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变形记教案

2017-09-01 14页 doc 30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1618

暂无简介

举报
变形记教案变形记教案 变 形 记 教案 华东理大附中高一语文备课组 胡子 【教学目标】 一、通过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二、结合社会背景认识“异化”主题的警示意义。 三、体会并学习表现主义文学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 一、“异化”主题的认识。 二、表现主义文学艺术特征的理解与学习。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课前布置预习,要求能概括故事情节,细致体味格里高尔的心理活动) 一、卡夫卡及相关文学常识,社会背景。 二、课本选文部分的故事情节,初步认识人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为...
变形记教案
变形记教案 变 形 记 教案 华东理大附中高一语文备课组 胡子 【教学目标】 一、通过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二、结合社会背景认识“异化”主题的警示意义。 三、体会并学习表现主义文学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 一、“异化”主题的认识。 二、表现主义文学艺术特征的理解与学习。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课前布置预习,要求能概括故事情节,细致体味格里高尔的心理活动) 一、卡夫卡及相关文学常识,社会背景。 二、课本选文部分的故事情节,初步认识人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为促织或卓别林《摩登时代》(一个流浪汉在工业《促织》中成名儿子幻化 文明的传送带前窘态毕现、笑料百出的故事,一个人被机器摧残、异化)的寓言引入“变形”。 二、关于卡夫卡 参考注?。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惊服,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他出生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1909年开始发表作品,1915年因短篇小说《司炉工》获冯塔纳德国文学奖金。短篇名作有《判决》《变形记》《在流放地》《中国长城》《乡村医生》《致科学院的报告》《饥饿艺术家》《地洞》(借小动物防备敌害的胆战心理,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时刻难以自保的精神状态和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的孤立绝望情绪)《猎人格拉克斯》《歌手约瑟芬,或耗子之流》等,长篇小说有《审判》(写银行职员约瑟夫?K莫名其妙被“捕”,又莫名其妙地被杀害的荒诞事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司法制度腐败及其反人民本质)《城堡》(写土地丈量员K在象征神秘权力或无形枷锁统治的城堡面前欲进不能,欲退不得,只能坐以待毙)《美国》。他的作品除极少数短篇(如《变形记》《判决》《在流放地》《中国长城》《乡村医生》《致科学院的报告》)外,大多是在他去世后由挚友马克斯?布洛德编辑出版的。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等手法,来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境遇,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乃至全世界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优秀作家之一”“传奇英雄和圣徒式的人物”,认为“他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 1 三、课本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 概括: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巨大的甲虫”,惊慌而又忧郁。公司的秘书主任来催他上班,发现他变成甲虫后惊慌逃离。家人既恐慌又同情,父亲大怒,把他赶回自己的卧室。 