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试论家长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可编辑)

2017-10-10 33页 doc 70KB 7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886

暂无简介

举报
试论家长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可编辑)试论家长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可编辑) 试论家长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湖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家长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姓名:詹芳香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社会学 指导教师:肖汉仕 20100501中文摘要 在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是个人发展最早的也是最持久的生 活环境。个体在独立前之前需要成年人多年的抚养和教育,父母足个 人社会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角色之一。父母通过语言给子女传递社会 价值观、社会规范,促使个体健康发展,但也可能在不经意的言语之 间给人心理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试论家长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可编辑)
试论家长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可编辑) 试论家长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湖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家长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姓名:詹芳香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社会学 指导教师:肖汉仕 20100501中文摘要 在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是个人发展最早的也是最持久的生 活环境。个体在独立前之前需要成年人多年的抚养和教育,父母足个 人社会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角色之一。父母通过语言给子女传递社会 价值观、社会规范,促使个体健康发展,但也可能在不经意的言语之 间给人心理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因此,研究家长语言对孩子心理 健康的影响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研究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家长语言的性质和频率与孩 子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定 量分析,探讨家长积极的语言、消极的语言及其频率对孩子心理健康 影响的性质及强度。为家长在维护孩子心理健康方面提供理论基础和 参考依据。 在对国内外有关研究进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名在校学 生,使用自编问卷、家长语言喜欢程度和频率问卷、及症状白评量表 .进行测量和调查,并使用.统计软件进行了分析和 统计。 通过研究发现:第一,父母的积极语言类型包括:尊重型,鼓励 型,赞美型,宽容型,关心型及教导型。父母的消极语言类型包括: 话语霸权型,指责型,侮辱谩骂型,冷漠孤立型,妄言断定型,威胁恐 吓型及比较型。第二,对家长积极类型语言的喜欢程度及家长使用的 频率与孩子的心理健康呈负相关,其中尊重型语言和鼓励型语言对心 理健康的积极影响较大;对家长消极类型语言的喜欢程度及家长使用 的频率与孩子的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其中妄言断定型语言对孩子心理 健康的消极影响最大。要消除家长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必须做到以下几 点: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应该以鼓励为主,语言中需要体现对孩子的 尊重,结合适当的批评,尽量不要以家长的权威迫使孩子服从,另外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切忌使用冷漠孤立型的话语。 关键词:家长语言;孩子;心理健康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 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 本文 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本 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年多月倦日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尾易素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湖南师范 大学。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口。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 日期:乃勿年/月信日 鹰多茵 抽签名啃即日期泐年参月牌日家长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引 言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会交 往活动中,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互递信息,一刻也离不开语言。而 家庭是个人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父母是个人社会化中最重要的影响 因素之一。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文明、健康、温馨的成长环境是父 母应该承担的责任。父母教育子女的最基本形式,就是与孩子进行沟 通。良好的沟通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而不良沟通则损害身心健康。 特别是亲密人际关系所提供的社会软环境可以缓解压力的不良后果、 降低青少年的压力感,提供个体适应社会压力和生活变迁的能力,显 著促进个体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处理危机和冲突的水平。大量研究表 明父母的语言不仅影响青少年的个性发展,还会影响到青少年焦虑水 平、归因方式和心理健康。父母的鼓励、支持性语言对孩子心理的各 个方面都产生积极影响。 