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初中记叙文重要知识点以及题型总结

2018-12-05 14页 doc 33KB 70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1406

暂无简介

举报
初中记叙文重要知识点以及题型总结中考语文知识模块 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考点] 1、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不一定在记叙文中都出现。 2、记叙的顺序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结构层次分明,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首尾呼应,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题型:一是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
初中记叙文重要知识点以及题型总结
中考语文知识模块 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考点] 1、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不一定在记叙文中都出现。 2、记叙的顺序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结构层次分明,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首尾呼应,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题型:一是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二是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 如:第(5)(6)两段在文中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__;其主要是: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徐汇区一模23】 3、记叙文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具有客观性。 (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4、记叙的线索: 线索: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时间      (5)地点      (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 如:  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5、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5)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6)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6、文 眼: 标题是“文眼”,统率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标题含义一般从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如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父亲的去世。再如《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标题的表层含义是他们最后倒下的姿势被固定在废墟里,深层含义是他们壮烈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永驻人们心中。 标题的作用: 1、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2、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3、用修辞/表现手法来突出文章中心; 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反映作者情感; 6、一语双关。 题型:填空,简答。(用这个标题有什么好处或妙处?为什么以此为标题?你能不能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如:题目《履痕》的意思是_,从全文看,其作用是(1)_(2)_. 7、表达方式:(5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记叙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以缺少的。 记叙文中的记叙: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用: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 记叙文中的描写: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又细分为:(1)肖像描写(2)动作描写(3)心理描写(4)语言描写 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题型:填空,简答。 如:第(8)段中万籁鸣在特定情况下的一笑一哭令人印象深刻,这属于_描写,对内容、结构所起的作用是:【徐汇区一模22】 第(11)段中的两处划线句都运用了_描写,请分别具体分析其作用_。【宝山区一模24】 8、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形成对比,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9、记叙文中的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 “叙”主体,“议”是附属成分,不可本末倒置;“议”是“叙”的自然发生,并不是强加上去的。“议”宜短不宜长,点到为止,不可以“议”代“叙”。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穿插在记叙文的叙述、描写之中,用以点明或更鲜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抒情:抒发、倾吐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作者和作品中的主人公公开表白爱憎,直接抒发、倾吐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间接抒情:作者把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感情渗透到叙述和描写之中,使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自然地流露出来,一般写景、状物的文章都用间接抒情。 它分为: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理三种。 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作用:用来把事物的外形、特点、性质、构造、功能等解说清楚,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有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认识。 题型:填空,简答。 如:第 段划线句属于_描写,它的作用是_。【静安区一模24】 10、六种常用修辞手法的定义: (1)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喻体)跟甲事物(本体)作比。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要注意的是,用“像”“仿佛”不一定就是比喻。 (2)拟人:是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成有人一样的感情和人一样的动作神态。 (3)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4)排比: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句子或短语量上够不上三个的,不是排比。 (5)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以肯定形式问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 (6)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不直接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方法。特点:自问自答。 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的形象性, 设问、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 常见修辞的答题模式 比喻、拟人的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的作用:强调了+对象+特性,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夸张的作用:强调突出了+对象+特性,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设问的作用: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的作用:加强气势,强调肯定的语气,强化了对……的……之情;引发对……的思索,引起读者思考和关注。 对比的作用: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 答题套路: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效果词+表达作用+情感作用 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11、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套路:  “X 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①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②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 12、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③全文的句子; 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比,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理解句子作用: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从内容看:是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联系主题。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一般从这些角度思考: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句式特点、关键词、记叙顺序、表现手法等。 (2)从结构看:在文章的不同位置上句子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中心、点题、为下文……做铺垫; 2)、中间: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3)、结尾:总结全文、照应前文、点题、首尾呼应、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3)从艺术效果看: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题型:填空,简答。 如:最后一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金山区一模25】 文章13——15段描绘了一幅别人父母商量要不要叫醒孩子的画面,请简要分析其作用。【崇明县一模24】 13、分析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14、考纲掌握的标点: 逗号、句号、问号、冒号、顿号、分号、感叹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 常用标点的作用: 引号:引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表示强调 省略号:内容的省略、语意未尽、说话断断续续、表示沉默,思考 破折号:解释说明、话题转折、声音的延长、递进 题型:填空,选择 如:第 段加点的“落草”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_,其引号的作用是:_。【长宁区一模22】 对文中4处运用引号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宝山区一模21】 15、文章的写作特色 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①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②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③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④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⑤表现技巧:一是修辞手法:共六种。 二是表达方式:有五种。其中描写可细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乐景写哀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是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联想、想象等。    四是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等。 16、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和看法)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 性格 思想 个性)。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 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   题型:简答题。多为80字的8分题。 如:作者说,白老师把她的生命和灵魂引向另一种暖度、亮度和高度,请结合句中的加点词,谈谈你对白老师的评价。(80字左右)【松江区一模】 请选择一点,谈谈你对文中老妇人的看法。(80字左右)【普陀区一模26】 细读文章,就父亲的人物性格或所作所为发表你的看法。(80字左右)【浦东新区一模26】 读了本文,你一定很有感触,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下你的阅读感受。(80字左右)【崇明县一模26】 17、品味句子和关键词。 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技巧: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题型:简答,填空。 如:第 段划线句子“双手微微颤抖但用平静的语调”中“颤抖”和“平静”是否矛盾,为什么?【浦东新区一模23】 18、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答:A、能或否    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 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19、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 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题型:简答。 如:第(4)段中的加点词语“竟然”能够删去?为什么?【宝山区一模23】
/
本文档为【初中记叙文重要知识点以及题型总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