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主板板载声卡音质大比拼[指南]

2017-09-28 27页 doc 375KB 14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1159

暂无简介

举报
主板板载声卡音质大比拼[指南]主板板载声卡音质大比拼[指南] 板载音频发展至今一向不被业内人士看好。它有诸多不足:高CPU开销,信号质量差,游戏支持差等等一长串缺点。 那么多缺点使得板载音频目前只在那些最便宜的家用台式电脑上使用。但是在移动设备领域中,自从有了笔记本电脑后,板载音频就一直是其标准配置。 如今,CPU已经快得能够抽出足够的时钟周期去从事其他的工作;编解码器的设计大有改进;主板的布线亦相当科学,由此我们想到板载音频会不会迎来自己的春天呢, 板载音频究竟发展到了何种状态,它的未来又将是怎样的,为了能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我们测试了5款不同的...
主板板载声卡音质大比拼[指南]
主板板载声卡音质大比拼[指南] 板载音频发展至今一向不被业内人士看好。它有诸多不足:高CPU开销,信号质量差,游戏支持差等等一长串缺点。 那么多缺点使得板载音频目前只在那些最便宜的家用台式电脑上使用。但是在移动设备领域中,自从有了笔记本电脑后,板载音频就一直是其标准配置。 如今,CPU已经快得能够抽出足够的时钟周期去从事其他的工作;编解码器的设计大有改进;主板的布线亦相当科学,由此我们想到板载音频会不会迎来自己的春天呢, 板载音频究竟发展到了何种状态,它的未来又将是怎样的,为了能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我们测试了5款不同的板载音频。结果让人有些失望。我们发现,有时候如果实施不到位的话,再好的也是空谈。但是测试的结果并不都是 糟糕的,从中也可以看到一些值得欣慰的地方,甚至从中还可以看到一些非常鼓舞人心的发展趋势。 板载音频的参与者 这是一份生产板载音频硬件的厂家列表,其中也包括几家不太出名的公司。列表如下: Analog Devices SoundMAX ATI -Media C Crystal ESS nVidia Realtek SigmaTel Via/IC Ensemble 在以上这些公司里,Ess和Crystal这两家的研究方向是基本仅限于笔记本电脑音频领域内。 ATI在板载音频领域是个新手,它是凭借着为Pentium 4设计的Radeon 9100 IGP chipset而进入这一领域。而Analog Devices和SigmaTel都是为Intel主板编制codecs(多媒体数字信号编解码器)的。nVIDIA无疑是个“大户”,它推出的可能是目前最为强健的板载音频——MCP-T音频子系统,带有3个DSP芯片来处理音频,这一产品使得nVIDIA在板载音频的市场内具有很大的竞争力。Realtek, Via 和 C-Media的板载音频codecs则出现在为各种各样的台湾厂商生产的主板上。 在这里,将要参与角逐的是以下几款板载音频: Analog Devices SoundMAX Intel 865GBF Radeon 9100 ATI ATI Reference Board IGP C-Media 8738 MX Via P4PB Ultra nVidia nForce2 MSI MS-6750G AOpen AX4GE Virtuoso Tube Realtek/AOpen RTL2100BL motherboard Via/IC Envy24 PT Albatron Intel 86 SEPro II Ensemble 评测整体概述 测试主要关注三方面的指标 ?CPU占用率 ?音频信号质量 ?游戏中的音频性能 参予评测的板载音频中即有基于Intel芯片的主板又有基于AMD芯片的主板,这是因为考虑到AMD芯 片使用了PR频率标识,而不是芯片的实际频率。更深层的原因是某些AMD主板还不支持400MFSB。 我们使用Ziff-Davis的Audio WinBench来比较CPU占用率。具体方法是同时播放32首CD音质(44KHz/16-bit/stereo)的音乐.这部分测试既用到了static DirectSound buffer也用到了streaming DirectSound buffer。这里一共要测试两遍:首先在DirectSound环境下进行一遍测试,然后在DirectSound3D下重复一遍。 