然而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父母都认为对孩子的打骂是 理所当然的,对孩子的教育语言也主要以消极的批评为主,社会对此 的容忍度也很高。近年来,体罚现象减少了,父母采用侮辱漫骂、讽 刺嘲笑、孤立、冷落等手段进行“心理惩罚”的现象却有上升的趋势。 父母对其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没有给予广泛关注和足够的 重视。国内学术界对此类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消极语言对心理健康 的影响,即语言暴力给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而很少有人关注积极 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中不仅关注家长的消极语言 对于孩子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也同样关注积极语言对于孩子的心理 健康产生的正面影响。硕士学位论文 二、文献综述 .有关语言交际的研究 人际交往最基本、最核心的形式是语言交际,理性的语言交流潜 藏着可理解性、真实性、真诚性和正确性四种有效性,从而保证理性 的主体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交流、协商,获得对真理的理解。语言对心 理健康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样也可以产生消极影响。已有的研究 中,有很多研究都关注了语言暴力这一现象。 国外的学者对语言暴力的关注较早,理论也很丰富。借用后现代 语言哲学流派“语言就是软性暴力”的说法,把侮辱、诽谤、谩骂等 对他人人格及自尊构成伤害的消极言语攻击称为语言暴力。在西方社 会,语言暴力的缩写形式 已经成为一个社会 常识,是指用激烈的语言对他人进行激烈的、强烈的甚至暴力的 或者 攻击;另一个通俗的说法是. ,指的是同一个意思:有暴力含义的语言。?美国社会学家朱 迪??弗里德曼把来自同学的嘲笑、辱骂、讽刺、挖苦等以语言为 攻击方式的恃强凌弱现象称为“校园语言暴力”?;美国著名的心理 学家帕雷夏?伊文斯把两性关系中男性对女性的言语攻击称为“语言 虐待”。日本熊本大学教授友田明美把父母对孩子的谩骂、指责、喝 斥等言语惩罚称为“言语暴力。社会学家布迪厄更为明确地指出, , 语言是一种“温和的暴力”,或者是“软性的暴力” 语言的本质是权力关系的一种工具或媒介。? 可见,在社会学家看来,使用侮辱、谩骂、嘲笑、诽谤等对他人 进行言语攻击,既是一种企图对他人或者已经对他人造成精神和人格伤 害的暴力宣泄,其背后也往往有着某种权力或者优势地位的支撑,因而 ?王承君.语言暴力的认知条件及对策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美】朱迪?.弗里德曼著,罗洪燕译.如何让孩子免得嘲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张意.文化与符号权力: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家长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对于哲学家眼中的话语霸权来说,是一种更加名副其实的语言暴力。 国内学者也对语言暴力进行了研究。香港学者刘再复把语言暴力 明确定义为“以语言为武器进行人身攻击与生命摧残的暴烈现象,也 可界定为暴力在语言中的表现。”?学者王承君关注的是校园语言暴力 的现象。他认为教师的语言暴力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教师没有意 识到教师职业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语言暴力取代循循善 诱的 启发引导;第二,教师本身的压力太大,语言暴力是教师宣泄压力的 一种表现方式。滕丽在《电视媒体语言的失范现象》一文中对媒体语 言暴力,她认为媒体语言有粗俗化、暴力化、歧视化倾向,这对整个 社会语言环境有着消极影响。?李红满从多维视野中探索了布迪厄语 言观现象,他认为不应把语言仅仅看作是一种沟通手段,不应忽视语 言是权力关系的一种工具或媒介。?日常语言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 语言市场中支配与被支配的等级制度很明显。这种支配和被支配就是 符号暴力的一种形式。 在家庭中,.父母与孩子本身处于一个不平等的地位。由于父母掌 握家庭的经济大权,且在社会阅历等各个方面都优于孩子,孩子在很 多方面都需要服从于父母的意志。特别是在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下, 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无形之中就在助长一 种家 长强权。家长的语言也在彰显这种强权。 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关注语言和谐这个问题。江结宝在《和谐语言 和和谐社会构建》中认为“和谐语言将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营 造团结友爱的社会氛围,提供科学诚实的语言信息,从而促进经济的 发展、精神的文明,最终推动社会的和谐。”?张国华认为“语言是民 族的第一特征,一个民族的喜好、生活习惯、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和 ?刘再复.论语言暴力】.明报月刊,,. ?滕丽.《电视媒体语言的失范现象》【】.新闻记者, ?李红满.《语言与符号暴力一一多维视野中的布迪厄语言观探索》,外语学刊,?. ?江结宝.《和谐语言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硕士学位论文 心理特征都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不同程度地对语言发生着影响。 相反,一个民族的语言习惯也对其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和心理特征施 加着影响”,是构建和谐平等人际关系不可忽视的因素。 .有关心理健康的研究 心理健康是没有公认定义的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说法,但是 大多数学者都倾向于以下两点:第一,心理健康是一种内外协调的良 好状态。第二,心理健康水平有高低之分。如心理健康从最低上 来理解是指没有心理疾病或行为问题的一种精神状态;从高标准上理 解是指人们客观地认识环境和自我,进行心理调节,最大限度地发挥 自我潜能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 的心理发展状态。 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马斯洛认为具有自我实 现者的人格特征的人就是心理健康的人。美国杰何达. 认为应从个方面建立心理健康的标准:对自己的态度:成 长、发展或自我实现的方式及程度:主要心理机能的整合程度: 自主性或对于各种社会影响的独立程度:对现实知觉的适当性: 对环境的控制能力。美国健康与人力服务部发表的心理健康给心 理健康的定义是:心理健康是心理功能的成功性表现,它带来富有成 果的活动,完善人际关系,有能力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逆境。 国外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起步较早。