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直肠阴道隔重建术治疗直肠前突的解剖学基础_42434

2017-12-07 6页 doc 36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496339

暂无简介

举报
直肠阴道隔重建术治疗直肠前突的解剖学基础_42434直肠阴道隔重建术治疗直肠前突的解剖学基础_42434 直肠阴道隔重建术治疗直肠前突的解剖学基础 ====================================================================== 【关键词】 阴道后壁膨出 直肠前突(Rectocele,RC)又称阴道后壁膨出,其发病率极高,约为75%,81%[1,2]。因RC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便秘,因而肛肠外科的观点认为:便秘引起的高肛压可促使RC发生;RC的存在更加重便秘的症状,可是切除前突并不能缓解便秘症状,或可短期缓解,随即...
直肠阴道隔重建术治疗直肠前突的解剖学基础_42434
直肠阴道隔重建术治疗直肠前突的解剖学基础_42434 直肠阴道隔重建术治疗直肠前突的解剖学基础 ====================================================================== 【关键词】 阴道后壁膨出 直肠前突(Rectocele,RC)又称阴道后壁膨出,其发病率极高,约为75%,81%[1,2]。因RC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便秘,因而肛肠外科的观点认为:便秘引起的高肛压可促使RC发生;RC的存在更加重便秘的症状,可是切除前突并不能缓解便秘症状,或可短期缓解,随即复发。所以RC的治疗一直是十分棘手的问题。近10年来,随着后盆腔解剖学的深入研究,对RC的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学者们强调,直肠阴道隔的损伤是造成RC最主要的因素,重建直肠阴道隔及其连接组织是保证RC修补成功的关键。 1 直肠阴道隔(Rectovaginal Septum, RVS)解剖学新概念 1.1 直肠阴道隔又名Denonvilliers筋膜,是盆底最坚硬的筋膜板:从发生学上看,RVS是直肠子宫陷凹腹膜粘合而成。最初(胚胎第4或第5个月)陷凹腹膜可深达会阴皮下,随着胎儿发育,陷凹的前后壁由下而上互相靠近并融合为一额状位的筋膜板,此即外科上著名的Denonvillier′s筋膜。成人RVS上、中、下段的厚度,分别为:4.8?3.6 mm、8.1?3.2 mm、5.5?2.2 mm。RVS的上端起自直肠子宫陷凹的底部,向下至远端融入会阴体;RVS的前面与阴道后壁紧贴,可视为阴道的一部分,但可被钝性分离,因而也可视为直肠阴道间隙的前界,从而使直肠和阴道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 1.2 直肠阴道隔富含胶原纤维,具有较强的抗张能力:组织学研究证实;RVS是由两侧致密的胶原纤维和中线的平滑肌组成,其中胶原纤维占主要成分。Blook发现,与RVS坚邻的直肠前壁内胶原纤维含量最高。这一现象提示,RVS虽薄但其抗张能力极强,因为组织的强度主要决定于其中的胶原含量。RVS中的胶原纤维是由?型和?型原纤维聚合而成,其中?型与支持作用有关,硬度较大,直径较粗;?型与组织的弹性有关,弹性大,直径较细。研究明,雌激素是维持胶原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低雌激素水平可导致胶原含量减少,造成胶原纤维结构松散,抗张能力减弱。Jacson在RVS组织中发现使胶原分解增加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抑制MMPs的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s),二者相互作用维持胶原的正常代谢,一旦失衡,可能会导致胶原分解增加,含量减少,胶原含量下降,RVS组织的张力减退。 