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复习题

2017-10-06 18页 doc 39KB 241阅读

用户头像

is_281650

暂无简介

举报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复习题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复习题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复习题 第一章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总论 一、简答题 (一)学习和研究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重要现实意义, 1.学习和研究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可以帮助加深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有助于我们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西方社会思潮的实践中,划清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界限。 2.学习和研究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可以帮助深入了解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交流,有助于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抵制西方消极落后思潮的渗透和影响。 3.学习和研...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复习题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复习题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复习题 第一章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总论 一、简答题 (一)学习和研究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重要现实意义, 1.学习和研究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可以帮助加深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有助于我们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西方社会思潮的实践中,划清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界限。 2.学习和研究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可以帮助深入了解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交流,有助于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抵制西方消极落后思潮的渗透和影响。 3.学习和研究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可以帮助分析解决中国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人类社会发展普遍面临的问题,有助于我们合理吸收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理念和解决。 (二)研究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指导原则 1、要充分认识“一窝蜂地盲目推崇”西方社会思潮的严重性,改变思想领域的混乱状况。 2、要长期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不能让资本主义文化中对我们有害的东西畅行无阻。 3、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社会思潮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 4、要采取坚定措施制止西方社会思潮自由泛滥,否则后果十分严重。 二、名词解释 1.社会思潮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个阶级或阶层中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以特定的思想理论为核心,并与某种社会心理相互发生作用,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状况的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 2.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就是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思想理论发展演变的学科体系。 三、基础知识 (一)社会思潮可以从不同的作出不同的划分 1、从不同的领域划分出政治思潮、经济思潮、文化思潮等; 2、从不同的学科划分出哲学思潮、经济学思潮、政治学思潮、法学思潮、史学思潮等; (二)社会思潮的基本特征 1、群体性 2、政治性 3、现实性 4、重复性5、可引领性 6、传播性 (三)社会思潮的主要功能 1、社会认识功能 ;2、观念整合功能 ;3、社会激励功能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二章 新自由主义 一、基础知识 1.约翰?格雷在《自由主义》中认为自由主义表现为: 政治自由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 社会自由主义 哲学自由主义 2.17世纪英国约翰?洛克的《政府论》、《论宗教宽容的书信》等著作中,第一次从政治生活领域系统地论述了自由主义。 人们通常认为洛克是西方古典自由主义的创始人 3..亚当?斯密是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奠基人,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6年)被认为是经济自由主义的代表作。 