人物:格里高尔,父母(萨姆沙夫妇),妹妹(葛雷特) 思考:是什么原因使格里高尔变成甲虫, 四、背景介绍 《变形记》写作于1912年,发表于1915年。 1914年至1918年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许多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纷纷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近乎疯狂的言行、心理。现代主义的优秀文学作品探索人的心灵,为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艺术手法。) 五、问题回答、点拨 学生回答。 点拨。明确: 家庭状况:经济压力(穷困) 社会环境:竞争压力(残酷) 自身原因:精神压力(焦虑、自责) 提示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描写作为依据。 六、问题推断 思考:(参见课后练习三)文中说:格里高尔后,他曾“觉得自己又重新进入人类的圈子,对大夫和锁匠都寄于了莫大的希望”,请你推断一下,格里高尔最终有没有“重新进入人类的圈子”, 七、思考、讨论并自由发言 八、作业 1、阅读《变形记》第二、三部分,概括其情节,并关注人物心理变化。 2、读完全文后,思考:卡夫卡通过《变形记》究竟想表达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第二、三部分的故事情节,进一步认识人物性格。 二、“异化”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格里高尔最终有没有“重新进入人类的圈子”, 二、第二、三部分的故事情节 第二部分:格里高尔因为甲虫习性逐渐成为全家的累赘。其父亲、母亲和妹 2 妹也对他渐渐憎恨起来。 第三部分:写家人为了生存只得打工挣钱,出租房间,并打算把格里高尔赶出家门。格里高尔在饥饿病残中怀着忧郁绝望死去。 三、人物心理变化和性格特征 思考:根据全文情节,人物心理发生怎样的变化,表现出怎样的性格特征, 讨论并回答。 (回顾情节线索: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成为累赘?绝望而死 家里亲人:惊慌同情?逐渐憎恨?把他弄走) 明确: 格里高尔 心理变化: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焦虑、自责?绝望、平和 特征:谨小慎微、忠心耿耿、安分守己、勤恳负责、善良平和、渴望自性格 由(以上基本是原文用语) 格里高尔的家人 父亲:恼怒驱赶?打击厌弃 母亲:惊恐昏厥?躲避冷漠 :关心?诅咒?仇恨 妹妹 格里高尔家人的性格特征:自私、冷酷。 用一段话概括格里高尔这个人物形象: 简要概括:格里高尔本是个有着丰富情感和诗意追求的小人物,但在沉重的家庭负担和工作压力之下,他逐渐丧失了自由和追求,几乎整日生活在谨小慎微、惶恐不安中。他勤恳善良、忠心耿耿、善良平和、渴望自由,却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不幸变成甲虫,失业了,依然担忧父债,眷恋亲人,甚至为讨得家人的欢心,乖乖地、艰难地爬回卧室,在孤独无助的绝望中平静死去。这样忠实而又富有责任感的人,最终还是遭到亲人抛弃,是一个完全丧失了自我的悲剧人物。 四、主题认识 思考:作者通过《变形记》究竟想表达什么 沉思。讨论。回答。 明确:主题概括 小说《变形记》通过格里高尔的不幸命运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压力下,渐渐丧失了自我,以至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的问题(由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孤独无助、焦虑痛苦的心理和他对自己变形前生活及工作的有关回忆可见),和人际关系日趋冷漠乃至走向冷酷的问题(由格里高尔变形及死后周围人的反应可见)。 评析: 关于“异化”: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包括大自然、人性和物质世界)和人与自我 马克思对“异化”下的定义:“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马克思《资本论》第六章的初稿,转引自《新德意志报》文化周刊《星期日》1963年第31期) 1、《变形记》对人与社会关系的揭示。 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目睹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特别是他在工伤保险公司工作时,接触了许多被劳动致残而一贫如洗的工人,使他认 3 识到“富人的奢侈是以穷人的贫困为代价的”,下层人民越来越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卡夫卡创作《变形记》的时代、生活背景。