较近的研究表明:青 少年心理问题总变化趋势是心理问题发生率提高,心理问题的严重程 .的研究结果显示美国在校 度增加,心理问题也更复杂化。 学生中物质滥用、学习障碍、进食障碍、抑郁、适应障碍的发生率都 有所升高,尤其是适应障碍。?对加拿大所学校的名学生的 ?转引白杨丽.《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干预的效果研究》,中国医科大学硕士论文, 年月,第页。家长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测试表明,学生的抑郁水平升高的幅度比普通人的幅度更大。? .博士指出,近一段时间,虽然学生的心理疾病谱没有太大 的变化,但是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增加了。? 台湾黄坚厚提出的心理健康的项标准是:乐于工作:能 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对自身具有适当的了解:和现实环境有 良好的接触。台湾柯永河认为“良好习惯多、不良习惯少的心态,谓 之健康:不良习惯多、良好习惯少的心态,谓之不健康。”张春兴在 《张氏心理学辞典》给心理健康所下的定义为:“一种生活适应 良好 的状态。大体上而言,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多能符合下列若干条件: 情绪较稳定,少心理冲突;乐于工作,能在工作中表现出自己的能力; 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并乐于和他人交往;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 并且有自我悦纳的态度;对于生活的环境有适当的认识,能切实有效 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逃避。”? 国内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相对较晚,但是发展较快,并有 以下特点: 首先,研究领域广泛。近年来,关于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心理健 康研究的领域比较广泛。有的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 究,有的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干预研究,有的对大学生的某一 个或某一些心理特点如人格、自我概念、社会支持等与心理健康水平 相关性进行研究。? 其次,多以量表测评心理健康状况为主。师晓宁等人以中国知网 数据库为平台,检索了年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文献,结 ?,, ,,” : ,” ,.,.? .,.., ., “,” ,.,. ?张春兴:《张氏心理学辞典》,人民教育出版社,,。 ?黄希庭、郑涌等著:《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硕士学位论文 果显示:相关文献共篇,其中篇.%是以心理测验量 表为工具,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做调查。? .有关语言对心理健康的研究 国外的学者对亲子语言和亲子沟通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以往对 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有密 切相关。等人的研究表明,父母与儿童之间的沟通 与其社会适应程度相关,父母通过语言传递的一切信息都在教导儿童成 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会使儿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并掌握良好的人际交 往技能;亲子之间良好的沟通能帮助儿童认清自己在家庭中所处的地 位,并能够敏感地体会到其他家庭成员的思想和感情。?和 研究语言沟通在青少年脱离家庭,获得独立的过程中的作用。 他们认为亲子沟通会影响青少年同一性的形成和观点采择能力 的发展, 与父母沟通良好的青少年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同一性。? 青少年期的亲子沟通对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但青少 年期却是亲子沟通问题多发时期。由于青少年期的个体独立自主意识 的发展,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对父母的脱离感增强,越来越不满意父 母的约束,而这时如果父母未意识到子女心理上的变化,没有加强与 子女的沟通,而只是通过粗暴的责骂或打击等方式进行沟通,则会导 致亲子沟通障碍,大量的消极语言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 响,更加剧亲子冲突的发生。有关研究者发现,良好的亲子沟通与青 少年的学业成就、自尊和心理健康呈正相关,而与青少年的孤独、抑 郁呈负相关。 和从年起,利用四年时间对个从青春早 ?师晓宁、刘晓红等:心理测验在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健康心理学杂志》,年第卷第期,第页。 ? , ,.’ . ,,.. ? , .,. ,家长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期进入青春中期的青少年家庭中的亲子沟通状况,运用结构方程模型 分析了家庭环境与亲子沟通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温暖、支持的 家庭环境中,父母与青少年的沟通更直接、开放。他们能耐心地讨论 他们之间的分歧,较少出现沟通困难和问题,同时消极语言使用的更 少,更多的是支持和鼓励;而在敌意和强制性语言出现的更多的家庭 中,亲子之间的沟通往往不顺畅,经常相互抱怨,缺乏耐心,回避分歧。 不同的家庭环境,特别是语言环境对亲子沟通有持续的影响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是不可忽视的。父母和儿童之间的语言交流和沟通也是儿童发展心理 学及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近些年来,随着学术界对亲子 关系 的研究逐渐从静态的审视转向亲子互动的内在机制。 国内对于亲子沟通的调查结果显示,亲子沟通质量不尽人意。国 内有研究者通过自编的初中生亲子沟通状况的自我报告对初中生的 亲子沟通进行了调查,发现青少年认为与父母“无话可说”和“得不 到理解”的比例分别占.%和.%。顾甲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总 结语言和谐包括:第一,语言的美丑,美的语言应该足礼貌文雅,语 气和蔼,不强词夺理;第二,是否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第三, 言语动机的善恶。陈华英在对高一学生家长的调查研究中发现,父母 从尊重、信任子女的角度,父母在语言上表现还不够主动,%家长 “当孩子犯错误,常常唠叨、指责”;约%父母喜欢用“不要”、“不 许的语句指责孩子的行为;.%家长“宁可对孩子唠叨、少赞扬”; .%家长“用餐时,常常训诫孩子”。另外,雷雳等学者考察了家庭 环境对初中生亲子沟通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受教育水平对亲予沟 通的直接影响很小,他主要通过家庭结构对亲子沟通产生影响。