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015版要点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015版要点

2018-11-09 50页 doc 115KB 69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4871

暂无简介

举报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015版要点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015版要点 第一课 茶香四溢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用品,也为世界人士所普遍喜爱,它与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史书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015版要点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015版要点 第一课 茶香四溢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用品,也为世界人士所普遍喜爱,它与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史书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母系社会,由狩猎逐渐进化到畜牧和初级农业的时代就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了。至公元前1 100年,茶在神州大地已广为人知。公元U59年已有茶叶买卖的文字记载。唐代 比屋皆饮”、家家饮茶了。茶与陶瓷、丝绸一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已是“ 的卓越贡献。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叶包装设计精神以及茶具的造型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科书全面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如茶的历史、茶的制作工艺、饮茶的益处、茶叶的品种、茶与艺术(如绘画、书法、木雕)、茶馆文化、不同时期的茶具以及设计精美的茶叶包装盒等,还展示了学生设计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本课程所涉及的茶文化领域很广,这里安排2课时来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知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人手: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及特点;我国有哪些名茶;怎样品茶;茶的制作方法及过程;饮茶有什么益处;饮茶的茶具有哪些,有哪些茶叶包装设计。通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和审美文化修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课时主要在前一节课了解的茶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 对茶文化的关注点设计制作一张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2(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难点:巧妙地设计茶文化卡片。 三、教学课时2课时 1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教科书。 (教师)课件、茶具、茶叶包装盒等。 教学过程 1(情境导人。 (1)教师拿出有包装盒的茶叶,问:老师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茶”字,并在玻璃茶杯里泡上一杯热茶,让学生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姿态,欣赏茶水的色泽,闻一闻茶水散发出来的清香。课件完整呈现课题:茶香四溢。 (2)请几位学生品尝茶的味道,并交流喝茶的感受。 2(初步交流。 (1)教师谈话:刚才通过看、闻、尝,对茶有了初步的感受,请问:你喝过茶吗,是什么茶,你家里有什么茶,你对茶的知识还有哪些了解,学生小组交流后指名发言。 (2)教师谈话:我发现同学们对茶知识的了解还是比较丰富的,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有关茶的知识,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3(深入探究。 (1)分组讨论。 ?茶的历史有多久, ?什么是中国茶文化, ?茶叶有哪些品种, ?茶叶的制作过程大概是怎样的, ?你了解的茶具有哪些, ?你了解的茶叶包装有哪些, ?你见过的茶馆的环境设计是怎样的, ?饮茶有哪些好处, (2)分组逐一交流汇报,教师逐一归纳小结。 ?茶的历史有多久, 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陆羽根据《神农本草经》 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云南等地至今仍生存着树龄达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树。四川、湖北一带的古代巴蜀地区据历史的记载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从唐代、宋代至元、 2 明、清时期,茶叶生产区域不断扩大,茶文化不断发展,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什么是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三国前茶文化启蒙:有文献记载茶的 制法和饮用。晋代茶文化的萌芽:随着文人饮茶的兴起,出现茶的诗词歌赋,茶被赋予文化的印记。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公元780年陆羽著《茶经》,是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出现专业品茶社团,茶仪形成礼制,民间出现斗茶。明、清茶文化的普及:茶类增多,茶具丰富,茶技有别,茶事、茶书、茶诗及绘画等丰富多彩。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茶具、包装精彩纷呈,茶博馆、茶艺馆不断 增多,茶文化研究、茶文化节、国际茶文化研讨层出不穷。 a(茶叶的种类。 茶叶一般分为六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其他还有花茶、砖茶等。 我国十大名茶是: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庐山云雾、安奚铁观音、武夷岩茶(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十大名茶排名)。 b(茶叶的制作过程。 不同的茶叶品种有不同的制作过程,采摘鲜茶叶后,主要是杀青 阿、揉捻、干燥、加工成成晶等。 c(茶具。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碗、茶盅、茶勺 等这类饮茶器具。 d(茶叶包装。 茶叶包装有金属罐包装、纸盒包装、塑料包装、薄膜袋包装、纸 袋包装等。 e(茶馆的环境陈设。 茶馆的环境陈设有不同的风格,主要有:传统风格、乡土风格、 自然风格、复古风格、西洋风格、混合风格等。 f(饮茶的好处。 据科学测定,茶叶含有蛋白质、脂肪,以及10多种维生素,还 有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近300种成分,具有调节生理功能,发挥多方面的保健和药理的作用。 4(发表感受。 3 通过学习,你对中国的茶文化有什么感想, 小结: (1)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有几千年的历史。我们 为祖先的勤劳、智慧而骄傲。 (2)人们饮茶,不仅仅把它当作解渴的饮料,还把它看作是一种 高雅的精神享受和养生保健的途径。从而形成了历史悠久的茶文化。 (3)从各种茶具、各类茶叶包装及茶馆的形态中感受茶文化的信 息。 5(拓展延伸。 了解本地的茶叶产品及本地的饮茶文化。搜集本地茶叶的图片、文字及纸质 包装袋。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有关茶的图片、文字及纸质包装袋,水 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师)课件、范作、搜集的各种茶叶包装盒。 教学过程 1(谈话导人。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茶叶的历史,还欣赏了 各种茶具和茶叶的包装,感受了中国的茶文化。同时还让同学们了解本地的 茶叶产品及本地的饮茶文化。同学们搜集的本地茶叶的图片、文字及茶叶包装袋 等,都带来了吗, (2)请学生汇报自己搜集了什么。介绍自己了解的本地的茶叶。 (3)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了解本地的茶叶, (4)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课件呈现有关茶叶的宣传卡片。问:这些是什 么, (5)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2(探究学习。 (1) 了解茶文化卡片的设计要素。 提问:茶史化卡片是由哪些内容组成的, 学生交流问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呈现茶文化卡片 的组成内容。 ?文字。提问:文字的内容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文字 4 的内容与茶有关。一般可以写茶叶的历史、不同茶的特点、饮茶的好处、诗人写茶的诗句等。 ?图案。提问:茶文化卡片上图案的内容都有些什么,学生回答 后教师小结:图案的内容也与茶有关系。 ?色彩。卡片、文字、图案都有不同的色彩。 (2)探究茶文化卡片的设计形式、 通过欣赏讨论,我们了解了茶文化卡片的—些内容,有文字、图 案、色彩等。下面我们来探究荼文化卡片的设计形式。 ?文字。提问:这些文字为什么有大小,都是横写的吗,是写满 整张卡片的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字有大小,主题写大的字,内容写小的字。字的排列有横写和竖写,而且不是写满整张卡片的。留出一些空间,视觉上较为舒服。 ?图案。这些图案不仅有大有小,而且位臵也各不相同,请同学 在课件图片中说明。这些图案呈现的艺术形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有摄影、绘画、纹样等。 色彩。文字、图案、卡片底的色彩非常丰富,如何使这些文字、图案更清? 晰,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要注重色彩的对比。 (3)探究茶文化卡片的外形设计。 ?提问:这三张茶文化卡片的外形有什么不同,茶文化卡片的外 形可以设计成哪些形状,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呈现各种卡片形状。 ?欣赏其他各种茶文化卡片的外形设计。 3(尝试创作。 (1)作业要求:设计一张有创意的茶文化卡片。 创作建议: ?可以根据学到的茶文化知识和教科书中提供的图片、文字资料 设计一张宣传茶文化的卡片。 ?可以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本地茶叶的资料,设计一张介绍本地 茶叶的茶文化卡片。 ?可以通过绘画、剪贴等方式进行创作。 (2)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3)学生课堂练习,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对好的、有新意的设 计进行表扬,以此来启发其他同学。 4(作业展评。 5 (1)展示学生创作的茶文化卡片。 (2)学生自我评价:介绍自己设计的茶文化卡片,说兑自己的创 意及作品的创作过程。 (3)同学欣赏评价: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张茶文化卡片,并说明 理由。(引导学乍主要从茶文化卡片在造型,文字、图案及色彩等方面进行评价) 5(拓展学习。 课外上网了解更多的茶文化知识,如茶马占道、功夫茶、茶艺表 演等,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了解更多与茶有关的生活用品。 第二课 年年有余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鱼纹装饰的形式与特点以及传统鱼纹的艺术美感,知道中国文字“鱼”和“余”的谐音寓意,学会绘制鱼纹装饰。 2(运用变形、概括、夸张等方法,绘制出简洁生动的鱼纹,并能将鱼纹进行简单的装饰运用。 3(领会鱼纹装饰的艺术魅力,感受中国鱼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操。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鱼在中国文化的谱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中的福娃贝贝,其形象为鱼,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年年有余”象征财富与收获,“鱼跃龙门”寓意光荣与梦想。