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7-10-05 8页 doc 27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2974

暂无简介

举报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 院: 交通学院 专业年级: 城市规划 2011级 学 号: 3116201005 姓 名: 罗炎培 指导教师: 乐容胜 2011年 11月 20日 目 录 摘要 关键字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 1.创新知识基础 2.创新意识 3.创新思维 4.创新实践技能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二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1.创新交流 2.激励引导大学生 3.改革教学方法 4.新科技与学...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 论文题目: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 院: 交通学院 专业年级: 城市规划 2011级 学 号: 3116201005 姓 名: 罗炎培 指导教师: 乐容胜 2011年 11月 20日 目 录 摘要 关键字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 1.创新知识基础 2.创新意识 3.创新思维 4.创新实践技能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二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1.创新交流 2.激励引导大学生 3.改革教学方法 4.新科技与学习联系 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1.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服务国家战略大局 2.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高等教育的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第 1 页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创新精神是现代人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也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素质。大学生是我国创新人才队伍的生力军,其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鉴于当代大学生创新的主动作用不够、投身实践的能力和勇气欠缺,可以通过创新交流、激励引导大学生、改革教学方法、新科技与学习联系等培养方法,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 1.创新知识基础 通过系统地学习,全面掌握学科基础理论和学科前沿知识,是大学生进行创新的基础。只有深刻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理论,才能在科研活动中灵活运用并为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支撑;只有了解学科的前沿知识和发展动向,才能找到创新的思路和方向,确保创新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科研方法,则为大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和取得创新成果提供了工具和手段。 2.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的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相应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对大学生而言,创新意识是指主动开展研究工作、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意愿。创新意识以思想活跃和不受拘泥为主要表现,同时应当遵循科学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创新意识是大学生创新力的重要体现,是取得创新成果的推动力。 3.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开拓新领域的思维能力,是创新型人才所具备的在已有手段或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式思考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法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方[1] 式 。具备创新型思维的大学生,在遇到新问题的时候,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寻求解决,清楚地勾画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4.创新实践技能 创新实践技能是在传统思维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技法进行创新活动的能力,是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创新实践技能表现为在实践活动中的发现、系统分析和决策、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实践技能是大学生将创造性想法付诸实践的基础,可以帮助大学生不断总结和修正创新活动的思路,并最终取得创新成果。 第 2 页 二、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所谓创新,顾名思义,就是创造新的东西,包括创造性破坏和创造性建设两层含义。创造性破坏意味着要“打破常规”;创造性建设意味着要大胆“引入新要素”,“实现新组合”,有时甚至需要从别人认为是荒诞的、离奇的、不可思议的角度思考问题。创新精神也称创新意识,是个体的一种内在的创新欲望,在创新活动中表现为高度的热情、足够的自信心、 [2]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的品质。因此,它与创新的意识和态度、创新兴趣、创新性活动乃至创新能力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创新精神实际上就是创新的意识和态度,体现在创新性活动(思考与探索等)之中,创新精神又能够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精神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推而广之,创新精神也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素质,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精神,任何民族都会因为缺乏进步的灵魂而沦为没落 我们要从个体的角度和民族的高度来认识创新精神,积极推进学校教育改革,的群体。因此,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一个目标,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精神是大学生应具备一种重要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大学生综合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素质又分为三个层次即知识、能力、精神。创新精神作为素质的最高层次构成要素,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其次,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人才汇集地,承担着培养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肩负着特殊责任和使命。由于我们长期以来忽视了创新精神的培养,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精神。过去,我们的教学一直十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应该说这是十分必要的。但问 [3]题在于,我们的教师自身缺乏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往往容易走向另一极端,错把手段当做目的,过于强调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忽视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著名的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教授说:“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很好,但是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不足。美国学生有创新及冒险精神,有时做出一些难以想象甚至发疯般的事情,往往创新出一些惊人的成就。”杨振宁教授也有类似的说法:“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10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强。” 如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成为了教育的一个目标。也许这一目标有一定的挑战性,实现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教育本是一项理想的事业,它需要崇高的境界,需要有所追求。在21世纪的今天,在我们的教育已经取得了众多的成绩的形势下,树立更高的目标合乎时宜,富有价值。我们的教育就应该打出理想的旗帜,喊出响亮的口号: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第 3 页 为了大力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造就一代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主要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创新交流 树立学生科研普及化观念,提高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加强专业和行业背景教育和宣传。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科研室和获奖作品展览,参加高低年级学生交流座谈会。利用同龄人容易交流的特点,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使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得到必要的指导, [4]在知识体系上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每个学期都安排各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与新进入实验室的同学进行交流,介绍自己的经验。 2.激励引导大学生 引入激励和竞争机制。在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中,采取兴趣引导、任务激励、竞争激励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设置阶梯形、开放式的实践课题,将实践教学课设计成难易程度不同的几个层次,逐级加大难度,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多完成项目。学生通过不断取得新的阶段成果来体会实践和创新的成就感。这些成果和学习进度不断地被横向比较, [5]形成良性竞争,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科研探索无止境。 3.改革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上不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未知的意识。对于每一个实践课题,教师都给出明确的设计要求、具体的指标,但是不提供参考电路,不设置答案,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完整的方案。学生自己制定方案,各种问题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学生之间的讨论解决,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利用讨论会介绍各自的设计方案,共同探讨每种方案的优劣,教师则对问题逐一分析。这样,给予学生最大的思考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另外,定期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教师不做具体的回答,而是由学生讨论来分析解决问题。 4.新科技与学习联系 [6]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增加信息量。定期组织各种讲座,把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和最新的技术介绍给学生,使他们及时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状况,例如最新的单片机、DSP、FPGA这些和学生学习联系很紧密的技术的发展。在实践环节中尽量引入新方法和新技术,例如各种新型电子元器件和电路设计工具等。 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1.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服务国家战略大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国际发展重心的转移,国家制定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大学生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因此,要努力培养大学生对知识的创新、开拓、交流和应用等能力,并使其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2.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前国际竞争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其实质是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大学生作为未 第 4 页 来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世纪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责任,同时也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大学生应该实现全面而持续的发展。要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性文化,使其更为灵活地运用知识,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高等教育的跨越发展 我国高校实施扩招以来,高等教育的质量、培养方式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高校重点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能够促进高等教育培养理念、模式以及内容的转变,有助于实现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赵 娅.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和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57- 59. [2]秦虹,张武升.创新精神的本质特点与结构[ J].教育科学,2006(2). [3]华国栋.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N].中国教育报, 2002-10-23. [4]丁洪生,蔡颖.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本科实践教学体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14(9):45-47. [5]高洁.对高校实验室开放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9(6):76-77. [6]刘智,钱佳丽,韩杨.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5):817. 第 5 页 附录1: 评分项目 学生自评 团支部评分 教师评分 总分: 总分: 总分: 熟悉中文数据库的使用 (10分) 拟定适当的论文题目 (10分) 写出恰当的中文摘要 (10分) 写出论文的关键词 (10分) 构思出论文的目录 (10分) 写出论文的引言 (10分) 学会论证中心论点 (10分) 能详略适当地运用文字 (10分) 能写出的注释 (10分) 论文有一定的创新性 (10分) 附录2:教师评语 第 6 页
/
本文档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