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论朝鲜民族教坊舞表演类型及其传承保存.doc

论朝鲜民族教坊舞表演类型及其传承保存.doc

2017-11-13 11页 doc 89KB 62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5190

暂无简介

举报
论朝鲜民族教坊舞表演类型及其传承保存.doc论朝鲜民族教坊舞表演类型及其传承保存.doc 论朝鲜民族教坊舞表演类型及其传承保存 朝鲜民族教坊舞,可以理解为在教坊中由女弟子表演的舞蹈。教坊艺术最早出现于中国唐代,随着文化的互动交流,在高丽时期传入朝鲜半岛。今天的教坊称谓源于朝鲜时代的掌乐院,该院下属左坊与右坊,左坊为雅乐,右坊为俗乐,主要承担宫廷王室的各种宴席与祭礼中的歌舞活动。该机构一直延续到 1945 年,朝鲜半岛光复后改名为旧王宫雅乐署,1951 年韩国政府在此基础上成立国立国乐院,专门传承旧有的宫廷教坊乐舞。朝鲜时代的教坊设立与宫廷女医制度的出现有关,因“抑...
论朝鲜民族教坊舞表演类型及其传承保存.doc
论朝鲜民族教坊舞表演类型及其传承保存.doc 论朝鲜民族教坊舞表演类型及其传承保存 朝鲜民族教坊舞,可以理解为在教坊中由女弟子表演的舞蹈。教坊艺术最早出现于中国唐代,随着文化的互动交流,在高丽时期传入朝鲜半岛。今天的教坊称谓源于朝鲜时代的掌乐院,该院下属左坊与右坊,左坊为雅乐,右坊为俗乐,主要承担宫廷王室的各种宴席与祭礼中的歌舞活动。该机构一直延续到 1945 年,朝鲜半岛光复后改名为旧王宫雅乐署,1951 年韩国政府在此基础上成立国立国乐院,专门传承旧有的宫廷教坊乐舞。朝鲜时代的教坊设立与宫廷女医制度的出现有关,因“抑佛崇儒”,朝鲜宫廷中注重男女有别,甚至出现一些女性即便身患重疾也忌讳男医诊疗,因此时常会发生生命伤逝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不幸,当时的宫廷从地方官妃之中选拔聪明伶俐的才女到济生院(1397 年太祖 6 年所设置的医疗机构) 学习医术,对其中容貌出众的女医们,宫廷还专门针对她们进行歌舞教习,为的是能在宫中举办的一些宴席和庆典活动中展演,当时的宫廷女医不仅医病治人,还充当着官妓的角色。 教坊承载的舞蹈是丰富的,在朝鲜半岛危难时期,对朝鲜民 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居功至伟、无可替代,对教坊舞蹈的挖掘、整理、传承、传播一直备受重视。 一、“僧舞”作品表演形态与传承分析 (一)僧舞发生与形成 对于僧舞的发生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佛祖拈花迦叶微笑而舞由来说;二是中国魏国曹子建莲池中观鲤鱼而舞由来说;三是黄真伊诱惑知足禅师而舞由来说;四是上座僧仿师傅起居法节与读经说法而舞由来说;五是破戒僧为了忘却烦恼敲击法鼓而舞由来说。尽管争论依旧,破戒僧为了忘却烦恼敲击法鼓而舞由来说却被广为认同,历史考证朝鲜时代“抑佛崇儒”,大批佛教信徒僧侣被迫退隐深山寺刹,为了更好地传播佛教吸引信众,僧侣们做法时尝试着“以舞传教”。自此发生的僧侣舞蹈有钹舞、蝴蝶舞及法鼓舞等诸多形式,其中法鼓舞被妓房艺人们吸纳、加工、改编成今天的僧舞,与最初的法鼓舞有所不同,僧舞进一步作品化、结构化,注重舞蹈自身特有动态审美与肢体表现,表演角色也从男子舞蹈转变为女子舞蹈。