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斯人已逝 风范长存——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纪念吴英恺教授诞辰100周年座谈

2017-11-13 21页 doc 44KB 72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1159

暂无简介

举报
斯人已逝 风范长存——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纪念吴英恺教授诞辰100周年座谈斯人已逝 风范长存——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纪念吴英恺教授诞辰100周年座谈 斯人已逝 风范长存——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纪念吴英恺教授诞辰100周年座谈 ?雩前学信导报3 编辑:雍伟哲电话:(010)85158609美编:萧书彬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0年5月27 日第25卷第10期 吴英恺教授(1910"一2003)是一位大医,一则因为他一生勤 勉,开展了很多开创性工作,是我国胸心血管外科的重要奠基 人之一.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二则 他深谙"大医治未病"的医学理念,以后半生致力于心血管病 的流行病学研究和预...
斯人已逝 风范长存——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纪念吴英恺教授诞辰100周年座谈
斯人已逝 风范长存——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纪念吴英恺教授诞辰100周年座谈 斯人已逝 风范长存——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纪念吴英恺教授诞辰100周年座谈 ?雩前学信导报3 编辑:雍伟哲电话:(010)85158609美编:萧书彬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0年5月27 日第25卷第10期 吴英恺教授(1910"一2003)是一位大医,一则因为他一生勤 勉,开展了很多开创性工作,是我国胸心血管外科的重要奠基 人之一.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二则 他深谙"大医治未病"的医学理念,以后半生致力于心血管病 的流行病学研究和预防工作;三则医德高尚,心系人民,提携 晚辈.他是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心 血管病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积极推动了中华医学会 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 2010年5月8日是吴英恺教授诞辰100周年,在此期间,中国医 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以下简称"阜外医院"),首都 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等医疗单位和广大医务界人士纷纷举办 纪念活动.缅怀这位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医学前 辈.医界同仁表示将继承昊英恺教授的医学思想和从医之道,使老 一 辈医学专家传递下来的高尚医风和治学精神不断发扬广大. 本期向读者介绍阜外医院纪念吴英恺教授诞辰i00)周年时, 阜外医院各位医学专家的纪念体会.昊英恺教授是阜外医院的 首任院长,是这所享誉国内外的心血管病专科医院的创建者. 通过阜外医院曾经与吴英恺教授共事的医生以及他的学生,继 任者们的回忆和评价,我们可以想见昊英恺教授的学识,胸怀 和风采,尤其他垂范后来人的精神和境界.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 E-mail:yongweiz2003@yahoo.com.cn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纪念吴英恺教授诞辰lO0周年座谈 胡盛寿教授【阜外医院院长, 201O年5月8日,是吴英恺 教授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 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思念之 情,纪念这位把毕生的精力都 奉献给我国胸心血管外科和心 血管病防治事业的伟大医学 家.吴英恺是中国胸心血管外 科和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的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奠基人之一.他热爱祖国,心一个心血管流行病学和人群防 系人民,一生不懈攀登医学高 峰,创造了多项第一,创建了 3所医院,2个研究所和5个心 胸外科.他大力提倡心血管疾 病预防,不顾70岁高龄在中国 率先开展心血管流行病学和人 群防治的研究,组建了我国第 治研究室.