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宋代名字研究

宋代名字研究

2019-07-29 12页 doc 30KB 70阅读

用户头像

is_531654

暂无简介

举报
宋代名字研究人名研究 人的名字往往是由别人(主要指父母)赋予,表达的是命名者的期待、意愿以及其他社会心理,由于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不同,每个区域,其名字的命名方式与取义都有自己的特色,人名的产生与发展和各民族各时代的社会情况与风俗习惯密切相关,由于社会情况与风俗习惯,种族不同,各时代的人名结构及其构成方法,常有差异,在这里,主要介绍宋代汉族以及受少数民族影响的汉族人名状况,汉语人名系统中,属于人的有专有姓氏、名字、别名、乳名、绰号还有宋代的美称,姓和名是汉语社会不可或缺的名称,用来代表一个人,却别另一个人,本文通过对宋代人名进行分析,力...
宋代名字研究
人名研究 人的名字往往是由别人(主要指父母)赋予,达的是命名者的期待、意愿以及其他社会心理,由于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不同,每个区域,其名字的命名方式与取义都有自己的特色,人名的产生与发展和各民族各时代的社会情况与风俗习惯密切相关,由于社会情况与风俗习惯,种族不同,各时代的人名结构及其构成,常有差异,在这里,主要介绍宋代汉族以及受少数民族影响的汉族人名状况,汉语人名系统中,属于人的有专有姓氏、名字、别名、乳名、绰号还有宋代的美称,姓和名是汉语社会不可或缺的名称,用来代表一个人,却别另一个人,本文通过对宋代人名进行分析,力求真实的反映宋代的社会文化风俗内涵。 中国人名研究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早在战国末期,就出现了最早记载姓氏起源的著作《世本》,随后的几千年不断的出现有关姓氏的起源,演变等书籍,如《史书》《白虎通姓名》《姓氏谱》《说文解字》《春秋名字解话》等都对人名做了一些论述和研究,其中中国历史上最早根据姓和名的字形来论述其含义和关系的是许慎的《说文解字》[1] (p56),说文解字云: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生因生以赐姓,“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者,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说文解字》中虽然对“姓”的解释带有神话色彩,但我们从“姓,人所生也。”不难看出姓的本意是是“生”,它与生育有关,而女字旁正昭示出姓的来源,它与母系氏族社会有关,总的来说,传统人名学的研究多局限在于对姓名的本意,产生与演变,命名规则和礼仪及其谱牒的研究上,还不能将其完全纳入社会科学的景观之中,所以,宋代的人名研究就有特殊的文化意蕴了,故从宋代流传下来的人名的命名方式,汉 族的特征,以及受少数名族影响的汉族人名入手,讨论宋代人名的文化内涵。 一、宋代名字的构成以及特征 汉语人名系统中,属于人的专有名称的有姓、名字、别名、乳名、绰号,宋代还有谥号和美称,姓和名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名称,用来代表一个人,区别于别的人,下面就研究一下宋代名称情况,古人的字。在古时候,“名”与“字”在多数情况下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代号,尽管用途不尽相同,二者之间还是有联系的,古人大多因名起字,名与字毫不相干的情况几乎见不到,古人除有名、字外,又多起号以代替名字,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早在周朝时,人们就已经开始起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来代表个人的符号,我们现在称某人的名字是什么与古人是不同的,古人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用途,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死后有谥号,《礼记.檀弓上》[2] (p134):“幼名、冠字,周道也。 (一) 宋代姓(氏) 姓和氏是表明家族系统的称号,姓和氏本有分别,氏起于男系,后来说姓氏,即指姓,南宋郑樵的《通志·氏族略序》[3] (p58):“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汉族人究竟有多少姓,尚无精确统计,北宋时编的 《百家姓》收集 488个姓。明代的《皇明千家姓》收集1968个姓,除单姓(赵、钱、孙、李等)、复姓(欧阳、司徒等)外,还有双姓,多见于旧时已婚妇女,一般无正式名字,双姓后加“氏”字即作为称呼,如李杨氏(夫姓李,姓杨)、刘张氏(夫姓刘,父姓张)之类。 (二) 宋代名字 人的基本名称,一般是一生下来时被人们赋予的,也有少数是成人时自己选择的,名字是任意起的,但有些又有限制,比如一个家族同一辈人的双字名中的前一个字按照家谱的规定是相同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先秦时,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长幼,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称用名,称人以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三) 别名 基本名称(或正式名字)以外的名字,包括“字”、“号”、“乳名或小名”、“假名”,“字”是根据本名的涵义另取的别名,如班固字孟坚,岳飞字鹏举,“号”原指名和字以外另起的别名,后来也泛指名以外另起的字,如苏轼字子瞻,号东坡,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宋以后在士大夫之间起别号之风尤盛,有多达十几个的,字和号皆为美称,古代男子二十而冠,《仪礼·士冠礼》[3] (p85):“冠而字之,敬其名也”,除有名、字外,又多取号以代替名字,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早在周朝时,人们就已经开始取号,对此,《周礼》[4] (p116)解释说,号为“尊其名更为美称焉”,意思是说,号是人在名、字之外的尊称或美称,早期的号具有这一特点,有号的人多是 那些圣贤雅士,如老子别号广成子、范蠡别号鸱夷子皮等,先秦时期有名字又有号的人并不太多,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取号的人仍不很多,名载史籍者仅有陶潜别名五柳先生、葛洪别号抱朴子等数人,但是,到了隋唐时期,伴随着封建国家的强盛和文化的高度发达,在名、字之外另取别号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皆属此类,到了宋代,取号之风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欧阳修的谥号为文忠。 (四) 绰号 也叫外号,由周围的人给起的补充名,常常是根据人物的某种特点或生活环境而起的,如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泥人张,烤肉宛。到了宋代,起号之风又有进一步发展,人们熟知的《水浒传》将个个都有号,正是代表着当时的社会风气属于人名范畴的,还有所谓“谥”,谥为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岳飞谥“武穆”。 另外,过去还有以官称、以地称的,如宋代苏辙称为苏栾城,嵇中散(嵇康),杜工部(杜甫),孟襄阳(孟浩然),韩昌黎(韩愈),辛弃疾的号稼轩也是取自室名。北宋诗人苏舜钦,流寓苏州,筑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在姓氏前加形容词指称特定的同姓者老苏、大苏、小苏则指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以几个姓并称特定的几个人。“二程”专指宋代学者程颢、程颐兄弟,苏洵、苏轼、苏辙又合称“三苏”,以行第连同姓名官职等称人如秦观称秦七、欧阳修称欧九、黄庭坚称黄九等。 复姓是后来出现的,而且多是从官职和封邑而来的,如公孙、司马、上官、司徒、欧阳等等,复姓变化较大,不少人把复姓改成了单姓,如公孙改姓孙,钟离改姓钟。自古以来,姓氏变化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所谓赐姓,唐代封建帝王赐姓最多,所以李氏遍天下,名字最初主要是单名,隋唐以后双名渐多,此后1000多年双名一直居于优势。其中说话声音大的被称为雷公,走路轻捷的被称为飞燕, 眼睛大的被称为大目,爱骑白马的人被称为白骑,满脸胡须的人被称为氏根,由于他们的浑号影响很大,以至连名字也没有留下,在以后的发展中,由于浑号越来越多,还有人根据其性质和所指的对象不同而分为20 大类,即状貌、德性、威望、声价、运命、财产、业务、技能、学识、艺术、武勇、行为、举止、臭味、谈吐、著作、服御、身份、嗜癖、谐嘘,其中的一些浑号是如《水浒传》中,蒋忠因身高力大而被起浑号为“蒋门神’,鲁智深因出家后不戒烟酒而被称“花和尚”,时迁的偷窃技术高超而称“鼓上蚤”,孙二娘因蛮悍凶狠而称“母夜叉”,水浒寨上108 员大将,以及与水浒英雄有关的各种人物,几乎个个都有浑号,一个群体的标志。 (五) 乳名或小名 小时候起的非正式的名字,长大后在长辈口中有时还沿用,《左传?桓公六年》[5] (p125)有记载:“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一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上述句子是说乳名取定有五种取向,即为信、义、象、假、类,可以理解为:“信”是根据孩子出生时的情况来命名;“义”是选择吉祥的字眼来命名;“象”是根据孩子的身体某部分特点来命名;假是借用万物的名称来命名;类是选择与父亲有关的字眼来命名。 