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妊娠合并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临床处理

2017-09-27 5页 doc 29KB 173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8870

暂无简介

举报
妊娠合并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临床处理妊娠合并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临床处理 2015-05-13 中国母胎医学 摘要:文章介绍了妊娠合并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的发病诱因和诊断,主要阐明了治疗酮症酸中毒的关键:合理补液,静脉胰岛素滴注降低血糖,纠正电解质紊乱,恰当的产科处理是降低母儿不良结局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酮症酸中毒;妊娠;胰岛素;补液 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并发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一种可危及孕妇、胎儿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以高血糖、高酮血症、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DKA发病的主要原因为糖尿病(D...
妊娠合并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临床处理
妊娠合并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临床处理 2015-05-13 中国母胎医学 摘要:文章介绍了妊娠合并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的发病诱因和诊断,主要阐明了治疗酮症酸中毒的关键:合理补液,静脉胰岛素滴注降低血糖,纠正电解质紊乱,恰当的产科处理是降低母儿不良结局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酮症酸中毒;妊娠;胰岛素;补液 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并发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一种可危及孕妇、胎儿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以高血糖、高酮血症、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DKA发病的主要原因为糖尿病(DM)患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糖代谢紊乱加重,出现脂肪分解加速,经过肝脏氧化形成酮体,在血中集聚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1型DM孕妇比2型DM和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更容易发生DKA。目前,产前糖尿病筛查、定期的产前检查以及积极正确的处理,使得孕期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及其预后均有很大的改善,孕妇病死率明显下降。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比非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DKA,非孕期DKA血糖多在16.7 mmol/L以上,而妊娠期孕妇血糖轻度升高(11.1 mmol/L),甚至更低即可发生DKA,且病程发展较快,临床现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一旦延误诊治,治疗不及时,围生儿死亡率仍高达9%~35%,且存活子代的远期并发症(智力发育障碍)极高。 