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高中作文指导之第四节文化篇

2018-12-04 19页 doc 40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54469

暂无简介

举报
高中作文指导之第四节文化篇高中作文指导之第四节文化篇 金牌教练精讲 文题展示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文化源于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布艺、草艺、泥塑……我们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书法……我们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我们有动人的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嫦娥奔月……我们有傲人的饮食文化,如:鲁、川、粤、闽、苏、浙、湘、徽这“八大菜系”……我们还有璀璨的唐宋诗篇等等。而这些活着的传统文化也一直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可...
高中作文指导之第四节文化篇
高中作文指导之第四节文化篇 金牌教练精讲 文题展示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文化源于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布艺、草艺、泥塑……我们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书法……我们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我们有动人的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嫦娥奔月……我们有傲人的饮食文化,如:鲁、川、粤、闽、苏、浙、湘、徽这“八大菜系”……我们还有璀璨的唐宋诗篇等等。而这些活着的传统文化也一直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可以不夸张地说,正是这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维系着我们的“中圆人”身份。 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影响你的传统文化?又怎样地影响了你?联系社会生活,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导引 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说得浅白一点,无非就是历史上曾经发生、发展,并且积累、延续下来的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无非就是传统文化中好的东西即所谓精华部分。历史上的文化如果中断了,就不成其为“传统”;如果某种文化形态,为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所抛弃、淘汰,当然也说不上什么“传统”,更不要说什么优秀了。所谓传统,总有它的连续性和动态性,忽生忽灭和静止不动的传统是不存在的。所以本题中的“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很关键的词组,它至少有两个要点:一是,你要选取的具体的传统文化的形态一定是源于生活的,且是你生活于此的,活生生的。二是,它必须对你产生了影响,使你挖掘到这种形态背后的文化心理并产生心理认同。这亦是题目的限定和要求。 本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和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本领。每位同学都可以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当中寻找传统文化的踪影。材料中列出了民间工艺、民族艺术、风俗习惯、神话传说、饮食文化、唐宋诗篇等众多方面,算是一种提示。当然学生亦可以在这几类之外选择。 具体来说,比如谈到饮食文化,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的影响。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为:苏、浙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鲁、皖菜犹如古拙朴实的北方健汉;粤、闽菜宛如风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像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名士。如果学生就其熟悉的一种来谈,由菜及人,谈出二者的相似处。谈出二者背后蕴涵的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一定是一篇充满文化韵味和趣味的美文。再比如,谈到对联,贵阳名胜甲秀楼旁的一个凉亭的柱子上有这样一副对联:银汉浮空星过水,玉红拖雨雁横秋。凉亭的下面正是一条碧河。极富想象力的对联和此地自然、人文风景融为一体,为此处纳凉的人们增添了诗意。也向外地人展示了贵州山水的瑰丽和贵州人民的才情。还曾看到一副民居的对联:想见音容空有泪,欲闻教训杳无声。对联本是绿色,可能经过了一夏雨水的冲打,早已变成白色,可那白黑分明中更加突显的黑色大字正无比浓重地传递着这家主人对先人的苦苦思念。这就是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从文体的选择来看,写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散文均可。确定什么文体要根据自己选择观点的需要来确定。 审题误区 本题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泛泛而谈,什么都谈一些,什么都谈不透。所以一定要选取一个,或有内在联系的一个系列来谈,这样才能使主题鲜明而深刻。其次,对某个具体传统文化的形态的讨论一定要联系到自己的感受,不能脱离作者的生活实际而写成传统文化知识的介绍。文章的主旨不能停留在具体的文化形态的具体特点上,而要看到人与此形态之间的共性,追寻其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 文题展示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清华中文报》曾经刊登学生致校长的建议信,指出:清华大学历经近百年风雨,一代代清华人为清华大学奠定了在国内外的地位。可现在。我们却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了清华与其他院校的差距,清华人与时代呼唤的差距。这种差距不在科技方面,而是在文化素养方面。曾经在清华里有着一批以弘扬人文精神为使命的大师,而今天。