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哲学的自我理解与哲学学习

2017-10-14 14页 doc 32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4168

暂无简介

举报
哲学的自我理解与哲学学习哲学的自我理解与哲学学习 在新年开端的时候按照兰天老师的要求写下这些文字,对于我来说,是很有难度的。因为按照兰老师的说法,不但要实用,还要在形而下的层面和语言讲形而上的东西。本来是应该早动手写的,但是因为这个要求的难度,所以一直延迟到现在。我只能尽力写得让每一个人都能理解,相信你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具备理解这些文字的能力。也相信,即使你们现在不理解,但是随着对哲学的深入学习,这些文字将变得不言而喻。 2000年,德国《明镜》周刊采访了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1900-2002...
哲学的自我理解与哲学学习
哲学的自我理解与哲学学习 在新年开端的时候按照兰天老师的要求写下这些文字,对于我来说,是很有难度的。因为按照兰老师的说法,不但要实用,还要在形而下的层面和语言讲形而上的东西。本来是应该早动手写的,但是因为这个要求的难度,所以一直延迟到现在。我只能尽力写得让每一个人都能理解,相信你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具备理解这些文字的能力。也相信,即使你们现在不理解,但是随着对哲学的深入学习,这些文字将变得不言而喻。 2000年,德国《明镜》周刊采访了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1900-2002)。《明镜》记者一上来就要他向非哲学家解释一下哲学究竟是干什么的。在我们这个什么都讲求功利的时代,《明镜》记者的问题无疑是道出了千千万万人的心声,其潜在的台词是"哲学有什么用"。伽达默尔说,人们对哲学的期望往往是不合理的,或者试图让哲学一切,或者要使哲学成为一门科学。但这些往往都是徒劳无功的。《明镜》周刊的记者接着问,那哲学能做什么?人们可以从它那儿期望些什么?伽达默尔的回答是:他觉得,学会继续问问题,而不是认为什么都规定好了,是一个伟大的责任。因而,一个傻瓜也能有很大的哲学兴趣。《明镜》的记者马上问,但他们没有回答哲学问题的能力。伽达默尔回答到,哲学家也很少能回答。但他们至少能说,他们为什么不能回答这些问题。[url=#][1][/url] 我们从这场对话谈起,是因为伽达默尔留给我们的问题正是:我们该怎样对待世界?怎样对待哲学?[url=#][2][/url]但是这个问题太深刻了,是需要全部哲学去回答的问题。或者说,是要通过每一个哲学家的努力才能回答的问题。我们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哲学要做的事情正是不断回到它起始的地方去追问哲学是什么?正是这个问题,规约着哲学家的工作和努力。 海德格尔在一次讲演中说:"据说哲学提供'处世智慧',如果它不提供'幸福生活指南'的话。"[url=#][3][/url]照着海德格尔这句话的意思,他是说,哲学或者提供所谓"处世智慧",或者提供所谓"幸福生活指南",它不能无所作为。然而,当时代发展到今天的时候,我们发现,这样的说法对哲学的要求是过高了。我们时代,是适合学习信息技术、机械技术或者其他至少比较实用的 技术的时代,人文科学和人文精神已经遭到了时代的罢黜,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暗而不彰的。用黑格尔的话说:"时代的艰苦使人对于日常生活的琐屑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的斗争,曾经大大地占据了精神上的一切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纯洁的精神活动,以致许多较优秀的人才都为这种艰苦环境所束缚,并且部分地被牺牲在里面。因为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所以它不能转向内心,回复到自身。"[url=#][4][/url]这是时代的现实,可是并非哲学的愿望。然而,黑格尔教导还在眼前: 哲学的任务在于理解存在的东西,因为存在的东西就是理性。就个人来说,每个人都是他那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这样,它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url=#][5][/url] 这段话后来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在卡尔?马克思的著作中,在《〈科伦日报〉第179号评论》中马克思认为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文明活的灵魂"。可是,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在今天是否还如同以往的时代那样煊赫,在我们看来,这是值得怀疑的。 