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杜姓的来源

2018-01-12 3页 doc 18KB 68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7433

暂无简介

举报
杜姓的来源杜姓的来源 西安市雁塔区杜城村正在编撰《杜城村史》,我们在充分考证后认为杜姓来源于杜树和杜伯国。 杜树,又名野刺梨、杜梨,为落叶乔木,杜城人称其为槨槨枣、野枣。 杜城村10组李景民家西边的半坡上有一个野生的杜树有2米多高,杜城村周边20年杜树很多,远在5000年前的杜人以此枣充饥,以杜树作为图腾和姓氏。 因此,全球华人的杜姓、西周时期的杜伯国、秦时的杜县、杜市均由此而来。 西周时期的杜伯国古城遗址: 杜伯国的都城在现在的杜城村,内城南北长218米,东西宽162米,约合53亩。 杜桓公(报联公之子)字致禄,名桓,又...
杜姓的来源
杜姓的来源 西安市雁塔区杜城村正在编撰《杜城村史》,我们在充分考证后认为杜姓来源于杜树和杜伯国。 杜树,又名野刺梨、杜梨,为落叶乔木,杜城人称其为槨槨枣、野枣。 杜城村10组李景民家西边的半坡上有一个野生的杜树有2米多高,杜城村周边20年杜树很多,远在5000年前的杜人以此枣充饥,以杜树作为图腾和姓氏。 因此,全球华人的杜姓、西周时期的杜伯国、秦时的杜县、杜市均由此而来。 西周时期的杜伯国古城遗址: 杜伯国的都城在现在的杜城村,内城南北长218米,东西宽162米,约合53亩。 杜桓公(报联公之子)字致禄,名桓,又名献。生於周宣王十二年乙酉(公元前816年),此祖系累公四十世孙。事周宣王,为上卿大夫,刘氏至此始显其名,封邑於杜,以邑为氏,为杜氏;爵位居伯,故号杜伯,(雍州长安县有杜城,即为周杜伯之国)后杜桓赐封于荀邑史称荀卿,挂右将军帅,声誉显赫。卒 于周宣王四十三年丙辰(公元前785年),享寿三十二岁。 《竹纪年》载:“周成王八年周灭唐,迁唐于杜,立杜伯国。”西周时诸侯于王畿内者为伯。周宣王时封杜桓为伯,周宣王四十三年(公元前785年),宣王听妃鸠谗言,囚杜桓于焦(今长安县韦曲东2公里焦村)并杀之,葬封地杜伯国南。《长安志》载:“杜伯墓在杜城清明渠边,石椁四隅有石柱,以铁索绕之,相传水涨墓开,水落乃封”。 王将无端杀害杜伯而非其罪,有友佐儒谏王,与争之九,复之而王不许,卒杀杜伯。佐儒宁死不殉君,以正杜伯之无罪也。被诬冤杀,封地杜城被夺,其子隰叔奔晋,后世为晋国士师,因官名显赫,故以官命氏,又为士氏。传至五世孙士会公,亦晋国大夫,曾食邑於随和范,又为范氏、隋氏,士会又名隋会和范会,死后谥号“武”,因称范武子。故刘、唐、杜、范士原系同祖,皆刘累之后裔。《国语》、《左传》、《墨子》等典籍有云:杜伯为周大夫事周宣王。《太平广记》中记载名桓,“伯”乃对大夫的尊称。《史记》云:“周封五等:公、侯、伯、子、男”。虞、宋国为公爵,鲁、晋、齐、卫、蔡、燕、陈、祀、薛等国为侯爵,曹、郑国为伯爵,邾、吕、吴、越为子爵,许国为男 爵。 西周中前期,礼制俨然,诸侯少有谮越。后期王室衰微,各诸侯谮越频出。周王封大夫,食邑某地,亦称“伯”杜伯,为杜地(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的领主。(注:西周初,武王崩,成王立,公元前1021年),周公辅政,唐地的刘累后裔做乱,被周公诛,成王戏言封叔虞于唐,又称唐叔虞,叔虞之子燮即位,因境内有晋水,改称晋侯。 成王亲政,封刘累后裔于杜,其后以国为姓,又称杜氏,国君曰杜伯。故史家多云刘氏在周为唐杜氏。后世杜伯之所以被广为传载,皆因其死。 关於杜伯被杀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宣王在位间有童谣“月将升,日将没;桑弓箕袋(箕草编的箭袋),几亡周国”,谶女子乱政,有人操桑木做的弓和萁草编的箭袋,周王罹难,周国几近灭国。於是周宣王下令全国禁弓矢,由上大夫杜伯专督此事。恰有山野妇女不明政令,进城售弓矢,遂被杀。自此宣王以为童谣之言已应,不究此事。周宣王四十三年(公元前785年)大祭,宣王夜梦美貌女子自西方来,入太庙携太庙神主东去。宣王惊,知谶语未消,乃杀杜伯。杜伯临死言曰:“吾君杀我而不辜,若以死者为无知则止矣,若死而有知,不出三年,必使吾 君知之”。其三年,周宣王与诸侯在野外狩猎,日中,杜伯乘白马素车,著朱衣冠,执朱弓挟朱矢,将周宣王射死车上。另一种说法是周宣王有个宠妃叫女鸠,他看上了英俊的杜伯,就想方设法去引诱他,杜伯拒绝了女鸠的勾引。结果女鸠恼羞成怒,在宣王面前诬告杜伯欺侮她。周宣王听信了女鸠的话,就把杜伯处死。这两种说法,散见於《国语?周语上》、《墨子?明鬼下》、《太平广记报应十八》。 杜伯国遗址位于今雁塔区山门口街道辖区杜城村周围。周感王八年(约前11世纪)灭唐(古国名,在今山西翼城县西北)迁其民于杜,立杜伯国。周宣王时封伯爵杜恒为首领。《括地志辑校》卷一载:“杜伯国在今县沿东南九里,下杜故城是。”《长安县志》卷十一载:“杜伯国其城周三里一百七十三步,即今县南十五里杜城。” 杜伯国建置随着历史变化有所嬗变,《路史?各国纪》载:周平王迁都洛邑,因秦哀公护送东迁有功,将岐地部分赐秦,在秦人尚无力管理沣水流域时,杜伯后裔趁机建起荡杜王国,国号毫。毫在杜(杜城)南,领南至终南山,北至渭河中游两岸地域。周桓王七年即秦宪公三年(前713年)因毫阻挡秦人东进道路,灭毫国,毫王逃西戎。秦武公十一年(前687年)在原杜伯国置杜县,是秦时最早县之一。辖区为今雁塔区全部、长安县大部和柞水县西北部、宁陕县东北部。 1985年3月4日,在西安市、雁塔区有关部门和山门口乡人民政府 主持下,各界代及村民1000人在杜城村集会,纪念杜城建城3000周 年。
/
本文档为【杜姓的来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