4. 路易斯?布兰代斯是美国现代自由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他的名言是:“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灯光是最有效的警察。” 5.新自由主义的形成发展 形成时间:新自由主义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70年代起开始流行。 代表人物与奠基之作:哈耶克:《通向奴役的道路》(1944年)、《自由的宪章》(1960年) ;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1962年) 6. 新自由主义的流派 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公共选择学派 货币主义创始人和主要代表:米尔顿•弗里德曼 理性预期学派主要代表 :罗伯特•E•卢卡斯 供给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费尔德斯坦(哈佛大学)、拉弗(南加州大学) 公共选择学派主要代表:布坎南、塔洛克 7. 美国新自由主义的形成标志是华盛顿共识;华盛顿共识是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范式。 8. 新自由主义本质上是国际垄断资本的理论体系。 9. 1998年4月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行的美洲国家首脑会议,明确提出了以“圣地亚哥共识”替代“华盛顿共识”的主张。 二、名词解释 1.“华盛顿共识”: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拉美国家存在的债务危机、国内经济急需改革等问题,由美国政府及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所制定,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并由它们通过各种方式在拉美国家实施的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经济的政策措施。主旨思想是主张政府作用最小化,快速私有化和自由化。 2.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 三、简答题 (一)新自由主义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流行的原因 1.在20世纪7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失业增加与经济停滞并存的“三高一低的滞胀”现象。 2.凯恩斯主义无法解释 “滞涨”这种新的经济疾病。因为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缺乏微观 经济基础,是不完善的。 3.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成为西方经济思想发展的转折点。 (二)新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 1.在经济理论方面大力宣扬“三化”: 一是自由化,认为自由是效率的前提; 二是私有化 ,认为私有制就是人们能够以个人的身份来决定自己要做的事情; 三是市场化,认为离开市场就谈不上经济,就无法有效配置资源。 2.在政治理论方面强调和坚持三个“否定”:否定公有制、否定社会主义、否定国家干预。 3.在战略和政策方面极力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一体化。 (三)新自由主义的基本特征 1.沿袭新古典范式 ;2.倡导经济自由主义 ;3.坚信市场有效性;4.反对政府干预 ;5.主张私有化;6.强调至上 (四)新自由主义的本质理解【可作论述题】 新自由主义的本质上是国际垄断资本的理论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需要新自由主义 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垄断阶段后,已经渡过了一般垄断阶段和国家垄断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起,资本主义开始由国家垄断阶段向国际垄断阶段过渡。资本主义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理论。 标志着向国际垄断阶段转变的重大事件 (1)1973-1975年以“滞胀”为特点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标志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了极至,“滞胀”成为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阶段大转弯的第一个历史拐点。 (2)1990年“华盛顿共识”的出台后,新自由主义成为国际垄断资本向全球扩张及其制度安排的理论依据。 (3)跨国公司的崛起使全球市场同时又成为全球工厂,从而为资本主义进入国际垄断阶段奠定了最深厚的物质基础。 (4)贸易国际化使国际垄断资本对全球经济实现了全产业控制,从而把资本主义在产业层面上推向了国际垄断阶段。 (5)因特网作为垄断资本控制全球的技术和经济密网,成为资本主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性技术。 (6)“9•11事件”为全面建立国际垄断资本全球体系提供了历史借口,使美国掀起了一场实现“政治全球化”或“全球一体化”的乌托邦浪潮。 2.新自由主义推动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阶段过渡 作为完成形态的国际垄断资本的理论体系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有互相联系,彼此促进的四个表现方面,这就是经济的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全球一体化。 3.新自由主义、垄断资本国际扩张、经济全球化三者紧密交织 垄断资本借助经济全球化全速进行国际扩张,而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又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而新自由主义思潮在全球的蔓延是国际垄断资本在全球扩张的理论表现。 (五)试分析新自由主义流行的原因、主要观点、基本特征【论述题】 第三章 新保守主义 一、名词解释 1.保守主义:它通常的含义是指要求维护社会现状和历史传统,反对一切激进的革命和革新,而主张审慎渐进的改良,以妥协的方式调和各种社会力量的利益冲突的理论和思潮。 二、基础知识 1.保守主义理论鼻祖:英国政治思想家和议会活动家埃德蒙?柏克;保守主义诞生标志:柏克1790年的《法国革命论》(也译为《法国革命感想录》)。 2. 新保守主义主要代表:S?亨廷顿、D?贝尔、I?克里斯托尔、S?利普塞特、Z?布热津 斯基 、F?福山 。 3.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 超越性的道德秩序 社会连续性的原则 传统的原则 审慎的原则 多样性的原则 不完善的原则 4. 哈耶克在1960年出版的《自由的宪章》(中译本为《自由秩序原理》)、《法律、立法与自由》等书中区分了自发秩序与人造秩序两种类型。 在1988年出版的《致命的自负》(中译本为《不幸的观念》)一书中,哈耶克探讨了“扩展秩序”生成和变化的一般过程及其条件,批判了主张对现有资源集体控制,以及中央政府对人类的相互作用进行精心规划的观点。 三、简答题 (一)新保守主义的崛起原因 新保守主义是在70年代自由派和中左派政府的国家干预主义政策与文化领域的自由化政策陷入困境的背景下崛起的。 新保守主义的崛起是各种保守思潮和派别实现大联合的结果。 新保守主义崛起的主要原因: 1.福利国家政策引起的生产停滞和物价上涨的危机,引起人们深刻反思。 2.国家干预的过分扩展,导致了行政机构的膨胀、官僚主义的滋长和政府权威的衰落,引起 人们普遍不满。 3.个人主义过度发展与内心极度空虚和道德观念淡薄所造成的诸多社会问题,引起人们深切 关注。 (二)新保守主义的基本观点 1.在政治方面,积极维护权威、秩序和法律,提出了政治精英论和专家治国论。 2.在经济方面,批评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领域,要求实行经济自由主义,大力提倡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的经济政策。 3.在福利国家制度方面,认为福利国家已经落后于时代,需要作出全面调整。 4.在国际事务方面,主张采取现实主义的强硬外交政策,加强军备,遏制来自非自由民主国家的潜在威胁。 5.在文化道德方面,痛斥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精神空虚、道德沦丧等现象,强调重新发掘和张扬宗教价值和传统美德 (三) 新保守主义的理论特征 1.反对理性至上;2.强调人性的不完善;3.重视传统经验的作用;4.提倡机会平等;5.主张渐进改良;6.坚持精英论 (四)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的关系 1.两种“新”比较 新自由主义的“新”是对古典自由主义的复兴,对凯恩斯主义的顽强反思与批判;新保守主义的“新”则是对传统保守主义的继承和创新,对保守自由主义的吸收和借鉴。 2.两种思潮的相同之处 第一,在经济政策上,都主张自由市场经济; 第二,在政治决策上,都坚持宪政民主、输出民主,反对社会主义; 第三,在价值观上,都坚持个人主义。 3.两种思潮的不同之处 第一,根本分歧在于自由及其实现途径; 第二,在社会观上,看个人与社会何者优先; 第三,在政治观上,看自由与政治谁是第一性; 第四,在国际战略方式上,坚持合作主义还是单边主义。 (六)试分析新保守主义崛起原因、基本观点、主要作用【论述题】 第四章 民族主义 一、名词解释 1.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是建立在民族情感基础上的一种思想观念,是民族共同体的成员对本民族的一种热爱与忠诚,是对实现民族统一、独立和强盛及生存发展的理想和追求。 二、基础知识 1.完整形态的民族具有如下特征:共同的族裔、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 2. 王逸舟在《当代国际政治析论》中将民族主义分为四种类型: 一是部落民族主义,以非洲为代表的古老而狭隘的民族主义;二是种族民族主义,强调本民族血统高于其他民族的现代意识形态,并持有种族歧视甚至种族灭绝行为;三是宗教民族主义,典型代表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四是文化民族主义,它推崇民族主义的文化内涵。 3. 根据民族主义依存的主体不同来划分:国家民族主义(基本特点包括:时代性、全民性、 阶级性)、族群民族主义(其典型特征是从文化上谋求自身的文化认同)。 4. 根据民族主义内容及利益取向侧重点的不同来划分:政治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文 化民族主义、宗教民族主义。 5.1917年11月英国发表了《贝尔富宣言》,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把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迁 回 巴勒斯坦定居。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的矛盾就此越来越尖锐化。 6. 新疆分裂运动利用的是泛伊斯兰、泛突厥主义思潮。 7. “西藏问题” 根本不是什么人权问题、宗教问题、民族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国家主权和 领土完整的问题,一个关系中华民族核心利益的问题。 8.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2008年3月在印度会见达赖时,呼吁国际社会就西藏问题向中国施压,以免丧失“道德制高点”。 三、简答题 (一)试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方面对民族主义进行分析【论述题】 1、政治民族主义 政治民族主义就是把强调民族主义的政治属性放在第一位,这是民族主义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分类 。它关心的是主权与疆土,把民族与国家相联系,以建立民族国家为宗旨。其基本目标就是要求建立一个属于本民族的国家和政府。 2、经济民族主义 经济民族主义是与政治民族主义相对而言的。最早是指,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拉美国家在20世纪50-60年代倡导的以经济独立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主义。