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上海高校 - 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2017-11-18 20页 doc 41KB 74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9748

暂无简介

举报
上海高校 - 复旦大学精品课程上海高校 - 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上海高校 本科市级精品课程申报表 , 2014年度, 学 校 名 称 复旦大学 课 程 名 称 东西方美学思潮 课程类型 理论课(不含实践) 所属院系、教研室 中文系 文艺理论教研室 课 程 负 责 人 张旭曙 申 报 日 期 2014年5月8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制 1 填 写 要 求 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 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
上海高校 - 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上海高校 - 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上海高校 本科市级精品课程申报表 , 2014年度, 学 校 名 称 复旦大学 课 程 名 称 东西方美学思潮 课程类型 理论课(不含实践) 所属院系、教研室 中文系 文艺理论教研室 课 程 负 责 人 张旭曙 申 报 日 期 2014年5月8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制 1 填 写 要 求 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 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 明栏中注明。 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 详细信息。 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2 1( 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 东西方美学思潮 课程性质 通识教育选修课 课程对象 所有专业本科生 课程学时,学分, 2 选用教材及出版社 自编 简述课程建设历史和获奖情况 2003年开设。 2007年,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2011年,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2013年结项,成绩为优秀。 课程近三年开课情况统计(学校教务处填写) 其他 学生评教 校督导组评教 学 期 年级 学生数 评教 填写排名情况,名次/总数, 简述课程评教情况 3 2.教学团队概况 2-1课程负责人情况,其他主讲教师可参照填写~最多填写3人, 姓 名 张旭曙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5年9月 基本 信息 学历/学位 博士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所在院系 中文系 研究领域 文艺理论 美学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 人数,,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 生总人数,等。 主要讲授三门课: 1、东西方美学思潮 通识教育选修课 2学时 8届 460人 2、中西文艺学名著导读 专业选修课 2学时 6届 130人 3、现代西方美学 专业选修课 2学时 2届 45人 2010年,本人获得中国国家留学基金,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访问学者。没有授课 教学记录。 情况 指导毕业及学年论文 8名 复旦书院经典读书小组指导老师 2次 21人 4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等 大学美育问思录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教学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承担部分,,在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 间,,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等 研究课题(全部为负责人): (科研类) 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留金发[2009]3004号,学号为2009831346,后结构主义诗学,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比较文学系访学) 上海市社科基金(2013BWY010,法国后结构主义者误读中国传统思想的跨文化研究, 2013年)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后结构主义诗学,2011) (教学类) 学术 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东西方美学思潮 2011年,2013年结项,成绩为优秀) 研究 复旦大学全英文课程(现当代西方美学 2011年) 学术论著(全部为独著):发表专著一部,论文29篇,译文8篇 《西方美学中的形式:一个观念史的考索》(专著),学苑出版社,2012年10月 关于用现象学诠解中国传统诗性智慧的反思 《文学评论》2009年第4期 20世纪中国美学文艺学的形式概念 《文学评论》2014年第3期 