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xx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情况汇报

2017-09-16 6页 doc 18KB 20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6908

暂无简介

举报
xx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情况汇报xx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情况汇报 XX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XX区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的地区,全区国土面积5011平方公里,总人口达93万,全区辖6镇10乡2个街道办事处,有少数民族乡镇6个(瓦马彝族白族乡、瓦房彝族苗族乡、杨柳白族彝族乡、云山彝族傣族乡、永庆镇—傣族、瓦窑镇—白族彝族),有民族村委会68个,居住有彝、白、傣、傈僳、德昂等26个少数民族13.4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4.7%。其中彝族、白族、傣族、傈僳族、苗族、回族、德昂族、满族、佤族9种世居少数民族占全区少数民...
xx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情况汇报
xx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情况汇报 XX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XX区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的地区,全区国土面积5011平方公里,总人口达93万,全区辖6镇10乡2个街道办事处,有少数民族乡镇6个(瓦马彝族白族乡、瓦房彝族苗族乡、杨柳白族彝族乡、云山彝族傣族乡、永庆镇—傣族、瓦窑镇—白族彝族),有民族村委会68个,居住有彝、白、傣、傈僳、德昂等26个少数民族13.4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4.7%。其中彝族、白族、傣族、傈僳族、苗族、回族、德昂族、满族、佤族9种世居少数民族占全区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8%。 近几年来,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进展较快,截止2015年8月,全区共有非遗项目名录87项,涉及少数民族的有近30项,其中省级名录3项(彝族舞蹈“擦大钹多次在国家、省、市重要场合及重大节庆日上演,并多次获奖见后注解);州(市)级名录61项(省山乡、永庆乡傣族舞蹈“嘎光”、杨柳乡甘沟村彝族麻纺织传统工艺、永庆镇德昂族传统服饰习俗、云山乡芒龙村拉仑村傣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云山乡民族民间歌舞之乡、汉庄镇永铸村铸造工艺之乡等),县级名录11项。共有传承人46名,其中,省级传承人17名,州(市)级传承人29名;区级传承人1名。 二、工作开展情况 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群众智慧的结晶,一直以来,全区各族人民以勤劳、勇敢、朴实、坚韧的民族性格,创造了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民族文化,如以哀牢民族起源传说《九隆传说》、勐赖坝傣族民间故事《月罕姆卓与冒龙央》为代表的民族民间口述文学,以彝族《青龙山上水好吃》、苗族《送郎送到麻栗坡》、德昂族《妹妹在山上等阿哥》、白族《花见蜜蜂笑着开》为代表的民族民间音乐等等,使我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别具一格,多姿多彩,内涵丰富。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将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列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切实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开发力度,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重点倾斜,全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一)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夯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基础。一是于2008年元月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文化、民族宗教、公安、国土、建设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XX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工作需要,对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实施》,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在区文化馆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库,对辖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做到了家底清楚、资料齐全、数据准确;二是组建了由市、区文化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研究机构长期从事文化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及具有相当实际工作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负责指导全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开展。三是建立健全保护与传承机制。将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纳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范围,进一步明确了乡镇(街道)部门工作任务、职责,层层级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做到组织有力,任务明确,制度健全,上下联动,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加大投入,强化保障,构筑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保障平台。在严格兑 现国家级传承人每人每年5000元,省级传承人每人每年3000元的传承补助的情况下,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金中列支部分资金对涉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项目给予重点打造和倾斜,如给予永庆傣族土司食谱、哀牢食谱各5万元,彝族传统舞蹈“擦大钹”10万元的开发、打造经费。同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助支持,2012年来,共争取省、市经费投入达72.6万元(其中50万元为省民委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项目),有效缓解了我区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为加强和改善全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典型带动,全面推进,凸显XX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一是通过召开专家、学者参加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排查、摸底座谈会和组织各乡镇文化站专职干部进行项目推介,遴选出了一大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项目,找到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重点,经过反复调查、比较,确定了3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区,5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之乡,以及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民间曲艺、民间美术、民间工艺、民间习俗等类别的具体项目。二是投资50万元打造了XX区首个文化精品工程—云山乡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该工作的打造繁荣了民族传统文化,提升了民族文化品位,为少数民族群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精神粮食,为全区打造更多、更好的少数民族文化极品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丰富经验。 (四)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打造特色少数民族体育赛事。一是积极组织参加了国家、省、市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锦标赛,并取得了较好成绩。二是把部分特色鲜明、健身效果明显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各中校文化体育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如打陀螺、打秋千等民族传统项目,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知识竞赛,学生在活动健身的同时,自觉学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关知识。三是利用各地民族节庆日,发动当地民族群众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杨柳乡白族群众上刀杆,瓦窑镇白族的打秋千、磨秋及耍龙舞狮,瓦房乡彝族群众的《擦大拔》,瓦马乡、云山乡、杨柳乡彝族群众的火把节,杨柳乡彝族群众的“打花棍”,云山乡傈僳族和苗族的射弩、陀螺等传统体育表演项目,永庆镇德昂族群众的传统武术表演等6个少数民族文化项目打造已取得一定成效,这些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大都是在民族群众在生活中不断积淀、逐步发展起来的,每逢重大节庆,各地民族群众都积极组织开展传统体育活动。它们与传统文化活动节目相互交融,共同开展,极大地丰富了民族群众的精神生活,为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注重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构筑公共文化遗产保护平台。XX区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名人辈出,地上、地下遗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民间流传着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目前,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登记在册的普查项目共计90多项,其中彝族擦大钹已成功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为理清XX区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脉络,我们先后编辑出版了《香童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集成》等系列读本,为加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公共文化素质教育奠定了良好条件。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及问题 一是近年来,公共支出项目不断增多,区级财政本就十分困难,经费投入有限,挖掘、整理工作不够充分,许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没有得到系统挖掘和开发,影响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保护。 二是专业化保护人才紧缺,制约了民族传统文化工作的稳步推进。(除《擦大拔》、《簸箕宴》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较为专业的保护人才外,其余民族传统文化项目均没有专业化保护人才) 三是一些“活”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需要年轻人来传承和发扬。但目前我区很多少数民族文化传统项目传承人年龄偏大,年轻人受现代多元的影响,很多人不愿学,传、帮、带的矛盾比较突出,一些优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面临消亡的情况。(如傣族洪拳、彝族双拐等项目面临没有人传承和发扬的窘境)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健全机制,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纳入全区文化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组织民宗、文体、教育等有关部门,及时研究制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有关制度,制定规划,明确措施及目标,根据总体规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循序渐进,逐步实施,推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事业健康发展。 (二)加大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氛围。发挥公共宣传平台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报等媒介,向人民群众宣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有关知识及深远意义,改变社会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重视不够的现状,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加大投入,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保障。积极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政策引导,积极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民族传统文化项目进行资助。紧紧依靠社会各界的力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形式筹资,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配置必要的设施设备,为民族地区群众开展传统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设备。 (四)多措并举,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人才,采取培训、到先进地区学习交流等方式,提高现有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在有条件的民族中小学校开展民族民俗教育相关知识;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更多支持和帮助,鼓励民族地区群众积极举办各类民族活动,努力学习和掌握技术要领,不断加以创新,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为全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培养后备人才。 (五)互促共进,推动民族村寨和民族传统文化事业共同发展。把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作为民族村寨的精神内涵来不断挖掘和提炼,积极建设特色民族村寨,丰XX族村寨的精神内涵,并不断加强在区内外的宣传展示力度,提升民族村寨的美誉度,引导社会各界更加关心、重视和帮助民族村寨发展,促进民族村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从而夯实民族传统文化事业发展基础,有效推进民族村寨传统文化事业向前迈进,努力实现民族村寨的经济社会和传统文化事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各位领导、同志们,XX区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我们拥有大量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我们相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 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我区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一定能取得优异成绩,一定能够实现全区民族传统文化的长期传承和不断发扬光大。 同时,我们将严格按照此次调研组各位领导提出的指示和要求,逐项对照,认真整改,确保工作出实效,我的汇报完了,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
本文档为【xx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情况汇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