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思乡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2017-09-20 29页 doc 116KB 6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01191

暂无简介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思乡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思乡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思乡 课前导语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思乡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思乡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思乡 课前导语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歌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望月怀远 一、诗人名片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是唐代著名的宰相。对安禄山的反叛野心早有察觉,并建议唐玄宗及早诛灭,但未被采纳。 。后为奸相他在执政时敢于谏诤,注意援引一些有为之人,当时被称为“贤相” 李林甫所谮,贬到荆州,没几年便郁郁而终。谥号文献。 张九龄的诗多是应制之作。但一些赠答、写景、抒情的诗篇,感情真挚、词藻清丽,晚年遭谗言被贬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风格转向朴实而且遒劲、寄兴讽喻,与陈子昂的《感遇》诗相近,对扭转初唐以来形式主义诗风有所贡献。后人评论唐诗的转变,多以陈、张并称。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道:陈子昂、张九龄“独能超出一格,为李、杜开先”。 二、诗词故事 张九龄开山 因受张说罢相事件的牵连,张九龄被贬到岭南任职,由于五岭的阻隔,岭南地区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远远落后于中原。暂时辞官返乡供养母亲的张九龄,看到家乡百姓翻越南岭的艰难,决心开凿大庾岭,加强岭南岭北的贸易往来,改善百姓的生活。于是不顾已离开官场,上奏唐玄宗,提出凿山修路,得到允许。岭南荆棘丛生,山石嶙峋,开凿工程十分艰巨。此举赢得百姓的交口称赞,被传为千古佳话。 三、文题背景 《望月怀远》是张九龄被贬谪到荆州之后所作。开元二十五年,因受李林甫陷害,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这不只是张九龄人生的转折点,也是唐玄宗由开明到昏聩的显著分界线,甚 至还可以说是大唐王朝盛极而衰的开端。张九龄离开长安,带走了盛世的平和安详,也带走了诸多与他志同道合的诗人(如王维)的激情。张九龄在荆州只呆了两三年,便郁郁而终。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诗。 提示 该诗为怀人诗。首联意境雄浑阔大,读时最好能读出这种意境。后面几联语浅而情深,宜用深情语调款款读出。 二、悟读,诗情画境 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人。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起身披衣去散步,忽觉露珠侵人肌。月光虽美难采撷,送它给远方亲人;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 三、品读,鉴赏评析 1(诗题“望月怀远”,说说诗人是如何扣住诗题中的“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 答案 因望而怀,寓怀于望。开头一句意境雄浑阔大,起势遥远,没有写“望月”,但“望”的神情隐约可见,“天涯”二字接得自然,照应到了“远”,而暗示了“怀”,诗人怀想远在天涯的“情人”也和自己一样,同时在望月。三、四句承接前两句来说,情人相隔,远在天涯,因而生怨,于是通宵望月而怀相思之苦。五、六句转写相思的客观情状,因怜光满而灭烛,因夜深怀人,不能入睡,月下露水,润滋披衣。七、八句写月光如此美好,想抓一把赠给远在天边的“情人”(望月而想到将光辉赠与对方);如此良辰美景,却天涯相隔,情何以堪,还是做个好梦吧,或许能在梦中相见(最终还是无比怀念)。全诗句句扣住“望月”的景色,表达出“怀远”的情感。 2(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乃千古名句,好在哪里,“生”字好在哪里, 答案 “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也象征了诗人的情愫随海潮与明月油然而生。“生”字既写活了景物,又表达了情感的产生。 3(前人曾称《望月怀远》“是五律中《离骚》”,认为它并非借月来怀念远方之人,而是一首有所寄寓的政治抒情诗。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 示例:同意。从张九龄的生平遭遇和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意来看,它不是一般的情诗,而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强烈地抒发了他在政治上的渴望和追求。 不同意。此诗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情人的深切思念和真挚期盼团圆的情感。首联写仰望明月,相思之情油然而生;颔联写相思无眠,竟埋怨长夜漫漫;颈联写夜不能寐,辗转室外,不怕寒露沾衣;尾联写无法赠与情人满手月光,想回去在梦中与情人相聚,可是又难以成眠,愿望不能实现。