DKA一般都存在诱发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种:(1)孕前糖尿病患者,妊娠后没有及时接受胰岛素治疗,或孕期胰岛素用量未及时调整。(2)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的GDM孕妇、且多数为DKA发生后,其糖尿病才被诊断。(3)妊娠剧吐,没有及时减少胰岛素用量导致代谢紊乱,发生酮症。(4)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出现感染,或应用了影响血糖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β受体兴奋剂等。 1. 临床表现在代偿期,常仅有口渴、多饮、多尿、疲倦等糖尿病症状。如不及时治疗,于2~4 d可发展至失代偿阶段,病情恶化,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极度口渴、尿量显著增多,常伴有头痛、烦躁、嗜睡等症状,呼吸深快,呼气中含有丙酮,如烂苹果气味。后期患者严重失水,尿量减少,皮肤黏膜干燥,眼球下陷,声音嘶哑,脉细速,血压下降,四肢厥冷。晚期各种反射消失,陷入昏迷。 2. 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血、尿酮体阳性,血酮:血β-羟丁酸增高,血酮体定量一般在5 mmol/L以上有诊断意义,尿糖强阳性(++++)尿酮体(++);血糖升高,多数在16.7~33.3 mmol/L,有少数患者血糖水平低于12 mmol/L;血pH<7.35,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13.38 mmol/L,阴离子间隙增大;严重者并发电解质紊乱,肾功能不全;血象中白细胞升高,血红蛋白升高,红细胞压积增大;血钠、血氯降低,血钾初期偏低或正常,后期增高;急性期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PK)以及磷酸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CPK-MB)升高,临床上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结合心电图、心脏彩色超声等检查可排除急性心肌梗死。 妊娠合并糖尿病并发DKA是产科急重症,一旦确诊应给予及时而有效的治疗,需内科医生和产科医生协作、迅速积极地处理,以降低母胎病死率。治疗原则与非妊娠糖尿病DKA大致相同,包括积极补液,输注胰岛素降低血糖,纠正电解质紊乱,补充循环血容量和改善组织灌注,寻找并纠正诱因。 1. 静脉取血检测 血糖、电解质、CO2CP、 血肌酐、尿素氮、血气、血常规,尿常规并进行尿培养,每1~2 h重复1次。 2. 补液治疗 DKA患者常有严重脱水及低血容量,液体损失通常可达4000~8000 mL。妊娠期DKA患者补液量要大于非妊娠DKA者,故补液是抢救酮症酸中毒首要而关键的措施。其目的是:(1)恢复患者的循环血容量,增加组织灌注,有利于胰岛素向外周组织转运而发挥作用。(2)降低胰岛素拮抗剂的浓度,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3)稀释血糖,改善肾脏灌注,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促进葡萄糖及酮体排泄而降低血糖,纠正酮症。 ㈠ 补充液体的性质酮症酸中毒患者丢失的是低渗性液体,但应补充等渗液体,如0.9%氯化钠溶液或林格液,这样易于恢复血容量,同时能避免应用低渗性液体导致的细胞水肿加重,甚至发生脑水肿。林格液中含有钾盐,在补液初期应慎用。平衡盐中含有碱性成分,一般不用。开始治疗时不能给予葡萄糖液,当血糖下降至13.9 mmol/L时改用5%葡萄糖液,并按每2~4 g葡萄糖加入1 U短效胰岛素。同时治疗期间有建议配合使用胃管灌注温0.9%氯化钠或温开水,但不宜用于有呕吐、胃肠胀气或上消化道出血者。治疗同时还应给予吸氧,并嘱患者左侧卧位以避免主动脉-腔静脉压迫。 ㈡ 补液量及速度与非孕期不同,对于孕妇尤其是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输液量过多、速度过快,可能导致肺水肿、心功能衰竭的发生以及孕妇体重增长过快加重病情。所以建议:在治疗开始的2 h内应快速补充9%氯化钠溶液1000 mL,前4 h 输入所计算失水量1/3的液体,然后减慢补液速度,一般250 mL/h,血糖<11.1 mmol/L时,可停止输液或进一步减少输液量,24 h输液量应包括已丢失的水量和部分继续失水量,一般为4000~6000 mL,严重失水者可达6000~8000 mL。