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上海市南汇区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手册

上海市南汇区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手册

2017-09-17 50页 doc 204KB 149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7556

暂无简介

举报
上海市南汇区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手册上海市南汇区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手册 生物安全手册 (第二版) 发 布 人: 发布日期: 南汇区大团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目 录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二)生物因子生物危害评估 (三)实验室人员和项目准入制度 (四)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五)人员健康监护制度 (六)生物安全检查制度 (七)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行为规范 (八)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 (九)实验室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安全保管和档案管理制度 (十)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 (十一)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十二)实验室生物危险标识使用规定 (...
上海市南汇区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手册
上海市南汇区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手册 生物安全手册 (第二版) 发 布 人: 发布日期: 南汇区大团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目 录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二)生物因子生物危害评估 (三)实验室人员和项目准入制度 (四)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五)人员健康监护制度 (六)生物安全检查制度 (七)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行为规范 (八)实验室内务 (九)实验室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安全保管和档案管理制度 (十)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 (十一)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十二)实验室生物危险标识使用规定 (十三)事件、伤害、事故和职业性疾病报告制度 (十四)实验室应急处置预案 (十五)实验活动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十六)其他必要的管理性和技术性文件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1 紧急事件电话和办公室联系方式 救护车/火警/警察 120/119/110 生物安全负责人 58082059 生物安全办公室 58081096 2 生物安全管理机构 生物安全负责人:王正平 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李振华 乔雪梅 孔海华 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人:张春华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员:刘荷芳、 黎勤云 生物安全办公室:设在检验科内 3 职责 3.1 生物安全负责人 大团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法定代表人为生物安全负责人。 生物安全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是: A.负责建立本单位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落实生物安全管理责任部门或责任人。 B.定期召开生物安全管理会议,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的重大事项作出决定。 C.批准和发布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危害评估等重要文件。 D.保持与生物安全办公室的联系。 3.2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主要职责为: A.负责组织制(修)订和实施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和标准操作规程; B.负责组织对涉及的生物因子、使用动物、重组DNA以及基因修饰物质的研究进行审查和风险评估; C.负责对本单位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微生物菌(毒)种和生物样本保存和使用,实验室安全操作,实验室废气、废水、废弃物处置和消毒灭菌等规章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评估实施效果; D.负责组织跟踪国际国内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最新动态; E.负责定期调查、了解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和健康监护情况; F.组织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并评估培训效果。 3.3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人 A.全面负责本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 B.决定并授权进入本实验室的工作人员。 C.监督有关法规和标准操作规程的执行,纠正违规行为并有权作出停止实验的决定。 D.任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员具体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E.负责制定和实施实验室应急处置预案。 F.负责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现场处置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以及处理意见向生物安全办公室报 告。 G.负责对涉及感染性物质的研究、方案以及操作程序等,实施前的生物安全审查。 3.4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员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员的主要职责是: A.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以及技术规章方面的咨询工作。 B.就技术方法、程序和方案、生物因子、材料和设备进行定期的内部安全检查。 C.纠正违反生物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 D.在出现潜在感染性物质溢出或其他事故时,协助事故调查。 E.检查和监督实验室废弃物的有效管理与安全处置。 F.检查和监督实验室各项消毒灭菌措施的落实情况。 3.5 生物安全办公室 生物安全办公室设在大团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内,其主要职责是: A. 负责组织制(修)订和实施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和标操 作规程。 B.负责组织对涉及的生物因子。对检测方案进行审查和风险评估。 B. 负责对本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微生物菌(毒)种和生物样本保存和使用,实验室 安全操作,实验室废气、废水、废弃物处置和消毒灭菌等规章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 查,并定期评估实施效果。 C. 负责组织跟踪国际国内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最新动态。提供实验室操作的咨询以确保遵 循国家相关的标准。 (二)生物因子生物危害评估 生物安全工作的核心是危险度评估。可以借助许多方法来对某一个特定的操作程序或实验进行危险度评估,其中最重要的是专业判断。危险度评估应当由那些对所涉及的微生物特性、设备和规程、动物模型以及防护设备和设施最为熟悉的人员来进行。实验室主任或项目负责人应当负责确保进行充分和及时的危险度评估,同时也有责任与所在机构的安全委员会和生物安全工作人员密切合作,以确保有适当的设备和设施来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危险度评估一旦进行,还应当考虑收集与危险程度相关的新资料以及来自科学文献的其他相关的新信息,以便必要时对危险度评估结果进行定期检查和修订。 进行微生物危险度评估最有用的工具之一就是列出微生物的危险度等级。然而对于一个特定的微生物来讲,在进行危险度评估时仅仅参考其危险度等级是远远不够的,适当时还应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包括: 、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感染数量 1 2、暴露的潜在后果 3、自然感染途径 4、实验室操作所致的其他感染途径(非消化道途径、空气传播、食入) 5、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 6、所操作微生物的浓度和浓缩标本的容量 7、适宜宿主(人或动物)的存在 8、从动物研究和实验室感染报告或临床报告中得到的信息 9、计划进行的实验室操作(如超声处理、气溶胶化、离心等) 10、可能会扩大微生物的宿主范围或改变微生物对于已知有效治疗方案敏感性的所有基因技术 11、当地是否能进行有效的预防或治疗干预。 根据危险度评估过程中所明确的上述信息,可以确定所计划开展的研究工作的生物安全水平级别,选择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并结合其他安全措施制订标准操作规范,以确保在最安全的水平下来开展工作。 信息有限的标本 在获得足够的信息以后,就能很好地进行上述危险度评估工作。但是,也有在对相关信息了解较少时进行危险度评估的情况(如对于一些现场收集的临床标本或流行病学样品),这些情况下应当谨慎地采取一些较为保守的标本处理方法。 1、只要标本取自病人,均应当遵循标准防护方法,并采用隔离防护措施(如手套、防护服、眼睛保护)。 2、基础防护——处理此类标本时最低需要二级生物安全水平。 3、标本的运送应当遵循国家和,或国际的规章和规定。 下列信息可能有助于确定处理这些标本的危险度: 1、病人的医学资料 2、流行病学资料(发病率和死亡率资料、可疑的传播途径、其他有关暴发的调查资料) 3、有关标本来源地的信息。 在暴发病因不明的疾病时,可能应由国家主管部门和?或WHO 制订并在万维网上公布适当 的专门指南,如2003 年发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时的情况,,指导标本应如何运输以及在标本分析时应按何种生物安全水平执行。 (三)实验室人员和项目准入制度 1.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1.1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人授权下列人员可进入实验室,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 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人:张春华 实验室技术人员:刘荷芳、盛萍芳、方解团、苏春燕、黎勤云、孙海明、王艳华 样本运输人员:各病区抽血护士、顾新军、李大洪 废弃物处置人员:宋文英 仪器设备维修人员:刘建国、王诚 1.2实验室应建立人员进出登记制度,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特殊情况下,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的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由专人陪同,并做好登记。 2.实验室项目准入制度 2.1目前本实验室开展下列检验项目 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尿常规、尿HCG、尿微量白蛋白、大便常规、隐血、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型、脱落细胞检查、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r-谷氨酰转肽酶、总蛋白、白蛋白、尿酸、尿素、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载脂蛋白、低密度载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淀粉酶(血、尿)、钾、钠、氯、钙、磷、葡萄糖、糖化血红蛋白、葡萄糖耐量试验、抗“O”、类风湿因子、乙肝二对半、丙肝、甲胎蛋白、血流变、RPR、痰找结核菌、衣原体、支原体等 2.2如有新开展涉及BSL2实验室操作的项目,须到区卫监所登记备案。 (四)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1.实验室应建立工作人员上岗考核制度,所有与实验活动相关的人员都应经过培训并取得上岗资质。 2.培训对象应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样本运输人员、废弃物处置人员、仪器设备维修人员等。 3.培训内容应包括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消防和应急处置预案、化学和放射安全、生物危险和传染预防、应急救护等课程。 4.实验室相关人员应每年接受生物安全培训。培训组织机构应采取有效方法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实验室设立单位应建立人员培训档案。 人为的失误和不规范的操作会极大地影响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对实验室人员的防护效果。因此,熟悉如何识别与控制实验室危害的有安全意识的工作人员,是预防实验室感染、差错和事故的关键。 基于这一原因,不断地进行安全措施方面的在职培训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有效的安全规程首先始于实验室管理者,管理者应确保安全的实验室操作及程序融合到工作人员的基本培训中。安全措施方面的培训是新工作人员岗前培训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向工作人员介绍生物安全操作规范和实验室操作规程,包括安全手册或实验的操作手册。应采用诸如签名传阅的方法,来确保工作人员阅读并理解这些规程。各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人在对属下工作人员进行规范性实验室操作技术培训时起着关键作用,生物安全委员会可以帮助进行人员培训并研制教具和。 不断进行岗位安全教育对于维持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的安全意识是很重要的。在生物安全负责人和其他部门人员的协助下,实验室主管在人员的培训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安全培训(实际上即所有的安全和卫生培训)的效果取决于管理实施、激励性因素、充分的上岗培训、良好的沟通和最终的组织目标。下列各项是保证生物安全培训规划行之有效的必备要素: (1 )需求评估。这一过程包括确定相关的任务、重要性等级(以发生频率、危害程度以及复杂性来表示)以及完成这些任务的必要步骤等细节。 (2 )确立培训目的。最令人满意的情况是,期望受培训者在进行培训之后,能在工作中加以应用。培训的目的是要了解开展实验的条件以及所需的熟练水平。 (3 )规定培训的内容和方法。培训内容是受培训者为了实现实验操作目标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或技术。通常由那些对工作和相关要求最为了解的人员来确定生物安全培训规划的内容。其他的内容可能集中在练习如何解决工作中发生的问题,以及学习纠正那些人们在使用某一技术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还不能确定某种教学方法(专题讲座、广播介绍、计算机辅助教学、交互式影像方式等)是否会比另一种更好,教学方法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的培训需要、培训对象的构成等。