现在可以如此概括:经济民族主义,是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力图加强自己的经济实力,以便在与他国的经济往来和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并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3、文化民族主义 文化民族主义是指民族主义中那些强调要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因素,它主张以同质性的文化传统为纽带,力图建立民族认同的文化空间单位,并进而达到巩固或分解政治实体的结果。它是在民族与国家外延重合、同质民族、单一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文化民族主义在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中往往有不同的反映。一般而言,处于发展的低级阶段的文化民族主义,由于在经济和政治等方面无法与更为发达的国家进行比较,只能以一种文化方面的“优越感”来保持或恢复民族自尊心。发达国家的文化民族主义则利用自己的经济和政治优势进行各种形式的文化“输出”,即所谓的“文化殖民”。 4、宗教民族主义 宗教和民族本来不可分割。它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民族文化的发展予以重大影响。宗教以民族文化的形式广泛存在于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中,尤其在民族斗争中,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动力。它一旦与政治结合,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泛伊斯兰主义与泛突厥主义,是当今伊斯兰世界和穆斯林民族中最有 影响的政治思潮。 (二)民族主义与全球化并行相悖原因分析 1.经济全球化造成的社会分配不公和经济发展的两极分化,极大地刺激了民族主义情绪的增长。 2.全球化密切了各国的经济联系,同时也加剧了各国间的竞争,经济民族主义由此显现。 3.发达国家借助其优势地位,不仅在全球化中大力推广西方经济模式和经济运行规则,向发展中国家要资源、要市场,同时也输出西方人权、人道等政治理念,加大对别国内政的干预力度,使国内问题国际化,经济问题政治化,民族问题也更加复杂化。 4.全球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多种领域。对经济不发达的弱国、小国而言,其传统民族意识、民族特性受到无法阻遏的冲击,并且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来自西方社会的经济霸权、强权政治和强势文化的巨大压力。 第五章 社会民主主义 一、基础知识 1.伯恩施坦在《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中最早提出了“民主社会主义”这一概念。 2.1920年,共产国际二大规定,凡是加入共产国际的党不仅要改成共产党,而且要修改“旧的社会民主主义纲领”。自此,社会民主主义就被视为右倾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同义语。 3. 1951年6—7月,各国社会党召开国际社会党代表大会,宣告成立社会党国际,它发表的《法兰克福宣言》,正式将“民主社会主义”定为自己的历史任务,以取代“社会民主主义”,从而使“民主社会主义”成为社会党人的意识形态标识。 4. 社会民主主义的主要流派:修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民主主义、犹太复国主义的社会民主主义、左派天主教的社会民主主义、非洲的社会民主主义、日本的社会民主主义。 5.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第三条道路——新世纪的新政治》中指出:“第三条道路代表着一种现代化的社会民主主义,热情地致力于其社会正义和中左政治目标。 6. 1995年4月29日,英国工党党章第四条的修改稿,在全党特别代表大会上获得通过,放弃了坚持76年的作为工党象征的公有制条款。表明它与传统的路线彻底决裂,重构其基本价值观。 7. 安东尼?吉登斯著的《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是他积极参与了90年代的社会民主主义大论战的总结性著作,代表了要走“第三条道路”的主流声音。 二、名词解释 1.社会民主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也称民主社会主义,起源于19世纪初。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在伯恩施坦、考茨基的影响下,社会民主主义逐步演变为一种在资本主义范围内通过议会道路来改良资本主义的思想主张。20世纪50年代,社会民主党人为了凸显社会民主主义的“民主”,将其思想体系的名称由“社会民主主义”颠倒成为“民主社会主义”。20世纪90年代以后,社会民主党人又把其思想体系的名称再次颠倒成“社会民主主义”,意在表明它并不是一种(民主)“社会主义”,而是一种(社会)“民主主义”。 三、简答题 (一)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主张(可简答,可论述) 1.社会民主主义的民主观 (1)政治民主。这是社会党国际提出的一个重要前提。它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社会党人的奋斗目标,是以民主方法建立一个自由的新社会; 第二,没有自由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只有通过民主才能完成。而民主也只有通 过社会主义才能充分实现; 第三,民主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它必须保障人民的一些最基本的权利不受侵 犯。 第四,社会党人始终为人权而斗争; 第五,民主需要有一个以上的政党存在和彼此反对的斗争。 (2)经济民主。认为民主社会主义是国有企业、私人企业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的社会,它的目的“是在经济、社会保险与日益繁荣的基础上,扩大个人的自由”。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他的经济民主的主要内容是:幻想在私有制的前提下,将资本主义改造成为社会主义。 (3)社会民主。