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工业革命学术研究综述

2017-09-26 15页 doc 39KB 82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8501

暂无简介

举报
工业革命学术研究综述工业革命学术研究综述 [摘自王玮编《世界通史?近代卷》] 一、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开始于英国 ................................................... 2 (一)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一切必要前提 .............. 2 (二)英国首先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 3 (三)独特的社会结构是英国工业革命和经济起飞的社会根源 .. 3 (四)出口的增长是英国工业革命和经济起飞的动...
工业革命学术研究综述
工业革命学术研究综述 [摘自王玮编《世界通史?近代卷》] 一、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开始于英国 ................................................... 2 (一)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一切必要前提 .............. 2 (二)英国首先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 3 (三)独特的社会结构是英国工业革命和经济起飞的社会根源 .. 3 (四)出口的增长是英国工业革命和经济起飞的动力 .................. 4 (五)七年战争对工业革命具有特殊意义 ..................................... 4 (六)英国具备了工业革命的社会政治前提和经济条件 .............. 5 二、工业革命对英国历史发展的作用 ................................................... 6 (一)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促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6 (三)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先进工业强国 ..................................... 6 (四)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社会的近代化 ..................................... 7 (四)工业革命造成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 7 (五)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 8 (六)推动了教育的改革,使英国民众文化水平大大提高 .......... 8 三、关于工业革命的世界影响 ............................................................... 8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转折点,使蒸蒸日上的资本 主义制度不可逆转地代替了没落的封建主义制度 .......................... 8 (二)工业革命不仅引起各国经济和上层建筑领域的巨大变化,而 且引起了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的变化 ............................................. 9 (三)工业革命标志着世界整体化高潮的到来,也标志着世界大动 荡、大裂变的开始 ............................................................................ 9 四、关于英国近代化道路 .................................................................... 10 (一)英国近代化道路有其独特性 ............................................... 10 (二)农业近代化在美国社会近代化中占有突出地位 ................ 10 五、对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 .................................................... 11 (一)1832年改革是英国议会舞台上的一个骗局 ........................ 11 (二)1832年改革是一场对于统治权的角逐,是自由派掌权的政 府形成的标志 .................................................................................. 12 (三) 1832年改革是英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12 (四) 1832年改革促进了英国社会制度的近代化 ..................... 13 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对英国工业革命及同时期英国社会一系列 事件和变化研究的深入,学者们的意见分歧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意 见纷坛,争论不休。正是热烈的学术争论推动着英国史研究以及整个 世界近代史研究的发展。 史学界广泛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 了探讨。 陈利今等认为:通过圈地运动这种特殊方式的资本主义土地改革 建立资本主义性质的大农场,进而开展农业技术革新,使英国农业由 落后变为先进,最终为英国农村中经济结构、阶级配置。生产技术、 经营管理和整个农业体系发生变革的开展创造了一切必要前提。主要 表现在:(1)圈地运动斩断了农民与土地的任何联系,把他们变成了 一无所有的劳动者。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大批的雇佣后备军。正是这数 百万自由劳动者,在英国工业近代化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被地 主圈占了的农民的土地和地主每年所收的大量地租,以及农业资本家 经营农场所获得的高额利润,为工业化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从而 保证了工业化的顺利进行。