该舞于1969 年被指定为韩国政府无形文化财第 27 号,艺术流派由北方派 代表韩成俊、韩英淑、李爱珠、郑在晚等一脉相承的忠清地方流,和南方派李大祚、李梅芳等一脉相承的湖南地方流构成。 (二)僧舞构成与程式 1、结构与表现 僧舞大体上可分为两部分,即长衫舞和法鼓舞。长衫舞视为前半部由念佛长短、道道里长短、慢打铃长短、扎紧打铃长短、古格里长短等部分构成,法鼓舞视为后半部由扎紧毛利长短与唐乐(回毛利长短)打击乐等段落组成。长衫舞袖是该舞蹈中最能表现舞性部分,即舞者身穿僧服,舞动长衫之时双臂抛甩袖、挥扬袖、掏绕袖、提撩袖等结合身段的动势与进退跟步、抬蹬跟碎步、错碾步旋转、双腿屈膝蹲及一腿屈膝、一腿撩腿直立步伐贯穿至始至终,拥抱天空、鹤立群雄,不断呈现出与大地和谐之美。最后高潮由法鼓舞来完成,舞者在诸如击鼓芯、击鼓边、绕鼓棒击棒等技法之中,烘托出万物复苏之美。全舞情绪内敛与释放相互渗透,动作舒缓有张力,很好传递了起承转合、动静相间、舞态纯厚的佛舞精髓。 2、演奏与长短 僧舞的伴奏乐器一般有觱篥 2 个、大琴 1 个、溪琴 1 个、长鼓 1 个、圆鼓 1 个等乐器,这些乐器被称为“三弦六角”。 3、服饰与舞具 僧服服饰,男性常为一身白色的上衣和裤子,裤子小腿做“行缠”,女性僧服常为粉色上衣和宝蓝色裙子,腰上拴绳穗。男女都在身外披白色的长衫服(有时男性也穿黑色),头带白色高尖顶帽,肩背红色袈裟带,脚穿白袜子及双手持鼓棒。男性服饰黑白对比暗示挣脱困惑的力量,女性服饰白红对比暗示超脱世俗的升华,白色高尖顶帽和布袜寓意着纯洁、高尚,红袈裟带寓意着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僧舞表演时必配一件法鼓,作为僧舞表演的核心道具,由法鼓、鼓棒、鼓架等组成。 二、“太平舞”作品表演形态与传承分析 (一)太平舞发生与形成 太平舞即以舞祈愿,表现“祈愿丰年”、“国泰民安”、“太平盛世”之意。在现存的文献中没有它的记载,对于它的发生,是从其舞蹈形态中的巫仪成分进行推测的,相信它与早期的巫舞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作为巫舞主要以驱邪进庆为目的,传达一种天、地、人和谐共融、互为依归的祈愿精神,朝鲜半岛一直都有巫舞的存在。当下传承的太平舞,与韩成俊(1874 ,1942)先生有着直接关系,他将散落在民间的巫乐进行收集、整理、加工、编创,不仅使巫仪的诸多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得以保留,同时提升了巫舞的舞蹈形式、乐律长短,使得太平舞最终以巫舞为表现形式,以祈愿太平盛世为表现内容,以帝王或王妃为舞蹈形象,雅俗并茂、巫舞同流。该舞1990 年被指定为韩国国家重要无形文化财第 97号。由韩成俊的弟子姜善泳保存并传承至今。 (二)太平舞构成与程式 1、结构与表现 太平舞由汗衫舞和徒手舞两部分组成,整个舞蹈长短顺序为:纳啊宫长短,特伯临长短,奥临且长短,道煞儿铺里长短,特伯临长短,等5个部分,每个长短对应特有的舞段。全舞表现不仅大气而且典雅,同时还蕴含一些土俗风格,动作呈现细腻柔和,兼有耿直豪放,独到的舞乐吹奏与打击鼓点构成与众不同的舞蹈画面。男性舞者多以帝王装扮,女性舞者常以王妃装扮,身着华丽服饰,挥舞汗衫(手袖)翩然起舞。 2、演奏与长短 太平舞音乐部分主要包括了演奏与长短等两个形态。太平舞的演奏有钲 、长鼓、小金、圆鼓及太平箫等,其中大锣声响重厚,共鸣阵阵遥远浑然一体,更加衬托出帝王、王妃的庄重威严。 3、服饰与舞具 太平舞服饰男女有别,款式与颜色具有相当差异。