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诗人名片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 文”,故又称“韩文公”。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并称为谥号“ “韩柳”。 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反对骈文,提倡散文;诗歌创作亦力求独创,不避险僻,以文为诗,形成宏伟奇崛的特点。有《昌黎先生集》。 二、诗词故事 韩愈与叩齿庵 韩愈来到潮州后,有一天出巡,在街上碰见一个和尚,面貌十分凶恶,特别是翻出口外的两个长牙,更是使人惊骇。韩愈本来就是因为劝皇帝不要迎接佛骨过分劳民伤财,才被贬到潮州来的,早已对和尚没有好感了。一见这副“恶相”,更是讨厌。他想这决非好人,回去要好好收拾他,敲掉他那两颗长牙。 韩愈回到衙里,才下轿,看门的人便拿来一个红包,说这是刚才一个和尚要送给老爷的。韩愈打开一看,里面非金非银,而是一对长牙,正好和那和尚的两只长牙一模一样。他想,我想敲掉他的牙齿,并没有说出来,他怎么就知道了呢, 韩愈立即派人四处寻找那个和尚。 见面交谈后,韩愈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很有名声的潮州灵山寺的大颠和尚,是个学问高深的人。韩愈自愧以貌取人,忙向他赔礼道歉。这以后,两人成了好朋友。 后人为纪念韩愈和大颠和尚的友谊,就在城里修了座庵,叫“叩齿庵”。 三、文题背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的传播也盛极一时,法门寺是史书所载中国境内珍藏佛骨的四大名刹之一(或称十九座寺院之一),自然成为唐代皇室所敬重的佛法圣地。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一共举行了七次迎送佛骨的活动,第六次迎佛骨的时候,韩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韩愈当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名篇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诗。 之风。首联直写被贬原因,语中无怨悔之意。颔联申述忠提示 该诗有杜甫诗“沉郁顿挫” 而获罪的愤慨。颈联就景抒情,情悲且壮。尾联交代后事,沉痛,凄楚难言。 二、悟读,诗情画境 高山流水,大气磅礴;英雄失路,豪情不减。悲情发乎胸襟,壮志凌于云端~一封奏折,何其殷勤;满腔忠诚,何其恳切;妙笔生花,何其动人~实指望“圣明”回心转意,不料想天子怒不可遏。虽说“残喘”之年,不足挂齿,“衰朽”之躯,无须顾惜,然而弊政不除,心何以安,“圣明”蒙蔽,臣何以忠,忠心反被君心弃,从此谁敢再谏君,天高“九重”,如“云横秦岭”;路远“八千”,偏“雪拥蓝关”。大祸临头,祸及全家;远行凭马,马却踟蹰~唉,有什么办法呢,王命在身,身不由己~侄孙韩湘远道而来,应该是心知而肚明。瘴江的水可能是断魂水,乃爷的忠骨可能要长埋于瘴江之畔了。 三、品读,鉴赏评析 1(诗歌首联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从“朝奏”到“夕贬”而且是“路八千”,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直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说明皇上对韩愈反对迎佛骨入宫这件事极为反感,处罚相当迅速。 2(颔联中“肯将衰朽惜残年”,应怎样理解, 答案 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 3(有人认为颈联是在写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 不单单是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马不前”流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4(清人纪昀认为该诗“语极凄切,却不衰飒”,请结合该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诗中的“朝奏”“夕贬”“路八千”“衰朽残年”“家何在”“马不前”“好收吾骨瘴江边”,都是极为凄切的,但诗人的情感基调并不衰飒。原因是诗中融入了诗人慷慨激昂、刚直不阿的情感;同时在写景抒情上,“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气势磅礴,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故读起来不觉得衰飒。 商山早行 一、诗人名片 温庭筠(812,—870,),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今属山西)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诗和李商隐齐名,人称“温李”。他的诗但更多表现个人的沦落不偶,而较少伤时感事。他还是文学史上第一个以词名家的词人。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词与韦庄齐名,人称“温韦”。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飞卿诗集》、《金荃词》。 二、诗词故事 机 遇 温庭筠是一个青楼隐士。有一次,他遇到了匿名旅行的唐宣宗。宣宗问他:“你知道我是谁,”温庭筠回答:“我想你是皇帝的侍卫。”宣宗因此决不恕他,所以他仕途始终不顺。 三、文题背景 商山,在今陕西商州市东南,又名商阪、楚山。传说为汉初“四皓”隐居之处。本诗约作于唐宣宗大中末年诗人离开长安之时。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诗。 提示 这是一首羁旅乡愁诗。一个“悲”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中间两联写景,抒发了早行之辛苦。尾联写思乡,较含蓄。 