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唐山学院校训解读

唐山学院校训解读

2017-09-18 38页 doc 75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7556

暂无简介

举报
唐山学院校训解读唐山学院校训解读 校训是由学校制定的,要求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校训是一所学校对其文化传统、文 化精神的理性抽象和认同。校训不仅是学校教育理念、治学风格的高度概括,而且也是学校办学传统与育 人目标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学校文化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之一。 大学校训是大学针对组织内部全体成员制定的具有导向、 激励作用的词语, 是大学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探索高深知识和进行社会服务的过程中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是大学理念、 大学文化、 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 一所大学的校训能够最直接、最简明、最深刻的体现学校的文化和精神,并...
唐山学院校训解读
唐山学院校训解读 校训是由学校制定的,要求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校训是一所学校对其文化传统、文 化精神的理性抽象和认同。校训不仅是学校教育理念、治学风格的高度概括,而且也是学校办学传统与育 人目标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学校文化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之一。 大学校训是大学针对组织内部全体成员制定的具有导向、 激励作用的词语, 是大学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探索高深知识和进行社会服务的过程中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是大学理念、 大学文化、 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 一所大学的校训能够最直接、最简明、最深刻的体现学校的文化和精神,并指导、规范学校的教学、 科研等各项工作。 校训对一所大学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是一所大学办学理念的集中体 现, 而且是其文化积淀的具体体现。 校训的功能, 对内可以引导师生的行为举止, 起到无言的熏陶作用,引领学校的办学方向,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对外可以凸 显学校的形象,体现学校的品格,让社会对学校有更深切的了解,产生更大的影 响。因此,了解校训及至研究和解读校训,不仅能让你更好地了解一所学校,还 能从中看到时代的变迁对学校产生的影响。 “育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 育人为本。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 点, 把育人为本贯穿到学院教育的全过程, 造就信念执着、 品德优良、 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追求卓越。追求卓越是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全院上下要始终保 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和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精 神,不为风险所惧,不被干扰所惑,不断超越,使我院的人才培养质 量、师资队伍、科研水平、服务成就诸方面向至善、完美的理想境界 推进。 1 校训乃一校之魂,既有深刻底蕴又有现实意义,对广大师生具有激 励和劝勉作用,能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精神和治学理念。它是一所学校 校园文化的凝练,是引领大学前进的方向标,对办好一所大学具有不可 估量的作用。 我邪诚信奋斗为人,严谨求真为学”校训的提出及最后确立,是 广大教职员工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在我校持续健康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广 泛共识, 是指导我们今后更好发展的一面旗帜, 它底蕴深厚, 意义深远, 浓缩和体现了我校办学精神和百年传承的治学理念。 唐山学院“诚信奋斗为人,严谨求真为学”的校训,从做人和做学 问两个角度, 明确阐述了唐山学院师生员工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行为 准则, 是唐山学院人文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具体体现。做人的原则“诚信 奋斗”四个字, 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诚” ,对人对事要诚实、 真诚、忠诚; 二是“信” ,人际交往中讲求信用、一诺千金; 三是“奋 斗” 人都是要做事的, 对待事业要顽强拼搏, 不懈奋斗, 成就一番事业。 , “为学”既指教师做学问,搞研究,也指学生对待学业的态度。师生对 待学术学业的共同要求和准则是“严谨求真” ,这同样包括三个方面的 要求: 一是“严” ,要用严肃、严格、严细的态度做学问、读书学习; 二 是“谨” ,谨慎、虔诚、崇敬, 不能大大咧咧马马虎虎地对待学术学业; 三是“求真”毛主席说过: 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 共产党就最讲认真。 没有了认真, 就谈不上学术成就和学业进步。诚、信、奋斗、严、谨、 求真六项, 包括了为人和治学的准则和信条, 对于大学学人来说是不可 或缺的两个方面。人生在世, 首先是为人。要成才, 首先要成人——做 2 一个有良知的、本分的人, 而治学是对成人的更高要求, 是在成人基础 上的更高发展; 为人是治学的前提条件,为人是治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离开了为人, 无所谓治学, 而治学对于学人而言, 是为人的升华和价值 的实现。校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首先强调为人, 再进一步 强调治学的。 诚信奋斗为人: 严谨求真为学: 校训“诚信奋斗为人,严谨求真为学”十二个字厚重大气,精炼简 洁,含义深刻,寓意深远。符合大学精神,符合我校办学原则和目标。 在我校持续快速发展及本科办学水平日益提升,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影 响力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将我校校训确立为“诚信奋斗为人,严谨求真 为学”,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符合我校办学特色,它可以更好的激励劝 勉师生修身求学,可以更好的展现我校师生的精神风貌和崇高追求,可 以充分反映我校百年积淀的光荣传统,可以有力弘扬我校办学精神、扩 大学校社会声誉。 它也必将成为我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道 亮丽风景,必将成为广大师生铭记于心的人生座右铭。 诚信奋斗为人 严谨求真为学 “诚信奋斗为人” : 为学先为人,立人先立德,推以诚信之,奋斗终生,方能无愧于己,内外和谐,快马轻 裘任平生。 “严谨求真为学” : 立人而后为学,为学更为树人。严谨乃为学之根本,求真乃为学之理想。推以严谨之心 孜孜以求,方能学有所成,通古论今,经世致用于天下。 3 此十二字箴言铸就唐院人之魂; 此十二字箴言身披历史沧桑而来, 定当在新世纪重绽华 彩。 “诚信奋斗为人,严谨求实为学”十二字校训从做人和做学。问两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 求。其释义如下: “诚信奋斗为人”主要指如何做人而言。 《说文解字》中说: “诚,信也”“信,诚也” , 。 诚信的本义就是诚实、守信。 “奋斗”则体现了一种永不停息、永不言败的、勇往直前的精 神。总而言之,做人应诚实不欺,讲求信用。勇往直前,百折不挠。 “严谨求其为学”主要指如何做学问而言。严,乃严格、严密。谨,乃小心、慎重。严 谨即为严密谨慎、一丝不苟。求真,出自教育家陶行知“呼救万教。教人求实” ,意谓探索 真理。总而言之,做学问应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不唯上、不唯书、坚持其理的精神。 “诚信奋斗为人, 严谨求真为学” 十二字校训, 是全校师生员工的行为准则和奋斗目标, 全体师生员工应自觉遵守,努力实践。 为人与为学 我们经常上课,把话都已讲完了,再要向各位讲话,似乎没有好的意思贡献给大家。这 次月会承陶训导长相邀作一次讲演,事前实在想不出一个目来。想来想去,才想到现在所 定的题目——为学 为人 为什么想到这个题目呢,是因为我近来常常怀念我们在大陆上的 为学与为人 为学 为人。 那位老师熊先生。当年在大陆的时候,抗战时期,我们常在一起,熊先生就常发感慨地说: “为人 为人不易,为学 为学实难”这个话,他老先生常常挂在口上。我当时也不十分能够感受到这两 为人 为学 句话的真切意义, 经过这几十年来的颠连困苦渐渐便感觉到这两句话确有意义。 我这几年常 常怀念到熊先生。我常瞻望北大,喃喃祝问:“夫子得无恙乎,”他住在上海,究竟能不能够 安居乐业呢,今已八十多岁, 究竟能不能还和当年那样自由的讲学, 自由的思考呢,我们皆 不得而知。 (今按:熊十力先生已于一九六八年五月二十三日逝世,享寿八十六岁。 )常常想 念及此,所以这次就想到他这一句话,“为人 为人不易,为学 为学实难”。这句话字面上很简单,就是 为人 为学 说做人不容易,做学问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它的真实意义,却并不这么简单。我现在先 笼统地说一句,就是:无论为人 为学 为人或为学 为人 为学同是要拿出我们的真实生命才能够有点真实的结果。 先从为人 为人方面说“为人 为人不易”,这句话比起“为学 为学实难”这句话好像是更不容易捉摸,更 为人 为人 为学 不容易了解。因为我们大家都是名义上在做学问,所以这里面难不难大家都容易感觉到。至 于说为人 为人不易,究竟什么是“为人 为人不易”呢,这个意思倒是很难确定的,很难去把握它的。我 为人 为人 们在血气方刚、生命健旺的青年时候,或壮年时候,或者是当一个人发挥其英雄气的时候, 觉得天下的事情没有什么困难,做人更没有什么困难,我可以随意挥洒,到处迎刃而解。