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新加坡建筑新加坡建筑市场回顾与展望

2017-12-01 6页 doc 19KB 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9973

暂无简介

举报
新加坡建筑新加坡建筑市场回顾与展望新加坡建筑新加坡建筑市场回顾与展望 新加坡 建筑 市场 回顾 据新加坡贸工部的初步统计,2005年新加坡GDP预计实际增长5.7%.与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别强劲增长8.6%和5.4%相比,建筑业表现明显滞后。2005年,新加坡建筑业GDP在2004年萎缩6.5%的基础上,再次出现1.5%的下滑。但与前两年相比,下滑速度已明显放缓。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新加坡建筑业在2006年可实现正增长,我在新建筑企业的经营环境将明显改善。 2005年新加坡建筑市场回顾 2005年,新加坡建筑业出现触底反弹迹象,建筑市场三大指标——工程发包额...
新加坡建筑新加坡建筑市场回顾与展望
新加坡建筑新加坡建筑市场回顾与展望 新加坡 建筑 市场 回顾 据新加坡贸工部的初步统计,2005年新加坡GDP预计实际增长5.7%.与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别强劲增长8.6%和5.4%相比,建筑业现明显滞后。2005年,新加坡建筑业GDP在2004年萎缩6.5%的基础上,再次出现1.5%的下滑。但与前两年相比,下滑速度已明显放缓。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新加坡建筑业在2006年可实现正增长,我在新建筑企业的经营环境将明显改善。 2005年新加坡建筑市场回顾 2005年,新加坡建筑业出现触底反弹迹象,建筑市场三大指标——工程发包额(ContractsAwarded,建筑市场需求指标)、核准工程付款额(CertifiedPayment,建筑业产值指标)、投标价格指数(TenderPriceIndex,建筑成本指标)均出现一定幅度的增长。其中,工程发包额达到113亿新元(约合68亿美元),比2004年(100亿新元)增长13%;核准工程付款额上升至117亿新元,增长1.7%,扭转了连续5年的下滑趋势;投标价格指数微升1.4%,主要归因于建筑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如混凝土、水泥、瓷砖和花岗岩等分别上涨了11%,30%.但另外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钢材的价格则由于供过于求下滑了14%. 2005年,新加坡建筑市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建筑需求主要靠私人企业投资工程拉动。2005年,新加坡 建筑市场来自私人企业的建筑合约达到72亿新元,比2004年(55亿新元)上升31%,是过去5年来的最高水平。而政府部门发出的公共工程合约则从2004年的46亿新元下降到41亿新元,下降10.9%. 私人发展商投资的重点是工业领域和社区领域。主要项目包括吉宝发电厂、住友化工生产基地以及拉萨尔,新航艺术学院校舍等。但在传统领域,如共管式公寓、购物中心和办公楼等的私人投资则出现下滑。 二、建筑业占新加坡经济总量的比重持续下滑。2005年,新加坡建筑业GDP约为80亿新元,约占新加坡GDP总量(约1900亿新元)的4.2%,比2004年继续下滑0.2%.新加坡建筑业GDP在1998年为110亿新元,约占经济总量的9.1%,之后一路下滑。随着新加坡工业与民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建筑市场需求很难在短期内大幅提升。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也日趋边缘化,也不再是新加坡吸引外国投资的重点产业。 三、新加坡建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成效显著。2005年,新加坡建筑企业在海外获得的建筑合约总值约为25亿新元,比2004年的12亿新元增长了108%,是10年内的历史最高水平。主要市场为印度、中国、中东和东南亚。 2006年新加坡建筑市场展望 2006年,新加坡将有多项大型工程启动,包括商业城、体育中心、综合度假胜地等。新加坡建设局乐观估计建筑业将走出谷底,建筑需求有望上升至120亿,135亿新元,进而在未来5年进一步增加 到125亿,150亿新元左右。 新加坡建设局认为,2006年,新加坡政府部门可能会发出较多的建筑合约,特别是社区和土木工程合约。这将带动公共部门建筑需求上升到大约47亿,55亿新元。在社区建筑合约方面,主要包括:耗资4亿新元建设义顺医院、新加坡教育部在“重建与改善现有学校”翻新学校基础设施、新加坡国立大学投资1.5亿新元翻新杨潞龄医学院和新建4座建筑以及樟宜机场第一航站翻新工程等。上述社区建筑合约总值将由去年的15亿新元增加到17亿,22亿新元。 在土木工程方面,政府部门可能发出总值为17亿新元的建筑合约。除了全长3.4公里、包括5个车站的新市区地铁延线工程外,陆路交通管理局还计划耗资5亿新元来改善道路情况等。 在私人投资方面,新加坡建设局估计,今年私人企业将发出总值为73亿,80亿新元的建筑合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私人住宅项目。私人住宅市场从2005年开始复苏,价格逐步上扬。这将刺激发展商开发更多的共管式公寓项目,如升涛湾项目、西海岸公园项目等。二是商业建筑领域。预计建筑合约也会显著增加到14亿,17亿新元,主要项目包括:城市广场、商业城、乌节弯、纬壹新酒店、皇冠酒店等项目。三是工业建筑领域。主要项目包括投资7.5亿新元的裕廊岛环宇石油仓储中心、投资10亿美元的蚬壳东方石油公司裂化厂以及岛屿能源裕廊岛发电厂、大士第五座垃圾焚化厂、LONZA生物制品厂、新加坡职总白沙饮食娱乐中心和圣淘沙巴拉湾海滩俱乐部、新加坡岛屿俱乐部会所、东陵俱乐部会所、仁慈医院等。 此外,新加坡建筑局对新加坡建筑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充满期待。建设局主席林国鸣在1月初召开的“2006年新加坡建筑与房地产业展望”研讨会上表示,虽然本地建筑业在今后几年比较乐观,但新加坡公司还是必须继续展翅海外,增强国际竞争力。