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

2017-09-06 16页 doc 37KB 5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31654

暂无简介

举报
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 —试论养成教育的起点 —— !谢昌逵 摘要: 东西方文化都十分重视早期教育, 强调儿童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经验 总结和实证研究都表明 “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 有一定的科学性, 但儿童的认知在发展 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出现自我中心和自我缺席的分化现象。这种分化现象的改变必 须要有自我意识的重新建构, 并且要注意儿童早期教育的特殊性。现阶段, 发展我们 的早期教育在学习外国的经验和理念的同时,合理继承我们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也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 早期教育 中图分类号: ,#"(-’ 特殊性 东...
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
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 —试论养成教育的起点 —— !谢昌逵 摘要: 东西方文化都十分重视早期教育, 强调儿童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经验 总结和实证研究都明 “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 有一定的科学性, 但儿童的认知在发展 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出现自我中心和自我缺席的分化现象。这种分化现象的改变必 须要有自我意识的重新建构, 并且要注意儿童早期教育的特殊性。现阶段, 发展我们 的早期教育在学习外国的经验和理念的同时,合理继承我们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也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 早期教育 中图分类号: ,#"(-’ 特殊性 东西方 比较 文献标识码: . 稳定性与可变性 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 是我国流传已久的谚语。它的含意是三岁、 七岁时形成的一些重 要的个性特征对一生都有影响, 因此应重视早期教育。 这个谚语发源于何时已无从考查。 但 是, 我国古代第一个见之于甲骨文记载的教师、 夏末商初人伊尹就曾强调 “慎终于始” 《颜 。 氏家训》 教子” “ 篇中写道: 孔子云: 少成若天性, “ ‘ 习惯成自然’ 是也。俗谚曰: 教妇初来, ‘ 教 儿婴孩’ 。诚哉斯语 ! ” 可见在中华文明起源时就有了这种认识, 成为中华文化重视教育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 并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 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 就是这些经验的总结。 可 惜的是,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缺乏逻辑推理以及实证的研究方法, 概念的笼统性和模糊性 妨碍它发展成为系统的科学理论。 西方对儿童早期教育科学的研究始于 "# 世纪。随着儿童心理学的创立, 童年经验在个 体发展中的作用, 也一直存在争论。科恩在其所著 《自我论》 一书中, 下篇是以 “个人恒定性: 是 神 话 还 是 现 实 $” 作 为 标 题 , 开 始 就 写 道 : 个 人 同 一 性 , 个 人 基 本 特 征 和 结 构 的 恒 定 “ 性—— —这是个人学说的一个基本公设和定理。” 科恩认为对此的争论涉及到一系列问题, 如 等等。书 恒定性指什么而言$ 程度如何 $ 时间跨度和发展阶段 $ 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关系, 中列举了好几项实证研究的资料, 也就是跟踪同一批人的长期发展做出纵向的研究。如美 国费尔兹研究所在 "#%#&"#’# 年的 () 年间就 %* 项参数对 (+ 名男子、 名妇女自孩提时 (’ "+ 代起的心理发展作了纵向研究。又如伦敦、 波恩以及加利福尼亚大学、 密执安大学等的研 究。 “纵向研究者得出的共同结论是: 在所有的发展阶段, 个体个人特征的稳定性、 恒定性和 继承性表现都超过可变性。