1.3 直肠阴道隔是悬吊和支持直肠、阴道的关键性结构:额状位的RVS呈倒置的梯形,上宽下窄,上端固定于宫颈周围结缔组织环,其两侧连接宫骶韧带,该韧带向后绕直肠两侧止于骶骨骨膜。两侧的近端1/2连于盆筋膜腱弓,远端1/2连于直肠阴道筋膜腱弓。根据DeLancey [3]的盆底支持层面理论,RVS的生物力学原理如下: 第1层面:RVS上端借宫骶韧带将直肠和阴道近段向后上牵拉,悬吊于骶骨。通常RVS该段最薄弱,若不是悬吊纤维抗腹压作用,此部位最易发生RC。 第2层面:RVS中段借盆筋膜腱弓将直肠阴道水平固定于两侧坐骨,若此段支持组织受损,也会导致RC,但是只要第一层面的悬吊纤维完整,RC就不会发生,所以了解宫骶韧带与RVS的关系,在RC修补术中至关重要 ,因为这些连接组织的横向分离是最常见的RC发生的原因。 第3层面:RVS下方的会阴体是阴道下段和远端直肠之间的特殊组织,因其与盆底各方纤维相连结,所以它不仅是支持直肠、阴道的最关键因素,而且也是维持全盆腔稳定的支持点,一旦会阴体遭到破坏,不仅加重RC,而盆腔整体的平衡注定会塌陷,故有学者提出,因RC需行手术时,不论合并何种程度的会阴体松弛,最好能同时予以修补。 2 直肠前突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现已公认,造成RC最主要的因素是RVS损伤。妊娠分娩、腹压增加、组织 变性、激素水平的改变以及先天性或遗传缺陷等,均可能破坏或削弱RVS的支持功能,诱发RC。 2.1 分娩损伤:阴道分娩是导致RC的高危因素,有人统计,93%的经产妇有不同程度的RC,77%的患者多在产后发病,吉岗和彦(1991) [2]报告27例RC除1例外均有分娩史。Zimmerman(2005) [4]指出,在胎头下降过程中,巨大的张力压迫在具有悬吊功能的宫骶韧带上,随着分娩动作连续进行,导致RVS从宫骶韧带侧方和宫颈周围结缔组织环中央横向分离;当胎头娩出后,此时的RVS已向下移位至会阴,直肠阴道壁已失去RVS的支持。所以分娩时过分伸展所致的RVS撕裂和分离是大多数RC发病的常见原因。RVS撕裂可发生在各种部位,最常见的是RVS远端1/2或1/3直线性撕裂,多发生在中部,常伴明显的且有一定程度的会阴体分离。 2.2 激素水平的改变:RC的好发年龄平均在43.3岁[1],故推测雌激素在RC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临床常见到年轻妇女分娩后,当时并不发病,经过多年尤其绝经后一段时间才发病,且随年龄增长逐渐加重。研究表明,雌激素是维持筋膜组织张力,胶原含量,血供及神经再生所必需的重要因素。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迅速减少,RVS的支持组织发生退行变性,变得薄弱,张力减低并失去弹性,这些变化将加重先前因分娩造成的损伤,此时若同时合并有如便秘、咳嗽或其他腹压增加的情况,则极易发生RC。以此类推,即使是年轻妇女或未婚未孕,如果体内长时间处于低激素状态,也有可能削弱RVS支持组织,促使RC的发生。近期研究表明,在宫骶韧带、阴道壁组织及直肠阴道筋膜中均有雌激素受体,说明RVS支持组织是雌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提示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RC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2.3 胶原代谢异常:近期研究发现RC患者无论绝经期前后,其RVS的结缔组织中的总胶原含量都有下降,并由此判断正是胶原纤维数量的减少,导致RVS支持组织的松弛,最终导致RC的发生。另有学者证实,RC患者RVS中存在胶原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胶原的分解增加,合成减少。Jacson在RC患者的RVS中发现,使胶原分解增加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活性较正常组高4倍,纤维母细胞合成胶原的能力较正常下降30%。