他坚持科学育人理 念,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胸心血 管外科和普通外科人才.他的 精神在胸心外科,心血管病防 治领域乃至整个医学界都是不 朽的. 王凤连教授: 吴英恺教授治学严谨,一被世人称为"南有黄家驷,北取得辉煌的学术成就.他对事 生勤奋,具有拼搏精神,所以有吴英恺".他思想活跃,思业有着执着追求的毅力,成 就 能够在学术上作出突出成绩,路宽广,不断创新,在多方面了宏伟的业绩. 吴锡桂教授: 吴英恺教授在他所着的 《学医,行医,传医70年》 一 书中,在"我的人生箴言" 中有这样的话:做人要光明磊 落,治学要严肃认真,创业要 艰苦奋斗,办事要一秉大公. 这表达了他的人生观及为人做 事的准则.在我与吴教授的接 触中感触最深的是: 吴英恺教授热爱祖国,关 心人民疾苦.抗日烽火漫天的 i943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留 任深造的优越条件,远渡重洋回 到祖国,开展中国胸心外科事 业.当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燃烧到 鸭绿江边时,他为保卫新中国, 带领医疗队抢救了数以干计的伤 员.后来,他选择心血管病流行 病学作为他的第二专业,并不是 因为他年龄渐增拿不了手术刀, 而是经过30余年的临床实践, 他看到众多心血管患者由于得不 到适时诊治而使生活质量严重降 低,这使他下决心耍把医疗战线 扩伸到院外,让更多患者通过有 效的预防和治疗,减少心血管疾 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以探索精神创造第一竭诚为人民服务 胡盛寿教授: 吴英恺认为,一名好医 生就要刻苦钻研业务,努力 进取创新,全心全意为人民 健康服务.他在临床实践中 勤奋学习,刻苦锻炼技术, 认真总结经验,提炼出新的 见解和方法,不断进行临床 技术创新. 1940年,年仅30岁的 吴英恺作为第一术者完成了我 国第一例食管癌切除及胸内食 管胃吻合术,结束了中国医 生不能作食管癌手术的历史. 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中央医 院,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 于I944年成功地施行了中国第 一 例未闭动脉导管结扎术,是 我国心脏外科的先声.1947 年,在天津中央医院他又主持 完成我国第一例缩窄性心包炎 心包切除术.在20世纪50年代 吴英恺组织建立解放军胸科医 院和阜外医院时,他积极响应 党中央"向科学进军"的伟大 号召,提出"向科学进军和发 展专科学术"的方针,把"发 展胸心外科专科新技术,集中 精力为人民搞好医疗服务"作 为阜外医院发展的首要任务, 率领医务人员开展了胸廓成形 术,肺切除术,食管癌切除术 以及低温直视与体外循环心脏 直视手术等,不断填补技术空 白.即使在文革期间,他带领 阜外医院的专家们仍开展了我 国第一例室壁瘤切除术,冠状 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人工生物瓣 膜置换术等新技术,奠定了阜 外医院在胸心血管外科领域的 领先地位.在吴英恺教授的精 神感召下,改革开放以来,阜 外医院抓住机遇,又陆续创造 出新生儿大动脉转位调转术治 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等诸多新 ?彳糟学f;导报量嚣CHINAMEDICALNEWS 半月干01986年7月色0干0 主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 中华医学会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编辑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编辑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100710 电话:(010)85158609 传真:(010)85158610 E—maikdaobao(@cma.orgcn 编辑部负责人 雍伟哲 出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电话(传真):(010)85I58180 E—mail:office@cmaorgcn 广告经营许可证 京东工商广字第8003号 广告代理殛发行 康迅世纪国际广告(北京)有限公司 电话/传真:(010)85158534 Email:cma—cmn@!kangxunmedcorn 运营总监 黄大勇 通联部:(010)85158530 客户部:(010)85158533 培训部:(010)64241696 发行部:(010)85158530 定价 每期48元,全年115.2元 中国连续出版物号 ISSN】000-8039 印刷 北京世纪兴业印刷有限公司 第五届缠辑委员会名单 顾问 钟南山巴德年王海燕白书忠 买买提明?