他从个人的、人性的角度去揭示和否定整个社会,目标是笼统的、抽象的、片面的。在《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一夜间变成了一只大甲虫,造成人变虫的深层原因,就是社会环境的严酷和劳动本身的机械、繁重。公司老板严密地统治着整个公司和每一个雇员,秘书主任时刻监督着每一个员工的行动,就连医生也是一味站在老板一边,从不会为员工说话。职业呢,是旅行推销员,一个“多么累人的差事”,每天4点钟就得起床赶火车,成年累月在外奔波,饮食很差又不定时,由于工作关系,连个知己的朋友也没有。弄得晕头转向,“痴痴呆呆”。格里高尔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环境,这样一份职业。这环境是具体的,但更是抽象的、普遍的,是绝大多数人每天所面对的。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变得麻木、机械、萎缩,成为工具,成为“非人”。人变甲虫,是多么荒诞的事情,但又深刻而尖锐地表现了社会与人之间一种可怕的“异化”关系。在这一关系中,社会是强大的,而人是被动的、软弱的。 。 2、《变形记》对人与人关系的揭示 格里高尔在父亲的公司破产、全家处于困顿的境况下,去当旅行推销员,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他在家里是受到尊重和爱戴的。当他被人依赖时,他与别人的关系自然会处于正常状态。但当格里高尔变成了大甲虫,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兄妹关系突然间发生了180度的转变,显示出一幅极端自私、冷漠、残酷、无法沟通的可怕图景,亲情、伦理之情荡然无存了。格里高尔虽然成了甲虫,但作为人的情感还在。他为不能按时上班而着急,他为父亲暗暗存了一笔钱,他为妹妹上音乐学院而筹划„„他是一个善良、勤劳、正直、有责任心的人。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引起了他父亲、母亲、妹妹态度的变化。他的母亲可怜儿子,想看看儿子。看见儿子,却昏过去了。她内心把儿子当作一个沉重的累赘。他的父亲由惊奇而愤恨而狂怒,用手杖赶儿子回屋里去,用苹果砸他,慈父之爱已消失殆尽。他的妹妹开始还照顾他,不久便厌恶,最后把他锁在房里。由于他的父母亲和妹妹的亲情淡薄,人性扭曲,致使格里高尔绝望而死。他死后,全家人如释重负,大家沐浴着三月的春风,一身轻松地外出郊游。格里高尔的死并没有影响别人的生活。这就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系这种关系的只是金钱和利益。 3、《变形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揭示。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也包括人与人的本性的关系。《变形记》表现了对人的本性的揭示与否定,在冷漠的现实世界中,人已经难以保全自己的本性,人已经异化,成了非人,这显然是作家对人的本性的深刻透视。 4、《变形记》对人与自我关系的揭示。 《变形记》中大量表现人物意识的混沌与虚幻。格里高尔在“累人的差事”和生活的重压下,已经完成失掉了自我。他想找回生活的乐趣、自我的价值,但彻底失败了,变成了大甲虫。大甲虫象征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异化”处境,象征了自我的一种怯懦、逃避和封闭。 五、作业: 1、用几关键词概括小说《变形记》的艺术特征。 2、浏览相关书籍、网页等,了解人们对卡夫卡的评价。 4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一、《变形记》的艺术特征。 二、现代派文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了解第二项作业完成情况 二、《变形记》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荒诞(悖谬)、象征(隐喻)、夸张变形、独特的讽刺、平静的叙述、细致的心理描写、意识流„„ 评析: 1、关于荒诞与悖谬。 《变形记》中人忽然变成甲虫的情节,不合客观理性逻辑,甚至荒谬之至。格里高尔一夜间由人变成大甲虫,情节是荒诞的。情节发展,他与家人的冲突,更是荒诞的。甚至有的艺术细节也是荒诞的,如一只苹果打在格里高尔的甲背上,陷了进去,一个多月,还烂在甲虫背上。 但仔细琢磨起来,又极为真实。原因是作者在整体荒诞的情节中运用了细节真实和心理真实的手法。写甲虫的行动,是符合甲虫的习性的;写甲虫的思想感情,是符合格里高尔这个人的言行逻辑的;写亲人的变化,也是符合社会生活的,这一切都使人感到他所写的始终是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 2、关于变形与象征(隐喻)。 