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天津历史文化名人.doc

2017-09-19 32页 doc 136KB 39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3097

暂无简介

举报
天津历史文化名人.doc天津历史文化名人.doc 近代有关天津的人文风情论文 天津近代史人文汇 中国近代史论文 学生姓名、学号 班级 2012年 5月 14日 封面 近代有关天津的人文风情论文 提要................................................................................................................................................... 3 第一节 天津近代历史名人篇 ........
天津历史文化名人.doc
天津历史文化名人.doc 近代有关天津的人文风情论文 天津近代史人文汇 中国近代史论文 学生姓名、学号 班级 2012年 5月 14日 封面 近代有关天津的人文风情论文 提要................................................................................................................................................... 3 第一节 天津近代历史名人篇 ..................................................................................................... 4 一、饮冰室主人---梁启超 ....................................................................................................... 4 1.1 简介 .......................................................................................................................... 4 1.2 梁启超生平事迹. ..................................................................................................... 5 1.3 学术成就 .................................................................................................................. 6 二、第一代泥人张---张明山 ................................................................................................... 7 2.1 张明山简介 .............................................................................................................. 7 2.2 “泥人张”个人经历及其泥人发展 ...................................................................... 8 2.3 张明山人物荣誉 ...................................................................................................... 8 三、弘一大师---李叔同 ........................................................................................................... 9 3.1 李叔同简介 .............................................................................................................. 9 3.2 艺术成就 .................................................................................................................. 9 3.3 其书法展示 ............................................................................................................ 10 3.4 李叔同---人物评价 ................................................................................................ 10 四、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 ............................................................................................. 11 4.1 张伯苓简介 ............................................................................................................ 11 4.2 张伯苓---生平经历 ................................................................................................ 11 4.3 张伯苓---其他成就 ................................................................................................ 12 4.4 张伯苓---教育思想 ................................................................................................ 13 4.5 张伯苓---评价 ........................................................................................................ 13 五、近代实业家---周学熙 ..................................................................................................... 