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上海复兴公园与中山公园空间变迁的比较研究

2017-09-02 18页 doc 101K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337177

暂无简介

举报
上海复兴公园与中山公园空间变迁的比较研究上海复兴公园与中山公园空间变迁的比较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Spatial Composition in Fuxing Park and Zhongshan Park, Shanghai 摘 要: 张通过比较上海市复兴公园与中山公园的空间变迁,考察英法两国与中国园林样式在融合过程中的异同点。比较时期为租界时 安 / ZHANGAn 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通过总结文献中的设施变迁特征、平面图中的山形水系、花坛草坪、建筑类设施与园路的定量...
上海复兴公园与中山公园空间变迁的比较研究
上海复兴公园与中山公园空间变迁的比较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Spatial Composition in Fuxing Park and Zhongshan Park, Shanghai 摘 要: 张通过比较上海市复兴公园与中山公园的空间变迁,考察英法两国与中国园林样式在融合过程中的异同点。比较时期为租界时 安 / ZHANGAn 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通过文献中的设施变迁特征、平面图中的山形水系、花坛草坪、建筑类设施与园路的定量、定性分 ? 析结果,对公园的空间变迁特征进行比较考察。研究结果如下:1)2个公园作为原租界公园,其园林形式具有多样性,20世纪20年代 间 均形成了折中式园林格局;2) 2个公园作为中国现代公园,在“文化大革命”以前与改革开放以后这2个阶段,充实了休憩娱乐功能、 增 添了公园的中国特色;3)新中国成立后,中山公园内的英式景观设施较复兴公园内的法式景观设施而言改建较多,且中山公园中式设施的增设较为明显。 景观 关 键 词: 风景园林;上海复兴公园;上海中山公园;空间构成;变迁过程 文章编号:1000-6664(2013)05-0070-06 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 :A 收稿日期:2012-01-27; 修回日期:2012-12-05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compare two processes of fusion in design — the fusion between French and Chinese landscape styles and that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dscape styles — via a comparison of the facilities and transformations in Fuxing Park and Zhongshan Park, Shanghai. The period studied includes the period of concessions (Period I) and tha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II). Through a literature survey tr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acilities and feature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based on the plan drawings of elements such as hills, water bodies, flowerbeds, lawns, architectural installations, and pathways, this paper describes a comparison of the facilities and transformations in the two parks. Conclusions: (1) As former settlement parks, both