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生理学教案

2017-09-17 41页 doc 75KB 105阅读

用户头像

is_496339

暂无简介

举报
生理学教案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 第一章 绪 论 第 1次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案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课程名称 生理学 年 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 专业技术 授课方式 教 师 梅仁彪 教授 大 学时 3 职 务 (大、小)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章 绪 论 姚泰主编.《生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姚泰主编.《生理学》(供七年制临床医学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Guyton AC,Hall JE.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
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 第一章 绪 论 第 1次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案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课程名称 生理学 年 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 专业技术 授课方式 教 师 梅仁彪 教授 大 学时 3 职 务 (大、小)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章 绪 论 姚泰主编.《生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姚泰主编.《生理学》(供七年制临床医学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Guyton AC,Hall JE.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10th edition.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Health Sciences Asia,Elsevier Science,2002.4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生理学发展简史;熟悉生理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与任务,以及与医学的关系;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和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第一节概述1学时,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学时,第三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与第四节体内的控制系统1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提问式+多媒体等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兴奋性与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难点,1、刺激、反应、兴奋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2、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原理。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时间 基 本 内 容 分 配 备 注 第一节 概 述 50 分钟 一、生理学发展简史 二、生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 三、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一,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二,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 ,三,整体水平的研究 四、生理学研究方法 ,一,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二,在体,活体解剖,实验法 ,三,慢性实验法 五、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六、学习生理学的指导思想与方法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50分钟 一、新陈代谢,metabolism, 二、生殖,reproduction, 三、兴奋性,excitability, ,一,刺激,stimulus, ,二,反应,reaction, 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35分钟 一、内环境与稳态,internal environment, 二、生理功能调节方式: ,一,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 ,二,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三,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第四节 体内的控制系统 15分钟 一、非自动控制系统 二、反馈控制系统 ,一,负反馈控制系统 ,二,正反馈控制系统 三、前馈控制系统 1 (教案末页)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现象的基本规律和功能及其产生机理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正常人体,任务是研究正常人体及其器官、组织等各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理,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研究方法是生理学实验,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和整体三个水平进行研究。 有生命的生物体必须具备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和适应性等基本特征,阈值是小 结 衡量组织兴奋性大小的客观指标。 细胞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和自身调节等机制调节各器官、系统之间的活动,经体内许多负反馈控制系统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即稳态,并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在人体功能的调节中起主导作用;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起辅助作用。 1、兴奋性、兴奋、阈值、内环境、稳态、反射、神经-体液调节的概念 2、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概念、作用特点及生理意义。 3、举例说明正反馈和负反馈的调节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4、临床上进行高频电疗时,尽管电流足够大,为什么患者没有痛的感觉, 复习思考题,5、在给患者进行肌肉注射时,为什么要求进针、出针快,推药慢, 作 业 题 6、试述机体稳态的维持机制。 课堂中,采用简练、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注意前后内容的相互衔接,注意开场语句和过度语句。在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时,通过改变语调,提高声音,减慢语速或采用身体语言,或重复讲解,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同学们积极思考和学习兴趣,力求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 实施情况及 分 析 2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 2-4 次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案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课程名称 生理学 年 级 05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 专业技术 授课方式 教 师 梅仁彪 教授 大 学时 7 职 务 (大、小)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姚泰主编.《生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姚泰主编.《生理学》(供七年制临床医学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Guyton AC,Hall JE.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10th edition.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Health Sciences Asia,Elsevier Science,2002.4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细胞膜的基本结构与功能、骨骼肌的细微结构、骨骼肌收缩原理与过程、骨骼肌收缩形式及负荷概念。 2.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与特点、细胞生物电(AP、RP)产生机制、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过程、兴奋-收缩耦联。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本章共7学时,第一节2学时,第三节2.5学时,第四节2.5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提问式+多媒体等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易化扩散、离子泵、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耦联过程。 ,难点,1.生物电(AP、RP)产生机制; 2.神经肌接头兴奋的传递。