牙生刘俊祁国明李兰娟 沈倍奋金连弘郝希山顾玉东戴建平 魏于全 总编辑 吴明江 副总编辑 张耀华 编辑委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曹谊林陈洪铎陈香美谌贻璞丛玉隆 樊代明高润霖桂永浩韩德民韩晓明 胡大一胡盛寿霍勇贾继东姜永茂 郎景和李大魁李树人梁万年林江涛 林三仁刘智刘大为刘俊立刘又宁 吕传真罗玲孟迅吾那彦群祈吉 钱越钱家鸣邱贵兴邱仁宗沈岩 沈爱民王辰王德王杉王羽 王汝宽王一方王拥军王永明吴明江 吴新民吴玉普肖正伦徐苓徐光炜 杨民杨文英杨跃进游苏宁臧焰 曾正陪翟晓梅张辉张奉春张学军 张耀华赵继宗赵家良赵靖平赵玉沛 支修益周赞周东丰 2010~--敷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I1出的所有文章不 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I1编委会的观点 本刊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向发行部调换 ?彳诱学f;导报 编辑:雍伟暂电话:(010)85158609美编:萧书彬 技术.以后,又开展了非体外 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4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0年5月27日第25卷第1O期 等一系列微创心脏外科手术. 这些创新性的技术,为解除疾 病带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痛苦做 出了重要的贡献. 解放军胸科医院和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建设历程 解放军胸科医院的创建 王凤连教授: 早在1956年春,解放军总 后勤部卫生部委托吴英恺教授 组建解放军胸科医院(阜外医 院的前身).当时,只有46岁 的吴英恺事业心强,干劲十足, 雷厉风行,大刀阔斧.他先从 选拔人才开始,经与北京协和 医学院协商,选调了协和医院 内科朱贵卿教授,蔡如升教 授,方圻教授,外科黄国俊, 侯幼临,李功宋,麻醉科徐守春, 内科罗慰慈,赵宗友,罗秉坤, 刘力生,细菌免疫室王凤连,生 化室张英珊,生理室张瑛以及 病房,手术室有经验的护士长 杨英华,郭淑如等一共18名医护 人员,作为各科室的骨干力量. 在1991年阜外医院纪念建院35 周年的大会上,这18位同志被誉 为建院的"18棵青松".在建院 5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又给他们 颁发了大奖章——刻有他们名字 的一方大"玉玺". 胸科医院的院址在颐和园 北约6,7里的黑山扈.这里西靠 黑山头,北依望儿山(现更名为 百望山),前面有一条小河,医 院就建在半山坡上.医院原先是 法国人办的一所私人医院,解放 后改为公私合营结核病疗养院, 再以后又改为解放军122疗养 院.医院的院子非常开阔,老楼 是法式建筑. 胸科医院建院伊始,吴英恺 院长亲临设计,指导.先扩建手 术室,建立导管室,后改建胸内 外科病房,心血管内外科病房, 再筹建研究室,包括病理,细菌 免疫,生理,生化及动物实验室 等.医院建设的进度很快,新楼 落成后,俯瞰下去好比一架大飞 机:机翼是病房,实验室,机腹 是机关办公室,机尾是手术室, 布局非常现代化.宿舍建在半山 腰,院子里栽满了多品种的葡 萄,秋天遍山红叶,酸枣,一片 田园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吴院长的想法是要建立一 所既开展临床工作又开展基础医 学研究的新型医院.至于全院的 工作人员来源,吴院长的做法 是对原122疗养院医护,行政人 员全部留用,并从几个医学院校 应届毕业生中调来数十名青年精 英,再从第一,第二,第三,第 四军医大学精选一批技术人才. 很快,这些人才便汇聚到胸科 医院.在医院所需仪器设备方 面,有在北京买不到的,吴院长 安排了蔡如升副院长带领徐守春, 张瑛和我去上海采购或定做.建 院工作包括全院工作人员调入, 病房,手术室,各科实验室的改 建,装修以及医疗设备的采购, 定做,总共用了3个月的时间便 安排就绪,开始开展临床诊疗和 实验室的研究工作.这就是吴院 长快刀斩乱麻似的迅捷工作作 风,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解 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对胸科医院 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回忆当时调进胸科医院 的业务骨干们,虽然热情洋 溢,干劲十足,但多数都比较 年轻,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学 习和工作的时间尚短,经验不 足,学识也不够丰富.以我自 己为例,从北京大学医学院毕 业后,到协和医学院细菌免疫 学系,在谢少文教授指导下, 进修,工作了仅仅8年.虽然初 步具备了独立工作的能力,但 对制定科研,开展实验设 计,尤其是把握科研大方向, 仍信心不足.针对这种情况, 吴院长胸有成竹.为了提高胸 科医院在医疗,教学和科研方 面的水平,他已考虑好成立院 学术委员会,以便指导我们的 工作.他把北京地区,主要是 协和医学院的各科室老专家, 老教授都邀请到胸科医院来做 学术委员,共同商讨办院前景 和各科室的努力方向.我们的 问题可以向学术委员们对口请 教.我们在科室间开展科研协 作,比如外科,病理室和细菌 室一起研究结核瘤,不到1年 时间,就总结出肺切除结核瘤 的病理和有关结核菌的综合研 究.该论文由吴院长带到前苏 联,在世界医学学术会议上报 E-mail:yongweiz2OO3@yahoo.com.cn 告,获得好评.