14 5.1 周学熙简介 ............................................................................................................ 14 5.2 周学熙 - 成就 ...................................................................................................... 14 5.3 对周学熙的评价 .................................................................................................... 16 六、“比当民国总统强”---华世奎 ....................................................................................... 16 6.1 华士奎简介 ............................................................................................................ 16 6.2 华士奎出身 ............................................................................................................ 17 6.3 生平轶事 ................................................................................................................ 17 七、天津其他名人 ................................................................................................................. 18 7.1 刘凤鸣 .................................................................................................................... 18 7.2 清代诗人---梅成栋 ................................................................................................ 18 7.3 “老乡亲”---孙菊仙 .............................................................................................. 18 7.4 津画代----孙兆祥 .............................................................................................. 18 7.5 甲骨文研究先驱---王襄 ........................................................................................ 18 7.6 南开“校父”---严修 18 第二节 天津文化篇 ..................................................................................................................... 19 八、天津小吃 ......................................................................................................................... 19 8.1 天津三绝 ................................................................................................................ 19 8.2 特色小吃 ................................................................................................................ 19 8.3 特色早点 ................................................................................................................ 19 8.4 天津特产 ................................................................................................................ 19 九、旅游景点 ......................................................................................................................... 19 9.1 蓟县 ........................................................................................................................ 19 1 近代有关天津的人文风情论文 9.2 滨海地区 ................................................................................................................ 20 9.3 其他景点 ................................................................................................................ 20 十、天津建筑 ......................................................................................................................... 20 2 近代有关天津的人文风情论文 提要 天津,中国第三大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北方经济中心、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中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天津素有“渤海明珠”美称,位于华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汇流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地处华北平原。