现代性高涨,而后现代性突起是现时代的基本判断。对于现时代来说,一方面时代要求哲学离开总体性去研究人类思想各个的部分,于是哲学逐渐被价值哲学、政治哲学、法哲学、历史哲学、文化哲学、逻辑哲学、语言哲学等分支哲学或其他应用哲学代替而丧失了自己研究世界总体性的功能。另一方面,由于理性的滥用,价值理性逐渐为工具理性所遮蔽,从而造成了信仰的缺失、精神的缺失、意义的缺失和价值的缺失,人类处于一种普遍异化之中,这种缺失却要求哲学找回总体性,从而能够给人们以安身立命之处。这是现时代的背谬,是作为时代之子的哲学所无法克服的"二律背反"。 那么,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学习哲学,应该怎样做?又应该做什么呢?这就是时代的问题,也是哲学的问题。但是,问题还在于,在现时代,任何想构建一种形而上学体系的要求也是虚妄的。因为经过二十世纪哲学的洗礼,这种虚妄性已经被英美哲学所否定。而在当代欧陆哲学中,后现代主义者更是反对任何的本质主义、还原主义,反对任何的"宏大叙事"。那么,我们要重新提问:哲学是什么?什么是哲学? 我想说,任何想给这个问题以一个确定答案的人他都是徒劳的,但是,他同时又是在某种程度上回答了这个问题。哲学,就是不断追问哲学是什么,什么是哲学? 按照一般的看法,这两个问题是不一样的。哲学是什么,是在问哲学的本质。也就是说,什么样的学问才能称得上是哲学。而什么是哲学是在问哲学到底有什么用,我们学习哲学,能从哲学中得到什么。这个时代的人更倾向于问什么是哲学,而不是问哲学是什么。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要回到哲学本身去,去追问哲学是什么。这就是哲学的自我理解问题。可是,哲学的自我理解难道不是人去追问哲学吗,那么为什么要称作"哲学的自我理解"呢?因为每个追问哲学是什么的人都只能给出自己的答案,而不是哲学本身的内涵。所以,每个人的回答都构成哲学是什么的答案,而不构成哲学是什么的本质。因此,我们就要常常回到哲学本身去,不断返回那原始的起点,因为,那里也正是终点。这或许如老子所说,"反者道之动"[url=#][6][/url]。因此,在这里要说明,以下的论述也是我在对哲学的理解中作出的,因此,关于哲学本身的论述更加重要。而按照兰老师的说法,是要提供一些方法,那么我们就从方法说起。 一谈方法 一般认为,就西方哲学的发展而言,有三种哲学方法是最为重要的,即辩证法,现象学方法和分析哲学方法。 辩证法源于希腊哲学,在希腊文中,辩证就是"对话",所以柏拉图的对话录可称为最早的辩证法。而辩证法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到达了自己的顶峰,出现了黑格尔这样的辩证法大师。而在我们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则被表述为两个总观点和三大规律(两个总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现象学方法根源于现代欧陆哲学中的现象学运动,以埃德蒙特?胡塞尔为代表的现象学运动对当代哲学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其所倡导的现象学还原的方法为现代哲学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动力。而现象学的口号--"回到事情本身"--在现代哲学中更是深入人心。 分析哲学方法是盛行于英美分析哲学中的重要方法,其要旨则在于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从而澄清传统哲学的问题,为哲学找到新的出路。 而在我看来,现代哲学中的释义学方法以及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的方法也应该包含在西方哲学的方法之中,而这些重要方法,有赖于在学习哲学史的过程中得到理解。 对于中国哲学来说,传统上也有汉学的方法和宋学的方法。所谓汉学的方法,就是章句训诂之学,是小学功夫。而宋学的方法则在于探究义理,阐发典籍中的微言大义。 但是,任何方法一成为形式化的东西就有丧失其本身意义的危险。如对于现象学方法来说,真正的现象学方法无疑是存在于胡塞尔著作的文本之中的,而当我们坚持其文本的时候我们是否就已经丧失了现象学真正的"回到事情本身",形成了某种对方法的偏离,而成了"回到文本本身"[url=#][7][/url]呢。因此,任何真正的方法都会面对这样的两难境地。这也提示我们,方法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达到那个目的。而我们的目的则在于,真正对哲学本身做出理解。这种理解,规约着对方法的操作和对其他有关于哲学问题的理解。 二哲学史 我们经常说,哲学就是哲学史,哲学史就是哲学。当黑格尔第一次如此这样表述这个命题的时候,他已经是在为哲学史赋予一种存在论上地位。因为对于黑格尔之前的哲学家来说,哲学史只是作为思想史存在,哲学史仅仅代表众多哲学观点和意见的集合。但是,黑格尔看到了这种观点和意见对于哲学本身的意义,那就是说,只有这些观点和意见集合成为一个整体或者大全的时候,才能完全表述哲学是什么。