然而个人和个人素质的继承性并不排除它们的发展和变化, 而 且这两者的对比关系取决于一系列条件。” 由遗传决定的或在个体发育初期阶段产生的生 物稳定性特征一生都保持不变。受文化制约的特征可变性较大。生物文化双重决定的特征 受双重条件的变化而异。 ! 关于儿童个体发展的研究, 最有影响的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学说、 艾里克森的社会 发展学说和皮亚杰的认识发展学说。佛洛伊德认为人格在儿童 ! 、 岁时就完全形成, 现实 " 的人格扎根于童年。皮亚杰十分重视儿童认知发展对一生的影响。艾里克森则在弗洛伊德 的基础上, 强调社会与文化的影响, 将人格的形成视为机体成熟、 自我成长与社会关系三者 互动的结果。在以后兴起的以罗杰斯与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则反对人格在儿 童时期就已经形成的观点。 罗杰斯将人看作是自己主动的建构者, 可以自由地改变自己。 好 的人生是一种过程, 而不是静止的状态, 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马斯洛则认为弗洛伊德只 提供了心理学的悲观部分。他提倡对乐观的、 心理健康的、 完整的人的关注, 提出了著名的 需要层次论。在生理、 安全、 归属与爱的需要之后, 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要考虑怎样发挥自己 的全部潜能。自我实现者之所以能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善, 其根本之处在于他们的 “心理 健康” 。马斯洛的 “所有研究对象 都感到安全和无忧无虑, 感到被公认, 感到爱和被爱, 感到 " 自身的价值并且受到尊重, 他们已经明确了自己的哲学、 宗教或价值取向。” 问题是, 在当 今现实, 将信念、 信仰作为安身立命之本, 因灵魂的充实而活出了人性之美的人实属难得。 马斯洛自己认为, 自我实现者在人口中的比例很低, 大约只有 #$ 甚至 %&!$ 。这可能是我们 大多数人都有不幸的童年体验,这些体验阻止自我实现” ,严厉控制和支配儿童,像其反 面—— —过分的自由和随意一样, 是有害的„„马斯洛强调一生前两年的重要性; 如果两岁 儿童没有得到适当的爱、 保护和尊重, 那么, 儿童向着自我实现的成长, 将是非常困难的。# 其他学科著名学者也有不少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论述。早期教育学家如意大利的蒙台 梭利自不待言。美国著名女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她研究日本的专著 《菊与刀》 对美日 中, 两国的育儿方式作了比较后, 她写道: 从前所有西方人所描绘的日本人的矛盾性格, “ 都可 以从日本人的儿童教养中得到理解。” $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与池田大作内容广泛的对话中 说: 人格是每个人的遗传性状与他周围环境的反应相互作用形成的。人格在人生的各个阶 “ % 段还会发生变化。” 但他又肯定: 人格的定形是在五岁以前。” “ 无论是经验的总结, 或是实证与理论的研究, 无论是东方文化或是西方文化, 都十分重 视和肯定婴幼儿时期的经历对人一生的影响, 个人的稳定性, 即使是自我实现的理论, 其核 心是意识到了 “超越性动机” 以自由发展个体的潜能。这种超越就包括了对自身不足之处的 自我认识, 种种不足之处就包涵有童年时期的负面影响。对童年经历的反思因此也成为了 可变性的重要条件。因此, 童年经历对稳定性与可变性都有密切的关系, 从不同角度论证了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哥白尼式的革命 “青年初期最有价值的心理成果就是发现了自己的内部世界, 对于青年来说, 这种发现 与哥白尼当时的革命同等重要。 &科恩这段话写于 #’(’ 年他出版的 ” 《青年心理学》 皮亚 中。 #( 杰早在 !"#$ 年出版的 《发生认识论原理》 中就已用哥白尼式的革命来形容儿童认识发展中 的现象: 在这从一岁到两岁的时期, “ 发生了一种哥白尼式的革命, 当然还只是发生在实物 性动作的水平上。所谓哥白尼式的革命, 就是说, 活动不再以主体的身体为中心了。主体的 ! 身体开始被看作是处于一个空间中诸多客体中的一个。” 是不约而同或是科恩受皮亚杰的启发, 他们都用哥白尼式的革命来形容儿童和青年的 认知现象, 皮亚杰以此强调儿童认知的起点, 科恩则是强调作为心理核心的自我意识在青 年期成熟的重要性。这种认知过程中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因此很值得我们关注。 哥白尼的日心说经过艰苦的较量为人们所接受, 使中世纪以托勒密的地心说为理论基 础的神权统治受到了沉重打击, 人们开始从无知与愚昧中解放出来, 引起了人类宇宙观的 重要变革, 科学的发展从此得到大踏步地前进。个体从婴幼儿开始的认知发育过程, 重演着 人类思维的进步历程。皮亚杰写道: 婴儿把每一件事物都与自己的身体关联起来, “ 好像自 己的身体就是宇宙的中心一样—— —但却是一个不能意识其自身的中心。” 