二、悟读,诗情画境 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伴着叮当作响的车马铃声,诗人离家远行。晓月的余光笼罩着客店,早春的寒霜覆盖了板桥,荒山野路上枯黄的槲叶遍地,驿墙的旁边淡白色的枳花已在开放。这美好的景象怎能不让人忆起梦绕魂牵的故乡, 三、品读,鉴赏评析 1(这首诗表现主题的诗句是哪一句,哪些描写表现“早行”的“早”字, 答案 (1)“客行悲故乡”(或“因思杜陵梦”)。(2)表现“早行”的有“晨起”、“鸡声”、“(残)月”、“(晨)霜”、“枳花明驿墙”(白花在天蒙蒙亮时最为显眼)、“梦(醒)”。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它的语言结构有什么特点,它集中表2 现了什么内容,它是如何状“难写之景”的, 答案 (1)纯用名词组合成句。(2)早行辛苦。(3)因为是写早行,诗人选取了早晨最有代表性的、最具典型意义的事物,呈现在读者眼前。不用名词以外的任何词。这两句诗,如果分成最小的单位,就是代表十种景物的名词,再组合成“定语加中心词”的词组。但是作定语的名词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如“鸡声”,可以唤起鸡引颈长鸣的视觉和听觉形象,“茅店”“人迹”“板桥”均可唤起视觉形象,加上“月”和“霜”的环境衬托,构成了“音韵铿锵,意象俱足”的诗美境界。 3(“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与“凫雁满回塘”分别是何处景色,各有什么特点,写这两种景色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诗句 何处景色 特点 作用 槲叶落山路, 旅途景色 荒山凄凉 两相对照,表现羁旅愁情 枳花明驿墙 和思情 凫雁满回塘 梦中故乡 回塘水暖 扩展阅读?导思助读 一、阅读《逢入京使》,思考: 1(诗人是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的,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诗人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对长安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 2(诗歌第一句中哪个词用得最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答案 “漫漫”二字用得最为精妙。“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真不知家山何处,“漫漫”二字,给人以茫然的感觉。 3(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的后两句。 答案 这两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下的典型情节,别出心裁,体现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 二、阅读《闻笛》,思考: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全诗以“独惆怅”为中心,写了诗人在边关的夜里独自惆怅,借笛声、枕前、风、云、月、梅这些实境表达“愁人”夜思惆怅的孤独与哀情以及思念故园的思想感情。 5(笛声的内涵。 答案 在清凉的晨,在寂静的夜,在蒹葭苍苍的水边,在余晖斜照的城头,清扬与凄切的笛声,总会让人安静,让人怀想。羁旅诗里,边塞诗里,笛声就像一片翠绿的叶子,写着相思,飘摇着飞动。唐代诗歌中,笛声吹尽了文人的心曲,并在不断的演绎中被赋予关塞思乡、伤时感怀、念友怀情、田园情趣等丰富的情感内涵。笛声又与月亮、梅花等意象组合在一起,成为唐诗中深具味外之味的审美意象。 三、阅读《秋思》,思考: 6(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秋风无形,但它可使草木枯黄,百花凋零,给自然带来秋光秋色,因此虽无形却可见。用“见”可将秋风及其带来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7(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和担心漏写了什么,故“又开封”。游子客居洛阳,见到秋风秋景,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验证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它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忽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能让读者体味其中浓浓的乡思之情。 四、阅读《渡桑干》,思考: 8(诗中的“霜”有哪些含义, 答案 ?是“年”的代称,“十霜”表明作者客居时间之长。?点明诱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季节。?以秋霜的冷清、肃杀象征着作者久客并州的孤寂和压抑。 9(前人认为“此诗曲写其客中怀抱”。作者的“客中怀抱”是什么,又是如何“曲写”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渴望能早日回到故乡咸阳。?就在作者归心似箭之时,却又无缘无故渡过桑干河,要到离家乡更远的地方去。此时作者回望来路,竟然觉得久客的并州好像是自己的故乡。这就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刻骨铭心的思念。(或:如果把“又渡”理解成作者的回乡之“渡”,只要扣住作者回乡途中竟觉得客居十年的并州就像故乡一样让人留恋这一感情上的矛盾作答,亦可。) 10(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答案 客居他乡天长日久,客居地便成了第二故乡。尽管有浓浓的乡愁,但当回到故乡时,却怀念起第二故乡来,前两句写客居并州十年来,日夜想回到自己的故乡咸阳。