自古至今,人们用鱼纹来装饰器物及日常用品,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这些人文资源的开发,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从而加强其对人类社会及文化的体验,培养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本课强调对鱼基本特征的把握,运用变形、概括、夸张等方法, 创造出天真、富有童趣的鱼纹。而鱼纹不仅具有独立欣赏的价值,也能作为一种装饰纹样,在日常的生活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本课特别强调美术学 6 习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设计,引导学生用鱼纹装饰身边多种造型的物品,有圆形、方形、扇形、菱形等。教科书中具体安排的图片,便于教学时赏析,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鱼文化及鱼纹的设计与运用。 2(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鱼的基本特征,能运用概括、夸张的方法进行鱼形纹样的设计。 难点:鱼纹设计的新颖性及美感,运用鱼纹去装饰各种造型的生活用品。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鱼纹图片资料、有关鱼的故事,绘制工具。 (教师)课件、范作、鱼纹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导人。 (1)猜一猜:五千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画鱼的,并与自己平时厕的鱼作比较。 (2)出示鱼纹彩陶盘(陶器),让学生欣赏。 (深入赏析。 2 (1)从陶盆上看出,j条鱼纹,它们首尾相连„„教师与学生一同欣赏分析特点。 (2)欣赏实物——鱼:了解鱼各部分的结构特征以及和鱼纹比较异同,得出方法。 教师:看看,你比较喜欢哪条鱼的造型,和你画的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思考并评述交流。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四条鱼之间有什么联系,(共同点) 学生观察比较并交流成果。 3(强调方法并设计鱼纹。 (1)比一比。 比较两组鱼在表现方法上的区别,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线描表现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提示:以面为主的表现形式和以线为主的表现形式。 (2)试一试。 运用变形、概括和夸张等方法,用线描的形式设计鱼纹,并展示讲评。 4(吉祥寓意及同龄人作品欣赏。 (1)欣赏作品《连(莲)年有鱼》,知道谐音的用法,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 7 愿望。 (2)欣赏同龄人作品,进一步了解鱼纹的装饰运用。 5(作业练习。 学生创作提示:设计鱼的纹样,构思组合方式,装饰自选图形,寄托美好祝福。 6(作业讲评。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7(课后拓展。 欣赏不同时期关于中国鱼文化的艺术作品,并简要介绍其特点,激励学生课外去学习。 节日的徽标 第三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节日文化、掌握徽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欣赏不同的节日徽标,发现其中的设计原理,尝试用手绘的形式设计一个节日徽标。 3(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树立继承传统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欣赏经典的节日徽标设计作品,了解节日文化,感知徽标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继承传统节日文化的意识。 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创意思路,探究和总结出徽标设计的创意方法和思维途径,学会图 形徽标、文字徽标和复合徽标三种不同的徽标设计形式,从而提高设计能力。本课的学习将应用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使学生了解设计与应用的密切关系。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徽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尝试设计节日徽标。 难点:设计有创意、有内涵的节日徽标。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8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可自由选择彩色水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签字笔等。 (教师)课件、范例、浅色卡纸。 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1)教师宣布学校体育节即将举行,要为体育节征集一个有意义的徽标,因此开展体育节徽标设计大赛。 (2)揭示课题:节日徽标。 2(新课。 (1)欣赏各类活动徽标设计,了解徽标设计的作用。 (2)以“第9届亚洲艺术节”徽标设计为例,分析节日徽标的设计要素。(图案、文字等) (3)教师讲解徽标设计的主要原则:简、准、美。 (4)教师展示徽标设计稿,分析徽标图案的特点和创作过程。 (5)分小组讨论,徽标有哪些不同的版式设计,请同学们画出简单的设计稿(图形徽标、文字徽标和复合徽标)。 (6)教师总结徽标设计常用排版形式,鼓励创新。 (7)欣赏各类徽标设计。 (8)提出设计问题:如何使你设计的徽标引人注目且有内涵, (9)布臵作业:为学校体育节设计徽标。 3(展示评价。 (1)自主展示、自主评选出最佳徽标设计,颁发入围奖状。 (2)你会在学校体育节的哪些地方运用徽标设计, 4(小结延伸。 (1)徽标设计在生活中运用很广泛。徽标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它还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强大的社会功用,它能成为一种 文化的象征。 (2)课后,可以将你设计的徽标绘制在入场式的运动服上。 第四课 安全标识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设计安全标识的方法,了解它们的特征及作用。 2(识别常用安全标识,运用色彩、图案和形状等元素来为学校或社区设计 9 安全标识。 3(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呼吁身边人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很多种形式各异的安全标识。为了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更好地生活,需要认识并熟知各种安全标识。安全标识主要包括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每个标识的作用各不相同,它们通过色彩、图案、形状来区别各自的安全标识作用。安全标识在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运用了简洁的标识方法来提醒人们安全意识,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设计安全标识,提高安全标识作用的认识。 2(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色彩、图案和形状等元素来合理设计安全标识。 难点:设计的安全标识实用且美观。 三、教学课时 l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绘制图案工具(画纸、记号笔、水彩笔或马克笔、水粉颜料),搜集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识并了解其中含义。 (教师)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识图片、范作、教案及课件等。 教学过程 1(视频导人。 (1)教师播放关于生活中安全标识的视频。 (2)教师提问:视频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给你们什么启示, (3)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生活中我们看到过很多安全标识。它们用简洁的图案、色彩和形式来提醒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如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 (4)引出课题:安全标识。 2(分辨标识。 (1)课件播放。 学生观察这些安全标识的色彩、图案和形式以及张贴的位臵。 (2)分辨安全标识,出示一些常见的安全标识图片。 教师提问:安全标识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红色代表禁止标识,黄色代表警告标识,蓝色代表提示标识,绿色代表指令标识。图形简洁,形状有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 10 教师与学生交流。 (3)出示学习单和常见的安全标识图片,提问:这些安全标识应该被张贴在什么位臵, 3(设计安全标识。 (1)提问:校园内外应该张贴哪些内容的安全标识, (2)举例说明,如校园内外应张贴什么样的安全标识,如当心触电、禁止喧哗等安全标识;当心触电的安全标识应该怎样设计才能既清楚又醒目呢,与学生分享交流:运用红色和向下转弯箭头及三角形边框的图案,并用文字加以说明。举例说明,如果运用其他颜色、图案、形状,则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3)欣赏学生作品。 (4)要求:分组设计,每组设计一种安全标识;为学校或社区设计安全标识。 建议:运用合适的视觉语言(色彩、图案及形状等);合适的标识用色:红色和黑色搭配用作禁止的标识,黄色和黑色用作警告的标识,蓝色和绿色等其他颜色可以作提示标识;考虑制作的多样性,如在露天的地方张贴,材料纸张应当防水、防晒,颜料可以采用丙烯等。 (学生作业。 4 (1)教师巡视指导。 (2)互相欣赏各组设计的安全标识作品。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设计多样的安全标识。 5(小结与拓展。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课外分小组把设计好的安全标识张贴在校园的合适位臵。 第五课 时钟造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时钟的造型结构特征,将身边各种事物巧妙地重组,进行创意设计。 2(欣赏具有创意的时钟造型设计,在此基础上联系生活,寻找设计灵感来设计个性化的时钟。 3(理解设计与生活的关系,懂得爱时、惜时的道理。 11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聪明的中国人发明了人类最早的计时器——日晷,通过日光影移动记录时刻。而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 15 64-1642)发现了等时性原理,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使人们能更加精确地认识并计算时间,随后又发明了时钟,至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时钟的形状、图案、色彩,随着时代的进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现在,钟表的样式已是五花八门,计时越来越准确,形式越来越多样,用途越来越广泛,最先进的有原子钟、电波钟等。未来时钟的发展,肯定也会随着时代的要求更加多样化,或许有朝一日传统样式的时钟消失了,但时间是永恒的。 教科书选取的一些时钟实物、绘画手工作品,都是造型美观、色彩丰富、富有新意的作品。教师可以通过可爱的时钟让学生认识时钟、欣赏时钟,进而设计出具有时代精神和未来发展特点的时钟。 书中的时钟设计步骤和学生作品图例,一是为了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设计,二是让学生知道使用各种材料和多种方法来设计制造独特造型的时钟。 2(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一个富有创意的有独特功用的时钟。 难点:运用身边各种事物巧妙地重组,设计制作独特的时钟。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时钟图片资料、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时钟图片资料、课件、范画、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欣赏认知。 (1)出示《水果时钟》作品,感受创作理念。提问:你看出它是什么了吗,这里面有哪几样东西,你是怎么想的, (2)教师介绍《水果时钟》小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这是一个水果闹钟,适合用在吃早饭的时候,那是因为这个闹钟看上去就会想吃;同时还是个小蜗牛的造型,告诉小朋友吃饭要像小蜗牛一样慢慢地吃。 (3)思考:这个闹钟适合哪类人使用,适合摆放在哪些场合, (4)分析时钟的基本结构:钟面、指针、时刻、基座。 (5)引导学生欣赏设计师作品的设计构思,走近设计师,猜猜设计师的设计灵感。思考:有没有特殊的含义,适合摆放在什么场合, (6)引导学生欣赏其他设计师的作品。 12 2(尝试设计。 (1)教师出示练习题:以圆(部分)的变化图形为主体进行组合,根据科学的时钟构造理念,进行时钟造型的联想设计,创造出不同形态的时钟。 (2)教师提问:对圆(部分)图形为主体运用了哪些方法进行重组, (3)欣赏作品,师生共同分析组合方式。 (4)学生分组讨论,展开科学的联想设计。 (5)教师请学生以圆(部分)为主体,展开它的变化图形组合,设计创造不同形态的时钟。 (6)欣赏构图草图样式。 (7)欣赏同学们的创意时钟草图,说说自己的设计理念,相互简单评价。 3(提升设计。 (1)教师出示设计练习题二:任选物品进行时钟联想设计,让它成为一个有特定意义的时钟。 (2)欣赏同学创意作品。 (3)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各类富有特殊功能的时钟。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展示评价。 (1)同龄人之间相互欣赏作品,浅谈心得。 (2)学生将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美丽的时钟群,评选出各种特色的时钟。 (3)教师引导学生重点从创意方面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 6(拓展欣赏。 (1)欣赏富有科幻色彩的时钟。 (2)拓展延伸,让学生懂得在以后的人生中应该合理地利用时间,珍惜时间的道理。 第六课 家乡的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特点,用联想、夸张等艺术手法设计表现一座具有家乡特色的泥塑桥。 13 2(欣赏不同特征的桥,了解与桥有关的文化和知识,运用叠加、排列等方法将泥片、泥球、泥条巧妙组合,塑造一座桥。 3(增进对家乡桥的理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架设在江河湖海上的桥,作为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建筑物,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便利。早在原始时代,人类就利用自然倒下来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溪涧突出的石块,开始跨越水道和峡谷。随着历史的推移, “桥”在造型与种类上进行了丰富的演变。在历史的沉淀中,桥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自身也成为了一件艺术品。隋朝开始建造、现存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是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在这节课的学习中,通过泥塑桥,引导学生了解桥的知识,感受丰富的桥文化,同时通过家乡桥的 设计,增添对家乡的浓浓之爱~ 本课跨及“造型〃表现”领域与“设计〃应用”领域,分2课时进行设计。第一课时在认识桥的种类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泥片、泥球、泥条等泥塑语言,结合组合、叠加等方法,塑造一座稳固的泥塑桥。第二课时的教学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图纸绘制、小组讨论、欣赏教师示范、动手探究、总结方法等教学活动建构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灵活运用多种泥巴零件,设计完成一座具有家乡特色的泥塑桥,使设计的桥美观与实用并重。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家乡的桥,用泥塑表现家乡的桥。 难点:表现有家乡特色的桥。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陶泥、泥塑工具。 (教师)陶泥、图纸、泥塑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感知桥的结构。 (1)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桥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桥包括桥栏、桥墩、桥面三个部分。 2(归类游戏,进行桥的认知。 14 (1)欣赏各种桥的图片,进行分类。 (2)试着说一说你归类的理由。(种类、外形、材质) 3(欣赏图片,感受泥塑零件的丰富性。 (1)教师出示任务:用陶泥塑造一座桥。 (2)学习运用泥塑零件,感受泥片、泥球、泥条的不同变化。 (3)运用大小、重叠、组合、刻画等泥塑方法深入学习泥片、泥球、泥条三 大零件库。 4(图纸探究,感受泥巴零件的多样性。 (1)欣赏教师绘制的桥的图纸,找一找分别运用的泥巴零件。桥墩——泥块 桥面——泥片 桥栏——泥条 (2)小组合作探究:如何运用泥巴零件更好地表现一座桥,并完成桥的小稿 图。 (3)欣赏同学绘制的小稿桥。说说哪一部分设计得最独特。 (4)完善小稿。 (分工合作,泥塑表现稳固桥。 5 (1)欣赏同学的泥塑桥,说一说独特之处。 (2)小组分工合作,选择最佳图纸,运用泥巴零件塑造一座稳固而独特 的桥 6(参观欣赏,相互学习。 第二课时 课前准务 (学生)陶泥、泥塑工具。 (教师)陶泥、图纸、泥塑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回忆泥塑稳固桥的方法。 说一说塑造一座泥塑桥的重点。 (1)注重桥的稳固性尤为重要。 (2)桥墩应选择粗壮、坚实的泥巴零件。桥栏则应该选择小而细薄的零件。 2(列举代表家乡特色的事物。寻找“家乡特色”与“桥”的共通之处。 (1)列举代表家乡特色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特征。 (2)思考“桥”与“家乡特色”的共通之处。 (3)运用夸张、联想的方法。 15 ?观(事物特征)。 ?寻(局部特征)。 ?用(放大、缩小)。 ?加(排列、组合)。 3(以杭州的桥为例,探究设计方法。 (1)出示有杭州特色的图片,小组讨论,如何从特色事物中寻找灵感,设计创作一座杭州特色的桥。 (2)小组讨论,如何设计一座家乡特色的桥,完成创作小稿图。 (3)欣赏同学的图纸,说一说最吸引你的地方。 (4)欣赏同学塑造的家乡桥作品,寻找最巧妙之处。 4(学毕创作(教师指导。 5(欣赏展示,互评互学。 第七课 生长的植物 一、教学目标 1(尝试用纸版画的形式表现植物的生长形式。 2(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抓住植物的形态特征,用黑白纸版画的形式进行表现。 3(体验纸版画创作的乐趣,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大自然中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充满了无限的生机。这些千姿百态的植物不仅给我们提供了美好的生活环境,也给我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它们让大地生意盎然,更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瑰宝。因此,让学生从美术角度和美术表现方式等方面对植物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科书提供了一组不同时期的植物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有关植物的生长规律,认识植物的个性化特征,发现植物细节的美,从中感受植物的勃勃生机。通过赏析画家王琦的作品《古墙老藤》,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画家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了植物顽强和旺盛的生命力。通过同龄 16 人作品的赏析,又让他们从中明白,纸版画的特性更能表现出植物的立体感和动感。 教科书还提供了用纸版画表现生长的植物的方法与步骤,图示清晰明了。教学时,教师可通过直观演示,引导学生用纸版画的形式表现植物之间的前后穿插关系。创作中要鼓励学生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抓住植物的形态特征,使用纸版画的不同印制方法表现植物之美,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纸版画制作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纸版画的造型表现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纸版画的形式表现植物的生长形态。 难点:抓住植物的形态特征,用纸版画的形式大胆地进行造型表现。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各式纸材、剪刀、胶水、拓印工具材料(油墨和滚筒)。 (教师)课件、各式纸材、剪刀、胶水、拓印工具材料(油墨和滚筒及有机玻璃板等)。 教学过程 1(欣赏种子发芽的图片,感受植物勃勃生机之美。 2(出示课题:生长的植物。 3-欣赏一组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植物的特征。 4(赏析木版画《古墙老藤》,说说画家是怎样来表现生长的植物的。 5(学习纸版画表现生长的植物的制作方法与步骤。 6(教师示范纸版画表现植物的基本步骤,强调应注意的事项。 7(欣赏同龄人作品,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 8(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9(展示评价。 10.拓展延伸。 第八课 爱书藏书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藏书票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了解藏书票的来历、特点及其作用。 2(学会用绘画或纸版画拓印等形式制作藏书票。 17 3(在藏书票的创作、设计过程中体会艺术创作的快乐,提高审美能力,养成读书、爱书、藏书的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融“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为一体, 主要是让学生认识藏书票,并使学生掌握藏书票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去用自己的方法标识自己的爱书。藏书票是贴在书籍扉页上的小型装饰画,表明书的主人是谁,同时也表达了书籍主人对所藏之书的珍爱之情。藏书票大都是以版画的形式表现的。课本中提供了不少的藏书票供学生欣赏,展现了藏书票的实用和审美双重功能,体现了美术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的社会价值。 起源于德国的藏书票,是贴在书籍扉页上的小小装饰画。翻开书,首先看到一幅与精美的装帧设计相衬的美丽的藏书票,这是藏书票独有的形式美感,对于所爱的藏书能起到装饰的效果。书签也是读书时经常用到的,既实用又美观。小小的藏书票、书签的画面虽不大,却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从内容说,它可以表达藏书者的思想、感情、修养、兴趣;在表现手法上,它可以是写实的、写意的、象征的、抒情的;在技巧上,它可以运用版画、水彩画、手工等技法;在形状上,也不限于是方,可以是圆,也可以是三角;在色调上,根据个人喜好可以自由创造,只要求对于书籍有美的装饰效果。藏书票为读书、爱书、藏书人所使用,不仅仅起装饰作用,还标志着藏书者的所有权,表达读书人的心愿,更可使藏书留给后人作为某些方面的研究资料。本课通过欣赏、制作藏书票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爱读书、爱惜书的思想情感。 如果要学生在没有任何经验与方法的情况下,设计制作一枚藏书票,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会手足无措,不知从何开始,会影响兴趣。所以,必然要引导学生学习创作的思路与兴趣,将藏书票与读书的关系作为学生创作的兴趣与动力,使学生能够学习获取藏书票创作的灵感方法,激发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独立创作,把自己内心的感觉表现出来。发掘藏书票与读书的关联和意义,更好地培养学生爱读书、爱惜书的思想情感。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藏书票的构成及制作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用吹塑纸板印制或直接绘制。 难点:设计出新颖、独特、富有特殊含义的藏书票。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18 课前准备 (学生)藏书票制作材料、用品(教师)课件、示范作品、藏书 票实物展示。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你最喜欢看的是什么书, 老师和大家一样,也喜欢看书,并且老师把自己喜欢读的书都好好地珍藏起来了。 对你最喜爱的书你用什么办法来保护它,你有没有想过给你喜爱的书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标志,想知道爱书人是怎样做的吗,(他们会在书内贴上一种小小的标志) 引导学生观察这种小型装饰画,问学生是否知道这种小型装饰画的名字。