皮亚杰认为哥白 尼式的革命 “是主客体之间发生分化的根源” 消除中心化过程同符号功能的结合, , “ 将使表 象或思维的出现成为可能” 它们标志着认识的发展。因此, , “ 从一开始就必须强调指出这一 “前运演阶段的第二水平”五岁到六岁 & 时, 他又写道: 一个最初的类似的自身 “ 点” "论述到 。 % # 中心化就在这个前概念和前关系的更高水平上再度出现。” 他认为分化会有一个相当 长的 进展时期, 而且有明显的困难。那么, 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 看一看这个哥白尼式的革命的 分化一旦遇到困难, 在个体发展中会出现怎样的状况, 以论证这个革命的重要意义。 一种情况是自我中心。 《颜氏家训》 教子” “ 篇中引用了一个故事: 北齐武成帝的儿子琅 邪王高俨, 是太子的同母弟弟, 天资聪颖, 从小深得父母宠爱, 衣食住行, 与太子同等待遇。 皇太后还觉得不够, 在太子继位后对他更是格外优待。琅邪王十三岁左右便骄横放肆, 一切 以后甚至假传圣旨要杀宰 要与皇帝相比, 稍不如意便大发雷霆: 皇帝有了, “ 凭什么我没有 ’ ” 相, 终于因此被幽禁而死。这说明, 客观世界存在的意义如果仅止于满足个人的欲望, 那么 因生物因素形成的无意识的自我中心, 将发展成为有意识的自我中心型人格, 君临天下, 损 人利己, 无所不为。高俨可能是极端的例子, 但是在现实中, 我们能看到不同程度的溺爱, 形 成了不同程度的自我中心型人格。得到满足, 则喜不自禁, 忘乎所以。否则, 便怨天尤人, 不 择手段地追求满足, 形成钱权崇拜, 甚至会走上腐化堕落或犯罪的道路。 一种情况是自我缺席。明代哲学家王廷相说: 使婴儿孩提之时, “ 即闭之幽室, 不接物 $ 焉, 长而出之, 则日用之物不能辩矣。” 主体客体浑然一体如动物一般, 对人情世故, 视而不 见, 听而不闻, 遇事盲然, 完全丧失了自我。这种极端的例子如狼孩等也不多。但是, 偏僻山 区的儿童、 父母很早就外出的留守儿童、 对孩子排斥与虐待缺乏温暖被称为 “冰箱父母” 的 儿童, 由于在相当程度上缺乏爱、 交流与沟通, 不同程度地会有自我缺席的状态。不会深思 熟虑, 也不能随机应变, 遇事拿不出主见, 表现为轻浮、 轻率、 轻信, 往往成为被利用、 愚弄与 欺侮的对象, 而自己却逆来顺受, 甘愿做的顺民、 臣民。 皮亚杰的重要贡献就是从认识的起源开始, 论证了儿童从只有动物式的感知到具有科 学思维的高级水平的机制和过程。尽管对他的四个阶段理论以后又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不 可否认的是他确实把握住了正确的认知发展趋势。皮亚杰强调, 这种发展是主体与其环境 的相互作用以及认知格式随着这种作用逐渐进行建构的过程。儿童在后一阶段更高的认知 能力不能凭空出现, 是在前阶段已有的能力中变化、 发展而来的。 因此, 发展不能被超越。 相 反, 我们看到认知格局的建构会有受阻、 中断或有不充分的时候。有人研究过 “船舱养育” 的 !( # " 儿童, 即渔民让新生儿在船舱中过简单的生活, 其智力与陆地儿童差异很大。 ! 前面提到自 我中心型就是在极端溺爱的环境中, 自我缺席更是在毫无沟通的情况下, 认知格局停留在 初级的水平。但是, 他们的年龄却没有停止, 他们的初级认知格局将遇到越来越复杂的新信 息。 在这种情况下, 同化性转换作用又将如何, 陈英和所著 《认知发展心理学》 中介绍了皮亚 杰及其学派对于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存在差异时, 儿童将采取的三种途径: 同化、 顺 应和忽略。 “忽略, 是指当外界的信息与主体现有的认知结构差距过大, 以至于主体根本不 可能对此做出任何反应的时候, 主体就通过忽略刺激的方式, 重新回到原有的平衡状态, 这 # $ ! 时不会引起主体原有图式的变化。” 主体原有图式越是没有变化, 长此以往就越会忽略来 自外界更高的新信息, 使认知过程出现断层, 形成一种固定的、 僵化的、 低水平的认知模式 支配其行为, 成为思维定势, 很难改变。 “少成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 从这里也就得到了解 , 释。除了遗传因素外, 儿童时期的认知发展会形成什么样的水平, 对人一生的影响也就可想 而知了。 但是, 也不是完全不能改变。改变的首要条件是对自己的 这种认知结构与心理状态必 须要有认识, 即有对认识的认识, 也就是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心理学称为自我意识, 认知 心理学又称为元认知。当那些自我中心、 自我缺席者的认知机制不同程度停留在动作思维、 表象思维的初级阶段的时候, 他们既缺乏对客体的逻辑思维能力, 也缺乏自知之明。那种僵 化、 停滞、 凝固、 肤浅的认知格局, 往往凭一两次感觉就做出决策, 使非理性思维占据了所有 的主要位置。认知神经科学最近的研究表明: 人们仅在 !" 左右的认知活动中是有意识的, “ # % 因此我们大多数的决定、 行动、 情绪和行为都取决于超出意识之外的那 #!" 的大脑活动。 ! ” 如果有意识的、 理性的活动少于 !" , 甚至是 $ , 那又怎能认识和适应复杂多变的客观世界 % 挫折必定一个接着一个, 认知失真所带来的只能是种种精神心理疾病, 成为自我实现的最 大障碍。值得注意的是, 作为亲身经历, 这种心理状态还是会被记忆下来, 成为一种 “储存意 识” 由于长时间的积累或一再的挫折, , 总有一天会在意识中浮现出来。甚至再三地浮现, 直 到主体多少对原有的认知和行为有所怀疑的时候, 当它浮现时立刻引起注意, 顿悟到自己 原来是这样一种病态的心理。这种顿悟也就是科恩所说的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从而对认 知格局有了改变的转机。之所以只说是转机, 因为比起将注意力集中在客体上的认识, 自我 意识的发展更困难、 更复杂。对于在婴幼儿时认知过程就受阻的人来说, 要实现认知格局从 量到质的改变, 等于是跨越式的、 跳跃式的发展, 无疑是脱胎换骨的对主观世界的改造, 需 要更大的努力, 包括顽强的学习、 不断的实践, 特别是对自我认知格局的反复的自我监控与 调节, 从根本上认清并超越原有的自我, 找到自我的正确位置, 实现哥白尼式的革命。也就 是认识到地球不过是宇宙中的普通一员, 人类只是地球上万种生物中的一种, 而个人更是 人类中的沧海一粟。但是, 它又是万物中惟一有思维能力的、 有智慧的万物之灵, 个人能出 生而成为其中的一员, 实在弥足珍贵, 理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达到以理性思维正确解决好 主客体的关系, 既有丰富的对象意识, 又有深刻的自我意识, 在主客体之间建立起良性的互 动关系, 自我实现也就指日可待, 享受到哥白尼式革命的重要成果。 早产的动物 杨宁在他 “跨学科视野下的早期教育” 中写道: 人类个体发展的一个引入注目的现象 “ 就是新生儿极度缺乏能力并依赖父母的照料。同时, 人类的童年或不成熟期极大地延长了。 &# 在所有生物中, 人类的童年是最延迟的。也就是说, 人类是幼态持续的或生长期长的动物。 ‘ 他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几乎 !"# 都用于生长。’ 克罗格曼 $%%& ) (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 $%&’ ) ( 则指出: 灵长类动物的进化是以不成熟时间的增加为标志的。从人类学、 进化生物学的资料 来看, 在灵长类动物中, 狐猴、 恒河猴、 大猩猩和人类的幼仔期 (儿童期) 分别是 ( 年半、 年 & 半、 年和 (" 年,显然,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相比,人类有一个长得不成比例的不成熟期 $" # " ()*+,-.%%" ) ! 青年学者王东华在所著 。” 《发现母亲》 一书中, 引用了瑞士学者波特曼关于人 是 “生理上早产一年的动物” 的论述。灵长类动物从出生的第一天就能进行各种运动。人类 婴儿如果要像哺乳幼仔那样强壮, 妊娠期要再延长一年。但是, 由于脑半球较大, 妊娠 $" 月 时胎儿头部正好可以通过产道, 因此可以说是生理上早产一年的动物。王东华认为早产的 仅仅是大脑, 婴儿的大脑与胎儿的大脑没有实质的区别, 前三年仍是环境的胎儿, 所以应是 早产三年的动物。对波特曼早产动物的说法, 日本的井深大也认为非常重要。因此可以说, 在人类极其延长了的不成熟期中, 婴幼儿则是其中最不成熟的阶段。 我们开始 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来到人间的新生命。这是一个需要成人有丰富思维去对 待的现实。在所有生物中, 早期的不成熟是只存在于人类个体发展中的独特现象, 从生理到 心理, 从认知到情感, 不成熟是全方位的。人类在进化中之所以将它后代的不成熟发展到如 此的深度与长度, 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日益复杂, 它的后代越来越必需有一个较长的能 适应当前环境的时期, 生物进化学称之为 “幼态持续” 。人类的这种遗传程序, 对人来说 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使人的成长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 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与灵活性, 是人类 最具有适应价值的特性。正因为婴幼儿大脑的这种适应性, 它可能接受和加工的信息就是 极其有限的, 凡是超过当前实际状况的过量的刺激反而会干扰正常的早成的感觉通道的发 展; 而这种有限性又恰恰有助于儿童建构一个简化的、 他们可以理解的世界。这种不成熟对 儿童的认知发展反而有积极的意义。譬如: 儿童的自我意识尚不成熟, 对自己的能力往往持 有不切实际的乐观态度, 期待在各种情景中都能成功。这就给儿童带来了尝试各种活动和 技能的机会, 形成了喜欢探索与学习, 爱好游戏、 舞蹈、 歌唱, 富有好奇心、 想象力、 同情心、 爱、 幽默, 还有敏捷性、 灵活性与创造性等等这样一些行为特征。