(3)圈地运动和农业技术改造的结果,保 证了资本主义农场制的发展,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庄稼和牲畜产量 成倍甚至几倍地增长。不仅为城市人口的增长提供了充足的粮食、肉 类和其他农副产品,而且为工业化提供了很多原料。?圈地运动彻底 摧毁了小农经济的根基,使小农生活的一切必需品都要靠市场上购买; 同时,随着大批破产农民流入城市,使城镇人口迅速增长。这促使了 国内商品销售市场的扩大,英国正是在这样广大国内市场的基础上, 建立起了大规模的输出工业。(陈利今、李思圣:《英国农业革命与近 代化》,载《南充师院学报》 1986年第1期;王章辉:《英国农业革命初探》,载《世界历史》1990年第1期;赵松鹏:《农业革命与英国产业革命的开始》,载《内蒙古大学学报》 1987年第4期;方英义: 《英国的农业与工业革命的兴起》,载《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1986年第 1期;郑如霖:《略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问题》,载《华 南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第3期) 刘淑敏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掌握政权的金融寡头和土地 贵族实行了政治变革,使美国资本原始积累得到了政治和法律的强有 力的保证。圈地运动造成土地和生产资料集中到少数贵族和农场主手 中,促进了以大地产为主的资本主义农场经济的发展,也为城市工业 资本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残酷的殖民掠夺,使英国在殖民地人民的血 泪中积累起巨额资本,筑起了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基石。英国的国债 制度和关税制度,使其资本原始积累得到新刺激,增加了新势头。通 过资本原始积累的雄厚资本用以扩大再生产,使其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起来。(刘淑敏:《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载《齐鲁学刊》 1984年第5期) 杨豫认为,英国社会结构最基本特征是形成了以土地贵族——中 产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三层式的社会,雇佣阶级关系已成为 阶级关系的主要。这种三层式社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社会的开放 和流动性。各个阶级和阶层之间缺乏明确的界线,往往出现重叠。例 如乡绅,它的成分既有贵族的后裔,也有富裕的商人、企业主和自由 职业者,甚至包括自耕农的后代,成为贵族和中产阶级的交叠处。在 乡绅之下的各阶层之间的界线更加模糊。学徒制和商业冒险造成了社 会的垂直流动。圈地运动和地区工资差别造成了社会的地区流动和职 业流动。正是英国社会的开放性、流动性和灵活性,促进了生产方式 和消费模式的变化,使资本、智力、劳动力和技能及时地从生产效率 低的传统的生产部门转移到生产率较高的新兴工业部门。英国独特的 社会结构具有特殊的功能。它使这个孕育着产业革命的母体有能力对 正在变化着的各种因素作出灵活的适应和反应,同时,也不断地对自 身进行调整。社会结构自身的不断调整又反过来促进了各种因素(主 要是经济因素)的变化。产业革命的动力正是在这个互为因果的相互 促进变化中聚积的,造成了英国以工业革命为开端的经济起飞条件的 早熟。(杨豫:《英国的社会结构与经济起飞》,载《世界历史》1986 年第6期) 贺力平认为,出口增长与技术革命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 在英国经济起飞过程中,既有出口增长对技术革命的推动作用,也有 技术革命对出口增长的推动作用。前者主要表现在:出口增长扩大了 对英国工业产品的需求规模,促使英国出口工业部门从而整个英国工 业生产获得较高速度发展。出口贸易有力地支持了英国经济结构的调 整和改造,使其工业经济相对干农业经济获得更快的发展;在工业经 济中,较多使用机器的、以工厂制为主的现代产业部门不断出现并高 速增长;在对外经济关系上,进口以原料等初级产品为主,出口以制 成品为主。美国这种经济结构变动完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它导 致了世界市场中出现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区别,形成了以工业国经济的 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而在该市场中,英国成为领先工业国。 (贺力平:《出口的增长是英国经济起飞的动力),载《世界经济》 1988 年第1期) 孙仲发认为,在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中,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 对工业革命的开始和发展具有特殊意义。七年战争英国战胜法国,获 得了法国在北美、非洲和亚洲的大量殖民地,奠定了不列颠帝国的基 础,英国成为世界商业和殖民地霸主,为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创造了 良好的条件。七年战争以后,英国把从殖民地掠夺的巨额财富,主要 用于建立庞大的以先进技术装备的大企业,增强生产能力,扩大生产 规模,雇佣大批劳动力,为资本家创造 剩余价值。在这种有利的条 件下,英国开始了由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生产的过程。(孙仲发: 《论七年战争与英国工业革命的关系》,载《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81 年第2期) 王章辉认为,实现国家政治统一,推翻封建制度,扫清资本主义 发展的障碍,建立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是实现工业革命所必须的社 会政治条件。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扫除了 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政府的内外政策有利于资本生产的 发展;安定的社会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了适宜的政治条件。进入近代 以后,英国社会渗透着较多的功利主义,清教赞许勤奋进取和提倡节 俭的精神使社会充满活力以及英国社会的开放性、流动性的特征,成 为资本主义发展的良好的文化氛围。