宋人的名谈到“名”,总是与“字”联系在一起,关于名和字及其作用,清朝人王应奎曾有过一个概括,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意思是说,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字则是表示个人品德或追求的,二者性质不同,不仅如此,古人“名”和“字”的用途也不大一样。其中“名”一般是阶段性的称呼,小时候称小名,大了叫大名。等有了字、名就应该避讳,相称时也只能称“字”而不称“名”,此外,在古人的“名”中,还有一类是小名,所谓小名,顾名思义,是人在少儿时所用的名字,又称乳名、奶名、幼名或小,如宋孝宗赵慎小名小羊字。 二、宋代名字取定情况 (一) 按字辈取名 早在远古社会,命名一般没有限制,后来人们为了在名字里体现出兄弟或姊妹的关系,便开始把命名纳入一定的规范,“字辈本质上是中国宗法社会等级身份的标签,”古代使用伯(孟)、仲、叔、季之类排行字,汉代开始,从文字形体上对名加以规范,也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字辈排行,字辈排名可以使一个家族的谱系变得眉目清晰,条理井然,正式的字辈谱应该是起源于宋代,当年宋太祖赵匡胤,为其后代规定了十三个字辈,同自己的匡字一共十四个字,构成一副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这是人们见到的最早的正式的字辈谱。 例如御赐百代歌是七世祖章得象拜相时,宋仁宗赐给章得象的,以表彰其祖上章仔钧、练夫人的功德。御赐百代歌主要在浙江各地章氏族人使用,其后也在其他省使用,据现有资料,使用御赐百代歌是在浙江山阴(今绍兴),南宋光宗、宁宗(1190~1224年)间,章添十九由山阴(今绍兴)兰亭迁偁山,其后二世祖章仲七递传曾、元、复、秀、升诸代均按御赐百代歌中派次命名,其后均遵此歌之句定派。这是章氏使用御赐百代歌的最早文字记录。 祖派百代歌与御赐百代歌都是从“景”字开首,相同的有65个字,且字句排列先后互异,由于年代久远,传抄误差,加之校勘不精,同一种百代歌之间亦略有不同。 御赐百代歌 景直明昌茂,泰运旋添仲;显玉敬俊瑞,华表真仪杰;壮丽熙祥固,爱宜臻庆萃;昭继生荣美,永延徵吉士;季赏恢英烈,才猷咸济出;隆高厚裕能,曾元复秀升;恭亮锦贤成,齐安启顺臣;嘉宁定会春,盛益致新寅;超乘赐合绅,喜见喻同登;宏苞具玖文,应识寿良昆。 (二) 按五行取名 古代阴阳家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物质构成的,这五种基本物质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辩证关系,相生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孔子家语》[6] (p116)中说:“天有五行,水、火、金、 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 五行,指的是五处物质元素,即:水、火、木、金、土。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阴阳家认为,这五种物质是万物的起源和根据,到了宋代,以五行理论对名更为风行,然而,那时却不重视八字的欠缺,只取五行相生之义用来序辈,宋徽宗时宰相张浚,名属水,所以要给儿子取一个木的字,故其子名张栻,张栻名属木,其子应以火名,故张栻之子名叫张焯,即使千古罪人,杀害岳飞的秦桧也以五行序辈,秦桧名属木,其子取属火的字,为秦熺,秦熺名属火,故子名以土,为秦埙,秦堪。 宋代应用五行相生命名法如下: 水生木:父名属木,则子名应属火; 火生土;父名属火,则子名应属土; 土生金:父名属土,则子名应属金; 金生水:父名属金,则子名应属水: 水生木;父名属水,则子名应属木。 孩子出生后,长辈拿小孩的“生辰八字”去算命,推算出小孩的五行命理偏缺情况,再根据情况命名,大致有以下两种取名方法: 1.形补,即按五行偏缺情况用字形进行补救,命理缺什么补什么。命理缺木,就用含“木”的字取名,如蓝仁标、蓝远松,命理缺火,就用含“火”的字取名。 2.克亢,即五行中某一行太过,往往易折,就采取措施予以克制。命理木过盛,就用含“金”、“土”的字取名,避免木过盛,如蓝锡均,命理火过盛,就用含“水”、“金”的字取名,避免火过盛。 (三) 宋代人名的老态 宋代,社会流行表示老态意蕴的名字,这是由于当时盛行成熟稳健,抒发悠然自得的社会心理影响到起名上,于是就成了许多人都喜欢故作老气横秋之态的风尚,表现在命名上多用“老”字,“叟”字 和“翁”等这类名字既反映了尊老敬老的时代风尚,也显示出当时人们对“老年”年龄切分划界的状况,同时也是当时文人心态的一种折射,杜甫写“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时,不过48岁,而苏轼写“老夫聊发少年狂”时,还不到40岁,由于文化的高度发达,一些饱学之士在为人取名时开始喜欢引经据典,如北宋词人周邦彦的名字就出自《诗经》“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同时,随着宗族观念的强化和谱学的兴盛,同宗共族的人采用辈谱字取名的方式开始流行,使其成为宋代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取名的重要手段,其后,用五行理论取名盛行一时,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取名方法,影响至今。