为测试音频信号质量,我们使用了标准的SoundForgeNoiseFloor(背景噪声)测试方法,并在44KHz/16-bit/stereo和96KHz-24bit/stereo两种录音采样率下进行。我们采用Line-In作为录音的输入源,并用到了每个音频处理器的混音控制面板。 不幸的是Windows自带的标准声音控制面板的效果几乎是出了名的模糊,而且也不允许外部对其采音参数进行调节(不论从是linear percentage(线性排列)或是dB(分贝)上),所以我们只能是尽力而为了。 事实上,Microsoft也没有发布过任何明确说明,解释他的Windows mixer是如何工作的,这点却正好更直观地反映出大家所看到的不同声卡间表现出的相异性。更加令人吃惊的是,市面上几乎没有声卡真正在混音衰减器下面提供dB marker(分贝标识器)——就和一块物理混音板上的一样——也没有在0dB时提供指示器来告诉用户。我们这里所有的集成在母板上的音频处理器都是没有dB maker的,仅除了Analog Devices SoundMAX在其混音程序中提供了线性排列。 为了更好的进行这场大比拼,我们将切断与声音设备的连接,内部(信号发生器以及其他音频设备)和外部(扬声器)都要断开连接,这样是为了能够读取板卡上的“背景噪声”。我们先录10分钟的静音,然后通过SoundForge的状态窗口来观察RMS Power的值,这个值是前10分钟录音时信号能量的平均值。这个测试的目的是“无中生有”,能让我们直观看到设备本身所产生的背景噪音。 理论上16-bit音频设备的信号与信噪比(Sound-Noise Ratio——SNR)的最大值大约是96dB,因为每一位采样时将会产生6dB。CD播放器的理论上限也是96dB,因为它也是16-bit的。照这样的话,一台20-bit设备的SNR理论最大值就是120dB;用于DVD-A播放器上高采样率音质24-bit设备的SNR理论值上限就是144dB.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这些都是理论值,而音频设备往往是根本不按理论办事的,比如有一些设备就按照一些超采样/亚采样(oversampling/downsampling)的算法(其实是一些范锯齿算法)来工作的。 (RightMark Audio Analyzer) 我们也利用RightMark Audio Analyzer 4.3(上图)对各个音频方案的音频信号质量进行精确的度量。 最后我们在640x480x16下运行3个游戏游戏,分别是Comanche 4,Jedi Knight II 和Unreal Tournament 2003。其中我们在关闭音频的状态下进行了基线测试。这个方法是为了度量出由于音频处理而导致帧频下降的百分比,并由此观察哪块音频处理器在这一处理能力上胜人一筹。 我们也尝试了运行3DMark03的声卡测试,但几乎所有这些板载音频对DirectSound都没有硬件音频缓冲,而3DMark的音频测试仅在有硬件音频缓冲时才能进行。这真是一个令人沮丧地限制条件,因为我们对未来板载音频产品的发展正感到乐观,并认为它们在游戏中将有能力支持多声道音频。 为了进行比较,我们将Sound Blaster Audigy 2也作为一个参考产品来进行对比,虽然它不属于板载音频产品,但是我们想由它来比照一下板载音频与独立声卡之间的差异。 下表列出了每个音频方案的测试时的系统 ATI R9100 IGP Reference 3.06 GHz P4 R9100 IGP ATI Digital Audio Intel 865GBF 3 GHz P4 865G AD SoundMAX AthlonXP MSi MS-6750G Nforce2 Nvidia MCP-T 2700 Albatron Intel 86 SEPro Via/IC Ensemble 3 GHz P4 865G II Envy24-HT Intel AOpen TubeSound 533 3 GHz P4 Realtek 8201BL 845GE Via P4PB 3 GHz P4 Via P4X400 C-Media 8738 Audigy2 3 GHz P4 865 Audigy2 所有板载音频的统一软硬件环境如下表所列: 512MB PC3200 DDR SDRAM Western Digital WEB1200 120 GB ATA-100 EIDE Toshiba DVD-ROM Windows XP Pro Service Pack 1 并更新最新的updates至 6/20/2003 , DirectX 9.0a 准备工作 板载音频处理器需要做些什么呢,其实也不复杂,和那些市面上非集成声卡(如Audigy2或者Fortissimo III)所要做的一样。