农业变革大农场制形式,提高了 农业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农业技术变革的开展,为工业 发展提供愈来愈多的农副产品原料、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工业市场。 早在16世纪英国就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英国又具有最大的国外市 场,庞大的国内外市场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开展。煤、铁藏量丰富,为 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能源,有利于钢铁工业的崛起。(王章辉:《英 国和法国工业革命比较》,载《史学理论研究》1994年第2期) 张友伦、李节传较全面地阐述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他们 认为,工业革命对于巩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促使资本主义制 度的迅速发展至为重要。正是在工业革命最后完成时期,1832年社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取得了强大地位,从而巩固了资本主 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胜利,也使资产阶级民主制前进了一步。 工业革命使国家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向工厂阶段的过渡,奠定了 大机器生产的雄厚基础。在英国历史上出现了生产发展的真正狂飙时 期。不仅使英国最早实现了自身的近代化和工业化,而且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成为“世界工厂”,独占了世界贸易霸权和殖民霸权。工业革命不仅产出了工业资产阶级,而且产生了工业无产阶级,产生了工人 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张友伦、李节传:《浅谈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载《南开史学》 1980年第1期》 此外,学者们还从不同侧面论述了工业革命的社会后果: 王民国认为,英国工业革命不仅是单纯的机械革命,也是一场社 会革命。它的完成使英国最先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科学技术最先进的工 业强国。工业革命的不断推动,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使英国成为世界 工厂。为了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极大地发展了国际贸易;并在大量 掠夺殖民地的基础上,垄断世界市场,步入帝国主义阶段。(王民国: 《英国经过工业革命发展成为近代工业强国》,载昆明师院学报)1979年第1期;张芬梅:《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工业资产阶级强国》,载《中 学历史》 1980年第4期) 张天认为,社会制度的近代化是指在摧毁封建主义的基础上,确 立起近代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美国经济体制 的改革进程主要分两步走的。第一步是解决农村问题,即通过圈地运 动消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确立起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第二步是解决 城市问题,即通过工业革命由工场手工业制转变为大机器工业体制。 19世纪40年代工业革命完成,英国经济体制实现了完全的近代化。 经济体制的资本主义化引起阶级结构的变化;随着阶级结构的变化, 政治体制向近代化演变。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君主立 宪制的完善,是英国政治近代化的开始。工业革命引起英国社会阶级 结构第二次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从而导致了政 治近代化高潮的出现。工业资产阶级借助同工业无产阶级的政治联盟, 在1832年改革了议会,夺取了政权;又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行政治体 制和经济体制改革。(张天:《论英国社会制度的近代化}),载《社会 科学战线》1995年第1期;潘润涵、张执中:《工业革命与英国社会 近代化》,载《历史研究》 1983年第 6期》 钱乘旦认为,工业革命的结果,可以归结为三个比例的变化,即 工农业比例、手工业和大工业比例、城乡比例,其中,工业压倒农业, 农业国成为工业国是最深最根本的变化。这些比例变化引起阶级关系 的变动:工业超过农业说明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压迫贵族地主阶 级;大工业挤垮手工业意味着工厂主排挤商人对生产的控制,因而商 业资本让位给工业资本;工厂的兴起和城市的昌隆则表明工业无产阶 级的诞生和壮大。工业无产阶级是这一时期人数增长最快的阶级。工 业资产阶级真正成为一个阶层并被推上权势顶峰。(钱乘旦:《论工业 革命造成的英国社会结构变化》,载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编《英国史论文 集》,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99~122页;管佩韦:《英国工业革命的后果》,载《杭州大学学报》1980年第3期) 庄解忧认为,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城市是工业革命的摇篮,而工 业革命又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工业革命期间,城市的数量和规 模成几倍增加和扩大,城市的地理分布由农业发达的东南部地区向北 部和西部转移,而且城市内部在质的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人口 更加密集,居民的阶级构成发生根本变化,城市公共设施增多,城市 居民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发生巨变。(庄解忧:《英国工业革命时期 城市的发展》,载《厦门大学学报》 1984年第3期) 杨豫认为,18世纪中叶英国较高的民众文化水平是工业革命得以发生的重要前提之一,而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反过来也使民众文化水 平一直保待在稳定提高的水平上。