其意义在于,民主社会主义不仅要建立一个新的政治、经济的社会制度,还要保证这种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具有解放与发展人类个性的道德价值,并保证人们摆脱各种形式的压迫和贫困,为个性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4)国际民主。认为社会主义运动一开始就是国际性的运动,解决世界性的极端贫困、落 后、疾病和制止战争、保护环境、发展经济等问题,必须依靠世界各 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2.社会民主主义的政治观 (1)国家观。它从抽象的民主、自由、正义的观念出发,完全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把国家堪称是超阶级的正义力量。认为现在归家的性质变了,它的职能也应发生变化。 第一,承认现存国家,支持国家现存制度;第二,经济职能和管理职能上升为国家的首要职能;第三,国家是各个阶级和利益集团进行角逐的阵地;第四,加强国家和各种社会力量的合作。 (2)党建思想。它完全否定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公开鼓吹“全民党”,反对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一直攻击民主集中制原则。 3.社会民主主义的经济观 (1)所有制思想。它完全否定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明确提出要保护和促进生产资料私有制。 (2)混合经济理论。它主张建立以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私有制和竞争成分与公有制和计划成分并存为基础的混合经济体系。 4.社会民主主义的阶级观 它主张资本家和工人都是人,他们不应仇视敌对而应相互拥抱,共同建立符合“人性”的理想社会;主张应该抛弃阶级专政的念头,依靠成熟的西方民主制度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二)民主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社会民主主义即使是在称为“民主社会主义”的时候,它同科学社会主义也是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它们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1)在对待马克思主义上,科学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民主社会主义则由最初信奉马克思主义,逐步变为把指导思想多元化奉为自己的思想纲领。 (2)在对待社会主义上,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最终实现人民的幸福、解放、民主和自由。同时,也强调社会主义要吸收借鉴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而民主社会主义从最初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作为目标,逐步变为仅仅把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否认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3)在对待资本主义上,科学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依据,但也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固有矛盾,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社会主义主张用对经济的民主监督取代消灭私有制,用实行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来缓和资本主义内部的矛盾。 (三)英国工党实行的“第三条道路”的基本内容 1.工党党章的修改 1995年4月29日,英国工党党章第四条的修改稿,在全党特别代表大会上获得通过,放弃 了坚持76年的作为工党象征的公有制条款。表明它与传统的路线彻底决裂,重构其基本价值观。 2.基本价值 第一,社会公正必须建立在个人价值平等的基础上 第二,强调机会均等而非结果均等 第三,主张权利与义务的相互统一,强调有责任的权利 第四,用“社区”代替“阶级”,强调社会合作与团结 3.政策实践 第一,建立新型的混合经济模式 第二,改革福利制度,建立社会投资国家 第三,民主制度的民主化 第四,奉行人权高于主权的外交政策 第六章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 一、基础知识 1.1923年,匈牙利共产党人、理论家卢卡奇出版了《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同年,德国共产党人柯尔施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1936年意大利共产党人葛兰西的《狱中札记》,相继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他们本人也被称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 2.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致力于抽象原则、注重对基础的探索、非教条式地探讨马克思主义主义。 二、思考题 (一)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主张和理论特征 1.否定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观,反对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张利用其他思潮来“补充”马克思主义。 2.脱离实际,将马克思主义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 3.批判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 4.对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进行新的分析与批判。 5.目标是建立一个全新的“总体性社会主义”。 6.