建设局正在积极研究如何协助企业进一步增强拓展海外业务的项目融资能力。 在过去几年内,新加坡建筑业正逐渐走出东南亚市场,在印度、中国和中东快速成长。新加坡建设局建议新加坡本地企业在今后几年重点关注中国二线城市,如成都、重庆、南京、宁波、沈阳和无锡等,在建设综合商厦、居民住宅以及工业与物流园区等方面所带来的机遇。此外,在中东,值得关注的地区市场包括迪拜、阿布扎比和卡塔尔等地。 新加坡建设局认为,2006年亚洲和中东国家经济的强劲增长,将继续带动建筑需求的增加。从世界范围看,全球建筑需求将在2004年3.9万亿美元的基础上,年均实际增长2.6%,直到2008年。全球建筑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亚洲,预计亚洲的建筑需求(不含日本)在2003-2008年间年均增长5.1%.而中国和印度的建筑市场是最活跃的,预计建筑需求将从2003年的3069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08年的5400亿美元。上述趋势将为新加坡建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带来重要商机。 中资建筑企业2006年面临的形势和对策 新加坡建筑市场出现复苏迹象,将使在新中资建筑企业的经营环 境得到改善。随着地产价格的上升,房建市场日趋活跃,预计以房建为主的中资建筑企业2006年在营业额和合同额方面均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增长。与此同时,也应看到,虽然今后几年新加坡建筑业的前景较为乐观,但总建筑需求与1997年历史高峰期的240亿新元相比,仍相差甚远。此外,在建筑需求出现反弹的同时,注册承包商的数量也从2002年的4600家迅速增加到2005年的5000家左右。市场容量有限仍是本地公司所面对的首要问题。因此,价格竞争仍将非常激烈,企业的盈利空间将继续被压制到最低点。中资建筑企业必须未雨绸缪,及早规划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 中国建筑企业目前已发展成为新加坡一支重要的建设力量。在外国建筑商中,中国建筑企业已挤掉韩国企业,积极追赶处于绝对优势的日本企业。 根据新建设局提供的数据,2003年至2005年8月本篇来自www.5udoc.com,无忧文档,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间,新加坡建筑市场合同额在1亿新元以上的大型建筑项目(包括政府工程和私人项目)共有39个,新加坡本地企业获得19个,外国建筑商获得了17个(日本11个,韩、中、法、英、美各1个,中国和日本企业组成的联营体1个)。另外3个由新加坡本地企业与外国建筑商组成的联营体获得,其中2个有中国企业参与。同期,合同额在5000万,1亿新元的中型建筑项目共有65个,其中26个由外国建筑商获得,35个归本地承包商,剩余4个为联营项目。在外国企业获得的26个项目中,日本13个,中国8个,其余5个由法国、德国、英国、澳大 利亚和印度企业获得。 2005年,中资建筑企业在新加坡市场的重要变化是,国内大型建筑企业对新加坡市场的重视程度升级,支持力度显著加强。特别是青岛建筑、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等大型国有企业,纷纷在新设立分公司,提升企业注册建筑级别,进而拓展主包业务,取得明显进展。中资建筑企业在新开展业务日趋活跃,已引起新加坡有关政府机构的关注。在大型政府项目招标前,业主通常会向中国使馆通报有关项目信息,邀请中国企业参与投标。 为应对建筑业的长期不景气,新加坡政府正积极调整市场规则,以刺激建筑需求的增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推出政府组屋新的、建造和销售计划(DBSS)。该计划第一次允许私人领域涉足一直由新加坡建屋局掌管的政府组屋的设计、建造和营销,并将私人公寓所具有的花园、健身、保安等设施引进政府组屋项目,全面提升政府组屋的市场吸引力。二是放宽公民使用公积金购买政府组屋的限制,以扩大房屋市场的需求。三是积极吸引外来投资,从而使工业领域的基础设施投资迅速扩大。 针对上述情况,中资建筑企业如欲在新加坡市场有进一步的发展,则需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做好工作。 一、发挥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造。今后数年,新加坡大型建筑项目将主要集中在地铁、发电、垃圾处理、石化、仓储、海事等专业领域。这些领域的项目施工,需要成熟的技术和丰富的施工经验支持。而我国企业在此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但比较欠缺的是融资和项目管理能力。我国企业可通过与国际企业或新加坡本地企业联合的方式,积极参与专业领域的项目投标。 二、拓展融资渠道,增强带资承包能力。新加坡建筑市场比较明显的一个发展趋势,是项目的带资承包。特别是在公用事业领域,如大士第5座垃圾焚化场等项目,均采用BOT、EPC等方式进行。政府组屋DBSS计划,也是典型的带资承包项目。因此,中国企业如希望在此市场上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积极应对带资承包的挑战。 三、利用新加坡作为平台,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新加坡市场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与新兴市场具有全面而密切的联系。在新中资建筑企业,应充分利用上述资源,通过与本地公司或国际企业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军国际市场。由于许多新加坡企业的目标市场在中国,而我在新中资建筑企业的国内母公司恰恰又是新加坡企业在国内发展的强劲对手和潜在的合作伙伴。因此,通过强强联合和市场互换,可以达到双赢的目标。本篇论文来自www.5udoc.com,无忧文档,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center>
/
本文档为【新加坡建筑新加坡建筑市场回顾与展望】,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