经历600余年,特别是近代百年,造就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 天津,作为有着600多年悠久历史的城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也涌现出众多仁人志士,有商界人士、教育界人士、文艺界人士,还有社会活动家……他们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 在天津寓居过的名人有直隶总督曾国藩,洋务运动倡导者李鸿章,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军阀张勋,北洋政府国务总理顾维钧,民国总统冯国璋、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北洋大学创始人和实业家盛宣怀,作家张爱玲,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美国陆军参谋长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约瑟夫?史迪威,英国军官、苏丹总督查理?乔治?戈登,军阀张作霖之子张学良以及赵四小姐,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天津、北平市长、烈士张自忠,收藏家、书画家张伯驹,总理周恩来等;民国时期有:总统徐世昌,直系军阀的首领、民国总统曹锟,高凌霨、李纯、齐燮元、李杰、施思明等;1949年以后有:总理温家宝、政协主席李瑞环以及王光英、王光美、钱其琛、李森茂等;美国首位华裔女市长陈李琬若。 科学界 清华校长梅贻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生物学家李景均;化学家陆婉珍、邢其毅。南开学校创始人严修、张伯苓,北洋大学、耀华学校校长赵天麟,艺术教育家弘一法师李叔同;知名学者有甲骨文最早的研究者王襄。 文化艺术界 教育家汉语拼音创始人王照,红学家周汝昌,克鲁格人文奖获得者余英时;著名作家曹禺、冯骥才、穆旦、冯至、方纪等;《歌唱祖国》的作曲者王莘,第一个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中国人苏聪,二胡演奏家宋飞,流行歌手张学友,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的演唱者刘欢,相声演员郭德纲、于谦,著名京剧演员朱宝光等。 体育界 1924年巴黎奥运会男子400米冠军伊利克?里达尔,第一个打破游泳世界纪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员穆祥雄,排球教练郎平、王宝泉,排球奥运冠军张娜、 3 近代有关天津的人文风情论文 张平、李珊,柔道奥运冠军佟文,跳水奥运冠军桑雪,体操世界冠军陈一冰、董震以及武术家霍元甲等。 既然身在天津,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吧。接下来,让我们探讨一下近代中国中的那些有关天津的历史文化以及历史名人。 第一节 天津近代历史名人篇 一、饮冰室主人---梁启超 1.1 简介 梁启超(187梁启超3年,1929年)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广东新会人。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4 近代有关天津的人文风情论文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戊戌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梁启超像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从戊戌变法前一两年开始,梁启超与夏曾佑、谭嗣同等便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并试作新诗,但此时的新诗只不过是“挦扯新名词以表自异”的作品。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提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进步诗歌理论,对中国近代诗歌的发展起了指导作用。在他的理论影响下,黄遵宪等一大批新派诗人出现了。梁启超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也努力实践新的诗歌理论,他的诗作留存不多,多数创作于流亡日本时期,但是用语通俗自由,敢于运用新思想、新知识入诗,诗风流畅。《爱国歌四章》、《志未酬》等诗感情真挚,语言明白晓畅,是其诗论的较好体现。梁启超于提出“诗界革命”口号后又提出“小说界革命”的口号,并在创作上进行了积极的有意义的尝试。与诗歌、小说、戏曲相比,梁启超在散文方面取得的成就要高得多。以他于1896年《时务报》到1906年《新民丛报》十年内发表的一组散文为标志,完成了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散文领域的创举——新文体的确立(亦称“新民体”)。 梁启超“夙不善桐城派古文”,在散文的与形式上都进行了重大突破。他的散文或揭露批判黑暗丑恶的现实,或为祖国的现状忧心忡忡,或引进西方先进的思想与科技,积极呼吁变法自强,将散文作为其变法思想的宣传工具。在形式上,他的散文议论纵横、气势磅礴,笔端常带感情,极富鼓动性,“对于读者,别具一种魔力”;语言半文半白,“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拘束”代表作《少年中国说》,针对中国现状,分析透彻,说理条理清楚,运用一连串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行文一泻千里,文章呈现出大气磅礴的风格。故梁启超散文的影响极大,“每一文出,则全国之身目为之一耸。”以梁启超散文为代表的新文体是对桐城派以来散文的一次解放,它的出现为中国古典散文向现代散文尤其是“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转化作了必要的准备。梁启超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能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辛亥革命前,他在与革命派的论战中发明了一种新文体,介乎于古文和白话文之间,使得士子们和普通百姓都乐于接受。同时,梁启超还是中国第一个在文章中用到“中华民族”一词的人,他还从日文汉字中吸收了很多新词,像现在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政治,经济,科技,组织,干部”等等很多词汇,皆始于梁启超先生。 1.2 梁启超生平事迹. 73年出生于广东新会县。1889年广东乡试中举人。1890年始受学于康有为。1891年随康有为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革维新的道路,世人合称“康梁”。