重构中国式形而上学 《文艺理论研究》2014年第3期 反传统中的形而上学重建——对后结构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学术月刊》2009年第5期 关于构建中国形式美学的若干思考 《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 形式本性及其与西方思想的本源关联探析 《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8期 5 2-2主讲情况,1, 姓 名 陆扬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53年8月 基本 学历/学位 博士 职 称 教授 职 务 信息 所在院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研究领域 文艺学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 人数,,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 生总人数,等, 中西文艺学名著导读,专业选修课,6届,125人 文化研究导论,第二学位课,6届,118人 授课 毕业及学年论文,25人 情况 6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 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获得的 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等 教学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承担部分,,在国 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 间,,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等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研究,国家社科一般项目,11BKS16 《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后现代文化景观》新星出版社,2014年1月 学术 研究 7 2-2主讲情况,2, 姓 名 张岩冰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1967.12 基本 学历/学位 博士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副系主任 信息 所在院系 中文系 研究领域 文艺学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 人数,,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 生总人数,等。 文学概论,专业基础课,4届,240人 女性文学研究,专业选修课,4届,160人 现代西方美学,专业选修课,1届,15人 毕业及学年论文,30人 授课 情况 8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 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获得的 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等 教学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承担部分,,在国 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 间,,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等 谁的妇女节?——性别理论之于文化研究,《文艺争鸣》,2011年第9期 文学世界里的世纪女人,《艺术世界》,2011年第4期 学术 研究 9 2-2主讲情况,3, 姓 名 谢金良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1.1 基本 学历/学位 博士 职称 副教授 职 务 信息 所在院系 中文系 研究领域 易学、中国美学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 人数,,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 生总人数,等, 讲授的主要课程: 1、《周易》与中华审美文化(通识教育核心课程),2学时/周,09,13级, 约1100人; 2、中国古典美学(专业选修课),2学时/周,09—13级,约70人; 3、先秦诸子美学思想与文化(公共选修课),2学时/周,09—13级,约260 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本科毕业论文指导5篇(09、10、11、12、13届) 授课 2、复旦学院《周易》经典读书小组指导老师,09级,20人。 3、复旦大学学生社团《周易》协会指导教师,已经有7年之久。 情况 4、上海市人文经典读书工程特聘专家和主讲人。已为社会各界开设数十场易 学讲座。 10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等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复旦大学2013年度本科教学研究及教改激励项目“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以《周易》与中华审美文化课程为例”,立项编号为:2013YB04,一年完成。 与教学相关的论著: 1、《大学本科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复旦通识教育》,2009年第2期。 教学 2、《大学本科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再思考》,《复旦通识教育》,2012年第1期。 