这篇论文以后 发表在1958年《中华结核病科 杂志》上.1957年夏,在全军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创建 王凤连教授: 1958年8月,经卫生部与 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协议, 将解放军胸科医院转入中国医 学科学院系统.于是吴英恺院 长带领我们上自医院书记,副 院长,下至电梯工,老花匠, 带上大大小小的仪器,设备, 浩浩荡荡地搬迁回城,迁到阜 成门一所新建的可容纳400张病 床的医院,即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医院. 这所新建的医院座落在阜 成门外北礼士路,开始的时候 院子里满目破砖烂瓦,脏乱不 堪.全体员工齐心努力,唱着 歌,喊着号子,刨坑,种树, 胸科学术会议上,胸科医院及 兄弟院校提交论文200多篇.各 项工作蓬蓬勃勃,蒸蒸曰上. 美化庭院.当然,大家更重要 的是装修实验室,安装仪器设 备,尽快地投入到诊疗,教学 和科研工作中去.从医疗方向 上,阜外医院的任务逐渐从胸 科转向以心血管疾病为重点. 于是医院从北京协和医院调来 心脏病专家黄宛教授任心内科 主任,还调进陈星正,陈在嘉 等心内科专业人员.原胸科医 院的医生罗秉坤和刘力生自结 核病科转到心内科,我则放弃 了结核病的细菌免疫研究,转 向结合临床做心血管病的免疫 研究,例如解决心脏移植中的 免疫排斥问题. 张琪教授: 我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而发生了重大改变.1956年初, 协和医学院生理系任教,跟随我突然接到调令,随从吴英恺 张锡钧教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教授以及几位前辈和学长建立解 作.我未曾想到,自己的工作因放军胸科医院.当时,我感到有 吴英恺教授组建解放军胸科医院些茫然,觉得自己在专业上还很 (i接第1叛 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包括血 糖控制,体重增长,口服降糖 药,胰岛素应用),孕前咨询 和管理,终止妊娠时机以及随 访等各个方面,详细总结并阐 述了迄今为止的现有循证证据. 妊娠高血压疾病方面尽管研究很 多,但临床处理仍有很多的不确 定性,李笑天教授查阅了大量文 献,明确指出了该病已经有证据 的和尚无证据的各种相关临床操作 和处理,极具临床意义.胡娅莉 教授从炎症的角度,讲述了子痫 前期炎症学说的新证据.边旭明 教授针对分娩方式的选择与妊娠 结局,论述了各个方面的循证证 据.熊庆教授根据NICE2008年 的指南,对产前保健中的相关问 题进行了解读.王子莲教授讲解 了胎儿电子监护评价的相关循证 内容,颇具指导意义.范玲教授 针对各种胎儿监测方法的优劣进 行了全面的评价和比较.周乙华 教授"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携 带孕妇新生)LHBV感染的策略" 的讲座引起了全场的关注,成为 全场讨论的热点.来自徐州l大学 的旅美学者徐智策教授讲述了肾 素血管紧张素(RAS)的发育与 胎源性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儿科部分 叶鸿瑁教授针对新生儿 复苏的相关循证证据进行了讲 述,包括是否给氧及给氧的浓 度和方式,以及复苏操作的评 估等.朱建幸教授针对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干预方法进行了详 细的循证评价.周伟教授的讲 座题目为"新生儿全身炎症 反应综合征研究进展及与脑 损伤的关系",就该综合征 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详细讲 述.陈自励教授应邀讲述了新 生儿窒息诊断的理论基础和循 证医学依据,引起了与会者的 兴趣和讨论.周晓玉教授的讲 座"晚期早产的相关问题"也 颇具特色,提醒临床医生要关 注晚期早产儿,不能视之为足 月儿.邵肖梅教授讲述的是自 发性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早期预 测脑瘫的循证证据. 其他 本次会议邀请了北京大学 循证医学中心的詹思延教授针对 "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中围产医 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讲座,从 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的概念和目 的,到如何进行Meta分析,如何 解读Meta分析的结果,如何撰写 Meta分析的文章等一一说明,为 与会者解决了很多困惑. 来自美国南卡罗琳娜大学 的教授以维生素D为例,讲述了 围产领域科研思路的形成过程.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第 三届编委会第三次工作会议在 会议期间召开.杂志编辑部主 任郎素慧向各位编委汇报了1年 来的工作进程,之后邀请北京 大学图书情报研究室的蔡蓉华 教授讲述了"中文核心期刊" 遴选的相关问题,最后杨慧霞 主编针对1年来的工作进展及下 一 步的工作计划发表了意见. 会议到会编委共54名,对杂 志进一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中 肯的建议和意见.会议商定, "第三届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 论坛"定于2011年4月下旬于重 庆市召开. ?