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土族头饰“扭达”的形式美特征

土族头饰“扭达”的形式美特征

2018-03-08 8页 doc 22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496339

暂无简介

举报
土族头饰“扭达”的形式美特征土族头饰“扭达”的形式美特征 土族头饰“扭达”的形式美特征 2007年l0月 第2l卷第4期 广西艺术学院《艺术探索》 ARTSEXPLORATION.JOURNALOFGUANGXIAlUSCOI上EGE Oct'2007 Vo1.2lNo.4 土族头饰'扭达"的形式美特征【璃要J土族的头饰作为民族服饰的一邵分,与这一民族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反映了这一民族的生活,文让 历史与审美观念.文章主要通过描述土族头饰"扭达"的历史湃 源与造型形式,对土族头饰所具有的独特的形式美特征作初步 探讨. 【关键词...
土族头饰“扭达”的形式美特征
土族头饰“扭达”的形式美特征 土族头饰“扭达”的形式美特征 2007年l0月 第2l卷第4期 广西艺术学院《艺术探索》 ARTSEXPLORATION.JOURNALOFGUANGXIAlUSCOI上EGE Oct'2007 Vo1.2lNo.4 土族头饰'扭达"的形式美特征【璃要J土族的头饰作为民族服饰的一邵分,与这一民族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反映了这一民族的生活,文让 历史与审美观念.文章主要通过描述土族头饰"扭达"的历史湃 源与造型形式,对土族头饰所具有的独特的形式美特征作初步 探讨. 【关键词】土族头饰;扭达;形式美;特征 【中图分类号】J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3—3653(2007)04—0030—02 【收稿时间】2007—08—26 粱瑾【作者简介】梁瑾(1971一),女,福建福州人,西北师范大学美席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30)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统艺术理论. 头饰,是指整个头部的装饰.在我国各个少数民族的服饰中, 头饰是最主要,最丰富的部分,同时也是最有特色的部分.例如满 族的旗头,蒙古族鄂尔多斯地区的妇女头饰等,都是极具民族风情 的.头饰作为服饰的一部分,与服饰一样是区别族群的标志之一, 是少数民族特殊生活方式,宗教,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等诸多内涵 在服饰上的积淀显现. 土族是我国西北地区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服饰文化有着 独特的魅力,而作为古装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饰"扭达",其 造型形式更是具有典型特点.近年来对于土族头饰文化的研究,已 有十余篇论文发.这些文章主要以描述性研究为主,也有从文化 内涵,色彩语言,民俗学符号解读,原始信仰审美观等诸多角度进 行研究的,但对于土族头饰的其他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所以本文 选取土族头饰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形式美特征作为研究对象,通 过描述其历史渊源与造型形式,对土族头饰所具有的独特的形式 美特征作初步探讨. 1.土族简介 土族是我国西北地区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青海 省互助,大同,民和,大通,同仁县部分地区以及甘肃省的天祝,永 登,卓尼等县.土族以农业生产为主,兼有少量畜牧业.土族语言属 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互助,民和,同仁三大方言.一般认为土 族是以历史上的吐谷浑人为主,在以后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先后吸 收了部分的羌,藏,蒙古,汉等民族成分发展而来的.