获得的教学奖励: 研究 1、2010年6月,美学精品课程建设,获复旦大学一等奖(主要成员之一)。 2、2010年,参与的美学课程,被评为上海市和国家级精品课程。 3、2013年,主持开设的“《周易》与中华审美文化”课程,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多次开设核心课程多校区同步视频教学),影响良好(校报曾有专文报导)。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承担部分,,在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 间,,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等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周易》对先秦诸子审美观的影响,复旦大学金穗项目,2007-2009年,本人主持。 2、和谐之道:《周易》与先秦诸子审美观研究,上海社科一般项目,2013年结项, 独立主持。 发表的学术论文:共出版专著4部,参编大辞书1部,发表论文50多篇 1、《易辞与佛法互证互通》,《宗教学研究》(CSSCI期刊),2009年第2期; 学术 2、《当代<周易>管理思想研究述评》(第一作者),《江海学刊》(第十三届世界管理 研究 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论文专辑)(CSSCI期刊),2009年10月30日出版。 3、《易道与佛性相提并论》,《宗教学研究》(CSSCI核心期刊),2012年第1期。 4、《俯仰千古学术 堪称一代宗师——略论黄寿祺先生的学术成就》,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CSSCI核心期刊),2012年第6期。 5、《中国文化研究的历史回顾》,载《人民日报》理论版(权威),2013年1月31日。 11 2-2 教学队伍情况 教学队伍概况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历/学位 职 称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全面负责 张旭曙 男 1965.9 博士 副教授 讲授、辅导、教学 陆 扬 男 1953.8 博士 教 授 张岩冰 女 1967.12 博士 副教授 讲授、辅导、教学 讲授、辅导、教学 谢金良 男 1974.1 博士 副教授 简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 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等 负责人张旭曙先后获得中国文论硕士学位和西方美学博士学位,本科毕业于安徽师范 大学,专门学过教育心理学和教材教法,从教二十五年,具有比较理想的知识结构和 教育背景。留学美国期间,特别留意康奈尔大学南亚研究中心的印度学研究和比较文 学系的学术活动,掌握了大量近期国际比较美学和印度学研究的最新信息和发展趋势。 主讲教师陆扬是国内著名学者,专业毕业,有到美国和法国名牌大学访学, 为人谦和,曾在国内多家教学科研机构供职,从教三十年,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教学 经验,撰写过多本东西美学比较的著作。 主讲教师张岩冰是本系主管教学的副系主任,硕士博士都就读于复旦,口才好,有亲 和力,协调能力强,教学深受学生的喜爱。 主讲教师谢金良专攻中国古典美学,所主讲的“《周易》与中华审美文化”去年被评 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在教学上倾注了大量精力,撰写的教学研究论文有深度针对性强, 选课学生非常多。 本课程组师资队伍年龄在40-60之间,都有博士学位,受过相当严格的专业训练,英 文水平普遍较高,出版了数十本(篇)学术专(译)著、论(译)文,主持过多项国 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几次获得教学科研奖励。用年富力强,思维活跃,学术水平较高, 教学经验丰富来描述本组情况应当说是恰如其分的。另外,我们同属一个教研室,交 流非常方便,可以充分实现经验共享,优势互补。 12 简述近三年来课程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 本课程是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产物,既努力适应教学需要,又坚持不失研 究水准。近几年来,我们结合教学实际,坚决贯彻(1)读书、思考、写作相结合的立 体教学理念。不但注重准确、大容量地传授美学知识,更是时刻将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和督导、创新求异思维的强调和培养落实到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如有可能,每学期 我们都会从宝贵的课时里抽出一到二节,专门讲思维方法和写作要领,同学们反映这 样的课收获最大。(2)以经典阅读为导向。本课程涉及的13个专题都以精选一批专业 经典文献加以讲读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向同学推荐每一专题的延伸阅读材料,要求 他们按图索骥,独立自主地边阅读边思考。(3)“先内部印刷交流,后公开出版”的指导 方针,逐步建立起配套完善的教材体系。两辑《优秀课程论文选》不但起到了示范作 用,而且节约了不少课堂上讲解论文写作的时间。《东西方审美智慧读本》广选名家名 作,选材精当,安排系统,同学阅读后普遍认为可以在较短时间里进入东西方美学的 研究语境里,这为我们加快教学进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简述近三年来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每逢学校举办教学比赛,我们通常都会去观摩,在对比中找差距,将学到的好经验、 好方法运用到教学中。