簟糟学馐导报5藏 编辑:雍伟哲电话:(010)85158609美编:萧书彬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0年5月27 日第25卷第10期 幼稚,马上独立从事一个新的领 域的研究工作,恐怕难以胜任. 但是,吴英恺教授鼓励我:根据 国外专科医院的建设经验,临床 医学的实践和研究必须密切联系 基础医学,才能够获得坚实的成 果和发展;同时,基础医学也会 获得相应的发展条件.我在这个 领域必然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大量的临床医疗数据可以为基础 学科的科研提供难得的资料,如 果加以合理运用,潜心研究,将 大有可为,一定能够做出重大成 绩.他还在1959年派我到前苏联 交流学习1年. 后来,解放军胸科医院转入 大医治未病倡导心血管疾病预防 胡盛寿教授: 吴英恺教授虽然是胸心血管 外科专家,但他同时还考虑到心血 管疾病的预防工作.他说:"我开 了一辈子刀,能治好多少患者?百 姓都懂得预防知识,不得病了,就 算医生失业了,我也感到欣慰." 他常常告诫医生:"高明的医生首 先是防病,然后才是治病.要把自 我保健的知识教给群众,预防可以 四两拨千斤啊!" 吴锡桂教授: 吴英恺教授在阜外医院创 建我国第一个心血管病流行病 学研究室时,研究人员包括流 行病学,心脏内科,统计学, 生化和护理等专业的人才,为 此他还招收了4名研究生,心血 管病防治专家吴兆苏,姚崇华 教授就是其中的两位.新建的流 行病学研究室工作是繁忙的, 除组织课题设计,策划召开会 议,统计各种数据,收集和测 定有关生化标本外,还组织了 "地段小组"送医送药到附近 单位的医务室或入户,为就近 的居民服务.阜外医院心血管 病流行病学研究室的成立,从 组织上保证了不同渠道来的研 究课题的落实和完成;同时为 全国有关协作单位建立不同规 模的流行病学和人群防治专业 组织带了个好头.其后,不少 单位成立了心血管病流行病研 究所,研究室或研究组,对于 我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及人群 防治研究的开展起了积极的推 动作用. 1979年4月,吴院长在河 南郑州1根据我国"1978—1985 年全国医药卫生技术发展规 划"的要求,针对常见心血管 病的流行病学及预防工作,组 织召开了全国协作会议.这次 协作会可说是我国心血管病流 行病学和人群防治史上的一个 里程碑,因为它决定了几项重 要任务:(1)制定"心血管 病流行病学研究及人群防治工 作1979—1985年规划",在规 划中提出防治对象在多数地区 他身先士卒,早在1959年 就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心血管 疾病学术会议,揭开了我国心 血管疾病防冶科研工作的序幕. 1969年,他带领专业人员率先 走出医院大门,到首都钢铁公 司,开展高血压等常见心血管病 流行病学研究,形成了着名的防 治研究经验"首钢模式".2O世 纪70年代,他率先建立我国第一 以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及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重点;对 高血压的防治区规定了人群分 组,血压测定的方法和诊断标 准;还组织讨论了冠心病的诊 断标准,编写了《高血压,脑 卒中,冠心病的防治》一书. (2)讨论和布置了全国29个 省,市,自治区在1979~H1980 年的8—10月进行年龄15岁及以 上人群高血压抽样调查.原设 计调查人数350万,但1981年 实际完成调查人数为400万,后 来我们称之为"全国高血压第 二次调查".这次调查提供了 我国20世纪70年代全国高血压 的流行状况以及不同年龄,地 区,民族的患病率,发现患病 率存在"北高南低"的地区差 异,其原因可能与北方人摄盐 量高于南方人有关,为高血压 的防治工作提供了行动依据. 此次调查获得部二级成果奖. 另外依据患病率估算,我国当 时高血压患病人数约5000万, 与1959年西安会议公布的全国 高血压抽样调查患病率相比增 加了50%,引起政府及医务人 员对高血压的重视,促进了对 高血压病因研究和人群防治的 发展. 1981年为落实国家心血管 病防治规划,在石家庄召开的全 国性会议上,吴英恺教授组织 了风湿热与风湿性心脏病,沿海 渔区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及人群防 治,钠盐与高血压,民族,高原 与高血压,预防卒中,脑梗死再 发研究等协作组,这些工作调动 地方,组建成阜外医院.如果没 有吴院长的超人魄力,坚强意志 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在短 短的几年间无法将阜外医院建设 成这样一座在国内首屈一指的心 血管病专科医院.吴院长精益求 精和永不止步的工作精神是我们 学习的榜样. 个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室,以 北京石景山区为基地,组织全国 29个省,市,自治区9o个城市 及208个农村地区高血压病普查 工作.实践证明,心血管疾病防 治工作不能局限在医院里,需要 走出医院,深入农村,厂矿,机 关等广大居民中,进行现场诊治 和预防.这是我国心血管病防治 工作的一大创举. 了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吸引 了许多临床医生加入到防治研究 的队伍里来,推动了规划的落 实,大大地促进了我国流行病学 工作的发展.