宋朝的对外作战,失利者居多,国威渐丧,民心尚武者日稀。宋元间的人名用字,除沿用五代时的“彦”字外,文、师、中、天、大、安、光、九、元、明等字,成为人们选择的重点,其中文、彦、师、中、天诸字,在宋元人名中占有明显的优势,如杨文广、郑文宝、赖文政、吕文德、陈文龙,王彦超、文彦博、周邦彦、汪伯彦、李彦仙,种师道、梁师成、刘师勇、贡师泰、吕师囊,何执中、吕本中、刘敏中、杨惟中、范中立,文天祥、张天佑、洪天锡、熊天瑞、史天泽等。另外,以“老”、“叟”、“翁”等老气横秋的字眼为名或字,除表明命名者对健康长寿、长命百岁的美好愿望之外,也流露出宋人以老为美的风气,这与宋人在诗歌、绘画等艺术中追求枯淡、寥落、萧条之趣味是相通的,正表明中国文化发展到宋代业已盛极而衰,汉唐盛世的少年烂漫和青春朝气已荡然无存,渐渐流露出“老气横秋”的暮年光景。 1.以老命名的 如孟元老、刘辰翁、胡唐老、王廷老、苏元老、王同老、赵学老、杜莘老、刘德老、李商老等。 2.赵彦愈字德老、李寿朋字延老、吴居厚字敦老、钱藻字醇老、许翰字崧老等以老命字的。 3.以叟命名的 徐荣叟陈敬叟、徐荣叟、汤莘叟、盛明叟、刘温叟。 4.以叟命字命号的 尹谷字耕叟、诸葛说字宁叟、范纯礼字彝叟、王觌字明叟、张舜民字芸叟等。 5.以翁命名的 刘辰翁、魏了翁、张山翁、郑献翁、王次翁、程楚翁。 6.以翁命字命号的 王英孙字才翁、刘弥正字退翁、翁易字醉翁、陈容字所翁、胡宗仍字定翁等。“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宋代名字的老态。 三、宋代人名取义范畴情况 (一)宋代祈福起名 例如,王思政,北宋时祁人,“思政”即时时都想着政事,时入官场之意一目了然,王陟,宋代上党人,淳化进士,陟即登高、升迁,意即不断提拔晋升,伍仕阶,宋代德庆人,曾任杭州知县,起名仕阶,意思是希望在仕途上阶阶高升,凌福之,宋代宝庆间人,福之即使之幸福,宋代文彦博,字宽夫,宋代时策第进士,著有《潞公随》一书,“彦”与“渊”谐音,文彦博即“文渊博”之意,但此人后来弃官不做,可能是把官场看透了,文林,父辈希望他通读儒家经典,谋求功名,文行远,字虽然为樵稿,但文却能行远,名字化用典故“文质行文不远”,孔希学,喜读书,善书法,文词尔雅。 (二)宋代人名体现出的特点 1. 采用双子起名 宋代,由于自王莽以来忌起双名的习惯从南北朝开始逐渐破坏,特别是伴随民间修家谱风气的盛行,“字辈+本名”的起名方法被广泛采用,双名的使用率越来越高,人们起名的形式也基本固定下来,有了字辈起名、排行起名、音序起名、用典起名、阴阳五行起名,以及双名、单名和名、字、号等多种形式,论是贵为一国之尊的帝王还是普通百姓大都采用双字起名。 2. 喜好美德善行相关的字 由于文化高度发达,加上佛、道等宗教的衰落和科举的盛行,人们在起名时喜欢用一些与文化有关的字,一些饱学之士更喜欢在帮 人起名时引经据典,以至所起名字的文化含量大为增加,文、德、儒、雅、士等也成为人们起名时经常使用的字,人名之所以如此繁荣,与宋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这一大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宋代由以前的门阀政治时期转变到官僚政治时代。婚姻不重阀阅,选官以科举为主,土地买卖自由,在这样的社会中,家族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宋代是个重文德而轻武功的时代,对内,重用文士而排斥武人,对外,则一味忍让媾和,导致有宋一代国运日益颓败,以至宋人完全不见唐代那种雄阔豪迈的英雄气概,风气所靡,也影响到学术,宋代理学发达,理学由儒家学说发展而来,但却摈弃了孔孟儒学所固有的积极入世、治国平天下的进取心,而专重自身人格和道德的修炼,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将理想人格的实现作为人生的最终目的,崇尚文治的政治氛围,与重视修身的理学都决定了宋人不再会有建功立业、建侯封爵的雄心壮志,而只能致力于自身人格的陶冶和修养,这一时代精神也反映在宋人的名字中,宋人取名特别偏爱那些表示美德善行的字眼,如:王全斌(斌,即彬,取“文质彬彬”之意)、高怀德、石守信、王延德、吕端字易直、包拯字希仁,余靖字安道、章惇字子厚、何执中、梁师成字守通、种师道、欧阳澈字德明、王惟忠字移孝、李孝忠、韩世忠、真德秀。其中如北宋词人周邦彦的名字,就出自《诗经》“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另据宋人俞成《萤雪丛说》[7] (p116)记载,当时崇拜颜回的人起名“稀颜”或“望回”,敬慕韩愈的人起名“次韩”或“齐愈”。