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3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时间 基 本 内 容 分 配 备 注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一、细胞膜结构 25分钟 ,一,脂质双分子层 ,二,细胞膜蛋白质 ,三,细胞膜糖类 二、物质的跨膜转运 75分钟 ,一,单纯扩散 ,二,易化扩散 ,三,主动转运 ,四,入胞与出胞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自学, 自学 一、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一,参与G蛋白耦联受体跨膜信号转导的信号分子 ,二,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 二、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一,化学门控通道 ,二,电压门控通道 ,三,机械门控通道 三、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一,酪氨酸激酶受体 ,二,鸟苷酸环化酶受体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静息电位 40分钟 ,一,静息电位的记录与概念 ,二,静息电位产生机制 二、动作电位 65分钟 ,一,动作电位概念、波形 ,二,动作电位产生机制 ,三,动作电位产生条件 ,四,动作电位的传导 三、组织细胞的兴奋和兴奋性 20分钟 ,一,兴奋和可兴奋细胞 ,二,组织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一、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40分钟 ,一,神经-肌接头结构 ,二,传递过程 ,三,传递特征 二、骨骼肌细微结构和收缩原理 40分钟 ,一,骨骼肌的细微结构 ,二,骨骼肌收缩原理——肌丝滑行学说 ,三,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4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时间 基 本 内 容 分 配 备 注 三、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 45 分钟 ,一,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收缩形式, 1、等张收缩与等长收缩 2、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二,力学分析——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 1、前负荷,初长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2、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3、肌肉收缩能力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四、平滑肌,消化系统介绍, 5 (教案末页) 细胞膜是由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间镶嵌着许多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构成(液态镶嵌模型)。通过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出胞与入胞作用),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完成其生命功能。 静息电位是细胞处于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它主要是由细胞 ++内的K向外扩散形成的K电-化学平衡电位(E)。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发生兴奋K 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它包括去极化和复极 ++化两个过程,去极化过程是由刺激引起膜钠电导(G)增强,Na通道大量开放,[Na]Nao++小 结 大量内流形成;复极化过程是由G减弱,钾电导(G)增强,Na通道关闭,K通NaK+道大量开放,[K]大量外流形成。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现象、不衰减性传导和脉i 冲式传导特点。动作电位在无髓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在有髓纤维上跳跃式传导。 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具有化学性传递、单向传递、时间延搁、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的影响、1:1传递和易疲劳等特点。肌纤维兴奋和肌纤维收缩连接起来的中介 2+过程叫做兴奋-收缩耦联,起关键作用的耦联物质是Ca。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越大,骨骼肌收缩力越大,最适初长度时,肌肉收缩可以产生最大的主动张力。 1、刺激引起神经兴奋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 2、当兴奋在球形细胞上传导时,为什么不会沿细胞膜反复在细胞上循环不停, +3、血K浓度变化对兴奋性、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分别有何影响,说明其机制。 4、为什么终板电位无超射现象, 复习思考题,5、刺激神经-肌肉标本的神经,肌肉不发生收缩,可能有哪些原因,如何鉴别, 作 业 题 6、为什么动作电位的大小不因传导的距离增大而降低,这是否有违能量守恒定律, 课堂中,采用简练、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注意前后内容的相互衔接,注意开场语句和过度语句。在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时,通过改变语调,提高声音,减慢语速或采用身体语言,或重复讲解,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同学们积极思考和学习兴趣,力求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 实施情况及 分 析 6 第三章 血 液 第 5-6 次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案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课程名称 生理学 年 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 专业技术 授课方式 教 师 梅仁彪 教授 大 学时 5 职 务 (大、小)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三章 血 液 姚泰主编.《生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姚泰主编.《生理学》(供七年制临床医学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Guyton AC,Hall JE.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10th edition,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Health Sciences Asia,Elsevier Science,2002.4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熟悉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的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的调节。 2. 掌握血液在内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生理止血机制、血液凝固和血型的基本理论。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本章共5学时,第一节1学时,第二节1.5学时,第三节1.5学时,第四节1学时。 教学方法:自学+问题式+讲授式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血浆渗透压的作用、红细胞的功能与生成调节、生理止血机制、血液凝固与抗凝、血型鉴定与输血原则。 ,难点,等张与等渗溶液、血液凝固、Rh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7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时间 基 本 内 容 分 配 备 注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50 分钟 一、血液的组成 ,一,血浆 ,二,血细胞 二、血量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比重 ,二,血液的粘度 ,三,血浆渗透压 ,四,血浆pH值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75分钟 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 二、红细胞生理 ,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三,红细胞的生成和调节 ,四,红细胞的破坏 三、白细胞生理,略, ,一,白细胞的分类与数量 ,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三,白细胞的生成和调节 ,四,白细胞的破坏 四、血小板生理 ,一,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 ,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三,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 ,四,血小板的破坏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75分钟 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二、血液凝固 ,一,凝血因子 ,二,凝血的过程 ,三,血液凝固的控制 三、止血栓,纤维蛋白,的溶解 ,一,纤溶酶原的激活 ,二,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 ,三,纤溶抑制物 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 50分钟 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二、红细胞血型 ,一,ABO血型系统 ,二,Rh血型系统 三、输血原则与交叉配血试验 8 (教案末页) 血液是位于心血管系统内流动的红色流体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基本功能是运输物质,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7%,8%。 