这时板书“藏书票”,引出本课内容:爱书藏书。 (教学设想:用设臵悬念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兴趣) (艺术探究。 2 (1)看一看。 ?了解藏书票的来历,介绍藏书票的知识。 (出示课件:世界上最早的藏书票是“刺猬藏书票”) 教师进行简单介绍:全球最早的一张“刺猬藏书票”,制作于1450年左右,现存于德国伊格勒,故又称“伊格勒藏书票”。此书票为木刻制版,图中是一只口衔野花的刺猬,在落叶上向前徐行。上端绸带上有一行“慎防刺猬随时一吻”的德文,意思是告诫读书者切勿盗书,以免被刺猬刺痛了手。 教师:20世纪二三十年代,藏书票开始传人中国,很快就和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相融合,不少书画文人对藏书票特别钟爱。这一枚藏书票就是1935年发表的中国最早的藏书票之一——关祖章藏书票。(课件出示中国最早的藏书票——关祖章藏书票) “关祖章藏书票”是中国最早的藏书票,充满中国古典文化气息。画面上一位头戴方巾的书生,翻箱倒箧之余,正秉烛展卷,潜心攻读,四周散落大量的线装古籍和卷轴,书籍上还标有“书林”、 “易书”字样。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用, 教师小结:藏书票是用在藏书上的一种标志,它是将图案与文字 刻在木板上,并拓印成小幅的版画贴于书本封面内页之处,作为藏书的标志。 19 ?探究学习——分析藏书票的特点。 欣赏藏书票,提出问题:藏书票作品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 a(以方形为主,在12-17平方厘米以内。 b(图案简洁美观,达到装饰书籍的效果。 c(要刻上“EXLIBRIS”字样,原为拉丁文,是“我的藏书”的意思,还要刻上票主(即藏书者)的名字。 d(多选用版画形式,便于拓印。 引导学生欣赏一些随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的新作品以及学生作品,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关于藏书票的知识。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与观察,比较、分析,便于学生理解藏书票的结构特点。) ?欣赏后,先让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 a(藏书票的设计要有图案和文字(板书)。 b(图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藏书内容,藏书者的兴趣、爱好等,构图上力求简洁明了,内容上讲求主题突出并具有一定的含义。 c(文字可以用中文、英文、拼音等书写,包括设计者的姓名或“××藏书”等内容,文字简短含蓄。 d(每一枚藏书票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国际通用标志EXLIBRIS,并向学生介绍这一拉丁语的意思:我的藏书。(板书:藏书票的组成:图案、文字、EXLIBRIS) ?人们为什么用藏书票来作为自己藏书的标记,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讲出藏书票的欣赏价值、装饰价值、促进阅读的价值等。 (教学设想:这一环节通过先让学生感受作品,组织学生讨论,以此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认识藏书票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了解藏书票的特点。从而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印一印。 直观演示藏书票的制作。 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精美的藏书票,你们也一定想让它成为自己书籍的好朋友吧,那就跟我一起学一学、做一做吧~ 教师讲解藏书票的纸版画的制作方法(随机出示课件,展示纸版拓印的技法演示): ?画稿、雕刻。 20 先在卡纸或吹塑纸上画出自己想设计的图案,画出藏书票的外框,在合适的位臵写上“XX藏书”或“XX之书”和国际通用标志“EXLIBRIS”字样。 ?上油墨。 吹塑纸上在印版处涂上油墨。(也可在彩色颜料中加入几滴洗洁精,利用滚筒滚均匀,上色进行彩印) ?覆盖后背面用力磨压。 将图画纸覆盖在印版上,拓印出作品。 ?小心揭起,签上印数、姓名和时间,完成作品。 (3)赏一赏。 我们认识了藏书票,欣赏了优秀藏书票作品,也了解了藏书票的不同制作形式,印的种类有粉印、油印、胶印、水印,刻的种类有橡皮刻板、木刻板、金属刻板等。那同学们想不想动手为自己设计一张藏书票呢,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创意,然后找几个同学一起来交流。 确定藏书票主题。通过集体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可根据什么确定自? 己的藏书票主题。如依据书的内容、个人喜好等。 ?说说自己的藏书票的主题,准备用怎样的构思来表现主题,并用铅笔尝试几个小构图,教师对比点评修改后确定构思构图。 设计要求:设计时要尽量做到图形简洁、构思新颖或能代表自己的个性爱好。 ?学生选定创作构思构图,用色彩进行描绘或尝试吹塑纸板印,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教师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创作、表现自我的空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独立创作,把自己内心的感觉表现出来。而教师则引导学生去思考,顺着学生的思维去开导、指导、辅导,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探索,帮助学生拓宽想象空间。做到既要教给学生新的知识,又要对学生做好服务。) 3(评价。 (1)各小组选出几幅藏书票参加展示。 (2)作业点评: ?自评:设计者说出作画意图及对自己的作品是否满意,并说明原因。 ?互评:学生依照评价评判作业。 ?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小结。 (3)根据同学和教师的建议对藏书票草稿进行适当修改。 (教学设想:新课程评价理念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学生设计创作出 21 来的藏书票都是独特的,这个环节对每个学生抱以热切、积极的期望,并从各个角度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让学生寻找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发展学生的潜力) 4(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藏书票的设计和制作,请同学们回去以后选几本自己喜爱的书,精心设计适合它们的藏书票。并把设计好的藏书票贴在你心爱的书上,让它们变得更加美丽、更加漂亮。让我们做一个读书、爱书的好少年。 (教学设想:通过课后让他们亲手为自己喜欢的书籍设计制作藏书票,不但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发学生爱书、读书、藏书的欲望)。 奇妙的点彩 第九课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点彩绘画艺术特点,简要分析点彩画的基本原理,掌握点彩画的基本技能。 2(在欣赏分析名家点彩画作品的过程中,研究点彩画的各种画法,大胆地尝试,并创作一幅有趣味的点彩画作品。 3(体验和感悟点彩画的艺术之美,激发对美好事物的表现以及创造的欲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色彩是最能打动他们心扉的,也是最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美术语言之一。点彩画派源于法国,是从印象派的光与色彩的原理发展而来,并以“色彩分割原理”为依据所形成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又被称为“点彩画法”、 “新印象画派”和“分色主义”。其主要是利用不同的纯色点和块并列在一起形成的 画面。教科书中展示了法国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的《大碗岛的塞纳河之 春》和保罗〃西涅克的作品《纳蒂布港》,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点彩画的主要艺术特征,提高研究点彩画的兴趣。而且通过学习了解简单的点彩画,让学生初步接触点彩,知道点彩的特点及简单技巧。教科书中还列举了不同种类的色点混合的效果,提示学生也可以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运用不同的色点来表现色调, 22 丰富学生的表现力。 2(重点、难点。 重点:明白点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使用点彩的方法完成一幅点彩画。 难点:能够使用点彩的方法创作相对完整的作品,丰富表现手段。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小水桶、抹布、铅画纸等。 (教师)画在透明塑料片上的黄色色点苹果、画在铅画纸上的蓝色色点苹果、课件、学生作业、水粉颜料、画笔、调色盘、笔洗、抹布、铅画纸等。 教学过程 1(魔术导人,激发兴趣。 (1)教师变魔术。先出示苹果教具:蓝色色点苹果和黄色色点苹果。将它们叠在一起,请学生仔细观察,看到了什么奇特的现象。(变出了一个绿苹果) (2)共同探讨,寻找谜底。把苹果依次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仔细寻找看到绿苹果的原因。(当我们从一定的距离去看这些紧挨在一起的黄色小点和蓝色小点,我们的视网膜就产生了一个调色反应,所以我们看到了绿色) (3)这个变色魔术老师是从一位大师那儿学来的。他就是点彩派画家修拉。今天我们跟着修拉一起走进《奇妙的点彩》。 2(了解大师,欣赏名画,探究方法。 (1)修拉和点彩画派的出现。 修拉,法国画家,点彩派的创始人。修拉受画家保罗〃西涅克邀请参加了印象派,在他们的影响下修拉开始对光与色彩的原理进行了 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印象派的用色方法不够严格,调色中出现了不透明的灰色。于是他尝试着将物理学上色彩分解与综合的方法运用到绘画中,提出了分色主义的理念,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他发现,两种不同纯色的色点并臵堆积在一起,在一定的距离内就会产生一种比用笔调出的更明亮、更纯净的色彩。于是他便不再在调色板上调合颜色,而是直接运用原色小圆点进行作画。成功创作出了一系列的作品:《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安涅尔浴场》、《马戏团的一幕》、《喧闹》等,这些图画被称为点彩画(修拉也成了点彩画派的创始人。 (2)重点欣赏《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 教师简要介绍《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学生欣赏并思考: ?画中画了些什么,它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3 ?画中橙色的裙子、绿色的叶子、紫色的影子,主要是由什么颜色的小点点组成的, ?整幅图画带给你一种怎样的美感, (3)体验与尝试。 用修拉的方法来画一个你喜欢的物体,如一顶小帽子或者一把小雨伞等。(利用小号画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色点密密地点出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体验变色的魅力) (4)简要介绍另一位点彩派大师保罗〃西涅克,欣赏其作品:《圣特罗佩港的出航》、《小镇海滩》、《大运河》等,体会其作品的艺术魅力。 (5)分析比较《纳蒂布港》与《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的不同。 色彩方面:没有修拉那么严谨,必须用原色进行绘画色彩。西涅克的画色彩很亮,基本不采用黑色。 点的形状和数量:不像修拉那样必须用很小很小的小圆点,比较多地采用马赛克形状的大点进行作画,画面更加追求一种明快轻松的光色效果。 (6)小游戏。 说一说:这些玩一玩:你能用你手中的笔来画出多少种不同形状的点呢, 不同的点,你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 3(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探讨与思考。 课件出示一些同龄人的点彩画作业,讨论: (l)你最喜欢哪一幅的内容,可以给它取个什么题目, (2)这幅点彩画的主体不是很明确,谁可以想办法,怎么修改一下, (先说一说,再改一改) (3)你准备画一幅什么样的点彩画, 4(作业的要求及注意点。 (1)要求:用点彩画的方法创作完成一幅作品,或者把课中的小练习进一步加工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2)注意点: ?主体物要画得大。 ?轮廓线的点的色彩要和底色有明显的对比。 ?颜料宜厚不宜薄,尽量不要往颜料中加水。 ?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要紧密。 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6(作业展示评价。 24 (1)在黑板上展示出学生作品,谈谈哪件作品是你喜欢的。 (2)选择几张特别好的作品,请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做到的。 (3)选择一些问题比较明显的,请学生说说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的。 7(课外拓展。 欣赏了解后印象派及代表画家的经典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 搜集学生优秀的点彩画作品,布臵点彩画作品展。 第十课 落日 一、教学目标 1(观察落日美景的色调特点,掌握暖色调的相关资料。 2(欣赏落日美景,用暖色调表现观察到的落日美景。 3(学会观察、欣赏、表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夕阳西下,落日发出漫天红霞。由于大气层整整一天都受到了太阳光的强烈照射,因此,日落的颜色比日出时更为亮丽。当太阳在空中渐渐下落时,形成暖色调。天空的色彩由远处的亮黄色依次过渡到红色、紫色、蓝紫色等。这绚丽多姿的天空,带给孩子们无尽的联想。 教科书中选用了几张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视角的落日图片:有水天一色的落日,有绚丽多彩的晚霞,还有以天空和山为主体的西湖雷峰夕照。这些照片上的天空的颜色各不相同:一幅以红色、橙色为主,一幅以红色、紫色为主,还有一幅则以黄色、橙色为主。教科书中展示了日落时天空中主要的几种色彩,大致讲清了它们的变化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去了解日落时天空色彩变化的原因,帮助他们理解:在很多因素的作用下,不同地点、不同天气、不同时段,落日都有很大的不同,促使学生能更加全面地去了解、认识落日的色彩,感受到不同的日落之美,领略大自然无限的艺术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对英国画家透纳的美术作品赏析,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感受用画笔来表现美,表达情感。通过欣赏、比较水粉和油画棒这两种不同媒材不同绘画方法表现落日美景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用不同的绘画工具进行创作的方法及基本技巧。此外,教科书还选取了两张同龄人的优秀作品,这两张 25 作品都较好地运用了暖色调,使画面中天空的色彩有了绚丽的变化,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参考。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日落时天空与景物色彩的特点与规律。 难点:用暖色调大胆地表现观察到的落日景象。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画纸、水粉颜料、画笔、水桶、小抹布。 (教师)多媒体课件、画纸、水粉画颜料、画笔、水桶、小抹布。 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1)欣赏落日的图片,说说带给人怎样的视觉感受。 (2)揭示课题:落日。 2(欣赏感知。 (1)引导学生回忆交流印象最深的落日美景。 (2)观察日落图片,找寻天空与景物色彩的特点与规律。 (3)思考:你还发现了哪些日落时的色彩, (4)欣赏英国画家透纳的作品,找寻画家表现落日的好方法。 (5)小知识:一幅画中,画面色彩的总体倾向称为色调。描绘落 日景色的画面因大量的红色、黄色、橙色等而显得十分温暖、热烈的色调,我们常称之为暖色调。 (6)学习水粉色表现落日美景的方法。 (7)学习用水粉、油画棒这两种不同的绘画材料表现落日的绘画技法。 (8)欣赏同龄人作品,拓展创作思路。 3(尝试创作。 (1)作业建议:观察日落时的色彩变化,选择喜爱的工具,用暖色调表现一幅落日美景。 (2)学生创作,可按书中的步骤画,也可跟着视频的演示学画。 (3)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价。 以“落日”绘画作品展形式展示作品,围绕作品是否用暖色调表现了自己对天空落日的独特感受展开评价。 26 5(课后拓展。 第十一课 夜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绚烂的灯火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掌握冷色调的相关色彩知识。 2(感受夜色所带来的美妙,用生动的色彩关系来表现美妙的夜色。 3(观察、欣赏、表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看、赏、闻、想、悟、画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在城市亦或在乡村,不论皎洁的月色、闪烁的星星,还是五彩斑斓的灯光、千变万化的焰火,都使我们的夜晚变得美丽、动人。教科书以此为描绘对象,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回忆夜晚万家灯火披上绚 丽的霞衣,感受生活的美好,引发学生美好的回忆,强调色彩在美化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及美化生活的能力,善于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教科书的教学意图是促使学生发现和捕捉美丽夜色的特征,体会美的景象,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创造力的造型表现能力;其次,深层解读夜色,理解黑夜隐没,黎明将至之时,即是万物即将苏醒,新一天到来之时。此刻虽然沉寂,但是是一种积淀,光明就在前方等待。暗夜中既有绝望,又有如灯火般的希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不惧困难、积极、乐观进取的精神。 2(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夜色所带来的美好与绚烂,能运用深色和浅色、冷色和暖色的对比关系来表现夜色的美感。 难点:构思夜景,用各种冷色表现出色彩的丰富性。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27 (学生)夜景照片、水粉画的工具和颜料。 (教师)视频、多媒体课件、摄影作品、自制色标卡、水粉画的工具和颜料。 教学过程 1(欣赏导人。 ( 1)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欣赏夜色,体验夜晚所带来的美妙,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教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何感想,(泛谈感想,“走”入学生当中) (2)展示照片——城市的夜景,教师小结。 教师: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美好的景物,日出日落、山海湖泊、名胜古迹、城镇村落、街道庭院、高楼大厦„„这些都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去生活、去热爱。当最后一轮夕阳归落,夜幕降临,灯火斑斓,我们的家、我们的生活披上了别样的色彩„„ (3)板书课题:夜色 设计意图:随音乐播放一段从F1天到夜晚的视频,给予学生视觉上的震撼,激起学生对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 (深入感知。 2 (1)多媒体展示摄影作品,引导学生对比欣赏同一景色的闩天与黑夜。 了解白天景色与夜色的异同。(生机与生动,和谐与对比) (2)组织“找不同”游戏,展示另一组同一景色白天与黑夜的摄影作品, 要求: ?看谁找到的色彩不同的地方最多。 ?看谁找出最多的色彩。 分析夜晚色彩、明暗对比规律:将学生找到的色彩书写在黑板上,并贴上相应的色标卡。(板书:色调、冷暖) 设计意图: a(了解更多夜晚景物的特点,拓宽学生思路,丰富创作资源。 b(找出能表现夜晚的色彩,使学生了解夜晚色彩的特点,了解光赋予美丽的色彩,为学生表现夜景打基础。 (3)探索明暗色彩规律。(板书:明度) 教师:天空、背景色与前景色有什么不同,如果背景换成浅色,这些明亮的色彩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师多媒体演示黑背景与白背景上相同的色彩对比效果。 总结:深色的背景可以衬托浅的色彩,使它们显得更加明亮。 设计意图:进一步分析表现夜晚 28 的颜色特征,引导学生感悟暗色与亮色的互相衬托作用,学会使用亮色与暗色的衬托方法。 (4)欣赏油画作品《夕星》,师生共同感受画家笔下夜色的魅力。 ?教师简单介绍日本风景画家、散文家——东山魁夷。 ?多媒体展示油画作品《夕星》,请学生从色彩、表现内容、技法上谈谈对这件作品的认识、理解。 教师:这件油画作品,从色彩上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画面是什么色调的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表现技法,有何艺术特色, 小结:作品倾诉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依恋。蓝灰的色调、平衡的构图、细腻的笔触、寂静的表现素材,皆描绘出作者对生命的淡淡伤感。淡雅、静寂、清澄,空灵而又富有东方文化的诗韵,净化着每一位观者的心,这正是东山魁夷的心象风景画。 3(实践探究。 (1)展示摄影作品《城市的夜晚》——找灵感,寻创作。 教师:遇此夜景,你如何表现, 学生找灵感,谈构思,教师小结: ?画面如何构图; ?画面用什么色调。 ?如何选择适合表现内容题材的表现方法。 (2)展示步骤图,教师示范创作《城市的夜晚》。教师示范,点到为止。 小结: 用油画棒加水彩的画法。 ?用浅色油画棒画景物、灯光、星光等。 ?用水彩(深色、冷色)画天空、远景、大面积近景。 ?调整、修改画面。 ?用较厚的暖色画亮光。 设计意图:学习教科书中创作的表现方法,丰富创作手段,启迪学生如何创想、创作。 (3)引导学生欣赏自己准备的夜色照片。(逐步挖掘学生的构思能力、创造能力) 教师:这是哪儿的夜景,照片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如何表现此夜色, 小结:画面内容组织和表现方法。 4(作品欣赏。 多媒体展示优秀儿童画作品。(引导观察、分析:表达内容、表现方法、色 29 彩运用、技能技巧等) 5(创作表达。 (1)临摹教科书范画。 (2)根据教科书照片内容进行写生创作。 (3)根据记忆想象,构思夜景,表现美丽的夜晚。 要求: ?构罔饱满,形体概括。 ?设色大胆,能表现出夜色所具有的独特韵昧、色彩效果。 6(作业点评。 (l)清学生集体欣赏夜景图,体会由每位同学作品汇集而成的集体大作品中产生的作用,感悟作品的整体美感。 (2)欣赏夜景图,用优美的语言对集体汇集的夜景作品进行描绘。 (3)教师评价并组织学生自评、互评个人作品。 7(课后拓展。 (1)用冷色调表现不同的景物。 教师:除了用水粉画的工具和颜料,你觉得还能用什么表现方式和材料来更加完美地诠释夜色的美, (2)陶冶情操,情感教育。 播放黑夜隐没、黎明将至、万物苏醒的视频,进行热爱生活、不惧困难、积极、乐观进取的情感教育。 教师:黑夜是黎明前的沉默,是每一个乍命成长的积淀,是人类精彩的历练;没有困难、没有挫折,何来成长,何为成功,同学们,让我们在美好的夜色中,以饱满的姿态迎接黎明的第一道曙光。 第十二课 亭子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各类亭子的造型特点和建筑特色,并认识中国的名亭。 2(用写生线描的方法画出家乡的亭子,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在画亭子的过程中激发对传统建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30 1(教材编写思路。 亭子,或小巧玲珑,或古朴壮观,千姿百态,翼然卓立。它不仅以自身独特的建筑造型点缀在妩媚多姿的园林风光中,还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观景的好地方。在亭子里,或倚栏凝视,或站立眺望,远近的景致尽收眼底,诚如古人有诗云:“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在日常生活中,亭子也是孩子们最常见的园林建筑,他们或在亭中嬉戏玩耍,或陪伴老人下棋聊天,早已感受到亭子带来的美与乐趣。画画亭子、了解亭子作为教学主要内容,学生想必也很有乐趣。 教科书在提供亭子图片及相关资料的同时,通过提问学生了解有名的亭子及特点,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及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观察、概括不同亭子的造型特点,明确创作要点,再提供学生作业,拉近学 生的创作距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重点、难点。 重点:用写生线描的方法画出亭子。 难点:线描线条疏密、结构等的处理。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黑色记号笔。 (教师)水墨长卷、写生台、黑色记号笔、透明胶片、范画。 教学过程 1(视频导人。 (1)教师:在进入我们今天的新课前,老师想请大家来欣赏一个小短片。 (2)教师:在这个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有没有人发现有个出镜率很高的建筑,对了,亭子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中非常迷人而又能典型反映中国文化艺术成就的一种建筑。特别是在中国园林中,亭子是最常见的景观,可以说是“无园不亭”、 “无亭不园”。 今天,就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领略亭子的文化,感受它特有的艺术魅力。 2(欣赏名亭。 (1)亭子初建始于汉代。其目的是为了休息、避雨,每隔五里或十里地便建一个亭子。 五里为短亭,十里为长亭。在建筑上则比较简单,四根柱子之上盖一个顶,下面臵围栏,围栏上装有条板供人们小坐。随着历史的发展,能工巧匠不断涌现,亭子作为点景建筑。出现在园林中,亭子的建筑也日益繁复、精美。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中国古代的四大名亭,并想一想,它们为何会被称为“四大名 31 亭”呢,(醉翁亭、陶然亭、爱晚亭、湖心亭) (2)小结:亭子本是一种有顶尤墙的建筑物,自古以来,凡有些名气的亭子多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四大名亭”无一不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3(结构探究。 (1)教师:今天老师把四大名亭这美丽的景致搬到我们的课堂咀。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亭子都有哪些基本结构呢,(动画呈现亭子的 三大部分:亭檐、柱子、基座) (2)教师:下面你们可以4人一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呢,(发现细节的美) 小结: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亭檐、内顶、柱子和翘角。看,还有很多造型不同的亭子。 4(平面图。 (1)教师:现在老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变成了一只小鸟,从空中俯瞰这些亭子,我发现了好多规则的几何图形,有方的,有圆的,有五角、六角、八角、梅花、扇形,各种各样。好,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好好看看,这个亭子的平面是什么几何图形, (2)教师:虽然从平面看都是规则的几何图形,但在经过透视后它们又发生了变化。 5(教师示范。 (1)教师:这么美丽且有文化的亭子,老师真想来画一画~你们觉得应该先画什么, 教师边示范边解说:我们先勾画轮廓,注意抓住亭子的造型特征(可以从上往下,也可以从亭尖到基座),大轮廓画好后,再来勾勒细节,如里面的瓦片。我们可以用线条的粗细、疏密、方向、形状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物体的质感、肌理和色彩。当画面层次不清、拥挤不堪时,可以适当地进行点或黑白处理,点要点得随意,涂黑要均匀。 (2)教师范作写生盒。 6(学生创作。 (1)教师:欣赏了那么多亭子,你们想画一座怎样的亭子呢, (2)作业要求:用线描的方法,你可以对四大名亭进行写生,也可以画画自己印象中家乡的亭子。 温馨小提示: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的不是白纸,而是透明膜,这种材质你就不能先用铅笔打底稿了。所以,落笔之前请在脑海中慎重构思,注意用线肯定、 32 流畅。 7(结束。 (1)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贴在以西湖为水墨背景的长卷上,透明膜上的亭子与背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2)小结:亭子,或小巧玲珑,或古朴壮观,千姿百态。在亭子里,或倚栏凝视,或站立眺望,远近的景致尽收眼底,诚如古人云:“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作业展示的背景) 第十三课 房间的一角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房间功能的设计,掌握写生时对物体主次关系的把握。 2(观察房间物体的摆放,通过有取舍的写生去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 3(提高审美能力,进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借房间一角的绘画题材进行写生练习,激发学生热爱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热爱生活。教科书中选用了一幅暖色调的凡〃高作品《凡〃高在阿尔的卧室》,用高起点的艺术作品来感染学生。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习的重点,在写生时,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房间的一角,构图时,根据主体物在画面中的安排,有选择地添加或删减物体。通过写生,懂得只要有真实的感受,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敢于表现的双手,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 2(重点、难点。 重点:用实地写生或根据照片表现房间的一角,能够主次分明地表现房间的一角。 难点:对房间物品进行合理的取舍。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事先观察自己的房间,了解自己房间的布臵、摆设,准备房间的照片、铅笔、勾线笔、彩色铅笔、画板、凳子。 33 (教师)搜集并整理有关房间一角的照片资料;制作好教学课件;找好写生的场地,如图书室、体育室、卫生室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欣赏房间一角的照片。 (2)学生同桌讨论,并讲一讲:摆设、特色和布臵。 教师小结:一般房间的主要摆设:床、桌子、柜子、凳子,沿着墙边、窗边摆放家具和写字台„„。 (3)学生扮演小小介绍员,介绍自己的房间。 教师:我们每天至少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是在自己房间里度过的,那你了解自己的房间吗, 教师:你的房间里都有哪些摆设和特色呢,请把你的房间介绍给你组内的同学。 学生回忆房间摆设,结合照片向同学介绍自己的房间。 教师:巡视观察,个别辅导学生学会取舍,抓住重点介绍。 (4)引出课题。 教师:刚才我们是用语言的方式介绍了自己房间的一角,接下来我们就用绘画的形式来介绍和展现我房间的一角,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我们对自己房间的喜和爱。 出示课题:房间的一角。 教师介绍:写生是直接面对对象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方法。 2(深入感知,感受画家笔下的房间,学会如何画房间。 (1)展示欣赏画家凡〃高作品《凡〃高在阿尔的卧室》。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特别的房问,这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凡〃高的房间。看了这个房间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欣赏作品,谈谈自己的主观感受( 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感受并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一张简单又粗糙的大床,墙壁上歪歪斜斜地挂着几张纸片„„门是紧闭的,有一扇窗户„„整个画面以黄色为主,呈现暖色调。 教师:《凡〃高在阿尔的卧室》是一张用颜料创作的油画作品,那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丁具、什么绘画方法能简单巧妙地将我们周边环境快速地记录下来呢, (2)展示线捕作品:《凡〃高在阿尔的卧室》。 34 学生欣赏作品,并说一说两张《凡〃高在阿尔的卧室》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一张是凡〃高画的油画作品,一张是其他画家所画的线描作品。线描是绘画中最为概括、最为简明的表现形式。 (3)指导欣赏照片和作品,两两比较,了解怎样画房间。 教师:怎样才能像画家一样,画出自己美丽的房间呢, ?用线流畅大胆。 ?懂得取舍组织。 ?黑、白、灰的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 教师小结:画面内容大部分是按照片来画的,但也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增减了一些摆设。 教师小结:线描画的要领是:用线流畅大胆,通过线条疏和密形成黑、白、灰的效果。在写生时,要根据主体物在画面中的安排,有选择地添加或删减物体,这样能更好地突出主体。也就是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的道理。 (线描写生创作。 3 (l)提出作业要求。 教师:仔细观察房问的一角,通过增加或删减,大胆用线描的方式进行表现。 (2)学生线描写生练习。 教师巡视辅导,将学生绘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其他学生展示,加以规避。 4(展示、交流。 ( 1)欣赏学生作品。 (2)出示评画标准。 ?用线流畅大胆。 ?懂得取舍组织。 ?黑、白、灰的节奏。 学生根据评画标准,评一评自己或同学的作品,注意分析比较,找出得意之处,并说明原因。 小结:请个别学生谈谈学习感受,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去发现美,勇于去表现美。 5(视野拓展。 介绍《房间的一角》不同的绘画方式、方法。 35 教师小结:同学们,只要你有真实的感受,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敢于表现的双手,你就能够用很多的绘画方法、技法创造出属于自己 的美术作品。 第十四课 线条的魅力 一、教学目标 1(观察自然与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发现线条的美感形式特征与规律,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 2(通过观察、对比欣赏、分析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具体了解线条的各种线形的变化特点及线条组合的方式,临摹或创意线条组合,进行有韵律美的构成练习。 3(感受自然与生活中的具象和抽象的线条的组合美,提高学生对线的观察力、感受力、表现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有句名言“用一根线条去散步”,线条是最基本的造型语汇。线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直线有水平线、垂直线、斜线等;曲线有波浪线、螺旋线、弧线等。线的表现力极其丰富:水平线有广阔、宁静感;垂直线有升腾、挺拔感;斜线有危急或空间变化的感觉;短线水平排列则产生跳跃急促的节奏感;流动的曲线使人感到柔和、轻巧、优美,给人轻快愉悦的感觉。线的粗细、刚柔、滑涩、虚实、疏密等变化产生不同的美感,教科书中的图片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界中神奇的线条:生涩、古朴的线产生稚拙美;斑马身上黑白相间的自然曲线产生韵律美和装饰美;钢构的大桥和建筑简括、挺拔,有一种力度美;缀满露珠的蜘蛛网则飘逸连绵、纤细稚拙。教师可以精选更多自然界中纷繁变化的线条提供给学生欣赏。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学习观察、对比欣赏自然与生活中具有美感形式的线及组合,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对比观察、分析,并尝试怎样使用线条的排列与组合,对线的艺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对自然与生活中美感的线的观察力、感受力、表现力。 36 2(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自然与生活中变化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 学习把不同的线条进行组合的美感特点与规律。 难点:理解不同的线条进行排列组合的美感特征和规律,能在画面的创作中 形成韵律美。 三、教学课时 l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颜料、马克笔、纸等。 (教师)颜料、马克笔、课堂示范用纸等。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1)游戏导入,四人一组,分组围坐。 (2)互动交流,游戏导课。 游戏设计过程:?把颜料倒入水中。 ?晃一晃盘子,使颜料浮起来。 ?用牙签沾肥皂水,轻轻碰触水面,水面形成圆形波纹。 ?继续用不同的 手势,在水面上划出各种线条。 ?请小助手把准备好的纸放入水中,颜料自然贴合纸面,形成画面效果。 ?把作品用投影仪进行展示。 2(观察感受。 (1)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线条,请两三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发现。 (2)出示线条图片,观察有趣的线,进一步理解线的含义。 3(我的线条。 小练习:画一画你最喜欢的线。 (1)教师示范,边讲解边范画。 (2)学生练习,四人合作在宣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线。 (3)学生展示:选四人在教师示范画上添加上自己最喜欢的线条,并给画命 名:《我最喜欢的线》。 4(线的韵律。 (1)出示拥堵的交通图片。 总结:我们现在的作品就像这个路口的状态一样,所有的线条各自有各自的 想法,很有个性,但欠缺魅力。怎样让这幅作品更具魅力呢, 37 (2)选取自然界中的线的韵律组合,搭配构成图片进行欣赏评析。 5(文化传承。 