三、四句写离开并州渡过桑干河回到故乡咸阳时,一下 子又怀念起第二故乡并州。(三、四句也可理解为:就在作者归心似箭时,却又无缘无故渡过桑干河,到离家乡更远的地方去。作者回望来路,竟然觉得久客的并州好像是自己的故乡了。) 整合与检测 羁旅乡思诗 所谓“羁旅乡思”,就是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的缘由可能是: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羁旅乡思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柳中庸的《征人怨》。 羁旅乡思诗常见意象: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情感的无奈,时空的永恒,思乡思亲。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寒蝉:悲凉。 猿猴:哀伤。 落花: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沙鸥:飘零,伤感。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羁旅乡思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还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妻子写得娇美动人,也衬托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从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羁旅乡思诗的鉴赏 一、理论讲解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经典之说,用在乡思类诗歌的鉴赏上,也是完全适用的,所不同的是要抓住这类诗歌的特有景象。 其一,抓住篇中的“月”。因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诗人们移情于月,赋予月亮以人的感情,并以之象征人世间的聚散。例如下面这首诗歌: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中那皎洁的月亮将清辉洒满庭院,一片白茫茫的,很自然使人联想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故园、故人之思自然蕴含其中。后两句转为写“秋思”,这个“秋思”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故园、故人、情人都可以包含其中。十五的月亮照在庭院,也照在家乡,“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人正“举头望明月”,在这团圆之夜,我的家人,是否也和我 一样,都在苦苦地思念着远方的亲人,结尾一句很有讲究,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是今夜“我”的“秋思”最为深长,但在表现形式上却采用了“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句式。这种既非自问,也非问人,更非反问,充满伤感的话语,把读者带进了月明人远、思悠怨长的境界中去,显得意韵深邃,回味无穷。尤其是一个“落”字,化虚为实,新颖妥帖,掷地有声,不同凡响。 又如白居易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罗邺的“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顾况的“此夜断肠人不见,起看残月影徘徊”,卢纶的“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都是用“月”抒发乡思的名句。 其二,抓住篇中的“雁”。 秋去春来的候鸟鸿雁,和月亮一样,也是触动诗人们乡思的重要媒介,因而在乡思类诗歌中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韦应物的“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刘禹锡的“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白居易的“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李益的“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等等,都是以“雁”表达乡思的典范之作。 其三,抓住篇中的梦境描写,是解答这类诗歌的一大关键。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古人有诗云:“梦境原虚幻,情真幻亦真。”记梦必须写景,这样,抒发乡思之情就有了依托;梦境往往是奇特的,而情奇就不会使人觉得怪。乡思的愿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而在梦中却很容易实现,“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例如下面这首诗歌: 春 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诗中的第三句写春风吹梦,第四句写梦逐春风,那和煦的春风仿佛正在为天涯漂泊者带来故乡春天的信息,圆了牵肠挂肚的乡思梦,飘飘荡荡,越大山,跨大河,回到了故乡。梦中的春风是那么的多情,又那么善解人意,似乎成了诗人回乡的引路者。这样,无形的梦境就变成了有形的现实,抽象的乡思就被形象化了,这里用的是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 其四,领会诗中家信的作用,也是解答这类诗歌的一大关键。 杜甫有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战火连年不断之时,人民是多么盼望得到家中亲人的信息,因此,诗人认为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万金”,这一千古名句不但抒发了杜甫对亲人的殷切思念之情,而且把国恨家愁抒发得淋漓尽致,把忧国忧民之情表达得十分充分。 