如此,哲学史就不仅仅是单纯思想的聚集,而是在大全中得到其自身的意义。从而,黑格尔就赋予了哲学史以存在论的地位和意义。换言之,当我们在黑格尔的意义上讨论哲学史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思想史或单纯的观点和意见,而是,我们正是在这种种观点和意见中领悟哲学本身,领悟大全--进而领悟真理。因为黑格尔说,真理就是大全。如果换用黑格尔的话来说,那么"哲学史所昭示给我们的,是一系列的高尚的心灵,是许多理性思维英雄们的展览,他们凭借理性的力量深入事物、自然和心灵的本质- -深入上帝的本质,并且为我们赢得最高的珍宝,理性知识的珍宝。"[url=#][8][/url] 在我们的学习中,将会有太多的时间用到哲学史的学习中。而哲学史的意义就在于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回答了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通过学习哲学史中各个哲学家的观点,我们应当获得一种开阔的视域,应当能够宽容地接受各个哲学家不同的观点。因为对于哲学来说,它能提供的就是种种不同的视域和看问题的方法。如果一个问题要得到某种意义上的解答,那么,它必然依存于某种视域的存在。而这种视域的存在,是哲学史所能揭示的。另外,学习哲学史并不是学习一部人物传记,虽然对于生平事迹的了解也是重要的。哲学史,应该给予我们关于哲学本身的认识,特别是那些伟大哲学家对于哲学的认识。我们说,哲学史的意义就在于它以历史的形式回答了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因此,学习哲学史就是在学习哲学本身。而那些伟大哲学家之所以伟大,也正在于他们对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哲学史最重要的部分,因此而言之,学习哲学史就要学习伟大哲学家对于哲学本身的看法。因为他们的看法,作为一种哲学观是最能启发我们的地方。或者可以说,哲学家对问题的回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于他用什么方法来得到对问题的回答。进而言之,他以什么样的视域得到关于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哲学史的前提批判。而我们要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和那些伟大哲学家的交流,那么我们就必须回到前提处,回到起始处,进而达到哲学本身。 在这里,我们不可避免的要谈谈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当欧洲大陆上的经验论和唯理论各自走向自己的必然归宿,从而造成怀疑论的风行和独断论的狭隘时,康德哲学应运而生。康德要做的工作是,既要给予经验以应有的地位从而保证知识来源的有效,又要保证从经验得来的知识不是虚假的,它有其先天必然性。因此,康德哲学的问题是,知识如何可能,如果可能,何其可能?于是,康德对形成知识的理性进行了分析,从而在自己的哲学体系中实现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调和。但是,康德的意义并不在这里。相反,康德是第一个检讨启蒙运动高扬理性之后造成自由失落的哲学家。康德一生都在追问,人是什么?所以他用心良苦地通过批判理性的方式而将实践理性拯救出来,从而保证了人的自由。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康德是第一个对现代性做出回应的哲学家。今天,我们学习哲学,康德是一个可以方便我们进入哲学的入口。因为通过康德哲学,以往哲学的一切问题都被重新审视。康德哲学是古代哲学 的完成,同样,它也是现代哲学的源出地。不理解康德哲学,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康德前哲学的问题和后康德哲学的走向。更深远的则是,在我们这个工具理性高涨而价值理性颓丧的今天,研究康德哲学更是要思考,什么是自由?什么是人? 三略谈当代哲学的发展和展望 传统上说来,哲学大致经过了古代的本体论哲学,近代的认识论哲学以及当代声势浩大的"语言学转向"。 黑格尔之后,西方哲学进入了一个晦暗时期,19世纪30年代以来,哲学中充斥的是各种庸俗唯物主义和历史主义,以及心理主义。这意味着现代西方哲学正酝酿着一场巨大的革命。这个晦暗时期,也是孕育着大师的时期。不久,我们就看到,尼采他作为新时代的第一个哲学家登上了世界哲学舞台。而布伦塔诺、弗洛伊德,弗雷格也在准备着他们的工作。从尼采开始的西方哲学家莫不都对现代性问题投入了巨大的热情,而崛起在欧洲大陆上的现象学更是如此。从胡塞尔对"生活世界"的研究到海德格尔对"此在"存在的关注都逃不出现代性的问题域。而在英美哲学中,对语言的分析造成了其特别的形态。随着维特根斯坦哲学的成熟,语言哲学从人工语言学派向日常语言学派转变。但是,不论欧陆哲学和英美哲学,其共同的旨向则在于实践性日益突出。因此,当英美分析哲学和欧陆哲学谋求对话的时候,实践哲学就成了必然的趋势。