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花木兰形象的比较

2017-10-16 4页 doc 15K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6065

暂无简介

举报
花木兰形象的比较花木兰形象的比较 “木兰从军”的故事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从小时候老人嘴里的故事到上学后课本中的《木兰辞》,花木兰巾帼英雄的形象早已深深的烙进我们的心中。随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文化也开始走向世界,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花木兰这一中国古代传统神话传说就在1998年被美国迪斯尼公司搬上荧幕,制作成大型动画片《MULAN》,并在全球取得票房佳绩。而每一种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都会受到接受者自身文化的影响,也就是说,在美国版的花木兰中,木兰这一形象被附上了强烈的美国色彩。下面我就从中国传统花木兰形象与美国动画版的花木兰形...
花木兰形象的比较
花木兰形象的比较 “木兰从军”的故事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从小时候老人嘴里的故事到上学后课本中的《木兰辞》,花木兰巾帼英雄的形象早已深深的烙进我们的心中。随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文化也开始走向世界,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花木兰这一中国古代传统神话传说就在1998年被美国迪斯尼公司搬上荧幕,制作成大型动画片《MULAN》,并在全球取得票房佳绩。而每一种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都会受到接受者自身文化的影响,也就是说,在美国版的花木兰中,木兰这一形象被附上了强烈的美国色彩。下面我就从中国传统花木兰形象与美国动画版的花木兰形象进行对比,谈谈中美的文化差异。 一、花木兰在中国文化中的定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一首《木兰辞》对于我们来说耳熟能详。记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位名为木兰的女子替父从军尽其孝道的故事,文中问道“问女何所思”一句引出了木兰叹息的原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原是木兰本为女子想到父亲年老又没有稍长的儿子能够出征,体谅父亲的木兰为了父母想到女扮男装为父出征的方法。文中还记到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此处,“可汗问所欲,‘ 文中记述的木兰不为功名利禄,只为家中老父出征的行为。还有一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在我看来,诗中的木兰是一位看似英勇的巾帼英雄,实则是一位很传统的中国女性形象。全诗最突出的便是木兰的孝心,真可谓“孝心动天”。古时的女子,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三从四德的教化,早已习惯“小时从父婚后从夫老时从儿”的传统。在她们的观念中家庭是最为重要的,家庭的也是最大的。“孝”便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从大环境而言,我国古来便有郯子鹿乳奉亲、仲由为亲负米、刘恒亲尝汤药、江革行佣供母等众多感人的关于孝的故事。因儒家文化的熏陶“孝”这个字已经深入中国文化之中并且枝繁叶茂。孔子本人就非常提倡尽孝道,他认为不能为父母守孝三年者既是不孝,孝也是一种礼。在这种国与家的环境中,中国传统女性大多没有太多自我意识,而是将家看的很重。所以《木兰辞》最终宣扬的并非保家卫国的情怀,而又是一篇孝心动天的感人故事。木兰不做尚书郎而执意回家的结局便在情理之中了。 二、花木兰在迪士尼文化中的定位 动画片《花木兰》极富时代和美国色彩,看似是在讲述中国古代的知名故事,实则颠覆了传统,标新立异。影片讲述了一位性格爽朗名为木兰女子,背负着为家族争光的使命参加类似考试的媒婆审核,可是天性如此的木兰并不是人们所知的淑女,正在此时匈奴犯境,皇上点兵。起初木兰为了父亲代父从军,而后她在军旅生活之中发现了真正的自我,发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明白了自己并不是为了家族而出征而是为了找寻自己、表露真实自己而为之的,就像她在影片中的自白“也许我并不是为了爹爹,也许更重要的只是想证明我自己有本事,这样往后再照镜子,就会看见一个巾帼英雄。可我错啦,我还是我自己。”不可避免的,木兰也找到了自己的真爱、结交了出生入死的朋友。