其五,领会诗中节日的作用,也是解答这类诗歌的一大关键。 把乡思之情放在节日这一特殊日子里写,可以表达得更为强烈。王维有千古传诵且富有哲理的名句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逢年过节,是家人团聚的好日子,自然也是身在异乡的天涯羁旅客最想家的时候,王维的一个“倍”字道出了为什么诗人们喜欢把写乡思诗词的背景放在节日的奥妙。 其六,领会“以超极表至极”的手法。 懂得在构思上采用“以超极表至极”的手法,是深入领悟乡思诗词的一大关键。那么,什么叫做“以超极表至极”呢,说简单一点,就是诗人把所要表达的感情推到了极点之后,并不就此打住,而是又往前推进了一步,超过了极点。哲学家认为,真理向前迈进了一步就会变成谬误;而写诗抒情超过极限,可能有悖常规,但因其有特殊的道理,却形成“反常合道”的妙趣。李白的《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则显得深藏不露,人的故乡只有一个,即使有第二故乡之说,两三个也已经是极限了,而诗中处处是故乡之说则远远超出了极限,实属荒诞;但因为在醉乡之中,此说又颇为合理。而一旦酒醒后,其思乡之愁则肯定更为强烈,其所谓“举杯销愁愁更愁”者也。 二、真题剖析 (2015?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 圆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未缺:指月圆。?列宿:众星。 (1)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答案 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解析 本题考查通过概括诗歌的画面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意境。对场景画面的描述要透过意象联想意境,本诗通过描绘“孤月”“寒江”“空山”等意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抒发了作者面对明月时的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真切的思念之情。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 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最后两句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故园松桂 发”是诗人想象的故乡松树当茂、桂花正香的景象,是虚写,而这又是实际发生的,所以是虚中有实;“清辉”指月亮的光辉,是眼前实景,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的亲人们共同沐浴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中,这句实中有虚。总之,这两句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诗人思念故园的游子之情。 三、技法规律 1(明确作者选用的意象,写了哪些“眼中景”,什么样的景, 2(结合诗人境况,了解诗人因何而思乡,寄予何种感情, 3(诗人是怎样把思乡之情与所见所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4(乡思诗歌鉴赏还有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必须掌握,如用写声来表达,常见的有笛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芦管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鸦鸣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 (羁旅乡思类诗歌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5 园”“相思”等,这些都是鉴赏的切入点。如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就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江闻雁 陈 均 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 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 “一声新雁”和“九江秋”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是否合情,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一声新雁”和“九江秋”构成因果关系,看似很不合情,却是顺理成章,因为大雁南飞代表了秋天的到来,而这新雁一声最能触动人的乡思。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角思归 顾 况 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 此夜断肠人不见,起看残月影徘徊。 诗人是怎样运用记梦来表达乡思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诗人描写梦中的故园已经荒废,说明离家已久,思情更切,长夜漫漫,梦魂颠倒,梦醒时分更觉断肠,继续入梦已不可能,起看残月,顾影徘徊,复听晓角,更是悲从中来。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有怀 崔 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尾联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诗人把乡思之情放在除夕夜来写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 尾联起点题、点睛的作用。