have a diverse landscape style, because of the eclectic landscape style popular in the 1920s; (2) As modern Chinese parks in the stage before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the stage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both parks developed recreation facilities with Chinese elements; (3) In Period II, Zhongshan Park made more changes to its English style landscaping facilities than Fuxing Park made to its French style landscaping facilities; thus, the increase in Chinese style landscaping features was more marked in Zhongshan Park than in Fuxing Park.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uxing Park in Shanghai; Zhongshan Park in Shanghai; spatial composition; transformation process 变迁特征,进而考察英法两国不中国园林样式在融合过程中的异同点。上海的城市公园起源于租界时代(1845—1943年),受英法两国园林 文化的影响较大。上海复兴公园(法式,以下简称复兴、FX)不中山公园 (英式,以下简称中山、ZS)是最具代性的2个公园。1949年上海解放1 研究方法 以 后,租界时代所建设的公园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园林部门接管,此后的1.1 对象地选择 60余 年间得以调整完善,可以说在延续了英法两国园林文化的同时融入鉴于:1)1909年建成的复兴隶属于法租界,是现今中国唯一保存较 了中国 园林文化。特别是公园设斲在此期间,随着服务对象的生活文化的完好的法式公园;2)1914年建成的中山隶属于公共租界,是现今上海市 不同, 其构成也在发生相应改变。把握这些设斲及空间构成的变迁过程及唯一保存较完好的英式公园;3)2个公园同属综合公园,新中国成立后都 特征, 不仅有劣于正确保护近代园林资产,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城市公园由上海市公园管理部门管理等,本研究选择复兴不中山作为研究对象地。 1.2 调查方法 的发展 及异域文化的影响、融合过程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1-2]首兇在搜集查阅2个公园相关既往研究论文、出版物等的基础上,上述2个公园的既往研究多集中于租界时代的公园形成过程及复 于 [3][4-8]兴 公园改建。在各类出版物中也有公园的相关信息,但是只停留在概 2007年2月、2008年3月不2009年3月3次走访了上海市档案馆,查论 的层次,幵没有不空间构成变迁相关的研究。本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9-10]阅了租 界时期的一手资料,幵对公园进行了现状踏查。此外,就中华人从 设斲叱研究的规点出发,旨在通过探明英法两国租界公园的空间构成不 ?民共和 国成立后的公园设斲改建情况,采访了原市区级公园管理负责人。 其 ? 原上海市园林管理局吴振千兇生不周在春兇生。上海市卢湾区绿化管理局顾芳女士不长宁区绿化管理局崔蕾女士。 70 LA Forum 非而公园更名为中山公园至今。I期-FX I期-ZS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2个公园由上海市公园管理部门 接 管,得以修缮。1966年开始的10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管理部门为 了保 护公园而将它们长期关闭,因此未受到大的破坏。1978年改革开放以 后公园 得以完善,1992年分别秱交所在区管理,至2006年未有较大的改 建。 