探索适合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二)通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你认为应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 1.在注重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在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创新马克思主义。 3.加强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和“时代意识”研究。 4.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 第七章 生态社会主义 一、基础知识 1.生态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是生态马克思主义。它致力于生态原则和社会主义的结合,力图超越资本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构建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模式。 二、思考题 (一)生态社会主义的缺陷 生态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刚刚兴起不久的具有特定含义的社会主义思潮,其理论观点尚不系统,而且还相当粗糙。 1.生态社会主义把生态问题看得高于一切,只是从人和自然之间的不可分离关系来揭露资本 主义的弊端,或用“生态危机论”来取代“经济危机论”,这就用人与自然的矛盾取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进而导致“取消革命论”。 2.在经济理论上,生态社会主义主张的“稳态”经济虽有可取之处,但企图以只求产品质量和经济的“零度”增长为前提,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当今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对经济总量的增加形成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是不切合实际的,会带来新的供应不足的严重后果,而且这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也不公平。 3. 在政治主张上,生态社会主义主张实行基层直接民主,把主要权力都交给基层组织,实行分散化和基层自治,追求一种“没有官员的网络系统思想”,这种片面强调“民主”和分散化的做法,只能导致议而不决和无政府主义。 第八章 当代西方哲学文化思潮 一、基础知识 1.19世纪后叶尼采等人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对本世纪人本主义的产生很有影响,而直接开启这一思潮、至今仍有深远影响的两种学说,是胡塞尔的现象学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2.从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激化及其社会危机丛生,原有的理论形态难以回答科学文化与社会进程中的新问题,西方哲学中出现了两种转向性的理论思潮:实证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3.科学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在尊重科学经验与事实的名义下,推行不可知论和主观经验主义。 4.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在第二战前后不断演变。在当代颇有影响的三种学说是:存在主义、哲学解释学、人道主义社会哲学。 5. 文明冲突论”的始作俑者,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国际政治理论家、哈佛大学 教授塞缪尔?亨廷顿。1993年夏季号《外交》(也译为《外交政策》)季刊发表塞缪尔?亨 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一文。 二、思考题 (一)文明冲突论的核心观点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的核心观点有以下几点。 1.未来世界的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在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进行,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 2.文明冲突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建立在文明基础上的世界秩序才是避免世界战争的最可靠的保证。 3.全球政治格局正在以文化和文明为界限重新形成,并呈现出多种复杂趋势。 4.文化,西方文化,是独特的而非普遍适用的;文化之间或文明之间的冲突,主要是目前世界七种文明的冲突,而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可能共同对西方文明进行威胁或提出挑战。 (二)文明冲突论给我国的启示 突出了文明和文化问题及其矛盾,对于我们从更广阔的角度思考冷战后的新世界政治格局和文明发展,制定我们相应的战略、策略,都会有一定参考意义,并给予我们以下的启示: 1.冷战后的世界格局的确出现了分化的特征,而各极的组成在文化和文明的背景上的确有相近之处,即国际社会各大利益集团的组成,各自都有一定的文明和文化基础。 2.必须重视文化及文明发展在未来世界中的地位,加强文化建设和文明的影响力。在目前,最紧要的是必须有一整套回应西方文明及文化挑战的战略措施。 3.应当认识到文明和文化发展和强大的根基是经济、军事、国家的综合实力。应当从未来诸文明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考虑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应当有备无患地考虑到亨廷顿提出的导致文明冲突的因素,以及他对西方文明的那种强烈的自省意识。应当提倡一种“文明或文化的危机意识”。
/
本文档为【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复习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