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独弦琴左手基本演奏法的研究

2017-11-16 7页 doc 20KB 6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01191

暂无简介

举报
独弦琴左手基本演奏法的研究独弦琴左手基本演奏法的研究 【摘要】独弦琴由于自身及历史的原因,极少登上表演舞台,其基本演奏法的研究基本空白,缺少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支持。独弦琴的左手演奏技术是独弦琴演奏的关键,研究最适合演奏的控杆姿势及基础发力方法,使二者完美结合,可改善独弦琴演奏法体系的基本构成。 【关键词】演奏方法演奏姿势左手摇杆共振旋转发力 一、独弦琴基本演奏法体系不完善 独弦琴是京族传统的民间弹弦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京语称“旦匏”(danbou),它的音色独特,是世界乐器之中少有的全部使用泛音弹奏的弹弦乐器,用它演奏出的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
独弦琴左手基本演奏法的研究
独弦琴左手基本演奏法的研究 【摘要】独弦琴由于自身及历史的原因,极少登上表演舞台,其基本演奏法的研究基本空白,缺少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支持。独弦琴的左手演奏技术是独弦琴演奏的关键,研究最适合演奏的控杆姿势及基础发力,使二者完美结合,可改善独弦琴演奏法体系的基本构成。 【关键词】演奏方法演奏姿势左手摇杆共振旋转发力 一、独弦琴基本演奏法体系不完善 独弦琴是京族传统的民间弹弦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京语称“旦匏”(danbou),它的音色独特,是世界乐器之中少有的全部使用泛音弹奏的弹弦乐器,用它演奏出的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色彩。演奏独弦琴时,右手在拨弦弹奏出自然泛音后,左手操控摇杆,将摇杆向左拉或向右推改变琴弦的张力演奏人工泛音,形成独特的左手控杆演奏方法。控杆的技巧复杂多变,因而能用一根琴弦演奏出绚丽多彩、颤人心弦的曲调,描绘出旖旎奇妙、变化无穷的音乐意境,这是独弦琴具有有别于其他乐器的艺术风格和独特魅力的原因所在。 独弦琴是件古老的乐器,其琴体构造和发音原理比较独特,独特的形制让它的音乐独具一格的同时,也使它存在着一些令人遗憾的缺陷,其中最大的缺陷就是音量问。借鉴西方的音乐发展史,不难发现,音乐表演从最初自娱自乐的个人情感抒发,到观众不多的室内乐(多为宫廷音乐或上层贵族娱乐),到标志音乐大众化的圣卡西亚诺剧院的出现,再到现在的广场音乐,表演者演出的场所越来越大,面向的观众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乐器的音量越来越大。然而,独弦琴的音量 较小,这也是它在唐代后慢慢由宫廷流落民间,在越南和广西少部分地区成为老百姓自娱自乐的乐器的最大原因。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独弦琴才慢慢重新走上专业表演舞台,这主要得益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扩音系统及电声乐器的出现,让这件古老的乐器绽放艺术的魅力。当然,也离不开喜爱它的热心人士及演奏者的努力。直到20世纪80年代,全国会弹奏独弦琴者不出5人。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一些艺术院校才开始开设独弦琴演奏专业,但大部分情况却是学校没有专业教师,学生基本都是向校外民间艺人学习演奏知识,因而相对其他的民族乐器而言,独弦琴的研究较为落后,在基础的演奏方法研究上,直到现在都还未有一套完整、科学的体系。而一位乐器演奏者演奏技艺能力的高低,与其演奏方法特别是基本演奏方法的掌握是否正确成正比,这在器乐发展史上已经得到证明。西方音乐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和完整的音乐体系,在乐器演奏中各门乐器都有一套科学的演奏法体系,有些研究细致到如键盘演奏触键如何发力,弓弦类乐器如何运弓发力,等等,这些科学理论体系让西洋乐器演奏登上世界音乐艺术之巅。独弦琴演奏法理论体系的不完善,使大部分人在学习中只能不断地摸索前进,这也是造成具有较高造诣的独弦琴演奏者非常少的原因之一。 一种乐器完整的演奏法,应包括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演奏方法(在演奏中科学合理的力量运用以及各种技巧最佳的演奏方法)。