而家 庭结构影响父子沟通,很少影响母子沟通。但是家庭功能中情感 反应 . ? , ? .,,. &硕士学位论文 维度对父母双方于孩子的沟通都有影响。张丰在其研究中得到的结论 包括:、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灵结构的因素有积极倾听,沟通灵活性, 理解和开发的表达。、女生的亲子沟通心理发展水平显著高于男生。 、青少年的亲子沟通心理发展存在年龄差异,其中初一和高三的亲 子沟通心理状况最好,初三和高一的亲子沟通心理状况最差。? 三、研究意义 从理论上来看,本研究将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出发对家长语言性质 和频率与孩子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其内在关系,通过 定量分析,探讨亲子积极语言、消极语言及其频率对孩子心理健康影 响的性质及强度,进而丰富社会心理学的有关理论。 从现实中来看,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 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家 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的社会心理环境以及和谐 社会的必然趋势和基本要求。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必须要处理好家长 和孩子的关系。亲子关系的和谐是家庭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 上的和谐是亲子关系和谐的桥梁和表现形式。只有在和谐的家庭氛围 中,家长才能更加有效地教育孩子。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社会上对家长体罚或辱骂孩子表示宽容,甚至有部分人觉得这是教育 孩子中的必要环节。很多学者关注家长对孩子的体罚,所以现在家长 都有所改变,但是对于语言上的伤害还没有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 由于青少年时期被认为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和危险期。这 个时期,各种心理矛盾或问题需要父母的耐心开导和教育。亲子沟通 中家长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是关键。有些父母采取坦诚地交流,积极地 疏导,耐心地教育等方式;而有的父母则是一味地责骂,胡乱地把自 己的孩子同别人做比较,或者忽视孩子的真正需要,而把自己的意志 强加给孩子,语言方面更是粗暴。 ?张峰.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研究】.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家长语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面临急剧的社会变化,产生心 理困惑和矛盾的机率不断上升,通过社区、学校、家庭对青少年进行 教育引导势在必行,特别是家庭在这其中的作用尤其明显。父母对子 女的影响往往是以亲子关系为纽带,以沟通为途径,以语言为主要方 式来实现的。因此,研究父母的语言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是一个重 要的课题。 本研究试图了解家长的积极语言和消极语言的类型和频率对于 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借此揭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避免使 用哪些类型的语言,而更多地使用哪些类型的语言。 四、主要内容 本研究主要运用定量分析,随机选取个大、中学生作为 调查对象,集中探讨家长语言的类型和频率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并 在此基础上甄别出哪些类型的语言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哪些类型的语言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积极语言及频率怎 样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消极语言及频率怎样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此基础上,对家长的教育语言提出一些建议,为家长理性教育孩子 提供依据。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视角、研究、结果分析、 结论及建议四章。 第一章是理论视角。本章主要阐述挫折理论的基本观点,以及其 在本研究中的运用。挫折理论主要包括刺激一认知一挫折理论即挫折的 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麦独提出的挫折本能学说,以及精神分析 学派的挫折理论。本研究中倾向于刺激一认知一挫折理论。笔者认为, 孩子听到不同性质的家长语言是一种刺激因素。通过对这种刺激的加 工,孩子将这些语言转化为对父母态度的认知。不同的认知对相同的 食物可能产生不同的反应。 第二章是研究设计。这部分内容主要集中探讨本研究的研究假 设、基本概念、研究变量的界定、调查资料的来源情况以及资料的分 硕士学位论文 析方法。 第三章是结果分析。本部分主要是通过社会学统计分析软件 .的运用,在统计分析孩子对家长语言现状的评价以及心理 健康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对家长不同类型语言的频率及其喜欢程度与 孩子心理健康进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分析家长不同类型语言的频率 及其喜欢程度对孩子心理健康影响的性质及程度。 第四章是结论及建议。在第三部分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基本 结论,并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提出几点建议。家长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一章理论视角 本研究主要以挫折理论为基本的理论视角。本章分别对挫折理论 以及该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阐述。 .挫折理论的基本观点 ..刺激一认知一挫折理论 刺激一认知一挫折理论即挫折的理论,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 艾利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创立合理情绪疗法时提出来的。他认为, 挫折是否引起人的情绪恶化,不在于挫折本身,而在于人对挫折的不 ,即刺激;指 合理认知。其中,指诱发性事物 人们对挫折产生的认识和信念,即对这一事件的知觉、认识 和评价;指在特定情境下,个体的情绪反应及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认为引起,但是理论指出,诱 发性事件只是引起情绪反应的间接原因,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 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们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原 因,的性质及程度主要取决于。