人员培训的内容应包括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消防和应急处置预案、化学、生物危险和传染预防、应急救护等课程。还应包括: A. 吸入危险(气溶胶产物),如何使用接种环、划线接种琼脂平板、移液、制作涂片、打开培养物、采血/血清标本、离心等。 B. 食入危险,如处理标本、涂片以及培养物。 C. 在使用注射器和针头时刺伤皮肤的危险。 D. 处理血液以及其它有潜在病理学危险的材料 E. 感染性材料的清除污染和处理。 (4 )考虑不同培训对象的差异。有效的培训一定要考虑培训对象的特点。不同人员在资 质、读写、文化、口语以及培训前所掌握的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可能不一致。关于培训规划 能否提高受培训者的操作技能和个人安全水平,这可能取决于培训所采用的方法。对某些 人应采用更直观的或“手把手”的方式更好;而其他人则以学习文字材料更有效果。工作 人员如有特别要求时也应提出,例如对听力缺陷人员的课程调整。除了考虑这些因素外, 建议制定安全培训规划的人员要熟悉了解成人教育的基本原则。 )针对不同的学习要求。教学内容(例如培训课程、录像带、文字材料等)不应该同(5 所教授的技术或主题相冲突、相抵制或没有关联。例如,如果培训的目的是要提高解决问 题的能力,那么在教育中就应该强调思维,推理而并非死记硬背,应该要求培养创造性的 行为和,或相应的反馈(肯定,正确,可靠)能力。此外,提供与实际工作条件相似的实 践机会有助于将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培训评估。培训评估有助于判断培训是否达到了预定效果。培训评估通常包括下列(6 四种方式: ? 检查培训对象对所进行培训的反应 ? 考核培训对象对所培训内容的记忆和/或操作执行情况 ? 评估培训对象在工作中的行为变化 ? 按培训机构的目的或目标来考查是否已有明确的效果。 对培训效果最完整的评估应包括全部上述四个方面。仅考虑培训对象对所进行培训的反应 是一种最不有效的评估方法,因为这种反应与培训对象对培训内容的实际掌握程度之间可 能没有关系,它也不应作为评估培训效果的唯一指标。 )培训调整。由于衡量结果的标准多种多样,因此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很难表明培训规(7 划究竟是完全成功还是彻底失败。通常的结果为,培训对象与其他人相比,对课程内容的 某些部分会有更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培训所造成的知识或能力上的不同或差异,可能 提示是否需要更长的培训时间、采用其他的培训方法或聘请更有能力的教师。 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为确保实验室全体员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1、制定年度生物安全培训、考核计划,报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2、培训内容: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办法、标准、本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紧急事件的上报和处置程序、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生物安全操作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菌(毒)株及样本的收集、运输、保藏、使用、销毁、实验室的消毒与灭菌、感染性废物的处置、急救等。 3、每年组织全员(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样本运送人员、保洁员等)的生物安全培训、考核。 4、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专项生物安全培训。 5、培训应该由取得北京地区实验室生物安全师资培训合格证的人员进行。 6、培训后应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形式可采取多样化,如笔试、口试、实操等。 7、对考核合格的工作人员颁发相关岗位的上岗证。 8、建立并保存生物安全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档案。 9、做好生物安全培训需求和效果的评估工作,为制定年度培训、考核计划提供依据。 10、对新上岗、转岗的员工进行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生物安全手册等的培训,明确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 11、进入实验室的外单位人员(包括进修、实习等工作人员)的由所在科室,根据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进行必要的生物安全培训,所有工作均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期间不得从事危险性较高的工作。 12、当有关部门新颁发、修订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进行修改后应组织开展相关内容的培训和考核。 13、按照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保存与人员培训、考核相关的记录。 (五)人员健康监护制度 1. 实验室应定期对实验人员开展与其从事实验活动相关的健康体检,建立人员健康档案。 主管机构有责任通过实验室主任来确保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接受适当的健康监测。监测的 目的是监控职业获得性疾病。为达到这些目的,应进行如下工作: 根据需要提供主动或被动免疫 A. B. 促进实验室感染的早期检测 C. 应禁止高度易感人群(如孕妇或免疫损伤人员)在高危险实验室中工作 D. 提供有效的个体防护装备和方法。 2.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进入实验区工作,若出现疾病、过劳状态或其他意外状况,则不应进入实验区或立即退出实验区。 3.在一级生物安全水平操作微生物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监测指南 历史证据表明,在一级生物安全水平操作的微生物不太可能引起人类疾病或兽医学意义的 动物疾病。但理想的做法是,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进行上岗前的体检,并记录其病史。 疾病和实验室意外事故应迅速报告,所有工作人员都应意识到应用规范的实验室操作技术 的重要性。 4.在二级生物安全水平操作微生物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监测指南 A. 必须有录用前或上岗前的体检。记录个人病史,并进行一次有目的的职业健康评估。 B. 实验室管理人员要保存工作人员的疾病和缺勤记录。 C. 育龄期妇女应知道某些微生物(如风疹病毒)的职业暴露对未出生孩子的危害。保护胎 儿的正确措施因妇女可能接触的微生物而异。 (六)生物安全检查制度 1、科内成立生物安全检查小组,定期检查各专业小组生物安全工作情况。 2、检查小组人员:张春华、刘荷芳、黎勤云组成。 3.严格按安全清单内容逐一进行检查,并如实填写《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检查表》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检查表》。 为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措施落实到位,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1、主任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生物安全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落实、实验室设施、设备和人员的状态、应急装备、报警体系和撤离程序功能及状态是否正常、可燃易燃性、传染性、放射性以及有毒物质的防护、控制情况、废物处置情况等。 2、科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全面管理,检查、督促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每季度进行科室生物安全工作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记录、菌(毒)株、样本的运输、保存、使用、销毁情况、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消毒和灭菌情况以及感染性废物的处理情况、生物安全设备的运行、维护情况、防护物资的储备情况。 3、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实验室日常工作的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个人防护要求执行情况、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操作是否规范等,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避免生物安全事故发生。 4、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制定纠正措施或实施整改,并进行跟踪验证。 5、按照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保存所有检查记录,及时归档。 6、将自查发现的问题作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计划解决。 (七)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行为规范 进入规定 1、在处理危险度2 级或更高危险度级别的微生物时,在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 危害警告标志。 2、只有经批准的人员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3、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 4、儿童不应被批准或允许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5、进入动物房应当经过特别批准。 6、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不得带入实验室。 人员防护 、在实验室工作时,任何时候都必须穿着连体衣、隔离服或工作服。 1 2、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材料或感染性动物 的操作时,应戴上合适的手套。手套用完后,应先消毒再摘除,随后必须洗手。 3、在处理完感染性实验材料和动物后,以及在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前,都必须洗手。 4、为了防止眼睛或面部受到泼溅物、碰撞物或人工紫外线辐射的伤害,必须戴安全眼镜、 面罩(面具)或其他防护设备。 5、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如去餐厅、咖啡厅、办公室、图书馆、员工休息 室和卫生间)。 6、不得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子。 7、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处理隐形眼镜。 8、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储存食品和饮料。 9、在实验室内用过的防护服不得和日常服装放在同一柜子内。 操作规范 1、严禁用口吸移液管。 2、严禁将实验材料置于口内。严禁舔标签。 3、所有的技术操作要按尽量减少气溶胶和微小液滴形成的方式来进行。 4、应限制使用皮下注射针头和注射器。除了进行肠道外注射或抽取实验动物体液,皮下注 射针头和注射器不能用于替代移液管或用作其他用途。 5、出现溢出、事故以及明显或可能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必须向实验室主管报告。实验室 应保存这些事件或事故的书面报告。 6、必须制订关于如何处理溢出物的书面操作程序,并予以遵守执行。 7、污染的液体在排放到生活污水管道以前必须清除污染(采用化学或物理学方法)。根据 所处理的微生物因子的危险度评估结果,可能需要准备污水处理系统。 8、需要带出实验室的手写文件必须保证在实验室内没有受到污染。 实验室工作区 1、实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严禁摆放和实验无关的物品。 2、发生具有潜在危害性的材料溢出以及在每天工作结束之后,都必须清除工作台面的污染。 3、所有受到污染的材料、标本和培养物在废弃或清洁再利用之前,必须清除污染。 4、在进行包装和运输时必须遵循国家和?或国际的相关规定。 5、如果窗户可以打开,则应安装防止节肢动物进入的纱窗。 生物安全管理 1、实验室主任(对实验室直接负责的人员)负责制订和采用生物安全管理计划以及安全或 操作手册。 2、实验室主管(向实验室主任汇报)应当保证提供常规的实验室安全培训。 3、要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特殊危害告知实验室人员,同时要求他们阅读生物安全或操作手 册,并遵循标准的操作和规程。实验室主管应当确保所有实验室人员都了解这些要求。实验室内应备供取阅的安全或操作手册。 、应当制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的控制方案。 4 5、如有必要,应为所有实验室人员提供适宜的医学评估、监测和治疗,并应妥善保存相应 的医学记录。 实验室的设计和设施 在设计实验室和安排某些类型的实验工作时,对于那些可能造成安全问题的情况要加以特别关注,这些情况包括: 1、气溶胶的形成 2、处理大容量和?或高浓度微生物 、仪器设备过度拥挤和过多 3 4、啮齿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侵扰 5、未经允许人员进入实验室 6、工作流程:一些特殊标本和试剂的使用。 设计特征 1、必须为实验室安全运行、清洁和维护提供足够的空间。 2、实验室墙壁、天花板和地板应当光滑、易清洁、防渗漏并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 板应当防滑。 3、实验台面应是防水的,并可耐消毒剂、酸、碱、有机溶剂和中等热度的作用。 4、应保证实验室内所有活动的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闪光。 5、实验室器具应当坚固耐用,在实验台、生物安全柜和其他设备之间及其下面要保证有足 够的空间以便进行清洁。 6、应当有足够的储存空间来摆放随时使用的物品,以免实验台和走廊内混乱。在实验室的 工作区外还应当提供另外的可长期使用的储存间。 7、应当为安全操作及储存溶剂、放射性物质、压缩气体和液化气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设施。 8、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外应当有存放外衣和私人物品的设施。 9、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外应当有进食、饮水和休息的场所。 10、每个实验室都应有洗手池,并最好安装在出口处,尽可能用自来水。 11、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并达到适当的防火等级,最好能自动关闭。 12、二级生物安全水平时,应在靠近实验室的位置配备高压灭菌器或其他清除污染的工具。 13、安全系统应当包括消防、应急供电、应急淋浴以及洗眼设施。 14、应当配备具有适当装备并易于进入的急救区或急救室(见附录1)。 15、在设计新的设施时,应当考虑设置机械通风系统,以使空气向内单向流动。如果没有机械通风系统,那么实验室窗户应当能够打开,同时应安装防虫纱窗。 16、必须为实验室提供可靠和高质量的水。要保证实验室水源和饮用水源的供应管道之间没有交叉连接。应当安装防止逆流装置来保护公共饮水系统。 17、要有可靠和充足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以保证人员安全离开实验室。备用发电机对于保证重要设备的正常运转(如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冰柜等)以及动物笼具的通风都是必要的。 18、要有可靠和充足的燃气供应。供气设施必须得到良好维护。 19、实验室和动物房偶尔会成为某些人恶意破坏的目标。必须考虑物理和防火安全措施。必须使用坚固的门、纱窗以及门禁系统。适当时还应使用其他措施来加强安全保障。 实验室设备 处理生物安全危害时,使用安全设施并结合规范的操作将有助于降低危险。于所有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应咨询安全委员会(如果有),确保配备足量的设备,并能正确使用。选择设备时应符合一些基本原则,即: 1、在设计上应能阻止或限制操作人员与感染性物质间的接触 2、建筑材料应防水、耐腐蚀并符合结构要求 、设备装配后应无毛刺、锐角以及易松动的部件 3 4、设备的设计、建造与安装应便于操作、易于维护、清洁、清除污染和进行质量检验。应 尽量避免使用玻璃及其他易碎的物品。需要详细咨询设备的性能和结构规格,以确保设施具备必要的安全特性。 基本生物安全设备 1、移液辅助器——避免用口吸的方式移液。 