驿道”后,赣州就开始成为江西、广东、福建货物输入转出之术要冲,来往商贾日益增多,商业亦随之繁荣。而到了明清时期,赣州市肆价稠密,数百上千号商户拔地而起,流通范围及规模空前发展,仅木材一项,值年销量达1600万立方米,销售金额达数百万两白银,流通领域的空前活 跃促进了市场贸易的繁荣。 和 赣州商业文化的现代化建设直接关系到赣州商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现 赣州的商业形象,关系到赣州经济的成败与兴衰。因此认真研究赣州街巷实商业文化的溯源,对其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对于我们今天把握赣州商业现意状,拟订商业文化发展战略,从而促进赣州迅速实现商业文化的现代化就义 显得格外重要。 一、明清时期赣州街巷商业兴旺状况 二、 明清赣州街巷商业活动及其文化内涵 2.1 市场繁荣,商品种类丰富齐全 论2.2 大宗商品的流通规模相当可观 2.3 形成一批以商品名称命名的街巷 文 2.4 使用行话和暗语 提 三、 明清时期赣州街巷商业伦理文化 纲 3.1 诚实守信成为街巷伦理文化的核心 3.2 一些富商重义轻利,乐善好施 结语 参考文献: 【1】《赣州市地名志》,赣州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1988年编印 【2】魏瀛、钟秀等《赣州府志》,清同治刻本,1987年赣州地区地方志办 公室重版。 【3】梁艳《从古地名看宋城赣州的商业文化》,历史文献研究(总第30主 期) 要【4】陈荣华等著《江西经济史》,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4 参【5】韩振飞著《宋城赣州》,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4 【6】罗勇著《客家赣州》,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4 考 【7】周建华著《人文赣州》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4 文 【8】潘昌坤主编《客家摇篮赣州》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4 献 【9】罗薇研究生论文《古代赣州城市发展史研究》,赣南师范学院 【10】李瑞华著《中国商业文化》,北京知识出版社,1995 【11】清同治版《赣县志》 【12】赵学彬、谭立力等《商业业态分化与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变迁——来自长沙 的实证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1 指 导 教 师 审 核 意 见 签名: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 教学学院院长(签名) 201 年 月 日 试论明清时期赣州街巷商业文化 摘要:商业文化是在商品流通领域中现出来的具有商业特质的文化现象。明清时期赣州城市迅猛发展,从芦苇丛生的河滩废墟一跃成为东南商贸重镇。与其快速发展的商业相适应,赣州也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街巷商业文化。街巷商业活动及其文化内涵、街巷商业伦理文化等是明清时期赣州街巷商业文化的主要构成。 关键词:明清时期 赣州 街巷 商业文化 赣州是我国东南地区的商贸重镇。早在唐朝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开辟“梅岭驿道”后,赣州就开始成为江西、广东、福建货物输入转出之要冲,来往商贾日益增多,商业亦随之繁荣。而到了明清时期,赣州市肆稠密,数百上千号商户拔地而起,流通范围及规模空前发展,仅木材一项,年销量达1600万立方米,销售金额达数百万两白银,流通领域的空前活跃促进了市场贸易的繁荣。与其繁荣的商业相适应,赣州也有它独特的街巷商业文化,本文从明清时期赣州街巷商业兴旺状况、明清赣州街巷商业活动及其文化内涵、明清时期赣州街巷商业伦理文化三个方面,论述明清时期赣州街巷商业文化。 一、明清时期赣州街巷商业兴旺状况 两宋时期,赣州就已经成为我国东南地区重要的商贸重镇,到了明朝中后期,赣州“市肆稠密,数百户商号拔地而起,海运业的空前发展,带来对外贸易的兴盛,赣州的木材,陶瓷,稻米,品等商品,畅通苏、皖各埠,远销日本、朝 ?鲜等国,仅木材一项,年销量达1600万立方米,金额高达1700余万元”。地区间流通领域的空前活跃极大促进了赣州街巷市场贸易的发展,此时的赣州街巷主要商品有粮、油、盐、茶、麻、瓜果、竹木、夏布、银、绸等数百种。