此 时你 向他说“为人 为人不易”,他是听不进去的。然则我们究如何去了解这“为人 为人不易”呢,我们现 为人 为人 在可以先简单地、总持地这样说,就是你要想真正地做一个“真人”,这不是容易的事情。我 这里所说的“真人”,不必要像我们一般想的道家或道教里边所说的那种“真人”,或者是“至 人”。那种真人、至人,是通过一种修养,道家式的修养,所达到的一种结果,一种境界。 我们现在不要那样说,也不要那样去了解这真人。能够面对真实的世界,面对自己内心的真 实的责任感,真实地存在下去,真实地活下去,承当一切,这就是一个真人了,这就可以说 了解真人的意思了。 因此, 所谓真人就是说你要是一个真正的人, 不是一个虚伪的, 虚假的, 浮泛不着边际的一个人。 怎么样的情形可以算一个真人呢,我们可以举一个典型的例, 就是以孔夫子作代表。 孔 4 夫子说我这个人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也不是个圣人,我也不敢自居为一个仁者,“若圣与仁 则吾岂敢”,我只是一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是这么一个人。这个“学而不厌,诲人不 倦”是我们当下就可以做,随时可以做,而且要永远地做下去。这样一个“学而不厌,诲人不 倦”的人就是一个真人。这一种真人不是很容易做到的。没有一个现成的圣人摆在那里,也 没有一个人敢自觉地以为我就是一个圣人。不要说装作圣人的样子,就便是圣人了,人若以 圣自居,便已不是圣人。圣人,或者是真人,实在是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个永恒的过 程里显示出来,透示出来。耶稣说你们都向往天国,天国不在这里,也不在那里,在你们的 心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当这样说天国的时候,这是一个智慧语。但我们平常说死后上天 国, 这样, 那个天国便摆在一个一定的空间区域里面去, 这便不是一种智慧; 这是一种抽象, 把天国抽象化,固定在一个区域里面去。关于真人、圣人,亦复如此。孔子之为一个真正的 人,是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不断的永恒的过程里显示出来。真人圣人不是一个结集的 点摆在那里与我的真实生命不相干。 真人圣人是要收归到自己的真实生命上来在永恒的过程 里显示。这样,是把那个结集的点拆开,平放下,就天国说,是把那个固定在一个空间区域 里面的天国拆开, 平放下, 放在每一个人的真实生命里面, 当下就可以表现, 就可以受用的。 你今天能够真正作一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眼前你就可以透示出那一种真人的境界 来。永恒地如此,你到老也是如此,那末,你就是一个真正的人了。真人圣人的境界是在不 断地显示不断地完成的,而且是随你这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过程,水涨船高,没有一 个固定的限制的。 我们这样子了解真人的时候,这个真人不是很容易的。你不要以为“不厌”“不倦”是两个 平常的字眼,不厌不倦也不是容易做到的。所以熊先生当年就常常感到他到老还是“智及” 而不能“仁守”,只是自己的智力可以达到这个道理,还做不到“仁守”的境界,即做不到拿仁 来守住这个道理。所以也时常发生这种“厌”“倦”的心情,也常是悲、厌迭起的(意即悲心厌 心更互而起) 。当然这个时代,各方面对于我们是不鼓励的,这是一个不鼓励人的时代,到 处可以令人泄气。令人泄气,就是使人厌倦,这个厌倦一来,仁者的境界,那个“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的境界就没有了。照佛教讲,这不是菩萨道。依菩萨道说,不管这个世界怎么样 泄气,不鼓励我们,我们也不能厌,也不能倦。所以我们若从这个地方了解“学而不厌”、“诲 人不倦”这两句话, 则其意义实为深长, 而且也不容易做到。 因为这不是在吸取广博的知识, 而是在不厌不倦中呈现真实生命之“纯亦不已”,这是一个“法体”、“仁体”的永永呈露,亦即 是定常之体的永永呈露。这种了解不是我个人一时的灵感,或者是一时的发现。当年子贡就 是这样的了解孔子,孔子不敢以仁与圣自居,但是孔子说“学而不厌”,子贡说这就是智了; 说“诲人不倦”,子贡说这就是仁了。仁且智也就是圣。这是子贡的解释。所以这一种了解从 古就是如此。 后来宋儒程明道也最喜欢这样来了解圣人, 朱夫子的先生李延平也很能这样了 解孔子。这可见出这两句话的意味不是很简单的。所以说要做一个真人,不是一件很容易的 事情。我们天天在社会里“憧憧往来”,昏天黑地,究竟什么地方是一个真的我,我在什么地 方,常常大 家都糊涂的,不能够把自己的真性情、真自己表现出来。这个也就好像是现在的 存在主义者, 海德格 (Heidegger) 所说, 这些人都是街道上的人, 马路上的人, 所谓 das man, 就是中性的人。照德文讲,人的冠词当该是阳性,即 der man。今说 das man,表示这时代 的人是没有真自己的,用中国成语说,就是没有真性情。假如我们能了解这个意义,反省一 下我们自己,我究竟是不是一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能够永远地这样不厌不倦下去呢, 我看是每一个都成问题的。当年我们的老师,到老这样感触,也可以说这就是我们老师晚年 的一个进境。孔子到老没有厌倦之心,所以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个 不是像一般人所说的,认为这是儒家的乐观主义,这里无所谓乐观,也无所谓悲观,这是一 个真实心在那里表现。天下的事情用不着我们来乐观,也用不着我们来悲观,只有一个理之 当然。这个理之当然是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一个过程里永恒地表现,能如此表现的是真 5 人。假如一个人能深深反省,回到这样一个地方来,不要攀援欣羡,欣羡哪个地方是至人, 哪个地方有真人,哪个地方是天国。假定你把这个攀援欣羡的驰求心境,予以拆掉,当下落 到自己身上来, 来看看这一种永恒的不厌不倦的过程, 则你便知这就是真正的真人所在的地 方。这里面有无限的幽默,无限的智慧,也是优美,也是庄严(有庄严之美) ,真理在这里 面,至美也在这里面。 说这里面有无限的幽默, 这是什么意思,这里怎会有幽默,这幽默不是林语堂所表现的 那种幽默, 乃是孔子所表现的幽默。 孔子有沉重之感而不露其沉重, 有其悲哀而不露其悲哀, 承受一切责难与讽刺而不显其怨尤,这就是幽默。达巷党人说:“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 名”孔子闻之曰:“吾执御乎,执射乎,吾将执御矣”这就是幽默。说到圣人不要说得太 严重,太严肃。孔子自谓只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就自处得很轻松,亦很幽默。说到 此,我就常常想到一个很有趣的语句,足以表示圣人之所以为圣,真人之所以为真。这语句 就是柳敬亭说书的语句。 我们大家都看过 《桃花扇》 。 《桃花扇》 里有一幕是演柳敬亭说书—— 说《论语》 。当时的秀才就问: 《论语》如何可拿来作说书,柳敬亭便说:偏你们秀才说得, 我柳麻子就说不得柳敬亭是明末一个有名的说书的人,说得风云变色。所谓“说书”就是现 在北方所谓打鼓说书。这个柳敬亭在演说《论语》时,描写孔子描写得很好。其中有两句是 不管你世界上怎样“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俺那老夫子只管朦胧两眼订六经”不管世界 如何变,我们的圣人只管“朦胧两眼订六经”。试想这句话的意味实在有趣“朦胧两眼订六 经”并不是说忽视现实上一切国事家事,对于社会上的艰难困苦,不在心上“朦胧两眼订六 经”是把我自己的生命收回到自己的本位上来,在这个不厌不倦订六经的过程里面照察到社 会上一切的现象, 同时也在朦胧两眼照察社会一切的毛病缺陷之中来订六经。 这不是把社会 上一切事情隔离开的。我想这个话倒不错,它是很轻松,亦很幽默。幽默就是智慧。圣人的 这种幽默,中国人后来渐渐缺乏,甚至于丧失了。幽默是智慧的源泉,也象征生命健康,生 机活泼。所以要是我们这样地想这个真人的时候,虽是说得很轻松、很幽默,然做起来却是 相当的困难。尤其当我们面对挫折的时候,所谓颠沛造次的时候,你能不能够不厌不倦呢, 很困难所以当一个人逞英雄气的时候,说是天下事没有困难,这是英雄大言欺人之谈。我 们常听到说拿破仑字典里面没有难字,这明明是欺人之谈。你打胜仗的时候没有困难,打败 仗被放逐到一个小岛上的时候,你看你有困难没有困难。亚历山大更英雄,二十几岁就驰骋 天下,说是我到哪里就征服哪里。可是当他征服到印度洋的时候,没有陆地可以征服了,便 感觉到迷茫楚霸王当年“力拔山兮气盖世”,当说这句话的时候没有困难,容易得很,可是 不几年的工夫,就被刘邦打垮了。打垮了就说:“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 虞兮奈若何”当说这话的时候,就要慷慨泣下。你面对这种人的生命的限制,当人的生命 的限度一到的时候,你反省一下,回到你自己身上来,你是不是能够不厌不倦的永恒地维持 下去呢,倒行逆施,不能定住自己的多得很 我常想到现在聪明的人、有才气的人,实在不少。我认得一位当年是张作霖的部下,以 后给张学 良升为师长的人,这个人名叫缪开元,现在在台湾出家当和尚。他很慧敏,他常说 到张作霖——他们的张大帅,这个张大帅一般传说是东北响马出身。大家当知道“响马”这名 词的意义。可是虽然是一个响马出身,当他的生命的光彩发出来的时候,就是说他走运的时 候,却真是聪明,料事必中,说话的时候都是提起来说的,绝没有那种呆滞、阻碍的意味, 就是那么灵, 而且他为人 为人文秀得很, 你看不出是一个响马, 一个老粗, 温文尔雅, 明眉秀目。 为人 可是到生命的光彩完了,运气完了,那就像一个大傻瓜一样,糊涂得很。这个地方是一个困 难。假定我们完全靠我们的原始生命来纵横驰骋,则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假定不靠我们 的原始生命,我们要诉诸我们的理性,来把我们的生命提一提,叫它永远可以维持下去,这 更困难。 我看天下的人有几个人能这样自觉地去做功夫呢,大体都是受原始生命的决定, 就 是受你个人气质的决定。到这个地方,要想做一个真人,我想没有一个人敢拍拍胸膛说我可 6 以做一个真人。我想这样做真人,比之通过一种炼丹、修行的工夫到达道家所向往的一个真 人还要困难。这就是从为人 为人这方面讲,说是不容易的意思。所以现在存在主义出来呼吁,说 为人 二十世纪的人都是假人,没一个真人。这个呼声实在意味深长的。 其次我再在为学 为学方面说一说“为学 为学实难”,这个难并不是困难的“难”,这个好像当该说 为学 为学 “艰难”。当年朱夫子快要死的时候,对学生讲还要说“艰苦”两个字,表示朱夫子一生活了七 十多岁, 奋斗了一辈子, 到底还是教人正视这两个字。 不过我现在要表示为学 为学的这个不容易, 为学 这个艰难的地方,我怎样把它确定地说出来呢,我现在只想说这一点,就是:一个人不容易 把你生命中那个最核心的地方,最本质的地方表现出来。我们常说“搔着痒处”。我所学的东 西是不是搔着痒处, 就是打中我生命的那个核心,假定打中了那个核心, 我从这个生命核心 的地方表现出那个学问, 或者说我从这个核心的地方来吸收某一方面的学问, 那么这样所表 现的或者是所吸收的是真实的学问。 一个人一生没有好多学问, 就是说一个人依着他的生命 的本质只有一点,并没有很多的方向。