宋代重文德而轻武功,理学发达,所以宋人偏爱那些表示美德善行的字眼,“子厚、执中、延德、师道、德明”等。宋 人以老为美,绘画中常出现枯枝、落日、瘦马,相应地,名字中也常出现“老、翁、叟”等字样,意趣相通,比如撰写《东京梦华录》那位宋代文学家,叫孟元老;还有一个苏元老,是大文学家苏轼的族孙,据说文章颇有“苏氏之秀”,再比如,与李清照齐名的词人刘辰翁、南宋理学家徐荣叟、魏了叟等。 结束语 本文考察了宋代现存人名有关情况,通过对现存的人名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采用双子起名的现象逐渐增多,在命名方式上,字辈命名法、五行命名法随着时间变化均呈不变趋势;同音假借取名虽为数不多却丰富了命名方式;宋代的人取名,更注重字的形、音、义上的审美效果。乳名取定上有一定的特色,从人名取义范畴方面看,注重祈福一直是宋代取名思维的主体倾向;另外,表达美好愿望的取义也备受家族意识强烈的宋代人的青睐,总之,人名从形式上看只是简单的几个字,却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一个结合,体现了中国人在命名上的智慧,向我们展示了汉字、汉语的魅力,是值得探讨的文化现象,宋代人名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反映了特定时空的历史、文化和人们的文化心理,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本文对此文化现象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研究,该选还有很大研究空间,有待后人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书岩.汉字·姓名·规范[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2] 尹黎云.中国人的姓名与命名艺术[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3] 纳日碧力戈.姓名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4] 郭让舜.中国人的姓名:姓名的由来与名字取法[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5] 胡小梅.论中国人名的文化内涵[J].理论月刊,2006,(11). [6] 余克强.汉人姓名的词汇特点[J].三明师专学报,2000,(2). [7]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Song names research Yang Long-yu Abstract:The names of the carrier of cultu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ames and social history, customs, cultural values, etc. to reflect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stage of 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The basic name of the born conferred a small number of adult of their choice, the name of any ga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many restrictions. In this paper, the names circulated since the Song Dynasty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ree issu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ng Dynasty Chinese Names; Song names take the given situation; Song names the basic exploration. Strive to accurately reflect and describe the Song Dynasty Chinese Names in the embody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Key words:Song Dynasty Chinese Names
/
本文档为【宋代名字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