因此,分析哲学走向心灵哲学和社会哲学,而欧陆哲学在经过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洗礼之后更重要的趋势是形成某种交往哲学。 分析哲学阵营分崩离析,现象学运动烟消云散。随着哲学大师们一个个死去,这个时代的西方哲学处于一种"群龙无首"的状态。但是,这好像又回到了19世纪下半叶那个哲学的晦暗时期。然而平静之中并不意味着哲学的暗而不彰,相反,这正是哲学孕育深刻变革的时期。今天,我们可以凭借对西方哲学的认识大致勾勒出当代西方哲学的一般走向,那就是:以问题为中心,超越国家和流派的分野;以对话为前提,寻求相互交流和理解;以综合为基点,强调多元化和相对性。[url=#][9][/url] 当然,以中国学者的视域审视西方哲学,作为"他者"或者能凭借自己的认识而研究西方哲学的走向。但是,问题不仅仅于此。更重要的问题还在于,中 国哲学向何处去?刘进田教授在其《文化哲学导论》一书中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两方"(中西)和"三家"(自由主义,当代新儒家,马列主义)的健康互动过程。[url=#][10][/url]我认为,这个判断也是适合于中国当代哲学的。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极为丰富的哲学资源可以取用。同时,我们一直在学习西方先进思想,通过各种形式与西方对话。而中西之间的交融和紧张将在一个持续的时间中存在下去。中国哲学要想取得世界地位,就要谋求与西方哲学的对话。而这种对话,首先要坚持自己,真正民族的才是真正世界的。而另外更重要的是,要以开阔的胸襟和视野来面对世界哲学舞台。中国哲学的困惑将还在于马列主义,我们如何真正坚持马列主义而不失传统以及与西方哲学思想平等对话之机会,是一个真正严肃的问题。新世纪中国哲学发展有赖于中国学者的共同努力。我们希望,新世纪第一位登上世界哲学舞台的哲学大师能够是中国哲人。我们更希望,每一位研究哲学的人能够真正承担起"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中国哲学在当代的崛起,有赖于我们的共同的努力。 四哲人 孔子在生命的最后说:"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url=#][11][/url]这是一种深重的无奈,但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来说,也是一样的。或者用李泽厚的话来说,是"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显"。但是,这个时代无疑是需要大师又缺少大师的时代。 在莫伟民教授主编的《二十世纪法国哲学》一书最后写道:"巴特、萨特、阿尔都塞、拉康、福柯、德勒兹、利奥塔、亨利、德里达、利科尔、鲍德里亚相继离我们而去,世界哲学舞台看似黯然失色,辉煌不再,然而,思想的星空依然灿烂,因为每一个星座都有其无法取代的位置。当然,我们也急切期待着新世纪第一位大师阔步登上世界哲学舞台,巍然屹立于思想星河。"[url=#][12][/url]这无疑就是我们时代的期待。大师之后,再无大师。随着那些远去的哲人,伴随着我们是无限的哀思和仰望。康德说,"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url=#][13][/url]而在我看来,那些往古的哲人更值得惊奇和敬畏。因为正是他们,开启了一个一个的时代。如果没有他们,那么我们面对的历史将是苍白的。 今天,我们学习哲学,或许并不一定成为一个哲人。或者从哲学史来看,哲学家也会犯错误,也会受人诟病。然而,这并不影响哲学家的思想。王国维先生说,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这句话对哲人来说,也同样适用。但是我觉得,凡是哲人,总有其可爱之处。我们读《论语》、《孟子》还是能看出孔孟的可爱处。我们读《庄子》、《墨子》,不也往往觉得庄周、墨翟实在 晦涩哲人",可是他在和一群孩子玩骰子的时也是很可爱。赫拉克利特被称为" 候一定是异常可爱的。而我们读康德、尼采的时候也一定会有这种感觉。可是,他们为什么可爱呢?我觉得,他们的可爱是因为他们本身对生活和意义有一种无限的热情,他们对宇宙及人生有着深切之体察。而这些,正是我们需要的。 按照诺瓦利斯的说法,哲学就是带着永恒的乡愁到处去寻找精神家园。哲人就是怀有永恒乡愁的人,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如孔子所说,"累累若丧家之犬"[url=#][14][/url]。我们学习哲学,就是要回到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中去,就是去寻找失去的意义之邦。如此,每个人都是哲人。如果用北宋张载的话来说,每个人都应该"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url=#][15][/url] 读哲学,莫不是在读每个哲学家的人生。他们和我们一样,有着自己的性格和姿态,他们能够在思想的星空中闪闪发亮正是因为他们执著地追求着宇宙人生之意义。