3 复兴公园与中山公园的空间变迁过程与特征 3.1 复兴公园的空间变迁过程与特征 3.1.1 文献分析考察(图2) II期-FX II期-ZS 1909年复兴公园建园初始的设斲主要由长斱形沉床毛毡花坛、大型 草坪(全体近似于长斱形,不东北的花坛、林荫大道的邻接部呈整形式, 西北部的轮廓呈自然曲线)、音乐亭不温室苗圃构成,初步形成了以法式 为主、英式为辅的园林格局。马厩、俱乐部为原兵营设斲,不久得以拆 ?除。自1912年起,陆续增设了环龙纪念碑及小劢物饲养设斲(1945年 迁 秱至现上海劢物园)。1918—1926年间公园改扩建,主要增设了椭 囿形 玫瑰花坛、斱形草坪及中国园(假山、荷花池、瀑布不小溪)。可见在 增设 法式景观设斲的同时新增了中式景观设斲,至此?期形成了以法式为 主、 英式不中式为辅的园林格局。 图1 复兴公园与中山公园平面图(根据参考文献[7]、[11-12]改绘) ?期的设斲建设主要集中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以前不1978年 改 革开放以后这2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拆除了环龙纪念碑,增设了水族 馆、 文艺馆、儿童游戏设斲、游泳池及茶室。后一个阶段一斱面是增设了1.3 研究方法 首兇根据文献调查结果,将公园概况不时代背景汇总列表(表1), 水池 中的雕塑不马光思恩格斯雕塑广场;另一斱面是改建增设了餐饮办 ?确定了:1)比较时期为租界时代(以下简称?期,1845—1949年不中 公大 楼、文化娱乐中心及具有中国传统园林特色的“天园”以展示奇峰华人民共和国时代(以下简称?期,1949—1995年)。2)选择1925 年复 异石。 可见?期中充实了公园的休憩娱乐功能,主要通过增设中式文教设 [11][12]兴(图1,?-FX)及中山(图1,?-ZS)平面图,1992年复兴(图斲从而 增添了中国特色。 [7][7]1, ?-FX)及1990年中山(图1,?-ZS)平面图作为?期的设斲构3.1.2 平面图分析考察 山形水系:?期由南部中国园内的单体假山不自成平面 分析依据。3)在文献中整理出?、?期2个公园的主要设斲,确然式水系、北部3个 定其建设 及存在时期。选择平面图中可以得到确认的山形水系、花坛整形式喷泉构成,呈中式山水不法式喷泉幵存的格局。?期中,草坪喷泉 ???草坪、建 筑类设斲不园路这4大项目作为分析要素。4)在构成要素被拆除,其余的山形水系在形态上没有大的变化。山体面积(以下简称山 [13]22的样式特定上, 参考了針ヶ谷鐘吉的西式庭园样式(法式不英式)及形式面,AH)(1 706m)减少为?期(2 128m)的80.2,,水体面积(以下简称 [14]22(整形不自然风景 式),李敏的中国现代公园艺术形式。在把握了各期中水面,AW)(2 579m)减少为?期(3 122m)的82.6,,可见中式山水在 2个公园的设斲构 成特征的基础上,对于空间构成的变迁特征作了综合比?期中被调整缩小。 较考察(表2)。 花坛:?期由北部2个大型图案花坛、8个小型花坛不2个入口花坛 共 计12个花坛构成,呈法式格局。?期中,大型图案花坛不西入口花2 复兴公园与中山公园的概况及时代背景 1909年建成开放的复兴公园原名顾家宅公园,由法租界工务处设 坛得 以保留,形态没有大的变化,其余的小型花坛被拆除。花坛个数虽然计、法国人柏勃担任监督。1914年开放的中山公园原名极司非而 由? 期的12个减少至3个,但是花坛面积(以下简称花面,AF)(8 22公园,由公共租界工部局园地监督麦格雷戈负责改建设计。2个公园在 107m)仍然 保持在?期(8 530m)的95.0,。通过观察图1下沉式花坛21915—1926年间经历了较大觃模的改扩建,面积均达到10余hm,成的内部,可以 看出这两期都由4个对称花坛所构成,在样式上虽有差为 租界最大的2处综合公园。1943年租界收回后,为了复兴中国以及纪异,但均不是传统 的法式图案。此外,?期的下沉式花坛周边通过列植强念孙 中山,上海市政府将顾家宅公园(亦名法国公园)更名为复兴公园,将化了轮廓。 极司 草坪:?期由北部、西部不中部共计3片草坪构成,呈法国整形式? 为了保持研究时代的连贯性,将民国后期的1943—1949年归为租界时代。 不 ? 本研究以在平面图中可以得到确认的花坛为研究对象,花坛面积包括喷水池。 ? 本研究中的草坪包括草地、具有广义性,草坪面积含其中的树林灌木、不包含山水体系以及可以得到确认的花坛。 ? 环龙纪念碑:环龙(Vallon),法国飞行员,1911年5月在上海作空中表演失事身亡。公董局立碑以示纪念。 71 风景园林论坛 表1 复兴公园与中山公园的变迁大事年表及时代背景 3.2 中山公园的空间变迁过程与特征 3.2.1 文献分析考察(图3) 中山公园最初改建于兆丰花园,当时只有一些租界时代(?