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谁说“走了,就别再来找我”?

2017-10-15 9页 doc 21KB 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74951

暂无简介

举报
谁说“走了,就别再来找我”?谁说“走了,就别再来找我”? ????????????????????????????????????????? ???????????????????????? 在很多企业对于离职员工采取“终身封杀”态度时,也有许多企业在向离职员工挥动橄榄 枝:“我们随时向你敞开大门„„”这一看似巨变的枢纽,其实完全可以掌握在部门经理手中。 如今的职场人士,恐怕没有多少人没经历过离职。 在不同原因的离职中,企业的表现也往往不同,或者是闪电辞退,或者积极挽留,但相同的 是,人走茶凉——无论你曾经是多么受重视,一旦离职,与原单位的关系便...
谁说“走了,就别再来找我”?
谁说“走了,就别再来找我”? ????????????????????????????????????????? ???????????????????????? 在很多企业对于离职员工采取“终身封杀”态度时,也有许多企业在向离职员工挥动橄榄 枝:“我们随时向你敞开大门„„”这一看似巨变的枢纽,其实完全可以掌握在部门经理手中。 如今的职场人士,恐怕没有多少人没经历过离职。 在不同原因的离职中,企业的现也往往不同,或者是闪电辞退,或者积极挽留,但相同的 是,人走茶凉——无论你曾经是多么受重视,一旦离职,与原单位的关系便会迅速降温。 如今,这样的形势正在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离职的员工一样有价值,甚至, 他们可能成为企业的宝藏!因此,与离职员工保持密切的联系,并且充分利用他们的价值,才是 明智之举。 于是,“老同事俱乐部”在西方企业中应运而生。如今,许多跨国公司以及内资公司都开始 组建这种与离职员工保持联系的组织。如果你所在的企业还没有这样的组织,那么作为部门经理, 你不妨率先成立这样一个俱乐部,其效果一定会让你出乎意料。同时,这也是你为企业积累人脉 功德、创造人力资源的好时机呢! “老同事俱乐部”起源于西方国家,其中的“老同事”指的是已经离职的员工。这个俱乐部 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离职员工的智慧和经验依然留在企业里,并且欢迎他们在适当的时候回归 企业。 不知你是否已注意到一个现象,国内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在人力资源部门中设立了一个新的 职位——ER(企业员工关系)。这是一个服务于企业的雇主品牌,服务于企业的员工内部沟通、 员工关系,为人才战略服务的职位。而这里所说的员工关系,并非只针对公司现有的员工,还包 括:已经离职者、退休者、大学毕业生,以及潜在的、未来的员工。 “老同事俱乐部”其实与此很有些相似,就是把离职、退休的员工,和企业现有的员工组织 在一起,形成一个人力资源平台。 可不要小看这些似乎与企业已经分道扬镳的群体,从他们身上,企业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收 益。 过去,企业通常只关注离职的员工去了哪个企业,或者什么行业,以及为什么要离开,通过 这些分析,来寻求吸引人才和留住现有员工的最佳方式。但事实上,老同事对公司还有更大的价 值。 第一,离职员工中,不乏愿意回归企业的人才。这些人因为早就经历过与企业的磨合,对企 业更熟悉,更易融入企业文化,好马再吃回头草,也有更高的忠诚度。 第二,由于离职者了解该行业,一般更容易选择去类似企业和相关行业,或者是上下游的合 作伙伴企业。在离开企业期间,他们往往接受了更多的相关,获得了更为丰富的能力、经验, 产生了新价值。 第三,对于自己曾经的工作单位,多数人会给予更高的关注度。同时,离职员工很有可能会 代表新东家,与原东家成为业务上的合作伙伴,或者为原东家介绍新客户、推荐适合的人才。这 对企业来说,都是商机! 第四,离职员工往往能客观地给企业提出意见和建议,更有利于企业管理环境的改善。 第五,老同事可以为在职的员工提供业务上的帮助,有利于使好的经验传承下去。 其中的道理其实如同多年来热度不减的校友会一样,即使已经毕业多年,老校友们依然愿意 继续为学校做些事情。而同学们也乐于组织聚会,沟通感情和交流信息。近年来网络的兴盛,更 为校友们的聚会提供了更便捷的途径,校友录上永远是人流不息,而学弟、学妹也更愿意在这里 找前辈们聊天,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每个人都生活在多种的“圈子”中,这个圈子就是每个人独特的资源,每个圈都有其特有的 功能。相互之间可能会有重合,但并不能完全替代。恰当地“利用”这个圈子,可以使你在工作 生活中如鱼得水,而作为这个圈子的组织者之一,经理人得到的益处毋庸置疑。记住:即使员工 离职了,对企业的感情也不可能顿时消失,因此,经理人就要学会延续这种感情,最充分地运用 这些离职员工的价值。 目前,组建老同事俱乐部已经是人力资源部门的新潮流。如果你所在的企业尚没有精力顾及 于此,作为部门经理人,如果你肯提前做一些“功课”,会将你所在的群体营造成一个精英汇萃 的“圈子”。事实上,老同事有时甚至要比在职的同事还要“忠诚”。 首先,要为老同事建立个人档案。比如:生日、爱好、特长,和曾经的职务以及进入企业的 时间;还包括曾经在企业获得过哪些成绩,在哪些方面有专长,离职后去了哪家公司(或行业), 职务是什么,待遇如何,以及离职原因等情况,当然是越详细越好。 不要以为你对曾经的下属足够了解,这些信息远比存储在大脑里更为有效。 