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微博公共能量场的构建探析

2017-11-23 10页 doc 26KB 6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3902

暂无简介

举报
微博公共能量场的构建探析微博公共能量场的构建探析 摘要:近年来,微博在公共事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文章借鉴“公共能量场”理论来分析微博在公共事件中的作用,结合微博传播特性和当代中国社会背景,提出构建微博的公共能量场。文章选取了近年来中国微博的部分公共事件,分析微博公共能量场上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提出政府应该通过后现代话语理论来构建微博的公共能量场,避免有悖话语原则的误区,通过多元价值观念的碰撞和多方的民主参与,促进公共事件的解决和公共政策的制定。 关键词:后现代话语理论;微博;公共能量场;传播力量;公共领域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
微博公共能量场的构建探析
微博公共能量场的构建探析 摘要:近年来,微博在公共事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文章借鉴“公共能量场”理论来微博在公共事件中的作用,结合微博传播特性和当代中国社会背景,提出构建微博的公共能量场。文章选取了近年来中国微博的部分公共事件,分析微博公共能量场上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提出政府应该通过后现代话语理论来构建微博的公共能量场,避免有悖话语原则的误区,通过多元价值观念的碰撞和多方的民主参与,促进公共事件的解决和公共政策的制定。 关键词:后现代话语理论;微博;公共能量场;传播力量;公共领域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4)02-0139-005 一、引 言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发布了《中国社会舆情年度(2012)》,报告称微博已经成为舆情最大信息源类别。[1]报告特别指出,社会媒体平台的崛起,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到社会事务中来,最终民众评价与期望影响现实事件发展,呈现了网络民意对社会现实的强大影响力。中国各级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微博的影响力,根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3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截至2013年6 月26 日,通过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总数约7.9 万,较去年同期净增3.4 万。[2]这些数字表明,微博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带来了话语权的变化,表现出强大的传播力量和社会组织作 用[3],影响着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共事件和公共政策。 对于微博在公共事件中的作用,有的文献从微博传播特性入手,认为微博区别于博客中的精英话语特点,凸显了草根性与平民化[4],公共事件中的群众动员正是微博实现其能量聚变的主要方式。[5]还有不少文献从公共领域的范式对微博进行研究,尹连根认为从结构的角度看,微博颠覆和重构了我国现有公共领域的格局,微博成为民意平台的同时,也让公众与媒介、政府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扁平化和互动行为趋于前台化。[6]但也有研究者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微博这样的自媒体受制于真实的环境,它能否创造一个公共领域,还有待时间检验。[7]面对争议,如何看待微博在公共事件和公共政策中的作用,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对于“公共”一词的质疑,本文赞同俞可平的看法,认为中国是一种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的公民社会,[8]而且不可否认的是,微博由于其独特的传播优势,近些年给公众的话语带来了许多改变,在公共事务尤其是在突发性事件中发挥独特作用。 二、微博和“公共能量场” “公共能量场”概念是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的核心理念,是福克斯(Fox)和米勒(Miller)在《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一书中提出的,作者通过对美国公共行政的现状和理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以话语理论为立足点,提出要以对话模式来激发公众的参与意识,以确保公共行政的有效实施。古德塞尔评论这一理论“在公共行政管理领域的研究中,就目前来看,它代表着最高水平”[9]。 微博的公共性已经得到很多学者的肯定,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在“公共 领域”的概念之外提出微博的“公共能量场”的建构呢, 首先,从社会背景来看,公共能量场为代表的话语理论更能够应对网络时代下的公众话语带来的挑战。 1.副现象论。