男性里穿白色的上衣和裤子,外套大红色或朱黄色的龙袍,龙袍的前后胸背与肩部粘贴龙纹样宝,腰带玉佩,头戴益善冠,手腕套白色汗衫,脚穿白袜子。女性上穿玉色唐衣搭配大红色筒裙,外套白色或红色圆衫,圆衫的前后贴凤凰纹样宝,头戴花冠,手腕套五色汗衫,脚穿白袜子。 三、“煞儿铺里舞”作品表演形态与传承分析 (一)煞儿铺里舞发生与形成 煞儿铺里舞也被称为“手巾舞”,因舞者手持着一条手巾舞蹈而得名,对于它的发生,业界共识是约朝鲜王朝中叶,由专门从事祭仪仪式或歌舞表演的倡优编创。煞儿铺里是中文音译,意译为煞厄、解怨之意,朝鲜半岛早期人们为了驱邪、消灾、避厄,每年都会举行巫仪活动,以此消解心中的怨恨。巫仪中的煞儿铺里舞通过教坊艺人的传承,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诸如淡化巫术功能强化艺术性表现,在对舞蹈动势“点”与“线”与“律”与“动”的调和中,朝鲜民族传统审美中蕴含的曲线、余白、哀伤、节制等形式特征得以强化。作 为最初是巫乐长短名称的煞儿铺里,第一次以舞蹈名称出现是在 1935 年,韩成俊府民会馆公演的舞台上。当下在韩国流传最为出名的是京畿流的韩英淑舞与金淑子舞,以及湖南流李梅芳舞,1990 年该舞蹈被指定为韩国国家重要无形文化财第 97 号。 (二)煞儿铺里舞构成与程式 1、结构与表现 该舞蹈全舞由煞儿铺里长短、扎紧毛利长短;煞儿铺里长短这几部分组成,第一段煞儿铺里长短,在音乐声中舞者站在舞台中央后区双手持手巾,随着缓慢乐律开始起舞,该舞段舞蹈调度多用左右两边斜线与直前直后流动,舞蹈动态多以托举双臂手巾、单臂扛肩手巾、双臂的撩挥手巾与原地屈膝动律、前后进退步、左右换退蹬抬步等动作配合,舞段展现祭仪的神秘与圣洁,情绪内敛、略有哀伤。第二段扎紧毛利长短,即舞蹈的高潮阶段,这一部分有内外、正反、高低、前后与快慢等复合对比舞段以及长短速度的转变,使舞蹈情绪也由内敛转为释放,动作从舒缓沉稳、含蓄平静,转为涌动滚浪、起伏跌宕,表达一种抛开烦恼、斩断忧愁的情绪。第三段煞儿铺里长短,舞蹈情 感从无所畏惧、洋溢四射回归和缓、平静、安详,舞蹈动态也是从速度快、幅度大慢慢转向和缓宁静,如同人生轮回一样,带着消解,带着欢喜,带着希望准备一次新的开始,舞蹈收尾。 2、演奏与长短 煞儿铺里舞中使用的音乐长短为煞儿铺里长短与扎紧毛利长短。该音乐的演奏乐器有筚篥、大琴、溪琴、长鼓及圆鼓各一,始终伴随口音(哼唱)效果。 3、服饰与舞具 煞儿铺里舞的服饰与舞具都为白色,白色上衣、白色长裙(裹裙或筒裙)、白色袜子、白色长手巾,这与朝鲜民族自喻为“白衣民族”的审美沿承有关,白色具有圣洁、纯净的意思,巫仪祭礼时白色象征着开悟透彻的心境,舞蹈把哀怨的心寄托在心性的开悟解脱上,从混浊到纯净,白色寓意着精神向往的崇高境界。男女服装色调相同,但款式与穿戴有别,如女性舞者后头盘发之上时常会用一个横插簪子 与发卡等做点缀,而男性舞者戴鸡冠帽,帽子藏蓝色或土黄色飘带上,会用些发散金银光的饰品做点缀。 四、“闲良舞”作品表演形态与传承分析 (一)闲良舞发生与形成 闲良一词泛指朝鲜时代两班(文班与武班)阶层男性,也是喜好享乐的风流男人的别称。关于闲良舞的出处收录在《教坊歌谣》与《晋州义岩别祭志》等文献中,与其教坊类僧舞的表演基本相同。 闲良舞的发生,与朝鲜时代中期街头流浪艺人集团“男寺党派”息息相关,该团体主要进行以戏为主以舞为副的综艺性表演,以滑稽、讽刺 的“假面戏”为表演特色,突出其戏剧化的哑剧舞蹈。到了后期因大多“男寺党派”的解散,闲良舞被教坊艺人吸纳、传承。因展演时空表演目的和表演人不同,闲良舞渐渐发生了变化。