2、生物安全柜,在以下情况使用: —— 处理感染性物质;如果使用密封的安全离心杯,并在生物安全柜内装样、取样,则 这类材料可在开放实验室离心 空气传播感染的危险增大时 —— —— 进行极有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包括离心、研磨、混匀、剧烈摇动、超声破碎、 打开内部压力和周围环境压力不同的盛放有感染性物质的容器、动物鼻腔接种以及 从动物或卵胚采集感染性组织)。 3、一次性塑料接种环,也可在生物安全柜内使用电加热接种环,以减少生成气溶胶。 4、螺口盖试管及瓶子。 5、用于清除感染性材料污染的高压灭菌器或其他适当工具。 6、一次性巴斯德塑料移液管,尽量避免使用玻璃制品。 7、在投入使用前,像高压灭菌器和生物安全柜等设备必须用正确方法进行验收。应参照生 产商的说明书定期检测。 (八)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 1.设计周全的内务管理程序和表格可降低从事与致病因子有关工作的风险度,并确保研究项目的完成。在进行操作的实验室内,内务管理的作用更加明确的体现出来。在有危害性操作的关键时刻, 2.设计合理并能很好实施的内务管理程序可以限制注意力不集中这种身体上的影响因素,限制影响操作人员操作的因素;提供一个没有身体危害源及污染物的工作环境;提供一个对于突发事件中释放出来的致病因子可提高净化效率的工作环境。 3.实验室内务管理的目的: ? 提供有序的工作环境利于科研项目的完成。 ?使工作区域无自然危害物。 ?为维持生物学系统的完整性,提供一个背景污染完全达到零水平的清洁工作环境,但实际上通过特殊措施的消毒方法达到这种水平是不必要的。 4.内务管理程序的改进应以人员和实验完整性可能遭受的最大水平危害为基础。通过人员的综合实践和再培训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日常内务管理程序可以预防组织废墟的聚集物: ?成为潜在微生物的窝藏处,对研究生物学系统的完整性有威胁。 ?提高实验过程中不经意释放出的微生物的存活率。 ? 阻碍净化污物的渗透力。 ?通过衣服和鞋子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 ? 通过人员和空气的移动充分聚集后形成如同气溶胶物质一样的生物危害。 ? 引起人员的过敏反应(例如:对动物的皮屑) 5.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间隔后,为达到全部污物清除或主要的生物物质清除的效果,实验室实施内务管理。日常的内务管理是建立在提供一个无潜在污染源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提供这样一个工作环境,用简洁的方法指示出应做的事情,谁去做以及进行的频率,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监督员必须从有关的潜在生物危害方面严格检查每一项任务,制定出详细的程序,并对实验人员进行指导以减少误解的机会。下面略述了需实验室监督人严格监督的一部分条文。无需刻意按照这些条文去完成,这只是举一个例子,作为实验室内复杂的内务管理必须观察的详细方式。 6.实验室进行内务管理是安全完成研究项目的一种途径。将内务管理的任务分任务分配给检查组。 (九)实验室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安全保管和档案管理制度 1. 生物样本采集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的要求。样本采集人员应掌握相关专业知 识和操作技能,并具有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危害等级相适应的生物安全防护装备和防止 扩散污染的措施。样本采集人员应对样本的来源、采集时间、采集人员等做好记录。 2. 高致病性(或疑似)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运送应按《可感染人类的高 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生物样本运输管理规定》执行。非高致病性的病原微生物 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运送应由专人负责,专车运送,运送人员应经过培训取得相关资 质,不得通过公共交通工具运送,运送过程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运输过程中发生意外 状况,运送单位、运送人、接受机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 3. 中心内部运送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容器或包装材料应满足生物安全防护 的要求,应密封,防水、防破损、防外泄。外送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容器 或包装材料应满足国际民航组织《危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Doc9284 包装说明 PI650)规定的 B 类包装要求。最外层的容器或包装材料上应按规定做好生物安全警示标 识。 4. 实验室保藏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 或样本保藏部位为内部治安保卫的重点,有关实验室内部治安保卫管理应严格按照国务院 第 421 号令《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执行。 5. 实验室应指定专人负责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保藏,双人双锁,并建立所保藏的菌(毒) 种和生物样本名录清单。保藏的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应设立专册(卡),详细记录名称、 编号、来源、鉴定的日期和结果、鉴定者、所用的的培养基、保藏的方法、传代次数等。 6. 实验室应建立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销毁制度,销毁保存的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应 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并在专册(卡)上注销并注明原因、时间、方法、数量、经办人等。 7.所有档案应分类放置,有专人保管,保存至规定年限。 (十)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 废弃物是指将要丢弃的所有物品。 在实验室内,废弃物最终的处理方式与其污染被清除的情况是紧密相关的。对于日常用品而言,很少有污染材料需要真正清除出实验室或销毁。大多数的玻璃器皿、仪器以及实验服都可以重复或再使用。废弃物处理的首要原则是所有感染性材料必须在实验室内清除污染、高压灭菌或焚烧。 用以处理潜在感染性微生物或动物组织的所有的实验室物品,在被丢弃前应考虑的主要问题有: 1、是否已采取规定程序对这些物品进行了有效的清除污染或消毒, 2、如果没有,他们是否以规定的方式包裹,以便就地焚烧或运送到其他有焚烧设施的地方进行处理, 3、丢弃已清除污染的物品时,是否会对直接参与丢弃的人员,或在设施外可能接触到丢弃物的人员造成任何潜在的生物学或其他方面的危害, 清除污染 高压蒸汽灭菌是清除污染时的首选方法。需要清除污染并丢弃的物品应装在容器中(如根据内容物是否需要进行高压灭菌和,或焚烧而采用不同颜色标记的可以高压灭菌的塑料袋)。也可采用其他可以除去和,或杀灭微生物的替代方法。 污染性材料和废弃物的处理和丢弃程序 要对感染性物质及其包装物进行鉴别并分别进行处理,相关工作要遵守国家和国际规定。废弃物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可重复或再使用,或按普通“家庭”废弃物丢弃的非污染(非感染性)废弃物 、污染(感染性)锐器——皮下注射用针头、手术刀、刀子及破碎玻璃;这些废弃物应收2 集在带盖的不易刺破的容器内,并按感染性物质处理 3、通过高压灭菌和清洗来清除污染后重复或再使用的污染材料 4、高压灭菌后丢弃的污染材料 5、直接焚烧的污染材料。 锐器 皮下注射针头用过后不应再重复使用,包括不能从注射器上取下、回套针头护套、截断等,应将其完整地置于盛放锐器的一次性容器中。单独使用或带针头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应放在盛放锐器的一次性容器内焚烧,如需要可先高压灭菌。盛放锐器的一次性容器必须是不易刺破的,而且不能将容器装得过满。当达到容量的四分之三时,应将其放入“感染性废弃物”的容器中进行焚烧,如果实验室规程需要,可以先进行高压灭菌处理。盛放锐器的一次性容器绝对不能丢弃于垃圾场。 高压灭菌后重复使用的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 任何高压灭菌后重复使用的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不应事先清洗,任何必要的清洗、修复必须在高压灭菌或消毒后进行。 废弃的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 除了锐器按上面的方法进行处理以外,所有其他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在丢弃前应放置在防渗漏的容器(如有颜色标记的可高压灭菌塑料袋)中高压灭菌。高压灭菌后,物品可以放在运输容器中运送至焚烧炉。如果可能,即使在清除污染后,卫生保健单位的废弃物也不应丢弃到垃圾场。如果实验室中配有焚烧炉,则可以免去高压灭菌:污染材料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如有颜色标记的袋子)内直接运送到焚烧炉中。可重复使用的运输容器应是防渗漏的,有密闭的盖子。这些容器在送回实验室再次使用前,应进行消毒清洁。 应在每个工作台上放置盛放废弃物的容器、盘子或广口瓶,最好是不易破碎的容器(如塑料制品)。当使用消毒剂时,应使废弃物充分接触消毒剂(即不能有气泡阻隔),并根据所使用消毒剂的不同(见第14 章)保持适当接触时间。盛放废弃物的容器在重新使用前应高压灭菌并清洗。污染材料的焚烧必须得到公共卫生、环保部门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官员的批准。 (十一)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和灭菌的基本常识对于实验室生物安全是至关重要的。由于严重污染的物品不能迅速地消毒或灭菌,因此了解预清洁的基本原理也同样重要。关于消毒和灭菌,以下基本原则适用于所有已知不同级别的微生物病原体。 关于清除污染的特殊要求,要根据实验工作的类型以及所操作的感染性物质的特性来决定。这里所提供的一般性资料,可用于建立标准的和更专门的程序,以处理特定实验室中所涉及的生物危害。消毒剂的作用时间因具体的品种和生产商而不同。因此,所有消毒剂使用的推荐意见均必须遵守生产商的说明。 定义 关于消毒和灭菌有许多不同的术语,下面是生物安全中较常用的: 抗菌剂(antimicrobial) 能够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它们生长和繁殖的制剂。 防腐剂(antiseptic) 能够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但不足将其杀灭的物质。防腐剂经常应用于体表。 生物杀灭剂(biocide) 所有能够杀死生物体的制剂的统称。 化学杀菌剂(chemicalgermcide)用于杀死微生物的化学品或化学混合物。 清除污染(decontamination)去除和,或杀死微生物的任何过程。该词也用于去除或中和有危害的化学品和放射性物质。 消毒剂(disinfectant) 用于杀死微生物的化学品或化学混合物,但不一定杀死其孢子。消毒剂常用于非生命物体或其表面。 消毒(disinfection) 杀死微生物的物理或化学手段,但不一定杀死其孢子。 灭菌剂(microbicide) 能够杀死微生物的化学品或化学混合物。该词常常可以代替“生物杀灭剂”、“化学杀菌剂”或“抗菌剂”。 杀孢子剂(sporocide) 用于杀死微生物和孢子的化学品或化学混合物。 灭菌(sterilization) 杀死和,或去除所有微生物及其孢子的过程。 实验室材料的清洁 清洁是指去除污垢、有机物和污渍。清洁方法包括刷、吸、干擦、洗涤或用浸泡肥皂水或清洁剂的湿墩布拖擦。尘土、污物以及有机物是微生物的栖身之所,并可能影响除污染剂(抗菌剂、 化学杀菌剂以及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必须通过预清洁才能实现消毒和灭菌的目的。许多杀菌剂只对经过预清洁的物品才具有杀菌活性。预清洁时必须小心,以避免暴露于感染性物质。 预清洁时必须使用与以后使用的杀菌剂化学上相容的物质。非常普遍的是采用相同的化学杀菌剂进行预清洁和消毒。 化学杀菌剂 多种化学品可以用作消毒剂和?或防腐剂。由于其数量与种类还在不断增加,因此,要根据具体的用途认真选择。许多化学品在较高温度时其杀菌效果更快也更好。但同时,较高的温度能够加速其挥发和降解。因此在热带地区,由于室温较高,可能缩短化学杀菌剂的有效期,在使用和储存这些化学品时要特别注意。 许多杀菌剂对人或环境有害,应当按生产商的说明小心地进行选择、贮存、操作、使用和 废弃。为了个人的安全,建议在稀释化学杀菌剂时应戴手套、围裙和保护眼睛的器具。 化学杀菌剂一般不用于地面、墙壁、设备和家具的常规清洁。但是,在控制疾病暴发时可以使用。 正确使用化学杀菌剂可以确保实验场所的安全,减少来自感染性物质的危险。只要可能,出于经济原因、控制库存以及限制环境污染等的考虑,应尽可能控制所使用化学杀菌剂的量。 下面介绍一些常规使用的化学杀菌剂,并列出它们的一般用途和安全特征。除非另外标注, 杀菌剂的浓度用重量,体积(w/v)来表示。 “清洁”情况下a “污染”情况下b 所需的有效氯浓度 0.1%(1 g/L) 0.5%(5 g/L) ,的有效氯) 20 mL/L 100 mL/L 次氯酸钠溶液(含有5 次氯酸钙(含有70,的有效氯) 1.4 g/L 7.0 g/L 二氯异氰尿酸钠粉剂(含60,的有效氯) 1.7 g/L 8.5 g/L 二氯异氰尿酸钠片剂(每片含1.5 g 有效氯) 每升1 片 每升4 片 氯胺(含有25,的有效氯)c 20 g/L 20 g/L a 去除大部分污染材料后 b 溢流情况(如血液)或大量污染材料没有除去时 氯(次氯酸钠) 氯属于快速作用的氧化剂,是一种可广泛应用的广谱化学杀菌剂。它一般以次氯酸钠(NaOCl)溶液来作为漂白剂销售,使用时可以用水稀释成各种不同的有效氯浓度。氯(尤其用作漂白剂时)是强碱性的,能够腐蚀金属。有机物(蛋白质)会显著减弱其活性。如果在开口容器中储藏高浓度的或使用浓度的漂白剂,尤其在高温条件下,会释放氯气而减弱其杀菌能力。要根据漂白剂工作液的初始浓度、容器的类型(如有无盖子)和大小、使用的频率和特性以及室内条件,来确定它们的更换频率。一般而言,对于那些需要一天多次浸泡处理含有高浓度有机物的材料的漂白剂溶液,应当至少每天更换一次,而那些使用频率较低的漂白剂溶液,则可以维持一周时间。常规实验室消毒剂的有效氯浓度应为1 g/L。推荐使用含有5 g/L 有效氯的更强作用的溶液来处理生物危害性物质的溢出以及含有大量有机物的情况。作为家用漂白剂的次氯酸钠溶液含有50 g/L 的有效氯,因此分别需要进行1:50 或1:10 的稀释来达到终浓度1 g/L 和5 g/L。工业用漂白剂的次氯酸钠溶液含有近120 g/L 的有效氯,必须进行相应的稀释来达到上述浓度。 次氯酸钙,Ca(ClO)2,的颗粒或片剂一般含有70%的有效氯。用颗粒或片剂配制浓度1.4 g/L 或7.0 g/L 的溶液,其有效氯浓度分别为1.0 g/L 和5 g/L。不建议将漂白剂当作防腐剂使用,但可以用作普通目的的消毒剂以及用于浸泡非金属类的污染材料。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用终浓度含1,2 mg/L 有效氯的漂白剂来消毒饮用水。氯气具有强毒性。因此漂白剂只能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储存和使用。另外,漂白剂也不能与酸混合以避免氯气快速释放。氯的许多副产物可能对人体及环境有害,应该避免滥用含氯消毒剂,特别是漂白剂。 二氯异氰尿酸钠 二氯异氰尿酸钠(NaDCC)的粉剂含有60%的有效氯。用NaDCC 粉剂配制的浓度为1.7 g/L和8.5 g/L 的溶液将分别含有1 g/L 和5 g/L 的有效氯。NaDCC 片剂一般每片含有1.5g 的有效氯,将1 片或4 片溶于1 升水将分别获得浓度约为1 g/L 和5 g/L 的溶液。粉剂或片剂的NaDCC 储存既方便又安全。血液或其他生物危害性液体溢出时,可以使用固体NaDCC,并使其作用至少10min后再除去,然后对污染区进行进一步的清理。 氯胺 氯胺粉剂含有大约25,的有效氯。氯胺释放氯的速度比次氯酸慢,因此如果需要获得同次氯酸相同的效力,就需要较高的初始浓度。另一方面,有机物对氯胺溶液的影响没有次氯酸溶液那么大,在“清洁”和“污染”情况下都推荐使用20 g/L 的浓度。氯胺溶液实际上无臭味。但是,浸泡在氯胺中的物品必须要彻底清洗,以除去加入到氯胺-T(甲苯磺酰氯醛甲酰胺钠)粉剂中的填充剂的残留物。 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的快速杀菌剂、防腐剂和氧化剂。经常有报道,认为其在浓度低于漂白粉的含氯浓度时即具活性。二氧化氯作为气体是不稳定的,将分解为氯气(Cl2)和氧气(O2),并放热。然而,二氧化氯溶于水,并在水溶液中稳定。有两种方法可获得二氧化氯:(1)将盐酸(HCl)和亚氯酸钠(NaClO2)两种单独成分混合时即可生成;(2)订购其稳定态,然后在需要时随时活化生成。就氧化杀菌剂而言,二氧化氯是高选择性的氧化 剂。臭氧和氯比二氧化氯有更高的反应活性,能氧化大多数的有机物。然而,二氧化氯仅同还原性硫化物、仲胺、叔胺以及其他强还原性和反应活性的有机物作用。因此,与使用氯和臭氧相比,二氧化氯在含量低得多的情况下,能得到更稳定的反应产物。在有机物较多的情况下,由于其选择性,使用适量的二氧化氯比臭氧和氯更有效。 甲醛 在温度高于20?时,甲醛(HCHO)是一种能够杀死所有微生物及其孢子的气体。但甲醛对朊蛋白没有杀灭活性。甲醛起效相对较慢,并需要相对湿度达70,左右。