一些同学为了学计算机、外语而无暇读一本人文方面的书籍,为了找工作拿高薪、评奖学金、读研而斤斤计较,甚至不择手段,为了一已私利而不想别人,为了种种物质的需求而放弃一切精神的追求。这种实用主义、个人主义的泛滥。导致了人文精神的滑坡甚至缺失。 材料二:《易经》中有一句至今犹值得深思的名言:“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语道破了人文血脉的承传对于一个民族的重大意义。同时,学习优秀的人文传统,学会做人,也是每一位中国人的立身之本。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社会生活,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导引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多材料作文,命题人的意图需要我们对材料进行破解后方能明白。如果我们在审题时学会提取一些关键词来帮助我们理解材料,其实是不错的方法。材料一说的是清华人的部分现状,如果提取一些关键词,那应该是“差距”“文化素养”“一己私利”“物质需求”“放弃”“精神追求”“人文精神”“滑坡甚至缺失”。概括成一句话就是:部分清华人为了物质需求甚至一己私利而放弃了人文精神的培养,精神追求滑坡甚至缺失。材料二则是强调了“人文精神”对每一个人和我们的民族前途的重大意义。综合两则材料我们终于可以确认,命题人的用意在于肯定“人文精神的传承意义重大,不能缺失”。这句话就是我们从繁杂材料中抓住的本真命题。 那么,什么是“人文精神”?这一点材料中没有指出,其实根本无须指出,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我们在备考时,当然要做到心中有数。“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用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来关心、理解、尊重他人,对人类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对人类的当下和未来深怀忧虑;二是对自然与他人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三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对自己的行为、思维、心态具有自我批判精神。正如塞缪尔·斯迈尔斯所说的:“知识、学问应该和善行结 合。”在物质主宰一切的今天,拥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尤显重要,这自然也将成为高考命题者关注的热点。 明白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后,则应根据这一关键词的内涵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知识积累,有针对性地谈出自己的观点,谈出自己的个性。比如,你可以针对清华学子的这一现状,谈“失掉人文精神对他们自己、对社会,对我们民族的未来造成的危害”;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谈一谈在文学经典中学习到的传统人文精神对自己的影响和意义,从而强调传承人文精神的重要性;还可以结合现状,作为必要的补充。谈一谈如何传承人文精神。 从文体的角度看,本题既可以通过一个小小说来展示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也可以发表议论,从正反两方面来谈当下传承人文精神的意义及做法。 审题误区 从立意的角度看,一定要综合两则材料,方能有最为准确的立意。如果只是根据其中一则材料便匆匆立意,那很可能出现偏题。再有就是不能偷换概念,比如本题如果立意为“德与才哪个更重要”则和“人文精神”的内涵是有相当的出入的。另外从具体的切入角度看,一定要选取小的切入点。以小见大。倘若空对空地谈一些人人共知的常识,一开篇就已经落入下品了。最后在文章结构上要注意。本文的重点应放在谈“人文精神”的意义上,而具体怎么传承“人文精神”,即怎么办,可以作为文章有益的补充,但绝不能成为文章的重心,否则就有喧宾夺主的嫌疑了。 文题展示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看《百家讲坛》,听于丹讲《论语》《庄子》已成为“热爱”经典的学生的共同喜好。可要他去读原著,他就要连连摇头,作苦不堪言状。原因是看电视这种快餐文化远比“啃”原著来得轻松、省力。更有于丹的支持者说:于丹很伟大,她把《论语》这种本来除了语文老师外,谁也不会碰的东西给通俗化了,佩服!她的节目很适合大众的口味! 材料二:据报道,现在的中学生对“名著”越来越“无动于衷”,甚至家长、老师指定读一些名著,他们也不愿读。反过来。他们对漫画、青春小说、武侠奇幻小说、流行杂志这些被老师、家长们视为“快餐文化”的读物却格外青睐。有人认为现代的中学生越来越肤浅、浮躁,他们正在被快餐文化吞噬;也有人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标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学时代读那些大部头名著呢? 如何看待“快餐文化”这一现象?请根据材料谈一谈你的认识、理解。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导引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相杂的混合型作文。联系提示语中的“快餐文化”这一中心词,我们便可以把握我们立意的大体方向。那么,什么是“快餐文化”?我们可以从材料中筛选、概括出关键信息:将经典“通俗化”“大众化”,却往往和经典名著处于对立的位置,表现为电视、漫画、青春小说、武侠奇幻小说、流行杂志等多种形式;“肤浅”“浮躁”却让人看得“轻松”“省力”,很合“口味”。明白了这些,对于“快餐文化”的内涵就有了比较准确的把握,写起作文来大概就不会走题了吧。 那么如何看待“快餐文化”呢?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是回答了此题的立意和行文思路。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态度,一是完全的赞同,一是完全的否定。而这时,往往需要我们理性地分析,辩证地看待。结合材料和社会实际,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快餐文化的流行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其一,现在的中学生是在“读图时代”而不是在“读字时代”中长大的,从小就伴着电视、动画、卡通漫画,对画面感到特别亲切,对大部头文字不很感兴趣。其二,生活节奏加快,学习紧张,快餐文化比大部头的名著“吃”起来更有“效率”,“吃”了“立竿见影”。其三,名著虽好,往往代表了各民族文化中的经典,但正因其经典,所以往往太深奥,“啃”不动,而“快餐文化”则往往无须费力,很轻松地就可以“吃”下,也算是接近了名著。