石家庄会议是一次 全国性协作会议,尽管参会人员 只有97名,但包括了专门从事心 血管病学的科研人员,心内科, 神经内科,流行病学,内分泌 科,医学统计等学科的专业人员 和各防治区基层医务工作者.会 议气氛热烈,百花齐放,畅所欲 言.代表们纷纷表示选择自己有 兴趣,有基础的协作课题踊跃报 名.会议使我感受到吴院长对防 治心血管病深重的责任感和高超 的指挥艺术和组织才能.会议 代表们一致认为郑州会议以来, 2年内在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和人 群防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完成了400万人群高血压抽样调 查,除提供了88个城市和192个 地区高血压患病率外,还调查了 不同人群患病的流行规律及特 点,为进一步的病因研究提供了 重要线索.又根据估算,我国当 时已有5000万高血压患者,这 一 严峻事实使高血压的防治更受 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促进了以后心血管病防治由科研 任务和专家个人行动逐渐转变 为政府出面,社会支持的社会事 业,形成了心血管病医疗,预防 专业队伍和基层社区单位密切结 合的局面. 1974年,吴英恺教授和 刘力生教授出国参加了世界卫 生组织召开的有关人群心血管 病发病和死亡登记研究工作会 议,回国后积极进行有关筹备 工作,为开展我国人群疾病登 记研究做准备.石景山农民与 首钢居民是吴院长建立的第一 个发病和死亡登记的人群试 点,当时这两个社区同时还在 开展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和 防治研究.至1985年申请"北 京石景山及首钢心血管病人群 防治研究成果鉴定"时,这两 个试点均提供了1974—1984年 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冠心 病猝死的发病率,死亡率及其 趋势的数据.1982年吴院长 在北京安贞医院工作后,这项 研究改由安贞医院牵头正式在 全国开展.这个课题为我国争 了光,因为中国北京是wHo— MoNICA合作中规模最 大,时间最长者,在多次评比 中均名列前茅.北京高质量的 资料,成为WHO—MONICA 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次在 国际着名医学期刊上发表,并 在wHo—MONIcA?E总中发 布.中国wH0一MoNICA方 案的主要结果也以完全的中国 知识产权形式在美国和欧洲医 学期刊中的重要栏目中发表, 受到国际同行的瞩目与赞许, 从而使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 与国际接轨,走上了国际舞 台.这是在吴院长的领导下, 由吴兆苏,姚崇华等教授和多 个合作中心的研究人员,经过 E—m:yongweiz2003@yahoo.corn.cn 10余年的坚持和努力才取得 的,是一项含金量非常高的成 果. 吴英恺教授自2O世纪70年 代初到90年代末一直关心流行 病学和人群防治的发展,给我 们从事流行病学工作的人以鞭 策和激励,我们也时时感受到 他的企盼与不安.2000年我们 编写的《预防心脏病学》将出 版时,他在为此书写的前言中 对我国流行病学发展表示了担 忧与期望,指出:"我国开展 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始于1958— 1959年,至今已40余年,有 起有落,长期坚持的地区和单 位仅属少数,因而从全民保健 方面而言收效不大;至今心血 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仍在上 升,经验教训值得各级领导和 医务界人士反思".如何改进 这种状态,他提出"我们必须 更新观念,调整策略,根据全 民保健的需要尽快普及和加强 心血管病防治控制".在具体 解决措施方面再次强调"首先 要树立全民保健的目标,普及 与提高并举;尽早普及预防血 压升高和减低动脉粥样硬化 的进程,有病者早发现,早 治疗,要防治结合,预防为 主".他的这些嘱咐也正是目 前政府医疗改革的重要内容, 也是我们医务工作者为之奋斗 的目标. 倡导"做学术性医师" 胡盛寿教授: 吴英恺教授经常教育 医生不要做单纯的"手术 匠",他说:"临床医学水 平的提高,一靠与诊断科室 和基础科室的协作,二靠掌 握国内国际的学术动态,三 靠根据自己的实际和条件, 开展新方法,新技术,从而 取得临床水平的提高和学术 上的进步和创新."他在临 床工作中,要求自己除了工 作和读书之外,必须抓科学 研究工作,从临床实践中找 课题,每年要写1—2篇文 章.在1936—1943年间, 他参加食管癌等科学研究工 作,发表了11篇胸心外科论 文,其中5篇在国外一流外科 杂志上刊登.20世纪60—70 年代,在复杂的国内环境和- 落后的技术条件下,他带领 学生们从事科研工作,开展 了"心脑灌注的半身体外循 tT转第6蔽 ?彳糟学f;报 编辑:雍伟哲电话:(010)85158609美编:萧书彬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0年5月27 日 6 第25卷第1O期E-mail:yongweiz2OO3@yahoo.com.cn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发布 本报讯(记者雍伟哲)5月 22日,《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 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在北京正式发布.