古今中外大师作品赏析,理解线条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作用。 (1)古今对比:马远和吴冠中。 (2)东西对比:葛饰北斋和保罗〃克利。 6(作业展示。 (1)用新学的组合方式将《我最喜爱的线》合作完成。 (2)展示合作作业,学生评述。 (3)小魔术:作业变灯罩。展示作业,师生赏评。 (4)总结本课,引出课题,这就是线条的魅力。 创造美的纹理 第十五课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自然纹理的美,对不同纹理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2(选择身边的多种材料,学习运用滴、吹、涂、喷、洒等创造纹理的方法来表现不同的纹理效果,以此来创作一件美术作品。 3(感受创造纹理的趣味,体验在创造美的纹理过程中产生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提高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名言很好地把美的内涵表达了出来: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内容的美术课。通过发现自己身上的肌理,从而理解纹理一词,即事物表面所存在的线形纹路,并进一步领略在自然界中所存在的各式各样美的纹理,如动物身上的纹理、植物表面的纹理和其他事物的纹理: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纹理的魅力。原来美,其实就在身边~从而诱发他们产生丰富多彩的联想,激发强烈的创作欲望。 本课选取了艺术家波洛克的作品和他创作作品时的情景图,以及一些同龄人的作品,旨在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丰富学生创造素材的多样性,拓展新的思路。 让学生走进生活,接触自然界中美的纹理。通过身边的工具材料,调动学生 38 的感觉器官和学习情感,能够自主地进行探究、发现、创造 有特色的纹理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知力、审美力和创造力。在本课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愉快的创造纹理的过程。在讲解创造纹理的方法(如滴、吹、涂、喷、洒等)时可以用直观的方式介绍一种工具可以有多种方法创造出美的纹理,也可以用不同的工具来创造纹理的效果,并注意在运用方法时掌握好用水量的多少。要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以及在大胆实践中掌握和发现不同的创造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引导学生领会创造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掌握新知培养学生应用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纹理,感受纹理之美。 难点:运用不同的创造方法来表现不同的纹理效果。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废旧报纸、水粉颜料、水粉笔、水桶、吸管、废旧牙刷、铅画纸等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示范画作、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伸出大拇指观察,发现手指上的指纹,观察人身上的肌理,即皮肤上的纹理。 2(理解纹理一词,教师小结并出示课题:创造美的纹理。 3(观察、欣赏。 教师引导:我们人的身上有许多纹理,在大自然中,美的纹理也有很多,让我们迈着欢快的步伐,投入自然的怀抱,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魅力~分别介绍动物的纹理、植物的纹理和其他事物的纹理。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自然界中美的纹理,诱发他们产生丰富多彩的联想,激发强烈的创作欲望) 4(探究、分析。 (1)教师引导:领略了自然界中美的纹理,大家一定也想跃跃欲试,来创造美的纹理吧。 教师出示喷洒材料,局部示范创造纹理过程,从中发现可以用喷的方法来创造纹理。 (设计意图:利用身边的工具材料,点燃学生的创作热情) 39 (2)教师提问:大家所带的工具材料里有水粉笔,怎样利用它来创造美的纹理呢, (用涂的方法来创造纹理) (3)教师再问:这方法很简单,还能有其他创造方法吗,我们先试着利用水粉笔来实践探究一下,从中也许会发现一些新的创造方法。 (4)学生初步实践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初步体验创造纹理的乐趣) (5)学生回答,教师一边小结,一边演示创造的过程。 教师引导:如何利用其他所带的工具材料来创造纹理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6)教师小结:利用身边的工具材料,可以用滴、吹、流、喷、印、刷、涂等方法来创造美的纹理。为了创造出美的纹理,我们在创造方法的运用上要注意颜料水量增减的变化,以期达到更好的纹理效果。 (设计意图:进一步完善创造纹理的方法,积累创作素材,以便更好完成创造) (交流、创作。 5 (1)出示大师作品和同龄人的画品,拓展学生创造思维。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一幅纹理作品。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6(展示。 (l)学生展示作品,自述作品内容,并互评作品。 (2)教师总评学生作品,对有创意的学生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观察审美能力) 第十六课 瓶子变个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瓶子的造型特点,拓展多角度观察想象的视野,掌握瓶子创意美化的基本方法。 2(通过欣赏、观察、构思等一系列学习活动,用画、加、填、贴等装饰手法,装饰一个瓶子。 3(增强“变废为美”的美术创意意识,体验“美术改变生活”的学习快乐,发展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40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将美术表现的触角伸展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废弃了的瓶子上,通过有目的的欣赏、探索、创作、表现、评价等学习活动,使之经历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从而发展他们“变废为美、变废为宝”的现代设计与创意精神。这一课不仅是《线条的魅力》、《创造美的纹理》的综合运用,更是一节融汇以往绘画、纸艺、拼贴等多方面所学的环保美术课。这一课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生活性”,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本课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关注、发现 并采用生活中像瓶子这样普普通通的媒材进行美术创意,打开“美术创意,无限可能”的学习视野;第二个特点是“独特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的观察想象、个性表现内容的构想、特别创意手法的选择等角度,提高学生美术创意表现的独特性与创造力;第三个特点是“社会性”,用装饰美化的现代设计精神展开融合“环保文化”在内的生活创意,有助于引领学生建构更加健康、更为低碳的社会价值观。瓶子创意装饰学习要重视学生关注生活、保护生活、美化生活的社会责任感培养。 本课教科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观察想象、多形式创意表现的瓶子作品,而且提供了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彩绘瓶子表现技法”的制作步骤图,更提供了不同表现形式的同龄学生习作,这十分有助于学生展开探究为主、创新思维发展为重的美术创意学习。 2(重点、难点。 重点:对瓶子造型特点的感受以及装饰、美化瓶子方法的了解。 难点:如何做一个有特色的装饰瓶。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1至2个瓶子、水粉颜料、水粉笔、桶或各色彩色卡纸等在内的手工制作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瓶子若干、水粉颜料、笔、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讨论导入。 (1)引导学生“走向瓶子世界,寻找创意灵感”。创设“乱扔酒瓶”的视觉情境,引导学生围绕“如此处理废弃的瓶子,这样做好吗,我们该怎么办”等问题展开讨论。 41 (2)鼓励学生叙说各种合理的建议,并随机引向“这样处理怎样,你还有哪些好办法可让瓶子变得更美呢”等的研讨,自然引出学习主题:瓶子变个样。 2(观察想象,拓宽思路。 (1)引导观看造型各异的瓶子,思考:看着这些不同形状的瓶子,你联想到什么, (2)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变换角度去看瓶子,你又联想到了什么, (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带的瓶子进行构想:我能把自带的瓶子变成什么,鼓励学生各种大胆的想法,加强组内外的交流。 3(欣赏探析,寻找方法。 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对相应作品进行赏析:一是这些瓶子分别采用了哪些装饰方法来进行创意,用这些方法装饰瓶子,你面临哪些动手操作上的困难,(教师在鼓励学生看步骤进行自主探究的同时,就“刷底色”和“起稿方法”等方面,进行局部示范,以解决学生彩绘瓶子技法上的学习难点)你还有不同招法吗,二是你最喜欢哪件作品的创意,为什么,这件作品为你接下来的创作带来哪些启示, 4(个性表现,视觉创意。 引导学生采用“不同角度联想法”、 “用好合适装饰法”这两个办法,进行“瓶子变个样”的创意。 5(展示赏评,成功体验。 (1)举办“创意瓶子博览会”,引导学生从构思的独特处、装饰的巧妙处等方面互相进行赏评。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利用闲暇时光进行环保美术工艺品制作,以美化自己的居所或作为小礼品赠送给好友。 第十七课 虫虫大聚会 一、教学目标 1(观察并初步了解大自然中各种虫子的形体和色彩的特点,积累视觉经验。 2(尝试用折剪的方法进行立体表现,学会一些简单的纸艺方法。 3(通过设计实践活动提高爱护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的环保意识。 二、教材分析 42 1(教材编写思路。 大自然是天然的画室,其中各种各样的虫子以“多样的形体”和“丰富的色彩”成为学生积累视觉经验最好的资源。本课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教学要突出该领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对纸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和实验,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本课学习内容选用了动画片《虫虫特攻队》的报帖,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表现对象的关注。七只形态各异的虫子实例图片可以让学生近距离地欣赏感受,进一步观察体会“形体”和“色彩”的特点。在欣赏评述活动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多元化的视角,从不同的角度去仔细观察分析、发现它们特殊的美感。教科书中还呈现了不同折剪法的步骤图例,清晰明了。这些图例构思独特,创意新颖,方法简单易学,可以很好地解决本课学习的重、难点。教师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教科书中的学生作品为完成作业打开了思维广度,让学生在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中选择不同的折剪法,并通过添画、拼贴的方法来进行立体表现。 (重点、难点。 2 重点:掌握纸艺中折剪的基本方法,学习立体表现有趣的虫虫。 难点:能抓住虫子的特点进行立体表现。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或油画棒)、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剪刀、胶水、彩色卡纸、范例作品若干。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观看视频《虫点点》片段后教师揭示课题:虫虫大聚会,并设问:你还见过怎样的虫,介绍其形体和色彩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具体观察分析虫的形体与色彩,初步感受美感。 3(小游戏:请学生快速用线条画出看见的虫的形体轮廓,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画得又多又能抓住特征。 4(引导学生小组欣赏各种平面表现形式的虫。 5(引导学生分小组探究:怎样用纸材来表现立体的虫,学生可以借助视频资料或观看教科书及教师的演示制作步骤,学习多种纸艺立体表现方法。 6(布臵作业要求:选择不同的折剪法,并通过添画、拼贴的方式制作一只有趣的虫虫。 43 7(学生进行作业,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化辅导。 