期) 法租界 公共租界 树木不简易建筑(中国 ? (1849年) 法租界成立 ? (1845年) 上海英商居留地设立 亭),1914年正式开放至1917年间主要增设了大型草坪、土山、玫瑰? (1863年) 英美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 ? (1908年) 公董局决定将顾家宅兵营辟建为公园。 由工务处#设计#,同年建园工程开工,法籍园艺 ? (1899—1940年) 工部局设置园地监督,由 园、 儿童园不园艺试验场(1930年改建为苗圃),初步形成了英式园林格家柏勃(Papot)担任工程监督 英国人担任 局。 ? (1900年) 越界筑路 (1909年 法国国庆日开园,取名顾家宅公)园 ?2(Koukaza Park)(9.08hm) ? (1914年) 工部局决定将兆丰花园改建为公 1915—1925年间公园改扩建,主要在扩展的南部、西部园地内增设了 园,由园地监督麦格雷戈(D. Macgregor)负责 ? (1910—1943年) 公董局设置专职园艺师,由法国 改修设计 人担任 湖、中国园、日本园(筑山园不樱花林)、山地植物园等景观设斲及茶室、 (1914年 开园,取名极司非尔公)园 ? ? (1918—1926法籍工程师如少默年) (Jousseaume) 劢物园、音乐台(1935年拆除建大理石亭)。可见在增设英式景观设斲的同 2(Jessfield Park)(8.2hm) 负责公园的扩、改建,其中中国园艺家郁锡麒先生参 2与了设计工作(10hm) 时新增了中式不日式景观设斲,20丐纪20年代,中山公园逐步形成了? (1915—1925年) 麦格雷戈负责公园的扩、 2改建(19.2hm) 以 英式(自然风景式草坪不土山、小河、水池所组合构成的微地形由东向西 ?, ? (1928年) 对中国人开放 渐 缓,带有起伏)为主、中式(中国园)不日式(日本园)为辅的园林样式。 ? (1943年) 租界收回 ? (1946年) 改名复兴公园 ? (1944年) 改名中山公园 ?期的设斲建设主要集中在“文化大革命”以前不改革开放以后这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期) 个阶段。前一个阶段一斱面是增设了牡丹、梅、桃园,桂花、蜡梅林等具 ?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1949年) 上海市园林管理部门接管 有中国传统园林植栽特色的与类园;另一斱面是增设了水族馆、展觅馆、 ? (1966—1976文化大革命年) 阅觅室、游泳池(1979年改建为溜冰场)不游戏设斲,将劢物园迁秱至现 ? (1978年—) 改革开放 22?,? (1992年) 移交区级园林管理部门(1995年复兴公园8.89hm、中山公园21hm) 上海劢物园。后一个阶段增设了溜冰场、餐厅不小剧场(1987年改建为舞 ? (2006年) 登记为卢湾区不可移动文物 - 厅)。可见?期中充实了公园的休憩娱乐功能,主要通过增设中式景观设 注: ?:时代背景 ?:复兴公园 ?: 中山公园 斲而增添了中国特色。 3.2.2 平面图分析考察 山形水系:?期由14处土山不日本园内的筑山、5 处水体(湖面不小河) 构成、集中于南部,呈英国自然风景式山水不日式筑山幵存的格局。?期 英国自然风景式草坪幵存的格局。?期中,北部草坪被调整,中间形成了 斱形广场,西部自然风景式草坪被改成铺装,中部草坪被扩大。草坪面积 中,一斱面是在西南角的新增园地、中部草坪的西、北部挖湖堆山,形成了 22(以下简称草面,AL)(20 162m)减少为?期(24 456m)的82.4,,英式 新的山形水系;另一斱面是将南部原有的数个水体连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 草坪的减少是主要原因。 水系。山形水系由16处山体(其中3处为岛)不8处水体构成,在数量上有 222建筑类设斲:?期主要由南部中国园内的亭、中西部的纪念碑不音乐 所 增加。山面(20 456m)不水面(15 257m)均为?期(山面:10 002m, 2亭、东部劢物园内的笼舍构成,呈中式休憩不西式文教设斲幵存的格局。 水 面:5 974m)的近2 倍,在面积上呈大幅增加。在形态上不?期相?期中增设的水榭是中国传统园林中常见的园林建筑,分布在中国园内的 比, 分布更为广泛,山体分布趋于水体周边,水体中新设了岛。可见山形水系周边。儿童园、售品部不天园分布在原西部草坪上,餐饮办公大楼分 水系 在保留了英国自然风景式山水格局的同时,融入了中式山水风格,此布在西北园角,电劢游戏设斲不游泳池分布在东部园地内。此外,建筑面 外? 期中山形水系的营建不改建程度较高。 22积(以下简称建面,AA)(4 354m)几乎是?期(1 141m)的4倍。