《指南》由中 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 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制 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心力衰竭专业组组建了《指南》 的撰写组和专家组.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生活 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也逐渐 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 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力衰 竭(心衰)作为各种心脏病发展 的严重阶段,正成为本世纪最重 要的心血管病症.流行病学资料 表明,全球心衰患者的数量已 高达2250万,并且仍以每年200 万的速度递增,且5年存活率与 恶性肿瘤相仿.20%的心衰患者 出院将在3O天内再住院,花费了 大量医疗费用.我国成年人心 衰的患病率为0.9%,其中男性为 0.7%,女性为1.0%,目前35,74 岁成年人中仍约有400万的心衰 患者,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指 南》在介绍急性心衰的流行病 学时指出,美国在过去10年中, 因急性心衰而急诊就医者达1 千万例次.急性心衰患者中约 15%,2()%为首诊心衰,大部分 则为原有的心衰加重.所有引起 慢性心衰的疾病都可导致急性心 衰.晚近,随慢性心衰患者数量 逐渐增加,慢性心功能失代偿和 急性心衰发作,业已成为心衰患 者住院的主因,每年心衰的总发 病率为0.23%,0.27%.急性心衰 预后很差,住院病死率为3%,60 天病死率为9.6%,3年和5年病死 率分别高达30%;~1360%.急性心 肌梗死所致的急性心衰则病死率 更高.急性肺水肿患者的院内病 死率为12%,1年病死率达30%. 我国对42家医院1980, 1990,2000年3个时段住院病 历所作回顾性分析表明,因心 衰住院约占住院心血管病患者 的16.3%一17.9%,其中男性占 567%,平均年龄为63,67岁, 60岁以上者超过6O%;平均住 院时间分别为35.1,31.6和21.8 天.心衰病种主要为冠心病, 风湿性心瓣膜病和高血压病. 在这20年时间中,冠心病和高 血压病分别从36.8%和8.0%增 至45.6%和12.9%,而风湿性心 脏病则从34.4%降至18.6%;入 院时的心功能都以?级居多 (42.5%,43.7%).此种住院患 者基本为慢性心衰的急性加重. 早在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 会(ESC)就颁布了急性心衰的 防治指南,2008年和2009年发表 的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 国心脏协会(AHA)心衰指南中 也包含了急性心衰的诊疗方案. 我国在2007年i2月颁布了《慢性 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但 一 直没有急性心衰的指南,而急 性心衰常危及生命,临床上更迫 切需要的紧急施救和治疗指 南.基于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 病学分会决定编撰我国的"急性 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以提高 对这一心脏病急重症临床处理的 水平,并成立了撰写组和专家 组.《指南》工作组迅速确定 了《指南》编写的基本原则: (I)充分汲取这一领域进展的 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念,借鉴 国外主要心血管病学术组织近 几年制定和颁布的各种指南, 即具有先进性;(2)根据我国 的国情和临床处理的传统习惯 以及已证实行之有效的方法与 经验,包括我国近几年编写的 心衰及相关疾病的指南与专家 共识,即符合国情和有中国特 色;(3)让基层单位和临床 一 线的医师能够接受和乐意使 用,即强调实用性和可行性. 经过历时2年的艰苦工作,工 作组圆满完成了《急性心力衰 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的撰写工 作,并在20IO年3月由《中华心 血管病杂志》刊登发表. 《指南》全面而系统地阐 述了急性心衰诊断和冶疗的各个 方面,包括流行病学,病因和 病理生理学,临床分类和 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和分级, 监测方法,药物治疗,非药物治 疗,基础疾病的处理,急性心衰 合并症的处理以及急性心衰稳定 后的处理.在急性心衰诊断和处 理部分,均以诊断流程图和治疗 流程图加以概括,并用表格形式 介绍了如何根据患者收缩压和肺 淤血水平来选择应用血管活性药 物.《指南》介绍了急性心衰诊 断和治疗领域的新研究,新理念 和新进展,有利于规范我国急性 心衰116床T作中的医疗行为,降 低医疗风险,切实提高我国急性 心衰的临床处理水平,提高治疗 成功率,尤其是结合患者的机体 状况,积极应用各种有效的治疗 方法预防急性心衰的复发.