接着,我们再来分析快餐文化的负面影响:首先,所谓快餐,它的“营养价值”就要打折扣,如果一味地“快餐”下去,那很可能造成“营养不良”,这样做是很令人担忧的。第二,“快餐文化”往往具有极强的功利性,而在现有的阶段,学生还比较难发掘自己的潜力,所以根本不可能针对未来的职业而决定现在该读什么书。第三,“快餐文化”最具有商业性,一味投学生所好,品位不高;而对于分辨能力、鉴赏能力还不是很高的中学生,不可能不受其影响。 明白了“快餐文化”的利与弊,我们看问题、写文章就会尽可能地做到辩证。但辩证不等于无观点,我们可以重点放在“快餐文化”的利上来谈,但要强调“适量”;也可以把重点放在“快餐文化”的弊上,谈回归经典阅读的重要意义。 就这个话题,可采用的文体也是很宽泛的。既可运用形象思维和想象思维的方式编故事,也可用辩证思维、立体思维、“具体—概括”思维的方式议论,还可应用分类思维、组合思维等方式写日记、小品文等等。 审题误区 本题在形式上兼具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特点,在审题时要兼顾话题和材料。材料对话题起到了具体、深化和限制的作用,看不到这一点,极容易抛开材料,泛泛而谈。同时,本题目思辨性很强,所以切忌观点片面,要么全面肯定,要么全面否定。另有一种片面的表现形式,则是两面都谈,各打五十大板。另外,本题虽涉及“快餐文化”这个概念,却无意让学生作学理的分析。有的学生作文偏执于概念,而忘记了概念所指的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写出的文章过于抽象。 文题展示四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2006年。先后有一些专家、学者对传统文化中的中医、阴历、中国龙、水墨画等表达了否定的态度和观点,他们强调:不打倒国人心中的这些落后思想,国家就没有前途。 材料二:近日,广东省一些人大代表提交建议,希望广东省首开先河,把“大年三十”列入春节假期。代表认为,把“大年三十”列入春节假期,能够让人们有时间过一个传统文化味道浓厚的中国年,捡拾起被日益冲淡的民族文化习俗。 材料三:有专家指出,在大变革时代,尤其是当对本土传统文化产生强烈冲击的外来文化具有某种优越性时,国人很容易陷入某种文化焦虑,这是自然的。一方面,有人认为正是传统文化左右了人们的思维,而在古老思维的土壤里。是生长不出现代化的鲜花的,故抛弃传统文化是进步必须付出的代价。另一方面,更多的人则对传统文化有着 深切的情感,由爱而生担忧及保护欲,担心它们会被强势的外来文化全面取而代之。 请根据以上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导引 首先要宏观把握材料,总揽全局。这是一个多材料作文。说的主要内容是作为一个现代人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传统文化。其次,仔细分析,由“材料一”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否定传统文化的态度,并认为,传统文化等同于落后思想,会阻碍我们国家的发展。由“材料二”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肯定传统文化的态度,并认为,重拾传统文化,对人民与国家都有利。从“材料三”中高屋建瓴地指出在大变革时代,特别是当下,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之下,应理性看待传统文化。综合三则材料,我们认为有以下三点要特别注意:一,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二,必须站在当代、当下的立场;三,必须理性分析,辩证看待。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基本把握了本题的要点。本题难点在于如何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我们要辨清两种误区,第一种是把传统文化神圣化,认为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可动摇,是万能的、包治百病的神丹妙药。于是就有了像孟母堂一样的现代私塾,抛弃了现代的教育成果与理念,要孩子们机械地背诵孔孟的经典。第二种是把传统文化妖魔化,认为传统文化都是过时的、落后的东西,我们的国家要发展,就必须抛弃过去的一切,全面西化。于是就有了废除中医、废除中国龙的异类声音。历史已经反复证明:对传统文化的神圣化和妖魔化将会给我们这个民族带来思想倒退抑或自卑、懦弱的恶果。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呢?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具体说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孟子》中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尤其是强调“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大同”的统一的思想传统,更具有现实意义。 (2)对有些内容可摈弃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利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如“民本”思想。从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萄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古代“民本”的真正内涵,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利益。今天我们剔除其封建内核,则可以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转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儒家提出“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等命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具现实意义。今天我们仍需要提倡自身修养和为社会主义而献身的精神。 (3)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 有了以上认识,文章立意、谋篇布局就不是难事了。 从文体的角度看,本题可选择的空间较大,如果擅长记叙文,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 件事或塑造生活中的一个人来表现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肯定态度。如果擅长议论文,则可以批判传统文化的劣根性为主,或以赞扬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为主,有所侧重地,有所针对地,全面辩证地展开议论。 