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 5 近代有关天津的人文风情论文 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 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的之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1917年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自1923年后身体状况日渐虚弱,于1929年1月19日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京沪开追悼会,参加者甚众。 1.3 学术成就 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显著。 梁启超一生勤奋,著述宏富,在将近36年而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达39万字之多,各种著述达1400多万字。他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1936年9月11日出版的《饮冰室合集》较完备。《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研究重点为先秦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指导范围为“诸子”、 “清代学术史”、 “中国哲学史”、 “儒家哲学”等。这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变法通议》等。 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 梁启超的书法人生: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梁启超的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这种带有“策士文学”风格的“新文体”,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难怪胡适说:“梁先生的文章使读者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 6 近代有关天津的人文风情论文 二、第一代泥人张---张明山 2.1 张明山简介 张明山(1826,1906), 民间艺术家, 名长林,后以字行,天津人。自幼随父亲从事泥塑创作,;练就一手绝技。为人捏像只须对坐谈笑,不动声色,抟泥入手,顷刻而成;且能藏泥于袖,悄悄抟塑人像,形神毕肖,栩栩如生须眉欲动。泥人张第一代。幼初入塾,即喜为粘土之戏。经成年累月地细心揣摩与刻苦实践,对捏塑泥人技术终获独得之秘。操作时优游自得,若不经意,而得心应手。为人捏像只须对坐谈笑,抟泥入手,顷刻而成;且能藏泥于袖,悄悄抟塑人像,形神毕肖,栩栩如生。其作品有古装仕女、戏曲角色和各行业人像,驰誉遐迩,被称为南北塑像者之冠。其作品曾获巴拿马赛会一等奖和南洋各地展览会奖状、奖牌20多件“泥人张”彩塑作品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 7 近代有关天津的人文风情论文 2.2 “泥人张”个人经历及其泥人发展 张明山13岁正式从事泥塑工作,那时的天津已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商业、贸易发达,流行赶庙会,常有外台戏,多由名角演出。张明山常跻身其间观察人物、服饰。名角余三胜到津演出时,张明山为他塑的戏装像《黄鹤楼》,形象逼真、传神,从此扬名。 1947年(民国36年)2月20日的《大公报》的“天津人物志”有一段纪念张明山的文章;“至其如何工作,不过在观戏时,即以台上角色,权当模特儿,端详相貌,剔取特征,於人不知不觉中,袖中暗地摹索。一出未终,而伶工像成;归而敷粉涂色,衬以衣冠,即能丝毫不爽。”18岁即得艺名“泥人张”,以家族形式经营泥塑作坊塑古斋。他只须和人对面坐谈,搏土于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后经张玉亭、张景福、张景禧、张景祜、张铭等四代人的传承,“泥人张”成为中国北方泥塑艺术的代表。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余三胜到天津演出,他是道光年间春台班领衔主演,以擅唱“花腔”著称,是当时响当当的名伶。18岁的张明山观其演出数次,终塑成一尊余三胜泥像,抓住了他的神态特征,被誉为“活余三胜”,一时名噪。只要现场看着就可以一边看一边做出来,被他捏过像的京剧名伶有谭鑫培、杨小楼、汪桂芬、程长庚、田桂凤等等。 清朝末期,张明山曾被召进宫,捏塑各种古今人物像。张明山不愿长期埋头宫内,专受皇家驱使,最后逃了出来。在上海躲避几年,才返回天津。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月二十九日,一代泥塑大师因感冒而逝,终年八十岁。但他开创的“泥人张”艺术,经后人的继承和发扬。 2.3 张明山人物荣誉 1915年,张明山创作的《编织女工》彩塑作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其中带去参展的另外16件作品,获得名誉奖。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时,朝廷内务府员外郎庆宽进贡泥人8匣(包括《木兰从军》、《宝蟾送酒》、《风尘三侠》、《张敞画眉》 、《福禄寿三星》、《 春秋配 》、《孙夫人试剑》、《断桥》,均为张明山作品),迄今收藏在颐和园。 8 近代有关天津的人文风情论文 三、弘一大师---李叔同 3.1 李叔同简介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即佛教中赫赫有名的弘一大师,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又号二一老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平湖(一说山西)。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为现代中国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兴佛教南山律宗,为著名的佛教僧侣。 1896年时的李叔同李叔同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近代史上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他一生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等诸多文化领域中都有较高的建树,并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 1918年,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号弘一,法名演音。