8(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评价重点放在造型上,是否将虫的特征表现了出来, 9(拓展欣赏:纸艺大师用纸表现的作品。教师总结:创意无处不在~ 第十八课 良渚古玉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良渚文化的历史、地域分布等知识,感受良渚文化玉器的特征。 2(通过对良渚文化玉器在材质、色彩、造型、纹饰等特征的欣赏、描述,以及利用适当的工具、材料表现良渚文化的玉器或神徽,提高审美评述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激发对良渚古玉的探究兴趣,培养热爱古老文化的情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对文化遗址的保护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良渚文化不仅在浙江省有很高的认知度,而且在全国甚至在世界也有相当的知名度。良渚文化的出土文物在全国多个博物馆均有陈列,在书店或图书馆也能找到有关良渚文化的文献、图片。通过上网 查询,还能找到更多有关良渚文化的资料,在当地还能买到良渚文化器物的复制品。这给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教科书主要呈现了良渚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玉器,具体介绍了玉琮、 “神徽纹”——神人兽面纹及各类玉器。教科书通过“小知识”、 “想一想”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了解良渚古玉的神韵、特征,感受良渚古玉的美感特征。同时,通过“学习建议”及相应的图片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探究与创作活动。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编排的目的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良渚古玉的欣赏,了解传统文化。学习基本的欣赏方法,学习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良渚玉器的造型、纹饰特征以及自己欣赏的感受,提高学生美术欣赏的兴趣和水平。 2(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了解良渚古玉的造型、纹饰特征。 难点: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良渚古玉的造型、纹饰特征。 44 三、教学课时 l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泥、签字笔等。 (教师)相关图片、课件及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导人。 (1)出示PPT提问: ?请看大屏幕,这幅照片拍的是什么, ?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 (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这是考古发掘现场,是良渚文化的考古发掘现场。他们在进行考古发掘。 (3)提问: ?你知道良渚在哪里吗, ?你对良渚文化有哪些了解, 出示PPT,学生讨论交流。 (4)教师小结: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新石器时 代文化,因发现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 300-4000年。经半个多世 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遗址分布于太湖地区。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安 溪、瓶窑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良渚文化遗址。 (5)出示PPT,学生欣赏了解良渚文化分布区域。 (6)教师谈话,呈现课题: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良渚文化遗址频繁出土了不 少珍贵文物。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玉器。今天一起来欣赏良渚古玉,出示PPT。 2(初步赏析。 (1)提问: ?你见过良渚文化的玉器吗,在哪儿看到的, ?你认识哪些良渚文化的玉器, 45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逐一呈现良渚文化的玉器及名称。 ?良渚文化的玉器给你怎样的感觉, (2)学生交流后教师谈话引导进一步欣赏探究良渚文化的主要玉器及特征。 3(深入探究。 (1)欣赏“玉琮王”及神人兽面纹。 ?教师出示PPT图片提问:这个玉器叫什么,造型和纹饰是怎么样的,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这件玉琮是已发现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被誉为“琮王”。四面直槽内上下各琢刻一神人兽面纹图像。以转角为中轴展开,琢刻有简化的神人兽面纹。 ?教师出示PPT图片提问:玉琮上神人兽面纹有什么特点,用了怎样的雕刻手法,为什么要刻这样的形象,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图案上部为人像,脸呈倒梯形,重圈为眼,两侧有三角形的眼角,宽鼻,用弧线勾出鼻翼,大口,露出两排十六颗牙齿。头戴宽大的羽冠,冠上羽毛呈放射状排列。双臂抬起,肘部屈曲,双手五指平伸插于兽面眼眶两侧。中部是兽面,重圈为眼,双目圆睁,两眼间有短桥相连,宽鼻,阔口,上下两对獠牙露出唇外。下部为兽足,双足呈爪状相对,爪甲尖利弯曲。无论人像或兽面,都有一种凶猛逼人的气势,给人以神秘、恐惧之感。用了浅浮雕和细线刻两种雕刻技法。增加玉琮的神圣感、神秘感。 (2)欣赏比较各种玉琮的异同,进一步了解玉琮的特点。 ?教师出示PPT图片提问:这些玉器都叫“玉琮”,在造型和纹 饰上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PPT呈现): 相同:方柱体,内圆外方,中间有圆孔。以转角为中轴展开,琢刻有简化的神人兽面纹。 不同:分单节和多节。转角处雕刻的简化的神人兽面纹有的精细复杂,有的粗犷简单。玉琮是良渚古玉的代表性玉器,是祭天地的重要礼器。 (3)欣赏各种玉璧,了解玉璧的特点。 ?教师出示PPT图片提问:这些玉器叫什么,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玉璧,扁平圆形,正中有圆孔,代表财富,也是祭天用的礼器。 (4)欣赏各种玉钺,了解玉钺的特点。 ?教师出示PPT图片提问:这些玉器叫什么,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玉钺,造型像斧子。是军事首领的象征物,也是重 46 要的礼器。 (5)通过认一认、猜一猜,进一步了解其他各类良渚玉器及其特征。 ?教师逐一呈现PPT图片,请学生认一认、猜一猜玉器的名称。 ?根据课件提示,请学生说说良渚文化古玉器的特征。 (6)讨论总结良渚玉器的特点及成就。 ?教师逐一呈现总结的类别:请学生说出其各自的特点。 ?总结呈现良渚玉器的艺术成就。 4(课堂尝试练习。 (1)练习要求: (在下列两项练习中自选一项) ?用萝卜、陶泥、彩泥等材料以雕刻的方式表现一件良渚玉器。 ?用线描的方式临摹或表现神人兽面纹。 (2)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5(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作品展示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7(拓展欣赏。良渚玉器造型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第十九课 清明上河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欣赏、讨论,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城市的生活面貌。认识手卷这种国画形式并初学其欣赏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描述作品表现的场景和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3(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古代画家高度精纯的绘画功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代城市生活画卷。北宋画家张择端用画笔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旨在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画长卷的艺术魅力及其所包含的古代都市的商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历史文化信息。四年级的 47 学生对古代城乡的生活面貌比较陌生但充满好奇,教学中应该多让学生自主寻找长卷中的兴趣点进行细致观察、研究、讨论,从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提高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描述作品表现的场景和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难点:对古代建筑、人物服饰、风俗活动的了解。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墨、水、长条宣纸。 (教师)课件、长卷复制品、画卷局部打印稿、作业纸。 教学过程 1(猜一猜,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城市里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吗,(学生自由猜想) 今天,我们就要通过一幅传世名画去了解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 图片:宋画家张择端作品《清明上河图》,慢速播放长卷,并配文字介绍作品中作者和主人公。 2(介绍:《清明上河图》长525厘米,宽25.5厘米,其中计有人物684个,牲畜96头,房舍122座,轿子8顶,舟船25只,树木124棵。《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少年时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游学,后习绘画,尤喜画舟车、市桥、郭径,自成一家。 《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代表作,曾经为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绢本、淡设色,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3(再把《清明上河图》分成三个独立画面。 郊外、虹桥、内城。每个画面放大,主要人物局部再次放大,配音乐。 1、第一段郊外:(映示画面) 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2、第二段虹桥:(映示画面) 48 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3、第三段内城:(映示画面)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4、最后再次用录像配乐形式完整放映一遍长卷图,加深体会《清明上河图》在刻划人物心理状态,用笔没色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 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桥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49 四、作品分析 1、《清明上河图》说明了什么时代的民俗风情, 2、《清明上河图》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画幅与内容的矛盾的, 3、《清明上河图》的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现的, 4、观后交流讨论,请学生根据《清明上河图》中人物动态、表情、服饰等因素理解送代的生活风情。 五(《清明上河图》艺术成就总结 1、《清明上河图》是反映了宋代民情风俗的历史生活画卷。 2、《清明上河图》全卷采用了全景式的构图,并且使用散点透视的方法,解决了有限的画面空间和内容广阔的矛盾。 3、《清明上河图》全卷采用白描手法,朴素而且简练,是中国线描人物画里面代表作品。 六、选择文字、图画等某一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清明上河图》的感受和认识 七、教学小结 50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 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
本文档为【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015版要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