按照艾利斯的观点,人既是理 性的,也是非理性的,人的大部分情绪困扰和心理问题都来自不合 理的逻辑或思考,即不合理信念,这种不合理信念会导致不适当、 不适度的挫折反应,减少不合理信念,则大部分的困扰和问题可能 减少或排除。? ..挫折本能学说 .于世纪初提出,个体 美国心理学家麦独孤 受挫折而产生的种种行为,均起源于本能。他在《社会心理学引论》 一书中给出本能下的定义为:一个本能是一种遗传的或先天的心物倾 ?王啸天.民办高校学生挫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向,决定那些有此倾向者感知和注意某一种类的客观,在感知时体验 着某种特殊情绪的激动,以及对它做出某种特殊样式的动作或至少体 验着这种动作的冲动。他还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都是有目的性的,只 是目的性的程度高低不同。一切行为都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策动 和维持这些行为的动力是本能。如果消除这些本能倾向及其有力的冲 动,有机体将不能进行任何活动。此外,本能和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 似乎每种本能都有其对应的特殊情绪。在麦独孤看来,人在活动中遭 受挫折而产生的情绪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各种挫折行为反应都是 本能 冲动的结果。 ..精神分析学派的挫折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以性力 为动力的。如果心理性欲的发展过程不能顺利进行,比如 停留在某一阶段或遇到挫折而从高级阶段倒退到低级阶段等,都可能 造成行为异常。因此,一切精神疾病的根源也就在于这种心理性欲受 到压抑或阻碍,即挫折。 弗洛伊德的学生阿德勒则强调社会因素的作用,重视权力意志的 实现。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要受“权力意志”的支配,要求高人一. 等;人的一切行为动机都是指向追求征服、追求优越的。如果这种驱 力受到挫折,就会形成自卑感。自卑感如果得不到补偿,则会产生反 社会行为或精神病。 荣格则认为,每个人的人格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人常常为 未来的目标而奋斗不息,以求达到人格各方面的和谐完善。当一个人 的自我实现不能满足时,就会产生挫折感。 .挫折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本研究中采用刺激一认知一挫折理论。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家长的语言是一种刺激因素,孩子通过自己的认知,把语家长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言中的信息加工成为自己可接受的信息,并对信息作出反应。如家长 称赞的语言可以被孩子认为是对自己的鼓励,满足自身对于肯定的需 要,特别是这种来自孩子社会化中的重要人物的肯定对孩子而言更重 要。如果孩子把这种称赞的语言加工成父母对于自身进步的满足,因 而骄傲自满的话,这种称赞的语言反而会起到消极的效果。 第二,如果孩子把父母批评性的话语看作是对自身的打击,指向 目标的行为受到障碍或干扰,使其动机不能实现,在无法满足时渐渐 地产生消极的情绪状态。但是这种动机行为受阻而未能满足需要时的 心理状态,也可能产生力求采取将消极性行为转化为积极性、建 设性行为的效果。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研究设计 .研究假设 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内在的、也有外在 的。本研究关注的是家长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外在因素的 一种。由于家庭是孩子社会化中最重要的场所之一,而父母是还是社 会化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所以本研究认为父母的语言是对孩子心理 健康具有显著影响。基于此,本研究的具体假设如下: 假设一:孩子对家长语言喜欢程度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 本研究中把孩子对家长语言的喜欢程度赋值为分,即“很喜 欢”为分,“较喜欢为分,“无所谓”为分,“较讨厌’’为 分,“很讨厌”为分。 假设二:家长语言频率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状况。 本研究中吧家长语言频率赋值为卜分,即“从来没有听见’’为 分,“偶尔听见”为分,“经常听见为分。然后将各项积极类 型语言的得分相加,生成积极语言频率。并参照此法,得到消极语言 频率。 .变量界定 ..家长语言 斯大林说过语言是工具、手段,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 想,达到相互了解。?著名学者王力认为,语言是表达思想或情感的 工具。人类最普通的语言是用口说的,可以称为口语,也就是狭义的 语言。口语虽然便利,但是不能传远或传久,于是开化的或半开化的 民族又创造文字来代替口语。文字也是语言的一种,可称为书写的语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北京:人民出版社.家长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言,或文语。? 《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中提到语言是人类交际最重 要的工具。语言是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语言学家在什么是语言的 问题上观点各不相同??除了语言学家的贡献之外,其他学科也有所 建树,如人类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行为的形式;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 社会集团的成员之间互相作用??。? 本研究中,把语言定义为一种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具有共享意义 的符号系统,以语音为表现形式,以语义为意义内容,是一种社会现 象,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本研究中把家长语言定义为: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向子女表达思 想和情绪的、有共享意义的语音符号。即这种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际, 是父母与孩子之问的交流;这种语言只包括语;这种语言是在家庭 这种环境中,父母与孩子具有共享意义的语音符号。 ..心理建康 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 态下,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 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与积极的社会功能。 