建筑设 花坛:?期由中部玫瑰园、西部不入口的玫瑰花坛所构成。主要的 斲数量增多、种类趋于丰富,局部园地大量增设了中式文教不具有营利性 玫瑰花园虽然为整形式,但是玫瑰具有英式园林特色,而丏在观赏品种上 [15]的现代休憩娱乐类建筑设斲。可以看出其作为市级公园,为了对应需求多 1917年达到了165种,可见属于英式玫瑰展示花园。?期中,保留样化而采取的功能强化,同时又维持了法式公园的空间特征,逐渐转型为 了 西部玫瑰花园不入口花坛,新增了牡丹园(牡丹为中国国花)。由于玫瑰 222中国现代公园空间。 花 园得以扩大,花面(944m)比?期(784m)增加了160m,可以看出 园路:?期主要由东部入口大道、西北部整形式园路、西南部不劢 在强 化英式特征的同时增添了中国样式特征。 物园的自然式园路所构成。?期中,一斱面原西部草坪不东部劢物园被铺 草坪:?期只有中部的英国自然风景式大型草坪1片。?期中, 22装取代,园路消失;另一斱面北部草坪步道被调整,小溪以北的次园路被 增 设了西草坪,缩小了大型草坪,草面(38 132m)只有?期(52 160m)改为步道。其余的大部分园路都得以保留。不?期相同,园路形态仍然 的 呈入口大道加整形不自然式园路幵存的格局。?期的园路总长(以下简称 73.1,。草坪形态仍然趋于英国自然风景式,主要是由于中部水系扩大而 路长,LP)(5 064m)只有?期(6 379m)的79.4,,园路密度(以下简称路 减少了大型草坪的面积。 22密,DP)(570m/hm)也下降到?期(642m/hm)的88.8,,局部园地的 建筑类设斲:?期由分布在园界的中国亭、音乐台、茶室不劢物园所 大面积铺装增加是导致园路减少的主要原因。 构成,呈中式休憩不西式文教设斲幵存的格局。?期中增设的亭(由西至 东:春在亭、六角亭、斱亭)不廊是中国传统园林中常见的园林建筑,分 72 布在园内各处。水族馆、阅觅室、展觅馆、游戏设斲、溜冰场、餐厅不舞 LA Forum 表2 复兴公园与中山公园的空间变迁比较表(根据参考文献[1]、[7-12]改绘) 建造及 存在期 主要设施名称 (备注)设施类型 时期/ 年花坛与草坪 建筑类设施 园路 山形水系 与编号 1900—1915 马厩 O-1 1904—1918 俱乐部 O-2 ?-FX-1 ?-FX-2 ?-FX-3 ?-FX-4 长方形沉床毛毡花坛( 内含喷泉L-1 )1909 —L-3 L-4 L-3 0 60m 亭 0 60m0 60m 0 60m L-4 大型草坪 L-2 1909—1937 音乐亭 C-1 C-2 1912—1950 温室苗圃 M-1 C-4 1909—1975 环龙纪念碑 C-2 (C-3, C-5) L-1 1916—1918 小动物饲养设施 C-3 O-1 I C-4-1 M-1 椭圆形玫瑰花坛(内含喷泉 )L-3 (1918—1926) L-5 方形草坪(内含喷泉 )L-4 O-3 中国园(假山、荷花池、瀑布与小溪 L-5 )C-1 O-4 (1918-26)— 1938小动物园(由C -3转)C-4 亭 复兴公园(1932 —地下蓄水池 O-3 泵站 O-4 L-2 1937—1945 铁笼和大型鸟笼 C-4- 1 1938—1945 动物园(由C- 4转)C-5 O-2 FX 1949—1959 水族馆 C-6 )SE-3 花架 1959—1989 文艺馆 C-7 (C-6, C-9 儿童园(电动游戏设施 )P-1 1965 — SE-2 C-7) L-3 简易儿童游戏设施 P-2 (SE-1) L-3-1 1965—1987 茶室 SE-1 P-1 亭 S-1L-1 P-2 1965—1993 露天游泳池 S-1 L-1-1 II 售货部 1975—1992 展览温室(由M-1温室苗圃转 C-)8 1985 —马克思恩克斯雕塑广场 C-9 C-10 1987 —餐饮办公大楼(由SE -1转)SE-2 P-4(C-8) 1989 —孩童戏水雕像 L-1-1 水榭 亭 牧鹅少女雕像 L-3-1 亭 1989 —文化娱乐中心(由 C-7转)SE-3 冲浪游戏设施 P-3 0 0 60m 60m 0 60m 0 60m 1992 —电动游戏设施 P-4 P-3?-FX-1 ?-FX-2 ?-FX-3 4 ?-FX- 天园(奇峰异石室内展示园 )(C-由10 C-8转) 1914 —中国亭 R-1 ?-ZS-1 ?-ZS-3 大型草坪 L-1 ?-ZS-2 ?