审题误区 本题主要考查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有些同学会由于审读材料不细,只抓住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大谈外来文化的危害性。其次,对待传统文化的理解,也容易陷入全面否定或全部肯定的两种极端而不能深入地辩证地分析。最后,由于同学们生活积累得不够,往往只能泛泛而谈,空洞无物。 文题展示五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季羡林为什么研究糖史?原来季先生写《糖史》的目的,是想让人们都认识到。人类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大事如此,小事也不例外。像蔗糖这样的一种天天同我们见面的微不足道的东西后面,实际上隐藏着一部错综复杂的长达千百年的文化交流的历史。糖这种东西,实物和名字从印度一同传到欧洲等其他地区,这就是文化交流。通过糖背后的文化交流,季先生认为世界文化是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共同创造的,没有文化交流,就没有人类文化史,文化交流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动力。 材料二:隋岩在《社会科学》第9期上撰文说,要警惕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从本质上说,强势文化的真正目的是通过一种文化的“培养”来实现其文化认同,进而达到其经济扩张、政治同化的根本目的。文章指出,强势文化往往不是通过色情暴力、低级趣味来迎合大众,而恰恰是运用道德手段,或是通过展示美好人生、文明生活、亲情伦理等来“培养”一种国家信念、信仰、社会秩序的优势和正确,并实现其长期的政治目的,这才是西方资本主义强势文化的真正危害之所在。 请根据以上材料,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导引 本题的话题已经给出,即“如何对待外来文化”。这个话题是疑问类的话题作文,话题的范围应该说是比较大的。那么,材料中又有哪些提示信息呢?材料一,主要说的是文化交流问题,看似和外来文化没有直接关系,其实不然。深思之后,我们发现,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面临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而“材料一”中的观点,显然是十分宝贵的信息;我们国家民族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对外来文化成果的汲取,借助外来文化的成果,是我们文化发展的动力之一。“材料二”则强调了外来文化可能存在的问题的一面,也就是外来文化往往和我们的本土文化形成一种对立关系,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入侵”“同化”。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我们大体得出结论,对待外来文化,要在判定其优劣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本题的立意角度比较多。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对现实社会关注的不同侧重点来选取适合自己的立意。如果认识到当今世界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站在人类大同的立场上,不妨立意:用兼容并包的宽广胸怀来接纳外来文化。因为开放的心态是时代潮流,兼容的文化始终是先进的文化。如果只让外国人接受中国先进文化而排斥外国先进文化,这就体现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是一种不可取的文化心态。如果认识到在 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冲突中,存在着部分年轻人不辨真伪,盲目追捧外来文化的现象,甚至有人不无担心地提出我们的年轻一代正面临着“文化危机”,也可以强调理性对待外来文化的重要性。如果认识到当今世界文化的多元性,那么还可以以“尊重外来文化,保护和发展我们本土文化,学会与其他文化和谐共存”的立意来构思文章。 本题的话题比较大,范围比较广,在行文中一定要注意化大为小,这样才容易把问题谈深谈透,谈出个性,谈出真知灼见。比如可以从中国人过洋节的角度来谈,可以从全民学英语的角度来谈,可以从引进外国大片的角度来谈,还可以从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历史进程来谈…… 本题的文体除了常规的议论文外,也可以通过小小说的形式来展示几种对待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的碰撞,相信都是能写出比较精彩的作文的。 审题误区 本题话题是“如何对待外来文化”,而不是谈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不能偏离中心,使重点旁落。外来文化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化大为小,往往会写出真知,而很多学生则不知变通,一味抱着“外来文化”这个大概念,大谈什么需要勇气,需要智慧,需要方法。千篇文章,一种写法,读来令人生厌,实际上却和本题相去甚远。 金牌教练集训 真题体验 文题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6年全国卷Ⅱ)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 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参考 1.针对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现状,发表议论:一个不爱读书的社会是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愿读书的民族是创造力贫乏的民族。 2.可以阐明读书的意义:如分析读书与不读书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或者描绘读书之乐,抒写读者的心境和感悟。 3.辩证地分析“传统阅读方式”和“网络阅读方式”的利弊,提出“拯救传统阅读”的必要性。 立意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文题二 阅读以下提示,根据要求作文。(2005年上海卷)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 镜头一: 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调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 《中学时代》《同桌的你》等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惘,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镜头三: 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以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立意参考 1.