的“变形”是外在的,为不可知的甚至是无法抗拒的力量所致,格里高尔 从这我们深深地感到“人”的弱小与无助,“人”随时面临灾难与打击,“人”无法支配自己的命运。 他的亲人的“变形”是内在的,是由“人”的本性所,反映了“人”的自私、冷漠与残忍。 作者用荒诞(人物变形)的手法来表现人物,不是让人们去接受人变成虫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而是去体察和领悟其超现实的精神状态和深层心理——情感,去寻求荒诞中的本质。因此,人变成甲虫是人类精神世界遭致扭曲、异化的象征,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状态及其由隔膜所造成的孤独、绝望情感的折射。 在日常生活中,一家人平平淡淡,温情脉脉,矛盾、人性都显示不出来。养家人格里高尔突然变成甲虫,失业了,还成了累赘。这个情节把矛盾激化了,冲突起来,个性、人性都立即显示出来。文学艺术是虚构的艺术,作家大胆想像,虚构出荒诞的情节,推动人物之间的冲突,表现人物的个性。母亲的无奈,父亲的狂怒妹妹的厌弃,撕破了资本主义社会家庭表面温情脉脉的面纱,显示了人际关系的自私、冷漠和残酷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和弱肉强食、唯利是图的社会本质。 (卡夫卡常使用象征形象来表达他对社会关系的理解。如《审判》中K的被捕、企图申诉,以及案件的起因与内幕,始终是笼罩在云雾之中。那个法庭更是带有神秘色彩,它的存在模模糊糊,仿佛设在阁楼上,但它却有无限的权力,能决定人的生死命运。它无疑象征着一种与人类为敌的异己力量。再如《城堡》,小说中那个时隐时现、神秘莫测的城堡,对村民是一直萦绕在脑际的权力巨魔,它就是专制政权官僚机器的象征。城堡就在眼前,但就是走不到那里。这象征着专制统治者与普通人民之间存在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3、关于独特的讽刺。 5 如《变形记》中对公司老板听差和秘书主任(如“可是您呢,先生,比公司里所有的人看得都全面,是的,让我私下里告诉您,您比老板本人还全面”、“总是那么偏袒女性的秘书主任一定会乖乖地听她的话”)的讽剌,对格里高尔亲人的讽剌(父亲装模作样、母亲假慈假悲、妹妹从关心到厌弃)。 如《变形记》结尾的描写: 姆沙先生说:“让我们感谢上帝吧。”他在身上画了个十字,那三个女人也照样做了。葛蕾特的眼睛始终没离开那个尸体,她说:“瞧他多瘦呀。他已经有很久什么也不吃了。东西放进去,出来还是原封不动。” 虽然时间还很早,但新鲜的空气里也可以察觉一丝暖意。 萨姆沙太太带着忧伤的笑容。 他们决定这一天完全用来休息和闲逛。 车厢里充满温暖的阳光,只有他们这几个乘客。他们舒服地靠在椅背上谈起了将来的前途,仔细一研究,前途也并不太坏,因为他们过去从未真正谈过彼此的工作,现在一看,工作都满不错,而且还很有发展前途。目前最能改变他们情况的当然是搬一个家,他们想找一所小一些、便宜一些、地址更适中也更易于收拾的公寓,要比格里高尔选的目前这所更加实用。正当他们这样聊着,萨姆沙先生和太太在逐渐注意到女儿的心情越来越快活以后,老两口几乎同时突然发现,虽然最近女儿经历了那么多的忧患,脸色苍白,但是她已经成长为一个身材丰满的美丽的少女了。他们变得沉默起来,而且不自然地交换了个互相会意的眼光,他们心里打定主意,快该给她找个好女婿了。仿佛要证实他们新的梦想和美好的打算似的,在旅途终结时,他们的女儿第一个跳起来,舒展了几下她那充满青春活力的身体。 (卡夫卡的讽刺主要产生于对现实荒诞性的揭示。他的主人公为了正义或辨明真情而奔走,但经常是陷入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困境。他越是挣扎,就越陷得深,甚至最后送命了事,如《审判》中的约瑟夫的结局。这里面就蕴含着讽刺。卡夫卡小说中的讽刺意味往往与苦涩的幽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如《乡村医生》中的医生,本来是出诊治病的,却陷入了荒诞的境地。最后上了年纪的医生,赤裸着身子,冒着严寒,坐着从猪圈中钻出的魔马拉的车,在茫茫的大地上到处游荡。上面提到的《审判》中乡下人想进入法的门而不可得的故事更带有明显的讽刺性。) 4、关于平静的叙述。 在《变形记》中,卡夫卡的叙述语调平静得近乎冷漠。人变成甲虫,本来是一个凄惨而又令人触目惊心的故事。但作者以不动声色、不动感情、不加议论的平静笔调写出,给人一种似乎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感觉,这不禁更加令人警醒:当可怕变得平庸时,平庸就成为更加可怕的事实。由此激发读者去思索人的生存现状以及改变这现状的问题。 现实生活的残忍,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卡夫卡是体会至深的。