血浆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作用是保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和细胞的正常体积;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作用是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维持正常的血浆容量。 红细胞具有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和渗透脆性,其主要功能是运输O和CO。22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而叶酸及维生素B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需的物12 质。当铁的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或长期慢性失血以致机体缺铁时,可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时,DNA12的合成减少,幼红细胞分裂增殖减慢,红细胞体积增大,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促小 结 进红细胞生成的物质有爆式促进激活物(BPA)、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性激素。 血小板具有粘附、释放、聚集、收缩和吸附等生理特性,从而具有生理止血、参与血凝和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功能。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凝血过程可分为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三基本步骤。 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ABO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而将血液分四型。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进行血型鉴定,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配血相合,可以进行输血。 1、血液的概念与功能(什么是血液,有何生理功能)。 2、血液由哪些成份组成。什么是血细胞比容, 3、试述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各有何生理作用, 4、红细胞有何生理特性与功能, 5、试述红细胞生成原料、成熟因素与红细胞生成之间的关系,以及红细胞生成的调节和破坏。 复习思考题,6、简述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与生理止血功能。 作 业 题 7、什么是血液凝固,凝血因子有何特点, 8、简述血液凝固基本过程与特点。内、外源凝血始动因子有哪些, 9、抗凝系统中主要抗凝物质有哪些,作用机制如何, 10、简述纤溶系统的组成与作用。 11、血型概念。ABO血型系统分型原理,鉴定方法与依据。 12、输血时为什么要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什么是Rh血型。 课堂中,采用简练、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注意前后内容的相互衔接,注意开场语句和过度语句。在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时,通过改变语调,提高声音,减慢语速或采用身体语言,或重复讲解,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同学们积极思考和学习兴趣,力求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 实施情况及 分 析 9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 7-12 次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案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课程名称 生理学 年 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 专业技术 授课方式 教 师 梅仁彪 教授 大 学时 15 职 务 (大、小) 授课题目(章、节) 第四章 血液循环 姚泰主编.《生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姚泰主编.《生理学》(供七年制临床医学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Guyton AC,Hall JE.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10th edition,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Health Sciences Asia,Elsevier Science,2002.4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熟悉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心脏射血过程、心电图、心音、微循环功能及心、脑、肺器官循环。 2. 掌握心肌的生理特性、心动周期与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影响因素,组织液的生成,中心静脉压和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本章共15学时,第一节4学时、第二节3.5学时、第三节4学时、第四节3.5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提问式+案例式+多媒体等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心肌生理特性、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影响因素和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 ,难点,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心血活动的神经调节。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10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时间 基 本 内 容 分 配 备 注 第一节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与生理特性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 60分钟 ,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以心室肌为例,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90分钟 ,一,兴奋性 ,二,自动节律性 ,三,传导性 ,四,收缩性 ,五,离子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简介, 三、体表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GC) 25分钟 四、植物神经对心肌生物电活动和收缩功能的影响 25分钟 ,一,迷走神经和乙酰胆碱的作用 ,二,交感神经和儿茶酚胺的作用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动周期与心率 25分钟 ,一,心率 ,二,心动周期 二、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 50分钟 ,一,心室收缩期 ,二,心室舒张期 ,三,心房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 ,四,心音与心音图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35分钟 ,一,心脏的输出量 ,二,心脏做功量 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50分钟 ,一,每搏输出量 ,二,心率 五、心脏泵血功能的贮备,心力储备, 15分钟 第三节 血管生理 一、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30分钟 ,一,血流量,Q,与血流速度,V, ,二,血流阻力,R, ,三,血压,blood pressure~BP, 二、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50分钟 ,一,动脉血压 ,二,动脉脉搏 三、静脉血压与静脉血流 30分钟 ,一,静脉血压 ,二,静脉回心血量 四、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 30分钟 ,一,微循环的组成与血流通路 11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时间 基 本 内 容 分 配 备 注 ,二,毛细血管的特点 ,三,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毛细血管血压与血流, ,四,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 五、组织液的生成 40分钟 ,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六、淋巴循环 20分钟 ,一,淋巴液的生成 ,二,淋巴液的回流,淋巴循环, ,三,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115分钟 ,一,心血管的神经支配 ,二,心血管中枢 ,三,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二、体液调节 60分钟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二,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 ,三,血管升压素,vasopressin~VP, ,四,心房钠尿肽,心钠素, ,五,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六,局部舒血管物质 第五节 器官循环,略, 12 (教案末页)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血液循环系统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由于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的生理特性,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P细胞产生的兴奋,通过心脏特殊传导组织传给心房和心室肌细胞,引起心脏收缩射血,因此心脏成为血液循环的动力。 在每一心动周期中,不同时期心房、心室和主动脉内压力、容积发生变化,瓣膜开闭情况和血流方向发生改变,并可以监测到心音和心电图。 评价心脏泵血功能好坏的指标有每搏输出量与射血分数、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和心脏做功量。