不过,不论哪款PC音频方案,都需要能提供我们一些最基本功能,罗列如下: 基本功能: Wave/MME 在windows下的回放与录音 多声道 (4.1/5.1) 模拟输出(ANO) S/PDIF 输出 (同轴电缆或光纤,两者都有则最佳) 支持DirectSound 支持DirectSound3D 支持A3D 1.0 (适用于老游戏) 支持EAX 1.0 (适用于目前大多数游戏) 扩充功能: 支持EAX 2.0 support (用于游戏) OpenAL support (支持大多数游戏) 个性化的混音程序 支持ASIO/ASIO2 (一款由Steinberg开发的低延时驱动,现在作为标准用于驱动工作室的录音程序) 在我们所选的板载音频里,大多数都支持上述所有的特点,而一些主板生产厂家可能为了降低总成本而略去了一些功能。结果往往是,尽管某个音频处理器具有很多有意思的功能,然而最终用户却因生产商的“经济头脑”而跟其中一些功能特性无缘了。但是现在许多PC和主板生产商已经意识到了这点,如果补上这些被他们略去的特性功能,他们在经济利益方面也将会有更大的回报。 各司其职的DSP和codecs 任何一个音频方案其实都包括两个部分:即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和codec(A/D和D/A转换器),一块“传统”的PCI声卡既带有DSP也带有codec,这两个处理器将处理所有音频相关任务。也有一些声卡将一部分DSP的任务转交给CPU来完成,当然咯,只能转交全硬件的那部分任务。 大多数板载音频其实仅仅就是一个codec,其他的音频处理任务将通过软件来控制,并由CPU执行完成的。比较有趣的是,PCI数据处理的开销特点会导致一些情况:如果一块非板载声卡安装的驱动很糟糕的话,那么这块非板载声卡的CPU开销将比一些板载声卡的CPU开销更大。然而我们将要看到,创新的Sound Blaster Audigy2并不是上面所说的这一类。 在我们评估的音频方案中,只有nVidia nForce2的MCP-T音频方案才真正在硬件上提供了DSP。更确切些的说,是3个DSP。除此之外,其他的几个方案都是依靠软件和CPU的配合来完成DSP那部分工作的。由此可以得出一个小结论:软件在板载音频里起了关键作用,它虚拟了一部分音频服务,并且控制CPU去执行它们。 由下图可以看到,Audigy2和Via Envy24这两款音频方案做的非常出色,它们的CPU占用率相当的低。而Analog Devices的SoundMAX、AOpen TubeSound以及C-Media8738让我们略感失望啊。这三者在wave回放测试中的CPU占用率都相当的高。之后我们将SoundMAX的一些功能(比如麦克风减噪)关闭,以此确保没有外来的音频服务影响测试结果,并重新对其进行了一遍音频测试,可是得到的结果还是一样。 (Audio WinBench CPU Usage ) 由上图可以看到,Audigy2和Via Envy24这两款音频方案做的非常出色,它们的CPU占用率相当的低。而Analog Devices的SoundMAX、AOpen TubeSound以及C-Media8738让我们略感失望啊。这三者在wave回放测试中的CPU占用率都相当的高。之后我们将SoundMAX的一些功能(比如麦克风减噪)关闭,以此确保没有外来的音频服务影响测试结果,并重新对其进行了一遍音频测试,可是得到的结果还是一样。 不过大家也不必失望,因为这只是SoundMAX唯一的大缺点,而它在后面的测试中都表现尚佳。不过 对于C-Media 8378就另当别论了,C-Media 8378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表现可以用“每况愈下”来形容,高CPU占用率似乎成了它的致命伤。创新Audigy2是我们为了加强对比而选作角逐参与者的,它的表现相 ;而在DirectSound测试中做到了完全不占用CPU。当的棒:在DirectSound3测试中几乎不占用CPU Via也值得赞扬,它的音频方案也表现的极好,CPU的占用率始终不超过1.5%。 nVIDIA在此表现的也不错,只是我们原来考虑到它内建性能强健的DSP,所以我们预想它的CPU占用率不会到1%,结果稍稍高出了这个值,不过这关系不大。总的来说,只要CPU占用率保持在5%以下的板载音频,我们相信其在游戏测试中一定会有惊人表现。 