副现象是指词汇、符号和象征正在与那种现代主义所认同的现实相分离,它们“表示的特定或持续事物的功能在一天天地下降”[9],符号成为了脱离现实的超现实的存在。福克斯和米勒所指的这一副现象特征同李普曼所说的“拟态环境的拟态化”有相通之处。我们通过传媒报道的信息符号认识现实,媒体通过不断制造出各种象征符,来影响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感知,“拟态环境”具有现实化的趋势。受此影响,中国社会中也存在着大量的象征符,2012年的许多流行语言,如表哥、干爹等符号同原意已经大相径庭,而是和官员反腐紧密联系起来。 2.解构。后现代话语以质疑为切点,经过批判,再到解构,从而构成了一幅较为完整后现代发展图景。[10] 这也是网络社会话语的一个特点,中国近些年的网络恶搞和网上各种流传的段子,通过戏谑、娱乐化的民意表达,对正统社会与权威秩序的解构,包括对传统的行政方式的解构。如2012年泉州有一女孩疑似被肢解后坠落高楼,警方判断为自杀。一名网友以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经典台词“元芳,你怎么看”进行嘲讽,暗指案情背后或有蹊跷。之后该句式迅速流行,表达某种质疑、嘲讽或公开征询看法。 3.去中心化。“去中心化”通过对中心话语体系的消解,激活那些被隐瞒、被掩盖、原处于边缘地位的话语环节[11]。传统的公共行政的政府控制着传统媒介,政府与公众信息不对称,政府在信息传播中占据着话语 权的绝对优势。但是随着市场化媒介的崛起,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很多自媒体如博客、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权力运作方式,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信息的传播中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新闻报道中,许多官方报道往往因为一些细节而被去中心化解读。这就打破了传统媒介背景下的行政信息垄断,颠覆了中心化社会的行为准则。如2012年“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报道,传统的人物典型报道的路径一般是按照“新闻事件―媒体报道―引发轰动―追述生平―官方表彰―成就典型”的路径展开。但是,随着事件中一个背景细节的披露: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张丽莉并没有教师编制,于是引发了一场网民对于教育不公的大讨论,这是正面报道被去中心化解读的一个。 其次,从微博的特性和公共能量场的概念来看,公共能量场更加符合微博的特征。 公共能量场的“公共”一词借鉴了汉娜?阿伦特和尤根?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概念,但相比“公共领域”的概念,“公共能量场”的概念更强调“能量场”。“能量”借鉴了粒子物理学中概念,能量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场”则来自卢因的场理论。“能量场中,呈现出多元化的公共氛围,犹如太阳黑子,它可以从任何的和所有的点上燃烧起来。燃烧的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外传导,进而作为一个整体影响到整个领域,也影响到其他潜在的火焰点。公共能量场是表演社会话语的场所,公共政策在这里制定和修订。这一制定和修订的过程同时也是各种话语进行对抗性的交流的过程。”[9] 相比较“原子化的个体或拟人化的组织”为分析单位,能量场的分析更强调社会互动模式。在一个特定的与他人互动的模式下,思想可以通过互动 “广为流传”。因为参与者的互动而在他们中流传的观念,以及在先前的过程中产生的观念都会吸引人加入,能量场的概念把人们的注意力直接引向语境,即真实的、生动的事件,也能把人引向建构理解过程的社会互动。[9] 结合公共能量场的概念和微博特性来看,微博更适合作为一种公共能量场。一是微博提供了一种自下而上的话语生产机制,它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话语的讨论中来,从而具备了公共能量场的内在力量。二是微博的传播和移动互联网结合起来,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的微博客户端随时图文并茂发微博,信息传播具有4A(Anyone,Anywhere,Anytime,Anything)属性。三是微博的相互关注形成社交网络,通过由不同结点嵌套,形成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便于引起广泛讨论。这正体现了微博作为“能量场”的特点,用户生产内容(UGC),通过社会网络传播出去,一传十,十传百,引爆舆论场,如同公共能量场太阳黑子的燃烧。 最后,从公共领域的前提条件来看,用公共能量场的概念也更加符合微博的特征。 按照哈贝马斯的理解,“公共领域”说到底就是公众舆论领域,介于私人领域和公共权威之间的社会生活领域。 [12]因此公共领域范式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即“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严格分离”。而微博本身既是自媒体又是公开传播的舆论广场,体现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融合的趋势,不符合公共领域的前提条件。而公共能量场是在后现代话语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如前所述,网络时代尤其是微博的产生使得公众的话语副现象、解构、去中心化的特征更加明显。 三、微博公共事件分析 如何构建微博公共能量场,进行公共对话呢,本文结合近两年来微博上所发生的部分公共热点事件,分析微博作为公共能量场在公共事件中的基本运作规律,让微博公共能量场在公共对话或公共政策制定中发挥更好的作用。