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前言

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前言

2017-09-16 7页 doc 23KB 57阅读

用户头像

is_648706

暂无简介

举报
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前言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前言 煎,后下等)加以注明之外,一律为水煎服。 前 言 七、经验:在引证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侧重阐述施老之经验,同时也记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中药学又是伟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述了我们的体会,以便加深对对药的理解与运用。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为继承发扬祖国医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有关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协助,特别是祝谌予老药学遗产,谨将著名老中医施今墨先生临床用药配伍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 师、李介鸣老师抽暇审阅初稿,在此一并致谢。心得、体会,整理成册。取名为《施今墨对药临...
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前言
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前言 煎,后下等)加以注明之外,一律为水煎服。 前 言 七、经验:在引证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侧重阐述施老之经验,同时也记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中药学又是伟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述了我们的体会,以便加深对对药的理解与运用。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为继承发扬祖国医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有关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协助,特别是祝谌予老药学遗产,谨将著名老中医施今墨先生临床用药配伍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 师、李介鸣老师抽暇审阅初稿,在此一并致谢。心得、体会,整理成册。取名为《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 该书收编对药 277 对,按照药物的功能和主治,分为二十四类,每组对药的编排顺序如下; 一、对药:即每对对药的组成。本书所载之对药,有为前贤巳用者,有为施老独创者,多系临床经验所得,甚为珍贵。 二、单味功用。即是叙述每种药物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在另一章节如有重复者从略)。 三、伍用功能:即是着重论述两味药物配伍的功能、作用。这种作用,有相互协助增强药力者;有相互制约消其副作用而展其长者;有为两味合用另生其它作用者;有为沟通之作用者等等。总之,二药相合,有其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转化之意义。 四、主治 l 即对药的主治证、主治病。亦是本组对药的适应范围。 作者 五、常用量:是指临床上常规用的分量。我们认为,临证之际,应根据 一九八一年十月病人的具体情况,予以灵活掌握,随证加减。 六、服用法;除有特殊用法(如研末冲服,布包煎服,先 序 施今墨先生生平简介 先师施今墨精于辨证,善于用药。尝云: “临证 3 月 28 日,卒于 1969 如临阵,用药如用兵。 施今墨,浙江萧山县人,生于 1881 年 年 8 月 22必须明辨证候,详慎组方,灵活用药。不知医理,即难辨证;辨证不明,无 日。原名施毓黔,行医后改名为施今墨。 。从立法;遂致堆砌药味,杂乱无章” 施今墨幼年时期,因其母多病,遂立志学医,曾从其舅父——河南安阳 古人原以单味药立方,即谓之单方,后来体会出药物之配合运用,较之 名医李可亭先生学中医。