当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和心率发生改变时,心输出量随之发生改变。 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和物质交换的场所。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心血管系统中有足够的血液充盈是动脉血压形成的前提,心脏射 小 结 血和外周阻力是其形成的必要条件,大动脉管壁弹性对动脉血压具有缓冲作用,凡是影响动脉血压形成的因素都可以影响动脉血压。静脉血压包括中心静脉压和外周静脉压,外周静脉压变化很大,易受重力的影响,测定中心静脉压可以反映心脏射血功能的好坏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多少,并作为临床上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的指标。 正常情况下,组织液不断生成,又不断被重吸收,始终保持动态平衡,使血量与组织液量能维持相对恒定。如果生成过多或重吸收减少,则动态平衡被破坏,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液体潴留,形成组织水肿;反之则脱水。 心脏和血管的活动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窦弓反射),是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最重要的反射性调节。当平均动脉血压,60mmHg、低O、窒息、酸中毒时,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才对血压2 起调节作用。体液因素中血管紧张素?有较强的缩血管作用,肾上腺素具有强心作用,去甲肾上腺素具有升压作用。 1、钙通道阻断剂对心肌细胞生理特性分别有何影响,试说明其机制。 2、心脏为什么能有节律地、有序地收缩与舒张, 3、肾上腺素和钠泵抑制剂、强心甙对心肌收缩与舒张分别有何影响,试说明其机制。 4、试说明血钾变化对心肌细胞生理特性的影响。 5、试说明血钙变化对心肌细胞生理特性的影响。 复习思考题,6、 如何证明心血管中枢有紧张性活动, 作 业 题 7、试举例说明降压反射的临床意义。 8、试述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 9、利用已学过的血液循环知识,如何理解休克的原因与机制, 10、机体在剧烈运动时动脉血压将出现何种变化,为什么, 课堂中,采用简练、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注意前后内容的相互衔接,注意开场语句和过度语句。在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时,通过改变语调,提高声音,减慢语速或 实施情况及 采用身体语言,或重复讲解,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同学们积极思考和学习兴趣,力分 析 求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 13 第五章 呼 吸 第 13-16 次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案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课程名称 生理学 年 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 专业技术 授课方式 教 师 梅仁彪 教授 大 学时 10 职 务 (大、小)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五章 呼 吸 姚泰主编.《生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姚泰主编.《生理学》(供七年制临床医学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Guyton AC,Hall JE.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10th edition,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Health Sciences Asia,Elsevier Science,2002.4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熟悉和了解呼吸的意义及其各环节的基本过程。 2. 掌握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血液气体运输的形式,呼吸节律的维持和呼吸运动的调节。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本章共10学时,第一节3.5学时,第二节1.5学时,第三节2.5学时、第四节2.5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多媒体等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氧和二氧化碳的运输,呼吸节律的维持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难点,胸内负压的形成,表面张力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氧离解曲线的意义,通气/血流比值及其意义,呼吸基本节律的形成。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14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时间 基 本 内 容 分 配 备 注 第一节 肺通气 一、肺通气原理 120分钟 ,一,肺通气的动力 ,二,肺通气的阻力 二、肺通气功能的指标 55分钟 ,一,肺容量 ,二,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三,呼吸功 第二节 气体交换 一、气体交换原理 20分钟 ,一,气体交换的方式和动力,气体的扩散, ,二,呼吸气体和人体不同部位气体的分压 二、肺换气 45分钟 ,一,肺换气过程 ,二,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三,肺扩散容量 三、组织换气 10分钟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一、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存在,的形式 15分钟 二、氧的运输 65分钟 ,一,Hb的分子结构 ,二,Hb与O结合的特征 2 ,三,氧解离曲线 ,四,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 三、二氧化碳的运输 45分钟 ,一,CO的运输形式 2 ,二,CO解离曲线 2 ,三,O与Hb的结合对CO运输的影响 22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50分钟 ,一,呼吸中枢 ,二,呼吸节律形成机制 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75分钟 ,一,肺牵张反射 ,二,化学感受性反射 ,三,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四,防御性呼吸反射 15 (教案末页) 1、胸膜腔内压的形成 2、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3、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小 结 4、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5、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 6、氧和二氧化碳的运输形式 1、试述胸膜腔内负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 2、何谓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何生理作用, 3、什么是氧解离曲线,试述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 4、试述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复习思考题, 5、试述血液中二氧化碳、氧、氢离子浓度的改变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作 业 题 课堂中,采用简练、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注意前后内容的相互衔接,注意开场 语句和过度语句。在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时,通过改变语调,提高声音,减慢语速或 采用身体语言,或重复讲解,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同学们积极思考和学习兴趣,力 求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 实施情况及 分 析 16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 17-20 次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案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课程名称 生理学 年 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 专业技术 授课方式 教 师 梅仁彪 教授 大 学时 10 职 务 (大、小) 授课题目(章、节)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姚泰主编.《生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姚泰主编.《生理学》(供七年制临床医学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Guyton AC,Hall JE.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10th edition,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Health Sciences Asia,Elsevier Science,2002.4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食物在消化道中进行的消化和吸收的基本过程,以及神经和激素对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的调节作用。 2. 掌握胃、十二指肠区域的消化功能及其调节。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本章共10学时,第一节2学时,第二节0.5学时,第三节2.5学时,第四节各2.5学时,第五节0.5学时,第六节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提问式+案例式+多媒体等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胃液和胰液的成分、作用及分泌的调节,小肠的运动形式,糖、蛋白质和脂肪在小肠吸收的途径与机制。 ,难点,消化道平滑肌电生理特性,胃的排空及其控制,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的调节。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17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时间 基 本 内 容 分 配 备 注 第一节 消化生理概述 一、消化方式 10分钟 ,一,机械性消化 ,二,化学性消化 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30分钟 ,一,一般生理特性 ,二,电生理特性 三、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20分钟 ,一,消化液的作用 ,二,分泌机制 四、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20分钟 ,一,内在神经系统,壁内神经丛, ,二,外来神经系统,副交感和交感神经, 五、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胃肠激素 20分钟 ,一,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 ,二,几种主要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一、唾液及其作用 15分钟 ,一,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二,唾液的作用 ,三,唾液分泌的调节 二、咀嚼和吞咽 10分钟 ,一,咀嚼 ,二,吞咽 ,三,食管上括约肌和食管下括约肌的作用 第三节 胃内消化 一、胃液的分泌 75分钟 ,一,胃的结构 ,二,收集胃液的方法 ,三,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四,胃粘膜屏障作用 ,五,胃液分泌的调节 二、胃的运动 50分钟 ,一,胃运动的形式 ,二,胃运动的调节 ,三,胃的排空及其控制 ,四,消化期间的胃运动 ,五,呕吐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一、胰液的分泌 50分钟 ,一,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 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25分钟 18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时间 基 本 内 容 分 配 备 注 ,一,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二,胆汁的分泌、排出和胆囊的功能 ,三,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三、小肠液的分泌 20分钟 ,一,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二,小肠液分泌的调节 四、小肠的运动 30分钟 ,一,小肠运动的形式 ,二,小肠运动的调节 ,三,回盲瓣的功能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一、大肠液的分泌 5分钟 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15分钟 ,一,大肠的运动形式 ,二,粪便的形成及排便反射 三、大肠内细菌的活动 5分钟 第六节 吸收 一、吸收过程概述 20分钟 ,一,吸收的部位 ,二,吸收的途径和机制 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80分钟 ,一,糖的吸收 ,二,蛋白质的吸收 ,三,脂肪的吸收 ,四,水的吸收 ,五,无机盐的吸收 ,六,维生素的吸收 ,七,胆固醇的吸收 19 (教案末页) 1、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2、胃内消化的概述 3、胃液的性质、成分及其作用 小 结 4、胰液的分泌 5、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6、小肠液的分泌 1、简述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2、胃酸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3、简述粘液和碳酸氢盐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 4、试述胰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复习思考题, 5、胆汁的生理作用有哪些, 作 业 题 6、为什么说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课堂中,采用简练、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注意前后内容的相互衔接,注意开场 语句和过度语句。在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时,通过改变语调,提高声音,减慢语速或 采用身体语言,或重复讲解,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同学们积极思考和学习兴趣,力 求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 实施情况及 分 析 20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 25-26 次课 授课时间:年 月 日 教案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课程名称 生理学 年 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 专业技术 授课方式 教 师 梅仁彪 教授 大 学时 5 职 务 (大、小)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姚泰主编.《生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姚泰主编.《生理学》(供七年制临床医学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Guyton AC,Hall JE.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10th edition,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Health Sciences Asia,Elsevier Science,2002.4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机体能量代谢情况、体温正常变异与测定方法。 2. 掌握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与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机制。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本章共5学时,第一节2.5学时,第二节2.5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提问式+多媒体等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机制。 ,难点,体温调节机制:调定点学说。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21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时间 基 本 内 容 分 配 备 注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一、能量的来源和去路(食物的能量转化) 25分钟 ,一,能量的来源 ,二,能量的去路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50分钟 ,一,与能量代谢测定有关的几个概念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30分钟 ,一,肌肉活动 ,二,精神活动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四,环境温度 四、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 20分钟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一、体温 35分钟 ,一,体表温度和深部,体核,温度 ,二,体温的生理变动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40分钟 ,一,产热过程 ,二,散热过程 三、体温调节 50分钟 ,一,温度感受器 ,二,体温调节中枢 ,三,体温调节机制——调定点学说 22 (教案末页) 1、食物的热价、氧的热价、呼吸商、非蛋白呼吸商的概念 2、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小 结 3、机体的四种散热方式 4、体温的调节机制 1、间接测热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其计算步骤有哪些, 2、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哪些, 3、基础代谢在什么情况下测定,为什么, 4、 体温是如何保持相对恒定的, 复习思考题, 5、引起正常体温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作 业 题 课堂中,采用简练、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注意前后内容的相互衔接,注意开场 语句和过度语句。在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时,通过改变语调,提高声音,减慢语速或 采用身体语言,或重复讲解,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同学们积极思考和学习兴趣,力 求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 实施情况及 分 析 23 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 第 21-24 次课 授课时间:年 月 日 教案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课程名称 生理学 年 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 专业技术 授课方式 教 师 梅仁彪 教授 大 学时 10 职 务 (大、小) 授课题目(章、节) 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 姚泰主编.《生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姚泰主编.《生理学》(供七年制临床医学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Guyton AC,Hall JE.