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新华社实习小结

2017-12-05 5页 doc 16KB 296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6899

暂无简介

举报
新华社实习小结新华社实习小结 新华社实习报告 2014年5月到6月,我在新华社经济信息编辑部舆情专线实习了两个月。这次实习的目的,一是增加自身的社会实践经验,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一是渴望看到这个世界性现代通讯社的工作内容与方式,以衡量自己是否适合媒体工作。 我在去之前对新华社的印象就是四个字:“又红又专”。其实真正到新华社给我的最大感觉就是新华社很大。宣武门那一块不仅有总社,还有北京分社、中国图片社、新华网。我所在的经济信息编辑部舆情专线,隶属于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社经济信息编辑部),它属于中国国家通讯社 ——新华通讯社,专门...
新华社实习小结
新华社实习小结 新华社实习 2014年5月到6月,我在新华社经济信息编辑部舆情专线实习了两个月。这次实习的目的,一是增加自身的社会实践经验,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一是渴望看到这个世界性现代通讯社的工作内容与方式,以衡量自己是否适合媒体工作。 我在去之前对新华社的印象就是四个字:“又红又专”。其实真正到新华社给我的最大感觉就是新华社很大。宣武门那一块不仅有总社,还有北京分社、中国图片社、新华网。我所在的经济信息编辑部舆情专线,隶属于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社经济信息编辑部),它属于中国国家通讯社 ——新华通讯社,专门从事信息采集、加工、发布、服务,并为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提供数据、资源保障的业务部门,是中国经济信息最为权威的采集和发布中心,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经济信息服务机构。 这两个月的实习,我主要负责摘选、删除来自港澳台地区的新闻媒体发布的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新闻。每天几千条的新闻选编任务虽然繁重,但极大地提升了我的阅读技巧和新闻素养,也使我更加了解新华社,收货颇多。 首先我全面了解了经济信息编辑部舆情专线的工作。这个部门的主要工作在于收集和整理来自全世界的有关中国的新闻和消息。部门工作者每天很早就开始接受来自与全球各地的信息,然后按照地区进行分类,再根据不同的类别进行选编,以供其他部门查阅。 2个月的实习也让我感受到了新华社特殊的人文氛围。退休员工和家属们闲适自由而有节奏的生活;新闻人严谨忙碌的上班生活,堪称一流的业务能力以及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都使人印象深刻;高高的写字楼,耸入云天的电视塔,古色古香的会堂——走在新华社,如同走入了那个革命之火红遍祖国的年代,走入了风云际会的当代世界,走入了高尚而忙碌的新闻空间。每天步入新华社大门,一股自豪感就油然而生,浩然之气充盈心中,重大职责立于肩头。 编辑老师严谨的专业精神给我体会很深。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重要因素,因此报道的准确性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新闻报道中的数据要准确可靠,相关事实力求真实,有所依据。但很多新闻内容不一定可靠,而且存在着极为严重的颠倒黑白的内容。那么,每当我选编完成自己的任务后,编辑老师都会认真地再对编选的信息进行检查,以免遗漏一些“问题”消息。有时,编辑老师还会就我选编信息时出现的问题,耐心指导,令我非常感动。为了保证消息的准确性,真可谓是重重把守,层层把关,使最后出来选编出来的消息准确客观,权威真实,有效减轻了后续工作的压力,为进一步的编辑工作做出了贡献。 通过这个这份实习,加深了我对新闻选编工作的认识。新闻选编并不是只选取对我国或是大陆地区的赞美之词,而是寻求时间的真实,力图在大量的新闻中找到事情的真相。如何不偏不倚地完成这项工作,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不仅要依靠经验的累及,还要全面了解国家、社会发生的大事小情,因此,为了工作,可是说是付出良多,需要多少功夫~ 所以,在编选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知识的重要。有时如果不了解当今事件热点事件的来龙去脉,就会对事情的发生、发展摸不着头脑,纰漏的产生就不可避免。例如我在一篇有关一系列台湾政治事件相关报道的文章时,对很多事情的来龙去脉不清楚,很难对文章的“去留”作出抉择。最后编辑老师给我讲解了很多 相关内容,我才了解到了事件本身。