表达了今夜除夕,诗人正在漂泊之中;明日新年,家家喜庆团圆,而自己又哪堪如此漂泊,这就把因漂泊而引发出的乡思之苦更推进了一层。 1(大唐“开元盛世”宰相——张九龄 张九龄诗情致深婉,又包含了积极求取人生价值的热情,具有动人的生机,成为盛唐气象的先驱,对扭转初唐浮靡虚饰的宫廷诗风起了重要作用。张九龄为相贤明正直,不避利害,敢于谏诤,推行一系列利国安民的。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 应用指南 该材料可应用于“忧国忧民”“正直”“积极面对生活”等话题作文中。张九龄贤明正直,不辞劳苦,敢于谏诤,忧国忧民,推行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措施。 2(敢于直言的韩愈 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比韩愈稍后的晚唐诗人杜牧也曾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对在位者进行过讽刺。但诗人只是含沙射影,借古讽今,寓弦外之音而已;韩愈则不然,他对唐宪宗迎佛骨的荒唐之举竟敢直言相谏,申言“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百殃咎,宜加臣身”,果然触怒龙颜,差点丢了性命,其辟佛之勇毅精神确实可嘉~ 应用指南 该材料可应用于“勇气”“敢于进谏”“直言进谏”等话题作文中。 会漂的石头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一次中层干部会议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石头怎样才能在水上漂起来,”反馈回来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说“把石头挖空”,张瑞敏摇摇头;有人说“把它放在木板上”,张瑞敏说“没有木板”;有人说“石头是假的”,张瑞敏强调“石头是真的”„„终于有人站起来回答:“速度~”张瑞敏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正确~《孙子兵法》上说‘激水之族,至于漂石者,势也’。速度决定了石头能漂起来。” 活学 人生也是如此,没有人为你等待,没有机会为你停留,只有与时间赛跑, 才有可能会赢。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赶在别人前头,不要停下来,这是竞 争者的状态,也是胜者的状态。是的,如果成功也有捷径的话,那就是飞, 时刻准备飞。 巧用 “珍惜时间”“人生的速度” 读韩愈(节选) 梁 衡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因为中学课本上就有他的《师说》《进学解》。课外阅读,各种选本上韩文也随处可见。他的许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 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 当他被贬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还算富庶,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当时在北方早已告别了奴隶制,唐律明确规定了不准没良为奴,这里却还在买卖人口,有钱人养奴成风。“岭南以口为货,其荒阻处,父子相缚为奴。”其习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人们长年在浑浑噩噩中生活。见此情况韩愈大吃一惊,比之于北方的先进文明,这里简直就是茹毛饮血,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同在一片蓝天下,人人都该享有爱。按照当时的规矩,贬臣如罪人服刑,老老实实磨时间、等机会便是,决不会主动参政。但韩愈还是忍不住,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于是他到任之后,就如新官上任一般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当时鳄鱼为害甚烈,当地人又迷信,只知投牲畜以祭。韩愈“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大除其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的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诲”,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推广普通话。不可想象,从他贬潮州到再离潮而贬袁州,8个月就干了这四件事。我们且不说这事的大小,只说他那片诚心。 我在祠内仔细看着题刻碑文和有关资料,韩愈的确是文人,干什么都要用文章来表现,也正是这一点为我们留下了如日记一样珍贵的史料。比如,除鳄之前,他先写了一篇《祭鳄鱼文》,这简直就是一篇讨鳄檄文。他说我受天子之命来守此土,而鳄鱼悍然在这里争食民畜,“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他限鳄鱼3日内远 徙于海,3日不行5日,5日不行7日,再不行就是傲天子之命吏,“必尽杀乃止”~阴雨连绵不开,他连写祭文,祭于湖,祭于城隍,祭于石,请求天晴。他说天啊,老这么下雨,稻不得熟,蚕不得成,百姓吃什么、穿什么呢,要是我为官的不好,就降我以罪吧,百姓是无辜的,请降福给他们(“刺史不仁,可以坐罪;惟彼无辜,惠以福也。”),一片拳拳之心。韩愈在潮州任上共有13篇文章,除3篇短信、2篇上表外,余皆是驱鳄祭天、请设乡校、为民请命、祈福之作。文如其人,文如其心。当其获罪海隅、家破人亡之时,尚能心系百姓,真是难能可贵了。 一个人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可贵。应该说韩愈是言行一致的。