单味药增强疗效,所以后世才有七方之分类,充分体现出药物配伍的功效。 因其父在山西任职,他于 1902 年,进入山西大学就读。因故,于 1903 施今墨先生处方时,常常双药并书,寓意两药之配伍应用。其间有起到 年,转入山西法政学堂,后于 1906 年,又转入北京京师法政学堂学习。他在协同作用者,有互消其副作用专取所长者,有相互作用产生特殊效果者,皆 学校虽然攻读法律, 于 但仍孜孜不倦地钻研中医。 1911 年毕业于京师法政学称之为对药。余曾于施先生临床用药中积累百数十对药,讲授予北京中医学 堂。院。景山同志当时在学,后又为我助手,也曾侍诊于施今墨先生。经其潜心 1913 年,他返回山西行医。头心以医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1921 年重返研究,从新整理,加以注释,说明对药之功用,在临床使用颇为方便。北齐 北京,挂牌行医,专心医业,精研医术,此时,施的医术誉满全国,成为北徐之才在前人lt雷公药对》-书基础上,增修撰成《药对》-书(已侠)其寓意 京四大名医之一,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学家。亦是药物配伍之运用。景山同志之作,亦可谓今之《药对》矣~ 施今墨先生,一方面行医,一方面从事中医教育改革。于 1 932 年,他 现因索要此对药之人甚多,遂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以适应广大医务 在北平用自己行医的收入创办了华北国医学院,并任院长。学院除开设中医人员之需要。 基础和临床课程外,还设有西医解剖、生理、病理、细菌学、内科、外科及 日,德文等课程。这在当时的医学界,还是一个创举。施今墨先生亲自授课, 并指导学生实习。该院在成立后十余年间,共培养出学员六、七百人。数十 年以来, 他除办学外,还收有生徒多人,培养训练了很多中医人材。此外, 并于 1941 年担任上海复兴中医专科学校董事长,并在北京、上 祝谌予序于北京 1981 年 3 月海、山西、察哈尔等地办助创办中医院校、讲习所及研究班等,为培养中医 目 录后继人材,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 疏风解清热退烧类 解放后,他加入农工民主党,被推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第 (一) 麻 黄 桂 枝 1三和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并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及中医研究院学术委 (二) 荆 芥 防 风 3员会委员,并担任北京医院中医顾问等职。 (三) 葱 白 淡豆豉 4 施今墨先生在学术上提倡中西医结合,早在三十年代他就明确指出: (四) 桑 叶 桑 枝 5“吾以为中医之改进方法,舍借用西学之生理、病理以相互佐证,实无别途。” (五) 栀 子 淡豆豉 6他认为中西医病名应该统一。早在二十年代,他诊病就应用西医病名,结合 (六) 桑 叶 菊 花 8中医辨证;并应用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等,协助诊断,这在当时,确属 (七) 金银花 连 翘 9罕见。他所配制的成药,也打破千百年的传统,采用现代医学名称,如气管 (八) 钩 藤 薄 荷 1 l炎丸、神经衰弱丸 (九) 蔓荆子 连 翘 12 、lt难经》《伤等。均疗效显著,深受国内外患者欢迎。 寒》 施今墨先生,对祖国医学理论造诣很深,如《内经》 、 、 (十) 僵 蚕 荆芥穗 13 、《金匮》《本草》以及金、元、明、清各家,均有深刻钻研,尤其擅用《伤 (十一) 金银花 金银藤 14 、寒》《金匮》诸方,临证灵活运用,往往效若桴鼓。他反对把中医分为“温 (十二) 白茅根 芦 根 l6 、补派”“寒凉派”等门派。 梗 17提高疗也不存中西门户之见,一切以治疗病人为主,为 (十三) 淡竹叶 荷效融汇各家之长,结合自己经验,提出己见,创立新说。如在学说上, (十四) 知 母 石 膏 18施今墨先生,有其独到见解,他认为。气、血为人身之物质基础,实属重要, (十五) 鲜地黄 干地黄 20因此提出辨证时阴阳为总纲,表、里、虚、实、寒、热、气、血为辨证时之 (十六) 干地黄 白茅根 21八纲。这是施先生对祖国医学基础理论八纲辨证的新发展,为祖国的医疗事 (十七) 鲜 地 黄石斛 22业做出突出的贡献。为此,1 981 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和农工民主党举行了 (十八) 南沙参 北沙参 23施今墨先生诞辰百年纪念会,对其生平事迹做了高度的评价。 (十九) 瓜蒌皮 天花粉 24 (二十) 赤 芍 白 芍 25 (二十一)天 冬 麦 冬 26(二十二)鳖 甲 龟 板 28 (五) 知 母 草 果 54(二十三)青 蒿 鳖 甲 29 五 止汗类(二十四)知 母 黄 柏 30 (一) 黄 芪 防 风 56(二十五)干地黄 熟地黄 32 (二) 山茱萸 牡 蛎 58 二 芳香化浊清热祛署类 (三) 麻黄根 浮小麦 59(一) 藿 香 佩 兰 34 (四) 黄 芪 牡 蛎 60(二) 滑 石 甘 草 35 (五) 黄 芪 浮小麦 61(三) 车前子 六一散 37 (六) 五味子 五倍子 62(四) 六一散 荷 叶 38 (七) 黄 芪 附 子 63(五) 六一散 灯心草 39 六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类(六) 车前子 车前草 40 (一) 黄 芩 黄 连 65 三 疏表透疹解毒止痒类 (二) 紫花地 丁蒲公英 66(一) 葛 根 升 麻 42 (三) 牛蒡子 连 翘 67(二) 浮 萍 紫 草 43 (四) 马 勃 青 黛 68(三) 浮 萍 牛蒡子 45(四) 蝉 蜕 薄 荷 46 (五) 马 勃 黛蛤散 69(五) 白茅根 芦 根 47 (六) 板蓝根 山豆根 70 (七) 板蓝根 玄 参 71 四 和表里调气血类 (八) 石 膏 细 辛 72(一) 白 芍 桂 枝 48 (九) 细 辛 干地黄 73(二) 白 芍 柴 胡 49 七 通窍亮音疗耳鸣类(三) 柴 胡 黄 芩 51 (一) 蝉 蜕 凤凰衣 75(四) 黄 芩 半 夏 53 (二) 诃 子 橘 皮 76(三) 诃子桔 梗甘草 77 (二) 五味子 干 姜 10l(四) 石菖蒲 蝉 蜕 78 (三) 苏 子 紫 菀 l02(五) 磁 石 石菖蒲 79 (四) 莱菔子 白芥子103(六) 苍耳子 辛 夷 80 (五) 葶苈子 大 枣104 八 化痰止咳下气平喘类 (六) 射 干 麻 黄105 化痰止咳 (七) 山 药 牛蒡子106(一) 浮海石 旋覆花 82(二) 半夏曲 旋覆花 83 (八) 橘 皮 桑白皮108(三) 黛蛤散 浮海石 84 (九) 桑白皮 地骨皮109(四) 枇杷叶 半 夏 84 (十) 桑白皮 桑 叶110(五) 胆 星 旋覆花 85 (十一)熟地黄 麻 黄111(六) 天竺黄 半夏曲 86 (十二)熟地黄 当 归112(七 橘 红 橘 络 87 (十三)大 枣 黑锡丹113(八) 紫 菀 橘 红 88 (十四)补骨脂 胡桃仁114(九) 白 前 前 胡 89 九 益胃止渴健脾降糖类(十) 白 前 百 部 91 (一) 苍 术 玄 参117(十一)半 夏 橘 皮 92(十二)杏 仁 川贝母 93 (二) 黄 芪 山 药118(十三)知 母 川贝母 93 (三) 绿豆衣 薏苡仁 l19(十四)瓜萎子 瓜蒌皮 94 (四) 葛 根 丹 参120(十五)枇杷叶 六一散 95 (五) 玄 参 麦 冬122(十六)麻 黄 罂粟壳 96 (六) 知 母 黄 柏 肉 桂122(十七)人 参 三 七 97 (七) 知 母 石 膏124(十八)阿 胶 紫 菀 99 十 醒脾开胃类 下气平喘 (一) 参125(一) 五味子 细 辛 100 (二) 鸡内金 麦 芽(或谷芽) l26鸡内金 丹 (三) 乌 梅 木 瓜 l28 (三) 大 黄 荆芥穗 155(四) 佩 兰 石菖蒲 130 (四) 大 黄 肉 桂 156(五) 厚朴花 代代花 130 (五) 蚕 砂 皂荚子 157(六) 玫瑰花 代代花 131 (六) 油当归 肉苁蓉 159 十一 健脾和胄降逆止呕类 (七) 橘 红 杏 仁 160(一) 苍 术 白 术 133 (八) 火麻仁 郁李仁 161(二) 半夏曲 建 夏 硫 磺 162(三) 半夏曲 沉香曲 135 十三 健脾止泻固精神曲 134 (九) 半 止遗类(四) 白 术 鸡内金 136 (一) 芡 实 莲 子 164(五) 枳 实 白 术 137 (二) 山 药 扁 豆 165(六) 白 术 茯 苓 138 (三) 木 香 黄 连 166(七) 半 夏 竹 茹 l40 (四) 左金丸 蚕 砂 167(八) 枳 实 竹 茹 14l (五) 花 椒 苍 术 168(九) 瓦楞子 半夏曲 141 (六) 肉豆蔻 补骨脂 l69(十) 黄 连 吴茱萸 l42 (七) 赤石脂 禹余粮 170(十一)左金丸 血余炭 144 (八) 血余炭 禹余粮 172(十二)干 姜 黄 连 145 (九) 赤石脂 白石脂 173(十三)丁 香 柿 蒂 l46 (十) 金樱子 芡 实 175(十四)橘 皮 竹 茹 148 (十一)桑螵蛸 海螵蛸 176(十五)苍 术 白脂麻 149 (十二)茯 苓 益智仁 l77(十六)马 宝 沉 香 150 (十三)苍 术 防 风 178 十二 泻下通便类 (十四)五味子 五倍子 l79(一) 大 黄 芒 硝 l52 十四 理气解郁行滞消胀类(二) 玄明粉 瓜 蒌 154 (一) 青 皮 橘 皮 180二 枳 壳 都 金 l8l (八) 当 归 川 芎 211(三) 枳 实 枳 壳 183 (九) 桃 仁 红 花 212(四) 香 附 紫苏梗 184 (十) 大 黄 璧 虫 213(五) 青褥叶 郁 金 l85 (十一)月季花 代代花 214(六) 