可是一个人常常不容易发现这个生命的核心,那个本 质的方向,究竟在什么地方。我希望各位同学在这个地方自己常常反省、检点一下。你在大 学的阶段选定了这门学问作你研究的对象, 这一门学问究竟能不能够进到你的生命核心里面 去,究竟能不能够将来从这个生命的核心里发出一种力量来吸收到这个东西,我想很困难, 不一定能担保的。这就表示说我们一生常常是在这里东摸西摸,常常摸不着边际的瞎碰,常 常碰了一辈子,找不到一个核心的,就是我自己生命的核心常常没有地方可以表现,没有表 现出来,没有发现到我的真性情究竟在哪里。有时候也可以这样想,就是一般人也许没有这 个生命的核心。 但是我不这样轻视天下人, 我们承认每一个人都有他这个生命最内部的地方, 问题就是这个最内部的地方不容易表现出来,也不容易发现出来。 当年鲁迅是一个学医的,学医不是鲁迅的生命核心,所以,以后他不能够吃这碗饭,他 要转成为学 为学文学。这一种性情,这一种格调的文字,是他的本质。他在这里认得了他自己。 为学 这是现在美国方面所喜欢讨论的“认同”的问题,就是 selfidentity 的问题,就是自我同一的 问题。一个人常常不容易自我同一,就是平常所谓人格分裂。这个人格分裂不一定是一个神 经病, 我们一般都不是神经病, 但你是不是都能认得你自己, 我看很困难。 我刚才提到鲁迅, 这个例子是很显明的。天下这种人多得很,那就是说有一些人他一辈子不认得他自己,就是 没有认同。 所谓认同这个问题,就照我个人讲,我从二十几岁稍微有一点知识,想追求这一个,追 求那一个,循着我那个原始的生命四面八方去追逐,我也涉猎了很多。当年我对经济学也有 兴趣, 所以关于经济学方面的书, 至少理论经济方面 (theoretical economics) 我也知道一点, 所以有好多念经济学的人也说我:你这个人对经济学也不外行呀其实究竟是大外行,经济 学究竟没有进到我的生命来, 我也没有吸收进来, 那就是说我这个生命的核心不能够在这个 地方发现,所以我不能成为 一个经济学研究者。当年我也对文学发生兴趣,诗词虽然不能够 作,但是我也想读一读,作个文学批评也可以了,鉴赏总是可以的。但是我究竟也不是一个 文学的灵魂,我这个心灵的形态也不能够走上文学这条路,所以到现在在这一方面,完全从 我的生命里面撤退了, 所以闭口不谈, 绝不敢赞一辞。 譬如说作诗吧, 我连平仄都闹不清楚, 我也无兴趣去查诗韵。有时有一个灵感来了,只有一句,下一句便没有了,永远没有了。这 就表示我不是一个文学家的灵魂、诗人的灵魂。当年我也想做一个 logician,想做一个逻辑 学家,但是这一门学问也不能够使得我把全副的生命都放在这个地方,停留在这个地方,那 么你不能这样, 也表示说你生命的最核心的地方究竟不在这个地方, 所以这个学问也不能够 在你的一生中全占满了你的生命, 你也终于不能成为一个逻辑学家。 所以我们这个生命常常 这里跑一下子,那里跑一下子,跑了很多,不一定是你真正的学问的所在,不一定是你真正 生命的所在。 这个地方大家要常常认识自己, 不是自己生命所在的地方, 就没有真学问出现。 当年我也喜欢念数学,有一次我作了一篇论文,写了好多关于涨量(tensor)的式子,把我 7 们的老师唬住了。我们的老师说:你讲了一大堆“涨量”,你懂得吗,我心里不服,心想:你 怎么说我不懂, 我当然懂啦, 我就是今天不懂, 我明天也可以懂。 青年时代是有这个英雄气, 我今天不懂,我明天可以懂。这个虽然是一个未来的可能,我可以把它当成是一个现在。但 是现在我没有这个本事,我没有这个英雄气了。所以经过这几十年来的艰苦的磨炼,我觉得 一个人诚心从自己的生命核心这个地方做学问吸收学问很不容易, 而且发现这个核心很困难。 假定不发现这个核心, 我们也可以说这个人在学问方面不是一个真人; 假定你这个学问不落 在你这个核心的地方,我们也可以说你这个人没有真学问。 我们人类的文化的恒久累积, 就是靠着每一个人把他生命最核心的地方表现出来,吸收 一点东西, 在这个地方所吸收的东西才可以算是文化中的一点成绩, 可以放在文化大海里占 一席地。当年牛顿说我这点成就小得很,就好像在大海边捡一颗小贝壳一样。他说这个话的 意思不只是谦虚。这表示说牛顿的生命核心表露出来了,吸收了一种学问,在物理学方面有 一点成就,他这点成就,不是偶然捡来的,不是由于他偶然的灵光一闪,就可以捡到,这是 通过他的真实生命一生放在这个地方, 所作出来的一点成绩。 这一点成绩在物理学这个大海 里面有地位,这就是我们所称为古典的物理学。那么从这个地方看,我们每一个人大家反省 一下,不要说诸位同学在二十几岁的阶段,将来如何未可知也,就是你到了三十岁,到了四 十岁,乃至于五十岁,你究竟发现了你自己没有,我看也很有问题。所以我们经过这几十年 来艰苦的磨炼, 我以前觉得我知道了很多, 我可以涉猎好多, 好像一切学问都一起跑进来了。 但到现在已一件件都被摔掉了,那一些就如秋风扫落叶一样,根本没有沾到我的身上来,沾 到我的生命上来。 我现在所知的只有一点点, 很少很少。 就是这一点点, 我到底有多少成就, 有多少把握,我也不敢有一个确定的断定。这就是所谓“为学 为学实难”,做学问的艰难。当年朱 为学 夫子也说他一生只看得《大学》一篇文字透。试想《大学》一共有多少字呢,而朱子竟这样 说,这不是量的问题,这是他的生命所在问题。 我所说的还是就现在教育分门别类的研究方面的学问说。 假定你把这个学问吸收到你的 生命上来,转成德性,那么更困难。所以我想大家假如都能在这一个地方,在为人 为人上想做一 为人 个真人,为学 为学上要把自己生命的核心地方展露出来,来成学问,常常这样检定反省一下,那 为学 么你就知道无论是为人 为人,或者是为学 为学,皆是相当艰难,相当不容易的。所以我们老师的那一 为人 为学 句话:“为人 为人不易,为学 为学实难”实在是慨乎言之。这里面有无限的感慨我今天大体就表示 为人 为学 这点意思。因为时间不多,而且诸位在月会完后还要开大会,所以我就说到这个地方为止。 为人为学 为人为学浑然若 为学 陈祖武 陈祖武简介 陈祖武,男,汉族,1943 年 10 月生于贵州省贵阳市。1965 年 7 月毕业于贵州大学历史 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 主要学术领域为中国古代学术史,尤以清代学术史用力最多。主要学术专著有《清初学术、 思辨录》《中国学案史》《清儒学术拾零》等;主要古籍整理成果有《榕村语录》《杨园先 、 、 、 生全集》 清儒学案》 目前主持的 2004 年中国社科院 2004 年重大课题 、 《 等。 《乾嘉学派研究》 , 已完成第一项研究成果《乾嘉学术编年》 。 8 我出生在贵州高原,那里虽是穷乡僻壤,却民风淳朴。自少年时代起,我即在党和 人民的养育之下,脚踏实地循序向前。大学毕业,登上讲台未及 1 年,即遭民族文化浩劫, 转瞬间 10 年过去,四凶既除,国运复昌,我亦得登上大学讲坛。旋即又以 35 岁之龄负笈京 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师从杨向奎先生问清儒学术。人届中年,时不我待,在历 史所的良好学术环境中,我得各位师长悉心教诲,将为人为学 为人为学 为人为学合为一体,实现了人生途程中 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改造。 一方面是在学术上求真务实, 刻苦奋进, 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培养; 另一方面则是在党的旗帜下执著追求, 跻身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行列, 决心为党的事业 奋斗终生。感谢院党组、所党委和全所同志的信任,自 1994 年冬起,我进入所领导班子, 协助所长分管科研工作。1998 年冬以后,又担负了主持全所学术工作的重任。由学人而公 仆,20 余年过去,不觉年逾花甲,老冉冉其已至。 在行将退出研究工作第一线的前夕,欣逢中央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活动,事关长治久安大局,历史意义最是深远。我由衷拥护中央决策,决心在院党组和所党 委的领导之下, 积极自觉地投身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在切实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 协助所党委和院督导组把全所的此次教育活动搞好。 受院党组的委派, 2004 年春夏间起, 自 我参加了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 设工程史学课题组的工作。目前,课题组全体同志正集中精力,完成《史学概论》教材的编 纂。最近,就此一教材的写作,我提出了一些初步思考。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有着热爱历史、尊重历史、学习历史的 好传统。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编纂一部言简意赅的《史学概论》 ,引导青年正确 认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历史,把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准确、生动地告诉千百万年轻朋友, 这是史学工作者的时代责任。 中国史学自先秦时代发轫,古老的《周易》即主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 孔子修《春秋》 ,旨在通过记录信史以寄寓其政治理想。之后,中国历史学伴随中国社会的 演进而不断丰富发展。从司马迁著《史记》 ,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史学思想, 中经刘知几撰 《史通》 而加以阐发, 至章学诚倡导“六经皆史”、 “史学所以经世”, 治史经世、 资政育人,成为贯穿数千年中国历史学的一根主线。20 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 成为先进的史学工作者的执著追求。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历史学实现了用唯 物史观改造旧史学的历史性变革。55 年来,我们虽然走过弯路,有过挫折,但新中国历史 学的巨大成就不可抹煞。今天,广大史学工作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正以 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历史学的繁荣发展而努力。这是大局,是主流。同时也应看到,我国 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历史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 在广大史学工作 者继承和发扬治史经世、资政育人优良传统的努力中,“史学无用”、“史家独立”一类的声音 也在干扰史学研究,误导青年一代。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也是撰写《史学概论》必须 回答的问题。 近年来,学风建设一直是我国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广大史学工作者不断呼吁, 要加强学风建设,杜绝急功近利,坚持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严谨学风。