近两年的微博公共事件进程有着这样的规律: 1.个体微博议程引发关注 微博公共事件往往是最早从个人微博发布信息而引起人们关注。一种是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人们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登录微博第一时间“现场直播”。以温州“7?23”动车事故为例,7月23日21时01分D3115次动车乘客“Sam是我”发出第一条微博,比主流媒体报道早两个小时。之后还有更多网民从事故现场、寻人、遇难名单、献血现场等多角度报道这次突发事件。还有一种公共事件是通过网友微博爆料迅速传播从而成为舆论热点。比如近年来的反腐案件很多是通过微博爆料而引起的。还有些虽然不是微博最早爆料,但是由于微博的传播发酵,引起了关注。 2.微博促进部分人的对话 话语理论分析了政策对话的三种形式:极少数人的对话、多数人的对话和部分人的对话。[9]极少数人的对话是指统治精英的操纵,容易陷入“独白性的操纵”。而多数人的对话会导致无政府状态,不利于形成公众意愿或政策行为。如果多数人的对话维持的时间比较长的话,它有可能推动结构化,加强凝聚力,这是我们一直渴望着发现的那种真正的话语――部分人的对话。 微博对话的形式比较接近于部分人的对话。当个人/机构微博的个体 议程通过微博的社会网络传播开去,各方力量汇合起来,特别是意见领袖的加入、名人微博的转发推动事件的升温,最终舆论爆发。许多人加入到微博舆论场中,转发或评论,形成多数人的参与对话。但由于不是所有的转发或评论都能得到相同的传播,而是一些名人、专家或者有代表性的草根的帖子能得到广泛的传播,因此微博上许多人的对话持续一段时间后逐渐变成了部分人的对话。 3. 微博公共能量场形成公众议程 微博的公共能量场是一个开放的能量场,当媒体、媒体人、当事人、名人意见领袖、草根意见领袖加入其中,微博通过图片、视频或链接扩展舆论场,个人议程通过微博能量场的推动进入微博热门话题,然后其他媒体加入。随着各方事实信息的传播,公众和意见活跃群体通过微博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事件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形成舆论合力,引起社会关注,对现实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就逐步形成了公众议程。 4.微博公共事件从公众议程进入解决阶段 公共事件成为公共议程后,往往就进入到公共事件解决阶段。这一阶段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微博能量场本身促进公共事件的解决,近年来微博上如“免费午餐”等一些民间的“新社会运动”。另一种更多的情况是公共事件进入公众议程后,引起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最终由政府行政部门解决,这是大多数公共事件最终得到解决的途径。即使像“免费午餐”那样的微公益,通过微博平台的运作已经获得了初步成功,但是最终还是政府推动了项目的进一步解决。反之,一些微博公共事件也因为政府行政的缺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不少舆论热点的反腐事件成为“半拉子 工程”。可见政府对于公共事件的解决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以政府为主体构建微博公共能量场 如何构建微博公共能量场,福克斯和米勒提出了话语的正当性即话语理论对话的四个原则:真诚,切合意境的意向性,自主参与,具有实质意义的贡献。中国政务微博应该以这四个原则,来构建公共能量场。 1.真诚。真实的话语需要参与者的彼此信任。不真诚的态度会破坏彼此间的信任。违背真实性原则会使已有成果的交流最终导致失败。[9]政府在公共事件发生后,应该真诚主动地去回应公众的质疑。如果躲避、推脱责任,会更加剧事态的模糊性与不明确性,反而会使得谣言兴起。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发布的《2011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指出,仍有一部分党政部门面对突发事件反应滞后,错过了化解舆情危机的最佳时机。而且有些应对存在推诿,违背了话语理论的真诚原则。而真诚的话语应该成为政府微博应对公共事件最重要原则之一。除了突发事件,在日常的运营中,政务微博也应该真诚做好服务,回应需求,而不是“自说自话”。 2.切合意境的意向性。这一原则确保了话语针对某个具体的对象和语境。通过把他们的诉求和一种情境联系起来,讨论者能更好地把每个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公共政策问题上。切合意境的意向性反对那些只考虑个人自我利益的诉求。[9] 政府发布微博也要注意契合意境的意向性。有些政府虽然发布了公共事件的信息,但是却缺乏有效的信息,而是依照过时的政务信息发布逻辑,发布的通告是空话、套话,如“高度重视”、“落实保障”之类,一种官僚式的八股和独白,不符合人们在当时突发事件中对政府的期待,也违背了 话语理论契合意境的意向性,结果造成政府和公众之间的隔阂,形成对立。 3.自主参与。话语的正当性需要人们积极主动、甚至热情参与的精神状态,它使人们自愿去从事争论、去冒险,甚至去犯错误。要学会去听和善于听明白,也要学会言说。否则, 缺少参与精神的参与者由于无法把握讨论的进程,因而无法真正参与其中。[9] 如何鼓励人们自主参与到公共能量场之中,首先政府需要倾听,注意对舆情信息进行搜集,及时了解民意,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在微博的公共能量场中和网民沟通。其次政府要引导人们热情参与,对于公众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回应,这样才能鼓励人们参与的热情。 