作为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著名高僧,他被尊为南山律宗大师,律宗第十一世祖,享誉海内外。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 一轮圆月耀天心。” 3.2 艺术成就 李叔同多才多艺,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无所不能。 他第一个把西洋绘画思想引进到中国,第一个在教学中开创裸体写生,他还是中广告画、中国油画和木刻的先驱。 绘画上擅长木炭素描、油画、水彩画、中国画、广告、木刻等。他是中国油画、广告画和木刻的先驱之一。他的绘画创作主要在出家以前;其后多作书法。由于战乱,作品大多散失。从留存的《素描头像》、《裸女》以及《水彩》、《佛画》等可窥见一斑。 李叔同是最早在中国从事乐歌创作,也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本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他也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是中国校园歌曲创作的奠基人。 9 近代有关天津的人文风情论文 李叔同一生写了90多首歌曲。他创作的春游《晚钟》、《西湖》、《落花》等数十首乐歌,在大江南北流行数十年,久唱不衰。像著名的《送别》,这首歌仅有十句唱词,八个乐句的歌曲,自1914年问世以来,传唱了近百年,仍然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由他自己写的词谱曲的《春游》,则是中国目前可见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 他早年在国内演过京剧,赴日本后,创办春柳剧社,演出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新蝶梦》等,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创始人之一。 周恩来总理曾对曹禺说:“你们将来如要编写《中国话剧史》,不要忘记天津的李叔同,即出家后的弘一法师。他是传播西洋绘画、音乐、戏剧到中国来的先驱。” 3.3其书法展示 3.4 李叔同 - 人物评价 1900年李叔同摄于上海林语堂:“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张爱玲:“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转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夏丏尊:“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 10 近代有关天津的人文风情论文 四、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 4.1 张伯苓简介 张伯苓(1876年4月5日,1951年2月23日),名寿春,出生于天津,在北洋水师学堂毕业,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家,南开大学创建人、校长,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 张伯苓张伯苓,光绪二年(1876年)出生于天津一个秀才家庭,中国著名教育家,中国奥运先驱,毕生从事教育工作。青年时期当过清朝海军,参加过甲午海战,当过私塾教师;他在天津创办了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和南开女中,又在重庆创办新的南开中学;他是著名西南联合大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是中国现代体育运动的先驱;周恩来是他的学生,张学良是他的朋友。 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他为南开中学发展献言献策,积极推进南开大学成立,还成为了清华大学初创时期的重要人物。担任南开大学校长四十余年,为南开园培养了不少杰出的人才,从革命伟人到科学巨子,从文苑大师到体坛虎将,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是有一定影响的。 4.2 张伯苓 - 生平经历 张伯苓1876年4月5日(清光绪二年三月十一)出生于天津。 光绪十五年(1889年)以优良成绩考上北洋水师学堂,光绪二十年(1894年)以全班第一名之成绩毕业,并被派往通济舰上实习。 1897年毕业后服务于海军,不久离职回天津执教于家馆。后来认识了中国知名教育家严范孙,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天津著名商业家王益德聘请他教家馆。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为学习国外教育制度,而前往日本考察。 1904年,张伯苓赴日考察教育,回国后将家馆改建为私立中学,定名敬业学堂(南开中学前身),收有梅贻琦等七十多名学生。 11 近代有关天津的人文风情论文 1907年,在南开建成新校舍,遂改称南开中学堂,从此声名渐著。 1917年秋赴美国,委托胞弟张彭春代管南开学校,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期间曾受教于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杜威、桑代克等人。 次年回国,着手筹办南开大学。 1919年天津南开大学正式成立,为中国史上第一所私立大学,次年开始招收女学生,与北京大学同为中国最早招收女学生的大学。 1919年至1948年长期担任南开大学以及南开中学校长。 1923年,创办天津南开女子中学。 1928年成立天津南开小学。 1937年以前,南开已形成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整体系,他先后担任校长四十余年,培养出不少人才。张伯苓提倡教育救国,办学方针注重理工科教育。他反对学生介入社会政治活动,但也曾保护过进步师生。 抗战期间率南开大学与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与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共同担任联大常务委员、主持校务。 “七七”事变后,南开被日军飞机炸成废墟,大学部先迁长沙,继迁昆明,与北大、清华合组成西南联大,张伯苓任校委会常委。 1938年,张伯苓接办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蜀光中学,张伯苓先生四大金刚之首喻传鉴兼任蜀光中学校长。 1938年7月,张伯苓任国民参政会副议长。