市场上出售的产品为多聚甲醛——一种固体多聚体,呈薄片状或小块状,或为福尔马林——一种浓度约为370 g/L(37,)的气体水溶液,其中含甲醇(100 mL/L)作为稳定剂。两种形式加热都可以产生气体,用于封闭空间(如生物安全柜和房间)的清除污染和消毒(见本章“清除局 ,福尔马林水溶液)可以作为液体消毒剂。甲醛被怀疑是一部环境污染”部分)。甲醛(5 种致癌剂。它具有刺鼻的气味,其气体能够刺激眼睛和黏膜,因此必须在通风橱或通风良好的地方储存和使用。必须遵守国家化学品安全规定。 戊二醛 象甲醛一样,戊二醛,OHC(CH2)3CHO,也对繁殖的细菌、孢子、真菌和含脂或不含脂的 病毒具有活性。它不具有腐蚀性,比甲醛作用迅速,但也需要几个小时才能杀死细菌孢子。 通常所供应的戊二醛是浓度约20 g/L(2,)的溶液,绝大部分产品使用前需要加入与产品 一同提供的碳酸氢盐混合物进行“活化”(变成碱性)。活化的溶液根据其配方设计、应用类型和使用频率等情况可以重复使用1,4 周。与有些产品一同提供的指示计(dipstick)仅用于粗略指示溶液中的活性戊二醛水平。如果戊二醛溶液变混浊,就应当将其废弃。 戊二醛具有毒性,并对皮肤和黏膜具有刺激性,应当避免与其接触。必须在通风橱或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用。不建议采用其喷雾剂或溶液来清除环境表面的污染。必须遵守化学品安全的国家规定。 酚类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是一大类最早使用的杀菌剂。但是,最近出于安全考虑而限制了它的使用。它们对繁殖细菌和含脂病毒具有活性,适当配制后,对分枝杆菌也有活性。它们对孢子没有活性,而对于非含脂病毒的活性则不确定。许多酚类产品可用于清除环境表面的污染,有些(如三氯生和氯二甲酚)是最常用的抗菌剂。三氯生常作为洗手用品。它主要对繁殖的细菌有活性,并且对皮肤和黏膜是安全的。但是,实验研究发现,对低浓度三氯生具有耐受性的细菌对某些抗生素也有耐受性。该领域中这一发现的意义还不清楚。有些酚类化合物对水的硬度敏感,并可能导致失活,因此必须使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来进行稀释。不建议在食物接触的表面和幼儿活动场所使用酚类化合物。它们可能被橡胶吸收,也可能渗透皮肤。必须遵守国家化学品安全规定。 季铵盐类化合物 季铵盐类化合物大多混合使用,也经常与醇类等其他杀菌剂联合使用。季铵盐类化合物对繁殖的细菌和含脂类病毒具有良好活性。某些类型(如苯扎氯铵)也用作防腐剂。有些季铵盐类化合物的杀菌作用会受有机质、水的硬度以及阴离子去污剂的显著影响,因此当使用季铵盐化合物进行消毒时,要认真选择预清洁所用的品种。有些具有潜在危害性的细菌能够在季铵盐化合物溶液中生长。由于其生物降解能力较低,这些化合物也可能在环境中蓄积。 乙醇 乙醇(C2H5OH)和异丙醇,(CH3)2CHOH,具有相似的灭菌特性。它们对于繁殖的细菌、真菌和含脂病毒具有活性,但不能灭活孢子,而对非含脂病毒的作用则不确定。其水溶液最有效的使用浓度约为70,(v/v);更高或更低的浓度均不适宜杀菌。醇类溶液的主要优点是处理后物品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将乙醇与其他试剂混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更有效,如 70,(v/v)乙醇和100 g/L 的甲醛混合使用,以及使用含有2 g/L 有效氯的乙醇。70%(v/v)乙醇溶液可以用于消毒皮肤、实验台和生物安全柜的工作台面,以及浸泡小的外科手术器械。由于乙醇可以使皮肤干燥,所以经常与润滑剂混合使用。在不便于或不可能进行彻底洗手的情况下,推荐使用含乙醇的擦手液对轻度污染的手进行消毒。但是必须记住,乙醇对孢子无效,而且不能杀死所有类型的非含脂类病毒。乙醇是易挥发和易燃的,不能在明火附近使用。其工作液应储存在适当的容器内以避免醇类挥发。乙醇可以硬化橡胶并溶解某些胶质。为了避免乙醇用于其他非灭菌目的,在实验室里对乙醇进行专门的清点和储存是非常重要的。含有乙醇溶液的瓶子必须清楚标记以避免被意外高压灭菌。 碘和碘伏 这类消毒剂的作用与氯类似,只是有机质对它们的抑制作用略弱。碘可以使纤维和环境表面着色,一般不适合作为消毒剂。但是,碘伏和碘酊是很好的抗菌剂。多聚碘(polyvidone iodine)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外科手术擦手剂和手术前皮肤抗菌剂。碘类抗菌剂一般不适于医疗,牙医器械的消毒。碘不能在铝或铜上使用。碘有毒性。含有有机碘的产品必须于4,10?储存,以避免有潜在危害性的细菌在里面生长。 过氧化氢和过氧乙酸 像氯一样,过氧化氢(H2O2)和过氧乙酸(CH3COOOH)是强氧化剂,是一种广谱杀菌剂。 对人和环境它们较氯更为安全。 通常供应的过氧化氢是可以立即使用的3,的溶液,或是用无菌水稀释5,10 倍体积后使用 的30,的水溶液。但是,那种单独含有3,6,过氧化氢的溶液杀菌作用缓慢而有限。现有产品中含有其他成分来稳定过氧化氢,加速其杀菌作用并降低其腐蚀性。 过氧化氢能够用于清除实验台和生物安全柜工作台面的污染,较高浓度的溶液适于清除对热敏感的医疗?牙医器械的污染。采用过氧化氢或过氧乙酸熏蒸来消毒对热敏感的医疗,牙医器械时,需要特殊的设备。 过氧化氢和过氧乙酸能腐蚀铝、铜、黄铜和锌等金属,也能使纤维、头发、皮肤及黏膜褪色。经它们处理的物品必须经过彻底的漂洗后才能接触眼睛和黏膜。它们应当储存在避热和避光的地方。 清除局部环境的污染 需要联合应用液体和气体消毒剂来清除实验室空间、用具和设备的污染。清除表面污染时可以使用次氯酸钠(NaOCl)溶液;含有1,有效氯的溶液适于普通的环境卫生设备,但是当处理高危环境时,建议使用高浓度(5 g/L)溶液。用于清除环境污染时,含有3,过氧化氢的溶液也可以作为漂白剂的代用品。可以通过加热多聚甲醛或煮沸福尔马林所产生的甲醛蒸气熏蒸来清除房间和仪器的污染。这是一项需要由专门培训的专业人员来进行的、非常危险的操作。产生甲醛蒸气前,房间的所有开口(如门窗等)都应用密封带或类似物加以密封。熏蒸应当在室温不低于21?且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进行清除污染时气体需要与物体表面至少接触8 h。熏蒸后,该区域必须彻底通风后才能允许人员进入。在通风之前需要进入房间时,必须戴适当的防毒面具。可以采用气态的碳酸氢铵来中和甲醛。采用过氧化氢溶液对小空间进行气雾熏蒸同样有效,但需要专门的蒸气发生设备。 清除生物安全柜的污染 清除?级和?级生物安全柜的污染时,要使用能让甲醛气体独立发生、循环和中和的设备。 应当将适量的多聚甲醛(空气中的终浓度达到0.8%)放在电热板上面的长柄平锅中(在生物安全柜外进行控制)。然后将含有比多聚甲醛多10%的碳酸氢铵置于另一个长柄平锅中(在生物安全柜外进行控制)。在柜外将该平锅放置到第二个加热板上,在安全柜外将电热板接上插头通电,以便需要时在柜外通过开关电源插头控制盘子的操作。如果相对湿度低于70,,在使用强力胶带,如管道胶带(duct tape),密封前部封闭板前,还要在安全柜内部放置一个开口的盛有热水的容器。如果前部没有封闭板,则可以用大块塑料布粘贴覆盖在前部开口和排气口以保证气体不会泄漏进入房间。同时供电线穿过前封闭板的穿透孔须 用管道胶带密封。将放有多聚甲醛平锅的加热板插上插头接通电源。在多聚甲醛完全蒸发 。然后给放有第二个平锅的加热板插上插头时拔掉插头以断电。使生物安全柜静置至少6 h 通电,使碳酸氢铵蒸发。然后拔掉电插头,接通生物安全柜电源两次,每次启动约2 秒钟来让碳酸氢铵气体循环。在移去前封闭板(或塑料布)和排气口罩单前,应使生物安全柜静置30min。使用前应擦掉生物安全柜表面上的残渣。 洗手,清除手部污染 处理生物危害性材料时,只要可能均必须戴合适的手套。但是这并不能代替实验室人员需要经常地、彻底地洗手。处理完生物危害性材料和动物后以及离开实验室前均必须洗手。 大多数情况下,用普通的肥皂和水彻底冲洗对于清除手部污染就足够了。但在高度危险的情况下,建议使用杀菌肥皂。手要完全抹上肥皂,搓洗至少10 秒钟,用干净水冲洗后再用干净的纸巾或毛巾擦干(如果有条件,可以使用暖风干手器)。 推荐使用脚控或肘控的水龙头。如果没有安装,应使用纸巾或毛巾来关上水龙头,以防止再度污染洗净的手。 如上所述,如果没有条件彻底洗手或洗手不方便,应该用酒精擦手来清除双手的轻度污染。 热力消毒和灭菌 加热是最常用的清除病原体污染的物理手段。“干”热没有腐蚀性,可用来处理实验器材中许多可耐受160?或更高温度2,4 h 的物品。燃烧或焚化(见下)也是一种干热方式。高压灭菌的湿热法则最为有效。 煮沸并不一定能杀死所有的微生物或病原体,但如果其他方法(化学杀菌、清除污染、高压灭菌)不可行或没有条件时,也可以作为一种最起码的消毒措施。 灭菌后的物品必须小心操作并保存,以保证在使用之前不再被污染。 高压灭菌 压力饱和蒸汽灭菌(高压灭菌)是对实验材料进行灭菌的最有效和最可靠的方法。对于大多数目的,下列组合可以确保正确装载的高压灭菌器的灭菌效果: 1、134?、3min 2、126?、10min 3、121?、15min 4、115?、25min 下面是不同高压灭菌器的例子。 重力置换式(“下排气式”)高压灭菌器 图10 是重力置换高压灭菌器的整体构造。蒸汽在压力作用下进入灭菌器,由上而下置换较重的空气并通过灭菌器的排气阀(装有HEPA 过滤器)排出。 预真空式高压灭菌器 这样的灭菌器可以在蒸汽进入前使空气从灭菌器排出。气体是通过一 个装有HEPA 过滤器的排气阀排出。在灭菌结束时,蒸汽自动排出。这种高压灭菌可以在134?下进行,因此灭菌周期可以缩短至3min。预真空式高压灭菌器对于多孔性物品的灭菌很理想,但由于要抽真空而不能用于液体的高压灭菌。 燃料加热压力锅式高压灭菌器 只有在没有重力置换式高压灭菌器的情况下才使用这一种灭菌器。从其顶部装载物品,通过燃气、电力或其他燃料来加热。通过加热容器底部的水来产生蒸汽,由下而上置换空气并经排气孔排出。当所有的空气排出后,关闭排气孔的阀门,缓慢加热使压力和温度上升到安全阀预置的水平。此时记为灭菌开始时间。灭菌结束后停止加热,让温度下降到80?以下再打开盖子。 高压灭菌器的装载 为了利于蒸汽的渗透和空气排出,高压灭菌物品应松散包装放置在灭菌器内。要使蒸汽能够作用到其内容物。 高压灭菌器使用注意事项 下列规定能够减小操作压力容器时会发生的危害: 1、应由受过良好培训的人员负责高压灭菌器的操作和日常维护。 2、预防性的维护程序应包括:由有资质人员定期检查灭菌器柜腔、门的密封性以及所有的仪表和控制器。 、应使用饱和蒸汽,并且其中不含腐蚀性抑制剂或其他化学品,这些物质可能污染正在灭3 菌的物品。 4、所有要高压灭菌的物品都应放在空气能够排出并具有良好热渗透性的容器中;灭菌器柜腔装载要松散,以便蒸汽可以均匀作用于装载物。 5、当灭菌器内部加压时,互锁安全装置可以防止门被打开,而没有互锁装置的高压灭菌器,应当关闭主蒸汽阀并待温度下降到80?以下时再打开门。 6、当高压灭菌液体时,由于取出液体时可能因过热而沸腾,故应采用慢排式设置。 7、即使温度下降到80?以下,操作者打开门时也应当戴适当的手套和面罩来进行防护。 8、在进行高压灭菌效果的常规监测中,生物指示剂或热电偶计应置于每件高压灭菌物品的 中心。最好在“最大”装载时用热偶计和记录仪进行定时监测,以确定灭菌程序是否恰当。 9、灭菌器的排水过滤器(如果有)应当每天拆下清洗。 10、应当注意保证高压灭菌器的安全阀没有被高压灭菌物品中的纸等堵塞。 焚烧 在处理那些经过或事先未经清除污染的动物尸体以及解剖组织或其他实验室废弃物时,焚烧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见第3 章)。只有在实验室可以控制焚烧炉的条件下,才能用焚烧代替高压灭菌来处理感染性物质。 需要有效控制温度,并配备二级焚烧室时才能实现彻底焚烧。许多焚烧炉,尤其是那些只有单个焚烧室的,不能满足处理感染性物质、动物尸体和塑料制品的要求。这些材料可能不能完全销毁,微生物、有毒化学品和烟尘还可能通过烟囱排放而污染大气。但也有许多结构令人满意的焚烧室。理想的是一级焚烧室的温度至少应达到800?,二级焚烧室的温度至少应达到1000?。需要焚烧的材料(即使事先已清除污染)应当用袋子运送到焚烧室,最好使用塑料袋。负责焚烧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关于如何装载和控制温度等的正确指导。还需要注明的是,焚烧炉的操作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对需要处理的废弃物中物品的正确混合。人们已经关注到现有的或计划制造中的焚烧炉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正努力使焚烧炉对环境的影响更小,也更节约能源。 废弃物处理 实验室和医学废弃物的处理要遵守各个地区、国家和国际的规定,在设计和执行关于生物危害性废弃物处理、运输和废弃的规划之前,必须参考最新版的相关文件。一般情况下,焚烧炉内的灰烬可以作为普通家庭废弃物处理并由地方有关部门运走。高压灭菌过的废弃物可以在其他地方焚烧后处理,或在指定垃圾场掩埋处理。 (十二)实验室生物危险标识使用规定 实验室入口处门上必须有生物危害警告标志。标志包括国际生物危害符号、生物危害等级 (如 BSL-1 或 2 或 3),有特殊要求的专用实验室应标明特殊进入等要求。 标贴和颜色 在实验室内,生物危害符号应贴在医用垃圾容器、冰箱、冷冻箱、培养皿和含 BSL-2 BSL-3 传染因子的离心机、污水池、超声腐蚀器及生物安全柜等上。 或 当设备用于处理人血液标本、其它潜在感染物质或感染因子时,生物危害符号应临时贴在相关的设备上。 生物危害符号也应贴在其它用于储存、运送 BSL-2 或 BSL-3 传染因子、血液标本或“其它] 潜在感染物质”(注意:未怀疑包含传染因子或“其它潜在感染物质”的运送可以不贴生物危害 符号,而贴诊断样品标志)的容器上。标贴应用带子、线、粘胶或其它方式尽可能贴近容器以 防止松动或意外弄丢。 生物危害警告标志底色应该是桔红色带荧光,字母和符号用对比明显的颜色。 (可以购买) 如果有下列情况,生物危害警告标志可以免贴: (1) 废弃物是放在黄色有生物危害符号的袋内; (2) 在储存、转移、运送、处理过程中,单个盛血液或“其它潜在物质”的容器被放置在贴有生物危害符号的第二个容器中。 (3) 当实验室门上贴有生物危害警告标志时,其室内的仪器等物品可免贴。 外送维修或处理的设备 A.已污染或可能污染的设备外送维修或处理必须尽可能彻底消毒,在设备上贴上生物危害警示。 B(对一些不能进行彻底消毒的仪器设备,在外送之前,将这些仪器设备尽可能的消毒(冲洗或擦干净外部),并贴上生物危害警示。 C(生物危害警示还必须注明哪些部分仍存在污染,生物危害符号贴在污染区域附近。 (十三)事件、伤害、事故和职业性疾病报告制度 1.暴露事件"是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执行本职工作时与潜在传染性物质的接触(眼、嘴、其它黏膜、经吸入方式进入呼吸道、破损皮肤、或非肠道)。遭到已知的或潜在暴露事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按照以下相应暴露事件的处理措施,尽快脱去手套并处理被污染部位。 2.皮肤感染 用抗菌皂液和温水冲洗感染部位 15 分钟。必要时进行医学处理。 眼、面部飞溅用冲眼器冲洗或温水冲洗感染部位 15 分钟。 气溶胶暴露屏住呼吸迅速离开房间,小心脱去个人防护用品。当脱去个人防护用品时必须确保个人防护用品暴露面朝里,用皂液和水仔细洗手,在实验室入口处贴上飞溅标记,实验室排风至少 1 小时。实验室清洁后才准许人员再次进入。大范围的污染,必须通知生物安全办公室,安排相关人员清洁实验室以便再进入。 3.报告事件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向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人报告事件。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人必须完成一份部门伤害报告表和一份健康服务报告表,并附上事件发生时的情况说明和暴露途径。 4.医疗援助 当实验室工作人员在事发现场得到了第一时间的援助后应立即电话告知生物杂的治疗时,工作人员应向医院急诊室求助。生物安全办公室将提供后暴露评估,该评估对经历“暴露事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是免费的。后暴露的观察期取决于暴露的种类,与传染因子的不同潜伏期有关。实验室工作人员可从生物安全办公室获得他们医疗记录的复印件,生物安全办公室必须保留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医疗记录。 5.实验室事件的调查 生物安全委员会及生物安全办公室将进行实验室事件所需要的调查,调查的目的在于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同时获得关于其详情和经历此事件的人数的资料。另外生物安全办公室在与各专业科室协商后,可以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追踪那些已被暴露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应该强调,向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人报告事件是经历事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责任。随后,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人应向生物安全办公室报告事件。 当伤害包括锐器和人体物质(血液、组织、细胞等)时,生物安全办公室必须进行调查以确定是否有安全设备,该设备可防止将来类似伤害的发生。假如安全设备存在,这些设备必须由生物安全办公室来评估。这些事件必须被记录,记录簿上应包括涉及事件的设备种类和品牌、事件发生的工作区域、事件发生的原因。 6.应急处置 实验室应建立意外事件应急处置系统,制订针对意外暴露和事故等状况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 对暴露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生物危害评估。 ? 明确高危险区域和地点。 ? 明确可能暴露于危险或受感染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其转移通道。 ? 列出能够接受暴露或感染人员进行治疗、隔离的单位和运送方案。 ? 列出事故处理需要的免疫血清、疫苗、药品、特殊仪器和其他物资的来源。 ? 列出应急状态下所需的装备和制剂的名录及存放地点。 ? 明确事故处理的责任人员及其所承担的职责。 ? 其他必须明确规定的事项。 (十四)实验室应急处置预案 每一个从事感染性微生物工作的实验室都应当制订针对所操作微生物和动物危害的安全防护措施。 意外事故应对方案应当提供以下操作规范: 1、防备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水、地震和爆炸 2、生物危害的危险度评估 3、意外暴露的处理和清除污染 4、人员和动物从现场的紧急撤离 5、人员暴露和受伤的紧急医疗处理 6、暴露人员的医疗监护 7、暴露人员的临床处理 8、流行病学调查 9、事故后的继续操作。 在制定意外事故应对方案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 1、高危险度等级微生物的鉴定 2、高危险区域的地点,如实验室、储藏室和动物房 3、明确处于危险的个体和人群 4、明确责任人员及其责任,如生物安全官员、安全人员、地方卫生部门、临床医生、微生物学家、兽医学家、流行病学家以及消防和警务部门 5、列出能接受暴露或感染人员进行治疗和隔离的单位 6、暴露或感染人员的转移 7、列出免疫血清、疫苗、药品、特殊仪器和物资的来源 8、应急装备的供应,如防护服、消毒剂、化学和生物学的溢出处理盒、清除污染的器材物品。 微生物实验室应急程序 刺伤、切割伤或擦伤 受伤人员应当脱下防护服,清洗双手和受伤部位,使用适当的皮肤消毒剂,必要时进行医学处理。要记录受伤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并应保留完整适当的医疗记录。 潜在感染性物质的食入 应脱下受害人的防护服并进行医学处理。要报告食入材料的鉴定和事故发生的细节,并保留完整适当的医疗记录。 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在生物安全柜以外) 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任何暴露人员都应接受医学咨询。应当立即通知实验室负责人和生物安全官员。为了使气溶胶排出和使较大的粒子沉降,在一定时间内(例如1 h 内)严禁人员入内。如果实验室没有中央通风系统,则应推迟进入实验室(例如24 h)。 应张贴“禁止进入”的标志。过了相应时间后,在生物安全官员的指导下来清除污染。应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呼吸保护装备。 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质的溢出 应当立即用布或纸巾覆盖受感染性物质污染或受感染性物质溢洒的破碎物品。然后在上面倒上消毒剂,并使其作用适当时间。然后将布、纸巾以及破碎物品清理掉;玻璃碎片应用镊子清理。然后再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如果用簸箕清理破碎物,应当对他们进行高压灭菌或放在有效的消毒液内浸泡。用于清理的布、纸巾和抹布等应当放在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在所有这些操作过程中都应戴手套。如果实验表格或其他打印或手写材料被污染,应将这些信息复制,并将原件置于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 未装可封闭离心桶的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 如果机器正在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应关闭机器电源,让机器密闭(例如30min) )。发使气溶胶沉积。如果机器停止后发现破裂,应立即将盖子盖上,并密闭(例如30min生这两种情况时都应通知生物安全官员。随后的所有操作都应戴结实的手套(如厚橡胶手套),必要时可在外面戴适当的一次性手套。 当清理玻璃碎片时应当使用镊子,或用镊子夹着的棉花来进行。 所有破碎的离心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都应放在无腐蚀性的、已知对相关微生物具有杀灭活性的消毒剂内(见第14 章)。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个有消毒剂的容器中,然后回收。 离心机内腔应用适当浓度的同种消毒剂擦拭,并再次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并干燥。清理时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应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在可封闭的离心桶(安全杯)内离心管发生破裂 所有密封离心桶都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装卸。如果怀疑在安全杯内发生破损,应该松开安全杯盖子并将离心桶高压灭菌。另一种方法是,安全杯可以采用化学消毒。 火灾和自然灾害 在制定的应急预案中应包括消防人员和其他服务人员。应事先告知他们哪些房间有潜在的感染性物质。要安排这些人员参观实验室,让他们熟悉实验室的布局和设备,这都是十分有益的。发生自然灾害时,应就实验室建筑内和?或附近建筑物的潜在危险向当地或国家紧急救助人员提出警告。只有在受过训练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他们才能进入这些地区。感染性物质应收集在防漏的盒子内或结实的一次性袋子中。 由生物安全人员依据当地的规定决定继续利用或是最终丢弃。 紧急救助:联系对象 在设施内应显著张贴以下电话号码及地址: 1、研究所和实验室本身的电话及地址(打电话者或呼叫的服务人员可能不知道详细地址或位置) 2、研究所所长或实验室主任 3、实验室主管 4、生物安全官员 5、消防队 6、医院,急救机构?医务人员(如果可能,提供各个诊所、科室和?或医务人员的名称) 7、警察 8、医学官员 9、负责的技术员 10、水、气和电的维修部门 急救装备 必须配备以下紧急装备: 1、急救箱,包括常用的和特殊的解毒剂 2、合适的灭火器和灭火毯 建议配备以下设备,但可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不同: 1、全套防护服(连体防护服、手套和头套——用于涉及危险度3 级和4 级微生物的事故) 2、带有能有效防护化学物质和颗粒的滤毒罐的全面罩式防毒面具(full-face respirator) 3、房间消毒设备,如喷雾器和甲醛熏蒸器 4、担架 5、工具,如锤子、斧子、扳手、螺丝刀、梯子和绳子 6、划分危险区域界限的器材和警告标示。 (十五)实验活动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实验室伤害以及与工作有关的感染主要是由于人为失误)不良实验技术以及仪器使用不当造成的。 1. 与实验室事故相关的人为因素和态度以安全为目的,态度可以被定义为是知识和经验的积累物,它可以引导一个个体特定的操作。人为因素和态度可导致一种倾向,即部分个体对环境、人和物起到一个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明白自身的态度和人为因素对控制实验室生物安全影响的重要性。下面列出一些对管理人员有帮助的观测内容: ?在实验室事故中缺乏事故感知能力是一个重要因素。 ? 以反常的速率工作是一个重要的引发因素。 ?故意违反规章是引发事故的常见原因,期间存在很多危险因素。 ?执行常规操作例如进行稀释和培养等是实验室事故发生时最常见的作业。 ? 疲劳作业极有可能引发事故的发生。 ?在有组织、宽敞的实验室里工作有助于防止事故的发生。每一位在存有生物危害环境里工作的人员必需时刻意识到为了预防实验室事故的发生,正确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 2. 一级生物安全 ?在实验期间实验室门保持关闭状态。 ?按照操作规程使气溶胶的产生降到最小。 ?在一级生物安全区域内不许吸烟、进食、喝饮料及贮存食物。 ?穿实验服 ? 不许用嘴吸吸液管,应使用机械的吸液设备。 ? 避免使用皮下注射针。 ? 完成实验操作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 ? 定期消毒工作台面,有液体飞溅应立即消毒。 ?生物废弃物丢弃前需消毒。其它污染的原料在清洗、再利用或丢弃前也需消毒。 ?污染物应被封口,被耐用的、防漏的容器袋包裹,高压消毒后送到指定销毁点。 ?控制昆虫和啮齿动物的出没。 ? 保持工作区清洁。 3 二级生物安全 ?实验室门保持关闭状态。 ?在使用或贮存有传染性物品的设备上贴上通用的生物危害标识。 ? 只允许实验人员进入二级生物安全区域。 ?二级生物安全区域内的试验动物不允许带出实验室外。 ?在二级生物安全区域内不许抽烟、进食、喝饮料及穿戴首饰。 ?必要时穿着个体保护装置(实验工作服,手套以及面部保护装置);不能将保护装置穿到实验室外。 ?卸下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 ?弄脏或污染了的防护服需更换。 ?不许用嘴吸吸液管。应使用机械的吸液设备。 ?按照操作规程使气溶胶的产生降到最小。 ? 避免使用皮下注射针。 ?尽可能使用塑料品替代玻璃品。 ?使用生物安全柜容纳产生气溶胶的设备。 ?完成实验操作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 ?定期消毒工作台面,有液体飞溅应立即消毒。 ?实验室内应有一生物学飞溅物处理工具。 ?向生物安全负责人汇报与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相关的飞溅物、事故、有关过错和疾病症状。 ?所有容纳生物废弃物的容器上应贴有生物危害的标识。 ?污染物应被封口,被耐用的、防漏的容器袋包裹,高压消毒后送到指定销毁点。 ?控制昆虫和啮齿动物的出没。 ?保持工作区清洁。 4. 细胞培养 ? 在生物安全柜里操作应穿长袖的、袖口紧密的工作衣及长手套。 ?玻璃器皿及其它污染物在洗涤、利用或丢弃前应消毒。 ?玻璃器皿应用自来水和蒸馏水反复洗涤,使之彻底清洁。 ? 细胞培养废弃物必需消毒。 ? 应单独为细胞培养操作保留干净的实验服。 ? 在培养操作期间避免说话以防气溶胶进入工作区域。 ?离开时将吸液管放置在架子上以免干扰气流。 ?对着气流敞开试管等物件。 ?将接种物转移到装有新培养台面的小瓶内。 ? 不要将试管放在工作面上。 ?立即丢弃空的试管。 ?先将一个标本转移到新台面上,再进行下一个标本的操作。 ? 进行彻底的高压消毒。如果遇到关于污染物更深入的问题请参阅本手册的附录D,并与生 物安全办公室联系以便获取进一步的帮助。 5 生物危害物的运输(实验室间或物体间) ?需使用两层防漏容器,包括下列各项: 密封的里层容器 密封的外层容器 在里层和外层容器间放入吸收剂(纸巾)适合于含有大量液体生物危害物的传送。 外层容器上应贴有生物危害物名称。 外层容器上应有实验室地址和电话号码。 ? 尽可能使用塑料容器物,避免使用玻璃的。 ?密封的塑料(非玻璃)原装小瓶可以用密封的、有标识的塑料袋进行传送。 ?如果使用的内层容器必需是玻璃,传送时应放置在装有吸收剂的、密封的、坚韧的塑料容器内,用软垫填充。 ?内层容器外表消毒后再放入外层容器内。 ?外层容器消毒后才能送离实验室。 6 基础生物安全操作 实验室中标本的安全操作 实验室标本的收集、运输和处理不当,会带来使相关人员感染的危险。 标本容器 标本容器可以是玻璃的,但最好使用塑料制品。标本容器应当坚固,正确地用盖子或塞子盖好后应无泄漏。在容器外部不能有残留物。容器上应当正确地粘贴标签以便于识别。标本的要求或说明书不能够卷在容器外面,而是要分开放置,最好放置在防水的袋子里。 标本在设施内的传递 为了避免意外泄漏或溢出,应当使用盒子等二级容器,并将其固定在架子上使装有标本的容器保持直立。二级容器可以是金属或塑料制品,应该可以耐高压灭菌或耐受化学消毒剂的作用。密封口最好有一个垫圈,要定期清除污染。 标本接收 需要接收大量标本的实验室应当安排专门的房间或空间。 打开包装 接收和打开标本的人员应当了解标本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并接受过如何采用标准防护方法的培训,尤其是处理破碎或泄漏的容器时更应如此。标本的内层容器要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并准备好消毒剂。 移液管和移液辅助器的使用 1、应使用移液辅助器,严禁用口吸取。 2、所有移液管应带有棉塞以减少移液器具的污染。 3、不能向含有感染性物质的溶液中吹入气体。 4、感染性物质不能使用移液管反复吹吸混合。 5、不能将液体从移液管内用力吹出。 6、刻度对应(Mark-to-mark)移液管不需要排出最后一滴液体,因此最好使用这种移液管。 7、污染的移液管应该完全浸泡在盛有适当消毒液的防碎容器中。移液管应当在消毒剂中浸 泡适当时间后再进行处理。 8、盛放废弃移液管的容器不能放在外面,应当放在生物安全柜内。 9、有固定皮下注射针头的注射器不能够用于移液。 10、在打开隔膜封口的瓶子时,应使用可以使用移液管的工具,而避免使用皮下注射针头和注射器。 11、为了避免感染性物质从移液管中滴出而扩散,在工作台面应当放置一块浸有消毒液的布或吸有消毒液的纸,使用后将其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避免感染性物质的扩散 1、为了避免被接种物洒落,微生物接种环的直径应为2,3mm 并完全封闭,柄的长度应小于6cm 以减小抖动。 2、使用封闭式微型电加热器消毒接种环,能够避免在本生灯的明火上加热所引起的感染性物质爆溅。最好使用不需要再进行消毒的一次性接种环。 3、干燥痰液标本时要注意避免生成气溶胶。 4、准备高压灭菌和,或将被处理的废弃标本和培养物应当放置在防漏的容器内(如实验室废弃物袋)。在丢弃到废弃物盛器中以前,顶部要固定好(如采用高压灭菌胶带)。 、在每一阶段工作结束后,必须采用适当的消毒剂清除工作区的污染。 5 生物安全柜的使用 1、应参考国家标准和相关文献,对所有可能的使用者都介绍生物安全柜的使用方法和局限性。应当发给工作人员书面的规章、安全手册或操作手册。特别需要明确的是,当出现溢出)破损或不良操作时,安全柜就不再能保护操作者。 2、生物安全柜运行正常时才能使用。 3、生物安全柜在使用中不能打开玻璃观察挡板。 4、安全柜内应尽量少放置器材或标本,不能影响后部压力排风系统的气流循环。 5、安全柜内不能使用本生灯,否则燃烧产生的热量会干扰气流并可能损坏过滤器。允许使用微型电加热器,但最好使用一次性无菌接种环。 6、所有工作必须在工作台面的中后部进行,并能够通过玻璃观察挡板看到。 7、尽量减少操作者身后的人员活动。 8、操作者不应反复移出和伸进手臂以免干扰气流。 9、不要使实验记录本)移液管以及其他物品阻挡空气格栅,因为这将干扰气体流动,引起物品的潜在污染和操作者的暴露。 10、工作完成后以及每天下班前,应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生物安全柜的表面进行擦拭。 11、在安全柜内的工作开始前和结束后,安全柜的风机应至少运行5min。 12、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时,不能进行文字工作。 避免感染性物质的食入以及与皮肤和眼睛的接触 1、微生物操作中释放的较大粒子和液滴(直径大于5μm)会迅速沉降到工作台面和操作者的手上。实验室人员在操作时应戴一次性手套,并避免触摸口、眼及面部。 2、不能在实验室内饮食和储存食品。 3、在实验室里时,嘴里不应有东西——钢笔、铅笔、口香糖。 4、不应在实验室化妆。 5、在所有可能产生潜在感染性物质喷溅的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将面部、口和眼遮住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 避免感染性物质的注入 1、通过认真练习和仔细操作,可以避免破损玻璃器皿的刺伤所引起的接种感染。应尽可能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 2、锐器损伤(如通过皮下注射针头、巴斯德玻璃吸管以及破碎的玻璃)可能引起意外注入感染性物质。 3、以下两点可以减少针刺损伤:(a)减少使用注射器和针头(可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打开瓶塞,然后使用吸管取样而不用注射器和针头);(b)在必须使用注射器和针头时,采用锐器安全装置。 4、不要重新给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戴护套。一次性物品应丢弃在防?耐穿透的带盖容器中。 5、应当用巴斯德塑料吸管代替玻璃吸管。 血清的分离 、只有经过严格培训的人员才能进行这项工作。 1 2、操作时应戴手套以及眼睛和黏膜的保护装置。 3、规范的实验操作技术可以避免或尽量减少喷溅和气溶胶的产生。血液和血清应当小心吸取,而不能倾倒。严禁用口吸液。 4、移液管使用后应完全浸入适当的消毒液中。移液管应在消毒液中浸泡适当的时间,然后再丢弃或灭菌清洗后重复使用。 5、带有血凝块等的废弃标本管,在加盖后应当放在适当的防漏容器内高压灭菌和,或焚烧。 6、应备有适当的消毒剂来清洗喷溅和溢出标本。 离心机的使用 1、在使用实验室离心机时,仪器良好的机械性能是保障微生物安全的前提条件。 2、应按照操作手册来操作离心机。 3、离心机放置的高度应当使小个子工作人员也能够看到离心机内部,以正确放置十字轴和离心桶。 4、离心管和盛放离心标本的容器应当由厚壁玻璃制成,或最好为塑料制品,并且在使用前应检查是否破损。 5、用于离心的试管和标本容器应当始终牢固盖紧(最好使用螺旋盖)。 6、离心桶的装载、平衡、密封和打开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7、离心桶和十字轴应按重量配对,并在装载离心管后正确平衡。 8、操作指南中应给出液面距离心管管口需要留出的空间大小。 9、空离心桶应当用蒸馏水或乙醇(异丙醇,70,)来平衡。盐溶液或次氯酸盐溶液对金属具有腐蚀作用,因此不能使用。 10、对于危险度3 级和4 级的微生物,必须使用可封口的离心桶(安全杯)。 11、当使用固定角离心转子时,必须小心不能将离心管装得过满,否则会导致漏液。 12、应当每天检查离心机内转子部位的腔壁是否被污染或弄脏。如污染明显,应重新评估 离心操作规范。 13、应当每天检查离心转子和离心桶是否有腐蚀或细微裂痕。 14、每次使用后,要清除离心桶、转子和离心机腔的污染。 15、使用后应当将离心桶倒置存放使平衡液流干。 16、当使用离心机时,可能喷射出可在空气中传播的感染性颗粒。如果将离心机放置在传统的前开式的?级或?级生物安全柜内,这些粒子由于运动过快而不能被安全柜内的气流截留。