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展教育革命 的国家。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旧有的教育体制不能满足工业化经济 和社会变化对民众文化水平的需要。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出现了 兴办主日学校和私人学校的高潮,进而推动了教育的“国有化”,即议 会通过立法手段进行教育改革,从而保证了民众文化水平的持续上升。 (杨豫:《英国工业革命与民众文化的水平》,载《南京大学学报》 1994 年第4期) 庄解忧认为,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极其深刻的革命。它对 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变革,都起了当时人们难以预 料的深刻影响。第一,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资本主义 制度的最终确立奠定了牢固的物质基础。第二,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确立了绝对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随着 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仅在某些先进国家完全确立, 而且还在全世界范围进一步扩展,亚、非、拉地区的殖民地、半殖民 地也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中。第三,工业革命带来社会阶 级结构的深刻变化,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分裂为两大相互 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第四,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 的勃兴和发展,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第五,工业 革命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领导地位得以确立。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得以巩固后,就开始“按照自己的形象来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无 论在思想意识、文化、哲学、法律、生活方式乃至婚姻家庭关系等方 面,都打上了资本主义统治一切的烙印。(庄解忧:《世界上第一次工 业革命的经济社会影响》,载《厦门大学学报 》l985年第4期) 周呈芳认为,由于资本主义各国在不同的时期进行和完成工业革 命,这就形成了新的世界形势和政治格局,国际关系必将发生深刻变 化。首先,英国是最早进行和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英国成为“世界 工厂”,成为最大的债权国。其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产生了世界性的经济体系。在该体系中,由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实力的增强,世界性的经济、文化科学中心由亚洲完全转移到了西欧。 同时,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地区的侵略手段和性 质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殖民主义与前资本主义制度矛盾成为世界范 围内的主要矛盾。(周呈芳:《论工业革命的社会后果》,载《内蒙古大 学学报》 1989年第1期) 赵秀玲认为,工业革命为人类指明了走向工业社会的目标,造成 了人类相互依赖的物质基础,但也造成了工业化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对 抗,加大了国家间的贫富差别和民族间的不平等,造成了民族间的矛 盾和对抗。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先进和富饶工业社会的同时,也造成 了社会阶级关系的两次大裂变,造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向贵族统治堡垒 发动进攻夺取政权的斗争和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工业 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导地位,但又造 成了国际范围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人类社会 必然在这种对抗和裂变中发展并逐渐融合,走向更高层次的一体化。 (赵秀玲:《工业革命——世界整合与裂变的双刃剑》,载《山东大学 学报》 1999年第3期) 杨豫认为,1780年代英国的经济起飞是工业革命的开端,英国率先走上了近代工业化道路。它的近代工业化无前例可循,更无经验教 训可供借鉴。英国的产业革命不是由国家适用政治权力来、组织 和推动的,而是社会经济规律自发地发生作用,在克服来自政治、社 会、经济等各方面的重重阻力中,逐步改造传统的旧生产方式,走上 近代化道路的。正因为如此,英国近代工业化的速度与后来的国家相 比又是相对缓慢的。英国近代化的完成,从1780年到1850年经历了 比其他国家更长的时间,走了更多的弯路。(杨豫:《英国近代资本主 义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兼论英国为什么首先实现经济起飞》,载《南 京大学学报》 1986年第2期) 陈利今认为,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革命是工业革命 的前提。英国的农业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英国的农业革命着重做 了三个方面的工作:进行土地所有制改革,以资本主义大农场取代小 农制;在土地所有制变革的基础上,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代替落后的农 业技术;农畜业经营方式的改革,把单一经营的农场或牲畜养殖场改 变成多种经营的综合农场。农业革命为近代化的核心——工业革命的 开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庞大的自由劳动者队伍,大量的原始资本, 大批粮食和原料,国内市场)。所以说,英国农业革命是近代化的先导 和基础。