„1(p225)土族 虽然人口不多,却有着自己的悠久历史和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2.土族头饰的历史渊源 关于土族头饰的历史渊源,由于土族一直没有自己民族的语 言文字,所以在文献记载方面留有很大的空白,学术界也一直未能 考定其具体的来历.所幸的是土族人民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学,其中 流传较广的一则民间传说《扭达的来历》讲述了扭达头饰的由来, 读来十分有趣.的大意是:"相传很久以前,龙王山下住着一个 名叫腊月花的土族阿姑,为了对付横行乡里的恶魔,腊月花一边佯 装答应与恶魔成婚,一边与同村的姐妹们赶制各式各样暗藏机关 却美丽眩目的头饰"扭达",到结婚那天,腊月花与姐妹们都戴起了 自己制作的各色扭达跳起了安召舞,当不知内情的恶魔走进姑娘 们的舞队时,腊月花用藏在簸箕形的"适格扭达"里的灰迷住了恶 魔的眼睛;头戴"加斯扭达"的阿姑用马鞍形的扭达接住狂怒的恶 魔吐出的毒汁;戴"雪古浪扭达"的阿姑顺势倒出藏在"漏凹槽形" 扭达里的豌豆,将恶魔滑倒在地;戴"吐浑扭达"阿姑用圆形的磨扇 砸向恶魔;戴"纳仁扭达"阿姑将扭达上的三支利剑刺入恶魔的心 脏,最后用佩带的"索"套住恶魔并将其处死."[21(p28)从这则讲述 智斗恶魔的土族妇女腊月花的民间故事中,可以看到土族人民对 自己民族头饰"扭达"由来的理解.现在,土族妇女的"扭达"头饰在 现实生活中已很少能够见到了,一方面是因为戴上扭达后,头饰和 其他饰物太重,不适宜妇女操持家务和进行农业生产;另一方面, 在20世纪30年代,青海的统治者马步芳强行改变了土族服饰,从 此这些头饰便不再在土族妇女中流行了,而那些各色各样的"扭 达",只有在研究土族民族发展史的博物馆中才能见到. 3.土族头饰的多样性显现 现在的土族妇女多头戴织锦镶边的毡帽,而她们的传统头饰 "扭达"是相当复杂的,过去已婚妇女皆须佩带各种不同种类,鲜艳 别致的扭达,较典型的有八九种之多,其中以青海省互助地区的最 具特色. "吐浑扭达",也叫干粮头.形似圆饼,上面镶嵌着五色珠串和 海螺,海贝壳等,额前垂吊着许多束紫红色的丝穗,是最古老,最高 贵的一种头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土族贵族妇女的头饰.佩带这 种扭达的地区范围很小,仅限于红崖子沟,土观村等几个村庄.按 当地的俗规,土观村的姑娘嫁到其他地方,她们仍然要佩戴吐浑扭 达:其他村庄的姑娘嫁到土观村,则必须改戴吐浑扭达.佩戴吐浑 扭达十分复杂,要将两块l0厘米长,5厘米宽的长方形薄铜片,用 丝线连在一起卡在两鬓间,将一个用牛尾或长发做的半月形卡子 固定在脑后,然后戴上扭达,扣上银制碗状向斗,用银簪把向斗,扭 达,发髻,紧紧地别在一起,背后还要挂两束红色棉线绳子,再戴上 银制的大耳环和用海螺圆片做的大项链,整个装饰华丽高贵. "适格(土语,意为大)扭达",因其形似一个大簸箕,所以也叫 簸箕头.适格扭达是佩戴范围最广的一种扭达,尤其以互助县城威 远镇周围的妇女为主.这种头饰先用当地产的一种柔软有弹性的 草做骨架,再用硬纸和粗布条牯糊后制成.其正面贴上金银箔片, 再粘上数层折叠起来的五色彩布条,周围镶嵌着一圈一圈的云片, 边缘垂吊两层红黄两色的小丝穗,每层约20多条,额部垂吊着数 十条l0多厘米长的红丝穗,背面则插上数百枚闪闪发光的钢针. "纳仁(土语,意为细长)扭达",这种头饰最显眼的地方,是在 脑后边向前竖起一根铜制的叉剑,所以也称其为三叉头.这种头饰 的背后有一个直径l0多厘米的圆盘,盘是用贝壳,珊瑚,松石等小 珠子串盘而成的,其上饰有铜管,铜片,瓷珠,丝穗等小物件. "加斯(土语,意为犁铧)扭达",这种扭达分铧尖头和马鞍撬两 种,也叫大加斯扭达和小加斯扭达,其上饰有长短不同的丝穗.此 外还有"雪古郎扭达,索l-都扭达"等. 4.土族头饰的形式美特征 从以上的叙述中,我们看到,土族头饰的基本特点是造型复杂 多样,风格古朴生动,工艺精细别致,总体上给人以奔放欢快的审 美感受.从形式上看,表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体现于奇特造型中与形式的统一美.土族最初的原 始信仰是萨满教,它起源于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和巫术,是一种自 然崇拜与信仰多神的原始宗教,而这种信仰与崇拜会自然而然地 显现于土族的民族服饰中."