在本研究中操作化为个因子,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 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这些因子的 得分越低表示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自变量 家长语言: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向子女表达思想和情绪的、有共 享意义的语音符号。即这种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际,是父母与孩子之 间的交流;这种语言只包括口语;这种语言是在家庭这种环境中,父 母与孩子具有共享意义的语音符号。本研究中只关注孩子对各种 类型 ?王力.王力文集】.青岛:山东教育出版社..? ,... ,: ... . 硕士学位论文 语言的喜欢程度以及各种类型语言的频率。 ..因变量 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 态下,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 能够 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与积极的社会功能。 在本研究中操作化为个因子,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 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这些因 子的 得分越低表示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变量关系图 宽容型 频率及喜欢程度 心理健康 赞美型 积极语言 鼓励型 尊重型 话语霸权型 侮辱谩骂型 妄言断定型 频率及讨厌程度 心理健康 消极语言 冷漠孤立型 威胁恐吓型 指责型 .资料来源 年十一月从湖南省衡南县一中,衡阳县三中,湖南省医药 学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随机抽取学生共名,回家 长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收问卷份,其中有效问卷份,有效率为.%。样本的基本 构成情况见下表: 表样本的基本构成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样本中男性.%,女性.%; 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家住农村的人数 .%,家住城镇的人数.%;高中生.%, 高职学生.%,大学生人.%;来自完整家庭的人 数.%,来自留守家庭的人数为.%,来自单亲家 庭的人数.%,来自其他类型家庭的人数为.%。 .资料分析 本研究对调查所得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 分析,统一取置信度为%。首先对孩子对各种语言类型的喜欢程度 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不同孩子最喜欢和最讨厌语言的类型进行比较。 然后分析孩子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主要是运用单一样本检验,对硕士学位论文 孩子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做比较分析;并用独立样本检验,分 析不同孩子之间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语言的 喜欢程度及频率与孩子心理健康状况做相关分析。力求对家长语言对 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客观的分析。家长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三章结果分析 .孩子对家长语言的评价 .。孩子眼中的积极语言和消极语言 本研究前期的问卷编制过程中,笔者用开放式的访谈提纲对部分 高中生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出封闭式问卷的语言类型。 这种操作化有~定的主观性,为了验证操作化的正确性,笔者对各 种 类型语言分别进行频率统计,看孩子选择喜欢和讨厌的频率各是 多 少。如表?、表本研究认为,从孩子的认知角度来看,喜欢 的语言都可归于积极语言,而讨厌的语言都可以归于消极语言。 表各种类型语言喜欢程度的频率统计 尊重型喜欢程度 .% .% .% .%.% .% 鼓励犁喜欢程度 .% .% .%.% ,】% ,% .% .% 赞美型喜欢程度.% .% .%.% 宽容型喜欢程度 .% .% 硕士学位论文 表各种类型语言喜欢程度的频率统计 话语霸权型 .% .%.%.% .% 喜欢程度 指责型 .%.%.% .% .% 喜欢程度 侮辱谩骂型 .% .% .% .% .% 喜欢程度 冷漠孤立型 .% .% .% .% .% 喜欢程度 妄言断定型 .% .% .%.%.% 喜欢程度 威胁恐吓型 .% .% .% .% .% 喜欢程度 从表各种类型语言喜欢程度的频率统计一中可以看出来, 选择很喜欢或较喜欢尊重型语言的人数为,占总人数的.%, 选择很喜欢或较喜欢鼓励型语言的人数为,占总人数的.%, 选择很喜欢或较喜欢赞美型语言的人数为,占总人数的.%, 选择很喜欢或较喜欢宽容型语言的人数为,占总人数的.%。 从总体上看喜欢这四类语言的人都超过半数,可以认为这四类语 言都 属于积极语言的范围。 但是笔者对积极操作化并不全面。在“你最喜欢听到的父母的语 言’’这道开发性题目的回答中出现了一些封闭性题目中没有的积极语 言类型。如关心型,“冷了,注意身体”,“出远门了,一切都得自己 注意了,学会独立,“崽,在学校吃的怎么样,身体好不,“在学 校里不要太节约了,该买的东西要买,别感冒了之类叮嘱的话”;再 如教导型,“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能从失败中站起来”,“做家长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人脚踏实地,人这辈子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对待别人生气不如争 气’’,“路还是自己走出来的”。 在所回答的问题当中,还有存在~个现象值得关注。大多数孩子 都喜欢听两种积极语言的“混合体”。如宽容鼓励型,大部分孩子这 样描述自己“最喜欢听到的父母的语言”:“宝贝,没关系,这次失败 了,我们下次再来我们一起,加油呀我支持你”;“儿子,失败 了没关系,下次能成功就行”;“这次失败了,没关系,下次努力就行’’。 再如,表扬鼓励型,孩子们是这样表述的:“这次考的不错,以后加 紧努力,再接再厉”;“你表现得可以,但是学习上还需更加努力, 认真,多多请教他们,把成绩搞上去,继续加油,不能放弃“满崽, 这次考得很好,下次要继续努力,戒骄成躁,爸妈为你感剑骄傲。” 从这些语言中可以看出,在失败的时候,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理 解,父母对他们表示宽容的语言是他们最想听见的。同时这种时候孩 子也需要父母的鼓励,激励他们下次做的更好,取得进步。在取得好 的成绩的时候,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扬,父母的肯定对他们 来说十分重要,是他们下次进步的动力。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笔者对积极语言的操作化有 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并不全面。