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从苏轼看豪放派词人的婉约情怀

从苏轼看豪放派词人的婉约情怀

2017-09-01 4页 doc 16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905

暂无简介

举报
从苏轼看豪放派词人的婉约情怀从苏轼看豪放派词人的婉约情怀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来,每当在教学中教授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常常会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苏轼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词作也是豪放派词的代表,词中为什么会有令人感伤的情怀呢?笔者当时只是简单地给学生做7解答。现在想来,这种情怀也可以冠之名目:婉约情怀。今天笔者就以苏词为例,来浅议豪放词人的婉约情怀。 人是有七情六欲的,人生的道路也常常不是一帆风顺的,顺的时候意气风发,不顺的时候抑郁苦恼,不管是常人还是才子都是如此,而且往往那些有才华的人更是情感丰富。宋代大词人苏轼是才华横溢的大文豪,人生的经...
从苏轼看豪放派词人的婉约情怀
从苏轼看豪放派词人的婉约情怀 从事教学多年来,每当在教学中教授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常常会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苏轼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词作也是豪放派词的代表,词中为什么会有令人感伤的情怀呢?笔者当时只是简单地给学生做7解答。现在想来,这种情怀也可以冠之名目:婉约情怀。今天笔者就以苏词为例,来浅议豪放词人的婉约情怀。 人是有七情六欲的,人生的道路也常常不是一帆风顺的,顺的时候意气风发,不顺的时候抑郁苦恼,不管是常人还是才子都是如此,而且往往那些有才华的人更是情感丰富。宋代大词人苏轼是才华横溢的大文豪,人生的经历也是坎坎坷坷。不顺之时。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他就把自己的感情通过词作或文章抒发出来。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为例,首先让我们领略其豪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起笔便颇有气势,从滚滚东逝的长江八笔,给人以广阔的空间,千百年间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千古英雄,是历史长河的)十刷。这既是一种悲哀。也是一种通脱,有通古观今之气度,有怀古感今之胸襟。 词中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句,集中笔墨描绘出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崎岖陡峭的山崖高插入云霄,汹涌的惊涛猛烈地拍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的雪浪。此场面惊心动魄。从不同角度又以不同感觉进行生动的描绘。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万马奔腾、电闪雷鸣、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顿时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词的上阕咏赤壁,下阀怀周瑜,以词人感慨作结。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的表达上都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现,以万古心胸引出词人的怀古思绪。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壮阔到前无古人,而且词句铿锵,“需要铜琵琶、铁绰板来伴唱。”但词人写到名将周瑜时,却感慨万千了,“羽扇纶巾”的周瑜,手执羽扇身无戎装,谈笑风生,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更显出其卓越的才能和令人倾倒的风采。而此时的作者时年47岁了,不但功业未成。而且获罪谪居黄州,同30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感羞愧。面对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7苏轼的万丈豪情,却也加深了他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思想。词人从怀古到伤己,自叹“人生如梦”,举杯邀江上明月、山间清风以一醉销千愁了。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双重色彩。但我以为篇末的感伤色彩仍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 即使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也免不了有婉约之情,苏轼的其他词作中有些就更是婉约之情甚浓了。比如其《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就是这么一首杰作。“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7新生,残红落尽、青杏初生,这本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但仍不免让人感到几许悲凉。词人亲睹暮春景色,而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情,但苏轼却从中超脱了。“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他把视线离开枝头,移向广阔的空间:绿水环抱,燕子飞舞,春意盎然。