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10th edition,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Health Sciences Asia,Elsevier Science,2002.4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肾脏在机体排泄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肾脏在维持内环境相对恒定中的重要作用,肾脏产生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 2. 掌握尿生成过程、影响因素及其调节。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本章共10学时,第一节2学时,第二节1学时,第三节2学时,第四节2学时,第五节2学时,第六节0.5学时,第七节0.5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提问式+案例式+多媒体等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尿生成过程、影响因素及其调节。 ,难点,尿浓缩和稀释的机理——逆流假说。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24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时间 基 本 内 容 分 配 备 注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一、肾脏的功能解剖 50分钟 ,一,肾单位的组成 ,二,球旁器 二、肾血流量及其调节 50分钟 ,一,肾脏的血液供应特点 ,二,肾血流量的调节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一、与滤过有关的基本概念 10分钟 ,一,原尿是超滤液的证明 ,二,肾小球滤过率与滤过分数 二、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15分钟 ,一,滤过膜的结构 ,二,滤过膜面积 ,三,滤过膜的通透性 三、有效滤过压 10分钟 四、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5分钟 ,一,有效滤过压 ,二,滤过系数 ,三,肾血浆流量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方式 15分钟 ,一,主动转运 ,二,被动转运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选择性重吸收 55分钟 +-,一,Na和Cl的重吸收 +,二,K的重吸收 ,三,水的重吸收 ,四,葡萄糖的重吸收 ,五,其他物质的重吸收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 30分钟 +,一,H的分泌 ,二,NH的分泌 3+,三,K的分泌 ,四,其它物质的分泌 第四节 尿的浓缩与稀释 一、尿浓缩和稀释的机理——逆流假说 65分钟 ,一,逆流倍增和逆流交换概念 ,二,肾小管袢的逆流倍增作用 ,三,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 二、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15分钟 ,一,尿液的浓缩 ,二,尿液的稀释 25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时间 基 本 内 容 分 配 备 注 三、影响尿液浓缩的因素 20 分钟 ,一,肾小管袢逆流倍增作用的减弱 ,二,集合管对水通透性的改变 ,三,直小血管逆流交换作用减弱 第五节 尿生成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10分钟 二、体液调节 90分钟 ,一,抗利尿激素 ,二,醛固酮 ,三,心房钠尿肽,略, 第六节 肾清除率 一、肾清除率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10分钟 二、测定肾清除率的意义 15分钟 ,一,测定肾小球滤过率 ,二,测定肾血流量 ,三,推测肾小管功能 第七节 尿的排放 一、输尿管的运动 5分钟 二、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 5分钟 三、排尿反射 15分钟 26 (教案末页) 小 结 1、哪些因素可影响肾小球的滤过, 2、哪些因素影响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 复习思考题, 作 业 题 课堂中,采用简练、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注意前后内容的相互衔接,注意开场 语句和过度语句。在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时,通过改变语调,提高声音,减慢语速或 采用身体语言,或重复讲解,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同学们积极思考和学习兴趣,力 求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 实施情况及 分 析 27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 27-28 次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案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课程名称 生理学 年 级 05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 专业技术 授课方式 教 师 梅仁彪 教授 大 学时 5 职 务 (大、小) 授课题目(章、节)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姚泰主编.《生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姚泰主编.《生理学》(供七年制临床医学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Guyton AC,Hall JE.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10th edition,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Health Sciences Asia,Elsevier Science,2002.4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各主要感觉器官的功能。 2. 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光与声的感受原理。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本章共5学时,第一节0.5学时,第二节2学时,第三节2学时,第四节0.5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提问式+案例式+多媒体等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眼的调节、眼的感光换能作用、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功能和耳蜗的感音 换能作用。 ,难点,眼的感光换能作用和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28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时间 基 本 内 容 分 配 备 注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的定义和分类 5分钟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20分钟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三,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四,感受器的适宜现象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一、眼的折光系统 40分钟 ,一,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性 ,二,简化眼 ,三,眼的,近反射,调节 ,四,瞳孔对光反射 ,五,眼的调节能力和折光能力异常 ,六,房水和眼内压 二、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40分钟 ,一,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二,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三,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四,视锥细胞的换能和色觉 三、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 20分钟 ,一,视敏度 ,二,暗适应和明适应 ,三,视野 ,四,后像和融合现象 ,五,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第三节 耳的听觉功能 一、耳的传音系统 40分钟 ,一,外耳的集音和共鸣作用 ,二,中耳的传音和增压作用 ,三,咽鼓管的功能 二、耳的感音换能系统 40分钟 ,一,耳的结构要点 ,二,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三,耳蜗的生物电现象 三、与听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 20分钟 ,一,听阈和听域 ,二,耳蜗对声音频率和强度的分析 ,三,对声源的空间定位 第四节 前庭器官的平衡感觉功能 一、平衡觉感受细胞 5分钟 二、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 10分钟 29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时间 基 本 内 容 分 配 备 注 ,一,椭圆囊和球囊囊斑的适宜刺激 ,二,半规管壶腹嵴的适宜刺激 三、前庭反应 10分钟 ,一,前庭自主神经性反应 ,二,前庭姿势调节反射 ,三,眼震颤 第五节 其他感受器的功能,略, 一、鼻的嗅觉功能 二、舌的味觉功能 三、皮肤的感觉功能 ,一,触-压觉 ,二,温度觉 ,三,痛觉 30 (教案末页) 小 结 1. 简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2. 试述视近物时眼是如何调节的, 3. 试比较视网膜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4、为什么缺乏维生素A会发生夜盲症, 复习思考题, 5、试述视杆细胞感受器电位产生机理。 作 业 题 6、试述微音器电位形成的原理。 7、试述行波学说的基本理论。 8、试述坐汽车,汽车突然加速时,前庭反应产生的过程。 课堂中,采用简练、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注意前后内容的相互衔接,注意开场 语句和过度语句。