每学期结束后,我们都要仔细学生的评教结果,根据评价 做相应的改进。这两项举措的常规化使得我们能及时掌握最新教研动态,根据学生的 要求有的放矢地调整课程内容和教法,教学质量逐年有所提高,受欢迎程度从评教得 分和学生评价可见一斑。 13 3.课程描述 3-1 简述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定位、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通识教育选修课程,面向全校所有专业本科生。这些学生知识背景不同,兴趣爱好有别,对课程的期待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将课程的目标定位在两个方面:一、通过美学历史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培育良好的审美趣味;二、在先哲思想的熏陶下,提高抽象思辨能力,养成独立思考、批判质疑的精神。达成目标的具体途径有两个:其一,较系统地了解东西方审美智慧的发展历程,其涉及的主要问题,比较中显示的各自特点,并能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文艺作品和审美现象;其二,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理解东西方审美智慧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把握其精神特质,继而学以致用,对当前的艺术思想文化思潮进行分析和解答。总之,本课程力图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有效地提升大学生人文思想综合素质,一定程度上落实国家教育部的现代教育以人(学生)为本,培养健全人格,提高创新能力的宗旨。 3-2 课程内容,包括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含实践教学活动的课程需说明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第一章 智慧的面相 一、“智慧”考释 二、智慧三型 三、不变的基调 四、美的历程 五、我的比较美学观 第二章 感性学探微 一、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 二、美“学”思考的源点 三、“美学”智慧的基元 第三章 身体的思想 一、被遗忘的身体 二、沉重的肉身 三、爱、欲、美的沉思 第四章 自然美的观念 一、自然的本义 二、自然的理想化 三、人化自然 四、万物有情有灵 第五章 美从何处寻 一、“美”之诸名 二、美的本质、本源、本体、对象 三、探寻美的几种模式 四、作为人类普遍价值的美 14 第六章 美感的意蕴 一、民族美感心态 二、审美理想的变迁 三、和谐的三重意蕴 第七章 艺术何为 一、“艺”和“技” 二、艺术类型学 三、艺术理想的取向 四、艺术中的丑 第八章 形式的力量 一、多义的形式 二、形式与象 三、形式美的法则 第九章 审美气质 一、审美气质界说 二、悲天悯人的幻灭 三、乐感文化 四、福乐境地 第十章 创造的奥秘 一、石破天惊话创生 二、无中生有 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四、永恒的宇宙之舞 五、艺之魂:人类精神的自由创造 第十一章 看?听?味 一、审美感官 二、思想方式 三、观物方式 第十二章 审美形上学 一、审美是有关人的存在的特殊形态的形上学 二、超越?超脱?解脱 三、诗意生存 四、真善美统一 第十三章 融通中的创新 一、永远的审美 二、流动的传统 三、百年中国美学 四、走向未来的伟大创造 15 3-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从以上内容看,本课程已经比较成熟定型了。据我们的估算,既有大纲的内容需要三个学期才能讲完。有限的教学时间与丰富的课程内容之间的紧张关系是我们多年来始终必须面对的最大难题。我们采取的措施首先是用滚筒式教法,即前一学期详讲的内容,后一学期则略讲,所略讲内容的课件挂到e_learning上供学生自修,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多接触到本课程的内容。其次,随着读本和教材的即将相继出版,这样的矛盾会得到极大的缓解。我们打算逐渐过渡到上研讨课,充分发挥学生课外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老师课堂上讲解难点要点。每学期讲几个重要专题,出思考题,给参考文献,以点带面,让学生用深度研习替代表层阅读,在研究活动中把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化为观点的主动创造。第二个难点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调动这些原先对美学知之甚少的非专业本科生的积极性,克服他们的畏难情绪。为此我们树立了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有机结合的教学目标,讲解力求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简洁准确。其次,在课堂上用提问互辩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用身边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下用讨论区发帖等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详见本表3-4)。 本课程重点不在美学史实的介绍,不在历史线索的梳理,而在于对三大审美传统就每个关键词所代表的重大美学问题的不同探究之意涵的揭示,在于对三大审美传统就每个关键词的解答所展示的精神特质的相互比较,在于对形成这种独特精神传统的思想文化之“根”的溯源,更在于能够由此为未来中国美学建设发展提供可以借鉴利用的思想资源。这四个重点的难度和价值相互递进、彼此关联。 16 3-4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教学、指导方法,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本课程每学期的学生规模平均保持在30-60人左右。 