此 外,针对急性心衰治疗药物研 究进展缓慢,近10年问世并在)16 床上得到较广泛应用的新药很 少这一现实,《指南》推荐了 近几年才开始应用于临床的国 家I类新药——重组人脑利钠肽 (rhBNP,新活素). 《指南》的制定将积极推 动我国急性心衰的防治水平,使 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 和现代化. (i接第5凝1 环","心脏瓣膜手术"等临 床研究以及心血管病流行学与 人群防治研究等课题工作. 吴英恺教授还坚持倡导科 研工作中的"国际学术交流" 意识,鼓励学生和医生参加国 内外学术交流.早在20世纪 50年代,他就组织了解放后 我国首次心胸外科全国学术会 议,并6次参加国际外科学会 大会.在他的影响下,阜外医 院和他的众多学生们积极与国 际主流医学协会合作,不断开 展心血管病防治国际学术交流 活动. 近些年来,随着心血管疾 病新技术在全国逐步推广以及 新材料的快速发展,多数心血 人才培养"传,帮,带" 管疾病能够得到有效治疗.但 是,也形成了个别医院和医生 只要多做手术就能创造更多的 经济收益的不良风气,在其影 响下,部分医生不从事科研, 只做"导管医生","手术 匠",缺乏搞科研的动力.这 与吴英恺教授的科研理念是格 格不入的.. 胡盛寿: 在人才培养上,吴英恺教为谁服务的问题;基本知识,能.他强调,培养人才要尊重 授坚持"三风","三基"和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必须脚踏科学规律,反对技术垄断,鼓 "四多",即医风,学风和文实地,循序渐进地掌握;多励老同志做好青年人的"传, 风要端正,根本的问题是解决看,多思,多帮,从而达到多帮,带". 朱晓东院士: 吴英恺教授是我敬爱的 老师,也是我人生的领路 人.我1956年大学毕业就跟 随吴教授在解放军胸科医院 外科当住院医生,吴教授兼 外科主任时麾下有侯幼临, 郭加强,黄国俊,李功宋, 邵令方医生等直接领导我 们,当时都按照协和的习惯 称呼大夫.吴教授率领我们 查房时,报告病历不许临时 翻阅资料,病案要有自己的 分析,对我们的衣着音容都 有严格要求.他要求年轻医 生踏踏实实,循序渐进,做 手术最初让我们先从一些基 本操作诸如取血,输液,铺 单,递器械之类开始,然后 步步深入.他经常教导我们 做一名好的外科医生而不要 成为单纯的"手术匠".他 对年轻医生的工作和成长十 分关怀和支持.1980年,我 随吴教授去菲律宾参加国际 学术会议.我当时第一次在 国际会议上作报告,英语又 不好,心里非常紧张.吴教 授说:"我坐第一排随时帮 你,不用害怕",使我顺利 完成了报告. 胡盛寿教授: 时荏苒,岁月如浚.吴荚恺 教授离开我们已经7年了.1958 年,在阜外医院成立大会上,时 任首任院长的吴英恺教授提出了 "要把阜外医院办成全国第一, 世界有名的医院"的发展目标. 我们可以告慰吴英恺教授的是, 经过陶寿淇,郭加强,朱晓东, 高润霖等几代院领导和几代"阜 外"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现 在阜外医院已经发展成为国内, 家集医疗,科研,预防和人才培 养于一体的世界大型的心血管病 诊治中心,国家级医学教育与医 学研究中心. 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 快速发展及我国人口老龄化,心 血管疾病已经成为高死亡率,高 致残率,高医疗费用的第一大慢 性疾病,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 的生命和健康.为了更好地防治 心血管疾病,国家批准阜外医院 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医院面临 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阜外医 院需要协调国内同行,制定全国心 血管病防治规划,为各级医院和医 师制定心血管病防治指南和各项技 术规范和标准;要创新临床诊疗技 术,建立服务于全国心血匐临.床创新 技术和转化医学的平台;要建立国家 心血管病及其环境和行为危险因素 的人群监测和随访信息系统,发布我 国l:血笛郝力搿艮告;要开展已,血管 病基础,临床,预防及管理的培训活 动,加强国群术交流与台作. 打造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创建 人民满意科研型医院的历史重任落 在我们肩上.这更需我们继续学习 吴英恺教授,学习他精湛的医术水 平,高尚的医德医风;学习他淡泊名 利,献身医学的思想境界;学习他勇 于攀登的胆识和勇于创新的意识,并 使之成为推进心血管病防治事业发展 的重要精神力量,进一步激励全院 职工投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建设实 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 创新,积极进取,努力开创心血管 病防治事业新局面,让人民群众看上 病,看霸捕,少隅病,窦.胴韵爱 , E人民群_一书健康的【脏. 我想,这不仅仅是吴英恺教授' 的衷心期望,同时也是我们对 吴英恺教授最好的纪念. (雍伟哲整理) (本文暇片由阜外医院院办提供)
/
本文档为【斯人已逝 风范长存——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纪念吴英恺教授诞辰100周年座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