而在?级生物安全柜内封闭离心时,可以防止生成的气溶胶广泛扩散。但是,良好的离心操作技术和牢固加盖的离心管可以提供足够的保护,以防止感染性气溶胶和可扩散粒子的产生。 匀浆器、摇床、搅拌器和超声处理器的使用 1、实验室不能使用家用(厨房)匀浆器,因为它们可能泄漏或释放气溶胶。使用实验室专用搅拌器和消化器更为安全。 2、盖子、杯子或瓶子应当保持正常状态,没有裂缝或变形。盖子应能封盖严密,衬垫也应处于正常状态。 3、在使用匀浆器、摇床和超声处理器时,容器内会产生压力,含有感染性物质的气溶胶就可能从盖子和容器间隙逸出。由于玻璃可能破碎而释放感染性物质并伤害操作者,建议使用塑料容器,尤其是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容器。 4、使用匀浆器、摇床和超声处理器时,应该用一个结实透明的塑料箱覆盖设备,并在用完后消毒。可能的话,这些仪器可在生物安全柜内覆盖塑料罩进行操作。 5、操作结束后,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容器。 6、应对使用超声处理器的人员提供听力保护。 组织研磨器的使用 、拿玻璃研磨器时应戴上手套并用吸收性材料包住。塑料(聚四氟乙烯)研磨器更加安全。 1 2、操作和打开组织研磨器时应当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冰箱与冰柜的维护和使用 1、冰箱、低温冰箱和干冰柜应当定期除霜和清洁,应清理出所有在储存过程中破碎的安瓿和试管等物品。清理时应戴厚橡胶手套并进行面部防护,清理后要对内表面进行消毒。 2、储存在冰箱内的所有容器应当清楚地标明内装物品的科学名称、储存日期和储存者的姓名。未标明的或废旧物品应当高压灭菌并丢弃。 3、应当保存一份冻存物品的清单。 、除非有防爆措施,否则冰箱内不能放置易燃溶液。冰箱门上应注明这一点。 4 装有冻干感染性物质安瓿的开启 应该小心打开装有冻干物的安瓿,因为其内部可能处于负压,突然冲入的空气可能使一些物质扩散进入空气。安瓿应该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建议按下列步骤打开安瓿: 1、首先清除安瓿外表面的污染。 2、如果管内有棉花或纤维塞,可以在管上靠近棉花或纤维塞的中部锉一痕迹。 3、用一团酒精浸泡的棉花将安瓿包起来以保护双手,然后手持安瓿从标记的锉痕处打开。 4、将顶部小心移去并按污染材料处理。 5、如果塞子仍然在安瓿上,用消毒镊子除去。 6、缓慢向安瓿中加入液体来重悬冻干物,避免出现泡沫。 装有感染性物质安瓿的储存 装有感染性物质的安瓿不能浸入液氮中,因为这样会造成有裂痕或密封不严的安瓿在取出时破碎或爆炸。如果需要低温保存,安瓿应当储存在液氮上面的气相中。此外,感染性物质应储存在低温冰箱或干冰中。当从冷藏处取出安瓿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进行眼睛和手的防护。以这种方式储存的安瓿在取出时应对外表面进行消毒。 对血液和其他体液、组织及排泄物的标准防护方法 设计标准防护方法以降低从已知或未知感染源的微生物传播危险。 标本的收集、标记和运输 1、始终遵循标准防护方法;所有操作均要戴手套。 2、应当由受过培训的人员来采集病人或动物的血样。 3、在静脉抽血时,应当使用一次性的安全真空采血管取代传统的针头和注射器,因为这样可以使血液直接采集到带塞的运输管和,或培养管中。用完后自动废弃针头。 4、装有标本的试管应置于适当容器中运至实验室,在实验室内部转运也应这样。检验申请单应当分开放置在防水袋或信封内。 5、接收人员不应打开这些袋子。 打开标本管和取样 1、应当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标本管。 2、必须戴手套,并建议对眼睛和黏膜进行保护(护目镜或面罩)。 3、在防护衣外面要再穿上塑料围裙。 4、打开标本管时,应用纸或纱布抓住塞子以防止喷溅。 玻璃器皿和“锐器” 1、尽可能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只能用实验室级别(硼硅酸盐)的玻璃,任何破碎或有裂痕的玻璃制品均应丢弃。 2、不能将皮下注射针作为移液管使用。用于显微镜观察的盖玻片和涂片用于显微镜观察的血液、唾液和粪便标本在固定和染色时,不必杀死涂片上的所有微生物和病毒。应当用镊子拿取这些东西,妥善储存,并经清除污染和,或高压灭菌后再丢弃。 自动化仪器(超声处理器、涡旋混合器) 1、为了避免液滴和气溶胶的扩散,这些仪器应采用封闭型的。 2、排出物应当收集在封闭的容器内进一步高压灭菌和,或废弃。 3、在每一步完成后应根据操作指南对仪器进行消毒。 组织 1、组织标本应用福尔马林固定。 、应当避免冰冻切片。如果必须进行冰冻切片,应当罩住冰冻机,操作者要戴安全防护面2 罩。清除污染时,仪器的温度要升至20?。 清除污染 建议使用次氯酸盐和高级别的消毒剂来清除污染。一般情况可使用新鲜配制的含有效氯1g/L的次氯酸盐溶液,处理溢出的血液时,有效氯浓度应达到5g/L。戊二醛可以用于清除表面污染。 对可能含有朊蛋白物质的防护 朊蛋白(prion,也称作为“慢病毒”)与许多疾病相关,包括某些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TSEs)、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包括新的变异型)、格-施-沙综合征(Gerstmann-Sträussler-Scheinker syndrome)、人类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和库鲁病、绵羊和山羊的瘙痒病、家畜的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以及鹿、糜鹿及貂的传染性脑病。尽管克雅病已经传播到了人类,但是还没有证据证实发生过由这些病原体所引起的实验室感染。不过,在操作已感染或潜在感染的人或动物材料时,还是应当谨慎注意防护。 当进行与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有关材料的工作时,应根据微生物因子和所研究标本的特征来选择生物安全水平,并向国内权威机构咨询后进行。在中枢神经系统组织中发现有最高浓度的朊蛋白,动物研究还表明在脾脏、胸腺、淋巴结和肺内可能也有高浓度的朊蛋白。最近的研究表明,舌和骨骼肌组织也存在潜在朊蛋白感染的危险。由于很难彻底灭活朊蛋白,因此尽可能地使用一次性器具,在生物安全柜的工作台面使用一次性防护罩,这些措施都非常重要。主要应该预防的是避免污染材料的食入或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皮肤刺伤。由于朊蛋白不能被普通的实验室消毒和灭菌方法所灭活,故应当遵循以下防护措施: 1、强烈建议使用专用仪器设备,亦即不与其他实验室共用仪器。 2、必须穿戴一次性防护服(隔离衣和围裙)和手套(对病理学家而言,要在两层橡胶手套间戴钢丝网手套)。 3、强烈建议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它们可按干废弃物处理并丢弃。 4、由于灭菌的问题不能使用组织处理机(tissue processors),应当使用广口瓶或烧杯(塑料材质)替代。 5、所有操作必须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6、必须特别小心以避免产生气溶胶、意外食入、划伤或刺伤皮肤。 7、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即使在长时间福尔马林的浸泡后,仍应视作具有感染性。 8、含有朊蛋白的组织标本暴露于96%甲酸1 h 可以基本失活[24, 25]。 9、实验台垃圾,包括一次性手套、隔离衣和围裙,均应当采用多孔负荷蒸汽灭菌器在134,137?高压灭菌18 min 一个循环,或高压灭菌3 min 六个循环,然后再焚烧。 10、钢丝网手套或Kevlar 手套等非一次性用具,均必须收集起来清除污染。 11、污染有朊蛋白的感染性废液应当用含20g/L(2%)有效氯的次氯酸钠(终浓度)处理1 h。 12、多聚甲醛熏蒸的方法不能降低朊蛋白的滴度,朊蛋白对紫外线照射也具有抵抗力。但是,安全柜仍必须用标准方法来清除污染(如甲醛蒸气),以灭活可能存在的其他微生物 因子。 、朊蛋白污染的生物安全柜和其他表面可以采用含20g/L(2%)有效氯的次氯酸钠处理1 h13 来清除污染。 14、HEPA过滤器摘除后需要在至少1000?的温度下焚烧。在焚烧之前推荐进行下述处理: a. 在摘除前用喷漆喷头给过滤器的裸露表面喷雾, b. 在摘除过程中将过滤器“装袋”,以及 c. 从工作柜中除去HEPA过滤器,这样可以不污染难以操作的安全柜压力排风系统。 15、用具应当用含20g/L(2%)有效氯的次氯酸钠浸泡1 h,然后用水彻底清洗再进行高压灭菌。 16、不能高压灭菌的用具可以反复用含20g/L(2%)有效氯的次氯酸钠润湿超过1h 来进行清洁,并要求用水冲洗以清除残留的次氯酸钠。 (十六)其他必要的管理性和技术性文件 《上海市一、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中国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2004年《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卫生行业标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 233,2002国务院2004第424号令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卫生部2005第45号令《可感染人类高致病病原微生可感染人类高致病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条例》 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条例》 中国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上海市政府《上海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一、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9489-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9489-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十七)医学监督程序 医学监督程序由生物安全办公室负责管理。程序的目的是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健康评估,特别应注意与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有关的生物因子处理的因素或条件。对特殊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医学监督程序可以做一些预防测定,包括免疫、定期身体检查和采集血清样本。实验室应定期对实验人员开展与其从事实验活动相关的健康体检,建立人员健康档案。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进入实验区工作,若出现疾病、过劳状态或其他意外状况,则不应进入实验区或立即退出实验区。 医学监督程序的目的是: 推荐下列的合适的医学预防(措施)做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定期评价以确定与工作相关的医学环境的影响是否普遍存在,如果是的话,采用明确的监测以降低这些影响。对一个特定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医学监督的范围取决于: 研究课题本身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 那些直接或潜在暴露生物因子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与现在或以前健康状况有关的某些附加因素 医学监督程序将可提供实验室工作人员可能导致的潜在暴露。 1.暴露于结核杆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筛选 面对职业暴露于结核杆菌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在中心的生物安全办公室登记。 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从下列范围鉴定潜在暴露: 可能处理肺结核菌的实验室 可能有感染结核风险的新进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聘用时必须用肺结核皮肤试验(PPD)测试 TB 暴露因素以建立其基础值。所有可能有暴露风险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年必须做 PPD 试验以建立基础值。暴露于活性 TB 环境中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报告在暴露初期的 TB 试验基础值和暴露 3 个月后的暴露事件和 PPD 测试结果。 2.免疫 在某些情况下,做特殊研究的人员要用合适的疫苗免疫,诸如狂犬病,风疹和麻疹。 疫 苗 建 议 推荐给使用人类血液,体液或组织工作的人员 乙型肝炎疫苗 其他疫苗 由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医生决定。 在一些事件中定期收集上述血清样本测定疫苗引起的抗体。 3.医学限制 3.1怀孕 一般认为在怀孕期间暴露某些传染因子的母亲被因子感染后可能会影响胎儿。怀孕的或将怀孕的妇女要告知生物安全办公室。实验室工作人员要与生物安全委员会及生物安全办公室讨论关于实验操作与怀孕的风险问题。 怀孕妇女可向生物安全办公室询问任何涉及到有关她们工作环境生物危害的问题,同时办公室又是怀孕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她们各自的部门负责人之间的联络员。 3.2 生殖生物学危害 生殖生物学危害包括但并不仅仅限于下列: 巨细胞病毒(CMV) B 型肝炎病毒(HBV) E 型肝炎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风疹(德国麻疹)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鸡疹) 只要需要,生物安全办公室与各专业科室一起去评价实验室工作程序以确保最小的暴露。 3.3 其它限制 经过与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医生讨论后,制定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限制。并确定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基础数据。如果实验室工作人员处于预防,,,感染、疫抑制和抑制免疫系统的药物治疗时,必须将有关情况告知医生和生物安全办公室。 4. 实验室工作人员血清贮存 许多传染病并非明显疾病条件引起。可预先收集新进实验室工作人员、传染病实验室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血清作为本底血清;如果有与相关生物因子病人接触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增加收集这些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血清样品。 ( 十八)个人防护装备(PPE) 个人防护装备是减少操作人员暴露于气溶胶、飞溅物以及意外接触等危险的一个屏障。实验室应具备足够的符合不同级别的个人防护装备,供实验室工作人员选择和使用。 1 实验服、隔离衣 进入实验区域必须穿实验服,反复使用的实验服必须是耐用的。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里从事病原微生物学实验和HBV、HCV、HIV等血清学检测工作时,应该在实验服外面穿上隔离衣。每隔适当的时间应更换实验服以确保清洁,当实验服或隔离衣已被危险材料污染时应立即更换,放在指定的位置,告知保洁人员先消毒再清洗。实验服、隔离衣不得穿离实验区域。 2 手套 手套应符合舒服、合适、耐磨、耐撕的要求。在进行实验室一般性工作,以及在处理感染性物质、血液和体液标本时,应戴手套,并保证: ? 所戴手套无漏损; ? 戴好手套后应完全遮盖手及腕部; ? 在撕破、损坏或受污染时应立即更换手套; ? 在完成工作后应摘除手套并彻底洗手。用过的一次性手套应丢弃在生物垃圾袋内; ? 手套不得戴离实验室区域。 3 工作鞋 一次性鞋套,在从事可能出现漏出的工作时也应穿一次性鞋套。用过的鞋套应丢弃在生物垃圾袋内,鞋套不得穿离实验室区域。 4 护目镜 在HIV初筛实验室,应备有护目镜。在从事可能出现飞溅的工作时应戴护目镜,可避免实验物品飞溅对眼睛造成的伤害。护目镜不得戴离实验室区域。 5 口罩、帽子 在无菌室从事无菌实验时应戴口罩、帽子。在从事可能出现飞溅的工作时应戴口罩、帽子。用过的口罩、帽子应丢弃在生物垃圾袋内,口罩、帽子不得戴离实验室区域。 ( 十九)实验室设备 实验室所用设施、设备和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要求。一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设施设备要求详见《上海市一、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1 生物安全柜 有生物安全柜的科室要有一个生物安全柜的操作规程。 合适地使用生物安全柜能提供一个清洁的工作环境。生物安全柜能提供给人员、物品和环境的保护。生物安全柜隔离来自被限制的生物危害材料区域人员的生物危害。生物安全柜藉由 过滤空气中烟雾状生物危害性材料。吸入的空气在进入经过高效率微粒子空气滤过器(HEPA) 生物安全柜工作区域之前经一个 HEPA 滤过器过滤。排气也通过 HEPA滤过器过滤。气溶胶在生物安全柜的工作区域中产生被包含在生物安全柜里面。 二级生物安全柜操作程序: 如果使用,把紫外灯关掉;打开荧光灯和排风机。 用75%的乙醇或适当的消毒剂消毒所有的内部表面。 将物品按程序放入生物安全柜内的位置;不要阻塞进气孔。