历史学是一门求真 务实的学问,讲究字字有根据,句句有来历,言必有本,无徵不信。学科的自身特点,规定 了历史研究必须从史料出发,依靠坚实的学术积累,脚踏实地,锐意求新,来不得半点的虚 假和浮夸。这里所说的积累,不仅是指史学工作者个人几年、几十年乃至毕生的积累,还包 括史学界一代接一代的群体劳作。因此,在学术实践中,我们 提倡进行艰苦的创造性劳动, 不赞成人云亦云的低水平重复;必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尊重他人的首创精神。这种成果 和精神,既包括前辈大师的业绩,也包括同时代众多史学工作者一点一滴的劳动。这就是今 天学术界大声疾呼的学术规范。 良好学风的建设要靠严密的学术规范来保证, 但在建立严密、 9 科学的学术规范的同时,提高史学工作者自身的素养,尤其是道德素养,也是一个值得高度 重视的问题。事实上,做人与做学问,本来就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孔子教诲其弟子,主 张“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古往今来,这一思想早已成为历代杰出学 人的共同追求。撰写《史学概论》 ,这是又一个应当讲清楚的问题。 除了治史经世、求真务实两大传统,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强烈关注,无疑也是 中国史学的一个具有永恒价值的可贵精神。以天下为己任,“国可灭,史不可灭”,这是中国 古代史家追求的人生境界。为此,佚名史官秉笔直书而献出生命,司马迁身遭摧残而不顾个 人屈辱,万斯同则以布衣而隐忍史局,顾炎武更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强音。当 中国社会迈入近代门槛后, 面对反帝反封建的艰巨历史任务, 我国史家的人生追求又融入爱 国主义的时代洪流,从而形成历久弥坚的社会责任意识。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今天我 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 面对新的历史任务, 史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不仅没 有丝毫削弱,反而愈加沉重。历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个有机部分,学 术的使命,社会的责任,要求我们必须立足现实,服务社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和,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去指导我们的学术实践,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精神产品。因 此,确立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为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而奋斗,是《史学概论》一以贯之的 重要思想。 为人为学当在为师先 为人为学当在为师先 为学 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高中高职部 金艳 温总理曾经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 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 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 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 者;教师,代表了希望与未来,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维系的基础,是社会进步的 保障,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薪火传递者。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仰望天空的人,教师 首先要成为仰望天空的人,努力做一名好教师。 我们今天怎样做好老师,深思之后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人格力量的引 导作用。而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教师不仅要 学识渊博、循循善诱,还要通过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首先必须有高尚的师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人、塑造人,学生受教 育的过程就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 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 10 康地成长。因此在工作中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 要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给学生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 习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获取更大的进步。 其次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努力做一个博学多才的老师。我们是直接面 对学生的教育者,在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 的今天,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会“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 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 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 为人 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因此, 我们必需抱着终身教育的观念,补充更新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学习交流中, 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探讨教学内容和方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趋势。 为师先为学 为学 为人 为学,为学 为人。如何为师,我个人的体会,就是:‘慎为人 为人师’。 为学 为学先为人 为人 作教师要慎重、 要谨慎, ‘为学 为学’严谨,为人 ‘为人 为人’诚笃, ‘为师’行胜于言。为人 为学 为人,为学 为学 为人 为学, 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这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素质。宋代著名词人辛弃 疾在《渔家傲》中说:“道德文章传几世,到君合上三台位”“道德”与“文 章”, “道德”与“学问”古往今来一直被人们相提并论,而且国人总喜欢把“道 德”置于前,这无疑反映出国人一以贯之的观念——道德是文章与学问的根基。 所谓“道德”,即是指做人或为人 为人 为人。为人 为人 为人当有格,应该努力做到人品高尚,格调 高雅,有了高格才不至于蝇营狗苟、鼠目寸光,在世俗和物欲面前放弃理想与追 求,只是茫然地陷于追名逐利的烂泥潭,无法自拔,终而与蝼蚁无异;而我们作 为以化育人为己任的教师,则更需具有高格,需要有悲悯的情怀、宽广的胸襟和 高远的理想,具备这些优秀的品质,才有潜力成就清新美好的境界,才会如一片 丰润而深情的桃林,下自成蹊,唯有如此,我们才有资格谈化育学子,才有资格 谈为师;也唯有如此,大学才能真正成其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高地,成 为社会道德水准的标高。 孟二冬,朴实无华的名字,普通的一名教师,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 的精神却植根在人们心间, 他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全部用来报效祖国和人民的高远 志向、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和为人 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却让每 为人 一个人为之感动。 其实生活中常常是这样,感动我们的不是惊天动地的伟业, 而是很多普通日子里长年如一日的坚守和付出,孟二冬就是这样的学者和师者。 11 “为学 为学”,远非是指对知识的量度层面的占有,更重要的是要超越量度,在 为学 方法论层面的追索,因为,在当今时代,获取知识早已变得非常容易,特别是对 于具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但是如何融会知识,贯通创新,在 任何时候,都远非易事,在当今时代,则更显艰难。窃以为,作为教师,在“为 为 学”向度的求索,更应该是方法论意义上的,在教学过程中,也当如此,也即不 能满足于传授一点或许已为陈迹的知识给学生, 更重要的是在方法论层面上教给 学生获取知识、创造知识的路径,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才是 真正意义上的“为师”。学贯中外是一个极为高远的目标,或许没有几个人可以 真正做到,但是其中的“贯”字则是我们为师者应该时时讲求的,融会贯通才能 有创新。这才是为师者的“为学 为学”之道。 为学 故而可说,为人为学当在为师先。 为人为学 为人为学 为人为学当在为师先 为人为学当在为师先 为学 经过较长时间酝酿讨论并最终确定的新校训“格高志远,学贯中外”,言词 简约但意蕴丰瞻。实现了办学理念的创新和突破,并给广大师生确立了一个更为 高远的奋斗目标,在全校范围内引发了为师为学 为学的热烈讨论,这种讨论一直延续 为学 到现在,并且也会延续下去,因为这是一个永远值得深思的话题。在此,我们也 就“如何为师与为学 为学”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些许看法。 为学 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在《渔家傲》中说:“道德文章传几世,到君合上三台 位” “道德”与“文章”, “道德”与“学问”古往今来一直被人们相提并论, 而且国人总喜欢把“道德”置于前,这无疑反映出国人一以贯之的观念——道德 12 是文章与学问的根基。