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国古典舞与太极1

中国古典舞与太极1

2017-09-27 5页 doc 17KB 14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3902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古典舞与太极1中国古典舞与太极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从太极拳中感悟到的中国古典舞训练„„ 中国古典舞训练和中华武术有着深厚的渊源,在中国古典舞学科发展进程中从来都没有间断的向武术学习。从拳派套路、器械里将具有强烈的民族特性的动作、姿势、技巧提炼出来,遵循舞蹈训练的特性与审美要求,进行分类整合和探索研究。 在其中,太极拳作为极具中国古典美学特征的中华武术的代表,其运动原理、方式、轨迹对中国古典舞训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笔者以中专和大学古典舞的专业积累为基础,结合在太极拳选修课上和课外学习的陈氏太极的有限内容,选择性的,对中国...
中国古典舞与太极1
中国古典舞与太极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从太极拳中感悟到的中国古典舞训练„„ 中国古典舞训练和中华武术有着深厚的渊源,在中国古典舞学科发展进程中从来都没有间断的向武术学习。从拳派套路、器械里将具有强烈的民族特性的动作、姿势、技巧提炼出来,遵循舞蹈训练的特性与审美要求,进行分类整合和探索研究。 在其中,太极拳作为极具中国古典美学特征的中华武术的代表,其运动原理、方式、轨迹对中国古典舞训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笔者以中专和大学古典舞的专业积累为基础,结合在太极拳选修课上和课外学习的陈氏太极的有限内容,选择性的,对中国古典舞训练中的同太极拳中的运动轨迹与方式进行比较,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分析它们在相互融合与发展中的渊源及表现异同。 一、“形” “形”即外表形态,一切外部展现的动作、舞姿、体态、路线等都可以称之为“形”。唐满城说:“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称之为‘形’。”摇臂中的手臂与太极云手中的手臂在“形”上是非常相似的。 例如:古典舞摇臂时,双手分别在体侧做划立圆运动。要求立圆面垂直于地面、平行于身体站立方向。而且两手之间要有联系,两个立圆的圈要套起来,在左(右)手经头顶上方翻掌划后半圆圈时,右(左)手就开始往体侧前下方送出,双臂基本伸直并保持一条延伸线状态。从侧面稍远处看,两臂在共同划出一个大圆圈。该手臂的立圆运动,加上转肩与腰部的横拧,就形成了最初步的八字圆动作。 太极云手也是双手划立圆,圈套圈,不同的是两个圈的方向是斜前方,借用舞蹈术语说即对二点和八点方向。比起摇臂来,云手的立圆要小得多,前者的双臂基本伸直,而后者双臂自然弯曲,手部往上不得超过眉毛,往下不得低过丹田。 (待补充——顺风旗与白鹤亮翅) 二、“律” “律”是指运动节奏、动作规律。从“形”上的比较可以看出二者上肢的动作非常相似,同时进一步分析在“律”上二者也有很多共通处。 1、“圆” 摇臂与云手都非常讲究圆,主要体现在二者都是以手部划出圆的轨迹以及腰部的八字圆动律。圆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精神原型,在哲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能看到。圆之于中国,不仅仅是图腾崇拜的象征,也被赋予方圆思辨的哲学意象。正如八卦太极图,一个由黑白二鱼盈满闭合的圆,囊括了宇宙的一切变化夤(yín)缘和万物相辅相成的本质。中国舞蹈最核心的、本质的形态特征是什么呢,唐满城明确肯定是“圆”和“游”。太极中强调要“时刻感觉自己处在一个大圆球之中”,下肢保持圆裆。 2、“腰” 一个人的“腰”是人体转动的枢纽(关键),它对全身的变化,人体重心的调整与稳定,以及推动劲力达到肢体各部位都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摇臂动作需要在转肩与腰部横拧基础上,将手臂动作的圆和身体中段的绕八字圆结合,以腰发力和带动手臂摇动。整个动作均发自于腰,而不是始于肩,它是腰带动肋、肋带动肩的八字运动。太极也非常重视腰部,俗话说“太极拳,太极腰”。在王宗岳的《太极拳论》里论述太极腰时就有“气沉丹田”一句。在云手中腰部始终保持正直和松拧,双手立圆的幅度本身是非常小的,但在腰的横向左右转动基础上则看上去非常大了。 3、“虚实与阴阳”(补充) 摇臂要求身体要有冲靠,有摇动感,重心虚实相间,左(右)手在体侧前托掌上划时重心在左(右)脚上。太极的云手主要是原地和横移两种,横移有退步移和靠步移两种。太极中云手的重心转移和摇臂的要求基本一样,不同的是托掌后手腕翻到“捋”时,是重心最重的时机。两者的重心都讲究虚实相间、相反相成、有对比和迂回。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所谓负阴抱阳主要说的是“合”字。在身韵和太极中都讲究“六合”,即“内三合”、“外三合”。