他在政治上高举儒家旗帜,是个封建传统思想道德的维护者。传统这个东西有两面性,当它面对革命新潮时,表现出一副可憎的顽固面孔;而当它面对逆流邪说时,又表现出撼山易撼传统难的威严。韩愈也是这样。他一方面反对宰相王叔文的改革,一方面又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深恶痛绝,坚决抨击。他亲自参加平定叛乱。到晚年时还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马到叛军营中去劝乱投诚,其英雄气概不亚于关云长单刀赴会。他出身小户,考进士3次落第,第4次才中进士,在考官时又3次碰壁,乌纱帽得来不易,按说他该惜官如命,但是他两次犯上直言,被贬后又继续尽其所能为民办事。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他又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骈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而直承秦汉。所以苏东坡说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他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 当我手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我就想,宪宗佞佛,满朝文武,只有韩愈敢出来说话。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如果在韩愈被贬时又有人出来为之抗争呢,历史会怎样改写,还有在韩愈到来之前,潮州买卖人口、教育荒废等四个问题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职超过8个月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没有谁去解决呢,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解决了这些问题,历史又将怎样改写,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长安大殿上的雕梁玉砌在如钩晓月下静静地等待,秦岭驿道上的风雪、南海丛林中的雾瘴在悄悄地徘徊。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角天涯。 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处逆境之心也分四种。一是心灰意冷,逆来顺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三是见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处之,尽力有为。韩愈是处在第二、第三种逆境,而选择了后两种心态,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只这一点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蜀道叹难、江畔沉吟上。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有人研究,韩愈之前,潮州只有进士3名,韩愈之后,到南宋时,登第进士就达172名。是他大开教育之功。所以韩祠中 有诗曰:“文章随代起,烟瘴几时开。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这倒使我想到现代的一件实事。1957年反右扩大化中,京城不少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并发配到基层。当时王震同志主持新疆开发,就主动收容了一批。想不到这倒促成了春风度玉门,戈壁绽绿荫。那年我在石河子采访,亲身感受到充边文人的功劳。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这宏伟的韩公祠,还有这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 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蛮夷之地视政8个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这是人民对办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纪念。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联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为社会所承认。我遍读祠内凭吊之作,诗、词、文、联,上迄唐宋下自当今,刻于匾,勒于石,大约不下百十来件。一千三百多年了,各种人物在这里将韩公不知读了多少遍。我心中也渐渐泛起这样的四句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朝奏(zhāo) 九重天(chónɡ) (( 瘴江(zhànɡ) 征铎(duó) (( B(勒紧(lēi) 嚼舌头(jué) (( 千疮百孔(chuānɡ) 对峙(zhì) (( C(精辟(pì) 惆怅(chóu) (( 意万重(chónɡ) 并州(Bīnɡ) (( D(槲叶(hú) 枳花(zhǐ) (( 凫雁(fú) 犒劳(kào) (( 答案 B 解析 “嚼”应读“jiáo”。 2(下列各句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海上升明月 B(欲为圣明除弊事 C(好收吾骨瘴江边 D(鸡声茅店月 答案 A 解析 A项应为“海上生明月”。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情人怨遥夜 遥:遥远 ( B(故园东望路漫漫 漫漫:形容路途遥远 (( C(灭烛怜光满 怜:有“爱惜”之意 ( D(一封朝奏九重天 朝:早晨 ( 答案 A 解析 A项“遥”应是“漫长”之意。 