商贩发展近千户,专业性的街巷有瓷器街(今中山路),米市街(今濂溪路),棉布街(今解放路),木匠街(今南京路),杂衣街(今文清路)等,赣州城附近的七里和水西成为贩卖竹木的集散地。 到了清朝,由于清初至鸦片战争前中国一直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广州十三行成为中国唯一一处对外通商口岸。作为广州通往内地的交通要道之一,大庾岭商路就显得格外重要,位于大庾岭商路上的重要关口,赣州商业得到大发展。此时赣江水运发达,码头繁忙,来往船只无数。荷使尼霍夫的游记中就有记载:“站在 ?城墙上向北望去,可看见来自数省数不清的船只”。流通贸易的极大发展也促使赣州街巷商业的大繁荣,城区店铺已经发展到1000余户,“城厢烟火不下万家, ?店铺林立,街上行人,从朝到暮,熙熙攘攘。”市场经营的品种有粮、油、盐、烟、茶、麻、瓜果、竹木等数百种。棉布街、瓷器街、寸金巷、纸巷、诚信街、烧饼巷等地商贾云集,成为商品交易的热闹市场。 二、 明清赣州街巷商业活动及其文化内涵 明清时期的赣州街巷作为城市中极富生命力的公共空间,是社会生活的巨大容器和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它不仅能提供人们精神上的享受,更集中体现了赣州城市传统文化内涵,其主要表现为街巷市场繁荣,商品种类丰富齐全,大宗商品流通规模相当可观,形成一批以商品名称命名的街巷,一些商贩使用行话和暗语。 (一)市场繁荣,商品种类丰富齐全 赣州是一座因水而兴的城市,在火车没在中国运行之前,水运是我国古代最 ? 邓增年,谢芳桂《解放前赣州工商业发展概述》,赣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主编 ? 荷兰人约翰•尼霍夫的《荷使初访中国记》。 ? 李海根主编《赣州史话》,《百年前荷兰商使眼中的赣州古城》 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明清时期的赣州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当岭表咽喉之冲,广 ?南纲运,公私财物所聚,广南金、银、犀、象百货,陆运至赣州,而后水运”。优越的交通位置,给赣州商业带来巨大的发展,使一些赣州街巷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商品货物,就像当时人描述的那样:“四海九州之物,不踵而走,特形异物,来 ?自远方者,旁溢路积”。以上描述虽有几分夸张,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清时期赣州街巷商业的繁荣。另据邓增年、谢芳桂在《赣州文史资料》统计,明朝中后期,赣州街巷主要商品有粮、油、盐、茶、麻、瓜果、竹木、夏布、银、绸等数百种,商贩发展近千户。而到了清朝,赣州街巷店铺发展到了1000余户,经营品种有粮、油、烟、盐、茶、麻、瓜果、竹木等数百种。商品的高低档次及花色品种各不相同,以满足不同层次民众的消费需求。而这些商品很多产自全国各地,通过地区间长途贩运至赣州,商品种类的丰富和店铺的增多充分反映了这一时期赣州街巷商品市场的繁荣。 (二)大宗商品的流通规模相当可观 明朝中期以前,赣州向食淮盐,但由于“赣州去淮地远,溪滩险阻,盐商少 ?到,军民食盐全仰给于广东。”故到了“正德二年,江西赣州、南安、吉安,改行广东盐”。此后赣州街巷商品以盐、粮食、竹木和生活用品为大宗。到了清朝,形成了盐、米、竹木、药材、瓷器等几大行。现就明清时期赣州街巷商业中交易量比较大的食盐和竹木简述如下: 1.食盐 正德二年以前,赣州向食淮盐,但仍有很多官商走私广东盐。如明代赣关“每年盐税、杂税共银三万两”。清初赣关定额为35000两,康熙年间增为41000余两,乾隆时再增至90000余两,嘉道间略有减少,额定为84000两。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实行独口通商政策,至道光二十年被迫开放五口,其间的80余年是大庾岭商道贸易最盛的时期,也是赣关税收最高的时期,每年征收税银8—10万两, ?最高曾达12万两。表1是乾隆年间赣关税收统计,请参见。 表1 乾隆年间面关税收统计 年 份 税额(两) ? 王象之《舆地纪胜?赣州引韩绛奏文》,中华书局,1992年 ? 梁艳《从古地名看宋城赣州的商业文化》,历史文献研究(总第30期) ? 魏瀛、钟秀等《赣州府志卷二十九?经政志》清同治刻本,1987年赣州地区地方志办公室重版。 ? 乾隆《赣州府志》卷18,《关榷》及各朝《大清会典》。 