纵观全片,有以下几个方面是美国文化对花木兰的全新演绎: 1、将单向度的“孝”变为双向度的“爱” 在动画片《MULAN》中,花木兰知道父亲要上战场后,在半夜悄悄留下一封信,没有得到父亲的允许,便独自上路了。在美国版中,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单纯的孝,还包括了为家族争光这一重大责任。在西方人眼中,崇尚个人与家庭至上才是他们所能接受的重要原因,而并非中国传统的孝。 、花木兰女牛仔形象的塑造 2 在以“牛仔文化”为主导的美国社会中,人们更倾向于将花木兰塑造成为一个活泼开朗、挑战规则的女牛仔形象,而不是像《木兰辞》中传统中国淑女形象。例如片中花木兰为了应付媒婆的考试,在手臂中写小抄。虽然木兰也渴望为家族争光,但在这一过程中她又不愿意丧失自己,企图用自己的方式为家族赢得荣耀。 3、女性主义的加入 在中国人的记忆力,木兰形象有着女子的端庄淑德和巾帼不让须眉的坚韧力量,既有淑女的风范又有女中豪杰的英气,是一个完美的女儿。在《木兰辞》的长篇叙事中,木兰在经历了战火和硝烟后,终究回到了“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生活。木兰在故事的结局回归到女儿身,完成了整个蜕变最终又回到原点,这些都与每个中国人传统理念中不谋而合,似乎只有这样,木兰的一生才是圆满。而在美国版动画片中,当木兰的性别被曝光之后,她甚至承认自己这样做并非仅仅为了父亲还是为了实现自我,希望有朝一日能拿起镜子时看到的是一个“有用的人”。所以,在塑造花木兰这一形象时,美国迪士尼更多的融入了平等思想和女权主义,这与中国传统的男女等级思想差异很大。 、个人主义的集中体现 4 在西方社会中,更多的是强调每个个体是独一无二的,和其他个体有着本质区别的特殊体。在刻画人物形象与构建故事情节上,并没有遵循原著的为父尽孝,为国尽忠的中国传统儒家忠孝思想,而是转变为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下的因自我奋斗而取得成功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华美乐章:木兰的代父从军不仅仅是出于孝道,同时她也把从军看成是一种挽救自我的良机,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机会,在这里木兰的忠孝更多的转化为一个少女对自我价值的追寻。 电影一开始就安排了木兰相亲的情节,虽然被媒婆和母亲打扮的花枝招展,但她无法背诵妇德,也不会按照淑女的样子行事,甚至在考试中不断出错闯祸,最后被考官辱骂“真丢脸~即使你看起来像个新娘,你也甭想为花家争光~”木兰辜负了父母对她的期望,随后在男人面前公然说话,又被丞相羞辱,令花家两次蒙羞,父亲最终也忍无可忍地警告女儿“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好好管管你自己~”木兰的自我价值被彻底否定。正当木兰对自己我价值产生怀疑时,边关告急,父亲接到诏书,木兰不忍年迈残疾的父亲征战沙场,割掉长发,偷走父亲的盔,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这一切似乎在照着故事模板顺理成章的进行着,然而有着西方编辑理念的编剧的思想中,个人主义终将得到体现,木兰在一系列的挫折困苦后取得的成功,最终也承认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动机:“或许我不是为了我的父亲而来,或许我只是想证明我能行。当我拿起镜子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个有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在美版的《MULAN》中,个人意识是无处不在的。木兰从一个不得志、几乎要否定自我的女孩,到女扮男装私自离家替父从军,继而在战场上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最后风光回家,收获爱情,这是由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造成的,中国人更多的是由“孝”所引出的“忠”,由重宗族到重民族,最后延伸为强烈的爱国精神。而西方对国家的热爱更多的是基于英雄主义和功利 主义,而在影片的表现上则表现出浓烈的个人英雄主义。迪斯尼的木兰也许已不再是我们传统观念中的巾帼英雄,但透过她,我们看到的是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巾帼英雄的形象,一个不怕挫折,用于追寻自我,实现自我的现代女性。 5、追求自由恋爱的典范 无论是在中国传统的传说或戏剧中,花木兰一直都是以“忠”“孝”为重点的,很少涉及爱情。但在动画片中,花木兰却收获了一份轰轰烈烈的爱情,最终找到了如意郎君,成了自由恋爱的典范。这也凸显了在西方文化中,主张的是为爱自由,而不是中国的克己守礼。
/
本文档为【花木兰形象的比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