补液期间可进食者,应鼓励多饮水,适当减少输液量。 3. 胰岛素治疗 DKA患者不主张大剂量使用胰岛素,以免发生迟发性低血糖、严重低血钾、高乳酸血症,以及因血糖下降过快引起体液渗透压失衡而出现脑水肿;也不主张皮下注射胰岛素,因为血循环不佳影响吸收;肌内注射胰岛素理论上虽可达到较为稳定的胰岛素水平,但也同样存在因血循环灌注因素而影响胰岛素吸收的问。最佳的方法是从静脉给予胰岛素,以1~5 U/h的速度持续滴入,可阻止酮症酸中毒的病理生理变化又不至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体用法如下:(1)血糖过高、休克和(或)严重酸中毒和(或)昏迷等重症患者,应酌情静脉注射首次负荷剂量10~20 U胰岛素,然后静脉持续滴注小剂量胰岛素。(2)小剂量(短效)胰岛素治疗,通常将短效胰岛素加入生理盐水中持续静脉滴注(应另建输液途径),亦可间歇静脉注射,剂量均为0.1 U/(kg·h)。使血清胰岛素恒定达到100~200 mU/L,血糖下降速度一般以每小时降低3.9~6.1 mmol/L为宜,由此可以估计出血糖下降到13.9 mmol/L时所需的时间。每1~2 h复查血糖,若在补足液量的情况下2 h后血糖下降不理想或进一步升高,提示患者对胰岛素敏感性较低,胰岛素剂量应加倍。当血糖降至13.9 mmol/L时开始输入5%葡萄糖液,并按比例加入胰岛素。如血糖降至11.1 mmol/L,尿酮体转阴、尿糖(-)或(+)时可停止静脉输液,并平稳过渡至皮下注射胰岛素。在决定停止静脉输液前1 h,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8 U,以防止血糖反跳,因为突然中断静脉胰岛素而皮下胰岛素仍未发挥作用时,可能使酮症恶化。(3)胰岛素治疗也可采用皮下连续输注式胰岛素泵治疗,它可以模拟正常胰岛素分泌模式,持续24 h向患者体内输入微量胰岛素。胰岛素用量为0.1 U/(kg·h),当pH值正常,尿酮体转阴后改按胰岛素基础量0.6~1.0 U/(kg·h)给药,加餐前负荷量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监测3餐前、3餐后2 h及睡前末梢血血糖,根据实测血糖值增减基础量。全天胰岛素用量×50%÷3作为餐前大剂量,余50%÷24作为基础量。根据各时点的血糖值,调整胰岛素的泵入量,每天复查尿酮体直至转为阴性。 4. 纠正电解质紊乱 ㈠ 补钾在DKA治疗前因为渗透性利尿,尿中排钾、钠、镁、氯、磷酸根离子等,血钾浓度可偏高、也可正常或偏低,酸中毒时,K+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经肾小管与H+竞争排出,同时失水使血液浓缩和肾排K+减少,所以在治疗前血K+浓度不能反映体内缺钾的程度。但在治疗开始后,表现为低血K+,其原因为:(1)补液引起细胞外液稀释,且随着细胞脱水和酸中毒的纠正,细胞外K+与细胞内H+交换,均可使K+进入细胞内。(2)血容量恢复,肾脏灌注增加,尿量增多,使尿K+排出增多。(3)胰岛素能促进K+进入细胞内,血糖下降,使水分向细胞内转移,将K+带入细胞内。(4)细胞内糖原合成增多,利用K+,故经补液、胰岛素治疗4~6 h后,血K+常明显下降,甚至达到严重的低K+状态。除患者已有肾功能不全、无尿或高血钾(血K+>6 mmol/L)应暂缓补钾外,一般在开始静脉滴注胰岛素和患者有尿后应立即补钾,开始2~4 h通过静脉输液每小时补钾量为20 mmol/L(相当于氯化钾1.5 g);血钾正常,尿量>40 mL/h,也立即开始补钾;血钾正常、尿量<30 mL/h,暂缓补钾,待尿量增加后再开始补钾;血钾高于正常,暂缓补钾,24 h氯化钾总量6~8 g,部分稀释后静脉输入,部分口服。DKA治疗过程密切监测心电图和血K+浓度,尤其在治疗过程中注意严重低血钾的发生,一般每输液1000 mL测血K+1次,若胰岛素用量>0.1 U/(kg·h),血K+监测的间隔时间应更短,在患者恢复进食后,仍需继续口服补钾5~7 d。 ㈡ 补碱酸中毒主要由酮体中酸性代谢物引起,经输液和胰岛素治疗后,酮体水平下降,酸中毒可自行纠正,一般不必补碱。不当的补碱可引起低血钾、高血钠和反应性碱中毒,并可造成组织缺氧加重,一般轻、中度酸中毒在给予胰岛素治疗后可随着代谢紊乱的纠正而恢复,但严重的酸中毒,影响心血管、呼吸和神经功能,应给予相应治疗,但补碱不宜过多、过快。补碱指征为pH<7.1或 HCO3-<10 mmol/L,一般选择5%碳酸氢钠溶液100~200 mL,一般仅给1~2次,不宜用乳酸钠;当pH>7.2或HCO3->15 mmol/L时停止补碱。 