为公平起见,需要补充一下:nVIDIA是在AthlonXP 2700+上测试的,而2700+的实际时钟频率是2.16GHz,比Pentium4的3GHz慢了许多。不管怎么说,毕竟nForce2的音频子系统的CPU占用率已经够低了,而且它的其他诱人特性也使得它成为了主板市场上的亮点。 SoundForge Noise Floor测试结果 这个测试中我们利用的工具RightMark的Audio Analyzer(RMAA),并试图尽可能在一个干净的Gain Structure(音频信号采集系统)中对所有以上所有产品进行这个测试。测试中每当调节I/O级别时,我们主 要观察RMAA所显示的的实时快速傅立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结果。我们理想中的FFTf分布如下图所示: 而不是类似下图这样的FFT分布: 大家看到,在基准频率1KHz以后就出现了尖针状,表明此时所收到的音频信号是奇偶序的谐波。 我们的目标就是将信号的频宽尽可能的缩小到1KHz~22KHz的范围内,也就是说要去掉“针尖”,使频 宽分布均匀化。遗憾的是,只有Windows的某个系统进程才能建立一条“洁净”的音频信号通路,这是因为非板载声卡与板载声卡的实现方式不一样,因而须由Windows管态进程来完成。 我们对于所有的方案一律都用line-in输入作为录音源,除了Wave和Master(主音频输出控制)衰减器以外,将所有其他的输出都置为静音(mute)。 我们起初用RMAA音频信号采集系统的默认设置,然后不断的调节它们直到满足测试所需要的信号质量,同时也尽力让FFT的图像尽可能的直观可辨。 SoundForge Noise Floor 测试44KHz/16-bit/stereo 说明:这里使用的单位是DB Full-Scale(满刻度),即DBFS,0dBFS表示所能录音或输出的最大信号。其实在测试中所得到的值都是负的dBFS,以此表示低于满刻度的背景噪声有多少dB。这样的话就应该是值越小越好,不过为了增加易读性,我们在上图中都将原来的负值变成了正值(取相反数),也就是说,图表上的值越大越好——正数可比负数看起来直观多了。 在低采样率的Noise-Floor(背景噪声)测试中,Sound Blaster Audigy2遥遥领先,其左右声道的背景噪声都仅为-84.5dbFS。 在其他竞争者中,SoundMAX表现突出。随后的“精听测试”的结果也和这一结果一致——当我们调节混音衰减器时,我们没有听到任何杂乱信号,也没有blitter噪音或者“拉链”效果。(blitter是一种特殊的芯片或硬件系统,用于从存储器中进行大规模数据块的复制,以快速实现某一效果,多用在显示设备方面,如位图的显示等。)nForce2在这里似乎遇到了一些麻烦,尽管其右声道达到了50dB,但左声道却只有38dB。剩下的那些板载音频方案在这个测试中都表现欠佳,尤其是Via Envy24,它在空闲状态时的噪音特别大,其噪声之大以致在随后的精听测试中居然都能凭借肉耳听出来。 SoundForge Noise Floor 测试96KHz/24-bit/stereo 根据我们历来的经验,原以为如果把采样率提高到96KHz/24-bit后,大家的成绩会相应的提高,可结果几乎没有什么显著差异,相反甚至有许多方案在高采样率的条件下都出现了信号质量降低的情况。Audigy2在该采样率下的测试中以-105dB干净利落的胜出,SoundMAX以-70多dB位居第二,这个成绩和它在44KHz/16-bit时的成绩相近。其他诸位的表现都差强人意,我们在测试中发现它们都有相当大的背景噪声。 由此看来,在背景噪声方面,所有的板载音频都没法跟Audigy2比,Audigy2通过其音频子系统提供的信号环境是最“安静”的。 但希望大家不要太过失望,因为接下来我们将看到,这些板载音频在RightMark Audio Analyzer动态范围和噪声测试中表现得都比现在好得多得多。这里要提醒大家一下,背景噪声只在系统空闲时才会存在,一旦有了音频信号,背景噪音就大大减少了。 RightMark Audio Analyzer测试结果 再重复一遍,我们在这个测试中将line-in输入作为录音源;除了Wave和master衰减器以外,其余所有输入都置为mute。 这次测试的结果与先前“空闲背景噪声测试”的结果相互矛盾,我们推测其中的原因是由于音频编码解码器是在母板上的,因而它们易受母板上其他部件产生的噪声干扰。 但是,当当有了信号时,这些板载音频系统便在动态范围上表现出令人刮目的性能。事实上我们也看到,Via Envy24在两种分辩率下的得分都要比Sound Blaster Audigy2高。