积极语言的类型包括:赞美型、尊重 型、鼓励型、宽容型、关心型和教导型。 从表各种类型语言喜欢程度的频率统计二中可以看出, 选择较讨厌或很讨厌话语霸权型语言的人数为人,占全部人数的 .%;选择较讨厌或很讨厌指责型语言的人数为人,占总人数 的.%;选择较讨厌或很讨厌侮辱谩骂型语言的人数为人,占 总人数的.%;选择较讨厌或很讨厌冷漠孤立型语言的人数为 人,占总人数的.%;选择较讨厌或很讨厌妄言断定型语言的人 数为人,占总人数的.%;选择较讨厌或很讨厌威胁恐吓型硕士学位论文 语言的人数为人,占总人数的.%。由此可见,大部分人都 讨厌这六种类型的语言,可以认为这六种语言是孩子不喜欢的消极 语言类型。 在“你最讨厌听到的父母的语言’’一题的回答中,有一种类型的 语言很值得关注,即比较型:父母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 并对孩子不足的地方加以批评,不论被比较的事情是否属实,孩子都 会觉得这样的比较难以接受,对自身的伤害比较大。如有的父母会说 这样的话“你为什么就比别人蠢一些,你长这么大,干什么用的, “你看看某某某考的怎么样,人家还是女生,怎么你就不行,没出 息,“你怎么就不行呢不看看别人家的孩子,都这么优秀”,“你 为什么不如别人呢他们可以,为什么你不行怎么又没考好”。 这类型的语言在孩子的自主性回答中出现的比率并不低。从家长的角 度来看,这些话都是为了孩子好,是恨铁不成钢的表现,是无奈之下 才说出来的话,本身并没有消极含义,但是在孩子的眼中这些话 伤害 了他们的情感,使他们心里产生了消极情绪,也影响到其日常情绪, 长此以往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 由上述的数据分析可见,笔者对积极和消极交际语言的操作化较 符合实际情况,大多数孩子对笔者划分的尊重型、赞美型、鼓励型、 宽容型积极语言类型表示喜欢,对话语霸权型、指责型、侮辱谩骂型、 冷漠孤立型、妄言断定型、威胁恐吓型的消极语言表示讨厌。 ..不同心理健康状况孩子听见各种积极语言频率的差异 本研究所采用的一量表采取五分计分制,因此各因子的平 均值范围为卜,将此范围划分为三个等级:级表示心理健康水平 处于正常范围,即平均因子分兰;级表示有轻中度心理问题,其 平均因子分三;级表示有中重度心理问题,其因子分大于而 小于。笔者根据分析结果把样本分为这三个小群体,并对他们听到家长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的语言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见下表: 表?不同心理健康状况孩子听见的积极语言频率 表不同心理健康状况孩子听见的积极语言频率 级; 如 % 互 % 钒钳 % 叩 .% 影% 呦 级% % % % .% 汜 :? 呦 、,、, 级 打咖如:% ?, ? % 挖如如 % 播, % 记挖珀攒 ;弘 ? .%、,、,、, ,【,?,? 釉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来,无论被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选择 “从来没有听见过”这些积极语言类型的比例都较高,都超过了%。 其中心理健康较好的被试者选择“从来没有听见过”尊重型语言的比 例达到了.%。可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在语言上对孩子表示尊 重的比例较低,大部分家长都是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在对孩子说话。社 会学家布迪厄认为语言的本质是权力关系的一种工具或媒介。?不平 等的话语权背后往往是权力的不平等。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我 国的家庭中非常重视子女对父母的依附和顺从;另外由于父母和孩子 在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社会阅历上的不平等,都造成了父母在各个 方面优于孩子,亲子地位不平等。“从来没有听见过尊重型语言的 ?李红满.语言与符合暴力??多维视野中的布迪厄语言观探索】.外语学刊,:?. 硕士学位论文 比例如此之高,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不同心理健康状况孩子听见各种消极语言频率的差异 参照前一个分析中相同的群体划分方法,根据心理健康状况把孩 子分为三个不同的群体,即级表示心理健康水平处于正常范围; 级表示有轻中度心理问题;级表示有中重度心理问题。 表不同心理健康状况孩子听见的消极语言频率 表不同心理健康状况孩子听见的消极语言频率 表不同心理健康状况孩子听见的消极语言频率家长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来,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消极语言心理健康 状况很好的一组被试者选择“从来没有听到”的频率都高于其他被试 者。从此可以看出,心理健康状况越好的被试者听到各种消极语言的 频率越低。其中听到频率最低的是妄言断定型语言,其次是侮辱谩骂 型语言。 .孩子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分析 ..对样本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本研究所采用的一量表采取五分计分制,因此各因子的平 均值范围为卜,将此范围划分为三个等级:级表示心理健康水平 处于正常范围,即平均冈子分三;级表示有轻中度心理问题,其 平均因子分兰;级表示有中重度心理问题,其因子分大于而 小于。再对结果进行频次分析,结果见下表: 表? 总均分及因子分的频次及比例分布 症状自评量表一包括个项目,共有个冈子,分别从各硕士学位论 文 个角度考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严重程度。一般而言,如果某 因子分偏离常模平均数达到两个标准差时,即可认为是异常。本 研究 中采用的是另一种直观的判断方法,如果被试者因子分超过分采 用卜分计分制即可被视为该因子异常,并提示症状已达到中等以 上严重程度。 从总均分分布来看,孩子心理健康水平较好的有.%, .%的孩子有轻中度心理问题,有中重度心理问题的孩子比例占 .%。这说明大部分的孩子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符合人群心理健康 状 况的一般情况,但也有个别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 况不是很好。此外,结果显示异常比例较高的前五个因子分别是:人 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焦虑、强迫。其中以人际关系敏感的异常 比例最高,达到了人,占总人数的.%。 ..与全国常模的比较分析 笔者运用单一样本检验,对样本和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其结果 见下表: 表 一各指标与全国成人常模?的比较牙? 名正 ?年由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主持,在全国多个地区完成了一量表在 常成人及例神经症病人中的试用,此后人们将此名正常成人的结果作为全国成 人常模来使用。家长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从中国常模与本测验学生样本个对应因子的相互比较来 看,各因子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而总均分、敌对、偏执、 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精神病性这 些因子的均分也都高于常模。