课堂上,我们除采用老师主讲学生聆听的传统教学法外,每学期都上二到三次课堂论辩课。根据老师推荐或学生建议,选择一到两个本课程核心问题或与课程有关的当前热点问题,按学生自愿分组准备,推举代表发言,同学也可即席上台讲演,申明见地,随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最后由老师总结。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使其举一反三,逐渐进入专业问题的语境。他们解读问题的能力、表达见解的水平之提高可以从课程论文里见出。 由于本课程容量特别大,要想在课堂内教完几乎不可能,故而我们非常重视将教学实践延伸到课堂之外,为此采取了以下三项举措:(1)开设e_learning讨论区。讨论题不仅有与课程相关的专题,也时常发布与课程联系密切的文化与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从美学只研究艺术的狭隘视野中走出来,关注现实,学以致用。(2)与学生交流。或者下课后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分享对艺术美学、现实生活、人生理想的看法,或者在e_learning上、通过e_mail答疑解惑,与学生交换彼此见解,教学相长,变被动吸收为主动参与。我们特别鼓励学生有理有据地自由表达独立见解,提倡质疑老师甚至权威的观点。(3)引导论文撰写走向规范化。学术论文的写作向来被学生视为畏途,对非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尤其如此。我 们不但公布论文写作规范和要求,而且编了两辑《优秀课程论文选评》,略加评说,用于内部交流学习。由于作者均为选课生的同龄人,甚至是同专业的学长,因而文选具有不可比拟的激励性、示范性。读过文选的同学,上课态度有了明显改善,写作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美学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而艺术又凝炼地表达了一个民族的审美精神特质。因此我们(1)坚持形象化讲解。讲每个专题,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东西文艺作品,一方面弥补学生艺术接触面普遍狭窄的缺憾,提高艺术鉴赏力,另一方面提高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抽象的理论问题变得容易理解;(2)促使学生亲近艺术。硬性要求每位学生修课期间必须进一次(多多益善)博物馆(或看一次艺术展、听一场音乐会),并在e_learning讨论区发帖谈看法,纳入课程成绩的评定。 17 3-5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自2006年起,本课程确立以东西方审美智慧为讲述内容。本着积极服务于教学的原则,在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和要求的基础上,边使用、边修订、边充实、边完善,经过多年努力,逐渐形成了《学生优秀课程论文选》(已编了两辑,用于选课学生间的交流和学习,不断更新,准备再编一辑,选三辑之精华正式出版),资料集《东西方审美智慧读本》(已编完用于教学交流,今年10月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40万字)、《中外学者论印度思想和艺术》(正在编),教材《东西方审美智慧研究》(正在撰写中,具体内容如大纲所示,30万字)三位一体的教材体系。 网络课堂e_learning上有三类扩展性学习资料:一是容量相当大的专业名著参考书目,二是围绕本课程十三讲开设的专题书目,三是为选课同学推荐的课程论文选题的参考文献。(见精品课程网站) 本课程与艺术、宗教关系密切。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将看艺术展、听音乐会、读文学作品,撰写心得放在e_learning上交流与成绩评定挂钩;二是课前提早半小时或利用课间十分钟,放映声像作品和经典音乐,以弥补绝大多数同学艺术和宗教知识缺乏的现状。 E-learning上有两类选课同学必须参加的讨论题:一是结合每学期讲课内容所出题,二是当前与本课程有关的艺术、思想、社会的热点问题。通过发帖子,学生不仅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看法,而且提高了论辩、分析、表达能力。 3-6考核内容与方法 多年来,本课程不采取老师出题学生准备、闭卷考试的传统模式,而是建立起以撰写课程论文为主要考核方式的多元化成绩综合考评体系。具体地说,课程论文占60%,e_learning讨论占20%,课堂参与占10%,考勤占10%。这样能够较全面地考察学生的阅读、写作、交流、论辩、思维、表达等能力。两辑高质量的《优秀课程论文选》是遵循这一体系所取得良好效果的体现。同时,我们采取“三严”政策,即严格论文规范,严禁抄袭,一旦发现严肃处理。 论文选题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每学期老师都会推荐十个左右题目;二、从参考书目或专题文献中选择一到两本撰写读后感;三、学生自选,但要事先与老师沟通,征得同意后才行,以做到有的放矢。原则上以前两种途径为主,对东西比较或印度美学的论文评分适当予以倾斜。 18 3-7 简述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据我们的全面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体系、讲法、思路就规模和系统而言,在英语学界与汉语学界确尚属首次,因而带有相当大的探索性、开拓性和前沿性。其特色及由此带来的创新点有五个: 一、关键词问题史书写模式。精选贯穿东西审美智慧的11个关键词(美学性质、美、审美、艺术、身体、自然、形式、审美气质、看?听?味、创造、审美形上学),追溯围绕每个关键词的若干子问题的各种观点的历史链条。 二、词源学文化寻根考释。