另外,在选编一些经济新闻时,很多专有名词对我来说简直闻所未闻,无法理解新闻的内容,形成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由此观之,背景知识何其重要,特别是新闻报道充满大量的名词术语和相关背景知识,要准确地选编谈何容易,很多时候要花费大量的心力。唯有不断丰富知识,多做实践,才能功力精进,翻出的作品才会准确自然。 我深深认识到工作时要耐得住寂寞,学会给自己带来快乐。选编工作辛苦而枯燥,可能收入还不高。但听编辑老师说,有的编辑将新闻工作作为终生事业,将追求真实作为自己的精神信仰。虽然工作劳累,要求大量的经验累积和背景知识。可人家就是苦中作乐,乐此不疲。还听说有的编辑每天查阅十几万字的新闻,真是需要极高的功夫和业务能力,我受到了无比震撼,心中极度佩服。小中可以见大,同样的工作也可以造就不同的精彩。编辑老师常跟我说,同是上大学,同是4年下来,相互之间的区别是很大的。何尝不是呢,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有滴水穿石,亦有白头如新。学习,做好工作,都需要大量的汗水。是以我们不可以不勤奋。每次看到自己选编完成的几千条新闻,心中的小宇宙是何其膨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番成就一份快乐~ 地铁上免费领取的信报也给我很多思考。当今报纸业收到巨大的冲击。新闻已死、报纸已死的讨论也早已持续了很长时间。新媒体的诞生,新闻传播方式的转变,媒体盈利形式的升级,一切都告诉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新闻是易碎品”,我们需要有创新的眼光,大胆的拿来,给新闻更炫的包装,给新闻“包邮”,让新闻成为“余额宝”“支付宝”“充电宝”,更加大刀阔斧地来改变面貌,在新事物的冲击中存活下来,让自己也成为新事物,就如同一朵云拂动另一朵云,美妙无边。 编辑老师给我很多启发,使我如沐春风。他平日里每天不辞辛苦,不仅向我讲解这次工作的流程与诀窍,还使我了解到了其他各个岗位的工作情况,使我对新闻行业有了更为深刻地认识,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忘不了每天和我一起实习的各位同学,他们给我讲解了很多的专业知识和新闻常识,使我对新闻工作和今后的职业道路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编辑老师对工作的热爱与奉献,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是我的学习榜样、努力方向。 2个月在时间里,在闷热的天气里,我每天挤1个小时的公交才能到达工作地点,也令我体会到都市生活的艰辛。每天早上六点起,刷牙洗脸,冲到公交车站,早已经有很多人在等候,公交来了,还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挤上去。有时候一只脚掂着就不知不觉一直坐到了目的地。每天如此重复,像机器一样地运转,也让我这个平日里习惯享受的人得到了更多的锻炼,也丰富了我的阅历。与此同时,我也体味到了父母为了我们平日生活的付出,真是经历方知父母恩。 每天的行程不变,路途上的人人事事确如流水一样,来而复去,川流不息。新闻事业的规律何尝不是这样呢,新闻是我们每天的生活,新闻的形式和内容在变,新闻的规律却不变。只要我们把握住规律,怀揣公正之心,真真正正体味人生百态,才能了解社会舆情,抓住新闻的核心,将最真实的事件呈现给广大人民群众。 最后,经过锻炼我的抗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第一天我就分到1000多条新闻,虽然不是很多,但是我初出茅庐,还不知道工作的方法。但我还是硬着头坚持浏览,不懂的地方多问学长、学姐,或是向编辑老师请教。随着实习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工作愈发熟练,能够快速准确的选编新闻,得到了编辑老师的好评。还有一次,由于有实习同学请假,我的工作量变成了平时的两倍,我不得 不加紧工作,积极思考,认真拣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满地完成了任务,令人欣慰。 我想这次实习最大的意义就是我发现,一个人如果在一个自己喜欢的环境里,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工作,哪怕是一天工作十小时都不会嫌累。我挺庆幸自己选择了新华社实习,选择了一个中央级的媒体,让我亲眼见证了这里对新闻的操作流程,对新闻的态度,对受众的态度。这两个月下来,我对“新闻”的概念不再浮于表面,新闻于我也不再是教材上一个虚无缥缈的名词。以前,我觉得新闻只是我生活的一份调剂品,而现在我感觉新闻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凝集了无数新闻工作者的心血。而新闻工作非常吸引我,它会让我的这血管会沸腾起来,会加温,会让我真正发光发亮。
/
本文档为【新华社实习小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