可以说, 好奇心、 灵活性、 开 放、 创新等等这些人类的高级心理品质正是保持了幼态持续中某些主要特征的结果。幼态 持续正是这样一种信念, 即人类的健康生存有赖于儿童期的部分行为保持到成年期和老年 期, 那句古老的俗语 “保持一颗童心” 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 在幼态持续的特征中, 最值得注意的是大脑的迅速发育, 它的发育在全身处在领先地 位, 是发育最快的器官。根据多方提供的数据, 新生儿脑重有 !/" 克, 岁发育到 %&" 克, $ ’ 岁时达 $(0" 克, 是成人脑重的 10# 。人类的进化使人脑具有思维机能, 是意识不能离开的 物质器官, 但它本身并不能产生意识, 甚至婴儿开始的动作就是无意识的。 “新生儿脑的普 遍性在于, 在这一时期特有的分析器机能发展的基础上, 在婴儿同外部环境和人们的接触 # $ 中, 形成条件反射。 是 ” “社会意识使生物因素的一切方面 ‘人化’ ” 婴幼儿正是在与社会环 。! 境的交往中, 随着身体与脑的发育而使自己的思维能力由低到高, 由动作到思维, 由感知运 动到运用概念, 认知发展是一个顺其自然循序渐进的过程。过量刺激会使发展受到干扰, 完 全放任也会使发展受阻。可以设想, 没有一两岁时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也就不会有以后表象 或思维的出现; 没有 / 岁左右自我中心的改变, 也就不会有 & 岁左右出现心理操作的能力; 没有从动作转向活动的内化, 也就不会有少年时期使用概念的抽象思维能力, 以及在青少 年期间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产生主动监控和反省自己思维过程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这样 (" 顺利的认知发展步伐是不成熟走向成熟的正常秩序, 使儿童从无意识、 潜意识过渡到意识, 从非理性发展到理性, 从对象意识到兼有自我意识, 不仅避免不必要的弯路顺利走向了成 熟, 而且不成熟期的优良品质也因循序渐进保留了下来。这证明了这样一个观点: 为完善 “ 生活所必需的各种能力和心理特征, 正常人不是在出生时就获得的, 它们是在正常人进入 社会生命活动一切领域中形成的。只有人才固有的长久的儿童期和青年期, 是对人的社会 # " 本质顺利形成的有力的生物学 ‘辅助’ ! 。” 这样, 我们就可以进入对早期教育特殊性的探讨。 《辞海》 对教育的解释是: 广义指以 “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进行的学校教 育。” 杨宁教授在说到早期教育的问题时指出: 许多幼儿园和家长仍然把识多少字, “ 会不会 算算术作为衡量幼儿教育的指标, 儿童艺术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明显的急功近利倾向, 幼儿 # $ ! 教育小学化以及各种早期教育大量涌现。” 这是一种狭义上的学校教育, 脱离了婴幼 儿的实际。 幼儿教育更应是广义的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教育。 请看专家们的见解: 皮亚杰对幼教的见解是, 首先注意到幼儿大脑思维发展的重要性, 认为幼儿教育与成人教 育有本质的不同, 绝不是知识的传授, 而是要有效协助儿童建立成熟的思维模式, 以便能够 有效认识这个世界。与欧洲的皮业杰学派被认为是当代世界幼教两大主流的美国哈佛智慧 教育学派则以智力养成作为幼教的目的。由于大脑生理学的发展在上世纪 !" 年代在美国 诞生幼教的潜能学派, 认为 # 岁前四肢成熟有限而大脑发育最快, 应该有完善的大脑教育 以提升其学习能力, 到小学自然能轻松吸收知识。欧美的幼教理论传到日本, 产 $ 感觉教育 % , 生空前的研究热潮, 政府大量投资, 出现井深大、 荒井良、 七田真、 内藤寿七郎等大批的幼教 学者, 也认为 # 岁后的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文明相关知识的学习, 岁前则是人类本能学习 # 能力的养成, 是专业化的大脑教育, 智慧就是吸收并灵活运用日后知识的一种能力。以上这 些世上公认的幼教权威的论述, 应是对早期教育特殊性的最权威的解释了。 早期教育没有专职教员、 学校和课本, 而是靠教育者在与婴幼儿相处中的言传身教。值 得注意的是, 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 加上望子成龙的传统,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 成了 不少家长的信条, 在早期教育中已有一种强烈的功利主义倾向。有些家长甚至将孩子当成 一种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 而他们的期望, 据今年 & 月 ’# 日 《中国青年报》 报导, 零点公司 调查的结果, 年轻父母中有 ()*(+ 期望子女将来能拥有权势和名利, 在教育中往往施加过量 的刺激, 反而影响正常的发育。好在家长中有着希望专家与专业人士指导的强烈愿望$ 甚至 引发了多起假冒幼教专家的诈骗案 % 。