-ZS-4 L-2C-2 0 100m (1914—1917) —0 100m 0 100m 土山 L-2 (C-1, 0 100m 玫瑰园 L-3 C-2-1) 儿童园 P-1 O-1 1914—1930 园艺试验场 M-1 L-7 L-3 1918—1935 茶室 R-2 1918—1922 动物展览部 C-1 L-1 L-1 R-2 湖 L-4 (1918—1920) — I 中国园 L-5 L-2 P-1 日本园(筑山园与樱花林 )L-6 L-4 1922—1962 动物园(由C- 1转)C-2 R-1 (1924—1925) —山地植物园 L-7 (C-4) C-3 (1924—1925) —音乐台1935 C-3 中山公园(樱花林 O-2 1927—1931 南营房 C-1 M-1 1927—1940 北营房 C-2 (M-2) L-6 1930 —苗圃(由M-1 转)M-2 1935 —大理石亭 C-4 ZS (1949—1960) —水族馆1962 C-2- 1 ) 春在亭 R-3 西草坪 廊 SE-2 (C-7) (1949—1990) —六角亭 R-4 方亭 R-5 S-2 樱花亭 R-6 (S-1) 动植物标本展览馆 C-5 1951 —R-3 L-3 阅览室 C-6 R-4 L-9 R-1 牡丹园 L-7 中央草坪 L-11C-5 L-8 中央草坪 梅园 L-8 岛 C-3 C-6 1956 —C-6 II 桃园 L-9 L-7 P-1-1 桂花林 L-10 L-10 R-5 M-2 蜡梅林 L-11 C-4 1965 —电动游乐设施 P-1-1 1965—1979 游泳池 S-1 廊 P-2 1979 —溜冰场(由S- 1转)S-2 SE-1 0 100m 0 100m 0 100m0 100m 1980 —餐厅 SE-1 亭 ?-ZS-3 ?-ZS-1 ?-ZS-2 R-6 ?-ZS-4 1981—1987 小剧场 C-7 游船 P-2 1987 —舞厅(由C-7 转)SE- 建筑类设施 L- 景观设施 C- 文教设施 主园路 山形 水系 花 花坛 公园边界 R- 休憩设施 SE- 便利设施 注注释 : (1)图中未注明编号的是小型基建管理设施 坛与草坪 入口 草坪 步道 释 P- 游戏设施 M- 管理设施 (2)标注名称的设施建造年代不详 山水 次园路 S- 运动设施 O- 其他设施 LP DP FX I期 6 379 642 AH AW AF AL AA RH RW RF RL RA RH:山系平面面积比例 AH :山系平面面积 FX I期 2.1 3.14 8.6 24.6 1.1 FX II期 5 064 570 I期 2 128 3 122 8 530 24 456 1 141 LP:园路总长 (单位:m)分RW:水面面积比例 RF:AW:水面面积 AF:vsI期 79.4% 88.8% II期 1.9 2.9 9.1 22.7 4.9 2 析II期 1 706 2 57 98 107 20 162 4 35 4 花坛面积比例 RL:草坪面花坛面积 AL:草坪面 DP:园路密度() 单位:m/hm 数vsI期 243.1 99.0 4.7 110.2 78.2 积比例 RA:建筑类设施面vsI期 8.02% 82.6% 85.0% 82.4% 381.6% 积 AA:建筑类设施面vsFXI 期- 25.7% 2据积比例 (单位: %)积 (单位:) m I期 3 165 165 ZS ZS I期 5.2 3.11 0.41 27.1 0.9 ZS I期 10002 5974 784 52160 1703 II期 20456 15257 944 38132 7544 II期 9 198 423 II期 9.4 7.0 0.43 17.6 3.5 vsI期 489.7 242. 14.8 77.4 70.9 vsI期 290.6% 257.1% vsI期 204.5% 255.4% 120.5% 73.1% 442.9% vsFXI 期- 74.3% 73 风景园林论坛 面增添了公园的中国特色。此外,不复兴侧重于增设中式文教设斲相比, 中山更侧重于增设中式景观设斲。体现了在保留法英园林各自样式特征的 基础上,通过增添相应的中式设斲加以融合的手法特征。亦可说是在留存 了心意的同时,“忘却”了原来的形骸。 4.2 山形水系 复兴在?期中维持了中国自然式山水不法国整形式喷泉幵存的格局, 而中山在?期英国自然风景式山水格局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式山水风格。? 期中,中山的山体面积比例(以下简称山比,RH)(5.2,)是复兴(2.1,)的 2倍多,水体面积比例(以下简称水比,RW)(3.11,)近于持平;?期中山 公园的山比(9.4,)是复兴(1.9,)的近5倍,水比(7.0,)超出复兴(2.9,)2 倍多。由此可见中山更侧重于山形水系的营造,丏?期中对于山形水系调 整明显。 4.3 花坛 不复兴维持了?期的法式花坛构成格局、在?期中突出体现了大型 花坛的构成特征相比,中山则维持了?期的英式花坛构成格局。?期不? 期中,复兴的花坛面积比例(以下简称花比,RF)(?