等候 2-3 分钟对工作区域清洁。 在工作区域之内,物品之间保持适当的间距。 工作应该从干净的到污染的地方进行。 工作完毕后,让柜内的物品在移出之前运行 2-3 分钟。 用75%乙醇或适当的消毒剂擦拭所有的工作表面。 关闭荧光灯和排风机。 需要注意的是: A. 生物安全柜运行正常时才能使用。 B. 生物安全柜在使用中打开的玻璃观察挡板不能超过规定高度。 C. 安全柜内应尽量少放器材或标本,不能影响后部压力排风系统的气流循环。 D. 安全柜内不能使用明火,否则燃烧产生的热量会干扰气流并可能损坏过滤器。允许使用微型电加热器,但最好使用一次性无菌接种环。 E. 所有工作必须在工作台面的中后部进行,并能够通过玻璃观察挡板看到。 F. 尽量减少操作者身后的人员活动。 G. 操作者不应反复移出或伸进手臂以免干扰气流。 H. 不要使实验记录本、移液器以及其它物品阻挡空气格栅,因为这将干扰气体流动,引起物品的潜在污染和操作者的暴露。 I. 在安全柜内的工作开始前和结束后,安全柜的风机应至少运行2,3分钟。 J. 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时,不能进行文字工作。许多生物安全柜装备有杀菌的紫外线灯。照射时间、距离、灰尘或碎片的出现和紫外灯强度影响紫外灯的杀菌效果。紫外灯的可见兰紫色光不指示有杀菌的效应。紫外灯需要定期地清洁排除灰尘。紫外灯可能损害眼睛、皮肤和实验室设备。紫外灯应该在有人进入前被关闭。禁止使用到期的紫外灯。 2 离心沉淀程序 所有的离心沉淀将使用放入密封的离心转子中的离心机保护桶或密封的离心管。如果使用的是无效的小离心机安全杯,则应该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离心机。操作离心机的每个人应该熟悉相应的操作程序。在操作记录簿上详细记录离心机和转子使用情况以决定技术维修的需要。 下列是被推荐的离心沉淀法程序: 在使用离心管和瓶之前检查它们有否压力标记。 离心管决不要装得太多,当离心管装得太满,可能发生泄漏。最大为离心管的3/4。 离心前离心管的盖子处于盖着状态。 所有的管子放入保护桶或密封转子中。检验保护桶的“O”型密封圈和保护桶或转子的内部。 在放入转子或保护桶之前用消毒剂擦拭管子或瓶子的外面。不要超过安全的转子速度。 如果一个异常的情况发生(噪音或振动) 立即停止离心机。 离心完毕后在打开离心机之前等候五分钟。这将会使气溶胶沉淀下来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在每次使用后清洁和防护输送器或转子和离心机内部。 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保护桶或转子。 3. 移液管 决不要用嘴吸移液管;在吸取传染性材料的时候总是使用一些移液管辅助器具。所有危险的东西更适宜在生物安全柜里操作。传染性的或有毒的材料不应该从移液管中强力地排出。传染性的或有毒的液体要防止 因用空气吹打液体而导致泡沫的产生应该沿着管壁或瓶壁排出,不要从高处排出。用于吸取传染性或者有毒材料移液管尾部应该用棉花塞住,甚至在操作 AIDS时用安全移液管。避免从移液管中偶然落下的传染性或者有毒的材料到工作面。在抛弃或再次使用前放含湿的消毒剂的毛巾或其他的能吸收的材料到工作面和高压锅上。 污染的移液管应该放入类似次氯酸盐消毒剂的容器内。装移液管的圆筒不要垂直地放置由于其高度,必须放在生物安全柜外的地面上。从生物安全柜中拿出污染的移液管,将它们垂直地放入容器中防止从移液管中的液体滴入到地面上或容器的边缘而形成气溶胶,并且,移液管顶部常常超出消毒剂的液面。为被使用的移液管在生物安全柜的范围内放置丢弃盘。经适当时间的浸泡后,多余的消毒剂小心的倒入水池。盘子和移液管一起高压消毒,用清洁的盘子换上新鲜的消毒剂备用。 4. 搅拌机、混匀器、超声波清洗和粉碎机 大多数实验室因混合、混匀、振荡、研磨、裂解而操作搅拌机、混匀器、超声波粉碎机或者危险的细胞裂解器所产生的气溶胶是生物危害的主要来源。甚至碾钵和杵的使用都可能是危险的操作。可以产生气溶胶的其它的装置是球搅拌器、胶体搅拌器、喷射搅拌器、组织研磨器、磁力搅拌机、搅拌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细胞粉碎仪、混合器。适当的去污染是在超声波清洗前防止气溶胶产生的要点。无论怎样超声波仪在使用后都要清洗处理。当实验室使用的器材有可能产生生物危害的气溶胶的操作时必需: 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混合、裂解细胞和研磨器; 使用安全搅拌器来防止离心机转子底部的泄漏。在使用前推荐用消毒水、盐或亚甲基兰冲洗; 如果搅拌器被用于传染性物质则用一条含合适的湿的消毒剂盖在搅拌器顶部。对设备和残留物在使用后应尽快地进行消毒; 玻璃搅拌器不适合用于传染性物质的操作,因为玻璃容易破裂; 在感染组织或材料用任何开放的装置研成粉的工作最好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 5. 冻干 样品冻结在安瓿中被干燥在真空歧管上或在一个负压的容器中。如果安瓿已封口并仍然在真空状态下的时候,它可能在那个封口或稍后打开的时候引起向内破碎。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冻干完成后且在封口之前,逐渐地冲入干燥的氮气使内压至常态,避免干燥的样品散发。如果样品在充填期间沿着颈壁装入,安瓿狭窄或收缩部份的瓶颈被污染。随后,当安瓿与火 在颈壁上的干燥材料变成烧焦或部份地分解;当它被再融解的时候,这材焰一起封口的时候, 料的残留物可能影响干燥的材料。为了避免这些,应该用一个注射器的长的套管或一个长滴管来填充玻璃小瓶。不允许套管或吸液管的出口端碰触玻璃小瓶的瓶颈。所有用于培养物、毒素或其它生物危害材料冷冻干燥的安瓿应该用耐热玻璃制成的。这一类型的玻璃需要高温火用煤气或氧-煤气混合气体封口。这些硬质玻璃安瓿比软质玻璃安瓿更加不容易起泡,在真空状态下封口的时候向内破裂而且在处理和储藏期间不易损坏。含有传染性样品的安瓿和玻璃小瓶加样时, 后来的冷冻干燥, 并且封口或含有传染性的样品准备的安瓿和玻璃小瓶的结束应该在一个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同样对安瓿和小瓶的准备包括不冷冻干燥的液体样品也是如此。安全预防的获得将依赖物质、设备和可用的容器。因此,在开始这一个程序之前,生物安全负责人应该与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人磋商后制定各个仪器的程序。所有使用程序的人必须依照这个程序。 6.其它设备(水浴箱、冷藏箱、振荡器) 水浴箱通常用于融化、孵育或测试传染性物质,应该包含消毒剂。对于冷水浴箱,推荐75% 丙烯乙二醇。叠氮钠不应该被当作抑制细菌繁殖使用。它可能有引起严重的爆炸的危险。 检查低温冰箱、液氮和干冰及冷藏库,定期清洁除去任何坏的安瓿、试管及含有传染性的材料并消毒。在这清洁期间使用橡皮手套并保持通风。被污染液氮危害程度将会相当地依赖被储存的微生物的传染性能力、在液氮中的稳定性和在空气中生存的能力。除了密封的玻璃安瓿之外储存在共用液氮罐中的组织细胞在容器中可能造成污染。因为过滤膜和其他的因素, 如滤液不能确定无传染性则应经培养或其它试验证明它们无菌。 振荡器应该被小心地对细颈瓶或被振荡的其他容器的潜在破损检查。应该使用耐用塑料螺帽或厚玻璃细颈瓶。这些应该是安全地拴紧到振荡机平台上 ( 二十)溢出反应 1 一个生物溢出试剂盒的组成 各实验室应准备一个生物溢出试剂盒。 生物溢出试剂盒将包括: 一个含10,漂白剂溶液的喷雾瓶 镊子,能高压灭菌的扫帚和灰尘锅,或一些处理尖锐物的机械设备 纸巾或合适的吸收剂 用于收集溢出污染物并净化它们的生物危害高压灭菌袋 实用手套和医学检查手套 面部防护(眼罩和面罩或全脸罩) 2 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溢出 通知在这一区域的其他工作人员预防污染。 移去一些污染的外衣和用消毒剂清洗暴露的皮肤。 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溢出的处理 穿戴手套、实验衣和面罩,用纸巾覆盖溢出物,把浓缩的消毒剂倒在溢出物区域周围并与溢出物混和,并维持适当的接触时间。 用镊子捡起一些玻璃碎片并放在生物危害高压灭菌袋内待净化后丢弃。 用皂液和消毒洗手液洗手。 3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溢出 应迅速离开房间,避免吸入经空气传播的物质。通知其他工作人员离开。 关门并贴上警告标签。 移去污染的衣物,放在生物危害袋内。 用肥皂和水清洗所有暴露的皮肤。 报告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人,如果需要帮助,请咨询生物安全委员会。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溢出的处理 在进入实验室前,使气溶胶弥散至少30分钟。备齐处理物(消毒剂,纸巾,生物危害袋和镊子)。 穿上防护衣(实验外套,面罩,实验手套,必要时穿上长统靴)。按溢出物的状态,可以戴一个HEPA过滤呼吸罩以代替外科面罩。 用消毒湿巾覆盖污染区域,然后,小心地倒上消毒剂在溢出物的周围。避免扩大污染区域。因为要被溢出物稀释所以要用更浓缩的消毒剂。允许至少20分钟的接触反应时间。 用镊子捡起一些尖锐的物品丢弃在一个尖锐物存放器皿内,用消毒剂浸泡。也可用工具收集尖锐物,如能高压灭菌的扫帚和簸箕等。较小片的玻璃可以用镊子收集在棉花或纸巾上。如果溢出物中无尖锐物则可将这些溢出物丢弃在高压灭菌袋中。 用消毒剂擦净溢出物可能飞溅到的周围区域。 用消毒剂浸泡溢出物,并放在一个生物危害袋内。 用10,家用漂白液喷雾这个区域,或在接触反应10分钟后用消毒湿巾擦掉。 将所有的污染纸巾和一些污染防护衣放入生物危害袋内进行高压灭菌。 用消毒剂或抗菌皂和水清洗手和暴露的皮肤部分。 血液溢出物 血液或其他含有机体的物质和低感染微生物的浓度溢出的处理: 戴手套,眼罩和穿一件实验外套。 用纸巾吸取血液放在一个生物危害袋中。用镊子或其他工具收集尖锐物品并放在尖锐物存放器皿内。 用一个洗涤剂溶液,清洗所有可见的血液溢出区域。 10,家用漂白液喷雾溢出区域并空气干燥15分钟。 用 15分钟接触反应后,用消毒湿巾擦净这一区域。 (二十一) 运送 1 传染性物质的包装和运送 传染性物质的病因学因素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诊断样品和生物产品" 另一方面是原料中含 有明确的传染性物质"。 传染性物质" 是指有生命(有活力)的微生物或它能自身产生毒性,或可能引起人类疾病。 国际运输规定 传染性物质运输规定以联合国“危险性货物运输”的规章范本为基础。联合国的这些 推荐意见是由危险性货物运输的联合国专家委员会(United Nations Committee of Exports on the Dangerous Goods,UNCETDG)制定的。要成为法律上的规章合法的一部分,必须由 有资格的权威机构将联合国规章范本应用到国家规定和国际规定规章范本中〔例如国际民 用航空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ICAO)针对危险性货物运输 制定的《危险性货物安全空运和技术说明》(Technical Instructions for the Safe Transport of Dangerous Goods by Air)和《国际危险性货物陆运欧洲协议》(the European Agreement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Carriage of Dangerous Goods by Road(ADR))〕。 国际空运协会(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IATA)每年发布《传染性物质运输指南》(Infectious Substances Shipping Guidelines)。IATA 指南必须以遵守 ICAO 的技术说明作为最 低标准,但可以增加其他要求。如果 IATA 成员运输上述物品,则必须遵守 IATA指南。 范本的最新版本。 世界卫生组织为 UNCETDG 提供咨询。联合国关于传染性物质运输规章范本第 13 版 (2003)采纳了运输规定中的主要变化。可以从 WHO 得到关于修正案采纳的背景的有关说 明。国际规章范本并非要取代各地方或国家要求。但是在有些还没有国家要求的情况下就应遵守 国际规章范本。 注意以下一点非常重要:传染性物质的国际运输还必须依据并遵守国家进/出口的规定。 诊断产品和生物产品的包装 这种物品必须 “包装时要考虑能经受内容物的泄漏、震动、压力的改变,和在平时 运输时可能发生的其他情况”。 这应该被解释说明即使在运输过程中物品的内层包装容 器有破损时,其内容物也应该无泄漏,除非这个内层包装容器有严重的损坏,等等。 另一方面,这些包装应该能经受住野蛮处理和通过机械消除、物品分捡人、搬运工,等等。 传染性物质的包装 A. 这个物品包装有两种说明, 依赖于运送的体积。 1. 体积不超过50ml: a) 这物品应该被放在一个安全封闭的地方,防水管、小瓶、安瓿放在运送的内层包装容器中。 b) 内层包装容器应被放在防水容器内。 c) 几种内层包装容器能被放在一个单一的外层容器中,内层包装容器的总量不超过50ml。 d) 在内层包装容器和外层容器之间的顶部,底部和四周放入能吸收的物品。必须有足够多能 吸收的物品去吸收内层包装容器内的全部内容物(假使打碎或泄漏)。 2. 体积大于50 ml: 这些大体积物品的打包必须遵守所有前述的要求,但有例外: a) 震动能吸收的物质, 至少与在内层和外层容器中的能吸收物品的体积相同,应被放在内层容 器和外层容器的顶部、底部和四周。 b) 单一的内层容器不应含有超过1,000 ml的物 品 。但两个或更多的内层容器 ,若它们的体积 不超1,000 ml,可以被放在一个单一的中层次要容器中。 c) 最大数量的物品可以被附在一个不超过4,000 ml的单一外部运送容器中。 B. 如果用干冰,则它必须被放在外层容器和外部硬质包装容器之间和震动能吸收物品处 以使外层容器不可能因为干冰易升华而在外部硬质包装容器上松开 。 C. 在外部硬质包装容器上,应有一个特殊标志。这个标志应显示了这个包装含有病理成分 和任何人要留意包装如有损坏或内容物泄漏必须电话告知有关部门。 传染性物质包装图解 一个典型的传染性物质包装结 构(不显示罩子) 内层容器 能吸收的包装 防水 外层容器 性 培养内含物表 盖子 物 样本编号标签 能吸收硬质容器 的 包装物 品 合适包装的反 面部分 对传染性物质的包装必须符合联合国的要求。联合国规定的包装必须印有联合国标 记,制造商编码,包装说明书和制造国名称。 12.2 传染性物质的出口和准入可以从卫生部申请。 (二十二)化学品、火和电的安全 危害性化学品 在微生物学实验室中的工作人员不仅会接触致病微生物,也会接触化学品,因此让他们充分 了解这些化学品的毒性作用、暴露途径以及可能与操作和储存这些化学品有关的危害是至关重要的。可以从化学品生产商和?或供应商那里得到有关的物质安全资料卡(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s,MSDS)或其他有关化学危害的资料。在使用这些化学品的实验室中,应可方便查阅上述资料,例如可以将其作为安全手册或操作手册的一部分。 暴露途径 人们可能通过下列方式暴露于危险性化学品: 1、吸入 2、接触 、食入 3 4、针刺 5、通过破损皮肤。 化学品的储存 实验室应该只保存满足日常使用量的化学品。大量的化学品应储存在专门指定的房间或建筑 物内。化学品不应按字母顺序存放。 关于不相容化学品的一般原则 为了避免发生火灾和?或爆炸,表13 中左边一栏的物质在贮存和操作中应避免接触表13 中 相应的右边一栏里的物质。 表13 关于不相容化学品的一般原则 化学物质类别 不相容化学品 碱金属,如钠、钾、铯以及锂 二氧化碳、氯代烃、水 卤素 氨、乙炔、烃 醋酸、硫化氢、苯胺、烃、硫酸 氧化剂,如铬酸、硝酸、过氧化物、高锰酸盐 化学品的毒性作用 在操作某些化学品或吸入它们的蒸气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除了众所周知的毒性物 质以外,已知许多化学品都有不同的毒性作用,可能对呼吸系统、血液、肺、肝脏、肾脏和胃肠道系统以及其他器官和组织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损害,而有些化学品具有致癌性或致畸性。 有些可溶性蒸气在吸入后是有毒性作用的。除了上面所提到的许多严重影响外,发生暴露时 还可能导致一些不能被立即识别的对人体健康的损伤,其中可能包括协调性差、嗜睡及类似的症状,并使出现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长期反复接触许多液态有机溶剂可能造成皮肤损害,这可能是由于有机溶剂的去脂效果,另外还可能出现过敏和腐蚀症状。 爆炸性化学品 叠氮化物通常用作溶液中的抗菌剂,由于轻微碰撞就可能造成叠氮化铜的猛烈爆炸,因此叠氮 化物不应该与铜或铅(如污水管以及管道设施)接触。 乙醚老化和干燥形成结晶后极不稳定,可能会爆炸。 高氯酸如果在木制品、砌砖或纤维性物质上干燥时,一旦碰撞会发生爆炸并引起火灾。 苦味酸和苦味酸盐在加热和撞击时会发生爆炸。 化学品溢出 实验室化学品的大多数生产商都会发行描述化学品溢出处理的示意图,溢出处理的示意图和工具盒都能买到。应该将适当的示意图张贴在实验室中显著的位置,并应配备下列物品: 1、化学品溢出处理工具盒 、防护服,例如耐用橡胶手套、套鞋或橡胶靴、防毒面具 2 3、铲子和簸箕 4、用于夹取碎玻璃的镊子 5、拖把、擦拭用的布和纸 6、桶 7、用于中和酸及腐蚀性化学品的苏打(碳酸钠,Na2CO3)或碳酸氢钠(NaHCO3) 8、沙子(用于覆盖碱性溢出物) 9、不可燃的清洁剂。 当发生大量化学品溢出时,应该采取下列措施: 1、通知有关的安全官员 、疏散现场的闲杂人员 2 3、密切关注可能受到污染的人员 4、如果溢出物是易燃性的,则应熄灭所有明火,关闭该房间中以及相邻区域的煤气,打开窗户(可能时),并关闭那些可能产生电火花的电器 5、避免吸入溢出物品所产生的蒸气 6、如果安全允许,启动排风设备 7、提供清理溢出物的必要物品(参见上面)。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的贮存 容器 贮存要求 压缩气体钢瓶和液化气容器a, b ? 应该安全地固定(例如用铁链锁住)在墙上或坚固的实验台上,以确保钢瓶不会因为自然灾害而移动。 ? 运输时必须戴好盖帽,并用手推车运送。 ? 大储量钢瓶应存放在与实验室有一定距离的适当设施内。存放地点应上锁并适当标识。 ? 不应放置在散热器、明火或其他热源或会产生电火花的电器附近,也不应置于阳光直晒下。 