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45年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 1948年原考试院院长戴传贤因病去职,总统蒋介石电邀张伯苓出任行宪后的第一任考试院院长,张伯苓本欲推辞,但因经不起杜建时、陈布雷等人再三劝说,而接下此一职务。 1948年6月,他出任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不久辞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名誉其文学博士学位。 1949年11月21日,张伯苓在重庆拒绝蒋介石赴台要求。1950年10月,南开校庆来临,他早早准备前去参加有关活动,但南开中学不允许他进入,而南开大学也只安排他在相关活动中坐一般席位。1951年,因患脑溢血,病逝于天津,享寿七十五岁。临终遗嘱敦嘱南开师生“拥护自由,建立自由民主的中国,誓死抵制专制极权。” 4.3 张伯苓 - 其他成就 中国奥运第一人 张伯苓言论20世纪初,张伯苓向中国人大力宣传“奥运”的魅力,最早将奥运概念带入中国的先驱人物。基于当时张伯苓在学界和体育界的威望,他的热情得到社会各界的回应,在天津乃至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大宣传,力促刘长春首个参赛奥运的主导人物,张伯苓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 张伯苓是倡议中国举办奥运会的第一人。1945年抗战胜利,他组织召开体育协进会会议,申办第15届奥运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申奥活动。当时张伯苓曾预言:“奥运举办之日,就是我中华腾飞之时~” 中国话剧第一人 张伯苓主张学生全面发展,在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大力号召和组织同学们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登台表演,因而获得了“中国话剧第一人”等称号。 12 近代有关天津的人文风情论文 4.4 张伯苓 --- 教育思想 美育心理思想 张伯苓的美育和美育心理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戏剧教育、音乐教育和环境教育方面。实际工作,成绩显著,但没有从美育心理理论方面分析研究。 张伯苓诗句张伯苓提倡的“镜箴自鉴”和“考美”也是一种美育措施。 兼顾德、智、体 张伯苓的人才教育信条是兼顾德、智、体三个方面,且德育、智育、体育观都有其独到的见解。 (一)张伯苓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视“德育为万事之本”。他认为,“教育范围绝不可限于书本教育、智育教育,而应特别着手于人格教育、道德教育”。 (二)张伯苓一向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他是大胆的革新者,早在1904年教家馆时,就敢于冲破封建教育束缚。他不宣传封建教义的四书五经,而致力于提倡科学,宣传西方文化,开设“算术”。“自然科学”、“英语”、“体育”等课程。 (三)发展体育,增强国民的体质是张伯苓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曾多次谈到:教育的目的是救国,即以教育来改造中国,但中心是“改造她的道德,改造她的知识,改造她的体魄。” 4.5 张伯苓 --- 评价 张伯苓是南开系列学校的创始人和主要管理者。但由于其曾任中华民国考试院院长,因此在1949年以后,在中国大陆长期未能得到官方的正面评价,其在教育领域的成绩也一直未能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宣扬。直至改革开放以后,官方对他的评价方有所改变,称其为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其在教育领域的突出贡献也开始广为人知,并因此受到广大南开系列学校师生的尊崇。 蒋介石于台湾闻知其逝世之消息时,亲手写下:“守正不阿,多士所宗,伯苓先生千古”挽之。 13 近代有关天津的人文风情论文 五、近代实业家---周学熙 5.1 周学熙简介 周学熙,字缉之,号止庵,安徽至德人,是中国近代实业家。其父周馥曾任两广、两江总督。周学熙最初在浙江为官,后为山东候补道员。1900年入袁世凯幕下,主持北洋实业,是袁世凯推行新政的得力人物。1903年赴日本考察工商业,回国后总办直隶工艺总局。1905年,他出任天津道,1907年任长芦盐运使,办商品陈列所、植物园、天津铁工厂、高等工业学堂等。他开办的滦州煤矿公司在数年后与英商投资的开平煤矿公司联合,组成开滦矿务总局。1947年,周学熙病逝。 5.2 周学熙---成就 周学熙是继盛宣怀之后,声名最隆、成就最大的官商。他出身官宦世家,父亲周馥早年追随李鸿章,官至两广总督,也是一个著名的洋务派大臣。他跟袁世凯关系紧密,一度成为北洋政府的财政操盘手。周氏实业庞大,是民国初期规模最大的实业集团之一。 经过多年的努力,周学熙以天津为基地,创建了一个为世人瞩目,在其后几十年中享誉海内外的“周氏企业集团”,投资领域包括了燃料、建材、纺织、五金、交电、机械、金融多种行业,形成了以启新、滦矿、华新三公司为核心的庞大资本集团。掌握着公路、铁路和运河的运输主动权;企业内部拥有自己的电力系统和给水系统。总资本高达四千多万元~这是一个在当时令人咋舌的数字。 而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曾经流传过“南张北周”的说法,“南张”,指的是功盖东南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北周”,指的是华北新式工商业的开拓者周学熙。 周学熙与北洋实业1895年中国由于甲午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北京的知识分子“公车上书”,首先行动起来,要求变法维新,寻找富国强兵的新路。科举仕途的坎坷及时局的影响,使周学熙毅然做出了弃举业投实业的决定。在父亲的支持和帮助下,1897年他开始涉足实业,并顺利地当上了开平矿务局董事及驻上海分局的监察,负责监督推销开平煤炭。从此他潜心致力于实业,实践着“实业救国”的梦想。 周学熙任职的开平矿务局是当时中国规模较大的新式煤矿之一,煤田蕴藏丰富,使用外 14 近代有关天津的人文风情论文 国进口机器,所产的煤炭质量较好,发火力强,煤灰少。在上海时,他经常来往于温州、厦门、汕头、福州、澳门、广东等地,察看煤炭在南方的销售情况。虽刚刚涉足实业,就表现出了聪慧精干,很受器重,1898年即升任开平局会办,后升为总办。在他的经营下,煤炭生产和销售都很顺利。 在南方各省督办煤炭销售时,周学熙注意到由于各地纷纷建厂、建矿、修铁路,水泥的潜在市场很大,可国内却没有一家水泥厂,全部要靠进口,价钱昂贵。此前唐廷枢曾在唐山建立了“细棉土”(水泥的译名)厂,由于生产设备和生产方式落后,规模小,1893年不得不关闭。周学熙经过认真的市场调查后,他认为国产水泥成本虽高,但还是要比进口水泥便宜,所以向清政府奏请重新开办唐山水泥厂。1900年4月得到清政府同意,开始筹备建厂。 