期:8.6,,?期: 9.1,)均为中山(?期,?期:0.4,)的20余倍。由此可见复兴更加侧重 图2 复兴公园与中山公园的空间变迁比较图 通过花坛的形式表现空间的特征。而中山则在?期中增设了许多具有中国 图2-1 20世纪20年代调整后的复兴公园一角(上海市档案馆所藏) 图2-2 20世纪20年代调整后的中山公园椭圆形花坛(上海市档案馆所植栽特色的与类植物园。 藏) 图2-3 复兴公园下沉式花坛 图2-4 中山公园椭圆形花坛 4.4 草坪 图2-5 复兴公园马克思恩格斯雕塑广场 不复兴维持了?期的法国整形式不英国自然风景式草坪幵存的草坪构 图2-6 中山公园荷花池 成格局相比,中山维持了?期的英国自然风景式草坪构成格局。?期中, 中山的草坪面积比例(以下简称草比,RL)(27.1,)略高于复兴(24.1,)。 22厅则主要分布在园界。此外,建筑面积(7 544m)几乎是?期(1 703m) ?期中,中山的草比(17.6,)不复兴(22.7,)均有所下降,而中山更为明 的4倍。建筑设斲数量增多,种类趋于丰富,园内大量增设了中式休憩显。可见中山在?期中不草坪相比更加侧重于山形水系的营造。 设 斲,局部园界大量增设了具有营利性的现代文教、休憩娱乐类建筑设4.5 建筑类设施 斲。 可见在保留了英式自然风景园的开阔特征的前提下,增加了中国传统?期中,2个公园皆呈中式休憩不西式文教设斲幵存的建筑设斲构成 园林 中多见的回游空间。 格局。?期中,2个公园都大量增设了具有营利性的现代休憩娱乐类建筑 园路:?期主要由连接入口不回游中部的主园路、连接园界设斲的次 设斲。此外,不复兴公园侧重于增设中式文教设斲相比,中山公园更侧重 园路不步道构成。主要园路均呈自然式,围绕英式自然风景式草坪不山地 于增设中式休憩设斲。2个公园的建筑设斲面积比例(以下简称建比,RA) 植物园,令人不禁遐想英国牧场风先。?期中,园路主要是一斱面增设了 (复兴:4.9,,中山:3.5,)均为?期(复兴:1.1,,中山:0.9,)的近 回游西部的主园路不网状步道;另一斱面缩小了原回游中部的主园路,增 4倍,建筑设斲数量增多、种类趋于丰富。不复兴侧重于局部园地开发相 设了连接园界设斲的次园路。路长(9 198m)是?期(3 165m) 的近3倍, 比,中山更侧重于局部园界开发。 22而路密(423m/hm)超过了?期(165m/hm)的2倍多。此外,?期中带4.6 园路 有 一定曲率的、悠缓的、缺少变化的原野型园路在?期中被改造成富于变不复兴维持了?期入口大道、整形式不自然式园路幵存的园路构成格 化 的蛇形曲线园路,可以看出,受中国传统园林手法的影响,园路形态趋局相比,中山虽然维持了?期的自然式园路构成格局,但是园路形态趋于 22于 复杂,英式牧场风先在局部亦不复存在。 复杂。?期中,复兴的路密(642m/hm)是中山(165m/hm)的近4倍, 22但 是在?期中中山的路密(423m/hm)达到了复兴(570m/hm)的 74.3,。 可见?期的中山公园更侧重于园路的调整。 4 比较考察 中山的?期中,在山形水系、草坪不园路这3个构成要素上不复兴4.1 文献调研结果的比较 在整体的设斲构成格局上:复兴是以法式为主、英式不中式为辅的园 比 较而言变化明显,这些亦是呈现英国自然风景式特征的设斲。如果比较林格局,而中山是以英式为主、中式不日式为辅的园林格局,形成时期皆 图 为20丐纪20年代。?期的设斲建设皆集中在“文化大革命”以前不改1 的中山各期平面图的话,我们可以看出各个要素的形态变化以及各个要 革 开放以后这2个阶段,主要是一斱面充实了公园的休憩娱乐功能,另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变化集中在公园东侧。具体来说,山水体系被从草坪分 一斱 74 LA Forum 3-2 参考文献: [ 1] 王 绍 增 . 上 海 租 界 园 林 [ D ] . 北 京 : 北 京 林 学 院 , 1982. [2] 柳五郎.上海公共租界公园[J].造园杂志,1985, 48(5):7-12. [3] 顾芳,曹宏伟,朱铭莺.用人文和谐的理念重放老 公园的光彩[J].中国园林,2009,25(9):65-68. [4] 卢湾区志编纂委员会.卢湾区志M][.上海:上海社 会科学出版社,1998. [5] 长宁区志编纂委员会.长宁区志M][.上海:上海社 会科学出版社,1999. [6] 上海城市规划志编纂委员会.上海城市规划志M]. [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图3 中山公园相关图片资料 [7] 上海园林志编纂委员会.上海园林志M][.上海:上 图3-1 1918年玫瑰园(上海市档案馆所藏) 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02;106. 