“内三合”指心与意相合、气与力相合、筋与骨相合;“外三合”说的是手与膝相合、肘与腰相合、肩与胯相合,这种身体部位的“合”实际上指的是人体动作的协调配合,所谓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这是太极身法与古典舞身韵的重要部分,它要求“明其阳而注其阴,知其开而注其合”。“合”指的是每一动作必须在合(阴)中寓开、开(阳)中寓合中运行。其气势开者其大无外,合者其小无内。拳势中只有合得住,才能蓄得足、开得开。 二、二者内涵差异及借鉴: 1、目的差异 作为一门表情艺术,舞蹈运用人体动作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基本要素,来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力图反映社会状况和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因而相对而言舞蹈追求美学意义和指向,陶冶人们的情操。太极作为技击性武术,多用于健身疗疾,防身斗打,当然陶冶情操也是其目的的一个方面。 舞蹈在舞台上表演,与观众之间存在着距离,因此动作幅度较大,面部表情和含义指向较为夸张,摇臂中双臂较太极云手幅度更大,划圆更大,手臂更直。而云手这个动作主要起拨挡开对手进攻的作用,因此非常强调翻腕后的“捋”,划圆的高度也就在眉毛和丹田之间,往后划时也没有转肩或开膀子。另外“圈套圈”的要求在太极中主要是为了在拨开对方进攻的同时另一只手迅速进攻,或者在猛烈进攻下能用两手进行密实的防守。 在与头部、眼部的配合上,摇臂时讲究手动眼随,基本上头部前看与后看、左看与右看交替,幅度较大。太极云手中,由于对手或者假象敌就在面前,因此头部不会左右前后转动,眼睛保持看前方,只是双手在眼前“捋”时稍微给一点御角视线,因为如果用左手将对手捋到左边去了,视线肯定是跟上对手然后继续攻击。御角即二、八点方向,御角上的云手是为了将敌人力量化开到非正立冲突面,其内劲运转都通过腰脊来带动上肢的御角方向及其他运动。 2、对太极的借鉴 (1)对古典舞和其身韵的认识 训练目的的不同,直接导致身体呈现的不同。一般的说,舞蹈学员形体挺拔舒展、仪态万方,武术学员刚强有力、灵活矫健。中国古典舞的核心——“身韵”从戏曲舞蹈的哑剧性质进化到抽象的、纯粹的舞蹈性质,使“中国古典舞”本应具有的人体抽象动态的表现性功 1能真正得以实现,从而成为一种严格意义上的舞蹈艺术而具有科学性。舞蹈教学的目的,除了提高对民族运动规律和审美情趣的理解、体会之外,另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身体的艺术表现力,以便能得心应手的运用自己的形体,传情达意。在摇臂中,不光练习手部的托、翻、按等动作,更是对肩、腰乃至整个身体协调性和表现力的训练,以及对舞蹈形象角色的把握和塑造。摇臂形成了最初步的八字圆动作,可以作为主干动作“风火轮”的准备练习,它也是一切用八字圆做支撑动律或动势的其他动作必经的连接过程。因此可与各种立圆动势的舞姿相连接,如旁提、掖步、抡臂踹燕;接步法如圆场、摆扣步;接上步翻身、 1 袁禾,《唐满城的“形、神、劲、律”——读<唐满城舞蹈文集>有感》,载《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4.1 2仰身前点步、滑步等姿态,在许多动作组合、复合动作中运用。我们看到,身韵遵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回一”的思想,将摇臂等动作元素提炼出来,进一步强化,进行大胆的发展,扬其神,变其形,从而获得新的舞台张力和生命活力。 (2)、对太极进行借鉴 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国古典舞在创建之初深入向戏曲、武术、民间舞蹈等学习,中国古典舞训练教材及其“身韵”应运而生。它从形式上解决了舞蹈本体的问题,以腰部的动律元素为基础,以“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路线为主体,以传统中优秀、典型的动作为依据,由浅入深逐层发展为教材及训练体系,为我国的舞蹈事业培养出众多杰出的人才。同时我们看到,在向武术传统学习方面,因为太极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在明代时就已定型,并有清晰的师统承传,它的根深深扎入中国传统哲学、传统养生学、传统医学、传统美学等多学科的广袤深厚的领域,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的历史产物,更是中国甚至东方人体文化的杰出代表。作为年轻的中国古典舞,应该向太极这一具有源久生命力的传统武术进一步学习和取经。 结语 中国古典舞和太极都植根于中国博大的传统文化沃土中,与中国人的宇宙意识、生命情调、审美追求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智慧。 中国古典舞身韵并不是终结,它具有衍展性和派生性,能组合衍化出多种变体和舞姿,溶于已有的和创造出的一切舞姿和技术技巧中,表现于节奏处理、点线处理、起始连接、动 3势渲染、内在心意等各个方面。作为舞蹈学科,中国古典舞如何在艺术学科范畴内走得更远,需要不断向太极等兄弟门类汲取营养,取长补短。 2 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第81页 3 吴子连,《唐满城教授的“一”》,载《唐满城舞蹈文集》,第305页
/
本文档为【中国古典舞与太极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