之后需要做的是,根据档案的信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意外的惊喜。比如:生日时送上祝 福;公司组织活动,并且是他热衷的项目时,还可以请他回来参加等。如果你曾经的员工发现: 自己离职后与原企业的距离不是更远,而是更近,就证明你的努力成功了一半!即使他是另谋高 就,曾让你痛心也没关系,他极有可能回流;如果他本来就不是你欣赏的,也别担心“浪费”了 你的工夫。请相信,未来他也许会给你带来更多的价值,比如:新的业务或新人才。 当然,你也完全可以通过老同事的个人档案,明确对每个人的关注程度。对那些可能成为潜 在客户或合作伙伴的人,那些你期待他回归的人,给予更高的关注度就是明智的。你甚至可以将 这种关注度用星级来区分,标注出你的重点关注对象。 除了这种原始式的关怀外,充分利用网络可以让你的工作更轻松细致。 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网站,可以在网站中单独开辟一个与老同事共享的空间。这个空间可以 设置几个功能区,比如:意见建议区、经验交流区、疑难解答区、业界动态区、企业动态区、人 才招聘区、诚征合作区等。 第一,经理人要能“挑起事端”。比如:通过设置话题,引发老同事与在职员工的参与和讨 论。非常了解企业的老同事,站在企业之外,往往会更为客观和有建设性,此时的老同事是非常 好的外脑。 第二,要鼓励老同事当“意见大王”。虽然很多企业都有离职面谈,并希望借此弄清离职原 因,但又有多少人会实话实说呢?而在离职一段时间后,倒很有可能说出实情,而且这些多数是 经理人还没有察觉的管理问题。聪明的经理人当然知道,这不仅有利于自我审视,并在工作中加 以改善,还可以更好地留住现有的优秀员工。 第三,虚心向老同事请教。即使再好的工作交接,也会有一些经验流失。因此,新员工可以 通过给老同事留言,或者一对一地向老同事请教问题,来寻求指导。 第四,给老同事更多的信息。“如欲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经理人一定要牢记。对于业 界信息、行业动态这些公开信息,我们不妨用些时间把它们搜集起来,并且定期放到网站里,并 发到老同事的邮箱里。价值就是在这种双向的交流中产生的,这样不仅可以使经验传承下来,并 且也使老同事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荣誉感。 第五,老同事也是最好的推销员。由于老同事更了解老东家,在有与外界合作的机会时,往 往会优先考虑老东家;同时,由于老同事非常了解企业及文化,能给企业推荐更为合适的人才; 再或者,老同事也可能会因为老东家有更为适合的职位,而考虑回归企业。 同时,完全可以让某些老同事当版主和管理员,或者给乐于分享的老同事以更多的权限。对 于这些俱乐部中的主力,也可以通过他们去凝聚更多的老同事加入并积极分享。 不必担心离职的老同事吝啬为原东家奉献经验和智慧。作为职业经理人,每一次选择都往往 是出于自己职业生涯的考虑,因此离职并不意味着企业不好,而是有一个更适合自己职业生涯发 展的机会。同时,每个人在企业里都会有相知相惜的上司、下属、伙伴和朋友,都有自己曾经倾 注了热情的事业。而且,离职者往往还会在这个行业里,即使现在不能再做同事了,将来依然有 可能会有业务往来。同时,在老东家那里还可以得到那么多丰富的资源和信息,自己怎么好意思 一毛不拔? 作为较大的企业和部门,不仅需要网络平台,一部老同事热线也非常必要。这条热线专门用 来与老同事沟通,通知他们参加活动等等。 比如:来场线下的聚会。可以是一个西式的鸡尾酒会,一次酒吧里的小聚。总之,大家在非 常轻松的状态下,很容易表达出真实的情绪。有的老同事想回归企业,但往往不好意思说,在这 里他就可以半开玩笑地表达一下:“如果我回来,还欢迎吗?”或者有的经理人因为当年职务所 限,没有挽留住员工,此时你可以语重心长地问一句:“如果有适合你的更高的职位,你愿意回 来吗?“ 再比如,问问老同事当初离职的真正原因,有没有过遗憾和后悔,都是很好的机会。 当然,老同事俱乐部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事业,但又并非适合任何类型的企业和行业,它 更适用于行业壁垒比较高的行业。比如IT业,由于发展速度快,人才流动更新也快,但人才往 往还会在这个行业中。金融业、投行行业、咨询行业,以及专业服务行业等,也具有这种行业特 性。同时,适合建立老同事俱乐部的行业普遍是复合型人才、专业型人才和稀缺性人才密集的行 业。 然而,有的经理人一定会担心:这样的沟通平台,会不会导致老同事给新同事传播企业的负 面消息?有这个可能。因此,成立老同事俱乐部的企业,在管理上应该非常规范,并且勇于接受 这些问题的暴露。其实,即便不建立俱乐部,公司里也还有老员工,小道消息传播的途径依然会 存在。既然没有办法控制,那么就要有效地疏导。 当然,这不仅需要老板有足够的胸怀,同时企业还要足够民主和开放。在这样的氛围里,老 同事俱乐部不仅会成为经理人的一面镜子,更会成为他的智囊团、好朋友。 甚至,已有一部分已经离开企业的员工,自己成立这样的老同事俱乐部,比如:新浪网的老 同事俱乐部,是由新浪创始人、现任点击科技总裁王志东创办的。而沟通平台,就是点击科技研 发的聊天软件,形成了这么一个“新浪老同事”的部落。在2006年年底的时候,他们组织了一个100多人参加的老同事聚会。曾经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又聚在了一起。 “虽然大家都各自一方,但老同事的心是火热凝聚的,我们在这里沟通分享,相辅相携!明 天互联网的传奇依然由我们缔造。”这是一位新浪老同事的心声。
/
本文档为【谁说“走了,就别再来找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