吐浑扭达"就有象征日月之说,"加斯 扭达"犹如华丽的凤凰鸟首,而"适格扭达"背面闪闪发光的钢针则 如同色彩缤纷的鸟羽.在这里,鸟,日,月就充分显示了土族人民崇 土族头饰"扭达"的形式美特征/梁瑾3l 尚自然的原始图腾崇拜审美观.据《土族源流考》记载:"土族扭达 好像五色鸟";f31(pl27)李泽厚在论及远古图腾时写道:"与龙蛇同 时或稍后,凤鸟则成为中国东方集团的另一图腾符号,从帝俊(帝 喾)道舜,从少吴,后羿,蚩尤到商契,尽管后世的说法有许多歧异, 凤的具体形象也传说不一,但这个鸟图腾是东方集团所顶礼崇拜 的对象却仍可肯定.f41(P16)显然,对日,月和鸟的膜拜使得土族先 民用超凡的想象力将奇特的造型与原始图腾崇拜巧妙加以结合, 体现出了土族先民的原始审美观. 第二,崇尚自然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色彩观.青藏高原是一个色 彩异常明亮鲜艳的地方,澄蓝的天,灿烂的阳光,变幻的彩云,皑皑 雪山,澄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等,这一切培养了生活在这片土地 上的民族敏锐,细腻,旺盛的色彩感,无论是土族还是藏族的服饰, 在色彩上都具有华贵炫目的色彩感.而在土族头饰色彩构成中,就 有"五彩"与"七彩"运用于扭达上的传统,红色象征太阳,黄色象征 五谷,蓝色象征苍天,绿色象征春天与草原,内色象征乳汁,黑色则 象征土地,所有这些都散发出游牧民族草原文化的气息,记录着土 族人民对生活的理解与追求,呈现出这一民族的审美追求与民族文 化的心理积淀,也就是说,土族头饰的色彩,形状,构成都负载着土 族的历史与文化,它与现实的生活中诸如动物,植物,生产工具,日 月天象,自然万物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东西或抽象或写实地使用 于头饰中.形成了多彩绚丽的头饰文化.另外,土族服饰中"五彩" 的观念应该是受到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非常丰富意蕴的"五色 观"的影响李泽厚先生曾指出:"到春秋时,五味,五色,五声以及 五则,五星,五种等等已经普遍流行,人们以开始以五为数,把各种 天文,地理,历算,气候,形体,生死,等级,官职,服饰„„种种天上 人间所接触到.观察到,经验到并扩而充之列不能接触到,观察,经 验到的对象.以及社会,政治,生活,个体生命的理想与现实,统统 归纳入一个齐整的图式中."【51(p219)由此看来,五色的象征观念 是一种原始文化的表达方式,而从土族妇女古装头饰"扭达"上明 显的五色痕迹和现在已成为土族的族徽之一的土族妇女服装上五 色的花袖简上,都可以推断,中国古代关于五色的符号化的广泛运 用必定影响到了土族的先民的观念,并且一定程度上遗留在了其 民族服饰的色彩之中. 第j,以符号化的形式反映了土族人民对其先民文化遗存的 传承一少数民族常把对祖先精神的崇拜深深地融化于子孙后代的 血液中.土族也不例外,在由一个尚武的游牧民族逐渐演变为安定 的以农耕生产为主的族群的过程中.骁勇,机智的因素在其头饰文 化中都可以找到些许遗存.前面讲到的土族古代传说中,"扭达"作 擒敌武器的原形表现了土族人民为部落利益不畏强敌,不屈奋战 的精神,这与古代头盔,兵器等具有某种明显的联系.即与古代民 族"戴干"的传说比较吻合.据《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河图》:"颛 项,首戴干戈,有德文业."《初学记》卷九引《帝王世纪》:"(颛颈)首 戴干戈.有圣德"萧兵认为,这可能是原始人的一种在头部(发丝) 《上接第29页)直至云南澜沧江地区均有出土,这足以说明这种 兵器是这一少数民族文化区特有的产物.还有更能彰显民族特色 的陶器,石棺墓中随葬出土的陶器以高圈足簋及乳钉纹旋涡纹罐 为主,不仅器形与纹饰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而且还是茂县,汶 JIl,理县地区石棺墓常见的陶器,其突出特点是具有一双大耳. 牟托石棺墓出土的这些埋葬于黄土之下,汲取千百年大地 精华的器物,在慢慢地拂去岁月的风尘,掀开历史的窗幔,展现 牟托小寨曾经经历的文化历程.当我们折服于牟托石棺葬带来 的文化瑰宝时,也惊叹古时人们智慧的交流与结晶. 参考文献: 【11李先登,杨英.四川茂县牟托石棺墓的初步研究[J】.中国历史博 物馆馆刊.1998,(1):49—57. 冠戴的一种武器,是狩猎,劳作,防身的习俗在装饰上的反映.