苏轼的心情也随之酣畅,一扫前句的伤感悲凉。能把伤春与旷达两种对立的心境化而为一的,恐怕只有苏轼才能从容为之了。苏轼是怎么做到的呢?“枝上柳绵吹又少”,写枝上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这本是伤感之句,但苏轼没有接连描写,用“燕子”二句穿插,在伤感的调子中注入轻快清新的气氛。但苏轼亲睹絮飞花落,最易催生愁绪。而“又”字,表明他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苏轼的伤春之感、惜春之情,溢于言表。这可是地道的婉约风格呀。但豪放苏轼的婉约风格却与“花间派”的“绮怨”风格不一样。词中的“墙里秋千墙外道”所说的那个“绿水人家”,在高墙环绕的绿水之中,墙外之行人就只能昕到墙内荡秋千“佳人”笑声,却见不到“佳人”芳踪。“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苏轼只写佳人的笑声,而把佳人的容貌与动作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读者随行人一起去想象,想象一个墙里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 面。一堵围墙,挡住7视线,却挡不住青春的美,也挡不住人们对青春美的向往。词中流露出清新秀丽的气息,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同样是写女性,苏轼一洗“花间派”的“绮怨”之风,情景生动而不流于艳华,感情真挚而不落于轻率。此乃豪放苏轼之婉约情怀也。 又如苏轼的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从写月开篇,全篇咏月,但无事无景不与人意相合。“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可知贬谪黄州的他在中秋之夜遥望皓月而生向往之意,欲作御风而去的归宿。然而。“高处”毕竟过于清冷,人间虽苦,仍让人觉得万般留连,难以割台,苏轼的情绪也就在犹豫不定中徘徊流连。苏轼在词中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欲归隐又矛盾的心理。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他在这万家团圆的中秋之夜欲与兄弟团聚却又不能的豁达情怀和对人们的美好祝愿。既有婉约之情,又不失男儿豪放。 苏轼贬谪黄州时,还曾写《水龙吟》一首,内容是咏杨花的。苏轼的《水龙吟》其上阕写杨花“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看似在写杨花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其实是以人状物,或者状物写人,从杨花的意象中,可以看到一思妇的形象,但柳絮与思妇二者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貌似神合的境界。“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不只是归结性的词句,更是升华性的妙语,当属全篇震撼读者的点睛之笔。那沸沸扬扬、飘忽迷离的柳絮在苏轼的眼里竟然“点点是离人泪”!这一句从状物移笔于人,想象大胆夸张,感情深挚饱满,笔墨酣畅淋漓,极尽婉约之无穷意味。《水龙吟》可称得上是苏轼婉约词中的经典之作。我们从中领略了豪放苏轼的婉约风格的一面,体验到他感情丰富、细腻而柔美的内心世界。 大才子、大文豪苏轼不仅在文坛上是绝代风华,在爱情上也是感天动地的,他的那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就应该放在他婉约词的首位。因为词中那种“不思量,自难忘”的悼亡之痛,曾催下过无数读者的眼泪,从而成为爱情婉约词之绝唱。苏轼在词中用了一对看似矛盾的句子“不思量,自难忘”,表达了一种真实的心境:虽然生死两界茫然不知,虽并未刻意去追忆,而亡妻却时时浮现脑海,甚至亡妻的形象时时进入梦中。然而,时过境迁,历尽沧桑,模样己变,相见不相识了,从前的恩爱,今天的陌路,怎能不使人嘘唏感喟?千言万语,涌动于心,却表现为无言的凝视,极静的场景偏又有泪水滑落。最后,苏轼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把一个特写镜头推向了读者:明月清冷,夜深沉,松柏掩映,坟孤单。品读这幅画面,怎么会不被他的伤悲与凄凉所浸染呢?《江城子》一词中苏轼对亡妻的深切悼念,无疑缘于他对妻子深深的爱恋。词中旬句如泣如诉,尤其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与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在写男女之情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苏轼对亡妻的深切思念和哀悼含蓄委婉、深沉,尽显“婉约情怀”。 其实苏轼不仅仅在《江城子》中描写其对爱情的忠贞和感天动地的深情,他还在《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中写道:“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休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又在《虞美人?冰肌自是生来瘦》中写道:“君还知道相思苦,怎忍抛奴去。不辞迢递过关山,只恐别郎容易见郎难。”如果说《江城子》抒发的是悼亡之悲苦,那么《蝶恋花》写的是相思之苦,《虞美人》则写的是思妇的孤凄之苦。而这些词无不流露词人的婉约情怀。 当然,豪放词人苏轼的婉约情怀不只是以上写到的那些词作才有的,还有许许多多,在此就不一一例举了,但我们从那些词中足以感受到:人有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人生之路又是曲曲折折的,不管是苏轼还是其他人,在诗词中表露出婉约情怀是再正常不过了,不仅如此,还更能显出其真实感人的一面。这样看来,豪放派词人苏轼的豪放词中也有婉约之情,甚至还写婉约之词就不足为怪了。
/
本文档为【从苏轼看豪放派词人的婉约情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