学术研究表明早期教育的确大有学问。首先要有正确 的出发点, 纠正功利主义的目的, 尊重生命, 以人为本, 加强对婴幼儿的人文关怀, 以适应人 类发展的需要。同时又要了解婴幼儿成长规律, 懂得在婴幼儿阶段有属于这个阶段特有的 发展任务, 从实际出发以丰满的爱心与其共同生活, 一点一滴地与其接触, 让儿童感受活生 生的心理体验, 保证他们度过快乐的童年, 以赏识的态度促进他们的主动性、 创造性、 自信 心、 好奇心、 求知欲, 为他们未来健全人格的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如果将如何使教育者先接 受教育也包括在早期教育的课题之中, 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也就更加突出了。 谱写新的篇章 中国的幼儿教育自古以来是在家庭中进行的, 私塾也起了作用。自从上世纪废除科举、 兴学育才以来, 是我国幼儿教育社会化之始。同年, ,)"( 年秋湖北省立幼稚园在武昌成立, ’, 北京的京师第一蒙养院也宣告成立。五四运动后, 西方早期教育思潮大量引入。陶行知、 陈 鹤琴、 张崇麟、 张雪门等著名学者提出改革幼儿教育中的外国病、 花钱病和富贵病, 使幼儿 教育中国化、 平民化, 并开设南京鼓楼幼稚园作为实践基地, 提出和出版了许多有价值的教 育理念和学术专著, 使我国幼儿教育有了很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 政府对早期教育十分重 视, 并提出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 !"# 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的幼 为 儿教育服务网的发展目标。西方 $! 世纪以来早期教育的主要研究成果也大量引入, 国内科 研机构、 师范院校、 幼儿园、 儿童医院等也开展了早期教育的研究, $!!% 年中国学前教育研 究会还举行了纪念中国幼儿教育百周年的活动。现在, 我国早期教育正面临一个崭新的局 面: 中国的崛起已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但要完全实现政治、 经济、 文化等各方面的现代化 还有很长的路, 是本世纪全体国民的重大任务。同时, 人类现有的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已达 “沸点” 。道德滑坡又使人间的竞争处在盲目的状态。这种种的问题已严重到引起整个人类 的反思, 如何超越如此严重的问题走向全面健康的发展之路, 也是本世纪的重大课题。而现 在的婴幼儿正是本世纪的主角, 他们是全中国又是全人类的关 键的一代。如何从新生命开 始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使之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是关系到民族 复兴与人类发展的伟大事业。 而现在我们对它的研究和已有的成果, 离这一形势的需要与 广大家长的强烈期待还相差甚 远。不要说与欧美比较, 就拿日本来说, 在经济起飞的上世 纪七八十年代, 政府、 学术界、 企 业界在引入欧美的学术成果后, 投入大量资金, 出 现了大批卓有成效的专家学者, 组成了一 批很有影响的社会团体, 并在基层开展了广泛的 教育实施, 成为世界幼儿教育的新王国。在 我国崛起的大好形势下, 理应急起直追, 在 中国幼教兴起百年之际, 谱写出新的篇章。经过 顽强不懈的努力, 造就出中国的皮亚杰、 中国的井深大和当代的陶行知、 陈鹤琴, 使早期教 育从城市普及到农村, 遍及全中国, 促 进关键一代的成长, 使他们完成关键的任务。 注: 《 , 第 ! 科恩: 自我论》 三联书店 &’(# 年版, $%)"$*# 页; 《 , 第 " 马斯 洛: 自我实现的人》 三联书店 &’() 年版, * 页; 《 , 第 # 舒尔兹: 成长心理学》 三联书店 &’(( 年版, &+’ 、 页; &%( 《 , 第 $ 鲁思本尼迪尼特: 菊与刀》 商务 印书馆 $!!! 年版, &’( 页; 《 , 第 % 荀春生等译: 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 大作对话录》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年版, &&’ 页; 《 , 第 & 科思: 青年心理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 &’(# 年版, )) 页; 《 , 第 ’() 皮亚杰: 发生认识论原理》 商务 印书馆 &’(& 年版, $* 、 $%"$+ 、 页; %* 《王廷相集雅述》 上篇; * 《 , 第 # " ! 白学军: 智力发展心理学》 安徽教育出版社 $!!* 年版, $#’ 页; 《 , 第 # $ ! 陈 英和: 认知发展心理学》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年版, #$ 页; “ ‘意识之谜’ : 参 考消息》 ” 《 # % ! 