周学熙首先委任开平矿物局矿师李希明任经理,聘请德国技师汉斯?昆德为总技师,汉斯?昆德等人对唐山的土石进行化验,发现唐山土石是制造上等水泥的最好原料,一切准备就绪,水泥厂即将开工。就在这时1898年秋兴起的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紧接着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当时周学熙因事又不在唐山,作为开平督办的张翼吓得躲在寓所不敢出门,开平矿物局乱作一团,恢复细棉土厂一事暂时搁浅。 八国联军入侵华北后,英德军队占了唐山矿区。在混乱中,英国商人和天津海关税务司官员德国人德璀琳联合,连吓带骗,从督办张翼手中,以极低的代价“买”去了开平矿务局和唐山细棉土厂,其中包括唐山、林西两座煤矿、承平银矿,天津总局的房屋,天津塘沽、上海、香港、广州等地的运煤码头及运河、轮船等。他们转手又卖给了英商墨林,墨林又转手将之卖给“东方辛迪加”,1900年底组成开平矿物有限公司在英国注册,承接了开平矿物局的全部产权。 周学熙回来后,英国商人为了手续完备,又企图诱骗他在卖矿契约上签字。周学熙不顾威胁,断然拒绝签字,愤而辞去总办职务,表现了一个正直的中国人的民族气节。 1904年袁世凯让周学熙在国内负责办理“收开”的交涉,周学熙调来有关开平矿务局的所有案卷,经反复研究得出结论:由于张翼的出卖,开平新公司已经在英国注册的事实很难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他提出了努力收回部分权益的建议,也就是先收回他曾经试图复建的唐山细棉土厂。 原来,唐山细棉土厂在垫款抵押开平矿时曾与开平立约:如果一方不愿合办,可提前三个月通知对方,即可分办。这些资料原来都保存在汉斯?昆德手里,汉斯?昆德是个正直的工程师,他目睹英国商人骗取开平矿务局的经过,对这种卑鄙行径十分痛恨,便主动将唐山水泥厂的资料文件全部保管起来,拒不交给英国人。后来,他将这些资料全部交到了周学熙的手中,正是凭着这些文件和资料,周学熙收回了细棉土厂。 收回细棉土厂后,周学熙将它改名为“启新洋灰公司”。因旧厂股本早已亏蚀尽,他把旧厂固定资本压低折价,动用自己淮军银钱所的存款,按老股本十万元结清旧案,又借一部分官款,还招集商股,待商股招满后迅速偿清所借官款,使这一官营企业逐渐转为私营企业。 为了维护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洋灰公司创办章程》规定:“本公司资本,以100万元为额,凡系本国人民均可附股,无论官、绅、商、庶入股者一率均享受股东之权利。” 为了在市场上站住脚,周学熙注意改进技术,时刻关注西方水泥制造工艺的改进和新设备的发明,一旦有新设备能促进水泥质量的提高,他总是不惜重金买进使用。启新公司的水泥在产量和质量上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多次在国际赛会、博览会及国内展览会上获得奖章和奖状,公司垄断中国水泥市场达14年之久。北京图书馆、辅仁大学、燕京大学、大陆银行、交通银行、河北体育馆、上海邮政总局等当时有名的建筑,都是用启新水泥建造的。 15 近代有关天津的人文风情论文 5.3 对周学熙的评价 周学熙作为一个政治家,曾经有过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他为挽救国家危亡,特别是濒临崩溃的国家财政进行过努力,但是由于身处的那个时代的局面性,他无力承担救国救民的重任,也不可能改变袁世凯所推行的独裁卖国统治。相反的,由于形势所迫,他也参与了“善后大借款”等饮鸠止渴、出卖国家利权的事情。他越是为此废寝忘食、苦心积虑地干,越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同时也与自己的初衷———离得越远。这是周学熙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周学熙最终选择了退出政界,全身心地投向实业,他将周氏家族聚居天津,齐心协力创办“周氏企业集团”,经过苦苦经营,多年努力,周学熙以天津、唐山为中心,在中国北方亲手营造起一个庞大的实业集团。 这个在其后几十年为世人瞩目、享誉海内外的“周氏企业集团”,大大改变了华北地区轻纺工业严重滞后的局面,对改变中国纺织业的布局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周氏企业集团”逐步奠定了周学熙“北国工业巨子”、北方实业之父的地位,他把中国北方的近代工业带上了一个新台阶,也把整个周氏家族,带上了日新月异的实业救国之路。 周学熙投身实业,实际上是在追寻一个强国之梦,他一生所经过的创业的艰苦、守业的辛酸、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构成了一幅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家在夹缝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在奄奄一息中苦苦挣扎,在寒风严霜中努力培植民族工业的悲壮画卷。而周学熙这位中国民族实业家,他的实业救国事迹已经被收入中国高中历史教科书中。 六、“比当民国总统强“——华世奎 6.1 华士奎简介 华世奎(1863,1941),书法家, 字启臣,号璧臣。天津人。清内阁阁丞,民国成立之后,以遗老自居,终生不剪辫子。同严修组崇化学会,主其事。其书法走笔取颜字之骨,气魄雄伟,骨力开张,功力甚厚。手书的"天津劝业场"五字巨匾,字大1米,苍劲雄伟,可谓其代 16 近代有关天津的人文风情论文 表作。书法作品小至蝇头小楷,大至径尺以上榜书,结构都很凝重舒放,晚年更加苍劲挺拔。居近代天津四大书法家之首。 近代,天津最著名的书法家当推华世奎、严修、孟广慧、赵元礼。其中,华世奎位列榜首。一方面是华的书法造诣出类拔萃。另一方面华曾任八旗官学教习,是清朝赏加二品顶带的大臣,可谓官高爵显。 6.2 华士奎出身 华世奎书法作品 华世奎出身旧盐商家庭,四岁开始接受家塾启蒙教育。每天坚持练字不辍,其父要求甚严,偶见稍有懈怠,就拿烟袋锅往脑袋上敲。为了纠正执笔姿势,其父独出心裁地在他笔杆上放一枚铜钱,只要笔杆稍有倾斜,铜钱就会掉落下来。据说,华到后来可在笔杆上放十个铜钱,仍能运笔自如,可见功力之深。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华终成书法大家。宣统退位,华脱离官场返回天津靠卖字为生。为"天津劝业场" 题写匾额一事,最值一提。民国十七年天津劝业场建成,德商买办高星桥派人找华求写牌匾。按当时惯例,凡有登门求字者,皆与帐房管事谈妥润格即可,华从不见求字的客人。但是高星桥派来的人却走进了华的书房,简明扼要地说明" 劝业场" 牌匾的尺英寸以后,遂叫人端来三百块现洋,客气地说:"区区润金,不成敬意。"华淡然一笑,颔首将此事应允下来。 当时,还没有影印、照排、放大的技术。主家要多大的字,书家就得写多大,像"劝业场"牌匾属于榜书。写榜书是非常见功力的,不好写。事隔几天,华刚把牌匾写好,求字的人又送来二百现洋,面带难色地告诉说,因为一时疏忽,几乎贻误大事,劳烦先生在" 劝业场" 前再加上"天津" 二字。华听了心里很是不悦,吩咐仆人当即铺纸研墨,挥笔写就"天津" 二字。 6.3 生平轶事 “比当民国总统强” 华世奎任内阁中书行走时,与翰林徐世昌同拜户部尚书祁世长之门。