4.具有实质意义的贡献。话语的正当性也可借助于一个人对情境的接近,借助于提供一个独特的观点、特殊的专业、普遍的知识、相关的生活经历,或借助于表达某人所代表的公民群体或阶级的兴趣的能力来获得,或者推进对话的深入。此处的是包容性的,而不是排他性的,任何人都有机会在对话中发表自己的观点。[9] 首先政府需要营造公共能量场话语讨论中的公共理性的语境。微博上有很多热点事件依然是情感导向,容易导致舆论的偏激,甚至传播谣言。这就需要对一些信息及时澄清,对于造谣者给予法律的追究。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培育舆论领袖,促进一些人的对话。话语理论认为一些人的对话优于少数人的对话和多数人的对话,在对话中意见领袖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微博中的意见领袖有些是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术权威,还有长时期积累具有较高人气的普通网民。这些意见领袖对于公共事件的意见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通过和意见领袖的对话,引导微博舆情朝着理性、建设 性的方向发展。政府也可以通过官员微博培育自己的意见领袖,例如云南省官员伍皓、陕西省官员陈里就是知名的意见领袖。 根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3年上半年报告,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微博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政务微博已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热点事件的重要参与部分,推进社会公共协商机制的形成。“公共管理信息”与网民的公共利益呈现相互呼应和互动的态势。[13] 五、结论和讨论 后现代话语理论通过对官僚式的独白的解构,建构公共能量场,促进平等对话,形成公共政策议程,并推动公共政策的决策和实行。这为引导微博“公共能量场”的构建提供了参照范式。 首先,公共能量场仍然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公共事件并不能单纯地依靠公共(下转第162页)(上接第142页)能量场得以解决。因为中国社会还是一个政府主导下的公民社会,所以很多时候是政府直接影响着公共事件的解决和公共政策的制定,但是政府的力量应该建立在公共能量场话语正当性基础之上,和其他力量一起影响公共事件的解决和公共政策的制定。其次,虽然微博提供了一个公共能量场的平台,创造了公共话语的空间,有助于提高政府的透明度,促进公民的参与,但是微博也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同样会受到现实社会存在的其他力量的制约。比如网络水军的存在,市场经济下商业娱乐化的影响等,这些力量进而会影响到微博话语的正当性:如真诚、自主参与等。最后就微博产品自身发展而言,也会受到其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以及其他互联网应用的冲击,如微信等,新的技术应用的兴起也会分流部分微博用户。 参考文献: [1]杜强.中国人民大学发布2011年舆情报告――微博成为舆情最大信息源[N].南方都市报,2012-4-14. [2]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2013 年上半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EB/OL].人民网,2013-07-31. [3]马永春.论微博的弊端及规制――实名制下微博使用的积极意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168. [4]程刚.微博:在“乌合”与组织之间[J].今传媒,2010,(5). [5]陈虹.解构公共事件中的微博力量[J].新闻记者,2011,(5). [6]尹连根. 结构. 再现. 互动: 微博的公共领域表征[J]. 新闻大学, 2013 ,(2). [7]潘祥辉.对自媒体革命的媒介社会学解读[J].当代传播,2011,(6). [8]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9][美]查尔斯?J?福克斯,休?T?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M].楚艳红,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0]章伟.解构与重构: 后现代公共行政的价值考量[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11][美]乔治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M].谢立中,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74. [12][德]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译. 北京:学 林出版社,1999:201. [13]董媛媛,刘海贵.网络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机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8). (责任编辑 焦德武)
/
本文档为【微博公共能量场的构建探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