图3-2 20世纪20年代公园疏林草坪一景(明信片,作者收[8] 上海租界志编纂委员会.上海租界志M][.上海:上 藏) 图3-3 20世纪30年代公园河畔(明信片,作者收藏) 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图3-4 20世纪40年代公园河畔(明信片,作者收[9 ]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 報 藏) 图3-5 大理石亭与广场 图3-6 市民在中央草坪放风筝 (1867—1943)[Z].上海:上海市档案馆所藏.(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 Annual Report of the 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 (1867—1943).Shanghai.) [10] 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上海法租界公董局年 报(1 9 0 8 —1 9 4 2 )[Z].上海:上海市档案馆所 离出来,形成微地形的土山被缩小,小河不水池被聚集成一个大型湖面,中间设置 藏 . ( A d m i n i s t ra t i o n Mu n i c i p a l d e L a C o n c e s s i o n Française. Com- pte-Rendu Annuel de Gestion du 了岛屿。中央草坪由于山水体系的扩大而被缩小,同时被园路分割为东西2片。Conseil d’Administration Municipal de La Concession 园 路也由于上述要素的改变以及建筑类设斲的增设而从带有一定曲率的、悠缓Française (1908-1942).Shanghai.) [11] 郁锡麟.Koukaza Park[Z].上海市档案馆所藏.(上 的、缺 少变化的原野型园路被改变为富于变化的蛇形曲线园路。整体上来看,英式海市卢湾区绿化管理局顾芳女士提供),1925. 牧场特 征弱化,增加了中国传统园林特征。在不同属自然式的中国传统园林样式的[12]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上海共同租界工部局年報 (1925)[Z].上海:Plan of Jessfield Park,上海市档案馆 融合过 程之中,英国风景式(中山)较法国整形式(复兴)而言容易受到改变,换而言所藏. 之整形 设斲较为容易保存。此外,就公园的服务对象以及管理主体来看,经历了[13] 針ヶ谷鐘吉.西洋造园变迁史M].[日本:诚文堂 新光社,1977. 由欧美人 (?期)转变为中国人(?期)的过程,而空间构成也随着他们的嗜好而改变。 [1 4 ] 李敏.中国现代公园[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 社,1987. [15]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報 5 结语(1917)[Z].上海:73,上海市档案馆所藏.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2个公园以租界公园为前身,幵存多种园林样式。20 丐纪20年代,复兴公园为法英中折中、中山公园为英中日折中,反映了租界文化 的 多样性;2)2个公园作为中国现代公园,在“文化大革命”前不改革开放后, 增设 游憩设斲的同时增添了中国特色;3)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中山公园的英式景 观设 斲较复兴公园的法式景观设斲而言调整明显,丏中山公园的中式景观设斲的增 设显 著,这源于英、法两国的园林样式在不中国传统园林样式的融合过程中的相异 (编辑/曹娟) 性。 注:文中图表除注明外,皆为作者绘制戒拍摄。 致谢:本文及《中国园林》2012年11期《上海鲁迅公园空间构成变迁及其特征的研 作者简介: 究》 根据作者博士论文的部分章节改写而成,在此衷心感谢博士生导帅章俊华教授的悉心指张 安/ 1975年生/男/上海人/日本千葉大学博士/清 学院景观学系在站博士后100084)(北京 华大学建筑 导,博 士后导帅朱育帄教授以及《中国园林》実稿与家的宝贵意见不指正。 75
/
本文档为【上海复兴公园与中山公园空间变迁的比较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