所谓“道德”,即是指做人或为人 为人当有格,应该努 为人。为人 为人 为人 力做到人品高尚,格调高雅,有了高格才不至于蝇营狗苟、鼠目寸光,在世俗和 物欲面前放弃理想与追求,只是茫然地陷于追名逐利的烂泥潭,无法自拔,终而 与蝼蚁无异;而我们作为以化育人为己任的教师,则更需具有高格,需要有悲悯 的情怀、宽广的胸襟和高远的理想,具备这些优秀的品质,才有潜力成就清新美 好的境界,才会如一片丰润而深情的桃林,下自成蹊,唯有如此,我们才有资格 谈化育学子,才有资格谈为师;也唯有如此,大学才能真正成其为一个民族、一 个国家的精神高地,成为社会道德水准的标高。 在当今知识爆炸、通讯便捷的时代,授业的重要性,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远不 及教育被高度垄断的时代,在众神喧哗的平民社会中,获取知识已经不再那么困 难,由此可以说,为师者,更应该做的是“传道”“传道”要靠什么呢,当然 是靠为师者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感召力。教师的言行,点点滴滴都将化为浇灌学生 心灵之花的泉水。当我们在七尺讲台,或严谨、或风趣、或睿智、或儒雅、或广 博、或专精、或敦厚,或潇洒,将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炼成引领学生坚持 不懈黾勉前行的精神之烛,用温馨而动人的光芒指引和鼓励学子,踩着人梯坚定 地不断攀登。若干年之后,所授之业,或许早已化为泡沫,消散在信息的海洋, 但是传道者的精神风范会定格在无数学子的心中,化为一道感人的风景。 “为学 为学”,远非是指对知识的量度层面的占有,更重要的是要超越量度,在 为学 方法论层面的追索,因为,在当今时代,获取知识早已变得非常容易,特别是对 于具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但是如何融会知识,贯通创新, 13 在任何时候, 都远非易事, 在当今时代, 则更显艰难。 窃以为, 作为大学的教师, 在“为学 为学”向度的求索,更应该是方法论意义上的,在教学过程中,也当如此, 为学 也即不能满足于传授一点或许已为陈迹的知识给学生, 更重要的是在方法论层面 上教给学生获取知识、 创造知识的路径, 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渔,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为师”。学贯中外是一个极为高远的目标,或许没有几个人 可以真正做到,但是其中的“贯”字则是我们为师者应该时时讲求的,融会贯通 才能有创新。这才是为师者的“为学 为学”之道。 为学 故而可说,为人为学当在为师先。 为人为学 为人为学 朱镕基总理在清华的告别演说—— "为人 为学 为人和为学 为人 为学"(转载) 电机系的老主任章名韬(恐名字有误)曾告诫我们说:为人 为人要比为学 为学更重要,为 为人 为学 为 人,就是要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清华不仅是一个为学 为学的地方,还是教人为人 为人的地方。清华有很好的传统,民主、 为学 为人 科学、革命。我非常敬佩朱自清先生的为人 为人,很喜欢听他讲话,虽然他写很好的 为人 文章,但是不会讲话。我敬佩他为人 为人的那种廉洁和谦虚。我还清楚记得朱自清先 为人 生在同方部的一次讲话, 音容宛然。 我们也很喜欢去张奚若先生家里, 坐在地上, 听张先生纵论天下, 大骂国民党。 我后来做班长, 学生会主席, 读了很多很多书, 我的共产主义信仰就是在那时候建立的。 谈到为学 为学,坦率地说,我不是一个好学生,我不喜欢工程,因为英文好,喜欢文 为学 科,老想着转系,不过没转成。有人说没转成是对的,因为国家后来还是重视工 科的。我那时候在班里不是最好的,我还非常清楚记得在大操场上同班同学张丰 容(音)跟我说的那几句话。我说我在中学时是班里的第一名,现在跟班上那些 认真学习的人相比也没有怎么不用功啊,张告诉我说:在来清华之前,哪个不是 第一名,清华竞争的确非常激烈,人才出了不少,我们班里(指电机)就出了三 个院士。清华有自己的精神,至于这精神是什么,需要在座的诸位回答。我的理 解是:追求完美 每个清华人都负有责任,建设这个国家。为学 为学,要扎扎实实,不可沽名钓誉;做 为学 事,要公正廉洁,不要落身后骂名。 14 我曾有过 20 年(1958,1978)没有党龄的日子,但是那些日子里,我从来没有 放弃我的信念。我没有忘记清华对我的教育,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情。 我对儿女很严格,虽然他们没有上清华,但是身上有清华的精神。二儿子十几岁 的时候,很喜欢楼上的阳台,有一天拿了一张破毡布,上面铺了一层土,准备种 菜。 我问他是从哪里拿来的, 还打了他一个耳光: 我们再穷也不能拿别人的东西。 儿子委屈告诉我,不是别人家的,是从计委(那是总理工作的单位)门口垃圾堆 里捡来的。 我当时很后悔, 但是碍于坚持父亲的尊严, 还是要他把油毡布送回去: 即使垃圾堆里的,也不能捡。我打你不对,陪你去把油毡布送回去。于是我们从 三里庄(总理的住处,可能有误,但当时的口气是走到计委要好久的样子)一直 走到 计委门口,规规矩矩放到垃圾堆里。他们也很争气,后来我做上海市市长、 副总理的时候,他们出去留学,但是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父亲位居要职。他们依靠 刷盘子,打工度过了他们的留学生活。现在都已经回到国内。 作了十七年的经管学院院长(1984,2001),我没有做什么。校长要我对未来的 学院提点建议,我认为要把经济管理学院建成世界一流的管理学院,一定要有一 流的师资力量。没有,要花大力气去请,就是讲学也可以。其次,我希望管理学 院所有课程都用英文教。我不是崇洋媚外,世界经济全球化,我们需要同世界交 流我当年读大学的时候,只有《普通物理》(萨本栋)是中文,其他都是 用英文《热力学》庄前鼎教授是无锡人,他说反正我的无锡话你们听不懂,干 脆用英语好了。 王校长说如果院长不做,做个荣誉院长也好。我说不行,最后只做顾问管理委员 会的荣誉主席。所谓荣誉,就是来也可以,不来也行。我绝不耽误顾问委员会的 运行。 今天,我告别清华,以后就很少来了。说实话,永远也不来了。但是,请大家放 心,我的心永远留在清华。清华的每一个成绩,我都会欣慰,清华的每一个难处 我都会关心,清华的每一个不足我都会指出。 再见了,我永远是一个清华人(来源于中华网) 为学与为人 为学 为人:统一何以可能, 为人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报 知识分子,尤其是有身份、有地位、有声望的知识分子,在一般老 百姓的眼里就是堪称大师的人物,就是民族的精英、社会的良心和国家的希 望。但是随着时势的变迁,知识分子自己开始演变了,特别是其中有身份有 声望者的演变,使得人们不得不提出这样一个怪异的问题:知识分子还是社 会的良心、民族的精英吗,如果是,他们的学术腐败、卑劣行径和人格分裂 也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吗,如果不是,那么谁是,我认为问题的根本是:知识 分子的这种地位是自封的,还是老百姓封的,本人以为大多数是自封的。既 然是自封,那就无论如何都是精英了,这没有什么奇怪。而现在则遇到了老 百姓的拷问,因为他们是知识分子的衣食父母。归结起来,我觉得衣食父母 所拷问的是这样一个问题:文化人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得那么没文化, 15 斯文一点说就是学者们的为学 为人 为学与为人 为学 为人为什么是分裂的,一个学者,可以在学 问著述上颇见功底,但在道德人格上却鲜善可陈。这是为什么,老百姓就不 明白:他那么有文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怎么会那样,一个朴素的道理 是:文化就是修养,学问就是人品,这在老百姓看来再自然不过了但现在 居然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令人头疼的问题,似乎任何都无能为力难道 老百姓的朴素认识是无知和愚昧的吗, 我想老百姓的道理没有错,错在知识分子自己在错综复杂的现实面前迷 失了自我。知识分子当然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当然要与时俱进地适应现代 社会发展的要求,但是无论如何地适应,不能以出卖自己的人格、突破自己 的道德底线为代价。我们固然可以找到迷失的各种原因:什么市场经济的冲 击,什么学术研究职业化的必然,什么学术评价量化体制的痼疾,什么工具 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裂和对抗,等等,但在我看来这都是外在原因,外因只 是变化的条件,内因——学者自身的道德人格修养才是根据。重塑知识分子 形象、 回归知识分子本位, 就需要下大功夫进行学术职业道德的修养和砺练。 当然不只是职业道德,而且是更为广泛的人格、人品、操守和情感的修为。 那么为学 为人 为学与为人 为学 为人能否统一起来呢,我认为能够统一的基础就在于一切 学问归根到底是为人 为人的学问,脱离做人的学问、违背做人规范的学问就不是 为人 真正的学问。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必须造福于人,其学者不懂得这个基本的 做人道理就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更是与做人密切相关, 它本身就是关于如何做人的学问。因而从根本的意义上说,为学 为学就是为人 为人, 为学 为人 为学是为人 为人的手段,为学 为学服从于为人 为人;否则宁可不要为学 为学即使做出学问来 为学 为人 为学 为人 为学 也没有根本的价值。这一点在两个领域表现得非常明显:中国传统的儒学和 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传统儒学的发展过程中,为学 为人 为学与为人 为学 为人的统一是它一贯的传统,孔 子所谓“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为人”道出了一个简 单的道理,即儒学者 为人 就是儒者, 研习儒学的人一定是有儒家圣哲风范的人, 知行合一、 表里如一、 言行一致,儒者的人生实践就是儒学的外化和物化,儒学就是儒者人生实践 的理论形态,二者是二而一、一而二的关系。中国古代许多儒学者的人生实 践向我们表明了这一点,真通儒学的人应该不会认为这是错的。而中国社科 院的“儒学大师”郑家栋之所以堕落而导致中国现代儒学事业的危机,目前 不少儒学者文章著述、会议主张都是儒理,而行事做人却有鸡鸣狗盗之嫌, 正在于它违背了儒学的固有特质——学问即人品;儒学者这种做人的堕落直 接导致了儒学的异化和衰落:儒学不再与做人相关,而成了纯粹的文字考据 和故纸一堆。 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其实践性, 人们对实践性的理解大多只停留于理论联系实际上,而对实际的理解又仅限 于社会(他人)实际而不是自己。好像马克思主义只是针对他人而言的实践 性,与说者自己无关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与儒学的创始人一样都是自己学 问的忠实实践者,并且在自己的实践中辩证地发展和提升自己的学问。