乾隆元年一10年平均 91516 乾隆11年一20年平均 96256 乾隆21年一30年平均 97180 乾隆31年一40年平均 103391 乾隆41年一50年平均 102167 乾隆51年一60年平均 102195 资料来源:据廖声丰硕士论文《清代赣关研究》 如此巨额食盐途经赣州,对赣州街巷市场的繁荣影响巨大。 2.竹木 传统时代,竹木运输主要靠水运,优越的水运条件和丰富的木材资源使赣州成为重要的竹木集散地和输出地。如“赣关税则中竹木列有专项,清流木、草流 ?木、杉木、皮槁木以及方板、苗竹、关竹之类各有税则”。 五口通商之后,丝、茶两项商品改由上海、九江出口,“洋货广货亦由轮船运入长江,不复经由赣郡”, ?赣关关税“仅赖本省所产杉木、白糖、茶油等项以及零星土产”。而到了清朝中后期,赣州“仅木材一项,年销量达1600万立方米,金额高达1700余万元„„当时集中在赣州城内的大小木材商就有130多户,在20多户较大的木材商中还形 ?成了省帮、清帮、赣帮等几个帮派”。 此外,还有粮食、茶油、瓷器、烟草等大宗商品流通也相当大,据同治版《赣州府志》记载:赣州“颇饶稻谷,自豫章、吴会咸取给焉,两关转谷之舟日络绎不绝,即俭岁亦橹声相闻”。 赣南米谷也有一部分向广东输出,乾隆年间曾因“该省商民多来贩买”,导致米价上涨。又如对茶油、桐油的记载:“茶桐二油惟赣产 ?佳,每岁贾人贩之他省,不可胜计,故两关之舟载运者络绎不绝”。 (三)形成一批以商品名称命名的街巷 街巷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城市血液的最直观平台,而街巷名称的来历则有力的反映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底蕴。明清时期的赣州街巷,由于商品市场繁荣,形成了一批专业化的商品市场,同一行业经营地点比较集中,很多街巷 ? 乾隆《赣州府志》卷18,《关榷》。 ? 《钞档》光绪10年9月初2日,江西巡抚潘尉题本。 ? 欧阳天《赣州的木材行业史话》补记,出自《赣州史话》。 ? 乾隆《赣州府志》卷2,《物产》。 ?干脆用商品的名称来命名。如: 烧饼巷——位于城区东北部。《清同治赣县志》载有烧饼巷名。因临近旧城闹市区,巷内多烧饼摊店,故名。 柴巷——位于城区东北部。《清同治赣县志》、《民国三十五年赣县新志稿》均记载有柴巷名。明末清初,巷内多经营柴禾,故名。 华萼巷——位于城区中部,据清同治《赣县志》记载:清代名花街巷,又名花萼巷 。以其经营花木,并在其中有华萼坊而得名。 达龙巷——位于城区中偏东北部。据《清同治赣县志》记载:清代名打砻巷。因巷内居民多以打砻(制作磨谷去壳的工具)为业,故名。 油滴巷——位于城区东北部。据《清同治赣县志》记载:“油底巷,即油槽巷。”据《民国三十五年赣县新志稿》记载:民国年间名为油滴巷。以原有榨油作坊(俗称油槽)而名油槽巷,又名油底巷、油滴巷。 纸巷——位于城区东北部。清同治版《赣县志》中便载有纸巷名,以巷内店铺多经营纸业而得名。 瓷器街——位于城区东部。清同治版《赣州府志》载有瓷器街名,乃是商人、货物云集之地,巷内多经营瓷器制品。 此外还有木匠街、上(下)棉布街、杂衣街、米市街、胭脂巷等。这些街巷以经营和生产商品的名称命名,正如清人周令树在《赣州竹枝词》中描述的那样: ?“巷名一半店名呼,芦席稀稀草纸粗,一事令人惆怅甚,美人街上美人无”。 (四)一些商家使用行话和暗语 在繁荣的街巷商品交易市场下,汇聚着各地不同的生意人,在这些生意人群中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商业行话和暗语,俗称“局子”,即只有圈内的人才能理解。时人描述乾隆年间赣州一商人行话:“行栈官人最软和,每逢生意巧张罗,局中明 ?白旁人昧,说话由来局子多”。再如清朝中后期赣州竹木业发展迅速,当时集中在赣州城内的大小竹木商就有130多户,在20多户较大的木材商中还形成了省帮、清帮、赣帮等几个帮派。在激烈的竹木生意竞争中,也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竹 ? 梁艳《从古地名看宋城赣州的商业文化》,历史文献研究(总第30期) ? 魏瀛、钟秀等《赣州府志》清同治刻本,1987年赣州地区地方志办公室重版。 ? 乾隆《赣州府志》卷18,《关榷》。 木交易暗语。“一些竹木商引顾客选货称‘游花园’‘牵猴子’„„商行柜上谈生意开盘子吃了亏又不便改口,就用暗语大声通知伙计,其货‘会了’(暗指亏了),去仓库拿来。伙计知道价格低不能卖,佯装去仓库看货,回来便说‘货刚卖完’, ?客人只好作罢”。暗语和行话是业内人为洽谈生意时怕被别人听懂而创造出的一种特殊语言交流方式,它一方面具有保护自我利益,蒙蔽外人的作用,另一方面带有明显的行业垄断性质。 三、 明清时期赣州街巷商业伦理文化 商业伦理文化是“商业主体在经营活动中道德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的总 ?和,是商业精神文化的核心”。