在这个测试里所有方案都表现不错,不过胜者只有一个:Via Envy 24。 下面列出以上测试时所获得的其他一些数据点,并且分别作了的技术统计。大家会看到有时候第一名只比第二名高出了1dB,竞争激烈啊。 44KHz/16-bit -78.2 -79.1 -73 -87.6 -74.8 -84.9 Via 75.5 77 69.6 84.8 69.8 82.9 Via 0.244 0.0096 0.011 0.02 0.37 0.0035 Audigy2 1.251 0.065 0.11 0.075 17.29 9.384 SoundMAX -0.9 -69.7 -60.5 -0.3 -69 -75.8 Audigy2 96KHz/24-bit -77.4 -73 -75.6 -87.8 -75.1 -83.4 Via Envy24 75 69.6 73.2 84.8 69.4 82.2 Via Envy24 0.282 0.011 0.011 0.02 1.43 0.0045 Audigy2 32.371 0.11 0.091 0.094 39.57 0.061 Audigy2 -0.9 -60.5 -65.1 -0.3 -66.8 -67 Audigy2/C-Media Noise Level (噪音度) Via Envy24以高出大约3dB的成绩击败Audigy2。像这样能在测试中达到近-90dB的板载音频实在让人印象深刻。事实上,大家都表现的不错,即使是成绩最差的nForce2也有-73dB。 您会发现这里在96KHz/24-bit采样率下又测试了一次,Via依然位居第一,其他都在-70左右,这个级别的噪音度还不算糟,但也不是很好。SoundMAX在44KHz/16-bit下表现也算突出,可一到高采样率下测试时它似乎就很不适应,下降了6dB,这意味着此时它的性能只达到了96KHz/24-bit理论值(144dB)的一半。 Dynamic Range(动态范围) Via Envy 24再一次领先,在两个录音采样率下它都超过了Audigy2,而且它的成绩都是近-90dB的,这很不容易了。SoundMAX在这里的表现和在噪音度测试中相似,44KHz/16-bit下和96KHz/24下的表现依然存在不小差距。一般来说电子管设备在评测中的表现一般都不会比晶体管设备好,但是AOpen TubeSound在这里表现确实还值得称赞。 THD(总谐波失真) 这项指标中轮到Audigy独领风骚了。在板载音频中唯一能达到和Audigy2一个数量级的只有SoundMAX了,而且仅限于44KHz/16-bit的采样率下。C-Media在此表现得尤为糟糕,采样率越高其表现也就越差。nForce2在两个采样率下的THD值都还不错,其96KHz/24-bit下的THD值和SoundMAX相同,不过后者在44KHz/16-bit下却要比前者好很多。AOpen TubeSound表现也不好,但这是意料中的了。 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IMD) 互调失真 Audigy2终于在这里遇到麻烦了,真是世事难料啊。不过我们相信这个结果未必准确。 如果Audigy2的IMD级别真的有这么高的话,那么用它来播放任何东西时我们都能听出来,而事实却显然不是这样的。SoundMAX在此项指标表现最佳,Via Envy24紧随其后。C-Media在这个测试里一路直下地糟。APoen表现很糟,不过这是由于其电子管的电路构造导致的,所以我们对其应该以稍低的标来看待。 Stereo Crosstalk 立体声串音 这一项中,板载音频中的头名是SoundMax。C-Media也利用这个机会脱离了狼狈的境界,甚至成为了英雄。但这两者在44KHz/16-bit采样率下都落后Audigy2一段距离。在96KHz/24-bit下,Audigy2虽然还是第一,但C-Media的表现太让人吃惊了,它几乎追上了Audigy2,所以称其为板载音频中的英雄也不为过。nForce2在两个采样率下也算获得了双丰收。Envy24和AOpen则表现得相当糟。这些立体声串音的成绩表也告诉我它们是不分声道的。结果大家应该都想到了,就是它们没法生成真正的立体声效果,因为两个声道的声音是重叠的的。 我们通过三个游戏来实施我们的测试方法,并用我们自己的一套3D游戏测量标准来进行评估。 三个游戏是 Comanche 4、Jedi Knight II和UT2003。 先分别进行无音频状态下的测试,然后在有音频状态下重复相同的测试,以此观察帧频的下降率。 所有测试是640x480x16的分辨率下进行,并利用Radeon 9800 Pro通过方程来得到填充率。