在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时,通过改变语调,提高声音,减慢语速或 采用身体语言,或重复讲解,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同学们积极思考和学习兴趣,力 求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 实施情况及 分 析 31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29-34 次课 授课时间 : 年 月 日 教案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课程名称 生理学 年 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 专业技术 授课方式 教 师 梅仁彪 教授 大 学时 15 职 务 (大、小) 授课题目(章、节)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姚泰主编.《生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姚泰主编.《生理学》(供七年制临床医学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Guyton AC,Hall JE.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10th edition,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Health Sciences Asia,Elsevier Science,2002.4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神经组织的基本功能,中枢神经结构的基本功能,中枢的感觉功能和脑的高级功能。 2. 掌握神经传导兴奋的特点,突触传递机制和特点,特异、非特异投射系统特点和功能,大脑第一感觉代表区投射规律,牵涉痛的概念及意义,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本章共15学时,第一节2学时,第二节4学时,第三节2学时,第四节3学时,第五节2学时,第六节1学时,第七节1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提问式+案例式+多媒体等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神经传导兴奋的特点,突触传递原理,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和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 ,难点,突触的抑制和易化,丘脑的核团和投射系统,肌梭与腱器官的功能,基底神经节功能障碍发生的机制,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32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时间 基 本 内 容 分 配 备 注 第一节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 一、神经元 80分钟 ,一,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 ,二,神经纤维的功能和分类 ,三,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四,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二、神经胶质细胞 20 ,一,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 ,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第二节 神经元的信息传递 一、突触传递 60分钟 ,一,经典的突触传递 ,二,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三,电突触传递 二、神经递质和受体 70分钟 ,一,神经递质 ,二,受体 ,三,主要的递质和受体系统 三、反射弧中枢部分的活动规律 70分钟 ,一,反射活动的中枢控制 ,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三,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 ,四,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 ,五,中枢抑制 ,六,中枢易化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一、躯体感觉的中枢分析 50分钟 ,一,传入通路 ,二,大脑皮质代表区 ,三,躯体感觉 二、内脏感觉的中枢分析 30分钟 ,一,传入通路与皮层代表区 ,二,内脏感觉 三、特殊感觉的中枢分析 20分钟 ,一,视觉 ,二,听觉 ,三,平衡感觉 ,四,嗅觉和味觉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一、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 20分钟 ,一,脊髓和脑干运动神经元 ,二,运动单位 二、姿势的中枢调节 70分钟 33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时间 基 本 内 容 分 配 备 注 ,一,脊髓的调节功能 ,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 三、躯体运动的中枢调节 60分钟 ,一,大脑皮层的运动调节功能 ,二,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三,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的调节 一、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45分钟 ,一,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 ,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三,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 二、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 35分钟 ,一,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三,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四,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三、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调节 20分钟 ,一,本能行为的调节 ,二,情绪的调节 ,三,情绪生理反应 ,四,激发行为的动机 第六节 觉醒和睡眠与脑电活动 一、脑电活动 25分钟 ,一,脑电图 ,二,皮层诱发电位 二、觉醒和睡眠 25分钟 ,一,觉醒状态的维持 ,二,睡眠的时相和产生机制 第七节 脑的高级功能,简介, 一、学习与记忆 30分钟 ,一,学习的形式 ,二,人类的条件反射和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三,记忆的形式 ,四,人类的记忆过程 ,五,遗忘 ,六,学习和记忆的机制 二、语言和其他认知能力 20分钟 ,一,优势半球和皮层功能的互补性专门化 ,二,大脑皮层的语言功能 ,三,大脑皮层的其他认知功能 ,四,两侧大脑皮层功能的相关 34 (教案末页) 1、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 2、突触传递机制 3、神经递质和受体 4、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 小 结 5、中枢抑制 6、躯体感觉的中枢分析 7、姿势的中枢调节 8、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1、试述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2、何谓神经元的轴浆运输,其分类和生理意义如何, 3、神经胶质细胞有哪些生理功能。 4、试述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 5、何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6、突触传递兴奋的特征有哪些, 7、何谓突触后抑制,有几种形式, 8、试述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复习思考题,9、试述第一感觉代表区的投射规律。 作 业 题 10、何谓牵涉痛,其是如何产生的, 11、简述睡眠的时相及生理意义。 12、试述牵张反射的概念、类型及发生机制及生理意义。 13、试述脊休克的概念、产生机制。 14、试述去大脑僵直产生的机制。 15、试述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特征。 16、试述下丘脑的功能。 17、条件反射是如何建立的,有何生理意义, 课堂中,采用简练、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注意前后内容的相互衔接,注意开场 语句和过度语句。在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时,通过改变语调,提高声音,减慢语速或 采用身体语言,或重复讲解,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同学们积极思考和学习兴趣,力 实施情况及 求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 分 析 35 第十一章 内分泌 第 35-37 次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案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课程名称 生理学 年 级 05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 专业技术 授课方式 教 师 梅仁彪 教授 大 学时 8 职 务 (大、小) 授课题目(章、节) 第十一章 内分泌 姚泰主编.《生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姚泰主编.《生理学》(供七年制临床医学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Guyton AC,Hall JE.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10th edition,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Health Sciences Asia,Elsevier Science,2002.4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激素的一般特性、分类及下丘脑和垂体的结构联系及激素分泌调节。 2(掌握激素的概念和作用原理,下丘脑和垂体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本章共8学时,第一节1.5学时,第二节2学时,第三节1.5学时,第四节学0.5时, 第五节1.5学时,第六节1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提问式+案例式+多媒体等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激素的概念及作用机制,下丘脑和垂体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激素的作用机制、下丘脑和垂体的结构和功能联系及激素分泌调节。