祁世长晚年得一幼子,生前十分喜爱,曾拜托华世奎、徐世昌日后照料。 1930年,祁世长"幼子"贫困潦倒,特由家乡来津门求助。华世奎感念师恩,赠其200块现洋,又亲自去徐世昌家代其求助。可徐世昌对于华世奎说:"你今年卖字日进斗金,我也卖字,但赚钱不多。这样吧,我照你给他的钱数,减赠一半吧。"事后,华世奎又赠其100块现洋,并以此对后人谕讽徐世昌:"你们可要好好地练字呀,字练好了,比当一任民国总统还强呀~" 另外,华世奎还有一事值得一说。"伪满洲国"初立之时,溥仪想通过罗振玉跟华世奎的关系,拉华世奎下水。罗振玉曾为溥仪四处延揽人才,他曾因与华世奎私交甚厚,三番五次到华家,劝说华世奎辅佐溥仪,最后华世奎碍着老友情面,才对罗振玉说:"鄙臣患有足疾,行走不便,就不去了罢。"可私下里告诉家人:"现在的皇上是满洲国的皇上,已不是大清国的皇上了,他穿西服,勾结日本,背叛祖宗,我作为大清旧臣,绝不能背叛先朝,与其同流合污~" 华世奎始终对清廷有深厚的感情,他一生不肯剪发易服,无论家里外头,总是穿长袍马褂,布袜子,两道脸的缎子鞋,脑后拖一条小辫。虽然华世奎一生终于清室,抱残守缺,但是从人品、气节方面,绝不像袁世凯、徐世昌那样胸怀野心,见风使舵,既做清朝旧臣,又当民国总统。更不像郑孝胥、罗振玉之流,为复辟大清基业唆使溥仪认贼作父,投靠日本。因此纵观其宦海沉浮的一生,其人品和鲜明的民族意识还是值得称颂的。 17 近代有关天津的人文风情论文 七、天津其他名人 7.1 刘凤鸣 刘凤鸣(1889,1978), 民间艺术家。回族。天津人,15岁开始随外祖父马顺清学习刻砖技艺。马顺清是天津著名刻砖艺人,在清道光年间,将天津砖刻发展为独立于建筑之外的民间艺术,并开创了堆贴法,扩大立体空间,使作品层次分明。刘凤鸣继承和发扬了马顺清的贴砖法,创造了天津刻砖的独特风格,被誉为"刻砖刘",以立体和半立体透雕见长,,构思精巧,极具艺术欣赏价值。 7.2 清代诗人——梅成栋 梅成栋,清代诗人, 字树君,号吟斋。天津人。道光年间倡立辅仁学院,主讲席10余年。清嘉庆、道光年间,天津出现了一位伟大的诗人——梅成栋。他在三个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一是诗歌创作。梅成栋以真诚率性的心性,以不事雕琢的笔法,犀利而又深刻地揭露社会现实,反映出清中期的社会现状,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与较高的艺术性。二是文献整理。梅成栋耗时数十载,蒐编了天津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津门诗钞》,为保存津门文献做出了重要贡献。三是延续风雅。梅成栋组织成立梅花诗社,延续了津门风雅,推动了天津文学的发展。曾在天津水西庄与文人名士结成"梅花诗社",有许多诗作在士林传诵,是当时天津诗坛公认的领袖。著有《管见篇》、《吟斋笔存》等,辑有《津门诗抄》。 7.3 “老乡亲”------孙菊仙 孙菊仙 (1841,1931)京剧老生,是半途转业、三十岁以后才由票友下海的著名艺人。他先是做票友,后来正式进入梨园界,最早进入的是祝成班。由于他具有歌喉洪亮、行伍出身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又善于揣摩,融会各家之长,独具一格,很快红遍京城,成为各戏班争聘的名角。 7.4 津画代表---孙兆祥 张兆祥(1852,1908), 画家, 字和庵。天津人。师从孟绣村,多才多艺,通晓西洋照相技法和诗文书画,尤擅写生,画花鸟,并吸收郎世宁西洋画法,开一代画坛新风,自成一派。其作品传世甚少,尤为宝贵。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的《石榴花》,色彩浓艳,风姿绝伦,堪称珍品。 7.5 甲骨文研究先驱---王襄 王襄(1876,1965),中国现代金石学家、甲骨学家。字纶阁,号簠室。长年从事金石学、 18 近代有关天津的人文风情论文 甲骨学研究,为我国的金石、甲骨学做出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甲骨文研究先驱。 第二节 天津文化篇 八、天津小吃 8.1 天津三绝: 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 8.2 特色小吃: 糖礅、大饼鸡蛋、茶汤儿、果仁张、蹦豆张、面茶、杨村糕干。 8.3 特色早点: 煎饼馃子、锅巴菜、老豆腐、果子、烫面炸糕、卷圈、荷包蛋、糖果子、果篦儿 。 8.4 天津特产: 天津甘栗、天津冬菜、天津大白菜、独流老醋. 九、旅游景点 天津旅游资源丰富,市区依河而建,景色优美,1989年评选出的“津门十景”分别是“天塔旋云”、“蓟北雄关”、“三盘暮雨”、“古刹晨钟”、“海门古塞”、“沽水流霞”、“故里寻踪”、“双城醉月”、“龙潭浮翠”、“中环彩练”,这些景观既有名胜古迹及旧景新颜;又有自然景观和新时代的人文建筑,是新时代天津旅游景观的代表。 9.1 蓟县 盘山风景区、蓟县独乐寺、黄崖关长城风景区、盘山烈士陵园、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九山顶自然风景区、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19 近代有关天津的人文风情论文 9.2 滨海地区 天津海滨旅游度假区、东疆人工沙滩、潮音寺、海河外滩公园等。 9.3其他景点 霍元甲纪念馆、天津中华医圣文化苑、杨村小世界游乐园、宝成奇石园、华石园、龙泉山游乐园、元古奇石林风景区、、华蕴博物馆、武清区南湖游乐园、、杨柳青博物馆(石家大院)、安家大院、小站练兵场(袁世凯练兵之地)、大沽口炮台等。 十、天津建筑 天津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包括独乐寺、大沽口炮台、望海楼教堂、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黄崖关古长城,有各种造型的烽火台20多座,盘旋于群山峻岭之中,四周风景优美如画。全市现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著名的有天后宫、玉皇阁、文庙、天主教堂、清真大寺、大悲禅院、广东会馆,以及周恩来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旧址等。 近代外国建筑 天津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城市建筑独具特色,既有雕梁画栋、典雅朴实的古建筑,又有众多新颖别致的西洋建筑。有英国的中古式、德国的哥特式、法国的罗曼式、俄国的古典式、希腊的雅典式、日本的帝冠式等,通常把这些外国建筑称为“小洋楼”。 现代建筑 新时期天津建造很多风格迥异的建筑,如建成时中国第一高的天津广播电视塔,具有欧式风情的津湾广场、天津音乐厅,融合了中国传统折纸艺术元素的现代风格建筑津塔,拉德芳斯区新凯旋门风格的津门建筑群,玻璃与钢结构形如天鹅的天津博物馆,跨越海河永乐桥上的摩天轮天津之眼,大型现代火车站天津站、天津西站,以及天津站旁的全金属质地的世纪钟等。天津目前包括在建的超过130米的摩天大楼约有80栋左右,位居世界前列 20
/
本文档为【天津历史文化名人.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