我们也在1024x768x32下再次运行Jedi Knight II来测试帧频下降情况,因为这个游戏分辨率目前比较普遍,所以也就更实际些。 (Comanche 4 - 音频开销测试) 大家看上图,C-Media和nForce2的帧频下降非常的明显,不过后者的结果还有些水分,因为nForce2是基于AMD平台的,它的时钟频率比相应Intel产品时钟频率的慢33%。其他的几个板载音频中,Envy 24的减帧程度比Audigy2要小,但差距不大。 (Jedi Knight II - 音频开销测试) 所有的板载音频方案在这款Jedi Knnight II测试中的帧频下降程度都相当的大,不过要记住,不管那个方案每次测试时游戏的帧频都超过了100fps。在Judi KnightII测试中,C-Media和nVidia又是“损失最惨重”的。 (Jedi Knight (1024x768) , 音频开销测试) 为了让我们的测试反应的问尽可能全面些,我们将分辨率调高至1024x768x32,看看分辨率的变化会帧频下降率带来什么影响。结论是,两个分辨率下的帧频下降率只有微小的差异,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Radeion 9800 Pro比较强劲,因为在9800 Pro上即使把分辨率调高到1024x768,性能也几乎没有什么下降,不论是处于开启音频或是屏蔽音频的状态。 (UT 2003 , 音频开销测试) UT2003中,C-Midea“损失”最为惨重。SoundMAX次之,它的成绩只比这个组的平均成绩高出不到1个百分点。Audigy2的帧频下降率最低,其后是AOpen TubeSound。当在高象素分辨率下运行UT2003时,帧 频损失会被游戏本身固有的帧频而遮掩掉,但这确实也表明,由于在游戏进行期间C-Media额外的占用CPU,从而使得系统不得不以降低帧频为代价来进行一些有效的游戏音频处理。 Close Listening (精听)测试 精听听测试里我们使用了一款新的Shure EC-2耳机,这款耳机是Shure公司为音乐家开发的“耳内监听系统”中的产品之一。在某几个听音测试中,我们通过这款专业耳机听到了一些在一般情况下无法凭肉耳辨听的声音,这种感觉真不错~在整个系统空闲状态时,我们主要监听三类声音。 Blitter噪音:由显卡上的blitter芯片(一块用于特殊目的的芯片,其功能是快速完成显卡中大批bit数据由一位置到另一位置的拷贝)造成的。当我们在windows桌面上拖动窗口时,或者当我们打开/关闭窗口时,就产生这个Blitter产生的噪音,因为屏幕的重绘需要依靠Blitter芯片来快速完成。 混音器拉链声(Mixer Zipper Effect) 当调节混音衰减器时会产生这种声音会产生所谓的混音器拉链声,这种拉链声随着调节混音器而改变,因为混音调节是数字化的。这类“拉链声”往往出现在那些不对Blitter噪音进行屏蔽的音频系统中。 杂乱信号(Hash) 这是音频系统在空闲时发出的杂音。这里所有的板载音频在这方面都没有太大的问题,即使是把衰减器调到最大时它们依然如此。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绝对干净 声道打开时,有杂音,尤 一些 有 无 无 其是Mic连接时;声道关 闭后则无杂音 少量 少量 无 无 支持光纤和同轴数据线 Master 无 无 无 内少量 即使只是拖尽管有杂音,但播放效果动鼠标也能明显 少量 无 却不错 听到 当主混音衰减器开到最 大时,才听到Hash,当调 无 无 少量 无 制75%刻度处,听不到杂 音。 里的数据显示,在精听测试中SoundMAX表现很好。C-Media也出奇的好。虽然C-Media在RMAA测试中的成绩有些糟糕,不过在这一轮相对来说比较主观的测试中他表现的相当抢眼。nForce表现平平。而精听测试中“最吵闹”的板载音频看来要属AOpen TubeSound。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我们随意的调节音量范围,连一些平时不用的极端音量都被我们用于测试了。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尽力找出那些可能存在的而又不易被发现得杂音,同时也是希望能够拥有一个尽可能“清洁”的音频系统。 最近,板载音频制造商以及主板制造商自身都通过在产品中增加一些有特点的音频处理功能,从而在拥挤的主板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大多数个性化的音频功能都是通过相应得附带软件或者专门得音频程序来实现的,但AOpen却独辟蹊径。 