最为明显特征就是淡化戏剧成分,加强舞蹈表现力。今天流传的闲良舞,最具代表性的是1979 年韩国庆尚南道被指定为“无形文化财第 3 号”的作品晋州闲良舞,2014 年被指定为首尔特别市”无形文化财第 45 号”的赵兴东流闲良舞。 (二)闲良舞构成与程式 1、结构与表现 传来至今的闲良舞,有一种是多人表演的群舞样式,另有一种是单人表演的独舞样式。群舞形式主要围绕着闲良、僧侣、巫女之间的三角恋爱关系展开,表现闲良和墨僧为了获得巫女的欢心,进行各种卖力讨好的比拼,最后巫女心有所属的场景。该舞分为散打古格里长短、念佛长短、打铃长短与古格里长短 4 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表现闲良为了得到巫女的喜爱为她买鞋的场景;第二部分表现墨僧诱惑巫女的场景;第三部分表现闲良情场失意借酒浇愁的场景;第四部分表现巫女回心转意,重与闲良相处的过程。 独舞的闲良强调舞蹈本体为核心,通过以舞传意的方式,诠释闲良内心的品德修养及外在的精神气质,着重表现闲良的翩翩风 度、儒雅气质和潇洒行为。全舞共分古格里长短、扎紧毛利长短、古格里长短等 3 个部分。第一段主要表现闲良畅游大自然的情境;第二段表现闲良观景生情,抒发内心激情的场景;第三部分表现闲良畅游后的顿悟,感叹万物和谐、世间美好、生命华彩。 2、演奏与长短 群舞形式的闲良舞演奏主要由圆鼓、长鼓、筚篥、大琴、牙筝等吹奏乐构成。 3、服饰与舞具 戏剧闲良舞的服饰根据剧中人物角色不同而不同,闲良的服饰多为白色或蓝色的韩服,外穿道袍,头戴程子冠或黑斗笠,手持一把扇子;巫女的服饰多为上黄下红韩服,外穿圆衫(三彩),头戴面具或花头冠,手套汗衫(长袖);墨僧的服饰为白色韩服,外穿僧服,肩带红袈裟,脖子挂念珠,头戴黑面具手持拐杖。独舞形式的闲良舞服饰多为白色或蓝色的韩服,外穿长马甲与道袍,头上戴程子冠或黑斗 笠,手持一把宣纸扇,扇面有水墨画的竹或兰,胸围系着穗子,脚穿白袜白鞋。 五、“立舞”作品表演形态与传承分析 (一)立舞发生与形成 该舞发生与朝鲜末期因宫廷教坊废除流落民间的教坊艺人有关。为了生计招揽更多观者,教坊艺人们会对传统舞蹈进行创新,诸如综合“手绢舞”、“扇子舞”、“小鼓舞”等传统舞蹈,尝试新的舞蹈表现,自此逐渐形成了有别传统、独具特色的“立舞”表演形式,这也是“立舞”一舞多名的重要起因。 “立舞”的表演类型,更多依据音乐形式或舞具形式而定,舞者如果徒手即兴而舞,不限于舞具的约束,就称之为即兴舞,如果手持手绢、扇子、小鼓等舞具,就称之为“手绢舞”或“小鼓舞”。一般的持具舞蹈,不会一开始就持具起舞,会先把舞具放在某个地方或藏在身上,等舞跳到一定时候,情绪氛围到了一定热度后,会拿出 舞具进行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表演。不同于其他教坊舞蹈,立舞的即兴特征使得它的表演没有太多的规矩,时常可以不分场合随手拈来、率性而舞,表现形式也可以边歌边舞不拘一格。“教坊古格里舞”1997 年被指定为韩国庆尚南道“无形文化财第 21 号”作品。 (二)立舞构成与程式 1、结构与表现 现存“立舞”的作品结构,大致与它伴奏的音乐格式有着紧密关系。如“散调舞”相比其他“立舞类”的表现更具独特的风格和艺术表现。散调舞是基于散调音乐进行编排的舞蹈。一般演奏音乐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常用的音乐长短多有晋阳长短部分、中毛利长短部分、重中毛利长短部分、扎紧毛利长短部分、回毛利长短等五个部分,而这些舞蹈的基调借以春光的美好、万物的再生、心潮的波动、逍遥的自在为背景传达出韩国女人的心性与情态。