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关于《新安县第二个教育发展规划(2009-2015年)草案》的说明

2019-07-20 6页 doc 18KB 10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2972

暂无简介

举报
关于《新安县第二个教育发展规划(2009-2015年)草案》的说明关于《新安县第二个教育发展规划 (2009-2015年)草案》的说明 (2009年12月31日在县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 教育局局长贾长河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加快我县建设教育强县步伐,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以及国家、省、市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新安县第二个教育发展规划(2009—2015)(草案)》(以下简称“教育发展规划”)。教育发展规划于2008年12月开始组...
关于《新安县第二个教育发展规划(2009-2015年)草案》的说明
关于《新安县第二个教育发展规划 (2009-2015年)草案》的说明 (2009年12月31日在县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 教育局局长贾长河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加快我县建设教育强县步伐,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基本》以及国家、省、市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新安县第二个教育发展规划(2009—2015)(草案)》(以下简称“教育发展规划”)。教育发展规划于2008年12月开始组织编制,现在我受县政府委托,就该教育发展规划向会议作以下说明: 一、教育发展规划编制背景 2004年我县全面开展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主的教育工作大讨论,对新安教育进行准确的认识和科学的定位,并聘请国家级教育专家到新安实地考察和调研,制定了《2004—2008年新安县教育振兴行动》, 2005年5月经县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该计划实施五年来,教育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一是教育投入持续快速增长。2004年县财政对教育投入1.13亿元,2008年投入2.48亿元,增长119.47%。政府投资新建了外国语初中、紫苑、新城实验幼儿园。二是义务教育水平显著提高。至2008年,全县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和辍学率均达到省定标准。“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4%以上,两基工作被省政府授予先进县称号。三是师资队伍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至2008年,全县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小学达99.33%,初中达97.96%,普高达91.06%,职高达72.24%。四是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有较大提升。全县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1所,市级示范性高中3所,市级化初中小学77所。中小学竞赛获奖人数位居全市前列,高考成绩连续四年位居全市第一。五是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稳步推进。完成了小学由“五·三”学制向“六·三”学制过渡。实现了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稳步推进,初中基本到位,小学由286所撤并为186所。六是职业教育取得一定成果。新安职高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新安五高被评为省级重点职业高中,职业类考生连续9年上线人数居全市第一。2007年新安县被省教育厅等七部门评为“职业教育强县”。 2009—2015年,是新安教育结构、规模、质量实现重大变革和跨越的关键 阶段,也是实现教育强县、构建和谐新安的重要时期。为保持新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在实施《2004—2008年新安县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根据新安县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新安县第二个教育发展规划》。 二、教育发展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规划编制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洛阳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中共新安县委新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意见》及我县实际,力争符合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形势与需求,力争与我县经济社会战略大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相统一,做到既有继续又有发展,既具有指导性又具有操作性。教育发展规划是新安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性和指导性文件,是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依法治校和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 三、教育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着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新安教育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基本原则 教育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发展、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统一、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 四、教育发展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 经过广泛调研,在多方征求、全面综合各方面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完成了教育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工作分为五个阶段。 (一)成立机构。2008年12月,成立了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教育局、财政局、人事局等一把手为成员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聘请国家教育规划办公室副主任曾天山等六名教育规划专家为专家指导组。规划时间界定为2009—2013年。 (二)拟定基本框架。2009年元月—4月,在县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国家教育规划办公室专家到我县进行实地调研,依据教育方面政策性法规及新安实际,形成了规划的框架,明确了教育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三)完成征求意见稿。2009年5月—7月,在国家教育规划办公室专家的指导下,各成员单位根据部门职责,共同参与起草工作,在县政府的主持下,教 育等部门十易其稿,形成了教育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四)广泛征求意见。2009年8月—11月,分别通过书面征求意见、专题研讨和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职能部门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共召开各类座谈会10余次,发放征求意见稿300余份,回收整理意见20多条。例如,将标题定为《新安县第二个教育发展规划》,时限确定为2009—2015年等。 (五)完成审议稿。根据各界和有关部门的反馈意见,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并召开不同层次的论证会,撰写编制说明,形成了教育发展规划的审议稿。 五、教育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 2009—2015年新安教育总体目标是:科学调整中小学布局,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建设中部地区教育强县,创建全国教育工作示范县。具体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规范办园管理。每年有3个左右的乡(镇)中心幼儿园达到县级水平,到2015年,全县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100%,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到90%以上。 二是巩固“普九”成果,调整中小学布局。到2015年,全县中小学入学率、辍学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逐年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最终将小学撤并为55所,初中撤并为23所。 三是扩大高中办学规模,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2015年,完成县职业教育中心建设,高中入学率达到90%以上。 四是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到2015年,建立以劳动力转移为目的的外向型成人职业教育;20—40岁的农民接受就业和科技推广培训面达40%以上。 五是继续实施人才强教计划。到2015年,全县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均达到100%,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达到60%;95%以上的教师完成计算机培训。 六、贯彻落实教育发展规划的主要措施及规划的可行性 (一)贯彻落实的主要措施 为确保教育目标的如期实现,规划提出了六条主要措施。主要有创设环境,营造重教氛围;保障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科学布局,推进教育均衡;优化队伍,实施名师工程;确立目标,培养合格人才;规范管理,创办一流教育等。 (二)规划中主要目标实施的可行性 1、规划中的教育指标是以国家教育规划的教育指标和“两基”巩固提高指 标为依据制定的。目前我县的教育水平基本达到所制定的指标,再经过几年的努 力,教育指标可以全部(面)完成。 2、建设指标。建设指标的规划依据是《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洛阳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等。目前全县高中6所,规划为5所,期间新安县职教中心建成后,将四高和五高合并。即一高、二高、三高、职高、职教中心。初中目前26所,规划为23所,其中北冶二中并入一中,正村二中并入一中,城关四中并入三中,李村二中并入一中,铁门四中并入一中,县城再新建2所(含职教中心初中部)。小学目前186所,规划为55所。幼儿园目前8所,规划为15所。规划学校建设,主要是资金问题。县职教中心建设资金为国家和电力集团投资。幼儿园建设除县直幼儿园外,都是乡(镇)中心幼儿园,投资靠乡(镇)或民办,县财政从每年预算的幼儿教育基金中给予补贴。初中、小学是投资建设的主题,其资金来源上级拨付(每年危改资金约400万元,连续三年)、县教育附加(每年约2000万左右)、社会资助、乡(镇)财政筹措等方面解决。布局调整后闲置校舍走幼小一体化办学模式,即 小学一二年级和幼儿班。 总之,教育发展规划具有连续性、科学性、前瞻性,我们相信在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下,在县乡(镇)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在县政协及社会贤达的积极参与下,教育规划目标将会顺利实现。
/
本文档为【关于《新安县第二个教育发展规划(2009-2015年)草案》的说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