冯友兰先生依照人对宇宙人生觉解之不同分出四种境界,最高者为天地境界。到达天地境界的人,"知道在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大全的整体,就是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个成员,还是宇宙的一个成员。…一个人具有这样的意义,在做每一件事时,都意识到,这是为宇宙的好处。他懂得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并且自觉地这样做。"[url=#][16][/url]我以为,哲人的境界应该接近天地境界。这样的话,哲学应该超出人生的层面而达到对宇宙的认识。然而,人之为人,正在于他能够显示宇宙人生的意义。故而,哲学就是关于人本身的学问。按照冯友兰先生的看法,"读哲学是为了使人得以成为人,而不是为了成为某种特殊的人。"[url=#][17][/url]人之为人,在于他具有能成为人的总体性。而现代社会,人越来越失去了使自己能成为人的总体性。而学习哲学,旨在找回这种总体性。这是哲学家的任务,同样,也是每个人的任务。而我们在领略哲人之精神的同时,亦是在提高自己的境界和修养。哲人乃是要示范一种生活,这种生活乃是哲学的本意--"爱智慧"--的要求。这种生活,应该能反思知识,追求理想,寻找意义,重建人类的精神家园。 五几点建议 说了这么多,不免还是要回到一个切实的问题上,就是到底应该如何学习哲学呢。我开始的时候就说,方法有走向反面的危险。所以,这里只能提供几点建议和体会。 一、学好外语。当代哲学,没有世界哲学的视域已经不行了。面对着政治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局势,哲学当然也应该有世界视域。这种视域要求我们学好外语,以便能与西方学者交流和对话。当然,我很鼓励多学一门乃至两门外语,对西方哲学感兴趣者可以在英语之外尽可能掌握德语或者法语,而对中国哲学感兴趣者的可以尽可能掌握日语。当然,这里的前提是已经熟练掌握了英语。 二、开放视域。培养开阔之视域无疑是哲学能给人最大的教益。一个问题,用不同的视域能得到不同的答案。这种不同答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碰撞有助于人生境界的拓宽和提升。另外,开放视域也是说,学哲学不能囿于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甚至自然科学都需要广泛涉及。这样,哲学的工作才不会狭隘而在阅历上受到阻滞。 三、读懂一个哲学家。一个深刻的哲学家必对哲学史之所有问题重新思考之。因此,一个伟大哲学家即是我们进入哲学史的钥匙。深入研究一个哲学家的著作,深刻了解其哲学思维方式是必要的。这个人可以是柏拉图,可以是康德,可以是黑格尔,可以是胡塞尔,可以是海德格尔,可以是维特根斯坦,当然也可以是孔子,可以是孟子,可以是任何在哲学史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哲学家。这种专心的研究是一种严格的哲学训练,只有经过这样的哲学训练才能掌握逻辑和思想的力量。 四、回到原典本身。在这个什么都要讲求回到本身的时代,或许这句话本身就说的太浮躁了。但是,哲人的智慧无疑包含在他们的著作之中,后人的阐发对我们来说是不适宜而只能作为参考的。中国哲学原典出自于诸子时代的那些伟大哲学家,他们是中国哲学生命最重要的财富。而西方哲学的著作当以康德、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诸人为主。这里并不想给出一个具体的书目,因为我觉得首先会限制兴趣,其次参考意义并不大。 五、保持自我人格与独立思考之能力。不管将来要做什么工作,我希望得哲学熏陶者能够保持自我之精神。当代学者陈寅恪先生为王国维先生所作纪念碑铭末句云:"唯此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与三光而共光。"[url=#][18][/url]面对人生之迷茫与困惑,哲人自能深刻思考之,故而成就其伟大。而哲学所要追寻者,莫过于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而"为学日益,为道日损"[url=#][19][/url],面对浩繁书卷时,要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深刻之思想大抵来源于深刻之思考和独立之判断,这样才能真正作为一个哲学式的人而存在。超越知识,达抵境界,乃是一切哲学之鹄的。 曾子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url=#][20][/url]黑格尔说,"但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追求真理的勇气,相信精神的力量,乃是哲学研究的第一条件。人应当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精神的伟大和力量是不可以低估和小视的。那隐蔽着的宇宙本质自身并没有力量足以抗拒求知的勇气。对于勇毅的求职者,它只能揭开它的秘密,将它的财富和奥秘公开给他,让他享受。"