薤 白 瓜 萎 186 (十二)艾 叶 香 附 215(七) 橘 皮 辍 实 l87 十六 宁心安神疗失眠类(八) 撩 皮 沉 香 l88 养神、补心安眠(九) 旋覆花 代赭石 l89 (一) 茯 苓 茯 神 216(十) 紫苏梗 桔 梗 l90 (二) 茯 神 麦 冬 217(十一)紫苏梗 藿香梗 l9l (三) 生枣仁 熟枣仁 2 18(十二)桔 梗 枳壳薤 白杏仁 192 (四) 酸枣仁 柏子仁 219(十三)砂 仁 自疆蔻 193 (五) 远 志 石菖蒲 220(十隧)瓜 蒌 枳 实 l94(十五)番 辩 乌 药 l95 (六) 何首乌 刺蒺藜 221(十六)延胡索 川楝子 l97 (七) 甘 松 鹿角霜 223(十七)高良姜 香 腿 l98 (八) 百 合 知 母 224(十八)莱菔子 莱菔缨 l99 (九) 补骨脂 胡桃肉 225(十九)木 香 槟 榔 200 清心安神 十五 活血化淤止血止痛类 (一) 酸枣仁 檐 子 225(一) 桃 仁 杏 仁 202 (二) 半 夏 夏枯草 226(二) 丹 皮 丹 参 203 (三) 肉 桂 黄 连 227(三) 三 棱 莪 术 204 (四) 黄 连 阿 胶 228(四) 乳 香 没 药 206 (五) 女贞子 旱莲草 229(五) 花蕊石 钟乳石 208 (六) 白 薇 刺蒺藜 230(六) 三 七 白 及 209 (七) 半 夏 秫 米 232(七) 蒲 黄 五灵脂 210 (八) 栀 子 淡豆豉 233(八) 当 归 川 芎 211 重镇安神(九) 桃 仁 红 花 212 (一) 龙 骨 牡 蛎 233(卡) 大 黄 蜜 蛊 213 (二) 紫石英 紫贝齿 235(十一)月季花 代代花 214 (三) 龙 齿 紫贝齿 236(十二)艾 叶 香 附 215 (四) 石决明 紫石英 237 十六 宇心安神疗失鞋amp类 (五) 紫石英 铁 落 238 养神、补心安眠 (六) 石决明 磁 石 239一 获 苓 获 神 216 (七) 紫石英 磁 石 239(二) 茯 神 麦 冬 217 (八) 珍珠母 磁珠丸 240(三) 生枣仁 熟枣仁 2 18 (九) 秫 米 磁珠丸 24l(四) 酸枣仁 柏子仁 219 (十) 朱 砂 琥 珀 242(五) 远态石 薹 蔫 220 十七 平肝息风镇静镇惊类(六) 何首岛 裁蒺藜 22l (一) 刺蒺藜 僵 蚕 244(七) 甘 松 鹿角霜 223 (二) 僵 蚕 地 龙 245(八) 百 合 知 母 224(九) 李骨滕 翡桃凌 蝎 钩 藤 246 清心安神 (四) 全 蝎 蜈 蚣 247(一) 酸 枣 戗22S (三) 全 栀子 225 (五) 茺蔚子 天 麻 249二 半 嶷 夏枯草 226 (六) 珍 珠 海参肠 250(三) 斑 棱 黄 连 227 (七) 郁 金 白 矾 251(蹰) 黄 连 阿 胶 228 (八) 阿 胶 龟板胶 鹿角胶 252(五) 女贞子 早莲草 229 (九) 紫石英 紫贝齿 254(六) 白 薇 刺蒺藜 230 (十) 龙 齿 紫贝齿 254(七) 半 夏 秫 岽 232 (十 落 254(八) 穗 子 淡豆豉 233 十八 降血压类 (十) 蒲 黄 五一)紫石英 铁 灵脂 271(一) 茺蔚子 夏枯草 255 (十一)延胡索 川楝子 272(二) 槐 花 黄 芩 256 (十二)大 枣 黑锡丹 272(三) 钩 藤 牛 膝 258 二十 利水消肿利湿排脓类(四) 牡 蛎 葛 根 259 (一) 车前草 旱莲草 273(五) 仙 茅 淫羊藿 259 二 蔗 蓄 瞿 麦 274(六) 旋覆花 代赭石 26l (三) 红 曲 车前子 275(七) 紫石英 紫贝齿 26 l (四) 赤小豆 赤茯苓 276(八) 龙 齿 紫贝齿 261 (五) 赤茯苓 赤 芍 277(九) 石决明 紫石英 261 (六) 黄 芪 防 己 278(十) 石决明 磁 石 261 (七) 大腹皮 槟 榔 279(十一)紫石英 磁 石 26l (八) 麻 黄 浮 萍 280(十二)紫石英 铁 落 262 (九) 麻 黄 石 膏 281(十三)珍珠母 磁珠丸 262 (十) 益智仁 萆 薜 282 十九 强心止痛类 (十一)血余炭 韭菜子 283(一) 地锦草 分心木 263 (十二)血余炭 车前子 284(二) 丹 参 檀 香 264 (十三)冬瓜子 甜瓜子 285(三) 五灵脂 降 香 265 (十四)冬瓜子 冬葵子 286(四) 丹 参 三 七 266 (十五)冬瓜子 青橘叶 287(五) 石菖蒲 郁 金 267 (十六)杏 仁 薏苡仁 287(六) 阿 胶 仙鹤草 267 (十七)车前子 车前草 288(七) 地锦草 仙鹤草 269 二十一 软坚散结化石通淋类(八) 人 参 附 子 269 (一) 浮海石 海金沙 289(九) 附 子 干 姜 270 (二) 金钱草 海金.
/
本文档为【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前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