玛丽安娜塞盖迪: 毛萨克 $!!+,%,&#第 ’ 版; “跨 学 科 视 野 下 的 早 期 教 育 ” 纪 念 中 国 幼 儿 教 育 百 年 学 术 论 文 集 》 江 苏 教 育 出 版 社 $!!% 年 版 , , 《 , ## &’ !! 杨 宁 第 %& 页; 《 , 第 ## () !! 尼彼 杜比宁: 人究竟是什么》 东方出版社 $!!! 年版, (+"(# 页。 作者单位 责任编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 颜 波 $$ 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 作者:Admin 来源:英文写作网精华文库 55 2009-9-8 浏览: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以说幼儿园的启 蒙教育对于你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一起来读 下面这篇文章,你会发现,很多被认为最能体现一个 人素养的好习惯原 来都是在幼儿园里形成的。 Most of what I really need to know about how to live, and what to do, and how to be, I learned in Kindergarten. Wisdom was not at the top of the graduate school mountain, but there in the sandbox at nursery school. These are the things I learned: Share everything. Play fair. Don't hit people. Put things back where you found them. Clean up your own mess. Don't take things that aren't yours. Say you're sorry when you hurt somebody. Wash your hands before you eat. Flush. Warm cookies and cold milk are good for you. Live a balanced life. Learn some and think some and draw and paint and sing and dance and play and work some every day. Take a nap every afternoon. When you go out into the world, watch for traffic, hold hands, and stick together. Be aware of wonder. Remember the little seed in the plastic cup. The roots go down and the plant goes up and nobody really knows how or why, but we are all like that. Goldfish and hamsters and white mice and even the little seed in the plastic cup - they all die. So do we. And then remember the book about Dick and Jane and the first word you learned, the biggest word of all: LOOK .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is in there somewhere. The Golden Rule and love and basic sanitation, ecology and politics and sane living. Think of what a better world it would be if we all - the whole world - had cookies and milk about 3 o'clock every afternoon and then lay down with our blankets for a nap. Or if we had a basic policy in our nation and other nations to always put things back where we found them and clean up our own messes. And it is still true, no matter how old you are, when you go out into the world, it is best to hold hands and stick together.
/
本文档为【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