有些RC患者胶原代谢处于活 跃修复状态,尽管其胶原合成有所增加,但是这种新合成的胶原力量薄弱,且不稳定易于分解,所以胶原分解增加可能是导致RVS松弛诱发RC的一个原因。 2.4 先天性或遗传缺陷:RC在年轻未产妇甚至幼儿中也时有见到,由此使人推测,此种RC可能由于先天发育上的解剖变异或某些遗传因素所造成。如胚胎期直肠子宫腹膜陷凹(Douglas窝)融合障碍,造成先天性RVS缺损和缺陷,可能导致RC。最近一项对未产妇、已产妇及RC患者Douglas窝深度测量的研究表明,女性Douglas窝深度与阴道后壁膨出有显著相关性,如年轻未产妇Douglas窝深度超过阴道长度50%者,将来易患RC。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因素造成的RVS结缔组织薄弱或局部解剖变异和缺陷是部分RC患者发病的高危因素。 3 直肠阴道隔重建术 RC是后盆腔组织缺陷。近10年来随着对后盆腔解剖学的深入研究,认识到RVS是正常后盆腔中最重要的结构,因其紧贴阴道上皮,可视为阴道壁的一部分;RC并非直肠前壁薄弱而是阴道后壁松弛。RVS解剖和功能异常,不仅诱发RC还可导致整个盆腔连接组织系统的退化。因而学者们近年来更加关注重建RVS的手术方法,有关报道很多,其手术要点如下: ? 中央:修补全部受损的RVS。 ? 侧方:将RVS两侧缘与肛提肌筋膜缝合。但应避免缝入过多的肌束,以免拉紧的缝线将肌肉逐渐切割,导致缝线松开,对手术不利。 ? 近端:将RVS与双侧宫骶韧带以及中央宫颈周围筋膜缝合连接,重建其悬吊功能。此处的缝合位置可以选择,如果宫骶韧带无法利用,可采用骶棘韧带。 ? 远端:因RC常伴有会阴体分离,尽管二者在解剖学上是不同的病变,同样需要会阴体重建。会阴体重建术可按传统方式,以Allis钳钳夹松弛的阴道口两侧的皮肤黏膜交接处,用剪刀水平线形或行倒三角形剪除会阴部皮肤,最终形成可容3指的阴道口,并建立新的会阴体。将已重建的会阴体与RVS下端重新融合。 ? 修复直肠膨出部分后,沿盆壁两侧找到肛提肌,于直肠出肛提肌板上方3 cm处将两侧肛提肌缝合到中线,以形成新的肛提肌板,维持上段直肠呈水平位,避免下垂,影响手术效果。 ? 对严重、巨大的RC以及曾经历手术又复发者,可考虑在阴道后壁内加用补片修补以达到更牢固的支持作用。补片无论是自体筋膜还是异体材料,可按照RVS缺损的范围,裁剪成长方形或长椭圆形,顶端固定于宫骶韧带,侧边固定于两侧盆内筋膜,下方固定于会阴体。 结语:研究证实,RVS对直肠阴道壁起到悬吊和支持的双重作用。RVS损伤 是诱发RC的最主要因素。全长和全宽的RVS重建术能达到最大程度上的功能恢 复。临床报道采用此种手术治疗重度RC的有效率达91%[5]。 【参考文献】 1戎兴元, 姚忠民, 贺 诚. 72例直肠膨出的排粪造影分析. 中国肛肠病杂 志,1995.1:23. 2吉冈和彦,早田和训,松井阳一,等.Rectocele 生理学的解剖学、探讨.日 本大肠肛门病会 3DeLancey JOL. Structural support of the urethra as it relates to stress incontinence: the hammock hypothesis. Am J Obstet 4Zimmerman CW. Posterior vaginal reconstruction usting uterosacral of pelvic reconstructive and gynecologic surgeries,2005:196. 5Farnsworth BN. Posterior intravaginal slingplasty(infracoccygeal sacropexy) for severe posthysterectomy vaginal vault prolapse a preliminary report on efficacy and safety. Int Urogynecol
/
本文档为【直肠阴道隔重建术治疗直肠前突的解剖学基础_42434】,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