【61 (p31)据传古代土族妇女就能征善战,驰骋疆场,她们勇敢顽强,身 披战袍,十分俊美.后来逐渐定居放牧,以至过渡列以农为主兼营 畜牧业,妇女们便将战袍,头盔甚至兵器装于头饰上,因此这些扭 达异常华丽.同时,土族头饰"纳扭达"上的利剑,以及其它头饰上 主要部位刺绣的"护法神剑"图案都代表了土族对先祖尚武精神的 崇拜与纪念.而"护法神剑"正是土族人所敬奉的.据《青海考察记》 中记载:青海互助自山崖子庄,土族村民最信仰护法神剑,他们的 安宁,生产,健康多靠这支神剑护佑:芈一之先生在考证土旅族源 时曾论及土族信仰方面不可忽视的"护法神剑",认为这种信仰"来 源于吐谷浑首领阿豺的'临终遗教',土族人民敬之.以志不忘祖 训:"【7】(p31)这种符号化的在土族头饰中高耸的三叉剑正如畅鹘 国先生所言:"通过服饰符号活动和符号思维,使服饰符号达到一 种综合效应,包括功利的,审美的,历史的,宗教的,生理的内涵,隐 含着社会的秩序与法则,透露出诸多的非语言代码信息"【81 (p275)而这些信息所承载的正是土族人民服饰中所体现出的人生 与价值理念,这些信息以无声的语言记载了土族民族变迁史上诸 多文化因子的碰撞与融合.所以说,土族头饰"扭达"以复杂的造型 方式和含蓄的风格表现了土族人民极为朴实的装扮意识和人生观 念,超越了一般服饰品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的重要因素——实用 性,而更多地表现出以隐喻,暗示为特征的审美意识,体现了浓厚 的象征意味,如果说一般民族服饰文化是以"外在表征性""标识 性"的形式存在的话,土族头饰则更多的表现出克莱夫?贝尔所说 的"有意味的形式"的形式美特,征. 综上所述,土族头饰以物质文化的形态展示了土族人民的精 神文化风貌,寄寓了土族人民天人合一的心理,在丰富多样的造型 中表现出了土族人民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土族头饰文化不仅 是有关头饰式样与技巧的文化,更是渗透了民族心理,观念,意识, 感情,习俗等多方面的族群心理与精神因素,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主体性特征. 参考文献: „田晓岫.中华民族[MI.北京:华夏出版社l991. [2】谢佐,星全成.土族风情[MI.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 【3]李克郁.土族(蒙古尔)源流考[MI.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 【4】李泽厚.美学三书[MI.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5】李泽厚李泽厚十年集:第一卷{MI.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6]萧兵楚辞与神话[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l986. [7】芈一之.土族族源再考『J1.青海民族学院,1982,(4):29—45. [8】杨鹘国符号与象征——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M1?{E京:北京出 版社.2000. (责任编辑,校对:刘绽霞) 【2】(晋)常璩.华阳国志校补图注【M】.任乃强,校注.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1987. 【3】(清)王谟,辑.汉唐地理书钞【l哪.北京:中华书局,1961. [41S巍.关于氓江上游牟托石棺墓几个f司题的探讨册.I~;tl文物, 1997,(5):6-1O. 【5】陈明芳.炉霍石棺葬族属刍议——兼论炉霍石棺葬与草原细 石器的关系嘲.南方文物.1996,(1):86-90. I6】茂县羌族博物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四川茂县 牟托一号石棺墓及陪葬坑清理简报啊.文物.1994,(3):4—4o. 【7】施劲松.关于四川牟托一号石棺墓及器物坑的两个问题田.考 古.1996,(5):77—82. (责任编辑,校对:刘绽曩)
/
本文档为【土族头饰“扭达”的形式美特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