中国传统商业文化表现为儒家伦理文化对商业文化的渗透,并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商业伦理文化的始终。结合明清时期赣州街巷商业文化来看,儒家伦理文化中的诚信、重义轻利、乐善好施等都得到了体现。 (一)诚实守信成为街巷商业伦理文化的核心 俗话说:“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表现在商业活动中就是要重承诺,求质量,讲信誉。如赣州三十六条街之一的诚信街,是条昭彰赣州美德之街。诚信街是一个商贾密集交流之地,商道以诚实守信为首,而清朝时期居住在诚信街的人,大都是外地商人,所以诚实守信,安分守己,随遇而安似乎便成了赣州商人的一种心理特质。又如以赣州老字号“叶开泰”药店为例,它把“修合无人见,诚心有天知”作为自己的行业道德信条,不仅进货时候选用正宗地道的药材,而 ?且制药时要求做到“三个精”,即“选料精纯、配方精妙、加工精细”。由于“叶开泰”的药非常注重商品质量,讲求信誉,所以深受广大顾客的青睐。 (二)一些富商重义轻利,乐善好施 中国自古以来提倡仁义,注重对鳏寡孤独、伤残者的救济、收养,对贫困、突遭不幸变故者的救助。明清时期,赣州商人对社会慈善救助活动频繁,屡见富商慷慨解囊捐款赈灾,自清一代,赈济之风更甚,赣州“历次帐务系由地方官督 ?同绅士劝谕盐商及商民捐办。”又如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赣州春夏连旱, ? 李海根主编《赣州史话》 ? 李瑞华主编《中国商业文化》,知识出版社,1995年 ? 邓增年,谢芳桂《解放前赣州工商业发展概述》,赣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主编 ? 魏瀛、钟秀等《赣州府志》清同治刻本,1987年赣州地区地方志办公室重版。 “民流至者数万,城内游民不得食者亦数万„„有汪秉衡者,倡议以万金为开帐 ?之用,商亦捐金十万为平滌费„„于是开厂煮粥以赈灾,全活者几万人”。除赈灾之外,商人的乐善好施还表现在设立各种公益组织,慈善机构,如水龙局,救生船等。当然商人乐善好施是有一定回报的,它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和家族形象,另一方面有时也能得到朝廷虚职授予。 结语 【参考文献】 【1】《赣州市地名志》,赣州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1988年编印。 【2】魏瀛、钟秀等《赣州府志》,清同治刻本,1987年赣州地区地方志办公室 重版。 【3】梁艳《从古地名看宋城赣州的商业文化》,历史文献研究(总第30期)。 【4】陈荣华等著《江西经济史》,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 【5】韩振飞著《宋城赣州》,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 【6】罗勇著《客家赣州》,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 【7】周建华著《人文赣州》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 【8】潘昌坤主编《客家摇篮赣州》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 【9】罗薇研究生论文《古代赣州城市发展史研究》,赣南师范学院。 ? 魏瀛、钟秀等《赣州府志卷三十一》清同治刻本,1987年赣州地区地方志办公室重版。 【10】李瑞华著《中国商业文化》,北京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 【11】清同治版《赣县志》。 【12】赵学彬、谭立力等《商业业态分化与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变迁——来自长沙的实证 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1年版。 【13】李海根著《赣州史话》,赣新出内准字第000523号,1998年出版,292 面。 【14】李瑞华主编《中国商业文化》,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 【15】周振鹤、游汝杰等主编《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
本文档为【[概论]赣州街巷商业文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