早孕期合并DKA,尤其是长时间未得到纠正者,有引起胎儿畸形的可能。建议在酮症酸中毒得到纠正后,终止妊娠;中晚孕期合并DKA,一般不会导致胎儿畸形,但长时间未予纠正可影响胎儿脑神经系统发育。因此,应积极治疗,尽快缓解病情,以减少对胎儿的影响。积极治疗母体DKA的同时必须持续监测并评估胎儿情况。一般经过吸氧、左侧卧位,纠正高血糖与酸中毒后,能够改善胎儿缺氧状况。孕妇病情稳定后,胎儿窘迫即明显好转。灭酮纠酸后,若胎儿窘迫持续存在,应尽早结束妊娠,以防胎死宫内。胎心监测无反应或反复的晚期减速可能提示胎儿有某种程度的危险,但并非立即分娩的指征。急症剖宫产虽然可能对胎儿有益,但可引起母体病情进一步加重。研究发现,一旦高血糖和酸中毒逆转,母体病情稳定,胎儿的危险性也明显降低。如果发生早产,可选用口服钙离子阻滞剂硝苯地平或静脉滴注硫酸镁进行保胎,应尽量避免使用β2受体激动剂,以免影响血糖。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原则上尽量期待至妊娠38~39周终止妊娠。血糖控制不满意,伴发血管病变,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度子痫前期、严重感染、胎儿窘迫,促胎肺成熟治疗后应立即终止妊娠。分娩方式视病情决定,必要时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分娩期注意休息、镇静,给予适当饮食,严密控制血糖、尿糖及酮体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加强胎儿监护。 1. 阴道分娩临产时情绪紧张及疼痛可使血糖波动,胰岛素用量不易掌握,严格控制产时血糖水平对母儿均十分重要。临产后仍采用糖尿病饮食,产程中应停用皮下注射胰岛素,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加胰岛素,根据产程中测得血糖值调整静脉输液速度和胰岛素的用量,应在1 h内结束分娩,如果产程过长易加重酮症酸中毒、胎儿缺氧和感染。 2. 剖宫产手术前1 d停止应用夜间中效胰岛素,手术日停止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一般在早上监测血糖、尿糖及尿酮体。根据其空腹血糖水平给予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术后每2~ 4 h测血糖1次,直至饮食恢复。胎盘排出后,体内抗胰岛素物质迅速减少,胰岛素用量应减少至分娩前的l/3~l/2,并根据产后空腹血糖值调整用量。新生儿出生时应留脐血,进行血糖,胰岛素,胆红素,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钙、磷、镁等测定。无论出生时新生儿状态如何,均应视为高危新生儿,需给予监护,注意保暖和吸氧。重点防止新生儿低血糖,应在开奶同时,定期滴服葡萄糖液。 目前,妊娠合并DKA的诊治有很大的进步,但母儿均有一定的病死率,预防是至关重要的。应做到:(1)将GDM筛查列为常规,以尽早诊断GDM,加强孕期管理,密切监测血糖、尿酮变化。(2)合理控制饮食,孕妇应每日保证摄入250 g以上的碳水化合物以预防饥饿糖代谢紊乱,每次行尿糖测定时应行尿酮体测定,对发生酮症的患者应多饮水及多食用碱性食物,如绿色蔬菜。(3)积极预防各种感染,尤其是急性感染。(4)对胰岛素的用量要根据具体情况(饮食、活动量等)及时调整,以保证体内有足够的胰岛素,尤其1型DM患者不要随意减量或中断胰岛素治疗。(5)一旦尿中出现了酮体应及时治疗,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妊娠是妇女特殊的生理阶段,易情绪紧张,血糖水平波动大,血糖控制的难度增加。适当的心理调节很有必要。妊娠合并DKA在临床表现及处理上都有其特殊性,临床医生应充分认识妊娠合并DKA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及其临床特点,重视孕期酮症酸中毒的预防,掌握其诊断和治疗的特点,以减少酮症酸中毒对孕妇和围生儿的不良影响。总之,早期预防、早期识别、积极处理是诊治妊娠合并DKA的关键。
/
本文档为【妊娠合并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临床处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