(陈利今等:《英国农业革命与近代化》,载《南充师院学报》 1986年第 1期;郑如霖:《略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问题》,载《华 南师院学报》1980年第3期;黄光耀:《英国农业近代化试探》,载《江 苏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王彦辉:《英国农业革命初探》,载《世 界历史》1980年第1期) 1832 1832 洪永珊认为,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虽取消了56个衰败选区的议 员,但对选民资格的财产规定剥夺了无产阶级的选举权,真正获得选 举权的仅局限于工业资产阶级的上层,辉格党的改革把戏是为了缓和 大工业资产阶级的不满情绪,但很少去触动土地贵族的地位,资产阶 级仅仅获得了微乎其微的议会发言权,辉格党先利用改革运动,然后 把这个运动的成果据为己有,从而达到削弱托利党的政治势力、加强 辉格党的政治势力的目的。在以后的选举中,辉格党人可用一连串诡 计、恐吓、贿赂和狡猾的手腕,保存选区之间的不公平状态,从而控 制自己的代表进入议会。那么,工业资产阶级为什么甘心情愿地接受 辉格党的改革呢?因为资产阶级正在受到工人阶级的打击,于是, 它参加了这次妥协,资产阶级期待着土地贵族的让步。由此看,1832 年改革法案是英国议会舞台上的一个骗局;它的程式是托利党人的反 动经常把人民推入资产阶级的怀抱,而资产阶级由于害怕人民,又把 人民群众 交给辉格党支配。最后,辉格党人可以投托利党人之所好,而束缚资 产阶级运动。这就是英国19世纪初议会改革的实质。(洪永珊:《19世纪英国的阶级斗争和议会改革》,载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编《英国史论 文集》,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171~183页) 1832 爱德华?汤普逊认为,1640年像是胡格诺战争和福隆德运动一类 的混合物。1688年的解决开创了百年之久的社会静态平衡,主要获利 者是农业资本主义者即乡绅。乡绅成为统治阶级的组织部分;工业资 产阶级因为其经济实力的微不足道被排斥于政治用 逐之外。随着工业资产阶级财产的日益雄厚,他们的不满与日俱增, 于是导致了1832年这场对于统治权的角逐。1832年冲突的特征在干改革的敌人不只是一个贵族阶级,也不是整个农业资产阶级,而是一 个以掠夺利益为目的的复合体的代理人。改革运动得到部分乡绅的支 持,而与大富豪为敌。在这场冲突中,工业资产阶级扮演的角色并不 真正是一个英雄。他们把长期艰苦的请愿工作留给平民激进派,议会 的进程为乡绅和律师所控制。他们则通过这些竞争者之间的裂隙钻营 谋利。([英]爱德华?汤普逊:《英国近代阶级关系和1832年改革》,载《世界史研究动态》1987年第5期沈汉摘译自汤普逊《英国的特殊 性》第1、2部分有关内容) 1832 程西筠认为,尽管这次改革的内容有其妥协性和保守性,但决不 能低估它的重要历史意义。它大胆地向贵族寡头盘踞了几百年的堡垒 ——旧的议会选举制度发起了攻击。虽然战果“微不足道”,但重要的 是它作了一个可贵的开端。揭露了旧选举制度的腐败,使英国议会得 以逐步摆脱贵族寡头的统治,逐步扩大资产阶级的民主。正是从这个 角度来说,这次改革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成为英国 近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次立法机构的改变,又构成了以后一系列 资本主义上层建筑改革的先导或为之提供了前提条件。诸如1835年地 方政府机构的改变、教育制度的改革、文官制度改革、军事改革等等。 这次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一跃而脐身于政治统治者的行列,一步步排 挤贵族势力和非工业资产阶级的获利者。改革还改变了下院、上院和 王室之间的力量对比,使下院对后两者占了上风,上院已无力控制下 院的组成成分,国王更丧失了控制议会、左右内阁的权力,完全成了 虚君。下院地位的上升,加之改革后选民登记制度的实施,两党在组 织上从议会内的团体扩展为具有全国规模的大党,并逐步演变成自由 党和保守党,对英国两党制的确立也具有很大意义。总之,这项改革 对促进美国资产阶级制度的民主化具有积极意义。(程西筠:《评英国 1832年议会改革》,载《世界历史》 1982年第4期;钱乘旦:《试论英国各阶级在第一项议会改革中的作用》,载《世界历史》 1982年第 4期) 1832 张天认为,社会制度的近代化,是指在摧毁封建主义的基础上, 确立起近代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英国是第一 个全方位近代化国家。英国社会制度的近代化推动了整个人类由中世 纪或前中世纪的半野蛮的社会状态向近代文明社会迈进。在社会近代 化的全过程中,英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始终同政治体制改革是同步进行 的。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使美国的经济体制近代化进入了 新阶段,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经济体制实现了近代化。在经济体 制近代化的引导下,英国政治开始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18世纪末19 世纪初英国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在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大增。 他们不满自己的无权地位,形成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矛盾 引起了这一时期的一系列重大斗争。工业资产阶级化和工业无产阶级 与市民结成政治联盟对城乡旧资产阶级是该时期斗争的重要特点。斗 争终于酿成1832年的改革。1832年工业资产阶级借助同工业无产阶级的政治联盟打败了旧城乡资产阶级,改革了议会,夺取了政权;取 得政权后,工业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行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 的改革,确立了自由贸易的经济体制,并更加深入地改革议会,使英 国议会更加趋向民主,不断扩大了选举权。19世纪30~70年代对文 官制度进行了两次大的改革,基本上确立起近代化的文官制度。总之, 19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不仅经济制度,而且政治制度也完成了近代 化的历程。(张天:《论英国社会制度的近代化》,载《社会科学战线》 1995年第1期)
/
本文档为【工业革命学术研究综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