正确良好的演奏姿势能让演奏方法在演奏中得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因此,研究某种乐器的演奏法,首先必须找到最适合该乐器演奏的特定演奏姿 势,然后再研究演奏方法的运用,独弦琴也不例外。独弦琴演奏姿势包括左、右手以及身体等几种演奏姿势,本文主要研究独弦琴左手基本演奏方法,首先研究左手演奏的控杆姿势,然后再研究最基本的发力方法。 二、独弦琴演奏姿势与演奏方法 从独弦琴的发展历史来看,各时期所用的握杆手型姿势和控杆方法,以及与它们对应的演奏方法,可以分为传统的与现在常用的两类。 (一)各时期的基本演奏姿势 一是握拳式:左手中指和无名指弯曲,轻扣摇杆,小指贴住摇杆,食指与大拇指呈自然张开的弯曲状。这是在20世纪60年代前常用的手型姿势。 二是小指或无名指扣杆式:左手成松弛的半握拳状,小指或无名指自然弯曲成环状,与手指对应掌跟处轻握摇杆,其余手指呈自然弧形的半握拳状环绕摇杆,但不与摇杆接触。这种姿势由越南早期登上世界文艺舞台的独弦琴演奏家魏胜,即第二十四届国际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获得者,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中国传授。 三是中指挽杆:中指指根第一关节及第二关节弯曲,与中指掌心对应处形成三角状紧扣摇杆,其余手指自然张开成兰花指状,但不与摇杆接触,此种姿势为何绍所创。 四是开放式:左手一般不握杆或扣杆,演奏中,只有在演奏压拉拍摇等需要控制摇杆的技巧时,左手各个需要做出演奏动作的手指才与摇杆接触。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第一、第二种手型姿势为当时的演奏者所常用,因而把它们归类为传统的姿势,直到现在仍有部分演奏者使用这两种演奏姿势。第三、第四种手型姿势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都在使用,特别是第四种,为现在大部分演奏者喜欢并常用。 (二)各姿势所对应的演奏方法 上述四种演奏姿势分属两种不同的演奏方法。前三种姿势虽然在手型姿势上各有不同,但基本都属于传统的演奏法所用的姿势;而在现在常用的演奏方法中,左手在演奏中不再要求一直握杆不放,也没有固定、保持不变的手型演奏姿势,演奏中随着不同技巧的使用而采用不同的手型姿势,开放式的手型姿势于是应运而生。四种姿势及其对应的两种演奏方法在实际演奏中究竟孰优孰劣,很难以偏概全,应该是各有所长。 I(传统的演奏方法。在独弦琴演奏中,使用摇杆是为了通过其向左右方向摇动来控制音高,一般使用竹子或年角这类既具有柔韧性、易弯曲,又具有抗折断能力的材料来制作,但这类材料受到外力的影响会引起颤动,如琴弦振动会引起摇杆共振。摇杆的共振对演奏及音质明显产生两个不好之处:__方面,由于一部分琴弦本身振动的能量传导分散到摇杆上,衰减了琴弦的振幅,导致振动的时间减短,使得琴音持续时间减短;而“一音多摇”是独弦琴典型、主要的演奏方式,琴音持续时间的长短对这种演奏方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短的余音无法用摇杆演奏出相对完整的一个旋律片段或者一个音型组合。另一方面,摇杆的共振会反过来影响琴声的音质,共振使摇杆产生细密的 颤动,带动琴弦震颤,使原来清纯明净的琴音发出带有颤抖晃动难听的“呜呜”声,从而影响音质。 传统演奏法所用的前三种姿势,由于演奏中左手掌指对摇杆或轻扣或紧握,一直保持握杆姿势不变,手不离开摇杆,因而这样的演奏方式起到了消除琴弦振动引起摇杆共振的作用。然而,固定的握杆、不变的姿势带来的弊端也是明显的,那就是阻碍了左手控杆技巧的进一步发展,因而传统演奏法中握杆的姿势也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地变换改进,由最初的一拳紧握慢慢越来越松开。 2(现在常用的演奏法。现在常用的演奏法所用的第四种姿势,开放的左手更利于演奏技术的发挥与舞台的表演,让演奏动作、肢体语言更加艺术化,音乐的表达更富有动感与表演性,但这样的演奏方法需要以牺牲一定的音质来作为代价。虽然现在独弦琴的制作水平及材料已经大大优于过去,使得共振减少到一定程度,但还是无法完全消除,对音质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三、如何让手型姿势更好地适应演奏的需要 我们应该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与研究传统与现在常用的手型、演奏姿势,以及传统与现在常用的演奏方法的长处和不足。因此,如何综合它们的长处,形成一种更适合独弦琴演奏的方法,正是我们所要研究的。 传统演奏法手不离杆的演奏姿势,能保证琴声的纯正优美,但传统演奏法用一成不变的演奏姿势去演奏各种不同技巧的演奏方式,明显对不同技巧的运用及把握造成人为的障碍。