[url=#][21][/url] 愿以此与诸君共勉。 [url=#][1][/url]Vgl."Rituale sind wichtig",DerSpiegel,8/21.2.2002,s.305.另参看张汝伦:《德国哲学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第318-319页。 [url=#][2][/url]张汝伦:《德国哲学十论》,第328页。 [url=#][3][/url][德]马丁?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陈小文、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页。 [url=#][4][/url][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页。 [url=#][5][/url][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2页。 [url=#][6][/url]《老子?四十章》,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26页。 [url=#][7][/url]参看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31页。 [url=#][8][/url][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第7页。 [url=#][9][/url]参看江怡主编:《当代西方哲学演变史》,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37-639页。 [url=#][10][/url]参看刘进田:《文化哲学导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444-445页。 [url=#][11][/url]《礼记?檀弓上》。 [url=#][12][/url]莫伟民、江宇辉、王礼平:《二十世纪法国哲学》,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757页。当然,这本书限于法国哲学的视域不能给出更多的哲学家。实际上,还有列维纳斯(1996)、柏林(1997)、蒯因(2000)、罗尔斯和伽达默尔(2002)、戴维森(2003)、斯特劳森(2006)、罗蒂(2007)、列维-斯特劳斯(2009)。上述巴特(1968)、萨特(1980)、阿尔都塞(1990)、拉康(1981)、福柯(1984)、德勒兹(1995)、利奥塔(1998)、德里达(2004)、利科尔(2005)。 [url=#][13][/url][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邓晓芒译,杨祖陶校,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0页。 [url=#][14][/url]《史记?孔子世家》。 [url=#][15][/url]《张子语录中》,《张载集》,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320页。朱熹和吕祖谦编的《近思录》卷二作"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元学案?横渠学案下》作"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略有差别。 [url=#][16][/url]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赵复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374页。 [url=#][17][/url]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第13页。 [url=#][18][/url]陈寅恪:《金明馆从稿二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246页。 [url=#][19][/url]《老子?四十八章》,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第250页。 [url=#][20][/url]《论语?泰伯》8:7,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79页。 [url=#][21][/url][德]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5-36页。 特别声明: 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
本文档为【哲学的自我理解与哲学学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