针对当下中学生喜爱流行,疏远经典的现状,提出:成长过程中切莫失去了文化的修养、人文的关怀。 2.从“高雅”与“通俗”的相互转化角度,谈“雅俗共赏”,呼吁传统经典走近学生的教育问题。 3.商业文明高度发达的文化市场,往往更可能使我们陷入精神的空虚和灵魂的漂泊,只有用美来陶冶情趣。用传统文化来铸造性情,用人文品格来指导人生,才能彰显生命的价值。 立意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文题三 (2004年福建卷) 选择下面所列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人物: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史蒂芬·霍金 文学形象: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 立意参考 1.鲁迅,在黑暗的旧社会“呐喊”“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启迪我们在繁杂的世事中如何做有骨气的人。 2.曹操,文学形象与历史人物的出入,让我们学会还原历史的真实。更从他的身上,看到了英雄的内涵。 3.苏轼,“若问一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百折不挠、随性旷达的人生境界给了我们深刻启示。 立意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过关检测 文题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从2004年起,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在几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了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孔子学院的设立,为弘扬东方文化构建了新的平台,为进一步研究和弘扬东方文化,为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的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参考 1.弘扬中华文明,让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2.实现各民族的互相尊重,从文化开始。 3.这种“热”的现象背后,是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 立意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文题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大雕塑家罗丹晚年醉心于手的创作,并颇有影响。但当他的一名学生指着巴尔扎克雕像上那双叠合的手,情不自禁地赞叹说:“这双手太好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一双奇妙而完美的手啊!”罗丹怔住了。猛然,他操起一把斧子,朝那双完美的手砍去。而后他对正在发呆的学生说:“这双手太突出了,它不属于雕像整体了。记住:没有任何部分比整体更为重要。”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参考 1.整体比部分更重要,局部要服从整体,个人发展要适合社会、集体。 2.整体的和谐才是真正的美。 3.阐述如何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才不至于观点偏颇或陷于尴尬局面的道理。 立意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文题三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中国人、俄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争相夸耀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唯独美国人笑而不语。为使自己的表述更加形象,且具有说服力,他们纷纷拿出具有民族特色、能够体现民族悠久历史的东西——酒,来彼此相敬。中国人拿出古色古香、做工精细的茅台,打开瓶盖,香气袭人,四座皆惊,众人为之称道——酒美,瓶子也贵重。俄国人拿出伏特加,法国人拿出大香槟,意大利人拿出葡萄酒,德国人拿出威士忌。轮到美国人时,只见他把各种酒勾兑在一起,随之举杯相敬,说:“这叫鸡尾酒,它体现了美国的文化特色。” 要求选择三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参考 1.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兼容并蓄,就会有更大更快的发展。 2.既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又要善于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优秀的部分。 3.不要只停留在自己的优点上,裹步不前。 立意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文题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关茶的诗文、对联极多。唐代诗僧皎然诗曰:“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颜真卿留下“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的诗句,清代何绍基题成都望江楼茶联:“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当代书法家启功先生有茶联:“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春茶比酒浓。” 请以“茶之随想”为题,自选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参考 1.云南白族的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体味“先苦后甜”的人生哲理。 2.以茶之味喻人之“淡泊名利”“清心寡欲”之品格。 3.品茶如品人,不同的茶味如不同层次的友情。 立意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
本文档为【高中作文指导之第四节文化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