这位陷入深深痛苦与困惑之中的作家在创作他的寓言性小说时表现出的这种语言风格(平淡中透着冷漠,拙朴中透着凝重)是完全合乎逻辑的,正是他性格的体现。 四、关于现代派文学和表现主义 现代派文学是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文学、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等各种资产阶级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发端于十九世纪末,确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它的文艺思想可概括为:重视主观表现,轻视客观反映;重视艺术想象,轻视客观摹仿;重视形式,轻视内容 6 等。其特征是反传统、荒诞、意识流和象征。 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20世纪初)盛行于西方(德、奥、北欧和俄国等)的一个重要文艺流派,艺术家们对现实有盲目的反抗情绪,强调表现自我感受、个人主观感情,以过分夸张的形体或色彩发泄内心的苦闷,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反对艺术的目的性。卡夫卡的《变形记》、捷克作家恰佩克的剧本《万能机器人》、瑞典的斯特林堡的剧本《到大马士革去》等,以其深邃的哲理、新颖的形式,表现了西方现代人的异化和人失去自我的严重危机,而为世界读者所瞩目。 五、总结 1、不要用读传统小说的方法来读卡夫卡。 2、米兰?昆德拉评卡夫卡 19世纪沉睡中的幻想被弗朗茨?卡夫卡突然唤醒了。卡夫卡取得了后来超现实主义者提倡但他们自己从未真正取得过的成就:梦幻和真实的融合。实际上,这是小说由来已久的美学抱负,诺瓦利斯曾暗示过,但它的实现却需要一种特殊的、一个世纪以后惟有卡夫卡才发现的炼金术。卡夫卡的巨大贡献并不全在于他跨出了历史发展中决定性的一步,更为重要的是,他出人意外地打开了一扇门,让人们看到在小说这块场地上幻想能像在梦中一样爆炸,小说能够从看似难以摆脱的逼真性要求中解放出来。 3、博尔赫斯评卡夫卡 如果我说出卡夫卡这个名字,人家会问我你说的是谁,如果我说他是奥地利人、犹太裔、现在是捷克人,大家对这个外乡佬会表示鄙夷。但如果我又说,他可能是这个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人家会将我当成一个无害的神经汉。 4、对卡夫卡可说的太多了 巴尔扎克说:“我能够摧毁一切障碍。” 卡夫卡:“一切障碍都能摧毁我。” 在卡夫卡的眼中,一切都像一个梦,一个噩梦~然而在卡夫卡的世界里,噩梦永远没有醒来的时候„„ 对于卡夫卡自己来说,生存就是一场必须“恰当运用自己的力量(因为我们的力量永远是有限的)”的抗争。 但孱弱的卡夫卡为我们竖起了一座精神的丰碑。他站得比政治更高,他的批判具有超出政治而达到对人生思考的意义,因为他看到了现代人最深刻的精神危机。 《变形记》超越时空的限制,对事件的交代极其模糊,不指明具体的时间、地点和背景。甚至泯灭了幻象和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虚幻与现实难解难分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使人们窥见了人类的一些本质东西。 比如,家总是被人们形容为一个温馨的避风港湾。然而,当家中有一个无法动弹,完全无能为力,丧失了人的一切自主性的“虫”时,公司秘书逃跑,母亲晕倒。“父亲恶狠狠地捏紧拳头,仿佛要将格里高尔打回房间里去似的”,并且“无情地驱赶并发出嘘嘘声”赶他回房间,他被父亲推倒在房内跌得“血流如注”。当女佣人“用扫帚把格里高尔的尸体往旁边推移了一大段距离”时,甚至连最慈爱的母亲都默许了。 作者借此想揭示的是:人与人之间——包括伦常之间——表面亲亲热热,内心里却是极为孤独和陌生的实质;之所以亲亲热热,因为互相有共同的利害关系维系着,一旦割断这种关系,则那种亲热的外观马上就消失而暴露出冷酷和冷漠 7 的真相。 在人与人之间还没有取得和谐关系的世界里,人的变形是一种象征,一切倒霉人的象征:人一旦遭遇不幸(丧失工作能力的疾病、伤残、政治袭击等),他就不再被社会承认,从而失去作为人的价值的“自我”,成为无异于低等动物的“非人”。 象征了人与人之间命定的相互厌恶与敌视 。 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吗,我们正生存在所谓的现代文明社会之中,从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你读出了一些可怕的东西了吗,卡夫卡的伟大之处也许就在于他那对人类刻骨的体验和骇人的预见性。 六、作业 1、仿照《变形记》的艺术手法,创编一个故事。 2、拓展阅读:卡夫卡《判决》《乡村医生》《地洞》(印发)。 8
/
本文档为【变形记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