这说明样本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 于正 常人群,特别是敌对、偏执、人际敏感等更为突出。这与以前学者的 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听到的积极语言频率不同的孩子的心理健康差异 笔者从听到积极语言频率的角度,把被试者分成两组。其中在此 题选项中选择听到频率至的人为一组即选择偶尔听到或经常听到 的被试者,选择听到频率的人为一组即选择从未听剑的被试者。 对两组进行独立样本检验,看两组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有差异。结 果如下: 表听到积极语言频率不同的孩子各项指标的比较 通过数据分析显示,两组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差异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选择听到积极语言频率的人群即硕士学位论文 从未听到积极语言的一组总均分、敌对、偏执、焦虑、抑郁、人际 关系敏感、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精神病性因子的均分都大于另 一组,即选择听到积极语言频率三的一组偶尔听见或经常听见积 极语言的一组。也就是说听到的积极语言频率较低的一组被试者 心 理健康状况较差。 ..听到的消极语言频率不同的孩子心理健康差异 笔者从听到消极语言的频率不同的角度把被试者分成两组,在此 题选项中选择听到频率至的人为一组即选择偶尔听到或经常听到 的被试者,选择听到频率的人为一组即选择从未听到的被试者。 对两组进行独立样本检验,看两组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有差异。结 果如下: 表听到消极语言频率不同的孩子各项指标的比较 结果分析显示,听到的消极语言频率不同的孩子心理健康状况差 异明显.。选择听到消极语言频率至的人群即偶尔或经家长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常听见消极语言的孩子各项因子的均分都大于另一组,也就是说听 到的消极语言频率较高的一组心理健康状况也较差。 .家长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积极语言频率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笔者对各种类型的积极语言频率与孩子的心理健康之间进行相 关分析,其结果见下表: 表积极语言频率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系数 表积极语言频率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系数 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尊重型语言的频率对心理健康各因子 的影响力都通过了检验,其中对人际关系敏感的影响力较大..; 除了偏执和焦虑因子外,鼓励型语言的频率对其他因子的影响力 也通 过了检验,其对强迫症的影响力较大..;赞美型语言的频率对 各心理健康各因子的影响力均末通过检验;宽容型语言的频率对 抑 郁、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强迫症、恐怖、精神病症的影响力 通过硕士学位论文 了检验,其中对躯体化的影响力最大..;从心理健康各因子来 看,对总均分影响最大的是尊重型语言的频率..,对敌对因子 影响力最大的是鼓励型语言的频率..,对偏执因子影响最大的 是尊重型语言的频率..,对焦虑因子影响力最大的是尊重型语 言的频率..,对抑郁因子影响力最大的是尊重型语言的频率 一.,对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影响力最大的是尊重型语言的频率 ..,对躯体化因子影响力最大的是鼓励型语言的频率一., 对强迫症因子影响力最大的是宽容型语言的频率..,对恐怖因 子影响力最大的是鼓励型语言的频率一.,对精神病因子影响力 最大的是尊重型语言的频率.,对其它因子影响力最大的是尊 重型语言的频率..。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积极语言频率与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呈 负相关,即听到的积极语言频率越高,孩子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各类 积极语言频率对各个因子的影响力各不相同。其中,尊重型语言频率 对心理健康总均分的影响最大。 ..积极语言喜欢程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笔者将孩子对各类积极语言的喜欢程度与其心理健康各个因子 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其结果见下表: 表 孩子对积极语言喜欢程度与其心理健康之问的相关系数家长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表孩子对积极语言喜欢程度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 通过孩子对家长不同类型积极语言的喜欢程度与孩子心理健康 总均分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对于不同类型积极语言的喜欢程度与孩子 心理健康总均分相关性并不大。只有对尊重型语言的喜欢程度对敌 对、躯体化、强迫症、恐怖、精神病症等因子的影响通过了显著性检 验,说明对尊重型语言的喜欢程度对孩子敌对、躯体化、强迫症、恐 怖、精神病症等因子的影响是显著的,具有统计意义的。另外对于鼓 励型语言的喜欢程度对精神病症的影响作用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 是,纵观整体,孩子对这几种家长积极语言类型的喜欢程度对孩子心 理健康总均分的相关性分析都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总体上而 言对家长不同类型积极语言的喜欢程度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 影响力并不具有代表性,影响力系数没有统计意义。 由上述分析可见,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的主要是积极语 言的频率。孩子对积极语言的喜欢程度与其心理健康关系不大。无论 孩子是否喜欢这些类型的积极语言,只要听到的频率较高,都能对其 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即听见积极语言的频率越高,孩子的心理健 康状况越好。尊重型语言的频率对心理健康总均分的影响力最大。也 可以说,就总体上而言,尊重型语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力最大。 .家长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消极语言频率
/
本文档为【试论家长语言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可编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