力图把揭示东西审美智慧的不同精神面目形成的深刻动因与每个关键词的原初含义的考索结合起来。 三、“大美学”观念。把美学理解为三大思想传统的“思者”们对宇宙、人生、自然、生命奥秘的永不懈怠的沉思、追问、解答而书写、铭刻的“天地大书”—— 智慧,以此将三种文化类型的审美智慧放在同一平台上加以比较,从而有可能避免西方学科意义上的美学、艺术哲学、诗学、审美心理学所造成的偏狭。 四、讲主流重差异的比较视野。本课程不否认异质思想传统间的可对话交流性和观念共通性,但把着重点放在三大审美智慧传统对同一个主题的独具特色的理解和解答上,而对各个传统内部就相同问题的诸种见解则突出足具代表性的主流观点,以此为基础进行跨文化跨学科的比较研究。 五、扩大了论题和材料。由于本课程立足于大美学观,采用文化类型学方法,因而一些美学研究通常不大注重的课题如爱、死亡、身体、审美感官等被我们放在了显著位置,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寓言典故等摆脱了一般美学著作中单纯充当例证的次要角色,而成了民族审美奥秘的宝库,民族集体心理生活的感性表达。 3-8 简述课程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及今后改进的措施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渐进得的不断累积的过程,虽然这几年我们根据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设计,结合教学实践,摸索、总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若以更高的衡量,仍旧存在不少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我们认为不足有以下两点:第一,开放程度不够高,老师主讲的比重仍比较大。今后打算增加讨论课的次数,通过随时提问,或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发表意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第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不够纯熟。需要下功夫深入学习,以更丰富的e_learning资源,更多样灵活的课件设计为教学服务。 19 4.政策保障 4-1简述学校在保障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及经费等方面的实施情况及效果。 复旦大学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提出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标杆,加大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建设力度,提升复旦大学整体课程建设水平,以“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在上海乃至全国范围内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 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资助,明确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经费支持。 1)经费保证 为了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对校级精品课程给予2万—4万元经费支持;获得上海市精品课程荣誉,追加至5万元经费支持;获得国家精品课程荣誉,追加至10万元经费支持。 2)建立精品课程网站 为了统一管理精品课程的网上教学资源,学校建立了专门的精品课程网站,所有上海市和国家精品课程向全市和全国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3)设置网上教学资源目录 在此基础上,教务处根据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国家精品课程申请表的栏目,设置了复旦大学网上教学资源的12个目录,使教师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向相关栏目上传教学资源以及组织网上教学资源。 4)奖励措施 对于精品课程所属的院系,学校在当年度的教学考核中给予加分奖励;对于精品课程的负责老师和参与建设的老师,学校在教学名师的评选中给予倾斜政策。 4-2简述对本课程建设、遴选推荐和后续建设的规划等举措 学校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本课程的建设,在财政和政策上予以支持,如被批准为上海市精品课程,校方将根据政策追加课程建设经费,为本课程的硬软件建设提供资助,并由校教务处具体落实对本课程的全方位跟踪与监督。 学校现已投资30多万元建成了全自动视频摄录教室,也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校外合作公司为课程视频拍摄制作提供服务,可利用其为本课程拍摄全程授课视频,以便达到全程授课录像上网的要求,并鼓励课程团队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标准建设课程。 20 5.推荐意见 5-1课程负责人 本人承诺:表中所填内容均真实有效,并将在精品课程荣誉有效期内继续承担课程的主讲任务。 签 字: 日 期: 5-2教务处意见 本课程符合上海市级精品课程申报要求,已按相关程序完成了校内遴选推荐工作(评审专家组名单、专家意见等附后)。 课程申报材料等已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在学校网站上公示。 微课程视频将/已在学校招生宣传网站上发布。 负责人签字(盖章): 日 期: 5-3学校意见 主管校长签字(盖章): 日 期: 21
/
本文档为【上海高校 - 复旦大学精品课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