AOpen的口号:Let’s Get Tubular(管状的)。 到目前为止,AOpen凭借其生产的TubeSound Virtuoso Platform电子管音频系统成为了板载音频领 域中的一朵奇葩。尽管晶体管技术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可还是有很多音频发烧友对电子管放大器抱有浓厚兴趣。高端的电子管放大器产品一般都价值好几万美元。根据信号质量测量的经验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电子管放大器的总谐波失真(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THD+N)比较厉害。不过一些发烧友却认为这是电子管放大器与众不同之处。 AOpen在一块Intel 845主板上装上了Realtek 8100BL codec,并将它与一部使用Sovtek电子管的预放大器(Pre-Amp)相连构成一整体。整个改进的费用约160美元。该音频子系统也包括另一个Realtek codec,直接输出到一个1/8"的立体声插口上——我们一般的板载声卡上都有这个插口。预放大器内的后部还置有S/PDIF的输入输出口,支持光纤也和同轴数据线。 另外,还配有一本专门针对该TubeSound子系统的使用手册,里面罗列了其它一些与这块主板兼容的电子管型号。在我们精听测试中,我们都通过耳机来辨听效果。结果发现,TubeSound的blitter噪声很大,并且混音衰减器的zipper效果以及鼠标在屏幕上移动所产生的噪音都比较大。可是,当我们用它来播放一些音乐时,它的电子管预放大器的“预”工作做的相当好,实际效果还很不错,这让我们吃惊不小。 在主板上嵌入一个由许多工作电压相对较低的个件组成的电子管部件,这个工程本身就是一个令人瞠目的“壮举”,而且改进后的主板工作非常正常,这再一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TubeSound还自带一款外观非常奇特的媒体播放器(如上图)。这个外表奇特的家伙能应付大多数格式的音频文件,但却唯独没有混音器。Realtek依靠最“正统”也最平凡的Windows混音器来完成这一功能,遗憾的是,平凡本身往往也意味着很多缺点。 需要指出,由电子管预放大器/放大器派生出的TubeSound有一些让人看不懂的矛盾之处:一方面,大量测试结的经验告诉我们,晶体管放大器的效果绝对是比老迈的电子管技术要好;但另一面,不论您举出什么客观的测试数据来证明前面这一点,可事实上电子管放大器确实能产生主观上相当悦耳的声音。这样 矛盾的两点不得不让我们承认,尽管TubeSoud的悦耳声中隐含着不少杂糟,但它确实是AOpen公司在琳琅满目的主板市场上独树一帜的产品。 Intel 865G/AD SoundMAX 详述 Analog Devices(AD)为了开发SoundMAX这款板载音频投入了很多精力。SoundMAX是AD的 Staccato系统的副产品,它是为了实现AD的那些板载音频编解码器的音频功能而为其度身定做的。 最终的成品是一款装备精良的板载音频方案,支持EAX1.0和DirectSound3D,并且运用了噪声削减技术,支持立体声麦克风队列。最后两个特点增强了去噪功能,提高了语音识别的性能。除此之外,AD最近发布的编解码器中提供Jack-sensing功能,它能帮助用户正确操控所有的音频接口 上图是SoundMAX的混音软件,skin和家用音频设备很相象。所有的混音衰减器都用了线性排列,但是当您调节衰减器的时候,衰减程度也就随着衰减器而改变。由于没有Vu meters( 一种持续访问声道,以读取音频电压高低的设备),所以,当趋近满刻度时,就没有一个可视化的提示来告知用户。这是个有用的功能 其他一些功能包括设定音频环境,这其实是些回响的预设定。有些有用,有些却显得鸡肋。像“Stadium”,“Canyon”以及“Padded Cell”等音效预设只在一开始让人觉得有意思,时间久了也就觉得其实没什么实质性东西。 在不同的“大厅”效果的预设中,有一些加入了足够的回声,不会让您感觉到自己实在一件效果糟糕的回音室里。不过,该产品的最终用户是没法自己个性化设计预设的.,里面的调节参数“knobs and levers”也是不可改的。该播放器也缺少用于个性调音的均衡器。 在我们的Audio WinBench测试中,SoundMAX的CPU占用率很高。