还如有“即兴舞”、“教坊古格里舞”、“手绢舞”、“散调舞”、“小鼓舞”等命名的多种风格的立舞类的舞蹈。 2、演奏与长短 散调音乐是在长鼓的伴奏下,由倻琴散调、大琴散调、溪琴散调、筚篥散调、牙筝散调及玄琴散调等不同乐器独奏。散调演奏多半在京畿道南部及全罗道地域。玄琴散调是在1883 年由白男准命名演奏。大琴散调是朴钟基,溪琴散调是池龙求,筚篥散调为崔应来,牙筝散调为韩一燮等具有代表性的名演奏人。散调舞的音乐由晋阳、中毛利、重中毛利、扎紧毛利、晋阳等五个长短组成。 3、服饰与舞具 立舞服饰,作为散调舞,其服饰多用短上衣配长筒裙,因上衣相比其他舞蹈服饰要短,故裙子胸带要用绣花布料制作,目的凸显女性性感之美,散调舞常见舞蹈服饰有两种,一种是身穿大红同色韩服,以徒手形式跳起舞蹈,另一种是身穿艺妓的韩服,一手持小扇子舞蹈;即兴舞一般身穿色彩艳丽的韩服,以徒手形式跳舞;教坊古格里舞身穿清淡的韩服舞蹈;手绢舞一般身穿古朴的生活韩服,徒手跳一段之后,再掏出手绢舞蹈;小鼓舞一般身穿一深一浅双色的韩服,双 手持小鼓敲击舞蹈。 六、“剑器舞”作品表演形态与传承分析 (一)剑器舞发生与形成 剑器舞也称刀舞,对于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罗时代的黄昌郎剑舞,该舞直到高丽末期还持续在宫廷宴乐中表演,当时的剑器舞被称为“假面童子剑舞戏”,是戴面具舞剑表演的一种形式,对比当下的表现有相当差异。朝鲜时期剑器舞脱掉假面,成为教坊艺人表演的一种舞蹈形态,后又随着教坊艺人流落民间,传承在各地的教坊各自发展,如今被传承下来的剑器舞有晋州剑器舞、统营剑器舞、平壤剑器舞、海州剑器舞、咸兴剑器舞、首尔剑器舞、密阳剑器舞、湖南剑器舞等。其中晋州、统营、平壤、海州等 4 种剑器舞保存相对完好,传承情况也非常理想,只不过统营剑舞与统营鼓舞合而为一,以“胜战舞”的名义传承。 (二)剑器舞构成与程式 1、结构与表现 晋州剑器舞:由八人构成舞者,身穿蓝色舞服红色胸带,黑色战笠帽,手腕套上彩色衣袖进行表演。 舞蹈在念佛道道里长短之下,一列排成两个纵队,庄重的氛围中抛汗衫起舞,等到鼓点变成打铃长短,拾起放置地面的剑器进行左挥右绕的剑舞动作表演。 平壤剑器舞:由四人(或八人)构成舞者,身穿战服与战笠,黄上衣蓝裙,蓝色长马甲,红胸带等。 该舞突出磨盘石绕圈动作及燕风台、蹬抬进退步、闪电交叉挥刀等动势表现,该舞早期使用舞刀为直刀(把柄和刀片),而改良用 环绕回转的舞刀。 统营剑器舞(胜战舞):由四人构成舞者,身穿红裙子白上衣,黑马褂,戴战笠,佩红胸带以及剑器。舞蹈由三弦道道里与打铃长短为音乐伴奏鼓点。跳舞的场地中央放置舞鼓,一边敲鼓、一边口唱,再连接舞蹈场面。舞蹈在三进三退散集队形变化中给人一种轻重对比及华丽雄壮之感。 2、演奏与长短 音乐演奏乐器有圆鼓、长鼓、大琴、筚篥、溪琴等。剑器舞一般有念佛道道里长短、打铃长短、赫特恩打铃长短、扎紧打铃长短、扎紧毛利长短等鼓点构成。 3、服饰与舞具 剑器舞的服装一般为蓝裙子配上衣,上衣款式为“衫回装”, 头上战笠帽多为模仿朝鲜时代的军帽,帽子顶装饰羽毛,汗衫由红、白、绿、粉、黄、蓝等布片连接制成,一般尺寸为长 75cm × 宽 35cm。当下由于各地传承的流派不同,在服饰搭配的色彩及款式上会有一定差异。
/
本文档为【论朝鲜民族教坊舞表演类型及其传承保存.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