从马 克思主义的本质来说,马克思主义学者应该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 主义者也应该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的学问;马克思主义者的人生实践就是马 克思主义人生理念的物化和外化形态,而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人生 实践的理论形态。鄙人此种观点肯定不会获得大多数人的赞同,但我认为这 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至于国内外很多人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为职业而并 16 不信仰马克思主义,更不用说践行了,那是另外一回事;这些马克思主义学 者的非马克思主义言行并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人生理念。至少这一点要求以 马克思主义为信仰体系、以共产主义为社会理想的共产党员,尤其是其中身 为共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应该做到这一点马克思主义学者与马克思主 义者的统一就是为学 为人 为学与为人 为学 为人的统一,二者统一的基础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本质、价值指向和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为学 为学目标(以马克思主义造福广大人群 为学 尤其是劳动人民)的一致性。 其他学问,尤其是人文学科都大致地具有此类特点:伦理学者要有道德 修养,心理学者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我们看到一些心理学的学生出现心理 障碍和疾病甚至自杀和杀人等),法律学者要有法律信仰和守法素质,语言 学者不犯语言错误、艺术家(或者艺人们)要有艺术性、审美性的人格,科 学家应该是科学精神的坚守者和传承者、科学的生活方式的践行者。至少, 人文社会学者是人文精神的化身、自然科学学者是科学精神的化身,当然最 好是,所有的学者都成为人 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高度融合的人生理念的实践 为人 者 当然为学 为人 为学与为人 为学 为人的统一在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但是道德的修 养、 人格的境界则是一致的, 人常说学问做到某种境界就是做人的某种境界, 此言不虚古人把学问当成提升做人境界的手段,这符合学问的本质,学问 理当如此, 否则要学问何用 难道学问越多做人越卑劣才是真正的学问吗, 作者:马克思主义教学部 吴文新 爱国、为民、科学、勤劳、团结、诚信、守法、奋斗的有关格言 走自己的路,让人家说吧 ——但丁 伟大的精力只是为了伟大的目的而产生的。 ——斯大林 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列夫?托尔斯泰 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 ——孙中山 奋斗 人类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更要奋斗 ——孙中山 奋斗。 奋斗 必须在奋斗 奋斗中求生存,求发展。 ——茅盾 奋斗 奋斗以求改善生活,是可敬的行为。 ——茅盾 奋斗 奋斗之心人皆有之。 ——李叔同 奋斗 奋斗是万物之父— —陶行知 奋斗 无论做什麽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 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 ——牛顿 奋斗 脚跟立定以后,你必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 ——萧伯纳 奋斗。 奋斗 我们应当努力奋斗 奋斗,有所作为。这样,我们就可以说,我们没有虚度年华,并有可能在时间 奋斗 的沙滩 上留下我们的足迹 ——拿破伦一世 做了好事受到指责而仍坚持下去,这才是奋斗 奋斗者的本色。 ——巴尔扎克 奋斗 只有这样的人才配生活和自由,假如他每天为之而奋斗 ——歌德 奋斗。 奋斗 17 一个人必须经过一番刻苦奋斗 奋斗,才会有所成就。 ——安徒生 奋斗 凡事欲其成功,必要付出代价:奋斗 ——爱默生 奋斗。 奋斗 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 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 ——爱因斯坦 奋斗 想象你自己对困难作出的反应,不是逃避或绕开它们,而是面对它们,同它们打交道,以一 种进取 的和明智的方式同它们奋斗 ——马克斯威尔?马尔兹 奋斗。 奋斗 发明的秘诀在不断的努力。 ——牛顿 无论头上是怎样的天空,我准备承受任何风暴。 ——拜伦 如果你过分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点损伤,那麽你将失去两只翅膀,永远不再能够凌 空飞翔。 ——雪莱 停止奋斗 奋斗,生命也就停止了。 ——卡莱尔 奋斗 只有勤勉、 毅力才会使我们成功„„而勤勉一毅力又来源于为达到成功所需要的手段。 —— 史密斯 如果我们能够为我们所承认的伟大目标去奋斗 而不是一个狂热的、 奋斗, 自私的肉体在不断地抱 奋斗 怨为什 麽这个世界不使自己愉快的话,那麽这才是一种真正的乐趣。 ——萧伯纳 一个人必须面向未来,想着要着手做的事情。但这并不容易做到。一个人的过去是一种日益 加重的 负担 ——罗素 在这个并非尽善尽美的世界上,勤奋会得到报偿,而游手好闲则要受到惩罚 ——毛姆 你应将心思精心专注于你的事业上。 日光不经透镜屈折, 集于焦点, 绝不能使物体燃烧。 —— 毛姆 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都是科学研究成功所需 要的 条件。 ——贝弗里奇 发明家全靠一股了不起的信心支持,才有勇气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进。 ——巴尔扎克 拼着一切代价,奔你的前程。 ——巴尔扎克 作了好事受到而坚持下去,这才是奋斗 奋斗的本色。 ——巴尔扎克 奋斗 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求权势者垂青。 ——雨果 进步,意味着目标不断前移,阶段不断更新,它的视影不断变化。 ——雨果 对于学者获得的成就,是恭维还是挑战,我需要的是后者,因为前者只能使人陶醉、而后者 却是 鞭策。 ——巴斯德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无信不立 ————孔子 没有诚实哪来尊严 ————西塞罗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 诚信才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 诚信 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 诚信 诚信是一轮朗耀的明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 诚信 18 诚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假,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诚信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如果要别人诚信 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莎士比亚 诚信 诚信 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乔叟 实话可能令人伤心,但胜过谎言 ————瓦?阿扎耶夫 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罗素 金钱比起一分纯洁的良心来,有算得了什么呢, ————哈代 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莎士比亚 真诚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法治长城始于一砖一石,诚信 诚信文明凝聚一点一滴。 诚信 今天付出诚意,明天收获信誉。 出局才懂诚信 诚信重,进‘宫'方恨知法晚。 诚信 播种诚信 诚信,你收获的就不仅仅是朋友的信任,还有可以信任的朋友。 诚信 诚信是在衡量自我得失时失去的。 诚信 诚信缺失乃人性之莫大悲哀,共铸诚信 诚信不妨从小事做起;法治健全是国家的坚实基础,推进 诚信 诚信 法治务必要领导带头。 诚信是社会的支撑点,法治是社会的生命灯。 诚信 诚信是你的存款, 信用是你的抵押, 名誉是你的帐号, 承诺是你的支票, 假如失去了诚信 , 诚信 诚信 你将是一无所有。 立身须以诚为本, 治国必以法为基。 诚信以心为上, 法治以公为魂。 诚信 诚取天地正气问人间暖凉,法引规矩方圆律世间万象。 诚信在心,法治在行。 诚信 不讲诚信 诚信者必被社会所弃, 以身试法者必受国法严惩。 诚信 诚信凝 聚力量,法治诞生希望。 诚信 诚信法治两手抓,共铸辉煌齐万家。 诚信 诚信是立身之本,法治乃安国之源。 诚信 诚信,人生最珍贵的无形资产; 法治,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 诚信 扬诚信 诚信风帆同度文明人生,树法制大旗共展和谐社会。 诚信 赏罚分明, 市场经济讲诚信 诚信假一罚十; 宽严适度,法制社会护稳定惩教结合 。 诚信 诚信是社会的通行证,法治是国家的座右铭。 诚信 诚信是现代文明的晴雨表。 诚信 诚信与高尚同行;法治与正义相伴。 诚信 诚信有法治保障才有号召力,法治有诚信 诚信支持才有生命力。 诚信 诚信 树诚信 诚信风尚,铸法治长城。 诚信 谎言浇不开诚信 诚信之花,虚伪结不出幸福之果。 诚信 行必诚,言必信;法必依,治必严。 无信则人危,无法则国乱。 你诚信 诚信 诚信我诚信 诚信 诚信人人有威信 ,讲法治护法治个个能自治。 凡事都要踏踏实实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 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 ——李大钊 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 可由劳动解脱。 ——李大钊 19 知识是从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晶。 ——宋庆龄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 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鲁迅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 人生最大的快乐,是自己的劳动得到了成果。 ——谢觉哉 看呀世界不是劳动的艺术品吗,没有劳动就没有世界。 ——邓中夏 劳动创造世界。 ——马克思 人所缺乏的不是才干而是志向,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劳的意志。 ——部尔卫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永眠。 ——达?芬奇 一个勤劳的农夫比一个闲坐的绅士高贵。 ——富兰克林 劳动是幸福之父。 ——富兰克林 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富兰克林 勤勉是幸运之母,上帝对勤勉给予一切。就趁今天去做吧,因为你不知道明天可能对你有多 不方便;一个今天抵得上两个明天,能在今天做的切莫留待明天。 ——富兰克林 勤劳是疾病与悲惨最佳的治疗秘方。 ——卡莱尔“将来”属于那些勤勉的人。 ——孟德斯鸠 勤为无价宝,慎乃护身术。 ——莎士比亚 使人愉快的劳动,能医治心灵的创伤。 ——莎士比亚 懒惰是一切邪恶之门——一个懒惰的人, 正如一所没有墙壁的房子, 恶魔可以从任何一方面 进来。 ——乔叟 懒惰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马卡连柯 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生活和文化幸福的基础。 ——马卡连柯 劳动能唤起人的创造力。 ——列夫?托尔斯泰 20 人的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列夫?托尔斯泰 只有劳动才能使人变得幸福,使他的心灵变得开朗、和谐、心满意足。 ——别林斯基 灵感——这是一个不喜欢拜访懒汉的客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 天才就是劳动,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它燃烧成熊熊大火 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 ——高尔基 我知道什么叫劳动:它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美好事情的源泉。 ——高尔基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 ——高尔基 热爱劳动吧,没有一种力量能像劳动,即集体、友爱、自由的劳动的力量那样使人成为伟大 和聪明的人。 ——高尔基 劳动使人建立对自己理智力量的信心。 ——高尔基 医治一切病痛最好的最宝贵的药品,就是劳动。 ——奥斯特洛夫斯基 愉快只是幸福的伴随现象,愉快如果不伴随以劳动,那么它不仅会迅速地失去其价值,而且 也会迅速地使人们的心灵堕落下来。 ——乌申斯基 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 ——乌 申斯基 对于富有才华和热爱劳动的人来说,不存在任何障碍。 ——贝多芬 长寿的秘诀在于劳动。 ——贝勒斯 最易于使人衰竭,最易于损害一个人的,莫过于长期不从事体力活动。 ——亚里士多德 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这些都是科学 研究成功所需 要的其他条件。 ——贝弗里奇 人们在那里高谈阔论天启和灵感之类的东西,而我却像首饰匠打金锁链那样精心地劳动着, 把一个个小环非常合适地联结起来。 ——海涅 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 ——海德 要成功一项事业,必须花掉毕生的时间。 ——列文虎克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 ——达尔文 21 科学是使人的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 ——布鲁诺 人借助于科学,就可纠正自然界的缺陷。 ——梅契尼科夫 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 ——巴甫洛夫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 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 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想喝水时,仿佛能喝下整个海洋似的——这是信仰;等到真的喝起来,一共也只能喝两杯罢 了——这是科学。 ——契柯夫 科学始终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个问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一个问题。 ——萧伯纳 优秀的科学家必定是某种程度的狂人。 ——卡皮察 科学不能或者不愿影响到自己民族以外,是不配称作科学的。 ——普朗克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学者属于祖国。 22 ——巴斯德 科学总是革命的、非正统的;这是它的本性;只有科学在睡大觉时才不如此。 ——萨尔顿 科学的永恒性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寻求之中, 科学就其容量而言, 是不枯竭的, 就其目标而言, 是永远不可企及的。 ——卡?冯?伯尔 回答者:x 魔 x 术 x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5-5 13:36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为人民服务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 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奋斗 奋斗改变命运 诚信 诚信造就市场 奋斗 诚信讲究一切奋斗克服万能 用奋斗铸就辉煌 靠诚信打造品牌 激情奋斗,诚信做事 诚信成就梦想 价值源自奋斗—今日世界 诚信品格永坚守,奋斗激情常加油, 23 怀念冯至严谨求真 严谨求真的治学精神 严谨求真 我和冯至同志相处有 41 年,占去了我生命的大半。他在北大担任西方语言文学系系主任 的 13 年中,我当了他 12 年的副手。1959 年后共居一楼,又是长期朝夕相处的邻居。 冯至强调搞外国文学要多读原著。他说做作家介绍至少把有关作家的主要作品念过才能 写文章。他竭力反对不读原著,只翻阅时下充斥市场的作家辞典、作品赏析之类的书便动手 写文章。他认为,这种不读原著,只从那类书中知个大概,然后抓着一鳞半爪做文章的人搞 的是“克里空”,是在欺骗不懂外文的读者。他赞成文学的比较研究,自己也写过这方面有分 量的文章, 但他认为搞中外文学比较的前提条件是要对所比较的中国和外国的作家、 作品都 有透彻的研究,做到了这点,比较者才能说出切实的话,写出有内容的文章来。 1982 年,他在北京举办的盛大的“歌德逝世 150 周年纪念会”上作了题为《更多的光》的 报告后,对我说:“我们不能只是谈论歌德,更重要的是读歌德”随后在他的倡议下,1983 年 4 月,在北京大学召开了“歌德学术讨论会”。这是在我国举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歌德讨论 会, 到会者来自全国四面八方, 当中有德国文学 研究者、 翻译者、 业余爱好者、 教师和学生。 由于到会者响应了冯至“读歌德的书”的号召,大都在钻研了歌德原著的基础上写出论文,所 以他们宣读的论文多数都言之有物,有的还有创见。会议上的讨论切实和热烈,很少有泛泛 空论。这次会议推动了国内对歌德的研究,是一次充实和成功的会议,而会议的成功来自贯 彻了冯至历来主张严谨求真 严谨求真的学风。这次会上成立了全国性的“德语文学研究会”,全体一致 严谨求真 公推冯至为会长。 冯至作为外国文学工作者翻译介绍了许多德语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因为他本人是诗 人,他特别爱好诗歌翻译。他翻译的诗歌不仅忠实于原诗,而且译作本身也成了艺术品。他 的译作可以说件件都是我国翻译文学中的精品。 一个著名的例子: 他翻译的奥地利诗人尼古 莱?勒瑙的诗《芦苇歌》 ,有人读了以为是他自己创作的诗。有一次,我随便翻阅他译的《海 涅诗选》 ,发现其中《罗累莱》一诗的译文竟能用以海涅原诗谱写的、在德国家喻户晓的歌 曲的曲调从头到尾唱下来而不觉得拗口。我把这个发现告诉冯至。他又惊奇又高兴。我问他 会不会唱歌,他的回答是:爱听,不会唱。他声明译诗和曲调相合,完全是凑巧。我回去捉 摸,原来他的译诗是按着原诗的音节和节奏自然而然地译出来的。 冯至强调,译诗应照顾到原诗的原意和原样。他不止一次地对我说,他不赞成用添枝加 叶轻易改动原诗的办法来译诗,以增加译文的所谓“诗意”。他反对在翻译中时兴的滥用 4 字 一句的成语, 他说这种做法读起来顺口, 但常似是而非, 使译文走了原样, 因而为他所不取。 他认为译诗首先要将原诗读懂, 不仅在意思上懂, 而且要通过反复吟诵体会到它的意境和韵 律,然后扣着原诗的原意原样,老老实实地译。这样去译,原诗的诗意也就带出来了。我曾 按冯至的建议在 1960 年译过民主德国诗人斯蒂芬?赫姆林的长诗《曼斯菲尔特清唱剧》 。这 首叙事诗随着时代的顺序和人物的不同, 写成各种不同的诗体, 想要在译笔中反映出来是不 容易的。那时我住在他隔壁,我译好一段便敲敲室内相通的小窗户递给他改一段,他把全诗 改好后,耐心地给我讲评。此种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他的修改不仅为我纠正了误译,而且 使我从中体会到译诗应遵循的原则。 24 说到冯至的翻译,我还不能忘记他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和对读者负责的精神“文革”后 期,他从干校回来,1970 年他着手翻译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这首政治讽刺诗 是海涅的代表作。我国著名哲学家艾思奇曾将它全文译出,在解放初期出版。艾思奇翻译此 诗是在战时的延安。那时条件困难,翻译时自然找不到必要的参考书供他查考,因而他的译 本存在着许多错误和不足。冯至在谈论到海涅这首著名长诗时,曾不止一次对我说要重译。 1973 年,外文所在工宣队主持下搞所谓“斗、批、改”,所里人员除应付开会外都耗在家里 没事干,冯至便利用这个时间重译《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当他译到该诗的第九章时, 碰到了一个字不知怎样译才好。这个字便是 Kram 鄄 metsvogel。这是海涅长期流亡在法国 后回故乡省亲路过哈根时, 餐桌上摆出的家乡风味———一种他爱吃的奶油煎鸟的鸟名。 字 典上给的译名叫“田鸫”,是此鸟在动物学上的学名。冯至不满意用这个名称,写信来要我去 北大生物系,询问还有无其他叫法,还说最好去看一看标本。我照办了,我看到了标本,并 问到了这鸟在我国不同地区六种不同的俗名。