但在游戏测试中,它的帧频下降幅度属于中等。在信号质量测试中,它虽然不是极棒的,但也相当好了。SoundMAX可能是这次评测的几款产品中最受用户喜爱的。对于那些最求个性但自己又不想去研究细节的用户来说,它是非常适合的。 nForce2 详述 nVidia的nForce2主板的特点在于MCP-T音频处理器,这是我们所见过的唯一带有DSP的音频处理器,而且是三块DSP。该音频处理器用于Xbox,能够实时的将任何音频流编码为Dolby Digital 5.1,这个功能目前仍是独一无二的。 最初的MCP芯片仅支持基本2声道的AC97音频服务,但MCP-T却比它大大的改进。T是Turbo的意思,但其指的是功能上的改进而不是速度上的增加。 nForce2主板目前仅支持Athlon/AthlonXP的处理器,并且有两个独立的版本。一个是IGP另一个是SPP。IGP版包括了一块集成图形控制器,而SPP版没有。IGP和SSP都支持AC97(板载)音频功能。 nVidia在nForce2中加入了“SoundStorm”功能,该功能提供了多声道扬声器支持,S/PDIF输出,一套增强版的音频工具,以及实时Dolby Digital编码能力。最初的MCP音频处理器是没有这些功能的。 其余板载音频小议 Via Envy24HT和C-Media 8738的硬件和软件都没有什么特色。它们的总体表现也起伏不定。尤其是C-Media,在测试中没有一点打动我们的地方。尽管在背景噪声测试里的成绩和其他竞争者相比还算体面,但它在其余的测试中就再也没有值得过多赞誉的地方了。 Via Envy24的编解码器被用于一些著名的声卡上,既有家用产品(如M-Audio的Revolution 7.1),也有专业产品(如RolandDA-2496)。不过在这款Albatron主板的效果看来很糟,这从我们的背景噪声(noise floor)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但是她在RMAA测试中判若两人,居然超过了Sound Blaster Audigy2。这说明,不论Envy24在空闲时如何“嘈杂”,只要当真正的音频信号到来时,那些背景噪声便荡然无存了。 我们不能信口推荐大家其中的任一一款板载音频,毕竟,公平测试的结果是摆在那里的,每一位角逐者都有长有短。 这5个当中,有三个是值得一看的:nForce2,SoundMAX和AOpen TubeSound。这里最先要被排除的是“花蕾与花刺并存的玫瑰”——AOpen TubeSound,没什么必要的话,不需要花大价钱去买这款产品。不过,对于电子管产品发烧友来而言,AOpen TubeSound无疑会是首选。 许多特性功能是基于软件实现高CPU占用率 的,支持Jack-sensing技术 实时Dolby Digital 编码;3仅支持AMD的CPU;MSI的对其 块DSP;低CPU占用率。 功能实现做的不够 低CPU占用率,动态范围性能测试中的表现一般;带软件 较 精听测试中空闲时有噪音.但播 老牌的音频系统 放试音材料时效果很好;价格较 其他几个贵 所有测试中的CPU占用率均很 动态范围的性能尚可 高,音质平平 nForce2的处理能力以及它的个性功能极具吸引力。但是,MSI在功能实现这一环节上还有很大的不足。我们更希望看到nForce2庄严的MCP-T音频处理器的功能能淋漓尽致不受约束的发挥出来。 综合考虑SoundMAX的功能特点以及其尚为满意的测试成绩,我们认为它可能是最全面的板载音频方案了。尽管在Audio WinBench测试中得了高分,但帧频下降率却是处于平均水平。 板载音频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它还不至于将单独声卡赶下台。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nForce的板载音频已经强健如牛时,恐怕像Creative这样的公司都需要不断的改进产品以求谋生了。 对于专业音频处理,非板载声卡仍就是首选,这是因为以上这些板载音频中没有一个支持ASIO/ASIO2。不过,既然有了Via Envy24作为源动力的专业声卡,那么将高端音频处理功能板载化也将不会遥不可及了。 我们一直希望nVidia的nForce2/MCP-T能支持Pentium 4,尽管在目前看来这是个奢望。我们将对此保持关注的,也希望能引起您的关注,因为这或许就是为了PC音频的发展方向。
/
本文档为【主板板载声卡音质大比拼[指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