小型、单次使用的气体钢瓶a, b ? 不得焚烧。 a 当这些设备及房间不使用时,应该关闭主高压阀门。 b 使用和/或存放易燃气体钢瓶的房间应在门上用警示标志标明。 其他实验室危害 实验室人员可能要面对与能量形式有关的危害,包括火、电、辐射以及噪声。 火的危害 实验室安全官员与地方消防官员之间的紧密合作是极为必要的。除了化学危害以外,也必须 考虑火对感染性物质播散的可能影响。这将可能决定灭火或控制火灾何为最佳。 最好由地方消防官员协助对实验室成员进行火灾发生时的应急行动和如何使用消防器材等方 面的消防培训。 在每个房间、走廊以及过道中应设置显著的火警标志、说明以及紧急通道标志。 在实验室中引起火灾的通常原因包括: 1、超负荷用电 2、电器保养不良,例如电缆的绝缘层破旧或损坏 3、供气管或电线过长 4、仪器设备在不使用时未关闭电源 5、使用不是专为实验室环境设计的仪器设备 6、明火 7、供气管老化锈蚀 8、易燃、易爆品处理、保存不当 9、不相容化学品没有正确隔离 、在易燃物品和蒸气附近有能产生火花的设备 10 11、通风系统不当或不充分。 消防器材应放置在靠近实验室的门边,以及走廊和过道的适当位置。这些器材应包括软管、 桶(用于装水和沙子)以及灭火器。灭火器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使其维持在有效期内。 电的危害 对所有电器设备都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和测试,包括接地系统。 在实验室电路中要配置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断路器不能保护人,只是用来保护线路不发生 电流超负荷从而避免火灾。漏电保护器用于保护人员避免触电。 实验室的所有电器均应接地,最好采用三相插头。 实验室的所有电器设备和线路均必须符合国家电气安全标准和规范。 噪声 长期受过度噪声影响对人体是一种隐患。有些类型的实验室仪器(例如某些激光系统以及饲 养动物的设施)能产生显著噪声,造成工作人员的暴露。可以通过噪声检测来确定噪声的危害。 在资料显示噪声能控制达标的地方,可以考虑采用工程控制(例如在嘈杂仪器周围或在嘈杂区域与其他工作区域之间采用隔音罩或屏障的方法)。在不能控制噪声水平的地方,以及在按常规实验室工作人员会有过度噪声暴露的地方,就要制订听力保护方案(包括在噪声危害区域工作时的听力保护)以及用于确定噪声对工作人员影响的医学监测方案。 电离辐射 辐射保护可以保护人员免受电离辐射伤害,包括: 1、对身体的影响,例如暴露人员可以观察到临床症状。辐射对身体的影响包括癌症(例如 白血病、骨癌、肺癌以及皮肤癌),并可能在辐射暴露后许多年才发生。对身体不很严重的影响还包括轻度的皮肤损伤、脱发、贫血、胃肠系统损伤以及白内障。 2、对遗传的影响,例如可以在暴露人员的后代中观察到症状。生殖腺辐射暴露对遗传的影 响包括染色体损害或基因突变。生殖腺的生殖细胞在受到高剂量辐射时能引起细胞死亡,从而对人造成生育能力的损害,对女性还造成月经改变。发育期胎儿(特别是8,15周龄胎儿)暴露时,可能增加先天性畸型的危险,或增加以后发生精神损害或辐射诱发的癌症的危险。 电离辐射保护原则 为了限制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有害影响,应该控制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并遵守相应的国家标准。 辐射防护的管理需要遵循以下四项原则: 1、尽可能减少辐射暴露的时间 2、尽可能增大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 3、隔离辐射源 4、用非放射测量技术来取代放射性核素。 保护性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时间。可以通过下列方法来减少放射性物质操作过程中实验暴露的时间: ? 不使用放射性核素来进行新的技术和不熟悉的技术工作,直到操作熟练为止 ? 操作放射性核素要从容、适时,不能急躁 ? 确保在使用完毕后立即将所有放射源回收并储藏好 ? 清除实验室内放射性废弃物的周期要短 ? 在辐射区或实验室停留尽可能少的时间 ? 进行必要的训练以最有效地安排时间,并对与放射性材料有关的实验操作进行适当计划 根据下述公式,在辐射区域所花的时间愈少,个人受照射剂量就愈小: 剂量,剂量率×时间 2 、距离。对于大多数γ-和χ-射线来讲,剂量率与同辐射源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剂量率,常数?距离 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增大一倍,相同时间内的暴露将减少为四分之一。采用各种不同的装置 和机械方法来增加操作人员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例如长柄的钳子、镊子、螺丝钳以及远程移液器。要注意距离的少量增加就可能造成剂量率的显著降低。 、屏蔽。在辐射源与实验室的操作人员或其他人员之间放置用于吸收或减弱辐射能量的防 3 辐射屏蔽,有助于控制人员的辐射暴露。防辐射装置材料和厚度的选择取决于辐射的穿透能力(类型和能量)。1.3,1.5cm厚的丙烯酸树脂屏障、木板或轻金属可以对高能量的β粒子提供屏障保护,而高能量的γ-射线和χ-射线则需要高密度铅才能提供保护。 4 、替代方法。当有其他技术可用时,不应使用放射性核素物质。如果没有替代方法,则应 使用穿透力或能量最低的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核素工作的安全操作规范 从事放射性物质工作的规则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考虑: 1、辐射区域 2、实验区域 3、放射性废弃物区域 4、记录和应急反应 一些最重要的规则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辐射区域 ? 只能在指定区域使用放射活性物质, ? 只允许必要的工作人员参与, ? 使用个体防护装备(包括实验室工作服、安全眼镜以及一次性手套), ? 监测实验人员的辐射暴露 使用放射性核素的实验室应设计成便于防护、清洁和清除污染。放射性核素的操作区域应位 于与主实验室邻接的小房间里,或位于远离其他设施的实验室指定区域。辐射区域的入口处应张 贴国际辐射标志(图12)。 2 、实验区域 ? 使用溢出盘,内衬一次性吸收材料。 ? 限制放射性核素的用量。 ? 在辐射区域、工作区域以及放射性废弃物区域设置辐射源的隔离防护装置。 ? 辐射容器用辐射标志标示(包括放射性核素种类、活性及检测日期)。 ? 工作结束后,用辐射计测量工作区域、防护服和手的辐射情况。 ? 使用经适当保护的运输容器。 3 、放射性废弃物区域 ? 要经常从工作区域清除放射性废弃物。 ? 要正确记录放射性物质的使用和处理情况。 ? 要筛查超过剂量限度物质的剂量测定记录。 ? 要制订并经常性操练应急反应计划。 ? 应急反应中首先要帮助受伤人员。 ? 要彻底清洁受污染区域。 ? 如果可能,从安全办公室请求协助。 ? 书写并保存事故报告。 安全清单 本安全清单用以协助对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安全和安全保障状态进行评估。 实验室建筑 1、是否已经为设施的建设或建成后的评估考虑了试运行和认证指南, 2、实验室建筑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建筑要求(包括与自然灾害预防有关的必需要求), 3、实验室建筑总体是否整齐,并且周围没有障碍物, 4、实验室建筑是否清洁, 5、地板是否有任何结构性缺陷, 6、地板和楼梯是否装修统一并能防滑, 7、工作空间能否满足安全操作的需要, 8、活动空间和走廊是否能够满足人员通行和大型仪器设备的搬移, 9、实验台、家具和配件等能否正常使用, 10、实验台表面能否耐溶剂和腐蚀性化学品的侵蚀, 11、是否每个实验室房间都有洗手池, 12、实验室建筑在构造和维护中能否避免啮齿动物和节肢动物进入及滞留, 13、所有暴露在外的蒸汽管道和热水管道是否采取了隔热或防护来保护人员安全, 14、是否配备有断电时使用的独立供电系统, 15、是否只有授权人员方可进出实验室, 16、是否已经进行了危险度评估来确保配备了相应的仪器设备和设施来进行所考虑的工作, 储存设施 1、是否安排了储存设施、储存架来确保储存物品不会滑动、倒塌或掉落, 2、储存设施里是否堆积有易造成人员绊倒、火灾、爆炸和昆虫藏匿的垃圾、闲杂材料和物 品, 3、冰柜和储存区域是否上锁, 环境卫生和工作人员设施 1、建筑物是否处于清洁、有序和卫生的状态, 2、是否有饮用水, 3、是否分别给男女工作人员准备了清洁、足够大的卫生间和洗澡设施, 4、是否提供冷热水、肥皂和毛巾, 5、是否分别给男女工作人员提供了更衣间,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110 6、实验室的每一位成员是否都配备了存放日常服装的设施(如带锁的橱柜), 7、是否有实验室成员进行午餐等活动的房间, 8、噪声水平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 9、是否有适当的机构来收集和处理普通生活垃圾, 暖气和通风 1、工作温度是否舒适, 2、对于直接暴露在日光下的窗户是否装有遮光窗帘, 3、是否有足够的通风,例如每小时至少换气六次(尤其是有机械通风装置的房间内), 4、通风系统是否装有HEPA 过滤器, 5、机械通风系统是否会影响生物安全柜和通风橱内部及周围的气流, 照明 1、普通照明是否充分(例如300,400 lx), 2、实验台上是否有工作(局部)照明, 3、是否所有的区域都光线良好,房间和走廊是否有黑暗或光照不良的角落, 4、日光灯是否与实验台平行, 5、日光灯色彩是否和谐, 保养 、每个实验室房间是否有足够的水槽和水、电、气的接口以保证工作的安全, 1 2、对于保险丝、灯管、电缆、管道等是否有适当的检查和维护措施, 3、故障是否可以在合理时间内排除, 4、实验室的内部工程和维护保养是否由了解实验室工作性质的熟练工程师和技工来完成, 5、工程和维护保养人员进出不同的实验室是否进行控制并需批准, 6、如果没有实验室内部的工程和维护保养人员,是否已经联系了当地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并 让他们熟悉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工作, 7、是否有清洁服务, 8、清洁人员进出不同的实验室是否进行控制并需批准, 9、是否有信息技术服务且有安全措施, 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 1、是否已经进行了定性的危险度评估来明确规定安全保障系统所保护的范围, 2、是否已经明确规定了可接受的风险和影响范围的应对计划参数, 3、在不用时,整个建筑物是否可以安全地锁上, 4、门和窗是否是防破碎的, 5、装有危害性物品以及贵重仪器设备的房间是否上锁, 第22 章 安全清单 111 6、使用这样的房间、仪器和物品是否进行控制并需批准, 防火与消防 1、是否有火警系统, 2、消防门是否完好, 3、火灾监测系统是否运行正常并定期进行测试, 4、火灾报警站是否可以使用, 5、所有出口是否采用适当、明了的标志进行标示, 6、不能直接看到的通向出口的通道是否有标志, 7、建筑物内有人时,所有出口是否都没有被装饰品、家具和设备阻塞且没有上锁, 8、是否安排了通向出口的通道,以便在紧急疏散时不必通过高危区域, 9、所有的出口是否通向开阔地带, 10、走廊、过道和活动区域是否清洁、畅通无阻,可供实验室成员通行及消防器材的搬移, 11、所有消防器材是否采用适当颜色加以标识以便于查找, 12、移动式灭火器是否已经满载并处于工作状态,并且始终位于指定地点, 13、具有潜在火灾危险的实验室房间内是否装备了应急用的灭火器和,或灭火毯, 14、如果在房间中使用易燃液体和气体,机械通风系统能否足以将易燃蒸气在达到危害浓度前 有效排出, 15、工作人员是否经过应对火灾紧急事件的培训, 易燃液体的储存 1、易燃液体的储存设施是否与主体建筑分开, 2、有无火灾危险的明确标志, 3、是否有独立于主体建筑物系统的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系统, 4、照明开关是否装有密封盒或安装在室外, 5、室内的照明器材是否密封起来以防止电火花点燃蒸气, 6、易燃液体是否保存在采用不可燃性材料制成的适宜的通风容器中, 7、所有容器的标签是否正确描述了所装的物品, 8、在室外但靠近易燃液体储存的地方是否放置了适当的灭火器和,或灭火毯, 9、在储存易燃液体建筑的内外是否有明显的“禁止吸烟”标示, 10、在实验室房间内是否仅储存了最低量的易燃物品, 11、是否采用结构合理的储存柜来储存易燃物品, 12、这些储存柜是否有“易燃液体——防止火灾”的标示, 13、工作人员是否经过正确使用和运输易燃液体的培训,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 、每个移动式气罐是否清楚标示了内容物的种类,并用正确的颜色进行了标识, 1 2、压缩气体钢瓶及其高压阀和减压阀是否定期进行检查, 3、减压阀是否定期进行维护, 4、钢瓶在使用时是否连接减压装置, 5、钢瓶在不用或运输时,是否装有保护帽, 6、是否对所有压缩气体钢瓶进行了固定,以防止其倾倒,特别是在自然灾害时, 7、钢瓶和液化石油气罐是否远离热源, 8、工作人员是否经过正确使用和运输压缩气体和液化气的培训, 电的危害 、是否按照国家电气安全规范来进行新电器的安装以及所有电器的更换、调整或维修, 1 2、室内电路是否有接地导线(亦即采用三相线路系统), 3、实验室线路中是否安装了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 4、所有电器设备是否得到了检测实验室的质量认可, 5、所有仪器设备的连接软线是否在满足使用的条件下已经尽可能短,使用良好,没有磨损、 毁坏及拼接, 6、每个电源的插座是否仅供一台设备使用(没有使用适配器板), 个体防护 1、实验室人员进行正常工作时,是否配备设计规范的防护服,如隔离衣、连体工作服、围 裙、手套, 2、在操作危害性化学品以及放射性和致癌性物质时,是否另外配备防护服,例如在处理化 学品和溢出物时是否配备橡胶围裙和手套,在高压灭菌器和焚烧炉上卸载物品时是否戴隔热手 套, 3、是否配备安全眼镜、护目镜和防护罩(面具), 4、是否有洗眼装置, 5、是否有应急淋浴设备(洗涤设施), 6、是否有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的辐射防护,包括辐射剂量测定仪, 7、是否配备防毒面具,并定期清洁、清除污染、储存在清洁卫生的地方, 8、是否为适当类型的防毒面具配置适宜的过滤器,例如针对微生物配置HEPA 过滤器,针对气体 或颗粒则配置相应的过滤器, 9、防毒面具是否经试戴测试, 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1、是否有职业卫生服务机构, 2、在重要地点是否放置急救箱, 3、是否配备有资质的急救员, 4、急救员是否经过处理实验室紧急事件的培训,包括接触腐蚀性化学品、意外食入有毒物 品及感染性物质等情况, 5、是否向内勤人员和办事员(domestic and clerical staff)等非实验室工作人员说明了实验室及其所操作物品的潜在危害, 6、是否在显著位置张贴了通告,清楚说明了急救员的地址以及急救服务的电话号码等信息, 7、是否警告过育龄妇女操作某些微生物以及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物质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8、是否告诉过育龄妇女,如果她们已经怀孕或可能怀孕时,应通知相关的医疗,科研人员, 以便必要时为她们安排其他工作, 9、是否有与实验室工作有关的免疫计划, 10、是否为处理结核病材料或其他需要进行皮肤试验和,或辐射检查的实验室人员提供了该 项检查, 11、是否对疾病和事故进行正确记录, 12、是否使用警告和预防事故的标志来尽可能减少工作危害, 13、人员是否经过执行正确的生物安全操作的培训, 、是否鼓励实验室成员报告潜在的暴露事件, 14 实验室仪器设备 1、所有仪器设备是否都经过安全使用认证, 2、在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之前,是否进行了清除污染工作, 3、生物安全柜和通风橱是否进行定期检测和保养, 4、高压灭菌器和其他压力容器是否定期检查, 5、离心机的离心桶及转子是否定期检查, 6、是否定期更换HEPA 过滤器, 7、是否使用吸管来替代皮下注射用针头, 8、破碎或有缺口的玻璃器皿是否总是丢弃而不重复使用, 、是否有盛放碎玻璃的安全容器, 9 10、在可行时是否采用塑料来代替玻璃制品, 11、是否配备并使用供丢弃锐器的容器, 感染性物质 1、能否在安全条件下收取标本, 2、对送入实验室的物品是否进行登记, 3、是否小心地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标本以避免破损和渗漏, 4、打开标本时是否戴手套及穿着防护服装, 5、人员是否按现行的国家和?或国际规定进行了感染性物质运输的培训, 6、实验台是否保持清洁整齐, 7、是否每天或更频繁地清除丢弃的感染性物质,并安全地进行处理, 8、是否所有实验室成员都知道培养物和感染性物质破损或溢出时的处理程序, 9、灭菌器的性能是否采用适当的化学、物理及生物学指示剂进行过检查, 10、是否有定期清除离心机污染的程序, 11、离心机是否使用密封的离心桶, 12、是否使用了适当的消毒剂,消毒剂使用方法是否正确, 13、在三级生物安全水平的防护实验室和四级生物安全水平的最高防护实验室中工作的人 员,是否都经过了专门的培训, 化学品和放射性物质 1、不相容化学品在储存和操作中能否有效分开, 2、所有化学品是否都贴上了正确名称和警告标签, 3、是否在显著位置张贴有化学危害警告图, 4、是否备有溢出物处理工具盒, 5、是否对实验室成员进行溢出事故处理培训, 6、易燃物质是否已经尽可能少量地、正确安全地储存在经认证的储存柜中, 7、是否备有运输试剂瓶的工具, 8、是否有辐射防护官员或适当的参考手册可供咨询, 9、实验室成员是否经过安全操作放射性材料的适当培训, 10、是否对放射性物质的储存和使用进行专门记录, 11、是否配备放射线保护屏, 12、是否监测工作人员辐射暴露情况,
/
本文档为【上海市南汇区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手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