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 (1)情人怨遥夜:有情之人。 (( (2)不堪盈手赠:满手,手里握满。 (( (3)灭烛怜光满:爱惜。 ( (4)晨起动征铎:大铃。 ( (5)知汝远来应有意:你,第二人称代词。 ( (6)归心日夜忆咸阳:本是京城,这里代指故乡。 (( 5(文学常识填空。 (1)张九龄,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宰相)。 (2)韩愈,字退之,因自言郡望昌黎,故后人多称他“韩昌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 者。 (3)温庭筠,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 (4)贾岛,唐代诗人,写诗尤其重视语言选择,其著名典故“推敲”出自他的诗句“鸟宿池 边树,僧敲月下门”。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3)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5)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6)平明独惆怅,落尽一庭梅。 (7)忽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8)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二、阅读鉴赏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 砧 孟 郊 ? 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 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 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 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 注 ?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断猿:即断肠之猿。?杵:古代妇女捣衣用的棒槌。 (1)“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语言浅白内涵丰富,请联系下文作简要赏析。 答案 开头两句是说杜鹃和猿的叫声并不悲切,但实际上在一般人听来,这两种声音都是最典型的悲切之声,作者这样说,是使用烘托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下文所写砧声的悲切。 (2)后四句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 主要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感情。听到捣衣声,诗人想到故乡的亲人可能也在捣衣,头发不禁为之愁白。进而设想这令人肠断的捣衣声,也许并不是为了捣衣,而是专门捣给游子听的,好让他早点回家。秋夜月下,一听一想,虚实结合,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无限哀伤。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思 贾 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 ?此诗作于贬谪巴陵时(诗人曾任岳州司马)。 有人评价本诗后两句时,说它“无理而妙”,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 后两句写自己的愁恨,诗人不说自己愁重难遣,却埋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他吹散愁云;不说自己愁闷无聊,度日如年,却怪春日惹恨,把恨引长。诗人怪风怪春,毫无道理,但却把自己的愁苦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说是“无理而妙”。 三、体验高考 9((2014?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前两句说为了建功立业,自己甘愿客居天涯,已经习惯了“流离”“别家”的生活,把这当作等闲之事了。“挥袂”之举流露出诗人的洒脱。后两句说万籁俱寂的夜晚,诗人好梦醒来,只有一盏孤灯相伴,不禁心生悲凉,欲在孤独无奈中寻找寄托,却是斜月相迎。“斜月”意象的加入,让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惆怅之情更浓。显然,这是衬托的手法。 (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 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灯前”回想江南好梦,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感情。通过上一题的分析,知道韦庄在“ 眼前的孤灯、斜月让他心生羁旅之愁。郭诗的意思是:渔家世代在海边生活,几间小屋上面覆盖着雪白的芦花;白天在海上捕鱼虽然辛苦,但晚上归来,有青天明月、大海涛声伴送到家,真是开心惬意。“灯前笑说归来夜”一句中的“灯前笑说”,描写了主客之间无拘无束、愉快交谈的情景。 四、写作表达 10(用现代散文的语言形式,对“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句进行改写。 答案 示例:一轮明月,将清辉洒向大地,客店屋上的茅草仿佛沉浸在寒夜的寂静之中。突然,雄鸡一声划过长天,山乡的路顿时响起了早行者的足音,木板桥上覆盖的早春寒霜印上了来来往往的脚印。
/
本文档为【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思乡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