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36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时间 基 本 内 容 分 配 备 注 第一节 概述 一、激素及其分类 15分钟 ,一,激素的概念及作用方式 ,二,激素的分类 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25分钟 ,一,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 ,二,激素的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 ,三,激素作用的相对特异性 ,四,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三、激素的作用机制 25分钟 ,一,含氮类激素的作用机制 ,二,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四、激素的分泌调节 10分钟 ,一,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的调节 ,二,反馈调节 ,三,神经调节 第二节 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内分泌 一、下丘脑调节肽 25分钟 二、腺垂体激素 50分钟 ,一,生长激素 ,二,催乳素 ,三,促黑,素细胞,激素 三、神经垂体激素 25分钟 ,一,血管升压素 ,二,催产素 第三节 甲状腺的内分泌 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20分钟 ,一,甲状腺腺泡的聚碘 ,二,碘的活化 ,三,酪氨酸的碘化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四,甲状腺激素的贮存、释放、转运与代谢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40分钟 ,一,对代谢的影响 ,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三,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四,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五,其他作用 三、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15分钟 ,一,下丘脑-腺垂体对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二,甲状腺激素对腺垂体和下丘脑的反馈性调节 ,三,甲状腺的自身调节 ,四,自主神经对甲状腺功能的作用 37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时间 基 本 内 容 分 配 备 注 第四节 甲状旁腺的内分泌与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 一、甲状旁腺激素 15分钟 ,一,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二,甲状旁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二、降钙素 5分钟 ,一,降钙素的生物学作用 ,二,降钙素分泌的调节 三、1,25-二羟维生素D 5分钟 3 ,一,1,25-二羟维生素D的生成 3 ,二,1,25-二羟维生素D的生物学作用 3 第五节 肾上腺的内分泌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 50分钟 ,一,糖皮质激素 ,二,盐皮质激素 二、肾上腺髓质激素 25分钟 ,一,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二,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三,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第六节 胰岛的内分泌 一、胰岛素 35分钟 ,一,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 ,二,胰岛素的作用机制 ,三,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二、胰高血糖素 15分钟 ,一,胰高血糖素的生物学作用 ,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 第七节 其他腺体或组织的内分泌 一、前列腺素 ,一,前列腺素的合成 ,二,前列腺素的生物学作用 二、褪黑素 三、瘦素 38 (教案末页) 1、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和作用机制 2、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 小 结 3、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和分泌的调节 4、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和分泌的调节 5、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 1、何谓第二信使,举例说明。 2、垂体分泌的激素有哪几种,各有何作用, 3、甲亢和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发生的原因是否一样, 4、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和分泌调节如何, 复习思考题,5、多晒太阳为什么有利于钙的吸收, 作 业 题 6、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但碘又可以用于治疗甲亢危象及甲亢手术前准备,两 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课堂中,采用简练、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注意前后内容的相互衔接,注意开场 语句和过度语句。在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时,通过改变语调,提高声音,减慢语速或 采用身体语言,或重复讲解,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同学们积极思考和学习兴趣,力实施情况及 求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 分 析 39 第十二章 生殖 第 38 次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案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课程名称 生理学 年 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 专业技术 授课方式 教 师 梅仁彪 教授 大 学时 2 职 务 (大、小) 授课题目(章、节) 第十二章 生殖 姚泰主编.《生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姚泰主编.《生理学》(供七年制临床医学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Guyton AC,Hall JE.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10th edition,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Health Sciences Asia,Elsevier Science,2002.4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熟悉睾丸生精功能的调节、睾丸内分泌功能的调节、卵巢周期与子宫周期的激素调节。 2. 掌握雄激素的生理作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本章共2学时,第一节0.5学时,第二节1.5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提问式+案例式+多媒体等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卵巢周期与子宫周期的激素调节。 ,难点,1.睾丸生精功能的调节、睾丸内分泌功能的调节; 2.卵巢周期与子宫周期的激素调节。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40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时间 基 本 内 容 分 配 备 注 第一节 睾丸的功能与调节 一、睾丸的功能 15分钟 ,一,睾丸的生精作用 ,二,睾丸的内分泌作用 二、睾丸功能的调节 10分钟 ,一,下丘脑-腺垂体对睾丸活动的调节 ,二,睾丸激素对下丘脑-腺垂体的反馈调节 ,三,睾丸内的局部调节 第二节 卵巢的功能与调节 一、卵巢的功能 40分钟 ,一,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卵巢周期 ,二,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二、卵巢功能的调节 35 ,一,子宫周期 ,二,卵巢周期和子宫周期的激素调节 第三节 妊娠与分娩,略, 一、妊娠 二、分娩 第四节 性生理学,略, 41 (教案末页) 男性主性器官是睾丸,睾丸具有生精和内分泌的功能,其主要的内分泌物质是睾 酮。睾丸的功能主要受下丘脑-腺垂体-睾丸功能轴的调节。 小 结 女性主性器官是卵巢,卵巢具有生卵和内分泌作用,其主要的内分泌物质包括雌 激素和孕激素,对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副性征的出现、受精卵的着床和维持妊娠具 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卵巢的功能受下丘脑-腺垂体-卵巢功能轴的调节。 1、用你所学的有关生殖的知识,列出能够实现节育的方法。 2、简述雄激素生理作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3、睾丸的功能活动是如何调节和控制的, 4、卵巢的分泌活动是如何调节和控制的, 复习思考题, 作 业 题 课堂中,采用简练、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注意前后内容的相互衔接,注意开场 语句和过度语句。在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时,通过改变语调,提高声音,减慢语速或 采用身体语言,或重复讲解,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同学们积极思考和学习兴趣,力实施情况及 求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 分 析 42
/
本文档为【生理学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