他得知后挑选了北京地区“穿叶儿”的俗称,最 后他在译文中定下了“穿叶鸟”的译法。 翻开冯至译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书前有一篇译者前言,这是译者为了使读者了 解这诗的创作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而写的。这篇前言实际上是一篇出色的学术论文。 它不仅提供了了解海涅创作此诗背景的丰富资料, 而且还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前言一上来做 的破题———海涅为什么把这首长诗起名为“德国, 一个冬天的童话”,———就做得非常精 彩。 它道出了这标题的深层意思———这一般读者是不会去问的———而且还深入浅出地阐 明了海涅从黑格尔“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这个命题中看出的革命性在哪里。 前言专辟一段, 用很长的篇幅把海涅的《童话》 (简称)与马克思的著名论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进 行比较, 从两者的比较中具体地而不是 泛泛地、 令人信服地而不是武断地说明海涅的这篇 《童 话》是 1842、1843 这两年间他与马克思在巴黎频繁交往中受到马克思思想影响的产物。 这篇前言与翻译界常见的不良倾向———尽量把所译的作家作品往好里说,有的甚至做 广告式的吹捧———相反,冯至在这篇前言里毫不避讳地将海涅这样的大诗人在《童话》这 样的名篇中存在的思想上和艺术上的缺陷与弱点指出来。 应该特别提出的是, 冯至除了为帮 助读者了解作品写了这篇前言外,还在全书 27 章每章的后面附上了详尽的“说明与注释”。 这 27 篇“说明与注释”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每篇的主旨和他们之间的承上启下的关系,帮助 他们读懂一般词书中查不到的典故、 明白作者在诗中所作的讽喻、 影射乃至于文字游戏而写 的。冯至在“说明与注释”中还不仅为理解文本作了上述知识性的注释,而且在他认为必要的 时候还在其中发表点评式的议论, 直陈自己对作品的体会和批判性的意见。 他的这种做法使 海涅 130 年前写的这部诗歌在读者的面前呈现出一种立体感和现实感,用普通话说,“变活 了”。它不仅启发了读者,而且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无独有偶,这种做法在朱光潜先生 译的《歌德谈话录》和《黑格尔美学》中同样可以找到。这说明了老一辈的翻译家不只是把 要翻的书翻出来就算完事, 他们还关心如何使读者正确地阅读和理解原著, 因而不惜在撰写 前言后记、作注释和说明上动脑筋下功夫。这种对读者负责的严肃的译书态度,冯至用他译 出的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文革”前,我几次在会上听到周扬当众夸奖冯至,说他受到了鲁迅先生的表扬,而自己 则只受到批评。我那时知识贫乏,思想片面,关心的事面很窄很少,对周扬所说的,其历史 背景虽然略有所知,但并不懂得它真正的含义。我只以为他在说些风趣话,说冯至的好话, 同时也自我解嘲。 我在冯至那里则从来没有听他解说过周扬讲的这段话的来由和意思。 他是 一贯不喜欢谈论自己的过去和他做过的好事的。 但是有一件事例外。 当我们听到毛主席读了 《杜甫传》 ,曾当面称赞作者冯至的传闻,我们特意去问他有无此事。他证实毛主席是读了 他的《杜甫传》 。他告诉我们:毛主席读的是《新观察》杂志上连载的,有一次会见中有人 把他介绍给毛主席, 并说他就是 《杜甫传》 的作者冯至时, 毛主席和他紧紧握手, 并连连说, 25 “你为中国人民做了一件好事”他在叙述这件事的时候带着我们平时很少见到的激动神情。 在冯至先生诞辰 100 周年之时,我们将永远怀念他严谨求真 严谨求真的治学精神。 严谨求真 叶笃正院士:高瞻远瞩领航大气科学 严谨求真 严谨求真诠释科学道德 在今年 1 月 9 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 我的恩师——叶笃正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我作为他在 20 世纪 60 年代直接指导的一名研究生,衷心祝贺叶先生在他 90 大寿之际获此 殊荣。 叶笃正是世界著名的气象学家, 是中国现代大气科学奠基人之一。 他在罗斯贝波的能量频 散、大气运动的适应过程、东亚大气环流变化、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和气候的热力效应以及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适应等研究领域作出了系统而开创性的贡献。 在 20 世纪 40 年代,叶先生抱着科技报国之理念,远渡重洋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求学,参加 了以世界著名的气象学家罗斯贝(Rossby)教授为首的研究组。作为这个“芝加哥学派”的主要 成员之一,叶笃正早期在他的论文《大气中的能量频散》中将群速度的概念引入到大气扰动 演变的研究中。这个理论成为动力气象中的重要经典理论之一,迄今仍被广泛引用。 在 1950 年,叶笃正先生为了祖国气象事业的发展,放弃了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当 时在大气动力学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是: 地转平衡是如何形成的,叶笃正根据大量的观测事 实, 重新深入地分析了许多科学家所提出的结果, 指出大气运动中是风场适应于气压场还是 气压场适应于风场,这与初始扰动的水平尺度有关。之后,曾庆存院士在数学上严格地证明 了这个理论。 这个理论辩证地看待大气运动中质量场与流场之间的关系, 从而大大发展了罗 斯贝所提出的地转适应理论。 在叶先生刚回国时, 我国天气预报业务亟待发展, 如何提高我国预报的 准确率是当时国家 重要需求。 为了改进和提高我国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叶先生和他的学生及合作者从观测事实 和动力理论系统地研究了东亚大气环流的变化特征, 发现东亚大气环流在 6 月初以突变方式 从冬季环流型转换成夏季环流型, 并且发现这种行星尺度环流的突变将导致东亚夏季季风的 爆发,从而创建了东亚大气环流理论。 叶先生和他的合作者撰写的 《大气环流的若干基本问题》 系统地讨论了北半球大气环流特 征和控制大气环流变化的基本因子。此书不仅至今仍指导着我国关于东亚大气环流的研究, 而且是一本国际上公认的大气环流动力学最早的著作。 青藏高原对东亚天气和气候甚至全球气候都有重要作用。 鉴于青藏高原对我国天气演变的 重要影响,叶笃正先生早在上世纪 50 年代就研究了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对东亚大气环流的 影响。 他不仅指出青藏高原使冬季西风带分为南北两支急流, 这两支急流在东亚的东海岸合 并成北半球最强的急流, 而且发现青藏高原在夏季是全球一个重要热源。 美国气象学会在 《美 国气象学会通报》上是这样评价叶先生关于青藏高原气象研究的,“他(叶笃正)的工作是国 际上第一个认识并从数学上表述青藏高原热源效应的研究, 而在此之前主要是把高原作为动 力机械强迫来看待”。 26 从叶笃正回国后对大气运动地转适应理论的建立、 东亚大气环流理论的提出到青藏高原气 象学的创立,无不反映了他自主创新的奋斗精神。 20 世纪 80 年代初,叶笃正先生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在繁忙的事务中,他不仅领导着中 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的研究, 而且还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胸怀开始发展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 即 气候系统和全球变化动力学。他不仅作为 JSC—WCRP 成员参与制定世界气候研究 (WCRP),而且还以国际地圈—生物圈研究计划(IGBP)专门委员会成员的身份参与制定了国 际 IGBP 计划。他作为 WCRP 和 IGBP 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组织了全国关于气候系统动力 学和全球变化的研究。他和他的研究组在国内和国际上对 IGBP 的发展,尤其是对 IGBP 一 些新概念的提出作出了重要贡献。 鉴于我国旱涝的严重性和成因的复杂性,叶笃正先生在上世纪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率 领全国气候研究工作者深入研究了我国旱涝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 从而提出了我国长江、 黄 河流域旱涝气候灾害的发生规律和成因, 为我国夏季汛期长江、 黄河流域旱涝灾害的季度预 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 可以看到叶笃正先生的每项研究不仅紧紧抓住我国天气和气候预报预测以及经 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而且总是站在国际大气科学和地学发展的前沿。 他的每项研究总是开辟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正如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卢嘉锡院士所撰写的评 价“叶茂根深东亚大气环流结硕果,学笃风正全球变化创新篇”。 叶笃正先生不仅在学术上是大师风范,而且在治学上也是我学习的楷模他对每项研究、 每篇文章总是那么认真、严谨,从不使用“大”字眼,他的座右铭“求实、求实、再求实,认 真、认真、再认真”,这值得我永远学习。一位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 的人。一代圣贤老子曾以“上善若水”来比喻人格的最高境界,水滋养万物,从不求回报。叶 笃正先生正是以此来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实事求是、谦虚谨慎。他培养了一批 又一批学生,这些学生今天已成长为科学家。正是叶先生所创立的这种精神风貌,不断鼓舞 着大气物理所一代一代的科研人员前进。今天,他已 90 高龄,但仍意气风发地带领着我们 这批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为我国大气科学的发展而拼搏、奋斗。 严谨求真 里外能手 严谨治学求真知 严谨治学求真知 桃李满园赤子情 治学求真 热情待患严谨求真 热情待患严谨求真 27 校内课题验收在科学、严谨、求真、求实的氛围中进行 治学严谨,求真务实 严谨踏实重过程 求真务实促成果: 严谨踏实重过程 求真务实促成果: 务实促成果 求真务实、严谨治学 诚信奋斗为人 严谨求真为学 28
/
本文档为【唐山学院校训解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