这方面,传统演奏法应吸 取现在常用演奏法的长处,不同的技巧应该运用不同的姿势进行演奏,这样才能容易区分不同技巧的发力方式和力量大小,对于技巧的演奏及掌握、音准的控制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演奏中可将第二、第三、第四种手型姿势综合运用,以类似中指挽杆的手型作为基础姿势,这样的手型相对于握拳式、小指或无名指扣杆式,在与其他不同的手型姿势相互连接运用时,更容易变化转换,减短连接时间;以中指第二、第三关节自然弯曲成环状,以适当的力量扣住摇杆,其余各指、手掌成自然收拢的圆弧状环绕摇杆但不碰触摇杆,这可使左手既能以最自然放松的姿势来进行演奏,又能使手掌和手指与摇杆保持在最小距离内。同时,在演奏各种不同的技巧时,敏捷地作出反应将力量以最快速度传达至摇杆(相同的动作速度下,距离等于时间);在转换连接不同的演奏方法及技巧时,迅速进行不同手型姿势的灵巧变换,使技巧得到更好的发挥运用,保证音准控制的稳定性。如在进行基本姿势与拍杆技巧的转换时,中指松开手掌顺势左侧少许,为食指的拍击留出空间,中指松开的同时小指环绕扣杆,灵巧的手型姿势转换,还能尽量减少左手离开摇杆的时间,避免摇杆因琴弦振动产生的共振,保证琴音醇和甜美。 四、左手控杆的基本力量与方法, 独弦琴以左手对摇杆施以力量大小的方式演奏音高和控制音准,科学的发力方法决定了力量控制的有效性,也决定了控制音准的质量。 拉杆和压杆(或推杆)是人们对左手在演奏中操控摇杆,对摇杆施以向左和向右力量的习惯性称谓,一直以来许多演奏者便依照这个约 定俗成的演奏动作名称,想当然地用手、小臂,有些力量不足者甚至用大臂去拉扯或推压摇杆,以这样的发力方法来控杆。这样的演奏发力方法,从人的生理角度来看是不符合人体运动科学规律的,因为如果以这样的发力方式进行演奏,有两个弊端:一是无论是用大臂、小臂,或是大、小臂一起共同发力,都会让手臂僵硬、动作笨拙,违反了器乐演奏的普遍规律原则——放松。一首完整乐曲的独弦琴演奏,最短时间在3分钟左右,长者6分钟以上,人的肢体长时间僵硬必会导致控制失衡,失衡对于演奏会产生何种后果可想而知。二是人类的肢体关节在运动中,一般来说都是越小的关节越灵巧,感觉越灵敏。演奏中用手臂推拉摇杆,使用的是肩关节及肘关节,这样不灵巧的发力,无法控制好摇杆力量大小的微弱改变以及把握细微的音高变化。 腕指关节是人类肢体最灵活的关节,适合在演奏中控制摇杆力量大小的微弱改变和把握音准的细微变化,但演奏中摇杆的摇动需要一定的力量,光靠腕指关节的力量难以完成,因而需要运用到更大一级的肘关节及小臂力量。小臂的力量绝对不能以如前述般推拉的方式来发力,必须以另一种更灵巧、松弛、不会引起手部僵硬的方式发力,将小臂、腕、掌、指的力量有机结合,以便能够科学地发力、灵活地控制摇杆,在演奏中做到不同的技巧运用不同的手型和方法演奏。 肘关节可以带动小臂向上下左右多个方向动作发力,但除了一个动作是放松的,其他的动作只要一快速运动或者发力,马上就会引起小臂或大臂肌肉紧张、导致僵硬。这个动作就是小臂以肘关节作为圆心或者起点,小臂向左或向右进行自转,是小臂及肘关节在所有动作里 是最放松的,这个发力方法应该是左手在演奏独弦琴,运用到小臂力量时,唯一可运用的、最合理科学的发力方式,笔者称之为“旋转发力”。这样的发力方法在演奏中有几个优点:一是灵巧稳定。既能以灵巧的方式发力,动作松弛自然,力量易于掌控,适合音准的细微控制,小臂也能发出较大且稳定的力量,演奏较广的音程。二是动作不僵硬。手臂左右摇动本就是人放松手臂的一种动作,因而可以在放松的状态下,长时间快速发力运动而不僵硬;小臂自身的旋转不会牵扯到大臂及上身产生不必要的联动,在演奏中能做到只用小臂及手掌和手指发力,大臂及上身其他部位保持松弛自然,不会因不必要的发力产生僵硬,符合器乐演奏的放松原则。三是适合摇杆演奏。平抬起的小臂左右旋转刚好与摇杆左右运动的方向一致,身体姿势处于最放松自然的合理状态,演奏姿势与演奏法得到完美的配合,完全符合独弦琴的演奏需要。 正确良好的基本演奏姿势,合理的演奏发力方法,两者之间相辅相成。良好的控杆姿势有助于手臂在演奏中科学地发力,科学发力所形成放松的演奏状态,反过来帮助演奏姿势不变形而保持姿势正确。如何找到最适合独弦琴演奏的左手姿势以及最佳的发力方法,将二者完美结合,是独弦琴演奏技术的基石,是独弦琴表演艺术得到长足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坤鹏,独弦琴教程[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2]黄志豪(独弦琴形制与改良[J](艺术探索,2008(6) [3]周文娟,独弦琴探秘[J](乐器,2004(1) [4]谭智(独弦琴之韵律美[J](艺术探索,2008(22) [5]密宋华(京族独弦琴的演奏手法及其独特魅力[J](艺术探索,2008(6) [6]卢克刚,杨秀昭,何洪,广西少数民族乐器考(选载)[J](艺术探索,1987(2)
/
本文档为【独弦琴左手基本演奏法的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