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森林脑炎的防治

2017-09-20 1页 doc 15KB 44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1618

暂无简介

举报
森林脑炎的防治森林脑炎防治知识 森林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本病多见于森林地带,流行于春、夏季节,病人常为森林作业人员。多发于春末夏初。 森林脑炎传染源:松鼠、野鼠等,林区的幼畜及幼兽也可成为传染源。 森林脑炎传播途径:吸血昆虫(蜱)叮咬传播给人。 易感染者:以男性为主,多为森林地区的作业人员或外地到林区放养蜜蜂者。野外劳动人员。但多数为隐性感染,仅约1%出现症状,病后免疫力持久。     症状体征:本病潜伏期为8-14天。起病时先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神志往往不清,并有颈项强直。随后再现颈部、肩部和上肢肌肉...
森林脑炎的防治
森林脑炎防治知识 森林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本病多见于森林地带,流行于春、夏季节,病人常为森林作业人员。多发于春末夏初。 森林脑炎传染源:松鼠、野鼠等,林区的幼畜及幼兽也可成为传染源。 森林脑炎传播途径:吸血昆虫(蜱)叮咬传播给人。 易感染者:以男性为主,多为森林地区的作业人员或外地到林区放养蜜蜂者。野外劳动人员。但多数为隐性感染,仅约1%出现症状,病后免疫力持久。     症状体征:本病潜伏期为8-14天。起病时先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神志往往不清,并有颈项强直。随后再现颈部、肩部和上肢肌肉瘫痪,现为头无力抬起,肩下垂、两手无力而摇摆等。如症状好转则体温在一周后降至正常,症状消失。 森林脑炎的预防;本病有严格的地区性,进入疫区前必须积极做好预防措施:在生活地区周围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灭鼠、灭蜱工作。   初次进入疫区的人应接种森林脑炎疫苗.在野外工作时应穿戴“五紧”的防护服,即扎紧袖口、领口和裤脚口以防止蜱的叮咬.病人衣服应进行消毒灭蜱。 (一)加强防蜱灭蜱。 (二)在林区工作时穿五紧防护服及高筒靴,头戴防虫罩;衣帽可浸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每套200g,有效期10天。 (三)预防接种 每年3月前注射疫苗,第1次2ml,第2次3ml,间隔7~10天、以后每年加强1针。 (四)被蜱叮咬后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神志往往不清,并有颈项强直。随后再现颈部、肩部和上肢肌肉瘫痪,表现为头无力抬起,肩下垂、两手无力而摇摆等。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森林脑炎的治疗: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高热、抽搐、昏迷、呼吸衰竭等症状处理与乙型脑炎相同,重危病人可使用恢复期病人或已患过本病的人血清。后遗症以瘫痪为主,应采用针灸、推拿、体疗等综合治疗。 (一)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 护理、降温、止惊以及呼吸衰竭等处理可参照乙脑的治疗。 (二)免疫疗法   1.血清疗法 起病3天内患者可用恢复期患者或林区居住多年者的血清20~40ml肌注,或椎管内注射5~10ml。   2.高效价免疫丙种球蛋白每日6~9ml肌注,至体温降至38℃以下停用。   3.干扰素、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核糖核酸酶均可酌情采用。     森林脑炎恢复期较长,可留有瘫痪后遗症。本病主要是对症处理。瘫痪后遗症可用针灸、推拿等治疗。
/
本文档为【森林脑炎的防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